常见作文错误

2022-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常见作文错误

浅谈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

摘要:英语是一门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涯的学科,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始终难以掌握语法学习的要领。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和英语语法存在的差异,列举典型例题总结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分析错因,强调解题关键,并对语法学习的要点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分析

近年来,英语语法越来越成为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尽管汉语和英语看似是两种差异较大的语种。然而就语法而言,两种语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总结部分英语学习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希望借此提高高中生的语法学习水平。

一、英语语法易出现错误的原因

1、汉语英语语法位置的异同。汉语和英语在基本句型方面的表述差异并不明显,都有主谓宾和主系表两种表达顺序。例如主谓宾形式中,“我爱你”的英语表达为:I love you.主系表形式的造句中,我是一名学生的英文表达为:I am a student.两者并无太大差别。但句中的一些附属成分,如定语,状语等,在汉语和英语的位置却不同[1]。例如:“我很努力的学习”的英语表达是:I study hardly。修饰词状语在句中的位置有所差异。

2、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汉语是种常用分句来表意的语种,而英语则习惯用连词,介词等修饰语将分句变为高级句式-从句。因此在从句的变换中常会产生错误。例如“这本书,我从未读过”。如果我们用“汉语式英语”来表达就会变为:This is the book.I have never read it.然而事实上,正确的表达方式是:This is the book that I have never read.

二、常见语法错误

1、虚拟语气的使用。虚拟语气是近年来高考新增的考查重点。主要对if虚拟条件,对特殊动词后的宾语从句及其所对应的名词后所出现的名词性从句和一些特殊句型进行考查[2]。由于情境的设置愈加复杂,因此虚拟语气的使用难度也越来越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个难点。

例句:Why didn’t you go to yesterday’s meeting?

I would have but I________too busy working on the important experiment.

A.had been B.was

C.were D.am

答案:B

解析:题干前一部分用了虚拟语气,因此我们很容易误选A。事实上,题者对虚拟语气的答语进行了省略。可补充为:I would have gone to yesterday’s meeting if I hadn’t been too busy.所以be too busy是过去的一种实际情况,并非虚拟,故填空处用陈述语气。此处如果不进行仔细的分析很容易陷入虚拟语气的语法误区[3]。

2、双重所有格的使用。双重所有格虽然相比较其它语法知识而言难度系数较低,但由于汉语和英语使用思维之间的差异,也是英语学习中错误频发的题型。

例句:Those classmates of_________ like him very much.

A.his B.he C.him

答案:A

解析:选项意在描述他很受同学们的欢迎。题干的设置很容易让我们认为这是一般所有格,選择B。然而稍加分析便能发觉这句话表示的是双重所有格,只有A符合双重所有格的结构:限定词+名词+of+名词所有格[4]。故选A。

除此以外,双重所有格还有一个作用,即通常强调多个中的某个,例如:She is a friend of Tom‘s.译为:她是汤姆的朋友。强调她只是汤姆多个朋友之中的一位,汤姆有其他朋友。She is Tom’s friend。此句无法推断汤姆是否有其余朋友。因此双重所有格的使用有助于我们分析文章情境。

3、特殊句式的使用。特殊句式是对语言形式的考察,包括倒装句,省略句,强调句,祈使句,感叹句和反义疑问句等。其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倒装句和强调句。尽管和汉语一样,英语句也大多是以“主谓宾”这样的语序排列语句。但有时出于修饰需要,会将句中词语的语法位置进行重新排列,从而构成倒装[5]。近年来,出题人多在倒装句中设置难题,引得学生跌入误区。

例句:Tom is going to spend his holiday in London,_________lives his grandfather.

A.which B.who

C.where D.that

答案:C

解析:空格后的 lives,以及空格前的逗号,很容易引导学生选择能作主语的选项,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主谓宾齐全的分句,而能做主语的只有关系代词,因此误选 B或 D。其实此题为倒装词序,语序可更改为 Tom is going to spend his holiday in london and there lives his grandfather或Tom is going to spend his holiday in london and his grandfather lives there。因此选c。

特殊句式中的另一难点是强调句型,强调句型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多大困难,但一旦not until出现在强调句中,亦或是强调句强调的对象是谓语动词时,学生就很容易在句式转换中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句:It was not until he came back_____he knew the police were looking for him. A.which B.since C.that D.before

答案:C

解析:我们容易将这句话翻译成;在他还没有回来之时,他就已经知道道了警察在寻找他。便会选择D。而如果我们调整一下句序:He didn’ t know the police were looking for him until he came back.而如果使用了not,until,其强调句式即变为 It was not until,that,的形式。便可知C才更适合这道题。

除此以外,强调句式的基本结构是不可以强调谓语动词的,如果需要强调谓语,则需要实用助动词do/does/did来协助强调。

例句:_____be careful when you across the street?

A.Is it B.Does C.Do D.Which

答案:C

解析:我们在看到这道题时,很容易选择A。即强调句式的一般疑问句式,如果我们知道it is/was that 这一结构不能强调谓语动词,就会知道,这道题应当选择C。

三、如何规避语法错误

听和说是学习一门语言最为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英语发音较为专业的演讲以及听读课文来培养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语感。还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整理背诵经典句型,学习经典句型中的语法形式,举一反三。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整理错题的方式来练就灵活应对新题型的能力。最后,我们在学习语法时要先从大的知识点着手,建立适合自己的语法体系,掌握语法规则,再着眼小知识点,完善语法思维,提高英语学习的水平。

四、结语

尽管英语句式变换多样,但是追根溯源,英语和汉语都是表词达意的工具,都有规律可循,我们只要保持耐心,认真探索英语语法的规律,多进行归纳整理,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就一定可以超越自己,在英语语法学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郭建.科技英語论文写作中的几个常见错误[J].大家,2010(5):130.

[2] 王征爱,许瑾,宋建武.英语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Ⅱ)[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03):96-100.

[3] 邱冬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J].学苑教育,2011(7):78.

[4] 李国帅.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4):127.

[5] 赵璞.英语教学语法中的虚拟问题[J].外语研究,1996(03):49-53.

作者:贺浩榕

第2篇:公文标题写作常见典型错误举析

【摘 要】在公文写作中,公文标题的错误最为常见也最容易犯错。归纳公文标题常见的六类典型错误,提出修改的意见和理由。

【关键词】公文标题 常见错误 举析

公文标题写作常见典型错误大体可归为六类:一是发文机关单位党政不分,二是发文单位级别使用错误,三是发文机关单位缺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件,四是文种使用错误,五是文字使用不当,六是格式错误。下面逐类举例分析。

一、发文机关单位党政不分

(一)错用部门名义发文

1.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问题的请示(主送单位:自治区党委)

2.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情况的报告(主送单位:自治区党委)

上述两个公文标题的发文机关单位一律要修改为“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党组”。2015年1月24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报送有关事项的通知》(厅发〔2015〕3号)明确规定:“各单位(隶属党委的单位除外)报送自治区党委的公文,应以党组(党委)名义报送。”

(二)错用党组(党委)名义发文

1.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党组关于××问题的请示(主送单位: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2.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党组关于××情况的报告(主送单位: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上述两个公文标题的发文机关单位一律要修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厅”。2015年1月24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报送有关事项的通知》(厅发〔2015〕3号)明确规定:“同时报送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公文,以部门名义报送。”

上述最新的行文规则,作为机关单位办公室的文秘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掌握并严格遵守。

二、发文机关单位级别使用的错误

(一)“降格”使用

1.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召开××会议的通知

2.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报送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总结材料的通知

3.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开展××工作调研的通知

4.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印发×××同志在全区×××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5.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转发×××的通知

上述公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单位一律是降格使用。凡是日常性的内部工作部署、安排,如召开有关会议、要求下级单位报送相关材料、下基层开展工作调研、印发机关单位领导有关工作会议的讲话、转发有关通知等事务工作;主送单位低一两个级别;主送单位为本机关单位的直属二层单位;或者是下行公文,发文机关单位一律改为以发文机关单位的办公室名义发文。因此,第一个标题“广西×××厅关于召开××会议的通知”的标题就应改为“广西×××厅办公室关于召开××会议的通知”,其他标题的修改类同。

(二)“升格”使用

1.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问题的请示(主送单位:农业部)

2.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情况的报告(主送单位:自治区人民政府)

3.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审批××年部门预算资金调整安排建议的函(主送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4.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项目的批复

5.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下达××经费的通知

上述公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单位一律是升格使用。凡是主送给有隶属关系的国家部委及自治区级党委、政府;主送无隶属关系的平级单位;或者对本系统、本行业批复有关项目、下达有关经费的,一律不能以机关单位的内部机构如办公室名义发文,内部机构不能代替机关单位。因此,第一个主送给自治区党委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问题的请示”标题应修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问题的请示”,其他标题修改类同。

三、发文机关单位缺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件

例如:自治区×××厅关于报送××材料的函

此标题应修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报送××材料的函。最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不管是对自治区以内或是自治区以外发文,一律要求在发文机关单位全称前面加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称“广西壮族”(不能省略为“广西”),以明确发文机关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使用文种的错误

(一)错用文种

1.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支付×××应急监测经费的请示(主送单位: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报送×××落实整改情况的报告(主送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3.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免费发布×××公益文字滚动广告的请示(主送单位:广西电视台)

4.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报送×××材料的函(主送单位:广西农业厅)

5.广西壮族自治区×××厅转发××关于××情况的通报

6.广西壮族自治区×××厅转发×××情况的函

7.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的清理意见

8.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现场评估的意见

9.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推荐×××名单的意见

上述9个公文标题均存在文种使用的错误。第一个应将“请示”修改为“函”,第二个应将“报告”修改为“函”。发文单位与主送单位都属于正厅级单位,两者关系属于平级,应使用文种“函”;第三个应将“请示”修改为“函”,发文机关单位与主送机关单位是不相隶属的关系,应用文种“函”;第四个应将“函”修改为“报告”,因为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归口自治区农业厅管理,两者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应使用文种“报告”;第五个应将“通报”修改为“通知”,第六个应将“函”修改为“通知”,凡转发性的公文一律只能使用“通知”文种;第七、八、九标题的中的“意见”只是单纯的认可或同意,不属于党政机关公文中“意见”这一文种。

(二)两个文种连用

1.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请示报告

2.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申请×××的报告

3.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参加×××设计方案讨论会议的通知函

4.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批复××年部门预算的通知

上述四个公文标题都属于两种公文文种连用。第一、二个是“请示”、“报告”连用,“请示”、“报告”是两种不同的公文文种,如需要上级部门答复、批准、解决有关问题的公文,就用文种“请示”,如只是让上级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就用文种“报告”;第三个是“通知”和“函”连用,两者只能用其一,如果发文单位与主送单位是平级单位,则用文种“函”,如果主送单位是下级单位,则用文种“通知”;第四个是“批复”和“通知”连用,根据标题的意思,应修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年部门预算的批复”(使用“批复”文种必须以部门名义发文,如果要以机关单位办公室名义发文,则不能使用“批复”文种,只能使用文种“函”)。

(三)错将日常应用文当作公文文种来使用

1.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主送单位:自治区食品安全办)

2.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主送单位: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3.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对台工作总结及×××对台工作计划(主送单位:自治区台办)

4.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自查自纠情况的汇报(主送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5.广西壮族自治区×××厅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的具体办法(主送单位:自治区纪委)

6.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建造项目委托设计费付款说明(主送单位:农业部渔政局)

上述公文标题中的“工作总结”、“工作要点”、“工作计划”、“汇报”、“具体办法”、“说明”等一律属于应用文,应用文与公文是不同的文种,党政机关约定俗成的常用公文文种只有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会议纪要、答复等16种,不属于这些公文文种的其他文种一律不能称为公文。上述公文标题如何修改,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公文文种。

五、文字使用不当的错误

(一)语句不通顺

1.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报送指导×××开展全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筹备工作的函

2.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举办×××工作会议的通知

3.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会议精神的通知

4.广西壮族自治区×××局报送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的意见的函

第一、二个标题中“报送×××筹备工作”、“举办×××会议”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分别修改为“报送×××筹备工作情况”和“召开×××会议”;第二个标题“印发×××会议精神”不合逻辑,应修改为“印发×××会议要点”;第三个标题把两个不同的内容纠缠在,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应修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局报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关意见的函”。

(二)语意不准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主送单位:自治区环保厅)

2.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到基层单位开展巡视工作的函(主送单位:相关直属单位)

第一个公文其内容所需要表达的意思是回复自治区环保厅报送有关修改意见,标题但却沿用了自治区环保厅来文时征求意见的原标题,所要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应修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第二个公文其内容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要求相关单位配合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做好到基层单位开展巡视的相关工作,因此标题应修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关于配合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做好到基层单位开展巡视工作的函”,况且原标题中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厅办公室”作为发文机关单位也是越权的,只有自治区党委或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才有发文资格。

(三)语句不够精练

1.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代拟稿意见的复函

2.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年度党员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的通知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办公室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

第一个标题应删去“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字样,第二个标题应删去印发后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字样,第三个标题应删去最后的“通知”两字。解决转发性通知标题冗长烦琐问题,一般只写转发第一次转发机关的通知即可。

(四)语意重复

1.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同意的×××批复

2.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申请办理×××的请示

第一个标题中的“同意”与“批复”重复,应将“同意”删去,第二个标题中的“申请”与“请示”重复,应将“申请”删去。

(五)语气不当

1.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请求审批×××年部门预算资金调整安排建议的函

2.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恳请审核×××公司公有房屋处置房屋资产评估结果的函

公文的特点是公事公办,没有必要用低声下气的语调求人办事。因此,将上述两个标题中的“请求”、“恳请”修改为中性词“申请”就比较恰当。

六、格式的错误

(一)“关于对”连用

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对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评选方案意见的函

在公文标题中,“关于对”不能连用,只能用其一,应删去“对”字。

(二)标点符号错误

1.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报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作总结》的函

2.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工作意见》的通知

3.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管理制度》的通知

公文标题的书名号,主要用于法规、规章名称和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等。上述公文中的书名号应全部去掉。

(三)多行排列错误

1.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关于上报2013年上半年广

西生鲜乳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总结的报告

2.广西壮族壮族自治区×××局转发

关于做好×××年

南沙渔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第一个标题中的“广西”是一个完整的词,标题转行时不能拆开。第二个标题中间一行不能短于第一和第三行,一般要呈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

【作者简介】蒋丽华(1964— ),女,湖南洞口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高级讲师。

(责编 刘 影)

作者:蒋丽华

第3篇: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与常见错误分析

摘  要:阐述摘要在读者检索科技论文和展示科技论文内容及学术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科技论文摘要在篇幅、结构、内容以及表达等方面的具体写作要求;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科技论文摘要写作水平,介绍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多篇能源科技论文摘要中出现的错误,提出修改方法。

关键词:科技论文  摘要  写作要求  常见错误

作为提供推动科学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力量的信息源,科技论文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1]。笔者在多年的能源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发现,由于很多作者对科技论文摘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未掌握其写作方法,撰写的科技论文摘要中经常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为此,笔者谈谈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并选择几篇能源类科技论文摘要出现的错误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以提高科研人员撰写科技论文摘要的水平。

1  摘要对科技论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人们经常把文章的题目比作人的眼睛,通过题目可以大体上了解文章的内容。但如果想更进一步快速地了解科技论文的全貌,读者可以像观察人的面目表情一样,阅读科技论文的“脸”——摘要。摘者,有选择地取也;要者,要点、纲要也。摘要就是从论文中总结出的能反映该论文主要内容的文字。摘要是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写好摘要对科技论文的检索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1 展示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从科技论文摘要的结构来看,它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其中目的部分交代为什么进行研究,方法部分介绍研究的路径,结果部分是研究的成果,而结论部分则是对研究的最后总结。摘要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结构以及研究的创新点,也可以展示作者在研究中所取得成果的价值大小。

1.2 便于读者检索和阅读论文

科研人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可以避免重复的劳动,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获得和掌握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呢?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对公开的包含最新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进行检索。而科技论文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在为读者检索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使读者在题目和关键词相似且数量惊人的科技论文面前难以抉择,而摘要的作用此时就得以充分显现了。我们检索到的论文的研究成果对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参考价值是大是小?我们是否还要继续阅读全文?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论文摘要加以判断。

1.3 为形成二次文献提供支持

科技论文发表后,其摘要可以作为形成二次文献的重要参考。论文的摘要可以直接或通过稍作修改后成为科技文献摘要进行利用。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从事科技文献整理工作的人在编写科技文献摘要时,由于对课题研究工作不了解或了解不够深入,使其撰写的科技文献摘要存在误解、欠缺,甚至错误。

2  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摘要拥有与科技论文正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科技论文的摘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篇幅大小适中

科技论文摘要的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就失去了摘要的意义,变成了论文;过短则无法把要表达的内容很好地传递给读者。过长或过短的摘要也不利于读者对文章的检索。根据摘要类型的不同,一般其篇幅长短也有区别。报道性摘要(相当于科技论文的简介)指出了论文的主题范围和内容梗概,长短以300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摘要指明科技论文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长短以100字左右为宜。报道-指示性摘要则用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科技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篇幅以200字左右为宜。科技论文一般多采用报道性摘要的形式。

2.2 结构清晰完整

完整的摘要应该包括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这4个部分不可或缺[2]。摘要应该利用有限的字数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因此科技论文撰写摘要首先应该正确、全面地掌握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并对主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所研究的主要对象、运用的研究方法、得出的具体结果及对结果进行剖析后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然后作者将这些内容整合贯穿成逻辑性强、结构完整且简明扼要的文字。

2.3 内容紧扣正文

摘要是正文精华的浓缩,应突出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新规律等的展示,不能重复题目和引言中的信息,其内容也不能超出正文的内容范围。一些科技论文将题目的内容简单地复制到了摘要中,这是不可取的。比如文章《300MW级燃煤发电工程采用双管式套筒烟囱的探讨》的摘要中,“针对某300MW燃煤发电工程采用双管式套筒烟囱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的文字就应该删除。同时,论文引言部分一般是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也不应再写到摘要中,以免造成信息重复。论文的摘要中更不应该出现论文正文中未涉及的内容,如试验方法、结果、结论等。如果出现,那么该摘要就已不是这篇论文的摘要了。

2.4 表达深浅適度

第一,摘要是供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科研技术人员检索和阅读的,因此不应写入本学科已成为常识的内容。第二,摘要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第三,摘要中如果出现缩略语、略称、代号等,且相关专业的读者对其不能正确地理解,就应该在首次出现时加以说明。第四,除了确实无法表达作者的意思外,摘要中不应使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能含有插图和表格。

2.5 价值不必评论

科技论文及其发布的科研工作成果的价值大小,自有该领域内的专业人士来评价,因此科技论文摘要中不要对该论文内容或科研工作成果做自我评价,在摘要中对科研成果做过大或过小的评价就更不可取了。一些作者往往会谦虚地评价自己的科研成果,比如“会对相关研究起到微小的帮助”“是对课题的初步研究”等,这样画蛇添足的工作,只会使自己取得的成果被大家忽视。

2.6 其他要求

撰写科技沦为论文摘要还有一些其他要求,包括:用第三人称进行陈述;除非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外,在摘要中不用引文;摘要中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笔者”等主语。这些要求在撰写科技论文摘要时也应该注意。

3  科技论文摘要常见错误分析

了解了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后,科研人员就应该按照规范撰写科技论文摘要。下面分析作者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具体实例,指出这些摘要的错误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法。

3.1 结构方面问题

例1:论文《复合热泵系统在某楼宇智能表库中的应用》一文的摘要为:某楼宇主体建筑采用的蓄热电锅炉系统因蓄热水箱体积大,耗电量大,造成主体建筑选用的变压器容量偏大,锅炉房占地面积大,在供暖季运行时电费偏高。针对这些问题,从节能角度考虑,将蓄热电锅炉系统改为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然后经过分析,优化管路确定技术方案并实施。

摘要应该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读完后应该让读者能够了解整个研究过程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该摘要介绍了在某楼宇中安装复合热泵系统的原因,以及复合热泵系统安装方案的确定及实施,是摘要的目的和方法部分,但缺少结果和结论部分。通过对全文的分析,认为该篇论文是完整的,因此根据论文,在摘要最后增加结果和结论部分,具体为“对技术方案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较原蓄热电锅炉系统的节能效果明显”。这样,这篇论文的摘要就完整了。

3.2 内容方面问题

例2:论文《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分析及实践》的摘要为: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工业企业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较大,减少工业能耗对节能工作意义重大,而能源管理是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建立与控制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分析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指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的内涵与实质,及其节能作用。通过某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实例,总结该企业在能源输入、加工及转换环节中进行能源管理的措施,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论文的正文进行对比,发现该摘要第一句为正文引言部分的内容,造成了摘要和引言叙述重复。修改时可以将该句删除,保留文摘中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作为摘要即可,同时删去第二句中“文中”二字。

3.3 表达方面问题

例3:论文《城市集中供热热网优化研究》的摘要为:热网的优化是城市供热行业凾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完整的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热网一般包括一次蒸汽网、二次热水网和连接二者的热力站。探讨城市集中供热热网工程中常用的优化算法,改进原有的优化模型,找出一套解决工程实际的供热管网参数优化的计算方法。结合某热电公司集中供热工程实际,建立相關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优化算法,分别计算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的管段最佳管径和经济保温层厚度。

在该摘要中,“完整的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热网一般包括一次蒸汽网,二次热水网和连接二者的热力站”是该领域的常识,不需要作者在摘要中说明,因此可以将这两句话删除。删改后的摘要并不会影响读者对其的理解。

4  结语

鉴于摘要对于科技论文的重要的作用,科技工作者必须重视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并按照写作要求撰写摘要。撰写科技论文摘要要做到篇幅长短适度、结构清晰完整、内容紧扣正文、表达深浅适度,同时也不必做自我评价,这样才能使摘要符合科技论文的整体要求,使论文和作者的科研成果尽快得以传播,并发挥出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S].

作者:武德俊

第4篇:话题作文常见错误

学生写话题作文,通常容易出现以下几种跑题情况——

第一,对话题中的词语或话题短语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比如,把“诚信”理解成“信任”,把“和谐”理解成“团结”,把“坚韧”理解成“忍耐”,把话题“语言与沟通”理解为“做事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心灵的选择”理解成单纯的“选择”,把“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成单纯的“感情亲疏”。第二,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他还是由话题写起,但写着写着就偏离到另外的事情上去了。比如,有一个作文话题为“根”。有同学就写“根”,树根的根,那树根的根它就跟树干有关系,树根它滋养了树干啊,于是他就接着写树干了,说树干如何如何笔直,如何如何有价值,可以做大梁,可以做枕木等等。还没完,他接着写,树干它跟树枝有关系啊,于是就又写树干上面的那个树枝如何如何茂盛,那个树枝上面的树叶如何迎着风哗啦哗啦作响,那个小鸟也随着树叶一起欢唱„„就这样越写越远,然后写到小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他在写什么呢?写到天空上去了。而我们的话题是什么?是“根”。可他偏偏就这么一环套一环,套走了,走到不知哪座山上去了。

第三,画蛇添足,使作文部分跑题。比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有学生写道:“一位母亲来到幼儿园,她手里有一颗糖,只有一颗。她想,这颗糖应该给幼儿园最漂亮、最聪明的小朋友。这位母亲观察了半天,最后把这颗糖给了自己的儿子。事实上,她的儿子未见得是这个幼儿园最漂亮最聪明的。然而,相对来讲,在情感上,这位母亲对其他小朋友是疏的,对自己的儿子是亲的,这种亲疏关系影响到了她对事实的认知。”本来到这里就该收了,然而,他又生发出许多别的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天下的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当我们饥饿的时候,为我们送上鸡蛋的是谁?是父母。当我们受冻的时候,为我们送上棉衣的是谁?是父母。作为子女,我们哪有理由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感情倒是很充沛,可是已经远离了话题。

第四,文章和话题之间若即若离,悬在半空,没落到实处。比如,以“位置”为话题,有个同学这样写道:“人活世上,演绎的角色不一样。世人又何必站在墙外,跂脚仰望墙里的风花雪月,又何必徘徊门外侧耳倾听屋内的欢声笑语?当你走进墙内,也许是一片腐朽与狼藉;当你走进门内,也许是一片凄厉哀吟。人啊,为何只看见袍子外表上的高贵,而看不见里面虱子爬过所留下的斑驳血迹?”这段话跟“位置”似乎是相关的,作者想要说的大概是,各人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各个位置都有它自己的精彩,不必老是渴望别人的位置。但这样的意思在文段中又没有明确地表述出来。读者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规劝人们要安分守己,或是要善于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等等。如果我们再在原文后面加上这样一些话,它就跟“位置”紧密联系起来了:“其实,我们不必艳羡和追求他人的位置,或许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就是一片乐土,只要我们以一颗平常、宽广、怜爱、知足的心活在这个残缺的世界上。”

第五,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不顾话题本身。以2004年江苏高考题为例。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面对这个话题,有考生就从材料出发引申出这样的观点来:任何事物都存在

对立统一的两面。接着,他就展开来写,人有长处也有短处,人生中有痛苦也有快乐,有灾祸也有福祉,事物有大有小,有里有外,有善有恶,有明有暗,等等。这样的文章不能说跟材料没有关系,但它已经脱离了话题本身,给出的话题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你可以写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面,但这两面只能是“灵动”和“沉稳”,不能是任何别的两面。

再以2004年青海题为例。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水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面对这个话题,也有考生仅从材料出发,在文章中大谈特谈金钱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最后告诫人们在金钱面前一定要保持冷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话题是什么?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显然,该考生的文章已经偏离了话题。第六,在材料作文中,抓了枝叶,丢了主干。以2005年广州二模作文第二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称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现已进入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检测网,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进行24小时检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定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有部分同学以为像这种没有明确给定一个话题的作文,只要从材料中任意一点引申开来都算符合要求。所以,有人就从材料中的“已经有100年历史”这个信息点出发,写100年前中国正处于满清政府末期。那时政府无能,经济衰颓,纲纪废弛;而我们现在必须吸取历史的教训,奋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竞争力,避免挨打。这种观点显然并不是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旨。如果谈责任心,谈居安思危,谈对生命的珍爱,就应该算是吻合材料的主要涵义了。还有人谈钢筋的作用,谈桥梁的用途,这些也非常明显地偏离了材料的中心意思,该算跑题作文。

第5篇:英语作文常见错误

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错误,尤其是在英语作文写作中,语法错误可谓层出不穷,现在对同学们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进行了分类总结。 1. 主谓关系中人称和数量不一致性

汉语的动词不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影响,但英语的谓语动词要和主语保持一致,谓语动词要随着主语而变化。而同学们主要用汉语思维,往往没有习惯去考虑主语是第几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例如:

a. A number of students is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 He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分析:

a句中a number of +复数名词做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b中 He是第三人称单数,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谓语动词go应该加es。 2.时态

高中生在写作中经常在时态方面犯错误。英语时态种类繁多,动词的构成形式随着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中文里没有时态区分。动作或动词的时间由跟在动词后的诸如 “着”、“了”、“过”等副词来表示,对高中生来说,掌握英语的时态不是很容易。实际上,学习者在头脑里很清楚语法规则,但经常混淆或忘记改变动词的词形。例如: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was born. b. I spend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正确的句子: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is born. b. I spent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rains tomorrow.

分析:

第一句是一个常识问题,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态。第二句“我买这件衣服花了50元”应该是过去时态。第三句主句是一般将来时,条件状语从句是一般现在时态。 3.语态错误

动词的被动式在英语中比比皆是,学生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少考虑到用被动语态。虽然中文里也有被动式的含义,但与英语里被动式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英语里的被动式要求有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形式,其中这个助动词带有时态和人称数量信息,中文里需要使用如“被”、“使”、“让”等词语,不需要有不规则的动词形式。这对中国的学习者来说就有潜在的困难。例如:

a. New bicycles must keep inside. b. The book has to return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 The food has cooked. d. Knife should take away from babies. 正确的句子:

a. New bicycles must be kept inside. b. The book has to be returned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 The food has been cooked. d. Knives should be taken away from babies.

很明显,这些句法结构己经被确认为未能正确使用英语中的被动式。学生还会犯一些其它方面的错误,其中之一是,常常把英语里没有被动语态的词(组),如 take place, occur, happen, belong to,appear, break out, rise, die等用作被动语态。 4.固定搭配

错误有介词短语的搭配,固定词组的搭配,更多的是特殊动词的搭配和用法出现错误最多。很多学习者在记单词的时候,不记搭配和真正用法,错误如下: a. He suggested to go there on his bike. b. My teacher explained me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c. My mother made me to choose the one I liked best.

正确的句子:

a. He suggested going there on his bike. b. My teacher explained to me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c. My mother made me choose the one I liked best.

据以上的分析,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母语的影响,直接翻译,没有记住这些动词的特殊用法。

5.非谓语动词

错误由于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概念不清楚,对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用法不明白,对句子结构分析不正确,常把非谓语动词误用作谓语动词。

学生不知道在英语句子中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另外一个动词出现,这个动词有三种情况:一是并列谓语,但是这时候必须有连词,如and, but等;二是出现在从句里面;三就是以分词形式出现,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还有不定式。现在分词有主动语态和进行时的含义,而过去区分词有被动语态和完成时的含义,不定式有将来时态的意义。例如: a. 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look at. b.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

正确的句子:

a. 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o look at. b.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分析:

a句中己有谓语动词there are,用来修饰things,此句缺的是后置定语。b句look forward to是一个固定短语,后面要接动名词。 6.冠词错误

学生在翻译时常会忘了考虑冠词,或者说不重视冠词这个问题,常有多用或少用或错用的弊病。

冠词考查分两个方面,一是冠词的残缺或多余,考生要注意关于含有冠词(不含冠词)的用法以及加冠词与不加冠词的区别,如:in charge of与in the charge of, out of question与out of the question的区别。二是冠词the, a, an(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的相互误用。

英汉名词确有许多共同点,但是也有不少不同点。英语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汉语里没有,且一般情况下,名词都可受到数量词的限制。因此,英语写作中,一旦涉及到advice, news, progress, weather, information等少数常用不可数名词时,学生往往会犯错误。

不过,在使用英语不可数名词时,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绝不可以用a/an或数词来直接修饰,如上述提及的几个名词:另一种情况是,少数不可数名词在被形容词等修饰后,可用a/an等来修饰。如time(时间),rain(雨)。所以我们可以说:We had a wonderful time yesterday. 例如:

a. The ai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our existence. b. The driver brought the car to stop. In this way, he avoided an accident. c. When sun was setting, he still did not catch any fish.

正确的句子:

a. Ai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our existence. b. The driver brought the car to a stop. In this way, he avoided an accident. c. When the sun was setting, he still did not catch any fish. 7.代词的错误

代词主要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复合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要注意代词的各人称之间和单复数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 which, that, as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that与疑问代词what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which与关系副词when, where,以及what与how的误用等。例如: a. We do not like he. b. If you like this books, you can take them away. c. His book is different from me. d.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ose of Japan.

正确的句子:

a. We do not like him. b. If you like these books, you can take them away. c. His book is different from mine. d.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Japan.

汉语里,人称代词没有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之变,而英语中的人称代词有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之变,而且每格都具有其自身的用途,分别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等。尤其要注意的是,人称代词充当介词宾语时,也要采用其宾格形式。 8.连词的错误

连词主要有两类,即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考查点主要是并列连词(分递进式、转折式、选择式和因果式四种)之间的误用(主要是but与so/and之间的误用),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以及并列连词与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等。例如: a. He had little to eat and a large house to live in. b. 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when he fell ill. c. If you go this way, and you will soon see the hospital.

正确的句子:

a. He had little to eat but a large house to live in. b. 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than he fell ill. c.1f you go this way,you will soon see the hospital. 9.名词的错误

名词主要考查单数名词变复数名词,这主要是受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中除了不可数名词和单数名词用单数外,可数名词要用复数形式。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形式。例如: a. What a beautiful weather we are having today! b. 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 to your parents. c. I have go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

正确的句子:

a. What beautiful weather we are having today! b. 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s to your parents. c. I have go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s. 10.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错误

这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使用过去时态;②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加“s”③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加“ing”④”will”后面的“be”动词用“am、“is”或“are ”;⑤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用动词过去时态;⑥。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s";⑦ 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加“ing”等。例如: a. I could did my homework. b. He may goes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正确的句子:

a. I could do my homework. b. He may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第6篇:雅思小作文常见错误

A 普通图表作文

1. “millions” 或者“thousands”在句子中出现时不能加复数,只有“数字+million or thousand”的说法。 2. “the number of”后面一般接可数名词的复数 ,“the amount of”,“the quantity of”和“the volume of”类似,后面一般接不可数名词。

3. 图表作文中不可以出现“I”或者“We”,雅思图表作文需要正式的书面语言,因此在语言使用方面要减少第一人称的使用,减少非正式的说法。

4. 引用数据时不需要使用定语从句,直接引用数据即可。

错误的例子:North America had a lower proportion of degraded land, which was only 5%.

正确的例子:North America had a lower proportion of degraded land, at only 5%.

5. 上升”和“下降”这些词(Increase, drop 等)都是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语态。也就是“was increased”错的。

6. Reduce 和 raise 这两个词小作文用不到,因为是及物动词;arise 也不能替代 rise;“ascent/descent”不能用在小作文里。

7. 表示“占据”的时候,最好不要用“occupy”,而是使用“account for/represent/constitute”

8. “outnumber”的主语一般是可数名词的复数,不能是不可数名词;而“overtake/surpass”的主语多用于不可数名词,或者是“number/figure/amount/proportion”这样的词;“exceed”表示超过某一个特定的数字或容量。

9. 对象词的错误。对象词就是图里的数字所代表的东西。

10. 时态的错误。多为一般过去时,有时候可能出现一般现在时或者将来时态。过去进行时不可能出现。 11. 动态图过分注重数据和小的波动,而忽视趋势。所谓趋势,就是一个区间内最主要的一个变化(譬如说,如果大部分时候是上升,就是上升趋势)

12. 静态图过分侧重读数据,没有将数据归类和归纳(具备类似特征的数据要放在一起)

13. 很多学生使用奇怪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替换词,而忽视词性的变换(应该使用名词或者分词去替换动词)。 14. Increase/rise/drop 这些词用作名词的时候,要用不定冠词“a”,譬如说“saw a drop” 15. 比较句中,比较对象不一致。 16. doubled 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

17. rise 的过去时是 rose,而不是 rised。过去分词是 risen,而不是 rose。

18. “Percentage/proportion…accounted for”永远是错的,只有人或者物可以充当 “accounted for”的名词。

19. Per cent 前面要加数字,譬如说“40 per cent”,而 percentage 一般充当主语,后面要 加 OF,“the percentage of …”

20. While 是连词,要连接两个句子。

21. 副词修饰动词,应该在动词后面。譬如说“increased slightly”,但是不能说“slightly increased”;slightly 也不能修饰名词,也就是“a slightly increase”是错的,应该是“a slight increase” 22. 形容词不能修饰比较级别,譬如说“was slight higher than”是错的,要说“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23. remained 后面只能加形容词,也就是“remain constantly”是错的,只有“remain constant”。“Maintain”不是“remain”的替换词,譬如说,只能说“remained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而不能是 maintained 24. “reach”这个词后面直接可以读数据,譬如说“reached 32 million”,不需要加“to” 25. 在动态图里,一般是 rose “数字”-fold,而不是“rose five times” 26. 没有“comparing with”的说法,只有“compared with”的说法

27. 当表示“数字很低,几乎可以忽略”的意思,应该用 minimal,而不是 minimum 28. 表示年龄的时候,可以说“people aged between 20 and 40”,不能把“aged”写成“age” 29. 图表作文总结段不能表达个人观点、进行推测和预测,图表作文只需要根据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0. 图表作文总结段不能出现数据,因为数据的表述已经在主体部分完成。

B 流程图

31. Equipment 是不可数名词,facilities 是可数名词复数

32. Materials 是材料的意思,而 element 是元素的意思(不能用于流程图) 33. 如果 A 步骤是在 B 步骤之前发生,那么应该是“A happens, before B” 34. 流程图不能使用祈使句

C 地图

35. Cross 是动词,而 across 是介词(不能充当谓语) 36. Expand 是扩大的意思,expend 是花费的意思

37. Happen, take place 表示“发生”的意思,都没有被动语态

38. 地图题只能说西边和东边(western side 或者 eastern side),不能说左边和右边(left side 和 right side)

第7篇: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标题常见的四个错误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出色的标题能给文章增色一半,好的标题是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并且和材料相关的主题契合,什么标题都可以用。标题除了可以套用结构外,还可以来自于日常生活接触的东西。常见错误为以下四类:

一、违背电论思路顺序

申论是通过对特定事实进行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它要求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微观而宏观,具有较强的内在规定性。在应答申论各试题过程中,都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思路。但当前普遍的问题是,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视野所限,经常囿于就事论事,没有对给定材料进行必要的概括、提炼、引申、深化,所以文章上不了档次,特别是作文,以三档文章居多,经常得分在25分上下。所以总分在50多分是屡见不鲜。

二、违背客观公正原则

申论材料来自于客观实践,又是检测考生行政能力的,因而它要求客观公正。因而,申论拒绝虚构夸张,拒绝个性化与情绪化。但申论并不排除建基于事实和理论基础上的合理推理和想象,也不必掩饰对好人好事认同和赞许,也不必隐藏对对坏人坏事的否定和批判。

三、违背申论表达要求

申论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应当具有行政机关行文的一般特征:准确、简明、平实、通俗、生动。但申论表达过程中用词不当、语句冗长、文学化、专业化、抽象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四、技术性错误

如没写标题、字数太多、字数太少、书面潦草、段落失衡、标点不清等,这类错误多是由习惯造成的。

考生抓住了题目本身的要求,标题还是新颖一些好。对于这些素材的来源和积累,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标题可以来自于网络用语。曾经有个网络用语叫给力,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取了一个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我们也可以取一个标题叫《大家来“给力”》作为《家底》的副标题。除了给力外还有一个网络用语叫“伤不起”,人民日报针对郭美美事件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公众的善心伤不起》。我不喜欢上网,至今没有自己的微博什么的,对文化快餐有点排斥,我相信网络用语考生比我知道得多。不过我们提醒各位,用网络用语做标题的时候把握分寸,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第二,标题可以来自于一些品牌的名字。如有个快餐店叫《真功夫》,这个标题可以用来写各种话题,如2011年4月联考主标题为家底我们可以取一个副标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可以叫《夯实家底需要真功夫》;又如一个企业名叫富士康,我们可以取一个标题《家底在于富与康》„„

第三,标题可以来自于我们读过的书和文章。如米兰昆德拉有一本书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可以改成《房价不能承受之高》、《物价不能承受之重》用来写房价、物价;司汤达的名着《红与黑》可以用来做海洋污染的标题叫《蓝与黑》,喻意海洋从蓝色变成了黑色。

第四,标题可以来自于电影、电视剧名字。如有部国产电影叫《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我可以改成《别拿老人不当人》、《别拿农民不当人》、《别拿精神不当回事》;还有个电影叫《让子弹飞》,稍微调整一下可以改为《让老百姓收入飞》、《是谁让肉价在飞?》。

第五,标题最直接的来源是报刊杂志文章的标题。

1、人民日报评论标题精选:

“房妹”能否力促经适房反腐

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假如没有民警举报

在“滑坡带”上构筑公众信任

2、半月谈评论标题精选:

淡看外企迁移

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产业转移应成为民生之痛

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

第8篇:2014年高考英语作文:写作中常见的9种句法错误

一、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错用为动词,形容词错用为副词,名词错用为动词等。

例:They earn som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independence.他们挣钱是为了自立。

解析:independence是名词,句中误用为动词。

改为:They earn som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be independent.

二、修饰语错位

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放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可能会引起句子含义的变化。这一点常被同学们所忽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例: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l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我相信我会做得很好,而且我将对校园外的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解析:better位置不当,应置于句末。

改为: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l will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better.

三、句子不完整

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等来理解对方的意思,不完整的句子也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学生又想加些补充说明的情况下。

例: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newspaper and soon.了解社会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等。

解析:本段后半部分“For example,by TV,radio,newspaper and so on.”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为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

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for example,by TV,radio,and newspaper.

获取最新高考资讯,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QQ号8079607

2、微信号8079607

2、腾讯微博gaokaoge)

四、主谓不一致

英语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必须与主语保持一致。由于受汉语的影响,许多同学在写作时经常忽略句子的主谓一致关系,从而造成错误。

例:Once one have money,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do.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解析:one是单数第三人称,因而本句的have应改为has;同理,want应改为wa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谓不一致。

改为:Once one has money,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五、指代不清

指代不清主要指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

例1: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玛丽和我姐姐很要好,因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

解析:读完上面这一句话,读者无法明确地判断两位姑娘中谁将结婚,谁将当伴娘。如果我们把容易引起误解的代词加以明确,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改为: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例2:And we can also know the society by serving it yourself.我们还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的方式了解社会。

解析:句中人称代词we和反身代词yourself指代不一致。

改为:And we can also know the society by serving it ourselves.

六、累赘

同学们在写书面表达时应尽量做到简洁:写句子没有一个多余的词,写段落没有一个多余的句子;能用单词的就不用词组,能用词组的就不用从句或句子。

例1: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I like him.尽管他很懒惰,我还是喜欢他。

解析:本句的“the fact that he is lazy”系同位语从句,我们应按照“简洁”的原则加以简化。

改为:In spite of his laziness,I like him.

例2:For the people who are diligent and kind, money is just the thing to be used to buy the thing they need.对于勤奋善良的人来说,钱只是用来购买所需东西的工具。

解析:整个句子可以大大简化,累赘重复过多。

改为:Diligent,caring people use money only to buy what they need.

七、句子不连贯

句子不连贯是指一个句子内部前言不搭后语,或是结构上不畅通。句子不连贯也是英语书面表达中比较常见的毛病。

例:The fresh water,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淡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东西。

解析:The fresh water与逗号后的it不连贯,It与things在语法上不一致。

改为:Fresh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八、句子结构混乱

句子结构混乱主要是受汉语思维方式影响而导致的。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多加练习,培养语感。

例1:There are many students a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操场上有许多学生在打篮球。

解析:上面的句子中出现了两个谓语动词,不符合英语的语法习惯。

改为:Many students a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例2:The girl is standing over there is from a big city.站在那边的女孩来自一个大城市。

解析:一个简单句中不能有两个谓语系动词,结构混乱。

改为:The girl standing over there is from a big city.

九、句型单调,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过渡

一篇文章如果简单句过多,句型单调,即使语法错误较少,思路较清晰,看后也会使人感到乏味。同学们应学会单句、复句交替使用,经常变换句型,尝试使用一些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及句型,适当运用过渡词,使文章更加连贯。

例:They sleep fewer than eight hours every day.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health.

解析:这段话中使用的全部是简单句,句型比较单调,可以改为定语从句或加入插入语,克服这一缺点。

改为:Actually, they sleep fewer than eight hours every day, which will,no doubt,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health.

第9篇:常见逻辑错误

一、强加因果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

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中弹最多的部位,座舱和发动机则是中弹最少的。那么是不是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呢?事实是,能统计到的样本都是中弹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而那些中弹后坠毁了的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也就是说,机翼中枪只是轻伤,中弹最少的座舱和发动机才是致命部位,这里才是最需要加强防护的。”

在辩论场上时,当对方提出了一个让你觉得很突然的数据(比如X州麻风病人最多)时,不要本能地逃避或者害怕,而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对方的数据是否能推出相应的论据。

三、偷换概念/偷换前提

将辩题的前提和定义偷换成与公众认可的定义不相符的前提和定义。

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比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这个题目本来讨论的就是人际关系中人情和道理的比较,可许多反方会把“理”定义成“宇宙万物的生存规律”等奇怪的定义,就属于偷换概念。

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比如02全辩“网聊有聊”,“有聊”在语境中是“有意义”的意思,可是正方电子科大偷换成了“存在有聊天这一活动”,就是典型的偷换。

3,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4,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

这里说个题外话,由于语境的区别,出现定义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定义分歧一般都要先交锋定义。一般原则是第一常识定义不需要过多演绎,但是反常识定义必须开展论证演绎。比如上周六的南京09明星表演赛,反方将“梦想”定义成“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憧憬”,这个定义违反第一常识,所以反方就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演绎论证,虽然这个定义很难得到评委的认可,但是也成功打乱了正方部署,使得比赛一直在反方的节奏中展开。

三、攻击辩题

也就是常说的不合题,严重违背出题人的本意。

打个比方,以前有个题目叫“生产安全问题可以/不可以避免重复发生”。正方的立论是这样的:“人不可能同时踏进一条河流,世界上也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所以生产安全问题再类似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自然可以避免重复发生”。这个立论在逻辑上毫无问题,但却是典型的攻击辩题。

还有“人类需要/不需要时光机”这个题目中,许多反方的论点是“时光机是造不出来的,造不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不需要的”。这种论点也有攻击辩题的嫌疑,因为这个命题的讨论就是以“时光机可以造出来”为前提的。

攻击辩题最严重的恶果是无法交锋,在论点裁眼中会直接判负,但在白纸裁眼中,则需要看对方是否应对。比如本届华语辩论锦标赛,天津大学与马来西亚国能的比赛“泰囧热映是否是中国电影之福”,反方马国能的论点是“任何电影的热映都无法解决盗版的问题,因此任何电影的热映都不是中国电影之福”。这个立论明显是攻击辩题的,但是正方天津大学相关反驳不够,因此输掉了比赛。

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仅根据少数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简单化的归纳方法。由于任何实例都不难找到,因此在严肃的科学思维中,仅仅靠个例只能提出初步的假说,而不能证明任何命题。

在辩论赛的举例中,一般有两个原则:

1、一个好的反例,比十个好的正例都要有效果,尤其是在比较性辩题的讨论时;

2、正例一定要举那些不偏激、具有典型性、社会性,最好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例子,这样一下子就能够起到良好的说服效果。比如我如果要讨论奢侈品消费问题,拿我自己做例子肯定是不科学的,必须要有社会性、典型性的数据或例子。

在数据的选取也是一样,首先要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广泛,其次要保证数据口径的科学有效,最后在数据到论点的桥接上也必须有充分的关联,不然效力也很难保证。

五、类比不当

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不当类比。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汪一峰学长和武大的周帅兜曾经说过“一切类比都是不当类比”,意思就是所有的类比和你原来想要讨论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时候你经常需要告诉评委,你的类比并不是要直接佐证命题,而是要演绎你体系中某一个论点。

这里打一个比方,周帅很喜欢的一个例子,来自安徽大学。 “请问对方辩友,夏虫可以语冰么?”

“夏天的虫子不可以语冰,因为它根本活不到冬天,自然不知道冬天是什么样的。同样的道理,大学生刚毕业,如果不锻炼两年,又怎么知道怎么做好省级公务员的工作呢?”

这个类比严格意义上不严谨,但是现场效果极佳,大家一下就听懂了意思。

六、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诡辩术,指在同一问题上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是非标准和取舍标准, 以混淆是非, 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这里需要讲清楚,如果两者性质不同的话,采用不同的标准是相当正常的。但如果两者性质完全一样,采用一样的标准就很扯淡了。比如同样是分离主义运动,美国有时候支持并说这是“民主自决”,有时候则暴力压制,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在生活中和辩论赛都很常见,但也非常隐蔽。这里就不展开了,避免被扣上五毛或者美分的帽子,但大家可以看看网络上那些人的论战,双重标准都表现得极其明显。

七、包含式论证

偷换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对方的立场也包进自己的立场进行论证,也叫包辩题。

比如“为什么说管理比服务更重要,因为服务也是一种管理。”这种论正在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以前在逻辑时代比较常见,价值时代大家都更喜欢受身打法。

八、循环论证

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这也就是常说的“套套逻辑”,打个比方:“我爱你!”——“你为什么爱我呢?”——“因为你值得我爱”——“我哪里值得你爱呢?”——“在我爱你的那些地方”。

在辩论赛中,循环论证经常被暗藏在定义之中。比如“师者以传道为先”的立论是“一般的老师以授业为先,但师者高于一般老师,他们是专门用来讲授天地道理的,自然以传道为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循环论证,经过包装后会很难发现。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网上有许多90年代的辩论理论文会把循环论证、偷换概念甚至捏造论据等都作为“正确技巧”来推广,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

九、充分必要条件

这东西本没必要单独讲,但我发现许多辩手在实战中对此掌握差到了极点,故简单提下。

所谓必要条件,其实就是你必须有我才行,没我就不行。比如吃饭是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因为不吃饭的话肯定没法活下去。

所谓充分条件,是指有了你会带来我,但没有你,嘿嘿,可能我还在。比如喝牛奶可以长高,但是不喝牛奶未必不能长高。

在辩论赛的实战中,必须界定清楚。比如“英雄莫问出处”中,正方要证明出处是一个充分条件,反方则可以证明出处是必要条件,基于此才能开展要不要问的讨论。

十、全称判断

同样也是逻辑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的辩论讲究“我全对、你全错”,所以任何立场的成立都必须保证没有反例,因此不得不在前提上做文章。比如上面提到的英雄莫问出处,如果在逻辑时代你得论证每一个英雄都别问;还有前天的南京09明星告别赛,反方也是说“在全称判断下双方都无法成立,所以我们才必须使用别的定义”。

应该说全称判断这个概念更多涉及的不是辩论技术层面,而是辩论理念层面,因此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但一般辩手准备题目时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出现了反例时,我应该怎么解决?

十一、逻辑自洽

其实也就是自相矛盾的问题,这里不展开了。一般肉搏的队伍都喜欢找寻对方的逻辑矛盾予以攻击,但这几年推战场太过流行,大家都自说自话,逻辑不自洽一来很少出现,二来出现了也很少被攻击了。

大家可以去看夏局长的辩论小说《阿瑞斯的青春生活》以及《Y的神秘邮件》,里面有详尽论述。

十二、三段论(懒得写了,以下部分均抄袭自华语辩论网)

三段论包含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个概念;并且要求在两个前提中,中项必须被周延一次。中项,是指前提中重复的那个概念,周延,是指被判定全部外延。所以,三段论的错误主要分为四种:伪三段论;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周延中项错误。

比如,如下就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五班的男生都会踢足球。小前提:顾博立是五班的男生。结论:顾博立会踢足球。此三段论中的中项:五班的男生。 举例加反驳:①是大前提,②是小前提,③是结论

A类:①我的邻居是中国人②我的邻居不勤劳③中国人不勤劳。(这里的2个“中国人”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中国人”表示的是“某个中国人”,不是集合概念;后者“中国人”表示的是“中国人群体”,属于集合概念。故这里面出现了4组概念,三段论不成立。) B类:①卖国贼是说谎的②你是说谎的③所以你就是卖国贼。(周延中项错误,在这个诡辩中,“说谎的”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应该被周延的中项(大小前提的共同项),然而实际被周延的却是“卖国贼”。“卖国贼”和“你”都不能涵盖说谎的的全部外延。) 三段论中其他要注意的错误:

1、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①甲不是明星②明星都不轻松。此三段论得不出任何结论。

2、一个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①甲不是明星②明星都不轻松③甲不轻松。(成立)

3、两个特称前提不能退出结论:①有的同学是运动员②有的同学是影星。此三段论得不出结论(有的人说结论是③有的同学是运动员而有的同学是影星,这是循环论证,而非三段论)。

4、一个前提特称,则结论特称:①所有学生都是青年②有的影星是学生③有的影星是青年。

5、中项在前提至少被周延一次(重要):如果在一个判断中断定了全部的外延,则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在三段论中,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一次都没有被做出全称肯定判断,则称为没有被周延,那么大小前提就不能产生必然联系,就无法推出任何结论。

例1:①运动员需要锻炼身体②我不是运动员③我不需要锻炼身体。(在大前提中,“运动员”只是需要锻炼身体的人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中项“运动员”没有被周延,推理无效。)

例2-1:①一切金属是可塑的②塑料是可塑的③塑料是金属。(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金属和塑料都是“可塑的”的一部分,无法断定金属和塑料有无关系,所以无法推理出结论。)

例2-2:①一切金属是可塑的②铁是金属③铁是可塑的。(推理有效,在这里,“金属”在大前提中被做出了全称肯定的判断,因此被周延了,所以可以退出结论。)

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这个现象在新生中极其普遍,主要体现在对“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内外因”的错误理解上,许多新生辩手用错了还觉得自己很有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经常被新生应用于类似“大学毕业应该以待遇为先”的辩题,来证明有钱的重要性。然而在马哲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概念,只能用来指代类似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法制建设等宏观概念,绝对不能用在微观和个人层面。

2、物质决定意识:经常被新生应用于类似“大学生应该坚持现实”或者“地震孤儿物质援助更重要”之类的辩题。然而,物质决定意识并不意味着物质比意识更重要。成吉思汗的爸爸妈妈决定了我的出生,但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吉思汗的爸爸妈妈比他更重要。所以,A决定B不等于A更重要。同样的,A是B的基础也不等于A更重要。念小学是念大学的基础,难道就说明念小学比念大学更重要吗?通过物质决定意识,其实很难推出辩题的结论。

(兰蒂斯回复)物质决定意识这里的错误实际上分这样两种:

1、A决定B反映了A与B的对应关系,好比说A是自变量,B是应变量,但这个关系是客观的。而A和B谁更重要是一个主观的价值判断,讨论的不是A和B的关系,而是A、B分别与人(或其他事物)的关系。因此讨论的对象不同,所受的主客观限制也不同。

2、“物质”和“意识”分别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抽象,因此这是两个集合的对应,而不是两个元素的对应。辩论中一方所讨论的比如“金钱”、“硬件”等只是“物质”的个别元素。集合间的关系不能直接传递给元素。这就好比,“男人比女人力气大”,是推不出“男人A比女人B力气大”的。

3、内外因理论:这个是新生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新生往往将“内因”和“主观能动性”相混淆。“内因”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石头的内因决定了里面蹦不出猴子,比如苹果籽的内因决定了它种下去长出来的不会是桃子。所以人的内因是指人的本质属性,包含了人的自然属性(比如基因等)和社会属性(比如其社会关系),所以“人的意志和精神”绝对不能用“人的内因”来概括,而只能用“主观能动性”来概括。

4、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然而,用这条理论来解释当今经济现象,如石油、粮食、经济危机是明显不合适的,因为这个理论适用前提是“商品—货币—商品”模型,而在金融期货中,这一模型并不成立。

比直接指出更有效的反驳法:归谬法

归谬法是指先假设对方逻辑是正确的,然后举出一个极端的例子,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在辩论里面,归谬法是最有现场效果也是最能深入人心的,这需要辩手充足的准备、知识的积累和敏锐的反应。但与上面的反驳方法不同,归谬法必须针对具体辩题和具体情况进行,没有通用规律,下面举3个例子,都采用了归谬法。

辩题:“真理越辩越明/不明”(针对狡辩是不是辩,双方均采用了归谬法)

正方:对方把狡辩都叫辩,那么请问,海马难道也是马,蜗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痘吗? 反方:对方说狡辩不算是辩,但是请问对方辩友,复制羊不是羊吗?试管婴儿不是婴儿吗?

辩题: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针对饭碗问题,正方回答采用了归谬法) 反方:大学生兼职会抢掉全职员工的饭碗。

正方:如果按照对方这个逻辑推断下去,那么我们大学四年毕业后最好不要找工作,因为这样就不会影响任何人的饭碗,这成立吗?

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针对“万”是不是“全”,双方均采用了归谬法)

正方:对方辩友说“万”是指“全”的意思。我们说一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是不是说他要经历一切的苦呢?那这个人肯定不是男人,因为男人再苦也没有受过女人生孩子的苦;不过他也肯定不是女人,因为女人再苦,也没有受过男人怕老婆的苦。万是一切吗?

反方:今天对方说,今天“万”不叫作“全”。那我想问对方辩友,今天我说“你万万不可同意我的立场”,是不是说,你大部分时候不同意,偶尔可以同意一下呢?

下面看一则不是辩论赛中的归谬,也非常有意思:

天涯楼主:美军在伊拉克不能抽身说明美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天涯沙发:那我股票被套牢说明我是个负责任的中国股民???

上一篇:中铝安全生产十条禁令下一篇:机关党建工作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