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健康讲座

2023-0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理健康健康讲座

健康知识讲座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对医院健康教育中应用健康知识讲座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的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在近一年中举办了4次讲座,参加人数共200人,健康咨询人数110人次。其中有大约70%以上为退休人员,有1/3患有慢性疾病,大部分听众认为讲座安合理,有助于增加健康知识和强化健康意识,98%的听众对讲座的内容满意。结论:在医院的健康教育中采取健康知识讲座的形式,能够顺应社会的形式和人们的发展需求,是一种总有效的促进人们健康意识和保健水平提高的手段,与此同时,健康知识讲座也促进了医院的效益建设,促进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长久发展,是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社会发展;满意度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于如何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有更高的要求。市场上各种营养品、保健品备受国人青睐,特別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居民,更是注重养生。这一切都是源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在各大医院中为了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非慢性传染病的发生,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就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的普遍欢迎[1]。本文主要对我院一年来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参与为我院健康讲座的人员,包括本院患者、患者家属、社区群众和医院工作人员共200例。其中有男性108例,女性92例,年龄在15-87岁之间,平均年龄(45.3±3.1)岁。其中住院患者为58例,患者家属55例,社区群众64例,医院工作者23例。

1.2方法

(1)首先,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健康知识讲座的工作计划,保证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健康知识讲座的宣传工作方面加大投入和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散播讲座信息,可以利用的渠道包括互联网、媒体书报、社区张贴宣传板报、打电话等,信息的内容要包括讲座开展的时间、主要内容、目的等等,并与社区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将社区中的义工发展为讲座组织宣传人员,指导其在健康知识讲座的宣传和开展上给予协助。

(2)其次,选择优秀的、具有一定经验、道德高尚的主讲人,同时主讲人要要求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兴趣,使讲座内容变得更加生动。

(3)讲座不仅要定期举办,更要注重在特定的卫生宣传日举办讲座,这样讲座的现实意义和效果都会比平时要好,定期举办规模较大的健康知识讲座,或结合医生进行义诊,为社区群众和病人免费体检。

(4)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在当地人数较多的地点内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如联合当地的社区、企事业单位、机关等,成立健康知识讲座学习班。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各种操作技巧和个别指导,组织患者进行相互交流,并解答病人的疑惑。讲解的方式为声音与形象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配合,使讲座的效果和效率提高。

(5)在讲座开始之前向参与者提供免费的健康保健材料,在举办健康讲座的过程中及时的收取听众们对讲座的需求和满意情况。组织专业计算机人员建立一个听众资料库,将听众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和存档。

2.结果

2.1对于健康讲座的主讲人的要求十分严格,其中有72%以上的主讲人为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2.1 我院在一年的时间内共举办健康知识讲座4次,有1次在院内举办,3次为院外。参加人数共200人,健康咨询人数110人次。其中有大约70%以上为退休人员,有1/3患有慢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

2.3 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之后,当地的群众对于卫生保健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学会了如何有效的避免一些疾病和的发生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提高自我护理水平和保健意识。病患以及其家属对于病患的自身疾病也有了更全面的掌握,能够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2.4 经调查显示,本年度听众对健康知识讲座的满意度平均为98%,说明听众们对我院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十分的认可和接受,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听众向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能够促进我院更好的开展工作。

3.讨论

作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健康知识讲座也是一种直接的健康教育手段[2]。通过健康讲座的举办人们可以收获许多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医院在当地的整体形象和社会效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医院健康教育走向社区做出了良好的铺垫,是社区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依据[3]。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体现了医院以人本位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一位参加讲座的听众都给予热情的接待,为有需要的听众提供正确的求知方向,及时对听众的实际需求和需要进行了解,对于听众们所提出的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仔细的解答,利用讲座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标准,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听众带来了温暖、优质的服务[4-5]。

总而言之,健康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被当地政府作为重点的建设内容,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医疗服务的升级提供有力的保障。健康知识讲座作为一种全民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未来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黄丽雯,龚思红.珠海健康教育讲座与发展思路[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151-153.

[2] 魏扑芳,朱敏.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344-345.

[3] 李英华,李丽.健康教育服务实施与评价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77.

[4] 陆富民.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技巧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14,14(10):1208-1210.

[5] 闫萍,杨东明.浅谈医院越康教育中的专题讲座[J].吉林医学,2011,32(1):190-192.

作者:范永升

第2篇:上海市某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情况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情况,为社区健康教育主题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3年健康教育讲座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主题类别现况、主题设置依据两个方面。结果: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类别分布不均,慢性病防治类与传染病防治类分别占29.9%和28.7%;设置依据以上级要求为主,占73.3%。结论:社区健康教育主题分布均衡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主题设置的依据“行政化”痕迹明显。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 主题类别 主题设置

Analysis on theme setting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in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YANG Xi, TONG Lin, XU Gaojie

(Dongm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me setting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in 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Shanghai to provide a suggestion for the theme formulation for th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from 2010 to 2013 in 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Shanghai were analyzed, whose contents included two aspects of the theme category status and theme setting basis. Results: The theme categorie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were unevenly distribute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hronic diseas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accounted for 29.9% and 28.7%, respectively. The setting basis mainly obeyed the requirements from the above levels requirement, accounting for 73.3%. Conclusion: The theme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still requires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the theme setting basis shows the administrative traces obviously.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 topic category; theme setting

健康教育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里已明确要求,应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1]。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情况,了解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类别现况、主题设置依据两个方面的内容,为社区健康教育主题的制定提供建议。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

上海市某中心城区某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3年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健康教育讲座工作资料。

研究方法

对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3年的健康教育讲座的主题分布及设置依据进行分类、分析。

研究内容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类别分为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心理卫生、中医保健及其他5种类别。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依据分为上级要求、季节防病、实际需求3种类型。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8.0进行统计描述,以图表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

结果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类别分布情况

通过数据统计,2010-2013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类别分布中,慢性病防治占29.9%、传染病防治占28.7%,其余类别所占构成比相对较低,且历年均呈现该分布特征(表1)。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制定依据分布情况

通过数据统计,2010-2013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依据上级要求的占73.3%,而季节防病、实际需求的比例分别为14.9%以及11.8%,且历年均呈现该分布特征(表2)。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卫生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3]。

社区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应简单易行、因地制宜,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方式为居民提供合适的健康教育内容[5]。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全科医生进行社区动员的主要手段,也是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联系、对社区居民健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6]。而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普遍不够重视,有时纯粹为完成工作指标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7],这种现况也直接导致了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在主题类别分布均衡性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制定讲座主题的依据也主要根据上级要求施行,很难与社区卫生服务以需求为目标的原则相吻合。本文通过整理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情况来分析目前在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专业机构制定社区健康教育主题提供建议。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类别分布不均

据调查,慢性病与传染病防治两个主题为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的主要内容,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慢性病管理与传染病控制目前虽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的两项工作职能,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心理健康、中医养生保健、妇幼保健等方面也逐步成为公众所关注的主要健康问题,因此在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分布上需兼顾多方面的内容,不能始终只局限在某些特定、固定的主题上。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依据存在明显“行政化”现象

上级专业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关系应定位在业务指导这个层面,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趋势,这在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依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健康教育讲座计划时受到了部分约束,绝大部分讲座的主题设置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指标任务,很难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这也是导致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类别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建议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原则相一致

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社区诊断、居委调研、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多种途径来收集社区居民所需的健康知识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只有社区居民需求的主题才能真正起到实际效果。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应与季节性防病相同步

对于不同季节易产生的健康问题应着重进行宣教,例如春、冬季的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的肠道传染病,春节期间的合理饮食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讲座计划时应注意根据不同时间段相应调整其主题。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应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讲座贴近社区居民的特点,当面对例如H7N9禽流感、食品安全等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利用好社区健康教育讲座这个平台进行正确的防病及舆论引导,使公众了解相关情况、知识,并通过健康教育途径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设置应与“大传播”背景相适应

“大传播”特指在新媒体环境下,从传播者到受众、从传播媒体到传播模式的巨大变革,形成跨媒体、跨时空、跨领域、跨群体的多维传播生态[8]。在此背景下,公众对于各类信息的获得将更为便捷,但同时也充斥着来源多方的“虚假信息”,其中就包括了各类真假难辨的健康知识。因此对于社区健康教育讲座的主题设置也应适应时代背景,通过开展讲座来提高公众进行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辨伪能力,在净化健康传播媒介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是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居民获得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其主题设置上要去“行政化”,并且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相一致,与季节性防病相同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大传播”背景相适应。这样才能避免卫生服务工作流于形式,真正发挥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效能。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EB/OL]. (2011-05-24)[2015-01-04]. http://www.gov.cn/zwgk/2011-05/24/content_1870181.htm.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157-161.

黄晔. 浅谈社区卫生服务[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2): 76-77.

黄芩. 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9): 97-100.

詹吉梅, 钟萍.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2): 159-160.

魏静芳, 朱敏. 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1): 344.

杨红. 疾控部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作的社区健康教育实践[C]//第七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资料汇编. 北京: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 2012: 27.

峗怡, 任正安, 贺加. 大传播观下我国健康教育的政府支持环境探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4, 30(1): 64-66.

(收稿日期:2015-01-04)

作者:杨郗 佟林 徐高洁

第3篇: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讲座联合绘画治疗在心理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作为一类突发流行性传染疾病,多数人群存在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往往会引起社会不安定。为此,加强心理安抚及干预,做好心理康复成为临床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临床疾病患者合理干预措施,进而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基于临床文献研究基础上对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讲座联合绘画治疗在心理康复中的作用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学者深入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讲座;绘画治疗;心理康复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监测,发现多期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人感染冠状病毒后常见特征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对较为严重病例分析上,因感染导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会引起死亡。疫情爆发期间正值我国农历佳节春节,多数务工人员返乡导致流感大流行,我国多数省份均报道新冠病毒病例,对整体诊疗活动开展造成巨大影响[1]。为此,有效心理康复措施实施,对保证就诊患者及普通群众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心理健康讲座作为一类常见心理干预模式,通过讲解相关知识、如何舒缓自身心理情绪等内容,帮助患者了解知识,掌握知识,面对自身不良情绪有着自我调节作用。绘画治疗作为近些年来常见一类心理治疗模式,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自我情绪,医师并依据绘画结果评估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干预模式。上述两种模式联合应用下,能提高疾病知识程度上,并依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应对性干预模式,保障患者心理健康,促进康复[2]。文章就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讲座开展联合绘画治疗在心理康复应用情况进行以下总结,现报道如下。

1.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讲座

目前对于“心理健康”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予以明确定义,但总的而言,无外乎是内心状态平衡与外界环境相互和谐。心理状态的平衡是心理健康本质特点,心理状态往往受到多个方面影响及干扰。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作为一类常用干预形式,健康讲座讲授过程中,对内容理解程度易掌握[3]。健康讲座本身益于身心健康,授课时间安排始终,当讲座结束后,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等,以保障科学性、可靠性。对讲座讲解相关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面对疫情,民众产生焦虑及恐慌等负面情绪,作为人体自然应激反应,但长时间恐惧及焦虑会损害免疫功能并诱发疾病[4]。因此,要求维持平和、积极心态有助于健康,理性对待困境。2.适度关注疫情发展情况,过度关注会沉浸在负面信息加重担忧、恐惧等消极情绪,降低认知功能和客观理性辨识力,每日关注信息内容控制在1小时内。3.主动关注积极信息,面对疫情维持平和心态。医学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维持良好心理状态能提升抵抗病毒侵袭免疫力,维持平和心态同样为一种免疫力。社会支持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提升主观幸福感,延长寿命。危机面前,尽量避免交叉感染而长期居家特殊时期,注重于家人之间沟通和交流,平和理性面对危机[5]。通过网络与朋友聊天,消除担忧情绪。4.坚定抗疫信心,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通过上述4个方面讲座内容阐述,帮助患者了解疫情发展情况下,如何调整自我心理状态,降低不良情绪产生。

2.绘画治疗

绘画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治疗领域一种新手段,依据绘画自身对人的心灵有洗涤、陶冶作用的艺术形式恢复人的心理健康状态[6]。绘画作为一种常见艺术形式,通过线条、色彩等视觉元素进行特定形象的构建,并形成一种视觉画面。绘画过程中人的思维意识被调动,画面视觉呈现在一定程度反应人体意识思维状态。因此,心理治疗领域的绘画治疗实际上通过绘画者、绘画作品、治疗师三者之间互动完成心理干预一种治疗方式。绘画创作扮演为一个非言语性心理治疗中介,通过绘画视觉效果象征性语言帮助治疗师心理治疗中介,通过绘画效果象征性语言帮助治疗师了解绘画者思维上潜意识,同时将绘画视觉语言整合到人的人格中,最终促使人的心理产生治疗性改变,达到心理治疗目的[7]。相比较常规心理治疗方式比较,绘画治疗不但符合人的心理发展机制,经过人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反映出其心理方面存在问题。进而依据绘画对人的心理有效调节,上述治疗方式经临床大量研究,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与复杂情况下,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心理治疗方面作用机制,掌握各种心理治疗场景下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治疗方式及效果,方在当前心理康复工作加以合理应用及推广。王志满,陈薇,贺英,等研究指出[8],绘画作为表达内心世界与自身潜意识性格特征方式,可帮助患者更好表达内心世界与情绪,进而在视觉图像上认知自我,发现自身心理、情绪及性格方面存在问题。治疗时依据绘画产生问题并完善对患者心理调节、完善有益的内容引导渗透其中,逐渐促使内容内化,帮助患者完善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并解决心理问题。同时,绘画也可释放情绪,能促使患者将自我情绪在画作上发泄。绘画对每个人都可以操作,所以其可以作为患者发泄情绪,表达思想一种操作方法。

3.小结

目前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呈现零增长。但长期疫情作用下,部分人群会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到正常生活、工作。且多数人群对如何自我调节心理情绪措施掌握程度较小,为此,加强合理有效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作为目前常见一类干预模式,具有简便、易懂性,成为宣传相关知识常见形式。通过讲解如何调整自我心理,积极应对后续生活。绘画作为一类心理治疗领域常见干预方式,无论为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均证实有其有效性,在部分疾病心理康复中有着突出效果。因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联合绘画治疗,可有效提升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周宵,黄蕊. 新冠肺炎疫情下群众心理免疫力提升的方法探析[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9(4):26-29,34.

[2]吴爱勤. 加强疫情后时期心理危机干预和心身重建[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5):581-582.

[3]黄颖,莫芸,王恒飞,等. 新冠肺炎康复期集中隔离患者心理干预策略初探[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189-190.

[4]叶红燕. 绘画疗法在1例骨折伴多发伤儿童情绪障碍中的心理干预体会[J]. 全科护理,2021,19(5):719-720.

[5]张淑珍. 基于意象对话和绘画技术相结合的中职生抑郁倾向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6):136-137.

[6]王淘,刘增伟,张黎明,等. 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0):775-779.

[7]严虎,陈晋东,张岸琼. 绘画心理技术在精神心理门诊的应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1):214-216.

[8]王志满,陈薇,贺英,等. 绘画心理技术训练辅助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20,22(11):1677-1680,1685.

作者:莫丽华

第4篇:心理健康讲座

保持身心和谐 快乐健康成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讲讲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

学校心理咨询室自开设以来,接待了很多的学生,也帮助很多学生解决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扰。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就是神经病、精神病。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非常正常,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困难、自卑、焦虑、烦恼等,这些问题都称为心理健康问题,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大家能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最大财富。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很多人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并非如此,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要珍视心理健康。

二、为什么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清华大学学生在动物园向黑熊泼硫酸,大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在饮水机里投毒谋害宿舍同学,还有学生因为争执残忍杀害了同宿舍所有同学。这样的事例太多。而我们也总觉得这些是新闻里才有的事情,可是现在我们周围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买房的问题压力很大,有几天连续失眠,然后突然精神就出现了问题,到武汉住院几次。在我自己班上的学生当中也有在初中时因为学习压力,导致心理出现了问题。但是家长并没有发现。后来我发现她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是出现了精神问题,便建议家长把她带到武汉去住院。前段时间,新中百连续两人跳楼自杀,而跳楼的原因竟然都是因为吵架。这样的事例太多,这些实例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经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到40%的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的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披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和有自杀意图的)。对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有人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5.2%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现代医学表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整,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

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动辄打骂,控制不住自己,事后又非常后悔。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者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李世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业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的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的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和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能独立的做出决定,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当我们出现心理问题时该怎么办呢?

四、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苛求自己去做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关系。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当遇到情绪困扰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缓解 (1)合理宣泄。可以参加一些运动性强的体育活动,向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或者到孔康的地方大声喊出来,千万不要憋在心里。(2)自我放松。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做深呼吸等。(3)转移注意力。把引起自己不愉快情绪的事情先放一放,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的事物和活动中去。(4)自我暗示。当我们情绪受到困扰时,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对自己说:没关系,这件事一定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4、理解他人,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无思考问题,而不是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我们青少年培养健康行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避免攻击性语言,培养自律能力。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重者自觉或不自觉出现攻击性行为,发展下去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严重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在教学楼楼梯口和实验楼以及综合楼五楼都设置了心理咨询信箱,对于一些不善于面对面交谈和有些问题不方便当面表达的同学,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老师交流。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地点设在综合楼五楼,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都有老师在,课外活动时间为固定的咨询时间,倾听同学们的困惑。

让我们的青春处处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充满感恩之念,常常表达祝福之情,这才是心理健康。人字一撇就是躯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它们相互支撑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愿每位同学都能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谢谢大家!

第5篇: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讲座——感受与体会

听了老师的讲座后,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以及它究竟有多重要性。明白了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小学是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们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第一阶段,在这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为:认识自我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心理问题、情绪情感问题、生活问题等几方面内容。就这几方面,老师也给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老师的分析,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是要与学校的日常常规教育活动相结合,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验中积累而成,需要我们老师潜移默化的培养。 就两方面问题主要谈一下。

人际交往方面,不仅是同学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老师要找到与他们沟通的好方法,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格以及儿童的身心理发展规律和他们进行交流。老师做好了和他们的交际,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且也会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更加健康。

学习心理问题,是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的问题。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这点恐怕是遥不可及的。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等情况的发生。学习问题中还有一点,偏科问题也是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帮助他们摆脱这个心理问题。

只谈了两点,因为这两点是我目前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心理方面都是正常的,健康的,是一个个快乐的小孩子。

第6篇:心理健康讲座

主讲人:隆芬芬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和心理健康

什么是健康?

1、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推移,在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下不断演变的概念。即使在今天,对于健康还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我们引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所提出的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

2、健康用中医理论来说就是“身体上的健,心理上的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但是,由于国内外学者各自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出发点不同,其定义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调查发现,各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数量、类型上有所差别。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少数小学生因心理行为问题而导致“离家出走”、“拒绝上学”、“自杀”、“暴力行为”、“违法犯罪”等报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普遍引起了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的重视。

(三)心理健康的特性:

1、心理健康的阶段性: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与人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中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的。

从差异的角度来看,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情况。

如何辨别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呢?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是否健康,不能像躯体健康那样,具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用什么标准加以测量,因其复杂性,其标准也比较难以确定。对此,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

下面提供国内外的两个标准供大家参考:

1、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个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具有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2、我国学者陈家磷提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1)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

(2)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

(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

(5)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

(6)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相一致,行为方式应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应与刺激强度相一致等。

尽管在措词和侧重点上,国内外学者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

3、我们认为可以把以下八个方面作为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功能正常,能客观地看待问题;

2.情绪反应适当,有适度的受挫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健全的情绪生活,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并能较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不使自己经常陷于情感上的困扰。

3.意志品质健全,有适度的耐受力;

4.行为适度,有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能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行为与社会要求相冲突,即能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

5.人际关系和谐,能友好与人相处; 6.社会适应良好,能及时调整好自我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就是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并使自己的需要切合社会实际,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始终与不断变化的生活取得协调一致。在适应中体现自己的良好心理状况。体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协调,体现自己的意志与承受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7.自我观正确,能正确认识自我;

8.个性结构完整,能克服不良行为。

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为人诚实正直,襟怀坦白,富有同情心。并能保持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协调一致。

上述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是往往在

一、两个方面表现出严重失调,另外,儿童、青少年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上述内容是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般要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要求上应有层次上的区别。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其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是看他的思想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状况与大多数的同龄人是否一致,也就是其言行举止与年龄是否相符,不能搞简单的“对号入座”。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偏离了自己所属的年龄段,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7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各说各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述说,群众各有不同的体会。传统的健康观念是:机体机能稳定,体格健康,躯体健壮。随着社会发展、科学发达,对健康也有了新的认识:躯体健康、生理机能健全、心理正常健康、面对困难承受挫折敢于挑战、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才算是一个的人。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

2、一定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俗话说:“嘻嘻哈哈,人添寿;忧忧虑虑,命不长。”积极乐观能延年益寿。反过来说:“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引起生理上的不健康。”英国有家医院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得出结论:“癌症,十有八九是心理上的不健康造成。癌症基因人人都有,癌基因转化成癌症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心理不能何持正常,情绪不好,造成好细胞减少,抵抗能力差;而坏细胞拼命增长,导致癌症恶变。

总之,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有积极的作用,有自我保健的能力,有治疗性功能和战胜困难、战胜疾病的功能。医学家认为:疾病,70%是由精神和心理上引起的。心理健康,能增强抗病能力。

3、我们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为什么? 心理卫生,最通俗的说是“脑子里的卫生”。

据测试心理达不到成熟的十有八九;生理上十有八九达到了健康。中央广播电台指出:中小学生50%有心理问题;医院门诊调查指出:70%左右的青少年有心理问题。有调查指出:中国家庭教育有问题:授科学化、民主化教育的18.9%,80%的家庭不能授科学化教育。

专家指出:“强国先强民,强民先强心。”

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责任重大:儿童(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是影响他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有责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1 ①自觉。行为的自觉性,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不把学习作为负担,而从成功中体会乐趣。

②自知。正确认识自己是最大的智慧。对自己的长处,优点感到兴欣,但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缺点不妄自菲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③自爱。爱惜自己,保护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观念,正视现实。 ④自持。要有乐观,稳定的情绪,乐观平静的心境,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活泼开朗,朝气勃勃。轻松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学习效率提高40%,记忆力提高1.5倍。

⑤自尊。要有适度的自尊,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适度的自尊,会自卑,会失去信心。有告诫的自尊,才会自重,自强,才能增加承受挫折的能力。

⑥自强。自强不息,是立足社会之本。否则来,整个一生就稀里糊涂。要有理想,有目标。当然,目标不要过高,过低,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以目标。

⑦自制。能自我调适以制约,有制约、约束的能力,喜不狂(妄);忧不绝(望);“胜不骄,败不馁”,能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纪律,约束自己,使自己合理、合情、合节。

5、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

①狭隘心理。心胸狭隘:委屈,得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能自拔。谨小甚微——心理封闭——交往狭窄——神经过敏(芝麻大的小事扩大成西瓜大),把欺骗作自我安慰。

②抑郁。较长时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萎靡不振,待人冷漠,缺乏自信,缺少兴趣——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绝望——轻生。(原因:可能家庭歧视虐待,欺凌;遭到师长不公正待遇——挫伤了积极性;或学习力不从心,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③怯懦。胆小怕事,遇事畏首畏尾,屈从于人;害怕困难,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原因:过分溺爱,从小缺乏独立性;或受挫折过多。)

④自卑。以别人比较后,偏低估计自己,失去信心,悲观失望,也可能老师没尊重、没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所致。(自评纪律过程中,

2 评自己不达标,但不敢表表现自己,承认自己“中等”、“差”,表面似乎谦虚其实自卑。)需要老师多鼓励多正面教育,给予信心。

⑤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产生怨恨的情绪和攻击的态度,不允许别人的进步,造谣中伤,幸灾乐祸。这是所有道德中的恶习。

⑥猜疑。极度神经过敏症。“越疑越猜,越猜越疑。”对神经质的过于小心,对自己过于关注。

⑦急躁。和气质(外向型)有关。(首先培养克制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告诉他如何放松的心情。)

⑧孤僻型。(为数不多。)跟家庭结构有关,从小受成人化的熏陶,跟成人相处,喜欢独来独往,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他看不起别人,但内心空虚,看不到人间温暖——孤僻。(原因,有创伤的经历:离异;心灵受到创伤;受到别人嘲笑,欺负,讽刺,交往中受挫折。解决办法:多组织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活跃情绪。我做思想工作——打开封闭的心灵。多活动:关心他人,体贴他人,独生子女早点送幼儿园。

3、4岁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3岁看到大,7岁看到老”,小时候形成的性格,影响他一生。

⑨暴躁型。一触即发,一不顺心,火冒三丈。冲动性的语言,行为,缺乏自我控制。(原因:甲状腺含量较高;教养低;家教不正确——溺爱。发作时,血压升高,血管收缩,供血不足,消化动能紊乱——严重的引起心肌梗塞。

解决办法:①指出危害性,培养理智感。学会容忍,将心比心,多想想自己的后果。②要有合理的渲泄:给他找个朋友,哭泣;转移一个环境,散散步,消消气;正面暗示,要镇静,要放松。

⑩敌对型。遇到来重挫折,强烈的不满情绪,所表现出来的高抗情绪,往往把别人对他的帮助你解为“跟我过致不去——所以不理采——恶习作剧——别人的苦恼他却幸灾乐祸。(原因:家长暴躁型,专制型,强迫型;老师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当——学生看问题偏面——对着干。

解决办法:多帮助多关心,站到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①指出错误的危害性;②肯定点点滴滴的正确行为,扬长避短,以长克短——消失。

6、样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1)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活着为什么?帮助认识人生价值——在于奉献。

(2)培养健康,乐观的感情生活。马克思说过:美好的心情比10副药解决生理上的痛苦更有效。(有利食欲,有利内分泌,有利睡眠。)愉快的心情是健康的标志。(愉快的心情能强化智力活动,提高记忆能力;能增加抗病能力。) (3)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养成有规律,有关奏的生活习惯;愉快饱满的生活情绪;多睡不太久;饮食定时定量不太多。

(5)科学用脑。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学习过量,时间过长,得不到恢复——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①睡眠充足;②加强营养;③适当休息。(饮食高蛋白,碳水化合物,不多,不偏。)④加强体锻,提高大脑活动的灵活,敏捷,正确率。

4

小学生的智力与学习

一、智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智力指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包括注意力、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二、智力发展的年龄趋势

0——5岁,智力增加最快。

3——6岁的儿童脑容量达到1000克左右,趋近成年人,(成年人脑容量1500克左右),是智力发展的迅速时期。这个阶段尽快送孩子进幼儿园,多接触同伴,参加集体活动,接受多方面教育。

12——13岁的 儿童 ,智力基本和成年相等,脑机能发育基本达到成人程度,智力增加仍然很快。要注意多表扬、鼓励,师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对孩子的影响。

15岁以后,智力增加较慢。

三、发展学生智力的注意点

1、要激发学生发展自己智力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发展智力的促进作用。

2、教给学生系统的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

3、要讲究教法,提倡启发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4、作业设计 利于学生智力培养-发展。

5、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使之成为发挥聪明、才智的内驱力。

6、注意教育卫生,注意学生身心健康,促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进入最佳状态。

7、面向全体,照顾后进生,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智力都能得到发展。

8、教给学生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并付之实践,持之以恒。

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学业不良,责任大多在老师、家长身上。孩子都有努力学习的愿望,但缺乏耐心,不能坚持。

5 除外,学生学业不良也有身体欠佳,负担不起繁重的学习任务;贪玩,完不成学习任务;营养跟不上,影响智发展;还有来自家庭、社会、个性等方面的因素,引起学业不良。

五、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1、教学贯彻“少而精”原则,提倡“举一反三”,特破难点。

2、了解学生缺陷,指导对症下药,要求循序渐进。

3、充分应用直观手段进行教育,

4、教师要满腔热情的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上课时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老师态度亲切自然,说话力求风趣幽默,语调力求抑扬顿挫。根据儿童思想一次只能集中20分钟左右的特点,安排好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 尽力肯定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要把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跟他们同欢乐。

6 小学生品德方面心理问题的表现

常言道:少年时期是人生难得的欢乐时光。 事实并没有这样美好。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特别呵护。而在学校里, 不可能特别照顾,只能处平常地位。而且,学习难度高, 难于适应。

小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他们任性,焦虑,自卑, 学业不良,过高过低地估计自己,自尊心自信心不足, 耐挫力差、、、、、

小学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

一、儿童“多动症”

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任性,冲动,易怒,易兴奋,挫力差、、、、、他们精力充沛,但注意力不集中,爱吵架,打骂。他们有的跟遗传因素有关,跟他们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关。我们不要轻易扣“多动症”的帽子;不能过分严厉;不能羞辱、惩罚, 要给与信心,逐步调适、引导。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

儿童攻击性行为具体表现:欺负他人, 说谎,逃学、逃夜,流浪„„其产生的原因归纳如下:

跟自身有关,神经系统兴奋程度较高, 控制力差;认知水平低 , 认识事物有限;家庭溺爱„„

跟师长有关,家长的棍棒体罚使其模仿:老师对他的歧视、冷漠、批评等使其转而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久而久之,形成了爱攻击的行为。

跟社会上的暴力行为有关;跟影视传媒有关;跟武侠小说有关。

三、独生子女的特异性

他们养尊处优,是小太阳,过分接受照顾、保护,不爱劳动, 缺乏磨练。客人面前却展尽了风采,夸奖声不断„„久而久之——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他们在家里没有伙伴,没有模仿的对象,缺乏家庭小集体生活——他们孤独,不合群,没有责任感,不关心集体,不同情他人。

他们物质条件优于非独生子女,但“热爱劳动,勤动脑筋”劣于非独生子女。

四、不良行为的矫正、预防

品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 环境里受教育的影响,在实践中的来。小学生不理解“道德”的含义,教育他们做高尚的人,他们只认为不打架,不骂人,遵守纪律就是“高尚”。因此,老师要结合具体事例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干巴巴的说教。

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劳动,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等。让他们在具体事情过程中正真体会到助人光荣, 自私可耻。

小学生处于个性的形成时期。他们的过失,不一定是道德行为问题,我们要抓紧时机加以引导、纠正,不乱扣“道德不良”的帽子。教育要严得适当,不伤害他们的自尊性。学生即使犯了错误,批评教育只能“论事不论人” 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指出错误后果 ,教给改正的方法。所谓“惩罚”,可以订个公约:小错, 为大家唱个歌; 中错,为大家做件好事;大错,写个说明。

对后进生的缺点、错误 , 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师道尊严要有,但不能让学生害怕。正确的教育、评价,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

怎样的家庭教育才算科学化、民主化?

1、创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性格开朗,说话诙谐,家庭气氛活跃,家里常常笑声朗朗。 这种家庭的孩子心理负担轻,趋于活跃、勇敢、大方,有利智力发展。反之, 沉闷呆板的家庭气氛,其孩子也会消极沉闷。

2、目标引路。家长应懂得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懂得用身边的榜样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3、尊重人格。孩子也是一个人,也要尊重他们,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处罚要得当, 不过分。认清处罚目标,不无休止地训斥。批评要严肃,处分要宽容,不随心所欲。孩子跟大人一样要面子,批评、处分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注意场合,掌握时机。批评是手段,目的是让他们明白错在那里。

4、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勤学、勤劳、爱他人、讲卫生等方面

8 做好表率,让孩子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养成好习惯。

5、表扬鼓励为主。正面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屡次失败的孩子,表扬鼓励更为重要。

6、注意信息引导。影视,录像要让孩子看,但要帮他们过滤, 帮他们分析、引导,告诉他们那些内容可以看,那些可以看,讲清为什么。

7、进行技能训练。剪指甲,刷餐具,打扫卫生等都要尝试,不怕不象,最多再来一次。 有些事可以一起动脑筋,想办法,但不能代做。培养他们面向挑战,战胜困难。

8、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磨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摔跤不可怕,它可以使人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9、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这个阶段尽快送孩子进幼儿园,多接触同伴,接受多方面教法不随地吐痰,不抢红灯„„从小守家规,长大受守国法。

10、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学雷锋,做好事鼓励他们去,支持他们帮助人关心人。从小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关心他人,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这样的好习惯有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利挖掘潜力,发展能力,勇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

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及意义。

人来到世上,总会与人发生关系:与父母、兄长、同学及周围的人交往。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社会人,主要的途径是人际交往。

二、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

总的来说,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价值观,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因素。

1、空间距离越近,交往越密切。(同班同学、同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楼道的居民,关系更密切。)

2、交往频率越多(交往次数越多),关系也会越密切。

3、相互间的仪表、风采、举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这些非语言的交往起到50%的交往基础,尤其是交往初期起一定的作用。

4、特点相似,容易产生良好的关系。(社会背景、资历、文化、经济、职业、年龄等等情况相似,容易产生同感,促进交往。)

5、个人的兴趣、爱好、观点接近,容易产生同感。

6、个人的需要,可以相互补充。(夫妻个性互补,取长补短,恰倒好处——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哪些人不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不关心别人,置之不理别人困难的人;

2、不尊重别人,专门操纵别人的人;

3、欺骗别人,讲大话、套话、假话的人;

4、妒忌别人,怀疑、打击、报复别人的人;

5、对别人要求苛刻,不切实际的人;

6、丧失自尊心,过分倚赖别人的人;

7、性格内向,不愿意交往的人。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1、它具有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社会功能。

2、它与同伴间的交往,逐步积累社会经验。

3、它与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的交往,使自己了解自己,同时也了解别人,取得社会的认可。(交往中,往往会把心目中尊敬的人当成自己成长的样子、镜子,学习他们的长处,逐渐认识自己,逐渐成长

10 起来。)

4、逐渐认识从别人认识自己的看法中,积累经验,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学会合作,才能通过捷径取得成功。

要想自己在成长中、工作中,获得成功,总要同别人合作,只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调节各方面的智慧,利用各方面的条件,各种因素、各种机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最佳的成功。

“独木不成林”,不会合作,即使机遇到了你的面前,你仍然不会调动各种条件,人力、智力,单枪匹马哪能成功呢?“一个臭皮匠怎么能和三个臭皮匠的智慧相比呢?

5、人际交往有获取信息的功能。各种信息有来自正规渠道,也有来自非正规渠道。和人一天10多小时的交往中,信息来得速度快,信息量大,而且不断地校正。有了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行为。你若独处一角,孤陋寡闻,怎么能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呢?怎么 能不落伍呢?

6、人际关系有自我表现的功能。人都有成就感、荣誉感,都希望让别人了解自己,认同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人际交往中,给人自我表现的机会,让自己的智慧、才能、才华表现出来。

7、人际交往有保健的功能。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交往可以排除忧虑,有安全感。人际交往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促使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是开心的钥匙,是友谊的纽带,是心理健康的良药。

五、人际关系的规律:

1、人际关系中接近的吸引力。(包括兴趣、爱好、态度、职业上的接近。)

2、人际关系中互惠的吸引力。(互相有好处)

3、人际关系中对等性的吸引力。(双方有着同样的处境,同样的爱好)

4、人际关系中诱发的吸引力。(外貌、风度、气质等;关心、帮助后的情感因素。)

5、人际关系中互补的吸引力。(能力的互补;观点的互补;需要的互补„„)

6、人际交往中异性的吸引力。

六、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障碍。(影响交往的五个方面)

1、第一印象造成的偏见,“先入为主”、“以貌取人”,容易倾向,第一印象的偏见性较大。

2、光环效应。被某人的特点吸引,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品质的正确判断。“一好百好”、“一不好百不好”,凭借主人的某一点对他人作出了整个形象的判断。

3、刻板效应。对某个人的印象是固定的、刻板的印象。

4、近期影响。对某人最近的了解而忽视了对他一贯的了解。(近来的了解掩盖了他过去的了解。)

5、自我投射。把自己的想法硬加给别人,套给别人。尤其是家长把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硬加给小学生,若不听,就施加压力。

七、人际交往的指导:

(一) 加强个性修养

1、必须豁达大度,“宰相肚里好撑船”。还必须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别人的过失。

2、克制忍让。该克的就得克;该让的就得让。从大角度出发,应该吃点小亏。郑板桥说:“吃亏是福!”尤其处理家庭矛盾、婆媳关系,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抓住小节不放,斤斤计较,避免酿成大难。

3、待人温和亲切。为人要和气,相处要和睦,语言要文雅、谦虚,相处要尊重。

4、做事要真诚,光明正直。对人真诚,谈成想见。秉公办事。“诚实是友谊的基础。”

5、说话语气要有探讨性、研究性,尽量以理服人,说话注意得体,注意分寸,避免指令性的。

(二)学会交往的技巧;

1、看中别人,保持人格的完整,保持自己的立场、观点,不能见风使舵。

2、交往中要注意技巧:耐心听别人说话,尽量专心致志,不做别的事,注意体态、动作、神态、目光、声调等非语言的作用。

小学生情绪辅导

一、情绪好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情绪=情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状态。

情绪:分为良好的,不良的,也叫正面情绪,负面情绪。 情绪好坏,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不良情绪,具体地说:由于对某件事情不满,引起反抗,攻击,或者是恐惧,焦虑,害怕„„心理现象。这种负面情绪的危害性:引起心跳加快,出汗,肌肉发抖,血管痉挛„„据临床试验,严重的恐怖会使心率增加5~8倍,使血压升高,器官破坏,严重甚至休克,死亡。

相反,良好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营养素,具体表现为:满足、快乐、放松;喜悦、自豪;关爱、帮助;自由自在„„它们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快乐:指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获得成果,成就;或困难得到解决;或指生活上舒畅„„良好情绪与身心健康两者相互促进。上海长海医院调查得出结论:疾病与情绪70%有关系。豁达、乐观的良好情绪,有抵抗疾病侵扰的功能。

所以,让学生长时间处在良好情绪中,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愉快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愉悦感。学生有了良好情绪,学生才有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创新精神。特级教师薛发根说过:“老师上课态度要亲切、自然,语言幽默、风趣、有魅力,老师、学生都要笑起来。”“老师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激

13 励学生,有激情,才有创造。”薛老师就是强调说:“良好情绪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善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他面带微笑,风趣,幽默的点拨,提问使得水平不高的小孩子也一个个争着朗读、争着发言。他把自己的良好情绪带进了课堂,传导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高,学得主动、积极。

影响良好情绪的家庭因素

美国情绪心理学家丹尼乐·戈尔曼说过:家是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这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情绪影响非同小可。

家庭对学生情绪影响的三种类型:①忽视型②反对型③辅导型 ①忽视型:对不良情绪出现时产生不理睬、不加辅导的态度,致使不良情绪不断蔓延,等到莽撞行为出现时已来不及了。

②反对型:不去了解不良情绪背后的原因,只用谴责和棍棒。他们哪里知道简单粗暴的教训给幼小的心灵留下多大的反响!

五、六岁受的到的挫折,记忆是最深的。(8岁儿童玩游戏机——母砍五指——给生理上造成极大伤害,心理上造成终生难忘的摧残。)

情绪受到伤害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疑心病重,心胸狭窄,多愁善感,不信任,没礼貌好捣乱,总认为自己不幸福,直接影响智力发挥,影响学习活动。

③辅导型。辅导型的父母是理想的类型。等孩子出现害怕、焦虑、心情不畅等不良情绪时,他们舍得在孩子身上化功夫: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给以安慰、关心、爱护、表示同情——并和他共同研究:如何解决。心理学家把会辅导孩子的父母称为“情绪教练”,他们的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智商等比一般的高。这些孩子当心烦意乱时,会安慰自己,生理机能上能平静地表现,平静地对待眼前发生的事情。这类孩子,光患传染病,容易集中注意力,与人相处融洽,善于交往,伙伴间有较深的友谊。

父母对孩子无是严厉处罚还是同情谅解,是漠不关心还是关怀

15 倍致——对孩子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赞赞许,少批评;宁愿奖赏不惩罚;多鼓励而不泼凉水,这样养育的孩子品行端正,情绪良好,较温馨关爱、有耐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正面引导形式绝对比藤条、棍棒更有效。

二、克服不良情绪的一般方法

1、体育锻炼法:不良情绪产生时,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

2、避免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为解决烦躁、发怒,避免接触红色;为克服抑郁情绪,不穿黑色、蓝色的衣服。

3、听音乐,要克服抑郁情绪,听心情舒畅的音乐。

4、注意合理饮食,少喝咖啡,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5、自我鼓励法,用理智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6、遗忘转移法,尽快抛开烦恼,想想高兴的事。

7、语言暗示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8、适当宣泄法,不愉快的情绪,不吐不快,一吐为快,找个要好的人,跟他说;找个适当的地方喊叫;据条件,在房间的镜子前大喊大叫。

9、环境调节法,离开当的环境。

10、认识疏导法,抓住适当时机,再讲道理。

三、加强对小学生的情绪辅导

小学生容易听师长的话,抓住优势,加强辅导。

①要善于观察判断学生情绪,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怎样对症

16 下药,观察是心理辅导的基础。

②善于启发学生在口头上描述自己的情绪,不仅要观察了解,而且是一种情绪辅导,在他情绪畏缩时,帮助他描述,启发他寻找出事情的根源。这样有助于孩子发泄,神经系统得到一种安慰。

③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立场上认真地倾听并肯定学生的感受,(老师和我站在同样战线,贴近了——听进去了——肯听从你的教导,接受你的办法。(相反,则火上加油)

④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学生一起,对不良情绪作出认真、正确的评价。(正确的评价使学生情绪向好的方向发展;不正确的评价,使学生情绪向坏的方面发展。特级教师薛法根反复鼓励学生读得好,说得好,他强调: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愉快感,答案即使错了,也不能轻易地批评。要求学生做好第一次作业,大家在同一起跑线开始比赛,以后的日子,自己跟自己的第一次作业相比,今天跟昨天比,明天跟今天比,逐步提高要求,校正不良习惯,真因为薛老师优惠后进学生的立场,正确评价学生,才使学生愿意定出目标,作出努力,争取不断成功。老师的评价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通过良好情绪替换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出现时要用良好情绪来替换。有人说低水平的人,脾气最大,修养降到了

5、6岁孩子的水平。

小学生易受到情境变化改变不良情绪。

①教师、父母要用好心情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察言观色)。 ②创设良好的情境改变情绪(周末活动)。 ③要和风细雨般地讲道理,雨露滋润暖心情。

④我们要指导学生会移情,在情绪的渲染和交流中,个体自身也产生了和他人相近的情绪体现。通俗的说法:知人知所知,感人之所感,叫移情。

对学生情绪辅导,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8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会调控情绪讲座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生活中感受了种种内心体验,包括高兴、害怕、兴奋、愤怒、担心、彷徨、紧张等情绪体验。然而,怎样看待情绪,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我们却未必做到掌控有度。因此,有必要在让大家感悟情绪多样与复杂的基础上,树立“我的情绪我做主”的掌控意识。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逐步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约束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不稳定、难自控,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上看,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不平衡,独立意思增强,自尊心增强,在学习生活中希望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但抗挫折能力不强,由此时常引发一系列的情绪反应。所以针对学生情绪发展的这些特点,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懂得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情绪与个人的心态有关,学会合理的宣泄与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指导作用:

1 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情境,侧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智慧故事一: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伤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感悟:由此可见,即使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想法也大不相同啊!你可以改变你的态度来调适你的情绪。

(二)智慧故事二: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原先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只有

7、8平方的房子,有人认为他居住的条件太差了,他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和他们交流感情,是值得高兴的事啊。”几年后,他一个人住,又有人说他太寂寞了,他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我和那么多老师在一起,怎么不高兴呢?”之后,他住进楼房的一楼,有人认为一楼的环境差,“你不知道,一楼方便啊,进门就到家,朋友来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种花、种菜什么的。”后来,他又搬到顶楼,有人说住顶楼没好处,“好处多啊,每天爬楼锻炼身体,光线也好。头顶上没干扰,白天晚上都安静。

感悟:他们热爱生活,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遭遇到挫折、

2 失败,甚至危及到生命,他们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感到快乐!

——卡耐基

(三)智慧故事三: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一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但山也回应:”你是谁?”.孩子生气了,喊道”我恨你”,哪知道这一喊,整个群山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孩子忍不住了哭着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回去对大山喊”我爱你”试试呢.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之中, 孩子笑了,群山也笑了……

感悟: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四)换个好情绪

1.嫉妒: 这次考试王聪比我好。

原来想法:有什么了不起,他没有我聪明。 换个想法:

2.多疑: 同学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原来想法:我的家庭条件差,他们看不起我。 换个想法:

3.害怕: 我这次又考砸了,不敢回家。

3 原来想法:辜负了父母期望,害怕会批评。 换个想法:

4.厌恶: 他总爱在课上讲话,妨碍我听课。

原来想法:跟他坐在一起,真倒霉。 换个想法:

感悟:换一副眼镜,得一副好心情。 情绪与我们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结束语:情绪与我们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9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在这里谈不上给大家讲课,我只是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课前欣赏——《美丽心情美丽四季》。(课件展示) 导入:

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季节,相信它们会带给你美丽的心情。我们有的人喜欢春天,它生机盎然,一切展示给我们的都是向上的活力;有的人喜欢夏天,它繁花似锦,生命向我们释放着它的热烈;有的人喜欢秋天,它硕果累累,让人有一种满足感;有的人喜欢冬天,它白雪皑皑,让人心里安静而宁和。而我们做教师的,更多的人四个季节都喜欢,因为我们喜欢大自然,喜欢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博爱。

而我更关心的是你——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同组人、我的好朋友们,拥有博爱的你们谁来疼?谁来爱?你们的健康,你们的身心谁来呵护?

我愿意——是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课件展示)

导言:现代人的生活困境

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很遗憾,到目前为止,人类似乎也还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反道似乎是这样:人类发展的越快越好,离快乐和幸福就越远越迷茫。你看:我们吃的好了,非典和禽流感又来了;我们玩的好了,毒品和死亡游戏又来了;我们住的好了,装修综合症和邻里冷漠症又来了;我们行的好了,尾汽污染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疾病和死亡人数也大大增加了;我们爱的好了、自由了,艾滋病和同性恋又来了。

这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也是人类发展的二难选择。德国的雅斯贝尔斯等西方的哲学家早就对此做了充分的揭示,他们指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人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科技的巨大进步,使人成了机器和程序的附属;文化的断裂和信仰的迷茫,使人丧失了灵魂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一位老师借用这句话说:对于现代的年轻人,一句话足矣:追星和上网。还有位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得好,他说,人类的问题其实就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对于现代社会来讲,这两个问题都存在,而后一个问题往往比前一个问题更难以解决,或者说社会往往更关注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因为权利从来都是在“吃饱了的人”的手里的。

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

一、健康

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 1. 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 2. 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 3. 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4.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5. 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一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

6. 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7. 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

8.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

9. 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 10. 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二、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2、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3、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

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教师生活写照

起得比公鸡都早;睡得比小姐都晚;管得比警察都宽;装得比总统都酷; 环境比矿工都差;收入比民工都少;听起来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

(三)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这是一个来自于新浪教育网的数据图:中国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图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四)教师认为最大的心理问题

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是最大的心理问题;54%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听话,难教育是较大的心理问题;还有48%的教师认为收入低是比较大的心理问题。

(五)教师工作中遭遇的最大挫折

39%的教师认为领导对教师不正确的评价给教师带来的挫折最大; 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给教师带来的挫折较大。

(六)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县八百多名教师进行了心理测量。测量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不同群体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1)班主任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科任教师群体;

(2)语数英学科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它学科群体;

(3)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4)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

(5) 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

群体<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女班主任教师

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小学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宣传三个一切,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很少有人提出为了老师的一切,很多的时候,我们把老师比作蜡烛,蜡烛成灰泪始干,把老师当成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为了学生忽视了老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没有老师的发展,不能让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就不会有孩子的发展,也不会有孩子的幸福

为什么部分教师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对中国教师来说10种最主要的原因依次为 :(见课件)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 教师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反映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调查发现,30%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18%的老师承认会因为自己心中烦恼而迁怒于学生,还有14%的老师会因为上课气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情绪失控、朝学生发火。 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他们经年累月地坚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是在受煎熬!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都想知道“我们的心理健康吗?”或者“我们现在存在着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好!现在我们就来诊断一下我们自己:(发自查量表)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查量表。

大家看,这是一张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查量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诊断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这张表只发给大家,不再收上来,所以大家只要在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上打“√”就可以了,当然不是高分不好,也不是低分就好,只要它是你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们就可以进行自查。评分的标准大家填写完后我再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表示你对别人的尊重,在别人不允许的情况下,请你不要看他的表格。谢谢大家!

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 否□

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 否□

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 否□

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 否□

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 否□

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 否□

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 否□

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 否□

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 否□

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 否□

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 否□

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 否□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 否□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 否□

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 否□

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 否□

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 否□

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7、是否神经过敏? 是□ 否□

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 否□

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 否□

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 否□

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 否□

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 否□

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是□ 否□

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是□ 否□

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 否□

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 否□

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 否□

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 否□

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 否□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 否□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 否□

47、是否经常做噩梦?

是□ 否□

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 否□

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 否□ 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 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1分,答“否”的不记分。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

心理学家 特罗茜罗尔 在谈到人们陷入“心病牢狱”时说:“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构成的,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救出来!”

四、调适教师心理压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自己呢?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 罗森塔尔 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 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当然,校长和教育局应该在这件事上有一致的看法,这一点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教师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更有利。

曾经看过两个名人的故事。

英国历史小说创始人司各特成名后到母校去访问,受到师生隆重的欢迎。临走时他要求见一见全校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各班“筛选”,那个全校公认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低着头,站在大文豪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司各特抚摸着孩子的头,感慨万千;“孩子,今天你所处的地位就是30年前我所处的地位。”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金币,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谢谢你这几年来坚守着我的岗位!”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沈从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念书时,语文很好,数学勉强及格,可在长征途中,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的他,军事指挥艺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硬是把个科班出身的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如那个门门功课挂“红灯”甚至语文也挂红灯,但获新概念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出版了一本本专著的中学生韩寒,还有一些虽读不好书,却能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空冉冉升起的世界冠军得主们。

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妇女已经怀孕了,她之前已经生了8个孩子,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且这个妇女还患有严重的梅毒。请问,你建议他坠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有三位候选人,下面是候选人的一些事实情况:

候选人A:与一位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遇到事情会咨询占星学家,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马丁尼。

候选人B: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每晚要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被授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候选人A:.罗斯福。

候选人B:邱吉尔。

候选人C:希特勒。

那么你还会建议问题一的妇女坠胎吗?

你杀了贝多芬,那是贝多芬的母亲。他怀着的婴儿正是贝多芬。

结论:不要用既定的价值来思考事物!人的发展和改变无可限量!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不是这样听着更有于利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上一篇:榜样学习先锋下一篇:中国民生银行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