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一

2022-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一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一

讲座题目:后进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讲座时间:2008年9月15日 讲座地点: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辅导教师:何诗文(五1班班主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与对班级中几个后进生的教育上。他们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不仅是一种敦育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俗话说“通情达理”,情理不达,情若通,理则达;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就必须学会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体会到上进及学习取得成功时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具体方法有:

一、关心爱护,消除障碍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首夫要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消除阻碍其进步的心理障碍。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抚的心理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差或某些行为习性差,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因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或由于家长长期的溺爱而形成骄横傲慢,唯我独尊、谁也惹不得的过度自尊心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反感。长此以往,他们便渐渐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要么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惴惴不安回避现实。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形成明显的怀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对自己周围的人们的态度和言行极为敏感,抱有敌意,用不正确的方法对待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善意批评、教育和帮助,甚至以恶作剧戏弄师长,欺侮同学,破坏学校教学秩序,损坏集体荣誉。在刚调入城郊中心小学时,我接到的五乙班中就有这样一位男同学,听老师们讲,该男生平时不上课,脾气特坏,谁也惹不得。据说,校长批评了几句,他竟与校长大吵大闹?还不让校长回家呢。当然,不可否认,后进生的身上也有一些好的心理因素,如处事机灵、反应敏捷、好动大胆、重感情、爱劳动等。但由于不良心理成分较多,未受到有效的抑制,往往又会使这些好的心理因素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甚至产生相反的效应,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据了解该男生也有以上所提到的好的心理因素。再者,对他来说,来个—位新的班主任他肯定会尽量表现的好一点,以便给新老师一个好的印象;我在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下,开学第一天,就有意组织了一次大扫除,并特意让他负责包干区的打扫。在劳动中,看到他工作非常起劲表现特好。就有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表扬了他,他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我想,我的表扬对他来说肯定是难得的爱和信任;同时,我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地,他喜欢和我拉家常了,我也能以好朋友的身份来与他交往,并经常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比如:可洗头了,衣服该换了。信任他,有意把一些工作交给他去完成,每次他都能十分出色的完成。我想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后进生是帮助后进生转化大感情基础。在我的努力下,该生逐渐恢复了理智和自尊,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同时也带动了全班同学更加努力,上进。

二、宽厚仁爱,以情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指责他。”后进生因其心理过程和经历过程的某些持殊性,往往比其他同学容易犯错误。因此,教师应冷静地对持这部分学生的过错,切忌讽刺、挖苦、惩罚,而是要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真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记得,还是在我担任五乙班班主任的第一个月里,虽然该生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时不时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可每次我总是通过家访与该生谈心、讲道理来帮助他回心转意。一次体育课上,因为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冲出教室,跑到我办公室告诉我:“大家都看不起我,我要到大海里死了算了。”并坐在门口地上。我当时看到他落魄的样子,只有用力把他拉进办公室,给他讲道理。那时的他根本听不进我的话。苦口婆心地说了两节课,他才慢慢地平静下来,后来终于承认老师批评我是为我好。在这一年多时间中,他也经常反复出现情绪的波动。我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本就辛苦,转化后进生则需要更多的努力。只要我们班主任对后进生做到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反复现象就及时引导,做到正确对待、以情激情。用教师的爱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

三、捕捉亮点,培养自信

皮格马力翁效应是教育史上颇令人惊奇的效应之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为什么能获得很大的效果呢?从心理学上分析,教师对学生寄予诚挚的期待时,就会用赞赏的积极的情绪因素对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肯定与鼓励,这种积极情绪会很快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更深的信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努力。

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他们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后进生身上的那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比较微弱,有时一闪既逝,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能像淘金那样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作为班主任要时时细心观察,如努力发现他们在思想品德、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等高尚之处;文体活动、书法、绘画等——技之长。哪伯仅仅是一些苗头,虽不稳定,但也要及时抓住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如;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一年级留过一级,成绩一直不理想,自己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看到他上课目瞪口呆的样子,我也为他着急,因为基础太差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终于找到了他的几个闪光点,而就这几个闪光点改变了他。首先是认他为班级出队报中我发现虽然有家长帮忙的地方,但对他来讲已是很不错了,就这个我在班上表扬丁他,记得当时有几个同学提出我比他出的好,而且他是爸爸帮助出的,可为什么不表扬我,而表扬他。当我讲道理给他们听时,他们都点头肯定了。当时,我发现那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后来一连几天都笑眯眯的,数学课上也认真多了。还有一次是在期末复习中,一次,我站在他的身边看他做练习,其中有一道较难的应用题,我。见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想了好久,当时我真担心这次肯定难倒他了,可是当看到他最后终于列出正确式子时,我感动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没想到这一次表扬对他的影响竞有那么大。从那以后每次考试都十分认真,总是最后一个交卷,而且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有几次竟超过班上的几个好同学。家长也曾多次告诉我,儿子有这样的进步,真是太意想不到了。因此,我们班主任要舍得用真诚的表扬来激励和鼓舞同学,使他们体验到受到爱护和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自信、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严格要求他们,诚恳而热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克服,切不可一味迁就姑息。但是对后进生的批评要讲究方法,要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注意批评的语气、声调、分寸和场合,注意启发学生自己认识问题,切忌感情冲动,言辞偏激,简单粗暴,随便扣帽子等不尊重学生的态度。

总之,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感情,还要求教师讲究法和艺术。我们要坚信,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第2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一)

走向健康的人生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

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

但在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后因一位男生对这个女生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男同学。

为此,他接触上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拜把兄弟,最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5年,最终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

当天中午,姐姐××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

还有四川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 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普遍的。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同时每年还以0.6%的速度在递增。在这个美国,有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

据统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已经超过了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听到这些数据,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呢?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2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我们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如果适应不良,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

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让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

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到

17、18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

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谈,我偏要谈给你们看看,从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一生。有的同学为此很烦恼,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心理十分压抑。

其实在中学阶段,你们无力承担组建婚姻与家庭的重任,你们也不可能在中学阶段选择好真正适合与你的伴侣,因为恋爱、婚姻与家庭都是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

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高三学生中,相当 3 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有人将网络称为精神毒品,这足以看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许多有用的东西,但另一方面网络上面鱼龙混杂,由于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网上的一些游戏及不良内容所诱惑,一旦染上网瘾,那和毒瘾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在网吧门口强制性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志,由此足以看出网络对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严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进网吧,你就在网吧门口默默地念几遍这几个字,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悬挂这个标志,也许你从此就改变了你自己。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 (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呢?有一为智者说过这样四句话:

一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话一定要在别人的话上面,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抽烟,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这里我不做评价,你只要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好,最后,祝愿全体同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心灵充实,生活幸福的人。

第3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一)汇总

走 向 健 康 的 人 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各位老师:

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

我们认为,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比如,有一位学生王某,从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级前五名之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

但在这个时候,他飘飘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学谈起了恋爱,后因一位男生对这个女生说了一句不敬的话,使他很恼火,于是整天算计着如何教训这位男同学。

为此,他接触上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闲散人员,拉帮结派,拜把兄弟,最后终因和这个学生在校园内打群架,而被学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虽然没有被开除,但因为他天天无心学习,终于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复习了5年,最终他还是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小

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

当天中午,姐姐××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

还有四川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普遍的。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同时每年还以0.6%的速度在递增。在这个美国,有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

据统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已经超过了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

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听到这些数据,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呢?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我们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如果适应不良,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

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

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让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

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到

17、18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

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谈,我偏要谈给你们看看,从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一生。有的同学为此很烦恼,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心理十分压抑。

其实在中学阶段,你们无力承担组建婚姻与家庭的重任,你们也

不可能在中学阶段选择好真正适合与你的伴侣,因为恋爱、婚姻与家庭都是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有人将网络称为精神毒品,这足以看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许多有用的东西,但另一方面网络上面鱼龙混杂,由于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网上的一些游戏及不良内容所诱惑,一旦染上网瘾,那和毒瘾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在网吧门口强制性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志,由此足以看出网络对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严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进网吧,你就在网吧门口默默地念几遍这几个字,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悬挂这个标志,也许你从此就改变了你自己。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

(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呢?有一为智者说过这样四句话:

一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话一定要在别人的话上面,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抽烟,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这里我不做评价,你只要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

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好,最后,祝愿全体同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心灵充实,生活幸福的人。

2015年3月

第4篇: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六街中学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严丽珍

一、如何把握自尊的尺度

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荣誉,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维护自我尊严这样一种自我情感体验。自尊心是自我意识中最敏感的一个部分,一个人有了自尊心,就总是能争上游,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有自尊心的人不甘落后,自觉主动地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创造性完成任务。可见自尊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情感,只要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就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但是,有的同学自尊得过分,特别好面子,贪图追求表面光彩,这就走向了虚荣。比如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将父母或他人的荣耀也当成自己的;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而不顾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在穿着打扮上互相攀比;在知识学问上,不懂装懂;总想表现出一贯正确,听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等等,这些都是虚荣心的表现。

自尊心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有自尊心的人也承认自己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但是他们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使自己变得更好;而虚荣心却建立在自卑的基础上,有虚荣心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总是不由自主地掩盖自己的弱点,以便显得自己和别人一样或比别人更优越。虚荣心使他们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而是急功近利地做表面文章,结果倒头来并不能真正改变不利地位,反而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因此,虚荣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充实,永不满足的虚荣心带给人的只能是无休止的烦恼。那么如何在交际过程中审时度势准确把握自尊的尺度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点在交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当你被否定时。这时,你进行辩解、反驳,甚至是争吵,倒不如接受这个事实,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2、当你受到冷遇时。这时你不妨多想一想你的使命、职责,为了完成任务,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度。

3、当你受到批评时。此时,对于批评要能够正确理解,应采取虚心的态度,这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改变他人的看法,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脸皮不妨稍厚一点,这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要把握适当的度。

二、如何正确和异性交往

青春少年孤独迷茫,他们渴望与人交往,特别是异性朋友,这不仅可以满足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需求,在交往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认识对方,更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是人社会化的重要一步。通过异性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感情也需要成长,它也有发生、发展的过程。青春期的少年应该在公开场合,在集体活动中广泛地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尊重异性,理解异性,体谅异性,在交往中提高交友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在交往中培养自信心、责任感。

与异性交往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象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再次,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在与异性交往中,有的人拘谨、畏缩,有的人又过分热情,显得轻浮不庄重。怎么行事才能在异性交往中留下良好印象?下面教给你一些得体的做法。

(1)衣着要整洁大方,同自己的身份相符,不要浓妆艳抹,也不要穿奇装异服,那样容易给人以虚浮轻簿之感。对异性的魅力并不表现在外表上,而是由内在的修养和品性决定的。

(2)言行举止要文明礼貌,不要大声喧哗,靠声音压倒别人往往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当然说话过分小声又显得畏缩拘谨,缺乏自信心。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也不要在听别人讲话时心不在焉。自己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转弯抹角,更不要矫揉造作。

(3)待人要不卑不亢。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讨好巴结、低三下四,维护人格尊严;不亢,就是不傲慢自大,似乎自己总比别人高一等,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4)不要故作深沉,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5)讲信用、守时间。说办到的事一定要办到,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即使碍于面子不宜当面拒绝,话里也要留有可能办不到的余地。

(6)不要打听别人不愿让你知道的事情,多嘴多舌,常会引起别人反感。 (7)对别人的话不要过分敏感。有些话对方出于无心,你太敏感了就显得多疑与褊狭。有些事不要太认真,小事"糊涂"有时反比不糊涂好。

三、女孩子如何自救自护

女孩子是弱势群体,由于体弱力微,所以容易受到侵犯。那么我们该怎样来保护自己呢?老师觉得我们该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处处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你若外出,应了解环境,尽量在安全路线上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

2、晚上外出时,应结伴而行。衣着不可过露,不要过于打扮,切忌轻浮张扬。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一定要通知家长接送。

3、外出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叮梢或纠缠,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必要时可呼叫。

4、你若外出,要随时和家长联系,未得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里留宿。

5、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的家里去。

6、在外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拒绝男士提供的色情影视录像和书刊图片,预防图谋不轨。

7、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人员的人,也可告知等家长回来再说。

8、晚上单独在家睡觉,如果觉得屋里有响声,发觉有陌生人进入室内,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要钻到被窝里蒙着头,应果断开灯尖叫求救。

9、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知家长或报警,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

同学们,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们女孩子美丽的身影、可爱的笑容而更加绚烂,作为我们要注意从内到外来培养自己独立、向上的人格魅力,外表的美是短暂的。女孩子要善良,对待我们周围的老人、伙伴、小动物;女孩子要智慧,没有比有

四、过早发生性行为的危害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少女来月经并不说明宫颈组织细胞已经发育成熟。年龄较小时,宫颈组织细胞抵抗力弱,对外界致癌物质非常敏感。若这时就有了性生活,男性包皮垢中多种致病的细菌、病毒过早、过多地刺激年轻女子的下生殖道及子宫颈上皮,会导致慢性子宫颈炎,最终转化为宫颈癌。有统计显示,20岁以前发生性行为的妇女比21岁发生性行为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出3倍。

另外,少女发生性行为多半很仓促,也容易因性生活不洁而导致阴道炎症等疾病。

过早地进行性生活,对女性的身体是有危害的,那么究竟有哪些危害呢?下面让专家来告诉你吧!

1.过早的性生活可造成生殖器管道损伤及感染。

由于青春期少女生殖管道发育尚不成熟,外阴及阴道都很娇嫩,阴道短表面组织薄弱,性交时可造成处女膜的严重撕裂及阴道裂伤而发生大出血,同时还会不同程度地将一些病原微生物或污垢带入阴道,而此期女性自身防御机能较差,很容易造成尿道、外阴部及阴道的感染。如控制不及时还会使感染扩散。

2.过早的性生活可因妊娠而带来不良后果。

由于女性在月经来潮以后,卵巢变开始排卵,性交时如不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极有可能发生怀孕,一旦怀孕,必须做人工流产,而人工流产不仅对女性身体不利,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子宫穿孔以及婚后习惯性流产和不孕等,而且因为周围舆论压力和自责、内疚,给女性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会影响婚后正常的性生活。

3.过早的性生活可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因为少女的性行为常常是在十分紧张状态下偷偷摸摸进行的,缺乏必要的准备(主要指有关性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方面的准备)。同时在性生活过程中和事 后又因怕怀孕、怕暴露而产生恐惧感、负罪感及悔恨情绪,久之还会使人发生心理变态如:厌恶男子,厌恶性生活,性欲减退,性敏感性降低和性冷淡。

4.过早的性生活可影响学习和工作。

少女的青春期正处在学习、工作和积累知识为自己创造辉煌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代,如果有性生活必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的精力,对本人、家庭和社会都 不利,所以说青春期应忌性生活,青春期女性应十分珍惜自己的青春与身体,应把注意力和兴趣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这对于自身的健康成长、事业成就、生活幸福都有重要意义。

第5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主讲:邓梅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很荣幸2011年我参加了国培计划“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此让我有很多感悟,今天谈不上给在座的领导,前辈讲课,我只是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课件——《美丽心情美丽四季》。(课件展示) 导入:

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季节,相信它们会带给你美丽的心情。我们有的人喜欢春天,它生机盎然,一切展示给我们的都是向上的活力;有的人喜欢夏天,它繁花似锦,生命向我们释放着它的热烈;有的人喜欢秋天,它硕果累累,让人有一种满足感;有的人喜欢冬天,它白雪皑皑,让人心里安静而宁和。而我们做教师的,更多的人四个季节都喜欢,因为我们喜欢大自然,喜欢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博爱。

而我更关心的是你——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同组人、我的好朋友们,拥有博爱的你们谁来疼?谁来爱?你们的健康,你们的身心谁来呵护?

在此时此刻我愿意——是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课件展示)

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

一、健康

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 1. 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 2. 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 3. 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4.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5. 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6. 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 7.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 8. 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二、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

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教师角色认同。

第二,人际关系和睦。

第三,自我意识良好。

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

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

2000年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县八百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测量。测量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1)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比国内普通人群更普遍,程度更严重,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2)小学教师群体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焦虑、精神症性、抑郁和恐怖。

(3)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现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班主任。

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

群体<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女班主任教师

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小学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

更有甚者,心理测量的692份有效问卷,十个因子中有五个以上显示阳性症状的教师,轻度的占29.5%,重度占4.5%。五个以上因子显示阳性症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身上存在五方面以上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他们经年累月地坚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是在受煎熬!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都想知道“我们的心理健康吗?”或者“我们现在存在着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好!现在我们就来诊断一下我们自己:(发自查量表)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查量表。

大家看,这是一张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查量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诊断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这张表只发给大家,不再收上来,所以大家只要在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上打“√”就可以了,当然不是高分不好,也不是低分就好,只要它是你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们就可以进行自查。评分的标准大家填写完后我再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表示你对别人的尊重,在别人不允许的情况下,请你不要看他的表格。谢谢大家!

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 否□

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 否□

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 否□

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 否□

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 否□

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 否□

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 否□

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 否□

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 否□

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 否□

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 否□

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 否□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 否□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 否□

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 否□

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 否□

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 否□

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7、是否神经过敏?

是□ 否□

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 否□

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 否□ 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 否□

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 否□

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 否□

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是□ 否□

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是□ 否□

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 否□

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 否□

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 否□

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 否□

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 否□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 否□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 否□

47、是否经常做噩梦?

是□ 否□

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 否□

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 否□ 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 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1分,答“否”的不记分。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

心理学家 特罗茜罗尔 在谈到人们陷入“心病牢狱”时说:“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构成的,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救出来!”

(三)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 罗森塔尔 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 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聪明,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

曾经看过两个名人的故事。

英国历史小说创始人司各特成名后到母校去访问,受到师生隆重的欢迎。临走时他要求见一见全校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各班“筛选”,那个全校公认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低着头,站在大文豪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司各特抚摸着孩子的头,感慨万千;“孩子,今天你所处的地位就是30年前我所处的地位。”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金币,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谢谢你这几年来坚守着我的岗位!”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沈从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念书时,语文很好,数学勉强及格,可在长征途中,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的他,军事指挥艺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硬是把个科班出身的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如那个门门功课挂“红灯”甚至语文也挂红灯,但获新概念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出版了一本本专著的中学生韩寒,还有一些虽读不好书,却能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空冉冉升起的世界冠军得主们。

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妇女已经怀孕了,她之前已经生了8个孩子,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且这个妇女还患有严重的梅毒。请问,你建议他坠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有三位候选人,下面是候选人的一些事实情况:

候选人A:与一位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遇到事情会咨询占星学家,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马丁尼。

候选人B: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每晚要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被授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候选人A:.罗斯福。

候选人B:邱吉尔。

候选人C:希特勒。

那么你还会建议问题一的妇女坠胎吗?

你杀了贝多芬,那是贝多芬的母亲。他怀着的婴儿正是贝多芬。

结论:不要用既定的价值来思考事物!人的发展和改变无可限量!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不是这样听着更有于利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3、对自己——学会保护。

最大的杀手是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不是天方夜谭。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旅行者回答,“咦!对啊!我实在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第四种方法: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

(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

(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第五种方法:学会升华。

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时时清除自己一些消极的想法。不断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

竞争的激烈已让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尤其到面临生源越来越少,教师超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承受压力、适时放松自己、化压力为动力,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杯水,它有多重?20克,还是50克?

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大家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这就像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一直把它放在身上,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受。所以,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来,才能拿得更久。而我们也只有这样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方向才能不断地升华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让自己觉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4、对家人——学会关爱

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是——骨与肉,无论我们怎样的忙碌,最终我们会被爱人搂怀里;无论我们怎样的难过,最终逗笑我们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对我们而言,爱人和孩子是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他们。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很感动。

老师的孩子真苦

早上做操,同事看见我愣在那里,问我干嘛?我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每天早上对于我来说都像打仗那么紧张。因为我要把儿子从睡梦中拽起来,然后送他上学后我才能急急忙忙的赶到自己学校,儿子被我催的没时间吃早饭是常有的事。

今天早上我照常六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洗了头,可能因为这个比平常晚了点,到七点二十了,连忙叫醒儿子。小家伙半睡不醒的闹着小别扭。因为今天学校还有活动,我没有时间和他磨蹭,所以也不去管他的感受,给他洗漱完就出了门。到他学校门口,他突然指着对马路的早餐摊子对我说:“妈妈,我要吃油条。”“不要吃了吧,今天妈妈没有时间了,明天给你买吧?”我一边说一边让他下车,结果他就不乐意了,一下车不进校门就往回走,我赶忙锁车追上他,火就冒出来了。一把拽他进了校门,他还在和我倔,我也没有时间和他解释,又着急又生气,上前就往他脸上打了一巴掌。儿子哭着看着我,我转身就走了。

回到自己学校,冷静下来想想,心里就特别难过。儿子有错吗?即使是有错至于挨打吗?他不过就是要求要吃油条作为早饭啊!想想作为妈妈,我不称职,儿子的日常起居我都没有照顾好,他就想吃一顿早饭这么小的要求,我都不能满足他;而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我更是不称职,我不理会孩子的感受就使用暴力,更不该在那么多家长和小朋友面前伤孩子自尊„„(反思下来我根本就没有做的好的地方!)

作为教师子女,有时候对他们真的是很不公平的。有时明明他的错不是很严重,不至于要挨揍,可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工作了一天下来,所有的耐心、爱心似乎都在了别的孩子身上用光了,回家自己孩子只要稍微调皮一些,就会斥骂甚至打他。记得以前师范没有毕业的时候,去表姐家,(她也是老师。)总是怪她对侄女那么凶那么严格干吗?现在的我恐怕比我表姐那时候过之而无不及吧?

这是一篇很纯朴的文章,却让我们的心为之震荡,检讨自己吧!对家人好一些,每一天把我们的爱意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在我们身上感觉到温暖!有一句话我喜欢,相信你也会从中品味出它的道理:“家从来都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情讲爱的地方。”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

最后,愿我呵护的你,每天都健康快乐!

此时,让我们带着所有的感悟,再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季节,它们是不是如我们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天一样灿烂?一定是的!

谢谢大家

第6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想

柯城区尼山小学钟剑惠

上周,我们班主任和一年级的家长一起聆听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姜玉荣的《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维护技巧》讲座。我听了之后深有所感。她给我们讲了“幸福之道——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迎合差异”、“透视深层需要”、“遵从成长脉络”“遵从大脑的工作模式”“内在修通”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马斯洛的人的五层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讲座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幽默风趣。听姜老师的讲座是一种享受,更让人回味无穷。通过两个小时的讲座,使我学到很多。

一、需要关注学生心灵,懂得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适时地调整教育方法,深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喜欢,家长老师都满意。

二、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养的本质是关爱。并指出,只有受伤害的学生,不幸的学生,没有坏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让孩子们学习他人的优点,尊重、理解、接纳他们。

三、做为一名家长,自己的言行要特别注意,要在孩子们面前树立榜样,提高家长自身的各项素质,保持自己的自信心、童心。在生活上,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膳食营养等,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娱乐时间。 这次讲座的所得收获对我的帮助应该是非常大的。

培训结束后,我将细细体会,不断实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努力,引领孩子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走向成功。

上一篇:平安校园共建机制下一篇:青春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