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新课改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作为语文知识运用的表达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成为判定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标准。不过,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极少,造成小学生表达能力不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教学新课改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新课改论文 篇1:

浅谈语文教学新课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次的语文课程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通过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建立全新的语文观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基础,是工具,这是几十年来人们对语文的普遍认识。诚然,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在强调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它的重要内涵——人文性。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语文,也是在接受人類文化的熏陶,也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要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要引导他们从教材中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师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教学观念的更新,又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则不学。教完全支配了学,控制了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样的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要想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不可想象的。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这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意味着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教师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在学,同时也在教。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应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讨论会,朗诵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他们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新教程的实践与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有多走进去,才能感受更多,领会更深。新课程语文教学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乐趣,也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通信地址:421403 湖南省衡东县甘溪中学)

作者:阳艳菊

语文教学新课改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下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分析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作为语文知识运用的表达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成为判定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标准。不过,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极少,造成小学生表达能力不足。对此,本文通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展开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满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学生表达能力

引言:新时期,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系统将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随之关于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话题探讨也越来越深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意识到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因而采取措施予以提升,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另外,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应用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缺少表达机会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一言堂”的方式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让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仅局限于认识生字会组词造句即可,只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记,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在课堂教学中開口与教师的交流表达机会。这不仅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还让学生懒于表达,长此以往,甚至会不敢表达。

2、教学方式单一,缺少表达兴趣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局限于课本知识,都是以教材为主,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字词知识,内容枯燥,导致学生虽然识记了基础知识,却实在难以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语文课堂气氛沉闷,这也就导致学生缺乏表达自主意愿,这严重阻碍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对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也形成阻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1、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表达环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表达欲望较强,在宽松的课堂氛围里,更愿意展现自己,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老师存在畏惧心理,对老师的提问总是担心自己答错受到批评。因此,教师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能够以放松的状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挑好时机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在学生表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好语言,更有逻辑的表达。

例如,在上口语交际课《身边的“小事”》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都来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并对这些“小事”来评议一下其中的影响,提问学生“如果你遇到插队坐车的行为,你会怎么办?”,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育学生要文明有礼。在交流中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丰富教学形式,在针对性教学下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当前的小学语文在表达能力教学上,只是涉及了写作方面,更侧重书面表达能力,而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二者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一是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具备语言组织能力,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上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从语言和书面表达两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是一篇介绍四季景色的课文,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全文后,以四季景色为区分,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季节景色,并说出理由,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时,可以通过课文引入写作教学,以《搭船的鸟》为例,课文以小孩子的身份来描述景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回想小动物的特点,在写作中,运用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并在学生写完后给出科学的指导和耐心的讲解,从而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学更侧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就是呈现语文科目在教学成果上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组织实践性的活动,给学生创造语言输出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表达,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间的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基本都处在大致相同的层面,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辩论式交流活动,开展辩论赛,设立正反两方,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搜集相关的辩论材料,来佐证论点,编排组合辩手顺序,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再经过辩论赛上的激烈氛围,激励学生快速组织语言表达论证观点,不仅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提炼总结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表达能力。

结束语

重视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这一要求不仅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小学生在语文综合素养上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还要深入探索,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营造活跃的表达氛围,提供宽松的表达环境,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其综合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黄瑾珲.紧抓“三要素”,打开“话匣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9(15).

[2]杨卫国.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下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9-10.

[3]李秀婷.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44):P.1-1.

作者:刘旭艳

语文教学新课改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下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

摘 要:语言是这个世界赋予人类最美好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寻求帮助。在当下的教育理念中,校园教育已经不仅以知识的传输为主要目的了,学生的人格素养已然成为了当下校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询问自己不懂的内容,并且向教师与同学分享自己对教材中内容的感受。本文将简述在当下的新课改趋势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表达能力;语文教学

引言:

伴随着国家新课标的普及,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可取,应当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让学生勇于发问与表达,以此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让教师时刻掌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一、开展言语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终将要被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都是尤为重要的[1]。但是单纯地靠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学生即便学会了一些表达方式,也难以将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不如说,这只是对教师的言行进行模仿而已。因此,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将相和》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而廉颇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自行表达对蔺相如以及廉颇的看法。在本篇文章中,涵盖着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的优良品质,两者都具备豁达的胸襟。文章中蔺相如的篇幅较多,而廉颇的篇幅较少,但也体现了廉颇的大局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乏让学生自行查找一些廉颇相关的典故,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廉颇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意将廉颇与蔺相如放在对立面,让学生分成两组,探讨“蔺相如到底该不该在廉颇之上?”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教师则要把握整个课堂的氛围,避免课堂气氛进入到僵持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灵活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口语表达能力终究是一个社交技能,不同的场合需要用到的表达方式不同[2]。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时,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尽量避免培养方式重合。另外,对于部分较为内敛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拥有较为超前的想法,并且也能够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们往往会因为性格问题,不愿意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就需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活动,通过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开口表达。另外,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利用较为委婉的方式纠正学生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过于严厉的批评让学生对表达产生畏惧,甚至出现自卑心理。

例如,教師在进行“口语交际课:我们都来演一演”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堂上的舞台,并且利用教材中的文章作为剧本,让学生对剧本中的剧情进行演绎。学生的演绎方法是千奇百怪的,教师要做的就是维持学生表演的秩序,让学生自由发挥即可。例如,教师让学生表演一场“自相矛盾”典故中的剧情,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相矛盾”这个成语,自行构建一个场景以及对话,只要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引出即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进行了一场有趣而实用的口语练习。

三、构建良好的交流环境

目前,小学生普遍认为,课堂应该是教师的课堂,而非自己的,自己只要保持静默学习就好[3]。但是在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就要让学生来说,而自己保持静默。如何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摒弃,并且打破课堂的禁锢,让课堂成为学生可以自由交流的天堂。

例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台讲笑话。值得一提的是,讲笑话也是需要技巧的,就像是登台表演一样,有些笑话虽然是陈词滥调,但是有些人说出来就会好笑,有些人说出来就不好笑。因此,通过讲笑话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抓住每句话的语境以及相应的语气。在展开教学之前,教师也要对讲笑话进行练习,用轻松愉悦的语气,事先为学生讲个笑话,笑话的内容粗浅易懂,并且要切实可笑,不能过于死板,要切实让学生哄堂大笑,只有先调动学生的热情,才能让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笑话,并且通过讲笑话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构建多元化课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大量的实践与练习,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李佳贞.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孙雅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8.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清泉一小

作者:郝颖臻

上一篇:政府部门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年度银行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