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以2003年至2010年期间学习设计方面的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的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主题分布、研究重心变化分析、作者所属地区、参考文献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并分析了关于学习设计研究的热点和非热点,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趋势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几点研究过程中的思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设计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习设计教学论文 篇1:

基于IMS学习设计规范的教学设计实践

摘要:为了满足网络环境下多元化和智能化学习的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在研究IMS全球学习联盟的学习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阐述了学习设计中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方法,给出了一个应用RELOAD编辑工具实现的学习设计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设计能够很好地表达教学设计的理念,好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发挥学习设计功能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电化教学;学习设计;教学设计;IMS

作者:马晓绛 袁德明 陆祥翠 王 琛

学习设计教学论文 篇2:

基于IMS的学习设计论文内容分析研究

【摘 要】

本文以2003年至2010年期间学习设计方面的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的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主题分布、研究重心变化分析、作者所属地区、参考文献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并分析了关于学习设计研究的热点和非热点,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趋势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几点研究过程中的思考。目的是梳理国内学习设计研究的脉络,找出研究的热点,总结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以后对学习设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设计;内容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初,IMS(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Global Learaning Consortiu)全球学习联盟在荷兰开放大学的建模语言EML的基础上发布了学习设计规范:IMS LD1.0版,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关注。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荷兰开放大学的Miao博士做了题为“学习设计:从学习对象走向学习活动”的报告,引起了国内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学习设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设计研究取向,关注技术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调节作用,强调借助技术实现对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管理。国内研究者从学习设计的定义出发,对学习设计理念和内涵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学习设计的规范标准,并且从实践层面出发,探讨了学习设计的信息模式,学习设计的应用策略等,在各个层面上对学习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虽然国内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研究领域中,社会反响并没有预期的好,那么在实践中学习设计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如何使学习设计的理念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效果?学习设计的下一步研究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003-2010年期间CNKI上发表的关于学习设计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共计86篇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对目前学习设计研究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梳理,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从上述要素变化的过程中,得出一定的结论,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中学习设计有两种涵义:在各种数字学习标准、规范相关的论述中,学习设计是指IMS学习设计规范,它是IMS发布的描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在教学设计相关的论述中,学习设计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活动、面向过程的教学设计,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视角[1][2]。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和工具

内容分析是反映学科或研究领域发展的一面镜子,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合理的学术研究导向和建议[3]。可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法制定相关类目表格;在评判记录时由三名研究者分别对所收集的学位论文进行归类,并通过计算两人的相互同意度K得出内容分析的信度R。对于两人意见不一致的归类,则进一步讨论,并邀请第三位研究人员一起商定达成一致意见,或者采用主评判员的意见。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 12.0和Excel 2003。在研究过程中,从内容抽样到信度分析,我们严格按照该方法的科学要求进行,具体操作过程参照李克东教授编著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一书。

(二)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选取的样本来自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论文全文库、学术会议论文三个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2月,应用分别以“检索项:‘题名’;检索词:‘学习设计’;匹配:精确”,进行检索,从中检索了2003-2010年之间的文章,经过筛选共计抽得有效样本86篇(已将政策宣传、新闻广告、领导讲话、通知、卷首语及编者按等剔除)。具体的样本统计情况见表1。

(三)类目及分析单元

本文以所抽样本的数量分布、研究内容、研究重心、作者所属单位及地区、论文所采用的引文为研究纬度。分析单元为每一篇独立的文章,凡结构完整的论文不论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计算。参考曾苗苗总结的学习设计研究的四个领域[4]:学习设计工具的开发,学习设计实践领域,学习设计模式的设计和应用,本体论、语义网与学习设计的相关研究,根据国内学习设计研究的现状和研究需要,仔细阅读86 篇文献并从整体上总结概括,最后将研究类目定为六个:① 学习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② 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与开发;③ 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④ 基于学习设计的应用策略和案例研究;⑤ 学习设计的发展研究;⑥ 学习设计系统结构的研究。详细分类见表2。

(四)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

内容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愈高[5]。本研究中以笔者为主评判员,另有两名人员为助理评判员共三人进行评判,三位评判员分别记为A、B、C。

内容分析的信度公式为:R=n×K/[1+(n-1)×K],其中R为信度;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n 为评判员人数。K=2M/(N1+N2),其中M 为两者都完全同意的栏目,N1 为第一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N2 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本研究中K=(KAB+KBC+KAC)/3,计算后得到K=0.802,所以本研究的信度为:R=评判员人数×相互同意度(K)÷[1+(评判员人数-1)×相互同意度(K)]=3×0.802÷[1+(3-1)×0.802=0.923>0.90,[6]故证明本研究有效。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论文数量的分布分析

通过CNKI(中国知网)检索统计发现,有关学习设计的文章在2003 年才开始出现,在随后的几年内发表的相关文章并不多, 2004年研究文献数量和2003年持平,2005年学习设计的研究文章为零,2006年有关学习设计的论文开始有所增加,2009年达到一个研究的高峰,在此期间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变化,2010年学习设计研究文献数量有所下降。我国的学习设计方面的研究始于2003年国内对IMS发布的Learning Design Version 1.0规范翻译介绍,随后逐渐由相关专家开始对学习设计的理论进行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学习设计的大量研究是从2006年开始的,到现在,对学习设计的研究在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内容主题分布及统计

通过统计归类将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主题分为:基于学习设计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学习设计的应用策略研究、关于学习设计的发展研究、学习设计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关于学习设计的系统结构的研究,从表2和表3中对样本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的分布比较集中。学习设计应用策略和案例的研究与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和开发的研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07%和30.23%,这两类论文之和已超过全部研究的一半以上。其他主题的研究分布不均衡,其中学习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学习设计系统结构的研究占了研究内容的大部分,而关注学习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和学习设计发展的文献研究比较少,这两方面的研究文献总共占了13.95%。这一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当前学习设计研究的趋势。

由表3数据及对所有样本文献内容的具体分析发现:在2003-2005年间关于学习设计的文献数量较少,由于研究刚刚起步,主要研究IMS学习设计与其他的教学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以及向国内研究者介绍用学习设计理论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步骤,应用学习设计课程管理系统的一些方法;2006年,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开始增加,除了对学习设计理论、学习设计规范、学习设计信息模型的介绍和探索外,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基于学习设计的应用策略研究以及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一些学习设计案例或课件的研究;2007年,国内学习者对学习设计的研究面继续扩大,将研究的领域拓宽到远程教育领域中,尤其注重了学习设计应用策略的研究;2008年,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开始加大了学习设计理念与其他教学设计理念的比较研究,分析和比较了学习设计规范和其他以学习内容为关注点的数字化学习标准;2009年,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潮,各项研究分布比较均衡,研究者梳理了基于学习设计的课程管理平台的发展,同时分析总结了学习设计规范的一些不足之处;2010年,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论文数量有所下滑,研究者对学习设计系统结构的研究比较多,分析了学习设计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阐述了元数据在开发课程管理平台的价值。从已经探索出的这六类研究文献的增长态势来看,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和开发的研究及学习设计应用策略的研究、学习设计的系统结构研究持续增长。统计结果表明,对于学习设计的研究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而且研究面也是逐渐扩大的。

由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学习设计规范的比较研究、学习设计规范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学习设计规范标准与其他一些标准的比较研究这三部分的研究较少。学习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研究只占到了4.65%,表明在学习设计的研究领域中,对于学习设计理念在远程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研究较少,学习设计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中的应用分析较少。学习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研究的一个视角,研究者是从关注教学设计进而进入到学习设计的研究领域中。从表3可以看出,关于学习设计的发展研究占的比例为9.30%,这说明学术界关注学习设计研究的时间也不长,国内研究者开展学习设计研究的起步不是很早。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学习设计的系统结构占了10.47%,说明有较多的学者关注学习设计系统中的元素,关注教师以及学生在学习设计系统结构下的角色问题。关于学习设计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比例比较高,占16.28%,说明了当前有较多研究者从理论的层次关注和研究了IMS学习设计。学习设计应用策略和设计、开发的研究分别占29.07%和30.23%,这两项的研究占到了总比重的55%以上。这是由于学习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研究视角,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学习设计的实践策略;同时,IMS学习设计规范作为一种可操作性的规范标准,研究者尝试从IMS学习设计标准出发,设计和开发各种课程管理平台、课件等。

(三)研究重心变化的分析

根据学习设计研究论文的数量分布所占的比例情况,我们可以把研究的内容分为热点研究内容和非热点研究内容,以此来梳理学习设计研究重心的变化情况和研究的脉络。

1. 热点内容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到基于IMS学习设计的开发和设计研究、学习设计的实践策略、学习设计的基础理论,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占总数的81.39%,是研究的热点,以下具体分析这三个热点的情况。

(1)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与开发研究

由于学习设计规范描述了规范的数据结构,并且提供了实践指南以及XML形式的信息绑定,因而能够提供一个机制来建模不同种类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内容和服务,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尝试着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研究以及一些设计开发研究。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与开发研究从2006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在样本范围内,最早的研究文献是华南师范大学孔维宏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设计》,文章详细分析了学习设计规范、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模型[7]。详细分析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与开发研究的26篇相关样本文献,归纳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的样本占了12篇,研究了基于学习设计理念的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物理网络教学系统、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等的设计,如《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基于学习设计的大学物理教学系统设计研究》、《论序列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等;第二,基于学习设计的课件及平台的开发占了总体样本的14篇,主要分析了基于学习设计的网络课件的开发、学习设计平台的开发以及学习设计再生器的开发等,主要论文如《基于IMS学习设计和开发面向过程的网络课件》、《基于工作流网的学习流建模研究与实现》、《学习设计再生器的研究》、《一种改进的适应性超媒体学习单元模型》等;第三,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和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集成,其他设计和开发研究比较少。

(2)学习设计的应用策略

由图2可知,学习设计的应用策略研究占到了总体研究样本的29.07%,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学习设计应用的研究始于2006年,研究数量逐年稳步上升,具体分布是2006年、2007年各4篇,2008年5篇,2009年、2010年各6篇,研究数量的逐年递增,说明有很好的研究潜力和发展势头。

学习设计的出现,为教学设计研究者提供了另一个研究视角,学习设计的理念要求学习者在做中学会学习,通过序列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效果,并对学习设计进行记录,以供学习者共享和重用[8]。学习设计的出现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而关于学习设计应用策略的研究是研究的热点。详细分析学习设计应用策略的25篇文章,得出这样几点:第一,论述学习设计的宏观应用策略和一般性应用原则的文章占了16篇,其中Ron Oliver在《学习设计的处方》中提出了四种学习设计的通用处方[9],强调学习设计范式的建立,要理清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支架四个关键因素,其他研究者研究了学习设计理念在研究性学习、ICT教育、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等,相关文章如《基于学习设计的ICT教育应用模式研究》、《基于学习设计的研究性实施策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设计模式》等;第二,有关学习设计的具体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方面的有9篇,主要探讨了学习设计的应用案例,如《基于IMS学习设计规范的教学设计实践》、《基于LMAS的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设计规范应用研究》等,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设计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具体的学科教学案例不多,说明学习设计在国内的研究付诸实践的还不多。

(3)学习设计理论研究

由图2可知学习设计的理论研究占到了总体研究样本的16.28%,由表3可知,学习设计的理论研究始于2003年,具体分布是,2006年2篇,2007年3篇,2008年3篇,2009年4篇,2010年1篇,虽然研究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在2010年以前研究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学习设计理论的研究关注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具体包括学习设计的概念内涵分析、发展状况以及数字化学习标准的比较研究等。在样本范围内,最早关注和介绍学习设计理论的文献是《教学系统建模》,文章分析了教学系统建模的研究现状并对学习设计规范做了介绍[10]。详细分析了14篇文章,可归纳出三点:第一,关于学习设计理念介绍的论文研究有10篇,所占比例约三分之二,可见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解读了学习设计,如《学习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理念》、《学习设计提高信息时代学习绩效的关键》、《学习设计理念初探及应用构想》等;第二,对学习设计规范及学习管理系统做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分析,如《学习设计和学习管理系统的新发展》;第三,针对学习设计规范和学习设计标准的比较研究,如《学习设计规范的研究意义》。学习设计的理论研究目前只限于学习设计理念的介绍以及从学习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来讨论学习设计规范。

2. 非研究热点分析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设计系统结构(10.47%)、学习设计的发展研究(9.30%)以及学习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4.65%),这三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属于研究中的非热点。这三方面的研究不是很理想。

(1)学习设计系统结构

由表3知,关于学习设计结构的研究的文献共有9篇,主要分析了学习设计中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教师角色等的结构层次问题。如:陈春雷分析了学习目标的组成结构和层次,找出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学习目标的信息模型[11];张豪锋在《面向过程学习设计的教师知识管理体系建构》中提出了一种教师知识管理框架,关注学习设计系统中的教师知识管理;杨雪从学习对象、学习者、学习活动三个方面分析元数据的应用价值[12]。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逐年有所增加,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2)学习设计的发展研究

由表3知关于学习设计的发展研究的文献共有8篇,主要分析了学习设计规范的发展源头、数字学习标准的发展以及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的发展。主要文献如孙迪在《IMS学习设计规范及其实践》分析了学习设计规范及其支持工具的发展;张豪锋在《数字化学习标准比较研究》中分析比较了IMS学习设计标准和以学习内容为关注点的学习标准;谢晓林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中分析了E-Learning学习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13]。

(3)学习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由表3知学习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文献共有4篇,主要分析了学习设计在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改变远程教学模式、提高远程学习支持效果、转变远程教学设计理念等方面的作用[14],如《将学习设计规范引入电大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思考》、《学习设计规范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等。

3. 研究趋势分析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学习设计的研究只有一篇是关于学习设计理论介绍的,2004年开始有了基于学习设计理念的模型设计和开发研究,2006年各方面的研究都开始有一定数量的文献出现,2007年和2008年各项研究稳中有所增长,2009年和2010年学习设计模型设计和开发研究、学习设计应用策略、学习设计系统结构继续保持增长,其他各项研究有所下降。

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和整体把握,可以总结出学习设计的研究趋势如下:

其一,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与开发。学习设计规范提供了一个技术文件,详细描述学习设计元素如何以XML形式编成,因而研究者可以完全遵循学习设计规范进行模型的设计和开发或者基于学习设计理论开发支持学习设计的工具。通过学习设计结合现有的管理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容易使用的学习环境,设计和开发更加友好的、灵活的学习设计工具以供教师和学习者使用等,这些将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与开发研究,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有良好的趋势。

其二,学习设计的实践策略。学习设计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条件,学习设计可以对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因而学习设计的应用策略研究文献数量在总体样本中比较多,而关于学科应用案例的比较少。由此可知,今后的研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学习设计的实践案例,学习设计的案例研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的方向。

其三,学习设计系统结构及比较研究。学习设计系统中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师生的角色等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在学习设计中,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被描述为一个学习单元。从表2中可以看到,学习设计的比较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开展学习设计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学习设计的原理、促进学习设计的应用。因而研究学习设计的系统结构以及与其它数字化学习标准、学习管理系统的比较研究将会是一个研究的趋势。

(四)作者所属地区及单位的分析

本研究将按地理大区将中国划分为华北、华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和港澳台八个地区,对学习设计的文章按作者单位所属地区进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研究占到了总体研究的76.74%,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研究比较少,只占了总体研究的5.81%,华北、华南、港澳台地区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6.98%、5.81%、4.65%。华东地区研究学习设计的单位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主要侧重于学习设计应用策略的研究。华中地区关注学习设计的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研究内容侧重于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与开发。华北、华南和港澳台地区的研究者所属单位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研究单位主要有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西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

详细分析作者所属地区及单位得出这样几点:第一,华东、华中地区由于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研究者对外交流学术活动比较多,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信息比较及时,同时许多高校成立了学习设计的研究团队,因而研究者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第二,师范类高校侧重于学习设计理论、学习设计应用策略的研究,综合性高校注重基于学习设计的模型开发研究,注重从技术上实现学习设计的理念;第三,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研究较少,只有少数研究者关注学习设计的研究;第四,当前学习设计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层面,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比较少。

(五)引文的统计分析

引文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该论文的起点、深度以及科学依据,也可以从侧面反映研究者对文献信息吸收利用的能力和研究创新水平[15]。由于论文论述的是相对专业的学科范畴,使论文的引文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进行比较,便于统计分析、开展研究。在本研究样本中共收集到84篇论文的引文,占总样本的97.67%。论文的引文主要以期刊论文、专著和网络资源为主。引文的统计结果见表4。

统计显示,样本论文中引文数量最多84篇,最少2篇;平均引文数量7.76篇,平均中文引文数3.89篇,外文平均引文数3.86篇。由此得出这样几点:第一,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以IMS学习设计规范为起点的,对国外的研究关注度比较高;第二,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应用比较少,也说明了国内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习设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关注的焦点,以及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由以上对学习设计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研究选题比较集中,研究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学习设计的研究领域会越来越宽。当前学习设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学习设计模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和学习设计的应用策略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缺少学习设计应用案例的研究,学习设计的实践领域不够广泛,仅限于在资源开发和远程教育中的实践。IMS学习设计是未来E-Learing和学习过程的一个主要规范,它提出的是一个相对高层的框架,已经将很多标准纳入到它的体系中,可以保证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和重用[16]。因而在未来的研究中,学习设计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使学习设计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

(二)学习设计研究在关注国际研究动态的同时,要加强国内学习设计的研究

国外学习设计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提出了学习设计的规范、信息模型,出版了学习设计领域的杂志和专著,并有相关的学习设计项目在进行学习设计领域的研究[17]。国内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今后在研究的过程中,建议立足我国国情,在借鉴和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例如在学习设计模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该在符合我国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才能让学习设计的模型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效果;对于学习设计的理论研究应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设计理论等。

(三)学习设计的研究者还比较少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国内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者大多集中在华东、华中地区,研究单位也主要以华东、华中的一些高校为主。学习设计在国内的研究还不为广大研究者所知,研究单位和研究地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以便让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参与到其中来,更好地体会学习设计的优势、挖掘学习设计的实践潜力。

(四)需要关注学习设计的评价研究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国内关于学习设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应用策略和模型的设计开发,而有关学习设计的效果如何、该如何评价,则很少有人研究。对于学习设计的研究,我们不能只谈好,在学习设计的应用中不能随意夸大其功能。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检验它的优劣,学习设计的研究成果也需经过相关的评价研究,反复试验,不断修正,才能达到真正有效。

(五)学习设计的模型设计与开发应该注重通用性

研究发现学习设计的平台缺少对简体中文的支持,由于IMS学习设计规范使用的是XML绑定的方法,技术门槛高,很难被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掌握[18]。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不能够方便地操作学习设计的平台,这些因素不利于学习设计的推广,因而,在今后的设计和开发研究中,应该注重技术实现的通用性,使技术操作简单化,能够有简体中文版的操作平台等。

总之,本文的研究样本选取了当前学习设计方面的大部分文章,所得结论反映了教育技术视野中学习设计的学术研究情况。要对学习设计领域的学术研究情况做一全面的解析,还需要将视野放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域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IMS.IMS Learning Design Information Model.Version 1.0 Final Specification[EB/OL].http://www.imsglobal.org/learningdesign/Idvlpo/imsld_infovIp0 .html,2006-7-10.

[2] Koper,Rob Modeling units of study from 8 pedagogical perspective:the pedagogical meta-model behind EML[N],0TEC working paper,2001-11-0l.

[3] 张秀梅. 文献内容分析法在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2005,(6):27-3.

[4] 曾苗苗. 基于学习设计的ICT教育应用模式研究——以初中科学课程为例[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7,(12):10-21.

[5][6] 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孔维宏. 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设计[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6):5-7.

[8] 张豪锋,卜彩丽. 学习设计:信息时代提高学习绩效的关键[J]. 现代教育技术,2007,(7):19-21.

[9] Ron Oliver,吴文胜,盛群力译. 学习设计的处方[J]. 远程教育杂志,2007,(2):21-22.

[10] 陈品德,李克东. 教学系统建模[C]. 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 陈春磊. 学习设计中学习目标的研究和应用[D]. 长沙:湖南大学,2007,(7):40-43.

[12] 杨雪,钟永江. 元数据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应用研究[C].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CBE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 谢小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 开放教育研究,2007,(10):12-17.

[14] 刘云. 将学习设计规范引入电大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思考[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15-16.

[15] 陈万寅,徐洁华,刘增芬.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与研究[J]. 情报杂志,2002,(2):76-80.

[16] 陈品德. 学习系统的形式化建模现状与评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04,(1):11-14.

[17] 吴军其,刘玉梅. 学习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理念[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2):81-82.

[18] 杨琛. 学习设计一致性测试模型研究与实现[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5):21-23.

收稿日期:2011-05-15

作者简介:陈文韬,在读硕士;杨晓宏,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慧琴,在读硕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730070)。

责任编辑:池塘

作者:陈文韬等

学习设计教学论文 篇3:

为学习设计教学

“郑志湖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成员由来自台州市9个县(市、区)的10名优秀物理教师组成。3年来,工作室开展了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举行了20多次研讨活动,开了50多节研究课,还与上海市等省内外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研讨会,同时在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室以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以“学生主动、问题驱动、教师导动、多元互动”为特征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把“以学论教”作为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评价方法,形成了注重过程与发展的物理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工作室出版了《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集萃》等2本著作。

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力和教师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工作室开展了基于物理学习能力提升的选修课程建设研究,研制了包括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等课程类型的物理选修课程体系,构建了物理学科的学习力要素及结构,形成了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和物理学科学习力指导纲要。

为学习设计物理教学就是指向学生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它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关注学生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关注学生认知体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一、为学习设计物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要和学习任务,挖掘教材蕴含的物理学习能力因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工作室制订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三维目标,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二、为学习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主体人格。工作室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从学生角度审视教学,关注“全景式”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决定教师的教学策略,并突出师生互动、尊重学生差异。

为学习设计教学过程,要突出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动态性和生成性。系统性要求教师统揽全局、着眼整体,在教学过程中逻辑有序、扎实可靠地落实好每一项教学活动。动态性意味着教学活动要依据学生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作出调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同时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有效调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诸多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高效生成知识、迅速增长能力、快速升华情感。生成性是指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搬运转移过程,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观察、比较、类比和推理等探究手段建构、发现和领悟。基于这样的认识,工作室明确教学设计的新流程,如图1所示。

三、为学习设计物理教学方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找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途径,从而确保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依托,积极消化、领会、体悟、建构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特点,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筛选、优化组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工作室对物理教学的方法及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归纳,具体如表2所示。

四、为学习设计物理学习方法

学生是否学会学习的标志是:(1)具有物理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形成自我监控的策略;(2)善于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地学习;(3)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善于合作与探究,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创新能力。新课程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贯穿于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呈现问题或引导学生体验物理现象生成问题,让学生自主确定探究目标,自主建构探究策略和方法,然后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形成探究共同体,并通过探究、反思,自主建构知识和方法体系。自主学习这一学习策略对教师的知识底蕴、思维敏捷性、课堂驾驭能力、艺术审美的价值取向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在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时,各种品质的内容都会出现;另外,学生在交流、展示与集中研讨的过程中,会动态地生成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教学机智,对各种生成性教学因素进行拓展,把握教学的走向。同时,必须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不能搞“填平补齐”,而要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不同学生的潜在优势,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教师要密切学科知识与现代科技、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并对教学的整体进行优化组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五、为学习设计物理作业

作业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作业设计包括作业设计思想、作业题材选取、作业呈现形式和作业与学生的匹配四个方面,它涉及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表达、开放性、思想性等,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反映。

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核心价值,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进行分层布置和反馈。作业目标应充分体现能力立意,强化策略和方法的领悟、情感的体验。作业选材要联系现代科技、社会和生活,重视过程与效益。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充分体现作业的探究性和实践性,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是检验作业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

六、为学习设计教学评价

通过研究与实践,工作室将“以学论教”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增量”作为评价的依据,构建了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制订了“以学论教”教学设计评价量表。“以学论教”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在评价项目上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的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目标描述;教学重点和难点描述;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媒体(资源)选择,包括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等;板书设计;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分析,包括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阐明设计的意图、依据;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作的调整,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作的调整;课外作业(形成性检测)分析,包括知识点、学习目标、作业(检测题)内容;改进意见。每一项目都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分值。

教学设计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作出决策等步骤。教学设计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予以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预定目标的方向进行。

作者:郑志湖

上一篇:空间移动网络论文下一篇:建筑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