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基本常识

2022-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动物疫病基本常识

界首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做法与建议

摘 要:介绍了安徽省界首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概况及基本做法,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提出防控建议。

关键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法;建议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与河南省交界,交通便利。该市在2009年以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不佳,2004年曾发生禽流感疫情。2009年后,市政府调整了畜牧局领导班子,同时加大了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经费投入,全面推进兽医体制改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2年荣获了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2012年还被安徽省防指评为“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县”。

1 界首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做法

1.1 政府承担动物防疫组织、领导职责 界首市将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乡镇年终考评。在每年的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动员会上,分管副市长都亲自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调政府防疫的职责,提出防控工作要求,并且代表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防控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分管副乡、镇长参加会议,并代表乡镇政府在防控目标责任书上签字。每年市政府办公室都下发文件,对防疫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集中防疫期间,市分管领导深入基层暗访1~2次乡镇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市督查考核局全程督查防疫工作,及时向全市发出督查通报。由于市政府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也相应地促进和带动了乡镇政府对防控工作的重视,每个乡镇政府每年都投入防控经费5 000元以上,大部分乡镇都对防疫员发放工作补助,鼓舞和调动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2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设施条件 界首市依托财政投入和项目争取,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11年增加投入添置仪器设备,改建了兽医实验室,并在全省率先通过了资格验收;为统一新建(改建)区域性畜牧兽医站,为每个乡镇动物防疫办公室和防疫员统一购置了防疫设施设备,调动了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1.3 强化监督,全程跟踪指导 统一印制免疫档案,根据免疫档案随机跟踪抽查畜禽养殖户,将免疫档案的建立、管理和填写的真实性纳入对防疫员和规模养殖场的考核范围。防疫结束后对每位防疫员辖区内散养和规模场已免畜禽进行随机抽取血样,开展免疫抗体集中检测,对达不到免疫保护率要求的立即组织补免,并将抗体检测结果与防疫员工作补贴挂钩。界首市防指强化监督,全程跟踪指导,组成督查组和技术指导组,全程对各乡、镇、街道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和暗访,并及时下发督查通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 落实防疫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界首市畜牧兽医局下发了“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坚持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进行严格审核,要求养殖业主实行封闭饲养,严格消毒制度,严格畜禽引进隔离、检疫制度。规模养殖场发现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都能及时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各检疫分所报告,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实行无害化处理。

1.5 强化监测预警,规避疫病风险 界首市兽医实验室在做好抗体监测工作的同时开展抗原检测,根据养殖户的需求,增加检测种类、拓宽服务内容。实验室每年监测化验4 000余份次。界首市及时全面完成全省马传贫、马鼻疽的定点监测任务。在2011年、2012年全省兽医实验室比对实验中,实验结果与省参考结果相符。实验室认真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定期上报调查报告。在疫病高发季节,及时开展动物疫情形势分析评估,适时发布动物疫病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养殖人员注重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尽力规避动物疫病风险。

1.6 针对山羊疾病,做好免疫预防 界首市每年夏秋季节山羊场都会有疾病零星发生,影响农户发展养羊的积极性。2010年以来界首市政府每年订购30万头份羊痘疫苗、30万头份羊“三联四防”疫苗,与强制免疫疫苗统一免费注射,有效预防了山羊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1.7 因地因时制宜,突出防控重点 针对肉鸡疫情风险较高,界首市加大了对肉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强制免疫力度,狠抓“政企、技企”联系制度的落实,动员肉鸡养殖业主全面履行强制免疫的法定义务,坚持依法防疫。与养殖业主签订强制免疫承诺书,适时对已免肉鸡开展抗体水平监测,对达不到抗体水平标准的养殖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责令补免。我市还多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以提前应对夏季猪病的发生流行。

1.8 认真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学习 界首市在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结束后,分别召集各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办公室主任和骨干防疫员,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研讨动物防疫工作新形势、新问题,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

2 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规模养殖得到巨大发展,规模养殖占畜牧业的比重达75%以上,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和中心。二是便利的交通、动物及动物产品频繁的调运,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难度。三是重大动物疫病不断增多,防控难度不断增大。四是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约了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界首市动物疫病防控支撑机构、动物卫生执法单位10a来从未补充新生力量,人员老化。五是畜牧兽医队伍技术力量不足,缺乏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很难适应新的防控形势。六是防控重点没有放在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上。七是畜牧兽医行政机构肩负政府其他任务,不能专心于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牧业发展上。八是防控经费投入仍然不足。针对以上出现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2.1 根据各乡镇规模养殖量确定村级动物防疫员数量 由于各乡镇养殖存栏量的差异,以前按乡镇人口数量设置防疫员不能适应新形势,应按养殖量适当调整各乡镇防疫员的配备。

2.2 提高防疫员、检疫员的待遇 按照自然减员和考核淘汰的方法,适当减少防疫员的总量,以达现有人员的50%,同时提高补助标准1倍以上,以解决防疫员的养老社保问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尽快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关于解决检疫员待遇的议案。

2.3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预防疫病传入传出 规范引种、调运畜禽行为,严格依法检疫,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加强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有效预防动物疫病传出传入。

2.4 建立县级良种畜禽繁育场,形成以县为单位的自繁自养模式 建立原种畜禽繁育场,鼓励全市规模养殖场从场内引种,在全市形成一个自繁自养养殖区域,最大限度地避免引进畜禽疫病。

2.5 从大中专院校引进畜牧兽医专业人员,防止未来几年人才断层 未来几年界首市将有大批畜牧兽医专业人员退休,畜牧兽医支撑体系和动物卫生执法队伍将陷入难以有效运转的尴尬境地,新引进的人才将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锻炼才能够胜任工作,故补充新的人才迫在眉睫。

2.6 加强对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的考核管理 新形势下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兽医服务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畜牧业。当前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绩效考核不能真正推动工作。中高级职称人员务必通过执业兽医资格或相关国家级资格认证考试,定期分配培训任务,参加在线教育学习并完成规定学业,将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从而促进学习提高能力。近几年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验证了兽医队伍能力水平普遍不高。

2.7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抓好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是及早发现疫情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注重免疫预防和疫病治疗,而不太重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这样会错失扑灭疫病的最佳时机,而造成巨大损失。据笔者了解很多县级实验室检验检测人员缺乏或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很多仪器设备闲置,几十万元设备不使用、不调试,甚至闲置损坏。建议花少量资金培训实验室人员,使其能胜任该项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2.8 不要借调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行政工作,避免专业技术人员流失 专业技术人员经长期学习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是成功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力量,如将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借调到行政单位从事行政工作,脱离了本专业,将会不适应本专业的技术岗位。建议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责编:陶学军)

作者:牛子东

第2篇: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行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提升。规模化养殖可能出现部分问题,对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损害。动物疫病的防疫是关键,疫病发病时间短、病情严重,传染性突出,考虑到病症资料和概况等,要提前进行免疫检测。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做好监测管理,满足要求。

关键词: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疫病监测;作用分析

对动物疾病进行准确的检测应符合实际要求,在落实前要了解不同疫病的类型,结合疫病的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疫病对养殖业务带来消极影响。考虑到疫病监测的具体要求可知,要确定流行趋势,考虑到防范工作要求和类型等,需要做好预防和管理,促进养殖行业的整体进步。

1动物疫病监测的意义

动物疾病检测部门的工作受到国家相关规范条例等要求,需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以养殖业管理概况为前提,需要做好动物免疫注射等工作。

1.1动物疫病监测是疾病防控的有效手段

动物疫病监测是个复杂的过程,工作人员要做好跟踪和调查工作。免疫防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何做好检测管理是关键,通过疾病合理的检测和管理后,按照检测流程和要求进行处理,能保证整体健康。此外适当的监督和管理后,提升产品安全性。

1.2动物疫病监测符合规律要求

通过合理化的检测和管理后,能对动物的免疫概况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考虑到危险程度和其他因子等内容可知,需要确定规律和流行趋势,通过有效的检测和指导后,做好疫病防疫。需要结合区域性的疫情概况进行调整,研究出发展源头和规律等。考虑到终点任务和紧急情况,要确定合适有效的解决方式,以区域性防治为前提,完善策略和方案。

1.3动物病疫监测是评估病症的有效手段

对动物进行连续系统化的监测和评估要符合概况要求,考虑到疫情以及概况等内容可知,如何有效观察材料的防治措施是关键,在数据分析阶段,需要做好疫情控制和管理,检查是否存在排斥反应。

2动物疫病检测在动物疫病预防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在整个落实阶段要结合实际要求进行,只有了解预防检测的内容,才能确定合适的措施。以下对现状分析。

2.1设备落后

在动物疫病防治和后续管理中,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可知,应如何做好检测和分析成为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政府资金力度不够的现象,根据检测要求和设备的应用要求可知,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缺陷,如何做好其他工作分析成为重点,此外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对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疫病的防治和检测是个重要的过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动物疫病检测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多,专业化指导阶段如果综合能力比较低,或者存在职业素养差等现象,不能通过严密的思维开展日常工作,则导致机构整体工作效率低。

2.3养殖者不配合

结合现状可知,养殖者是文化水平低的农民,部分工作人员对疫病的防治意识不强。此外动物疫情检测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了解,以采样管理作为前提,如果配合不到位,则容易增加管理难度。疫病的监测是重点和关键,为了避免出现阻碍以及异常等现象,如果不配合,势必增加疫病防治的难度。

3如何做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根据检测的实际要求可知,在监测过程中要做好动物母源抗体分析工作,对血清进行跟踪观察,此外需要掌握免疫情况,结合免疫行情和要求可知,需要提前确定保证要求,便于疾病诊断治疗。

3.1完善基层工作设施

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可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内容和要求,根据基础设施的概况和其他指标可知,如何完善现有工作类型是重点,以动物病情检测作为基础,在基层兽医站要做好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完善设备。只有做好疾病勘察工作,才能做好动物血清的检查工作,此外各个部门需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只有做好基层实验室建设工作,才能实现整体合理化应用。以新的检测技术作为基础,强化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后符合要求。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等是一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技能培训后,能让工作人员掌握技术操作的重点和关键。以核心要素为前提,在疾病预防和控制管理的阶段,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根据检测要求落实后,能避免出现抽样检查报告数据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在动物防疫和管理中,按照检测要求进行后,能保证防控系统的优势,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3.2强化动物病疫监测的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普及是关键,由于养殖人员如果不配合具体工作,导致很多工作得不到落实。监督管理人员扩大监测范围的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实施,如果出现免疫标识不合理的现象,要进行对应的处理,保证合理性。在市场管理机制的影响下,动物饲养者要进行对应的思想和活动宣传等,提升整个动物疫病的防治是个重要的过程,如何做好疾病控制和管理成为重点,根据市场监督和防治要求等可知,取得合适的证书后,进行制裁和管理。必要时建立举报动物疫病的制度,将这些方式进行综合性利用后,能避免出现经济损失。

网络化监督管理也是重点,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各个领域有重要的作用,以动物疫病防治作为基础,在实施前建立合适的网络监测管理平台,根据检测试剂要求和内容等作为前提,进行合理化预设符合要求。此外考虑到规范性以及管理指标等内容可知,完善覆盖目标是个重要的过程,如何进行综合性管理成为非关键所在。在这个基础工作上,突出网络监测工作的集中化和规范化作用等,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3.3建立基层兽医实验室

在实验室监测和管理过程中要提前对实验室进行更新和完善。此外在落实过程中要了解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求,以强化管理为前提,检测阶段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在使用设备的阶段,对实验室的相关操作有严格的要求,在后续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技术能力进行更新和强化,在抽样检查阶段,适当扩大范围,提升整体监测水平,保证动物疫病预防和防治的合理性。

3.4进行跟踪化管理

疫病监测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优势,就需要具备完善的指导方案,以疫病危害以及监测和实施等为前提,如何做好疫病的处理是关键,根据检测管理的概况可知,需要工作人员做好跟踪和处理工作,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做好防控管理,尽量满足防控要求,提高整体防控优势。此外在疫病防治和后续管理阶段,如何保证制度的有章可循是关键,工作人员在不同的阶段要确定实际作用,如果存在作用机制划分不合理或者工作人员不负责等现象,则势必增加免疫检测难度。

3.5提前制定计划标准

根据动物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可知,提前制定对应的计划和程序是关键,国家和省级单位要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计划拟定。此外在计划分析过程中,按照拟定要求进行防疫和检测。根据应急系统和概况可知,发挥现有结构的最大化作用,能保证检测目标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根据准则和概况要求可知,发挥市场管理的优势,对于宣传工作进行保护和落实。以相关思想活动和宣传指导为前提,对整个市场进行监管,按照防疫体系要求进行措施的措施,将各项免疫检查措施落实到实处,如果出现没有任何标志的防疫站这种现象,则要结合要求进行法律的制裁。

4结束语

动物疫病防治检测是个复杂的过程,根据实际应用要求可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明确动物监测的优势,如果存在管理不到位或者检测模式无法落实等现象,势必造成不良影响。考虑到动物疫病防治以及检测等方面因素,要提前进行划分和处理,以优化处理作为前提,在疾病控制和管理階段,从各个方面优化,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作者:李昱

第3篇:牧区防治动物疫病常识

布鲁氏杆菌病

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症状: 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危害性: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在流行过程中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结膜和受损皮肤等传染到人,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人感染布病后病情复杂,出现发热、关节痛、孕妇流产等症状,病原检测慢,临床难于鉴别,易误诊,复发率达 50% ,需要长时间联合用药治疗。发病畜流产或空胎;奶牛感染布病后,可引起流产,奶产量显著下降。患病畜因影响品种改良,不能作种畜用,经济损失很大。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区 2-4 月产羔时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第二个发病高峰在 7-11 月,这与泌乳、剪毛、鉴定、整群及配种有关。牛、羊、猪幼畜感染率低,随着畜龄增加,感染率逐渐上升。家畜布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生殖道、皮肤黏膜等感染。

防控措施:我国对牛、羊、猪布病采取常年预防免疫注射、检疫、隔离、扑杀淘汰阳性畜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疫苗预防免疫是控制布病的有效措施,但目前使用的活苗对人有不同程度的残余毒力,防疫过程中应注意自身防护。二要坚持定期检疫,对种畜和奶牛每年进行两次检疫,要隔离、扑杀淘汰检疫的阳性畜,培育健康畜群;对犊、羔羊作隔离饲养,定期检疫,扑杀淘汰阳性畜。三要加强饲养环节的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种畜,需要引进时要对引进畜进行严格检疫。四要完善消毒制度,被病畜污染的畜舍、运动场和用具等要严格消毒。五要加大防病知识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防病知识,既要防止布氏杆菌在畜间传播,又要防止病畜传染人。

学员假期期间预防措施:

一、布氏菌存在于布病畜的肉和内脏内,而且可在肉中存活4个月,在腌肉和冻肉中可存活15—45,所以吃涮羊肉时一定要煮熟后食用,羊肉串少吃,最好不吃;

二、布氏菌存在布病动物的分泌物中,所以喝牛奶要煮熟;

三、预防布病应怎样加强家畜的管理和个人防护,管理好家畜,要做到如下三点:

(一)饲养家畜要圈养,集体或统一放牧;

(二)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还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牧区在产羔季节千万不要把牲畜放在毡房内,小孩不要和羔羊玩耍;

(三)建产羔室,饲养牲畜的家庭,其中包括养畜专业户,应建立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内应备有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

第4篇: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一、动物疾病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动物疫病

动物疾病是动物受到外界环境致病因素作用或遗传缺陷,引起机体一系列操作和抗损伤的相互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之间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表现出局部或全身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或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并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如:役牛病了就不能使疫,奶牛病了产奶量就会下降,猪病了就不会长肉,反而掉膘等。

(二)动物疾病的分类

1、疾病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

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的致病因素引起的,这些疾病因素称为病因。病因包括致病的原因和条件(诱因)。

致病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病特征的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

条件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任何疾病都有其原因,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疾病。

病因学中所指的原因,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内的因素(内因),没有一定的外因,不可能发生相应的疾病。例如,机械力是外伤的原因;高温是烧伤的原因;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就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外因与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是,仅有外因的存在,不一定会有疾病的发生,例如,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外因,如果没有结核菌的入侵,根本无从谈到结核病的发生。可是,结核菌入侵机体后,能否发生结核病,不取决于内因——机体的状况而定。

除了外因和内因之外,影响疾病发生的还有一些辅助因素。它们虽然不直接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却能降低动物的机能活动性与防御适应性(抵抗力),或者加强外因的作用,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疾病的诱因。

例如,流行性感冒的发生,首先是病原体(外因)入侵机体,动物受气候骤变或受冻等因素影响(诱因),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在同一条件下,并非全部动物都发生疾病,它还要以动物的抵抗力的强弱(内因)来决定。

所以说:一切疾病都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疾病的发生意味着机体内部器官之间和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发生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但任何变化都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动物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机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动物健康的标志。疾病时就是这种统一平恒的破坏,此时表现出机体各器官之间和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改变,协调作用发生障碍或完全破坏,都是完整机体的反应,并且受着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影响。

3、疾病是一种损伤,与抗损伤的相互斗争的过程

动物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作用时,一方面动物机体受到损伤,发生病理反应;另一方面,机体也必然产生抗损伤的生理反应,以消除致病因素的作用及造成的损伤。疾病就是在这种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而这一矛盾始终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

4、生产性能的降低是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标志

动物患病时,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生命活动障碍,自身适应能力差,机体内部各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障碍或遭受破坏,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使疫、增重、育肥、产蛋、产奶、繁殖能力)下降,这是动物发生疾病的标志。

疾病的概念给我们指出了在疾病防制中应注意查明病因,善于区别损伤与抗损伤过程,抓住主要矛盾,及时而尽早提出对疾病的预防措施。

(三)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相当复杂,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1、动物疾病发生的外因:

外界环境中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作用,称为疾病的外因。

外因有以下五种:

①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机械因素、温度因素、气压、电流、光敏作用、辐射等。只要它们达到一定的强度和作用时间,都可以使机体发生物理性损伤。

如:机械力可以对动物造成损害,由于机械力的性质,作用部位和强度不同,可以发生各种性质不一的损伤,如挫伤、创伤(包括切伤、刺伤、撕裂伤)、扭伤、骨折、脱臼和振荡等,其后果除引起局部的机能障碍及代谢改变外,严重时可引起全身的重大变化。

又如:高温。当机体局部接触到40℃以上的高温物体时,局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烧伤、红肿、水泡,甚至由于蛋白凝固,细胞死亡可引起结痂和炭化等。长久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机体局部可形成冻伤。

触电可引起电击伤,放射线可引起放射病等。

②化学性致病因素:

能够对机体产生致病作用的化学因素很多,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药剂、毒草等,化学性致病因素还可来自体内,如各种病理性代谢产物(动物性毒素等)。

③生物性致病因素:

是指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它们入侵机体后主要通过产生有害的毒性物质和蛋白分解酶等而造成病理性损伤。寄生虫则可通过机械性阻塞,产生毒素,破坏组织,掠夺营养以及引起过敏反应而危害机体。它们可引起动物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控制和消灭这一致病因素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④营养性致病因素:

营养物质是维持动物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营养物质的过度和缺乏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当动物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得利营养物质供应不平衡(过剩或不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得不到合理的补充和调剂时,常可引起动物疾病的发生。

例如,摄入的蛋白质过多可引起家禽的“痛风”,而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足,则可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消肿。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佝偻病,成年动物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软化等等。

⑤环境中的过敏原和应激源:

凡能引起动物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抗原),称为过敏原,如各种花粉、烟尘等,但动物是否产生过敏反应首先取决于是否有遗传决定的过敏性素质。动物产生异常应激反应的致病因素如长途运输、过度拥挤都可称为应激源。

2、动物疾病发生的内因:

所谓内因就是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一方面是机体受到致病因素作用能引起损伤(机体的感受性),另一方面机体也具有防御致病因素作用的能力(抵抗力)。

实际上就是:机体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和机体反应改变两个方面。

①机体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

机体和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可以阻止和破坏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保持和恢复机体健康,当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致病因素的致病力过强,机体的抵抗力相对不足时,才能引发疾病。

机体的防御能力、免疫功能降低可分为外部屏障和内部屏障结构的破坏及机能障碍两部分。

A、外部屏障结构的破坏及机能障碍:

动物的外部屏障包括皮肤、粘膜、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外部屏障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损伤和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的功能,当其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时外界致病因素就容易侵入机体,从而引起重要生命活动器官的损伤,引起疾病的发生。例如狂犬病毒就是通过受伤的皮肤侵入机体,损伤脑组织而发生狂犬病。

B、内部屏障结构的破坏及机能障碍:

动物的内部屏障包括淋巴结、各种吞噬细胞及免疫细胞、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解毒排毒器官等,如上述细胞、组织、器官遭到破坏,发生机能障碍,就会导致相应的疾病发生。

②机体反应性改变

机体反应性是机体对各种刺激能以一定的方式发生反应特性。

机体反应性主要与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况有关。

总之,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原因所引起,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外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内因是疾病发生的根本依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疾病过程中,内因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界致病因素必须冲破动物体的防疫屏障,超过畜体的抵抗能力,才可使动物发病。所以,疾病能否发生,取决于动物体的状况。即使发生了疾病,病的性质、轻重、发展和结局也随内因不同而有差异。预防接种实际上是改变内因的一种措施,使动物机体对传染病产生抵抗力。因此,在生产中必须首先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和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同时也要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扫消毒工作,这也正是为了清除外界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

二、动物传染病基础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叫做传染,也叫做传染过程,有的称为感染。动物不呈现任何临床症状的叫隐性传染,出现症状的叫显性传染。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二)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在临床上,不同传染病的表现千差万别,同一种传染病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上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致病作用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但与非传染性疾病相比,传染病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如新城疫病毒感染鸡群引起鸡新城疫,猪瘟病毒感染猪群导致猪瘟等,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禽霍乱等。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微生物能在患病动物体内增殖并不断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途径再感染另外的易感动物而引起具有相同症状的疫病。这种使疾病不断向周围散播传染的现象,是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时间内,传染病在易感动物群中从个体发病扩散到整个群体感染发病的过程,便构成了传染病的流行。

3、感染动物机体可出现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

感染动物在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刺激下,能够出现特异性的免疫生物学变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或)变态反应,这些可用血清学方法和变态反应方法检查出来(传染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4、传染病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多种传染病发生后,没有死亡的患病能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并在一定时期内或终身不再感染该种病原体(免疫注射时产生免疫力的理论基础)。

5、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大多数传染病都有明显的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且在一定时期或地区范围内呈现群发性疾病表现。

6、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

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传染病在群体中流行时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病程和特定的流行规律。

(三)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不是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即从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到群体感染发病的发展过程。传染病能够通过接触感染,也可通过媒介物在易感动物群中互相感染,这一特性称为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某种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按照动物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的表现状态不同,通常可将传染源分为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①患病动物:一般来说,发病动物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但不同发病阶段的患病动物的传染作用则需要根据病原体排出状况,排出数量和频率来确定。

②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不同传染病的病原携带状态具有明显差异,多数传染病病原体都可诱导不同形式的持续性感染。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

按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可将传播途径归纳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动物之间横向平行传播的方式,而垂直传播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子代的传播方式。

①水平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方式又分直接接触传播方式和间接接触传播方式两种。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的前提下,通过什么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如交配、舔、咬等引起病原体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必须在外界因素参与下通过传播媒介侵入易感动物的传播。

传播媒介是指将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给易感动物地各种外界因素。

常见的间接接触传播有以下几种:

A、经空气传播:

所有的呼吸道病均可通过飞沫传播,如结核病、牛肺疫,猪喘气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B、经饲料和饮水传播:

多种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沙门氏菌、炭疽等都可以消化道感染,其传播媒介主要是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C、经土壤传播:

随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入土壤而能在其中长时间存活的病原微生物称为土源性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杆菌、气肿疽杆菌、破伤风梭菌、猪丹毒杆菌等都能够经土壤传播。

D、经活媒介传播:

指某些病原体(立克次氏体)在感染动物前,能在一定种类的节肢动物(如某种蜱)体内进行发育、繁殖,然后通过节肢动物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进入新易感动物体内的传播过程。例如牛的“无定形体病”就是以多种硬蜱类为媒介进行传播的。

②垂直传播方式

一般归纳为以下三种途径:

A、经胎盘传播:

经胎盘传播是指产前被感染的怀孕动物通过胎盘将其内病原体传给胎儿的现象。可以胎盘传播的疾病有猪瘟、猪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依原体病、日本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B、经卵传播:

经卵传播是指携带病原体的种禽,卵子在发育过程中能将其中的病原体传给下一代的现象。可以种蛋传播的病原体有禽白血病病毒、禽腺病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

C:分娩过程的传播:

分娩过程的传播是指存在于怀孕动物阴道和子宫颈的病原体在分娩过程中造成新生胎儿感染的现象。可经产道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疱疹病毒等。

3、群体易感性(易感动物):

动物易感性是指动物个体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容易被感染的特性。动物群体易感性是指一个动物群体作为整体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程度。

免疫注射的目的就是将易感动物变为不易感动物。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也称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三个基本环节还必须相互连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此,针对三个基本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动物抵抗力,就可以中断或杜绝传染病的流行,这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在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流行强度)可将动物传染病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1、散发性: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以散在的形式发生,而且各个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明显联系的现象,如:破伤风。

2、地方流行性: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发病数量虽然较多,但常局限于一定的地区,疫病流行范围较小,具有局限性传播特性,如:巴氏杆菌病。

3、流行性:

发病数量多,在一定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乡或几个县、甚至几个省,叫流行性。如:猪温多呈流行性。

4、大流行性:

发病数量很大,传播范围可波及到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叫大流行性。如:口蹄疫。

上述流行形式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绝对的数字。

还有一种特殊方式:暴发:

暴发是指在局部范围的一定动物群中,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病例的现象。

(五)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某些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

出现季节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

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这对那些抵抗力较弱的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是不利的。例如,炎热的气候和强烈的晒,可使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口蹄疫病毒很快失去活力。因此,口蹄疫的流行一般在夏季减缓或平息。

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如节肢动物)的影响

夏季炎热季节,蚊、蝇、虻类等吸血昆虫大量孳生,活动频繁,凡是能由它们传播的疾病都比较容易发生。如猪丹毒、日本乙型脑炎等。

3、季节对畜禽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

冬季畜禽舍内温度降低、湿度增高、通风不良,容易促使经由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流行。如猪喘气病等。

除了季节性以外,有些传染病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通常数年)还可能表现再度流行,这种现象称为传染病的周期性,如口蹄疫等。

(六)动物传染病的病程经过

在动物个体内,传染病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转归期。

1、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开始,到出现最初症状的一段时间。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差异很大,由于不同种属品种或个体动物对病原体的易感性不同,以及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侵入途径或部位等方面的差异,同种疫病的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差别。尽管如此,传染病的潜伏期还是具有相对的规律性,如口蹄疫潜伏期1-14天,猪瘟2-20天,鸡新城疫2-10天等。

2、前驱期

潜伏期之后到该传染病主要症状出现前的这一段时期叫前驱期。前驱期通常数小时至1-2天,临床上患病动物主要表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异常,这些症状说明已发病,但很难确诊。

3、临床明显期

前驱期之后出现某传染病特征性症状,或主要症状的时期叫做临床明显期,此期是传染病发展到高峰,病情严重的阶段,在临床上诊断比较容易。

4、转归期

转归期是指传染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此时如果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增强,或动物的抵抗力减弱,则疾病以动物的死亡而告终。如果动物获得了免疫力、抵抗力逐渐增强,机体则逐步恢复健康,表现为临床症状逐渐消退,体内病理变化逐渐消失,正常生理机能逐步恢复。

(七)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是研究传染病流行规律的主要方法。目的在于揭示传染病在动物群中发生的特征,阐明传染病的流行原因和规律,以作出正确的流行病学判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也是探讨原因未明的传染病病因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1、根据调查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分为个例调查、流行(或暴发)调查、专题调查。

2、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询问、座谈、查看现场、实验田检查、收集流行病学资料。

3、流行病学分析中常见的几种统计指标:

发病率:是表示畜禽中在一定时期内某病的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发病率=某时期(一年)发生某病新病例数/同期内该畜禽动物的总平均数*100%

患病率:是指某一指定时间畜禽中存在某病数的比例,代表在指定时间畜禽中疾病数量上的一个断面。

患病率=在某一指定时间畜群中存在的病例数/同一时间内畜群中动物总数*100%

死亡率:是指某病病死数与某种动物总数的百分比,它能表示该病在畜禽中造成死亡的频率,而不能说明传染病发展的特征。

死亡率=某病死亡数/同时期某种动物总数*100%

致死率:是指因某病死亡的畜禽头(只)数占该病患病动物总数的百分比,它能表示该病临床上的严重程度,因此能比死亡率更为精确地反映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致死率=因某病致死头数/该病患病动物总数*100%

(八)动物传染病的防治

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相互联系所引起的复杂过程,因此在制定动物传染病防治措施时,需要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和切断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阻止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1、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①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动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扩散的特点,一旦蔓延扩散很难扑灭,因此必须贯彻传染病“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饲养管理、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提高畜禽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

②建立健全各级兽医工作机构,保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的贯彻实施

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级兽医工作机构,保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的贯彻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村级防疫员就是其中最基层最重要的一环。

③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建设

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病的工作关系到国家信誉和人民健康,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兽医流行病学和动物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订并完善动物疫病防治相关的法规,条例以规范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2、传染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疫病预防

疫病预防是指采取一切手段将某种传染病排除在未受感染动物群之外的防疫措施。

疫病预防有两种含义,一是通过多种隔离设施和检疫措施等阻止某种传染病进入一个尚未被传染的国家或地区;二是通过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环境控制等措施,保护动物群免遭已存在于该国或地区的疫病传染。

具体内容有以下五点:

A、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抵抗力

加强人员的防疫意识和兽医法规教育,养殖场的选址要从防疫角度考虑具体地区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场区布局,建立消毒等各项防疫制度、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防止疫病传入。必须引入动物时,应购自非疫区,并做好检疫,新引入动物做好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抗病能。(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发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动物及其产品的动物态和运转形式,动物检疫又可分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国境口岸检疫。)

B、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广大农村家畜家禽仍以散养为主,养殖条件差,病原分布广,危害严重,免疫成为当前预防、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各地区要根据本地疫情流行情况动物来源和遗传特征、养殖场防疫状况等,在兽医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合当地的疫苗种类,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认真执行国家强制免疫计划。

C、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和杀虫灭鼠工作,及时对粪便等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消毒是生物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措施。消毒从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两个环节入手,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动物被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是动物防疫工作中最常用的措施。

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离要是指将传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和清除。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机械清扫、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方法是用化学药品(消毒剂)杀死病原微生物。

D、认真贯彻执行动物及其产品国境、国内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

E、建立各地的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网络,系统监测和调查当地疫病的分布状况,明确预防工作对象而使其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②疫病控制

疫病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降低已经存在于动物群中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将该种传染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的防疫措施。它包括患病动物的隔离、消毒、治疗、紧急免疫接种和封锁疫区、扑杀传染源等方法,以防止疫病在易感动物群中蔓延。因此。从理论上讲它具有疫病预防和疫病扑灭的含义。

传染病发生时的扑灭措施有:

A、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对发病动物迅速进行隔离。隔离发病动物和可疑感染的动物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隔离发病动物是为了控制传染源,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地消灭。隔离可将动物分为发病动物、可疑感染动物和假定健康动物三类,以便区别对待。

发病动物是危险性最大的传染源,应选择不易散播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场所进行隔离。如发病动物数量较大,可集中隔离在原来的动物舍内。特别注意严格消毒,须有专人看管。隔离场所禁止闲杂人员和动物出入和接近。隔离区内的用具、饲料、粪便等,未经彻底消毒不得运出。

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发病动物及其污染的环境有过明显接触,如同群、同圈、同牧、使用共同水源的的,为可疑感染动物,可能处于潜伏期,并有排毒(菌)的危险,应在消毒后另选地方将其隔离看管,限制其活动,详加观察,出现症状就按病畜处理。

疫区内其他易感动物(假定健康动物)应与上述两类严格隔离饲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B、对发病动物的污染场所进行紧急消毒处理,确诊为法定一类疫病,应立即采取以封锁疫区和扑杀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C、疫点和疫区周围的动物应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根据疫病的性质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处理。

D、患病死亡或淘汰的动物或其尸体应按法定程序进行合理处理。

E、全面系统地对周围动物群进行检疫和监测,以发现、淘汰或处理各种病原携带者。

③疫病消灭

疫病消灭是指在限定地区内根除一种或几种病原微生物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也是指动物疫病在限定地区内被根除的状态。

传染病的消灭除取决于各种社会因素外,更受病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如宿主范围、病原体携带、及排毒状态、免疫力的持续期、病原血清型、亚临床感染以及疫苗效果等。

疫病消灭的空间范围分为地区性、全国性、全球性三种类型,其中通过认真执行兽医综合性防疫措施,严格立法执法,对传染源及时进行选择屠宰、检疫隔离并宰杀淘汰患病动物,加强群体免疫接种、严格消毒、控制传播媒介等措施,只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限定地区内消灭某种传染病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并被许多国家的防疫实践所证实,我国就成功地消灭了牛瘟,但在全球范围内消灭某种传染病将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动物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

④疫病净化

疫病净化是指通过采取检疫、消毒、扑杀或淘汰等技术措施,使某一地区或养殖场的某种或某些动物传染病在限定的时间内逐渐被消除的状态。

不同地区或养殖场同时进行疫病净化最终结果是疫病消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就是说,统一行动,消灭疫病。因此。疫病净化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对付某种动物传染病的通用方法

第5篇:动物防疫基本常识

一、动物防疫的基本常识

1、动物防疫包括哪些内容?

《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2、什么是计划免疫制度和强制免疫?

计划免疫制度是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的免疫规划、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制品,规定免疫程序标准,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强制性措施,以达到有计划、按步骤地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目的的制度,对国家实施计划免疫的病种,实行强制免疫,生猪强制免疫的病种包括:W号病、蓝耳病、猪瘟。。

3、饲养、经营动物的单位及个人在动物强制免疫工作中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饲养、经营生猪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疫病的计划免疫,预防工作,否则,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的违法行为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如在规定期限内违法行为人未按规定进行改正的,将依法强制代作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人承担。

第6篇: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1、试述猪瘟免疫程序

答:猪瘟免疫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母源抗体的高低,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所用疫苗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与母猪免疫时间相关联,即母猪免疫至仔猪产出的时间越短,仔猪母源抗体相对较多,持续时间长。相反,母猪免疫至仔猪产出的时间越长,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相对较少,持续时间短。要使母猪和仔猪保持相对稳定的猪瘟抗体,母猪必须每6个月接种一次猪瘟冻干苗。经每6个月接种一次猪瘟冻干苗的母猪所产仔猪,在30日龄左右接种一头剂猪瘟冻干苗,接种后275天用石门系强毒攻毒获百分之百保护,此时绝大多数肉猪已出栏。

据此猪瘟免疫程序为

(1)猪瘟控制区应用经产母猪每6个月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仔猪30日龄左右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

(2)猪瘟非控制区应用经产母猪,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仔猪20,65日龄时各接种一次,每次接种猪瘟冻干苗1头剂。此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采用哺乳前一次接种。至于腹腔注射,阴道注人,人工授精接种方法,必须接种后3~4个月再行接种一次。

2、试述农户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

答: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养鸡业多以农户养为主,如何将农户散养的鸡免疫接种好,使之不发病或少发病,是兽医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选用有效疫苗新城疫叭苗具有耐热性(38℃保存45天能存活),同居感染免疫性,稳定性,免疫期较长等优点。新城疫工系苗属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期长。这三种疫苗联合运用,适合于农户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

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接种方法7~10日龄雏鸡,先停水,将新城疫V4苗按每只2羽份,用适量凉开水稀释,让鸡自饮。饮完后,停水,再将新城疫V4苗按每只2羽份,用适量凉开水稀释,让鸡自饮。120~125日龄鸡用新城疫工系苗肌肉注射,每只1羽份。

第三是接种方式利用新城疫V4苗耐热的特点,农户可在乡镇兽医防疫站购苗,自行给鸡饮水免疫接种,以及每年春秋由乡镇兽医防疫站进行新城疫工系苗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虽然上述新城疫免疫程序不如集约化鸡场的免疫接种科学,但就目前农户散养鸡来说,其方

法实用,有效,可行。

3、试述良种肉鸭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

答:良种肉鸭生长周期性短,一般在25~30天即可育肥出栏,加之多数是集约化饲养,疫病流行非常快,死亡多,经济损失大,所以对良种肉鸭的疾病防治应有足够认识。经调查良种肉鸭的主要疾病有病毒性传染性肝炎,浆膜炎,副伤寒,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鸭瘟等。根据这些疾病发生时间不同,主要防治技术有以下几项。

(1)消毒技术育雏室,育成室和所用器具的消毒。

(2)育雏室内的保温技术(冬天应升温至35℃左右)。

(3)副伤寒的防治技术可采用广谱抗生素饮水或注射。

(4)病毒性传染性肝炎的防治技术7~9日龄时皮下注射抗肝炎高免血清,一般不用肝炎疫苗注射。

(5)浆膜炎的防治技术肉鸭在10,15,20日龄时用广谱抗菌素注射。同时防治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

(6)鸭瘟病的防治技术根据鸭瘟多发生于成鸭,一月龄以内的鸭发病少的原则,良种肉鸭的鸭瘟防治,采取发病后立即用鸭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的措施,效果好。

4、试述仔猪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

答:仔猪((60日龄内的小猪)培育期间的主要疾病包括仔猪黄痢,白痢,缺铁性贫血,猪瘟,仔猪副伤寒,寄生虫等。针对这些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特提出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母猪在配种前30天左右接种猪瘟冻干苗,旨在确保母猪对猪瘟病的免疫和具有足够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在30日龄内不患猪瘟病。

(2)怀孕母猪的产仔前10~20天接种大肠杆菌K88, 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仔猪通过吃乳获得抵抗黄痢,白痢的抗体,使之不患黄痢,白痢病。

(3)仔猪出生前三天对母猪圈舍,垫草,仔猪栏等要彻底消毒。

(4)仔猪的早期护理,其中主要内容要让每头仔猪都能吃足初乳,提高抗病力。

(5)仔猪出生后3日龄内用右旋糖酐铁进行注射补铁。

(6)仔猪出生后第二天开始口服生物活菌制,调整仔猪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预防黄,白痢

的发生。

(7)仔猪在30日龄左右接种猪瘟冻干苗。

(8)仔猪在35日龄进行仔猪副伤寒菌苗的接种。

(9)仔猪40日龄进行驱虫。

(10)经过以上9项技术综合防治后,仍有疾病发生时,对症治疗即可。

5、试述口蹄疫的综合防治

答:根据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各地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所同,但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查找疫源其内容包括对饲养牲畜的非免疫抗体检I病毒测试,春秋两防普查,流通环节的检疫,检验等防治技术。

(2)消毒灭源即对牲畜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立体性的有效消毒。

(3)免疫接种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牲畜进行免疫种,建立起免疫带。

(4)扑杀病畜对病畜和同群畜要采取坚决扑灭的措施,尸作无害化处理。

(5)监督管理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监管理,对不法行为绳之以法,做到以法制疫。

6、述蛋鸡场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

答:鸡的传染病主要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症,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鸡慢性呼吸道病等。根据这些病的发生发展时间和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如下

(1) 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根据需要8~10日龄重复一次。

(2) 4~5日龄接种传支H120疫苗,2月龄接种传支H52,产蛋前接种传支油苗。

(3) 7~10日龄接种新城疫N系苗或新城疫V4苗,30日龄用此苗重复免疫一次,120~125日龄接种新城疫I系苗或新城疫V4苗和新城疫油乳剂苗。

(4) 10~14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28~35日龄时重复一次。

(5)产蛋前2~4周接种产蛋下降综合症油乳剂苗。

以上疫苗的接种最好在接种前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而定接种时间。至于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接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7、试述免疫学在疫病诊断防治方面的应用

答:免疫学的应用很广,但在传染病方面主要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

免疫诊断它包括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一抗体特异性反应,用已知的抗原鉴定未知的抗体或用已知的抗体鉴定未知的抗原。最常用的方面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反应等。变态反应诊断是应用已知变态原给动物点眼或注射后看它是否发生特异性变态反应,而诊断疫病。

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应用免疫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动物防疫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的重要内容。免疫预防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就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给动物接种有效的生物制品,使其产生对该种微生物的自动免疫,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人工被动免疫是给动物注射免疫血清。 免疫治疗当动物发生传染病时,给其注射免疫血清,达到治疗传染病的目的。

8、试述猪瘟,猪丹毒,猪局部炭疽和仔猪副伤寒的淋巴结炎病变化的鉴别要点

答:一是淋巴结的炎症类型不同猪瘟淋巴结为出血性炎症;猪丹毒的淋巴结为卡他性炎症;淋巴结肿胀;猪局部炭疽的淋巴结为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淋巴结周围组织明显水肿;仔猪副伤寒淋巴结为急性增生性炎症,淋巴结肿大。

二是淋巴结的病理变化不同猪瘟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斑纹;猪丹毒淋巴结切面有透明液流溢并有细小的充血点;猪局部炭疽淋巴结切面出血,散在灰黑色坏死灶,陈旧病灶

呈棕灰色;仔猪副伤寒淋巴结切面呈灰白色脑髓质样变。

9、试述败血型猪丹毒特征性病理变化

答:败血型猪丹毒主要以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勃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红肿,充血,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脾脏呈樱桃红色,质地柔软,显著充血,肿大,边缘,切面外翻,凸凹不平,脾髓暗红而易于剥下,脾小梁和滤泡的结构模糊,呈典型的败血脾。整个消化道有十分明显的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胃底及幽门尤为严重,如红布一样。肾常发生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的变化,明显肿大淤血。肺显著水肿,充血,呈红色,在空气中则变为鲜红色。

第7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二○一二年三月

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书

为切实搞好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我镇清静无疫,保护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成果,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切实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党支部(党委)、村委会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认真研究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村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必须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防治工作。要层层落实责任,明确任务,提高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预案,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机构,成立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要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根据各村畜牧业发展情况,按比例配齐村级防疫员,兵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村级防疫员的报酬,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二、全方位抓好消毒灭源工作。要把消毒灭源作为防控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一项长期的关键性措施来抓。镇政府每年根据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拿出一定的资金,同意购进消毒药品,动员和组织辖区内的全部力量,搞好对猪、牛、羊、禽等饲养、屠宰、加工、

经营场所的消毒灭源。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消毒灭源地点,设立相关消毒设施,订立消毒制度,安排人员督促落实消毒灭源工作,确保消毒效果。猪、牛、羊、禽等饲养、屠宰、经营、交易场所的各类废弃物和污水等,未经消毒处理严禁对外排放。

三、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免疫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和国家、省、市、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的有关规定,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原则,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牲畜口蹄疫,突出抓好每年三次突击免疫。要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使其自觉配合和支持免疫工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组织村级防疫员,扎实配合好免疫工作,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同时要坚持不懈的督促搞好平时补充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免疫挂标率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要根据区、镇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对辖区内所有家禽实施免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对鸡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由镇兽医站指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实施程序化强制免疫,确保免疫率达到100%,实现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目标。

四、严格动物及其产品的调入管理。严格执行国家、

省、市、区政府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的规定,加强教育贺宣传,确保辖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烟台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的批准许可,不从烟台市以外的非疫区调入猪牛羊禽等及其产品。对经批准调入的,要先经镇防疫监督机构进行隔离、封存贺检验、检疫。对检验、检疫不合格贺未经批准擅自调入的动物及其产品,要全部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严格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保密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安排专人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辖区内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严防疫情扩散。上报重大动物疫情,必须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不得越级上报,更不得谎报和乱报。我镇对外上报疫情必须经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长签字。切实加强辖区内重大动物疫情的保密工作,严格保密纪律,严格疫情管理,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对辖区内发生谎报、瞒报重大动物疫情和泄露重大动物疫情机密事件及因工作不力导致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传播的,要严肃追究村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8篇:春季动物疫病防控通知

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为切实做好我街道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确保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免疫率达到100%,同时做好鸡新城疫、鸭瘟、狂犬病、羊痘等其他疫病免疫工作(狂犬病城镇免疫率达到100%,农村达80%);确保动物防疫“三位一体” 工作落实到位,即畜禽标识率达100%,免疫档案及免疫台帐填写规范,内容全面(登记应免头<羽>数、疫苗生产批号、生产厂家);免疫台帐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检疫远程办公管理。

二、防控对象

关口街道辖区范围内全部畜禽

三、时间安排

现在至3月20日完成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和猪瘟免疫;4月10日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4月30日前完成狂犬病、鸡新城疫、鸭瘟等其他疫病完成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估,对免疫不合格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免疫效果。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畜牧站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春防工作计划,部署、组织和检查督促以及情况收集、综合等日常工作。

(2)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遵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要求,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组以及养殖大户专人负责的责任制。

(3)家畜(猪、牛、羊)的免疫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聘请的动物防疫员负责免疫接种;狂犬病的免疫注射由村(社区)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免疫接种由区域防疫员负责。家禽的免疫:散户由村(社区)组织人员进行免疫注射(其费用在办事处到村的经费中列支);大户由村(社区)通知动物防疫检疫站区域防疫责任人负责免疫注射,并各自做好免疫档案和台帐的登记工作。村聘请进行散户禽流感注射人员的技术培训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负责,村进行散户禽流感注射所需物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套、疫苗、登记表、免疫档案)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负责。

(三)严格操作规程

动物防疫员对各自区域内畜禽进行免疫,在免疫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免疫操作规程:①疫苗必须按要求进行保存,携带疫苗使用疫苗冷藏包;②稀释液用灭菌的蒸馏水、生理盐水或专用的稀释液,用量准确;③对使用的疫苗进行详细检查并登记批号,空疫苗瓶带回站统一收集处理;④对免疫过程中使用的器械严格消毒,免疫注射实行一牲畜一针头;⑤免疫注射前对免疫对象进行健康调查,对怀孕牲畜、患病动物及处于观察期内的动物不得进行免疫接种;⑥对从外地调回的畜禽,必须隔离观察30天以上并确认健康后方可进行免疫;⑦免疫接种与疫病治疗分开。

(四)加强督查

强制免疫期间,各联村干部到所联系村(社区)检查指导,督促春季动物免疫工作,及时了解掌握防控工作情况,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春季集中免疫结束后,指挥部将对各村(社区)春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的方法,通过查看免疫台帐、免疫档案、牲畜加挂畜禽标识和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等形式进行,检查情况作为各村(社区)动物防疫考核依据。

上一篇:小学教师评聘述职报告下一篇:物业管理财务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