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未来五年职业规划

2023-0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个人未来五年职业规划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摘 要:通过对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1-2015年全文转载论文进行梳理,概况分析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有五个研究热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合作办学研究、体系建设研究以及质量研究。展望未来,学者们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研究,包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合作办学模式研究、职业教育公平研究、政府职能转换研究、现代学徒制研究以及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展望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战略的调整使得职业教育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文拟基于对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1-2015年全文转载的论文的整理,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剖析。

一、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

经过笔者的梳理,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11-2015年全文转载的论文共720篇,这些论文又分属于6种不同的研究领域,其中宏观改革与发展研究235篇(占32.64%)、基本理论研究117篇(占16.25%)、课程与教学研究48篇(占6.67%)、管理研究69篇(占9.58%)、人才培养与就业研究122篇(占16.94%)、比较与借鉴研究共129篇(占17.92%)。在各不同研究类别之中,研究的热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实践变革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学界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与普通课程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色建设这一问题,职业教育领域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学者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倡导建立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人文课程体系的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1]。还有学者认为,为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融合,应构建专业论和普通论相融合的课程行动体系[2]。另有学者倡导,要推动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既要构建体现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又要开发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为专业服务相结合的通识课程[3]。

自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教育内容一直是学校功能最直接的体现。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水平,使其具备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而普通课程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和完满人格。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专业课程和普通课程虽然存在对峙与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故而有学者建议对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进行整合研究,既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职业人,又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还有学者基于国际比较,认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有以下趋势: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界限的模糊和融合;强调能力本位和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多学科和跨学科发展以及新型职业的出现导致大量新型职业技术课程的开设[5]。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普通课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的理论研究中,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普通课程的协调发展应该会成为热门的研究走向。

(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作为承担一种特殊类型教育的教师群体,职教教师的质量问题及其专业发展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变量之一。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寻求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措施成为学者们探讨的重要话题。有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行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支持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通过校内教师与外聘行业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任务,同时还需要从行业人才引进、教师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6]。还有学者认为,要贯彻“双师型”教师政策,必须准确定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公共课教师要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优化学生专业能力相结合;专业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和扩大学生实践能力相结合;实习指导教师要训练学生职业习惯和增强学生职场能力相结合[7]。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学者建议,今后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要重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结合高职院校进行院校实践研究,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某种系统模式[8]。还有学者从专业伦理、专业知识(层次)、专业实践及专业地位等多维视角审视了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认为专业伦理的建构应当基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专业层次的定位应当基于整个职教体系的把握,专业实践的深化应当基于跨界工作的长期锻炼,专业地位的提高应当基于分工条件下社会合作水平的充分发挥[9]。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也有助于为职业院校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搭建平台,这也是今后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

(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研究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使得合作办学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行业企业积极性不强、院校参与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关于如何能够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有学者认为,职业院校应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开发、教师聘任与培养等方面都要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推行“订单”培养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10]。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借鉴哈肯的“协同理论”,构建多元平台下的校企协同发展模式,形成战略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的三位一体模式,进而推动校企协同发展[11]。还有学者基于订单培养的案例分析,认为责任前置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责任前置以订单培养为具体实施形式,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积累社会资本,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积极性[12]。

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有学者建议,可以借鉴国外政府、企业、高校合作的“三螺旋”理论,由政府牵头组织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实现产学研结合,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可行性[13]。还有学者认为,应该完善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校企合作立法,明确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逐步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校企合作法律体系[14]。

新型合作办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研究者们的关注。有学者倡导实施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通过探索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体制与机制,创新跨区域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职业教育发展方式[15]。混合所有制对于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故而这一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也受到很多学者的推崇。有学者认为,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体制机制优势在于丰富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态,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提升人才培养效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6]。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改革和创新合作方式依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使得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衔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发展路径等。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之一是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在职业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及衔接形式这一问题上,尽管许多学者各抒己见,但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学者认为,建设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并据此建立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才是中高职衔接改革的根本出路[17]。还有学者表示,中高职衔接的关键点与难点均在课程设计,要考虑很多特有问题,如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的规划基础、展开方式、设计完整性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基础[18]。而对于高职本科的衔接,众学者也见解不同。有学者认为,要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增强社会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认同,建立专科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高职的顺畅通道,科学设计专科高职与本科高职的比例结构,适时调整政策,加强高职本科教育科研[19]。就具体实施策略而言,有学者建议,要建立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的职业教育,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试办长学制专业,在区域内建立起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衔接机制[20]。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力量,其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本科层面实施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有学者认为,要加强对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促进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和与普职沟通;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途径[21]。还有学者提醒,职业教育办本科并不是让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大学,“示范性”高职院校不应该向“升本”方向“示范”,而应该向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方面“示范”[22]。另有学者建议,在专业设置上,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发挥后发优势,增设一批就业质量高的新专业;抢抓政策机遇,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结构;结合地方特色,培育一些应用性突出的特色专业[23]。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既能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又利于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很多学者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学者认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将会产生巨大的政策效应,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大学教育理念以及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均会产生重大影响,必须解决好现有教师队伍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型、教学体系由知识教学体系向实训教学体系转型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等三方面的问题[24]。另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人才培养结构转变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等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外在动力,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和招生就业压力等则是其内部动力,地方本科高校应构建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重点推动学科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的转型[25]。还有学者认为转型过程中需要注意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改革[26]。当前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研究多停留在标签层面,这一热点问题值得职业教育研究者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五)职业教育质量研究

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对职业教育的质量研究有助于衡量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明晰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和困境。学界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多集中在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校本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构建等方面。

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意义非凡。有学者认为,要加强高职教育质保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国家专门组织机构,整体设计质保体系与评估制度,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设立专项经费,发挥行业企业的能动作用,完善高职教育国家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等[27]。还有学者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针对研究存在的基础研究薄弱、实证研究匮乏、研究范式单一、研究层面浅显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即加强基础理论探索;推进实证研究;丰富研究范式;深化研究层面[28]。

校本质量评价标准构建,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学者在社会视野解读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标准蕴义的过程中,对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基础进行深层透析,并提出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构建路径与方略,即营造“多元联动”的构建环境;创造“三相共进”的构建机制;锻造“质同形异”的构建路线[29]。还有学者认为厘清校本质量评价的特征和内涵、需要明确的基本要素、需要规避的问题是进行校本质量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构成校本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是校本评价的核心指标,如何把握这些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是实施校本质量评价的关键[30]。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既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的需要,也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未来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中,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话题。

二、反思与前瞻: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走向

(一)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不完善、各层次之间的职业教育不能有效的衔接,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士”学位制度的缺位,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如何能够更全面、合理、妥善地建设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更好地促进中高职、高职本科有效的衔接,如何实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完善教育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是否有必要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区域性构建,是否有必要将“工士”学位纳入我国现有的学位制度体系等都是今后围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将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合作办学模式关系到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关系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我国合作办学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某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合作办学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产学研结合不够,合作办学体系亟待健全等。因此,如何保障合作办学模式的持续、有效实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合作办学的制度问题,优质资源的引进问题等,如何完善合作办学机制,如何建立健全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院校改革,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促进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如何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等问题,都是值得学者们注意的。

(三)职业教育公平研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要求“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公平关乎社会最广大群体的利益和生活幸福。由于制度环境、资源配置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公平问题仍然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实现职业教育公平是职业教育公共产品属性的体现和社会正义的要求,它对社会处境不利群体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能够强化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缩小城乡以及区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差距,用何种方式加大对薄弱职业学校的支持和改造力度,加大扶持弱势群体的力度,从而突破经费投入不足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阻碍,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树立普职并重理念等,这些都需要广大职教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探索。

(四)政府职能转换研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主要体现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传统的中央集权式的宏观调控转向市场资源配置式的客观调节,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由“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的现代模式。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依托政府独特的资源和力量,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政府应努力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准确定位政府管理职业教育的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规范行业企业等多种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在宏观上引导职业教育内部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如何从法律、政策和经费方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扶持,如何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协调、解决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如何促进劳动力市场结构与功能的完善,从而促进政府职能的顺利转换等,都是值得职业教育研究者们考虑和深思的问题。

(五)现代学徒制研究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外市场迫切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保证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学徒制已刻不容缓。2014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31],反映出我国对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项工作的重视。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新亮点。职业院校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改革现行的招生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融通,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运行机制。同时,政府如何在政策上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如何借助现代学徒制培养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要的具有“匠人”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摆在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六)职业教育治理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治理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走向治理将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研究有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政府对职业院校经费投入机制的缺位,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着外部治理的进程;同时,职业院校内部组织相对封闭,治理机制不完善,职业院校与相关治理主体权限界定的不清晰等,影响着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的科学水平。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迫在眉睫。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以何种途径积极动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如何明确在治理过程中政府、市场、行业企业和院校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有效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教育资源配置分散化,妥善解决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衔接和可能出现的移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公平治理等等,都是值得职业教育研究者深入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雷正光.基于就业导向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3):15-17.

[2]张弛.冲突与融合:职业教育专业论与普通论课程理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74-79.

作者:朱姗 庞学光

第2篇:未来五年的中国转型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2015年10月召开,会议将研究通过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为此,《中国经济报告》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他表示,现在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TPP、TTIP新贸易规则的出现和形成,中国必须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必须在周边培植几个战略支点,同时还要避免和应对中国产业出现空心化。估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低。中国经济增速需要保持一个界限,这样,政府才能有公共财政收入,维持公共服务,国家才能解决就业问题;经济增速太低,将难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也会影响到小康社会建设。

前瞻未来难题

中国经济报告:据悉,“十三五”规划或将稳增长摆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排在其后的,才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在稳增长方面,未来几年,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主要矛盾?

马晓河: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长周期的下行期,长周期一般是30年到50年,中国恰恰是30多年实现了高增长。世界银行把各国按收入情况分为五个等级:低收入、中低、中等、中上、高收入等五类国家。通过30多年的持续增长,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收入国家。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凡是跨入这个阶段的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要出现下行,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再到低速增长。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基数。经济总量越大,增长就越慢。中上收入阶段增长1%,相当于低收入阶段增长4%—5%。

第二是结构变化。一方面,需求结构由投资主导转变为消费主导。投资是快变量,消费是慢变量,由快变量主导,经济增速就快;由慢变量主导,经济增速就慢。随着一国进入中上收入阶段,投资空间会变小,如高铁、广场等建成后就不会再在原地建,这时就需要由投资转向消费。消费是人人决策、分散消费,由投资转向消费主导,经济增速必然减慢。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变化。进入中上收入阶段以后,产业结构出现两个变化:一是从以重化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科技、高附加价值、高加工度、低排放产业为主。钢铁、水泥、PX(对二甲苯化工项目)等重化工业投资多,技术含量低,发展肯定快;但是高科技产业需要创新,发展必然比较慢。二是从发展工业为主导转变为服务业为主导。服务业发展必然不如规模化的大工业,从建设到投产都能产生GDP。

中国经济报告:为什么各级政府都注重发展工业制造业而不是服务业?这对增长速度有影响吗?

马晓河:因为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可以通过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实现快速发展,而服务业是分散的、以消费为基础的产业,消费不增加,人口不能积聚,服务业需求总量就上不去。但是一国到了中上收入阶段以后,必须以服务业比重上升带动经济发展,速度必然要慢。

中国经济报告:那么,短周期和长周期分别意味着什么?

马晓河:短周期是指经济增长在宏观调控周期中3到5年内出现V或者U字型下行或上升,而长周期是缓慢的增长周期,一般完成一个增长周期需要30到50年。目前中国正好处于短周期V字形向下的阶段,这个下降与长周期下行正好交汇,导致经济增长下行过快。这时政府正好换届,本届政府为了稳增长,为了让经济增长不至于下降到难以忍受的增长区间之下,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比如,加大公共投资、减税、下放行政审批权等财政政策;降息降准、并运用短期货币工具增加货币供给等;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推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鼓励围绕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4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稳增长的目的是想让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产业青黄不接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的产业显现出青黄不接现象,应该怎么办?

马晓河:传统产业可以利用行政命令淘汰,新兴产业靠什么发展?有人说靠政府推动。有些产业可以,比如节能环保。但一些高加工度、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或产品,如数控机床、发动机、集成电路、无人机、机器人、芯片以及制造业中的基础件、关键件和中高端制成品等是要靠市场和社会创新才能完成。

因此,传统落后产业淘汰、转移后,接续和新兴产业成长必须依靠市场,这样就必须给企业和社会大众以充分权利,鼓励他们创新。此外,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是渐进式发展替代,是到一定阶段,工业占主导地位,再到一定阶段,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到一定阶段,重化工业要占主导地位,再到一定阶段,高附加值、高技术成长产业要占主导地位。但是在前30年,中国把这个自然规律打破了,用行政力量干预市场让重化工业快速占据主导地位,大量资本和公共资源涌向了低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导致社会和市场没有力量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实现更新替代,经济增长就出现了断档。

所以,现在中央号召发展中国制造2025、发展“互联网+”11个行动计划等政策都是对的,问题是如何落地。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制造2025、发展“互联网+”11个行动计划为何落地难? 是否与中国原有的发展模式有关?

马晓河:落实难是因为传统产业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这些资本不易转入新兴行业,如大钢铁厂、大化工厂多则几百亿,少则几十亿,把它炸掉,存量资本就没有了,利用炸掉钢铁厂、水泥厂等的资本发展高技术产业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固定资产无法折旧;相反,我们还得为淘汰这些产能耗费相当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

总体来看,过去过度利用政府和行政力量发展低端制造和重化工业,导致了现在新兴产业转换缓慢。因此,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能要慢于正常状态下的产业结构转换。

这种发展模式是由我们的体制决定的。一方面,假定中国的公共资源是一千亿,按道理来讲,这一千亿中的60%应该用于消费,40%用于公共投资和生产投资,其中20%用于公共投资、20%用于产业投资。过去的发展模式不是这样,而是50%用于消费,剩下的50%中20%用于公共投资,30%用于产业投资。应该用于消费的10%被产业投资挤占了,从而扩大了产能。因为20%的公共投资最后拉动的也是产能,所以最终实际上是50%用于产业投资。从应该是60%用于消费、40%用于投资,到实际上50%用于投资、50%用于消费,长期以往就导致消费能力不足,产能增加过快。

另一方面,50%的投资中,20%应该用于开展产业转换的高科技产业发展,30%应该用于重化工业。实际上,我们又把40%用于重化工业,只有10%用于高科技产业,从而使得重化工业的过度发展又以侵蚀制造业高端化、高科技产业发展为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重化工业淘汰,再发展高科技产业,显然就遇到了障碍。因为以前的资源是为后来的发展打基础的,如果把以前用掉的资源挪过来,重化工业资本又很难从存量资源转化成增量资源,如炸掉钢铁炉子、电解铝炉子等会造成资本损失,所以,用新增量资源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时,会比过去按照正常国家存量发展要缓慢一些。

改革僵化体制

中国经济报告:你曾认为,中国改革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那么,如何通过改革、通过顶层设计,解决中国经济体制僵化的问题?

马晓河: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特点,利用体制优势借助市场化推进,发展了一大批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的产业。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环境容量压力的增加,政府发现现有的产业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出口出不去,国内又消费不了。

我曾经提出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当时有一大拨人批评我,给我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上层建筑不改,总体设计不科学,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很难推进。

顶层设计的含义就是通过上层设计和整体改革,推动社会结构变迁,从而带动经济结构的转换。只有上层建筑改革,才能带动下层改革。未来,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要推动三大结构转型;一方面,三大结构转型需要协调推进,没有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改革显然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同经济结构转型相比,我国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转型相对缓慢,已经明显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只有加快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转型才能带动经济结构转型。一个国家要想实现从中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跨越,三大结构转型必须衔接和协调,如果三大结构不协调,很难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

体制僵化是指体制改革滞后,没有顺应市场经济的演变,从而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发展到了今天难调整的局面。解决体制僵化问题要靠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放权让利,即向企业向社会放权。但由于我们的体制是收权容易,放权难,因此改革面临落实难的问题。目前,中国改革出现三种倾向:第一,部门化,谁家孩子谁抱走,造成跨部门、跨领域、统揽全局的改革难推进。第二,碎片化,改革被一点点切成碎片,弄成零部件似的,联动性不够。第三,简单化,改革不只是简单的放权,单靠放权是不能完全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的。

实现三大转型

中国经济报告:是否可以说,“十三五”时期,重点要解决三大转型难的问题?

马晓河:只能说,十三五可能是一个开端,是走向新时代的第一步。这里就“十三五”期间以下几个结构转型问题做几点分析。

第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具体包括三个小结构:首先,需求结构中要逐渐增加消费比重,让消费增长快一点,投资增长慢一点。这是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用过多的公共资源来投资,本该用于消费的资源强制投向了公共领域,特别是一些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公共投资与中低收入人群没有多大关系,但却带动了产能,这些产能又无人消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十三五”期间要增加消费,政府要像以前重视投资一样重视消费、重视改善老百姓的福利。其次,投资结构中应该限制各级地方政府的手,少办产业园区,在产业园区外、城区内多发展一些与人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服务业,如医院、学校、养老设施、电子商务、完善市场的设施等。最后,产业结构中要鼓励、重视企业创新、社会创新,多发展中高端产业和中高端产品。

第二是社会结构转型。具体来讲,一是人口结构转型。要切切实实提高城镇化水平,不要用常住人口城市化多少比重来衡量。因为常住人口等于城市的户籍人口加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中农民工占2.73亿,这些农民工进城之后是劳动供给者而不是消费者,要把这些农民工变成市民,才能培育消费群体,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城镇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第一个指标对实际的城镇化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常住人口60%从投资和消费上,不会给城镇化带来任何影响。总之,要构建市民化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人的市民化,通过农业转移人口实质变为市民推进城镇化。二是阶层结构转型。要通过改革,通过发展,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构建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第三是权利结构和公共资源分配结构转型。之所以要改变该结构,是因为当社会发展到高收入阶段时,它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扁平化的,中产阶层需要自我管理、自我参与。所以,当纵向化管理体制适应不了扁平化社会治理结构的要求、期待时,就容易发生矛盾。我们现在面临的正是现有的纵向管理体制如何在未来进一步适应扁平化管理的需求和期待。现在的矛盾是,社会需要中产阶层扩大才能稳定,才能增加消费,才能创新,但反过来,中产阶层一旦扩大就需要扁平化管理,需要政府放权让利,而现有体制无法适应这种扁平化管理需要,这时就需要改革。如果改革后中产阶层壮大了,社会稳定了,国家成熟了,管理者就不需要那么庞大了,也不需要管那么多、那么具体了。因此,改革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而且需要智慧,需要具体化的实施举措。

扩大中产阶层

中国经济报告: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比例合理吗?

马晓河:按照统计数据,确实挺大的,但按实际调查,中国中产阶层只有百分之二十几。衡量中产阶层的指标中有自我认同和收入,自我认同是指对自己是不是中产阶层的认可,收入指标是指贫困线以上都属于中等收入者。世行规定每人每天支出1.25美元以下都属于贫困者。我们的标准是多少呢?中国规定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以下属于低收入者,以上属于中等收入者,中国的贫困线标准显然过低。

中国中产阶层占比过低,使得中国会面临社会不稳定、创新力量不够、消费不足等问题,所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

为了增加中等收入者,就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政府要多增加转移支付,现在有大量公共资源转化为投资,转移支付给穷人、中低收入者的远远不够。中低收入者医疗保障水平低,养老水平低,教育基本保障低,住房保障低,该保障的没保障,所以就不能消费,进而不能变成中产阶层。

另一方面,要拓宽穷人改变身份的上升通道,我们的体制应该为人民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但现在发展机会不均等,比如官二代永远是官二代,富二代永远是富二代,穷二代永远是穷二代,甚至连改革初期都不如。改革初期还可以通过高考改变身份,从农民变成企业家、知识分子,有的还成为官员、学者,但现在农民的孩子大学毕业找个工作都很难。一是由于僵化的管理体制导致劳动力横向、纵向流动都受到限制,阶层之间固化。二是因为渠道不畅通、不公平。有关系的可以进入,没关系难进入;尽管是考试,但写条子、打招呼随处可见。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公共资源、垄断行业等都存在着种种限制,有许多条条框框。

对中产阶层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要为中低收入人群变成中产阶级扩大通道,拓展发展空间,为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准备条件。当中产阶层占到全社会的60%到70%的时候,这个国家才有希望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历史上,韩国、日本迈向高收入国家时,70%的人自我认同是中产阶层,而中国现在只有20%多。

国际环境影响

中国经济报告:“十三五”期间,变化中的国际形势对中国经济增长会有何影响?

马晓河:影响主要是,未来几年,在国际环境中,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在上升、机遇在下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可能会发生深刻变化,对中国而言,在以下方面挑战会大于机遇。

第一,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新的再工业化战略,比如德国推出“工业4.0”,美国提出“先进伙伴计划”,日本推行“再兴战略”,法国实施“新工业法国”战略,韩国实行“新增长动力”战略等,致使高端制造不断向这些国家回流,将会继续对中国形成高压效应,对中国延长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挑战。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环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我们逐渐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化,国际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的每一个变化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与前几年比,中国的出口增长率明显降低了,甚至出现负增长。虽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在温和增长,但是欧债危机、政府财政高额赤字等,使得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经济体纷纷压缩政府支出,进而导致政府公共购买力下降,而政府购买一般占这些经济体GDP的15%左右。

此外,私人消费也不高,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失业率几乎都比较高,这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减少购买。中国出口产品中的49%到50%是出口到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市场不景气,中国的出口肯定受影响。今年7、8月份中国出口增长率是负的。今后出口增长有可能变正,但不会出现高增长。

第三,世界供给市场上出现了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效应。供给替代效应是指一批比中国收入水平低、发展水平低的中低收入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把中国作为榜样,发展与中国一样的中低端劳动力密集产业,生产同中国一样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也向发达国家出口,从而在供给市场上形成对中国产品的替代,比如鞋帽、服装、电子玩具、家电家具以及汽车零部件等。这些国家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成本要比中国低很多。需求降低和供给替代使得中国的中低端产品出口越来越困难。所以,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不断淘汰和低端劳动密集产业替代转移,但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接续不上来,我们要避免和应对的问题是中国产业可能出现空心化。

第四,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还将在波动中不断升值,升值以后会导致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竞争优势继续下降。

第五,全球贸易规则的变化会增加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未来几年是大国之间政治经济博弈的一个比较激烈时期,特别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国家等。美国推出“两洋战略”,即实施TPP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试图以美国为主导形成新的世界贸易与投资规则;俄罗斯主导欧亚经济联盟,强化在中亚势力范围的影响力;欧洲向东推进,与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中国要推进“一带一路”,遇到了与大国的战略博弈,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风险。

如何应对挑战

中国经济报告:如何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经贸规则,中国在世界经济新秩序中如何发挥作用?

马晓河: 面对世界经济政治等格局变化,我们必须拿出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政治、外交等资源,积极应对,及时化解挑战,并发现和培育新机遇。

现在中国在争取创造有利的发展局面,如“一带一路”,这是在新常态下实施新的走出去战略,旨在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联动起来。“一带一路”会在“十三五”时期开始全面部署实施,2015年要开好局,这会带来诸多增长机会。亚投行、丝路基金,还有金砖银行,就是对现有世界金融制度的冲击和变革,中国在这方面创造了一个战略先机,今后我们还要在经济贸易规则制定中寻找和创造有利中国走出去的制度条件。

对于美国,要积极寻求与之建立互惠、互信共赢的包容关系,避免、减少对抗。一方面,继续加强经济交流,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在不损害中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自己走向强国铺路;另一方面,在美国内民间培育对中国的友善力量,调用必要资源,利用各种机会,树立中国正面形象,减少美国内部对中国的对立情绪。

面对拉美、非洲地区,要利用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和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的机会,加快进入该地区,扩大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寻找和培育与美国共存、共赢的因素。在亚太和欧洲地区,要选准一些主要经济体,加快推进双边自贸协定的签署进程,争取对TPP和TTIP形成对冲。

在周边地区,要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和谐、包容、共赢发展的环境。同时,必须在周边培养几个牢靠的战略支点,例如巴基斯坦、缅甸、泰国、伊朗、叙利亚。面对世界经济新秩序、新规则的挑战,如果中国不积极参与,不排除被边缘化的可能。

其实,中国真正发展最快的时期是2001年以后,搭上了WTO主张世界自由贸易的快车。但是世界贸易规则在变,有可能被TPP和TTIP替代,如果中国参与不了TPP和TTIP,对中国是个损失,对世界也是损失。因为一个更高级别的自由贸易规则,对世界和中国都有利,中国不能排斥,应主动积极参与。

总之,短期来看,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外需在减少,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长期来看,国际贸易规则在变,政治、经济、军事格局都在变,所以,未来国际环境对中国的挑战在增加。

作者:马玉荣

第3篇:未来五年的能源安全

市场预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国际能源需求和价格走势的趋势预测——其中的变量太多。但从大趋势判断,似乎又非常容易,因为国际国内的分析师群体判断基本是一边倒:就是上升,而且是大幅度上升。能源危机一定会威胁人类生存。

笔者却基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这个世界在变,而且变化很快、很大,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美国新能源战略的成功以及中国节能减排的潜力,当然也包括未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崛起。总之,需求肯定在增长,这个判断不错,而且有可能出现持续的、大范围的较快增长。但能源供给的多样化以及探明的资源储量之增长幅度更可能超预期,供需关系出现了积极的迹象:供给有可能超过需求增长,这个积极因素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抑制能源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包括所谓“一路走高不回头”的上涨预期,同时也使“能源危机”等炒作声音的频率降低,人类因为能源争夺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也相对降低。能源安全,就是人类安全。

未来八年,中国要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更多的人会拥有汽车,会住上带有供暖和空调设备的住房,它对能源需求的拉动是不得了的。于是很多人表示悲观:这个世界容许这么多中国人过上好日子吗?乐观的预期是,在未来五年左右,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会很低,笔者预测为1%-1.5%左右,能源需求量维持低增长;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大约2.5%左右,但美国将逐步减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依赖度平均增速大约在0.2%左右;虽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依然较快,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国家是能源自给国,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这样,未来五年,全球能源的总需求也会以年增长约4%的速度直逼供给总量和资源储备的极限。已经探明的储量计算依据差距很大,但很多学者极其悲观,尤其是对中国。其中最悲观的预期是:中国已经探明的能源资源储量(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只够中国人消费30年左右,而中国对外能源依存度将在未来五年上升至65%左右。中国30多年的超高速发展,已经把子孙后代的能源储备消耗殆尽了。

不错,在20年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确已经从1993年的6%上升到57.5%(2012年底的预估数据)左右,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但要考虑到,过去20年,我国的原油消费年增长率大约在7%左右,对外依存度年均增长2%,说明我国原油的自我供给能力提升速度快于进口速度。

未来五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缓慢下降。我的依据是,中国的能源消费已经出现两大既定趋势:一是能源多元化以及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的大趋势已经开始,天然气占比上升,其与原油、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天然气占比的上升,必将为今后页岩气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主要指管网的普及和管道的通用性);同时,中国的新能源资源是非常广阔的,技术创新方兴未艾,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仅仅是开始,核能的产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只要成本下降,价格合理,诸多新能源产品将共同组合成中国能源供给的第四大支柱。

还要看到,中国以往粗犷式的工业发展之路、居民基本依靠传统能源之路在悄悄地改变。中国以往消耗的能源不仅太多,而且浪费太大,而未来的经济转型,新能源的应用将逐渐提升能源利用率。虽然很多权威人士,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都表示,提高能源利用率很难,它需要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改变,我国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会加快扩大能源需求压,其压力是巨大的,难以克服的。

但笔者仍然乐观,只要传统能源价格稳步上涨,企业就有节能减排的强大动力,老百姓的消费也会逐渐地尽量采用新能源和节能产品——消费品的节能减排空间也很大,比如节油性汽车进步就很快。城市化工业化应该成为节能减排的动力,而不是只有压力。

不可否认,中国的能源消费的确粗放,的确浪费,但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有很大的空间。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对降低需求增速可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乐观预计,五年以后,中国的能耗可以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到那时,1美元GDP的能源消耗大约可下降到0.28千克油当量,由此减少的能源消耗大约为3.65亿吨油当量。按2012年国际平均油价计算,节省出来的油当量相当于2300多亿美元。按2012年11月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可以节省大约1.5万亿元人民币,占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的近20%。

如果考虑到新能源消费占比会逐渐上升,未来五年会逐年降低进口增速,预计五年后,中国原油天然气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重增速会下降到年均0.5%左右,在十年后达到基本稳定。如果能实现这个预期,中国不仅不会对全球能源市场(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而且能够稳住全球能源供给与需求间不断扩大的预期,从而稳住价格,实现国际能源市场的和谐增长。

从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也不能太悲观。首先是需求增长不会很快,而且可能进入一个难得的相对低增长期。未来五年,除日本经济会以近乎零的速度增长,欧元区经济在3年-5年内也将受到欧债危机的深深困扰,呈现零增长态势。截至2012年底,欧元区的GDP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萎缩(还没有发布,是预测,但三季度数据已经证明衰退),由此判断,该地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出现衰退。数据显示,欧元区2012年三季度的GDP初值季率下滑0.1%,虽然欧元区两个最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三季度都勉强增长了0.2%,但增速已经大幅度降低,这两国很可能也会在2013年的某个时点陷入衰退。由此分析,我们可将欧元区未来五年的能源需求增速测定为年增0.2%,日本也差不多。

而美国经济虽然相对乐观,但拉动美国经济前行的恰恰是能源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可以预计,未来五年美国经济大约年增长率可以达到2.5%左右,但能源总需求的年增长率却只有1.5%左右,而且绝大多数可以依靠国内产出消化。未来五年,美国对全球能源供给所带来的压力大约只是年0.2%左右。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绝大多数都是能源产出国,虽然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但对全球能源供给带来的压力大约不会超过年0.2%。因此分析,未来五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是温和的,不会打破目前的平衡态势,不会对价格上涨构成极大的压力。

当然,决定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不仅仅是现实消费增长率,还包括供给尤其是资源勘探是否能够获得长足增长,以及地缘政治是否稳定,甚至还要考虑到国际金融市场炒作等因素。

笔者预测,未来全球能源勘探尤其是美中两国的资源勘探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最近的一系列数据说明了这一点,它已经使市场的很多预言家从集体看空到逐渐地看多。比如中国近几年的石油新增探明储量每年大约以10%的速度在增长。2012年初国土资源部就宣布,2011年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为13.70亿吨,同比增长20.6%,远远超过消费量的增长率。美国的情况更加乐观,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5年美国将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而该国政治人物更乐观,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甚至表示,到2025年即可实现这一目标,他的依据就是美国将开发以前被“封闭”的本土资源包括让大量新能源技术投入实际应用。

正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创新型“节制”举动,改变了国际能源市场的中长期大趋势,由紧绷变得缓和,它使得过去一个劲地炒高国际能源价格的国际炒家们损失惨重,以致迷失了方向,起码是再也不敢极大地夸大中美两国中长期能源需求了。恰恰由于这一点,国际地缘政治热点地区的热度,尤其是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度,包括炒作题材热点等都在悄悄地降温。

目前看,美国已经不太惧怕中东地区爆发局部战争了,美国的金融巨鳄们希望一些热点地区天天闹事,从而借题炒作国际能源价格的主观动力也在消退。客观地分析,主要能源产区爆发小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也在降低,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也在减弱。比如2012年11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加沙的哈马斯激战,很快就消停了,期间国际油价几乎不动——没有人借此炒作。

对中国来说,当然不希望在国际能源主产区出现持续性的动荡,但中国这几年对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悄悄地上升,包括对和平力量提供支持,增加援助,抑制一些不稳定因素。同时,中国能源进口渠道在不断地多元化,比如从非洲和西亚地区的进口,包括从俄罗斯进口比例都在不断地增长。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开始注重海军力量对国际重要能源通道保护能力的培育,未来五年,中国将初步形成在中东北非等热点地区爆发局部战争后的“海上通道”保卫能力。这不仅对中国是积极因素,对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的安全稳定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因素。

还有一个积极因素容易被国际分析师们忽略,它是:未来很多年,中美两国在国际能源大战略上可能不会形成根本性的利益冲突,由于美国能源战略已经转变为以立足国内为主,它不需要很多的海外资源,因此暂时不会通过抑制中国需求,阻断中国能源输入管道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增长,起码是这种冲动在下降;而中国也将立足于加大国内的节能减排力度,逐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这两个积极因素很可能在未来不久改变国际能源供给甚至国际地缘政治版图,说白了,中国依托未来能源市场供求相对宽松所提供的发展空间不会被美国以及欧洲、日本等西方大国千方百计地挤压,相反还能借势扩大——在未来五年适度地增加一点点国际依存度,达到60%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当国际一些热点地区真的出事(发生局部战争),国际原油通道受阻,中国将出兵海外维和,届时,美国不会限制,欧洲日本也不会干预,甚至乐见其成。这一点,对国际能源尤其是石油市场的题材炒作将是最大的抑制因素。

当然,中国并不希望能源价格太低,因为从中长期战略考虑,中国最终还要走主要依赖新能源的新路,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恰恰需要传统能源价格能够维持在相对高位——否则开发新能源就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笔者预测,未来五年,国际原油天然气市场的供给能力将维持稳定增长,其中原油总供给将超过日均4800万桶,而消费量,也会维持在4600万桶-4900万桶之间;天然气供给与消费间也能大体维持平衡。由于供给与需求间的中期平衡趋势五年内难以改变,制约未来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只是成本提高以及美元汇率变化。笔者测算,未来五年,能源无论是勘探成本还是开采成本肯定都会提高,幅度为年增长2%左右;美元汇率兑欧元、日元、澳元、加元等主要非美货币将维持稳中有升态势,幅度不会很大,而人民币汇率兑美元还会升值1%左右。总之,汇率因素,可适度抵消成本上升带来的涨价压力。

综合以上所有因素预测,未来五年,原油价格(美国市场为准)将在80美元-150美元区间波动,底部会缓慢提高,价格中枢在90美元至120美元之间,平均年增长率约在2%左右。天然气也如是。

与此相反,国际煤炭市场由于探明储量与需求增长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供需间还会保持相对紧张态势,虽然中国在节能减排上会下大力气,但资源有限,替代能源又供给不足,因此上涨势头难遏。笔者同意中国物流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煤炭市场价格将维持上涨趋势,年增长率大约在6%左右,但不会超过8%。更长远来看,随着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萎缩,对煤炭的需求量会逐渐下降,价格也就趋于平稳,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的大趋势也不是很悲观。

总之,笔者相信,全球能源供给不会枯竭,消费增速可控,新能源产业更是方兴未艾。人类一定有办法为生存和发展开发出更多的能源产品,这个世界不会因为能源争夺而走向大规模战争。在国际能源安全方面,中国是积极因素,和谐中国是可期的,和谐世界也是可期的。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

作者:何志成

第4篇:个人未来五年职业规划

一、前言

职业生涯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作为已经工作的我,很早就知道如果不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好。生活和工作就会没有了方向,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迷失方向,不知所归,为了高效的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特作以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二、自我分析

勤奋好学,诚恳踏实、积极向上。有极强的责任心,善于观察,做事认真。易于沟通,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及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及时的完成公司所交于的任务。有时比较固执,工作经验不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那。

三、自我评价的缺点和改正

遇到自己想不开的事,要保持头脑冷静,要留给自己反思的时间,多反省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头脑灵活起来,多与人沟通,向同事、领导请教,经常学习。

四、未来5年人生职业规划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在的工作,在未来会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发展。围绕这个方向,本人初步规划如下:

时间:2011年-2015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熟练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模块的知识,流程及相关内容。职务目标:人力资源经理

能力目标:具备人力资源领域其中一个或几个相关模块的理论基础,通过基础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其他模块人力资源活动。

经济目标:年收入4万元—6万元;

第5篇:未来五年个人发展规划

一、前言

我们每个在人生大道上拼搏的个体其实就像一支蓄势待发的箭,而奋斗的目标则好比靶心,要精确的获得"10环",实现自己作为"箭"的价值,离不开科学而严谨的职业规划.魅力中国行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注重企业品牌和员工立体发展的资深传媒,怀着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并结合自己四年系统而专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习和三年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特制定未来五年职业发展规划.

二.自我盘点与公司岗位分析

一直就对媒体行业感兴趣的我,拥有三年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独立大客户交流心得,并且拥有带领20人团队创业经验.本人酷爱文学,坚持写作,以书作伴,文字功底较为厚实;工作中坚持以文回友,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商业人士,注重自我总结梳理,要求进步,渴望挑战;以开拓之志,务进取之实,积极参与会展策划. 魅力中国行商务有限公司的核心理念是"文化输出和旅游输入",通过对公司的了解和领导安排,我认为自己适合公司的权威期刊<魅力中国>编辑职务和节庆中华会展策划职务,加上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配合公司的培养,一定可以胜任工作安排.

三.未来五年生活规划---立足公司:做综合素质全面的公司多面手和专业过硬的攻坚者

经过公司的试用期(3个月),必须能够胜任编辑一职.我相信这五年生活中将是一个必须经历、也是对个人成长很有好处的圆梦过程,在这样一个圆梦的过程中,既可享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可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复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为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既能胜任企业中的专业技能岗位,又可在合适的时候,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爱好、文字方面的专长、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触角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规划如下:

1;学历、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层次,将专业技能熟练运用到专业实践,全面熟悉期刊创办.编辑.发行相关环节,与公司一道,为把<魅力中国>办进期刊前100强;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五年里,结合工作需要,以公司的旅游网站为平台,注重"旅游输入"的发展宗旨,学习网络商务,网络管理技术和宣传渠道,主动融入市场推广平台,并具备发展商机的敏锐嗅觉.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与广大客户交流,坚持每天认识一个新客户,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并坚持参加健身运动,增强体质,为更大的挑战做准备;

4,业务素质:两年内学好粤语和商务英语,不断向高素质人才层次迈进. 三年内能独立编辑和开展栏目策划,五年里把编辑栏目办成拳头项目;三年内把自己塑造成经验丰富的会展策划人才;四年内把"节庆中华会展"策划成和旅交会一样的名牌会展,形成大规模,带来高效益.

四、未来五年职业规划---融入市场:做高效的职业人士和市场宠儿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就未来五年工作规划如下

1,熟悉适应(1年):相信自己的选择和管理者的安排分工,迅速熟悉并适应自己的工作,用平静的心态迎接工作的挑战,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赐予,用进取的心勇攀专业的高峰; 认真研读公司文化,了解公司发展战略,并与自己的职业发展密切结合.提高自身文化涵养,大力普及自己的城市文化水平.通过一年时间,我必须要成为公司期刊的得力干将,对稿件采写.加工修改相当熟悉和精确,采编栏目成为公司的形象.

2,融入开拓(2年):时间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经验就是财富,怀着紧迫的使命感,以孜孜不倦的敬业态度把自己和公司融为一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进一步钻研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效益,为公司创造业绩,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出发,不断开拓进取,屹立同行之林;在作好编辑的同时,积极面向市场,注重策划知识修养.成为公司出色的会展策划师. 协助公司会展策划部把"节庆中华会展"做成品牌,同时积极开发城市特色产品,具备全立体进行城市推广和无障碍粤语交流的素质.

3,攀登晋升(2年):细节决定一切,有了宏观的工作效益和技能,还要注重细节素质的适时培养:

服务高于一切,有了一定的工作岗位和高度,更要以服务带来公司的品牌价值.在着两年年,我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无障碍的商务英语交流;编辑工作得心应手;为公司造出高端市场效应.

五、未来五年的事业规划---迈向海外:做成功的期刊编辑和会展策划师

专心以魅力中国行商务有限公司为事业平台,和公司一起成长.

1,自我定位:按照现代管理学的四类人才分类,我认为自己是“一”字形人才,主要特点是知识面广,缺点是专业技能有所欠缺。为此,我应该坚信"勤能补拙",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迅速掌握专业技能,并熟练运用到工作中.使自我定位提升档次.

2,价值实现:积极争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按照公司的宏观发展规划和自己的人生规划相结合,努力胜任自己的工作,善于运用公司提供的职场条件,把公司业绩,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用战略的眼光阶段性的为自己估价,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差距和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 3,事业修养:诚信是金,从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诚信的原则办事;注意人脉积累,成功,除了自己的奋斗外,离不开外人的帮助;善于取经,虚心向上司和同事以及客户求教,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实践出真知,把自己的工作始终放进市场的海洋中,让上司以动态的眼光及时评价自己,请朋友适时指出自己的不足.

4,五年前瞻:五年下来,我应该在魅力中国行商务有限公司的培养下,和公司荣辱与共,一同成长,成为一名熟谙同行发展趋势和相关操作领域业务,能熟练和各客服和谐沟通,能为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坚定的信念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同时在负责的相关编辑栏目中作出大家认可的行业眼光评判,能影响一定的市场导向,并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责任,为相关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权威指导,将编辑的栏目打造成品牌,使策划的项目成为同行的指向标.

六、结束语

科学规划,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相信在魅力中国的五年,我必将和公司一道,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第6篇:未来五年职业规划

未来五年职业规划 一直以来,我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都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将来一定要做什么。最近,我从网上了解到: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在当前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特别是我们大专生!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那些方面发展?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千真万确。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

经过老师的介绍以及我近一段仔细时间的思考,我将从自我评估,环境分析,职业测评,求职计划等四个方面对我未来五年的职业生涯设计如下:

一:自我评估

(1) 职业性格

相对来讲,我的性格是比较诚实,谦虚,不张狂,在做事情时认真勤奋责任心强,做事情绝不马虎大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意志力控制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做事情往往想当然的把事情复杂化,有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这或许是我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在想象方面,我是属于主动想象的类型,是那种发散型的类型。并且,善于观察。

(2) 自我潜能

通过大学一年来的学习生活与锻炼,特别是作为班长对我提升很大,我认为

我的社会交际能力极大增强,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实践能力较强。一方面从事具有研究型,例如电子类,同时喜欢管理团队工作,比且喜欢对外交流,善于利用符合实际的判断标准做决定,通过出色的注重实际的态度增加了稳定性。平和谦虚、勤奋严肃。兴趣倾向的个体,喜欢制定新的工作计划、事业规划以及设立新的组织,并积极地发挥组织的作用进行活动;喜欢影响、管理、他人。

二:环境分析

我所处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技术方面的专业,技术类专业就是需要很多的实践经验 ,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知识的才能突出自己的职业。所以低端人才很多,高端人才很缺,并且很多高技术,高科技的课题和项目都需要高端人才了解决。高端人才还是很吃香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

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虽该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但总的来说,就业环境较好。

三:职业测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设计出性能优良的电子产品,具有专业知识和浑厚的电子产品实际应用经验,学习基本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学习更高只是的能力,具备这方面工作的潜力,有一定处事能力,能够处理突发事件 对人员的调配合理,做事认真负责,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的最佳职业选择是 :电子设计工程师,备选职业是:行政教育管理人员,我的职业目标是 : 技术部门主管。

四:求职计划

未来五年具体阶段行计划及实施方案

结束语:

电子工程师这条路完全具有发展性,本身自己也是学习这个专业,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相对来讲是更好发展的,并且都技术的话到哪里都是高端人才。成为高端人才也是完全具有可能的。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第7篇:未来五年职业生涯规划

总体目标:完成本科学习,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近期目标:

1.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现在已经大二了,是时候考各种资格证书了。所以在未来的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内,我要好好学习英语,近期要加强单词的背诵及记忆,争取在今年六月就把四级拿下。对于计算机二级,现在也是时候考了,其实我本来想报考VFO,可是有经验的学长以及同学都告诉我,VFO比较难考,而且在将来的工作中没有特别打的用处,而C语言相对比较简单而且用处也比较大,所以我就决定还是考C语言。

2.在未来的几次期末考试中,我希望能保持优秀的成绩。在大一时期,由于比较放松,我有两门课程不及格,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非常努力的学习每一门课程,到目前为止,我的各门课程成绩都还是不错,所以在以后我还是会好好学习,保持优异的成绩,毕竟现在还是学生,而学习就是学生的天职。中期目标:

考研。从小我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要考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现在,我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的,我觉得,能把管理这个行业做得不错的人,做其他行业是非常容易的。而我也是非常羡慕那些能说会道的人,用语言的力量来打到自己的目的。我想考管理学硕士,我也在网上查过,有这个研究生点儿的学校有很多。针对我自己的情况,对于考研,可能会有很多困难。比如自己是文科生,考研数学的挑战性很大,所以,我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时刻准备着,争取在考研考试到来之前把高数、线性代数、微积分等等数学方面的问题都整清楚,搞明白。不懂得地方问老师,问同学。对于英语,我感觉没有数学那么难,但是我仍然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还有政治,主要靠背诵的东西更是现在就要准备。我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长期目标:

研究生结束时五年也就要到了,在这个时候,我打算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先从底层做起,在这个阶段,我就要用我所学的知识以及在做兼职的时候积累的宝贵经验全面开展我的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个人分析:

优势:我是一名大学生,我年轻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力量。而且我有一颗不怕吃苦劳累的心。我现在大二,还有很多机会积累经验以及进行学习。而且我的英语成绩还是不错的,这也是一种优势。

劣势:没有经历过挫折,没有一颗能“耐的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心,经验不足。数学成绩不好,这是一块对我影响很大的短板。

总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计划,就没有前进的方向,但是有了计划还要付诸实施,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做就要坚持到底,一曝十寒终究不是好的办法,相信自己,用心行动,你的梦就是你的明天!

未来五年职业生涯规划

管理学院营销管理系

公共事业专业

10120204

张希

第8篇:未来五年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未来五年职业生涯规划

姓名:班级:学校:

陈彦 ______________

2016春商务英语本科

_________________

1

职业生涯规划

目录

一、 前言

二、 全面评价

三、 环境分析

四、 职业目标

五、 行动措施

六、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即将面临就业压力的我,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五年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 全面评价

我是一个当代大专生,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有一点腼腆、喜欢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在学校认真学习,成绩良好。有时多愁善感,。但身高上缺乏自信心,做事犹豫不决。

swot分析

我目前的优势(strengths):我所学习的专业电子商务,这门专业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我即将面临实习,有着满腔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有一定的热情度,忠诚度。实习期走向工作岗位,会比较积极和认真态度去做事,善于沟通,课下常与专业同学聊天沟通。

我目前的劣势(weaknesses):我现在只是一个即将踏上实习的大专生,,人际交往能力不够成熟,,企业里的工作制度尚不了解与清楚,对以后的单位的工作习惯都不知情,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实践性不强,所以会面临未来工作时,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想法与行为。虽然年轻是我目前的资本,当我带上大专毕业证踏上社会时,我穷的也只剩下年轻气盛这个词了。在学校里,因为年轻,做错的事情,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包容你。但走向社会,因为年轻,做事前没有经过分析思考,可能老板要炒你鱿鱼。所以我要学会做事善于思考,不可再年轻气盛,平时总是做事考虑不周全,做事情有点唯唯诺诺,举棋不定,有时候会错过最佳时机。没有长远的目标,不知道以后自己在社会上会从事哪个行业,不知道努力方向。对待家人,老师,朋友依赖性过强,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空间。

职业生涯规划

我的机会(opportunities):作为一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开始接触经济基础与管理,让我们有了经济知识的了解,还专门受过演讲与口才的训练,使我在与人交流与沟通方面更佳自信,学习了会计学,与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的技巧,物流等专业知识,我认为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实习的大专生来说,我所拥有的是时间,比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的往届毕业生多出来的是时间,通过实习期一年的时间,我可以不断地去摸索,不断的去探求与学习,逐渐的适应社会,了解工作内涵。也许刚开始,我会像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前的刘备,屡战屡败,到处碰壁,但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珍惜我所拥有的时间,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我认为作为一名大专生,我们起点比别人低了,目标也降低,但我们的就业的路就会变宽了。虽然处于就业市场的边缘地带,但学历似乎并没有成为专科生就业的障碍。

我的威胁(threats):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大专生来说,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实习就业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因为大专生的学历比较低,我们手持的敲门砖不够硬气。

通过这些,我发现这是一个从新自我分析,自我了解的过程,对于即将要面临实习期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件重要的过程。只有清楚的了解自己,才会更好的面临实习,走向社会,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了解自己的机会,可以把握机会,抓住机会,让自己得到更良好的发展空间。了解社会形势,知道就业威胁,这对于我毕业以后如何选择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三. 环境分析

(一)行业分析

1.从互联网网民数量上看

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互联网交易额上看

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924亿元,上半年累计网上零售交易额达3707亿元,同比增长74%。

职业生涯规划

3.从竞争强度上看

B2C领域竞争尤为激烈,京东,当当,卓越,飞虎乐购,乐酷天,凡客,梦芭莎,好乐买,乐淘等,再加上传统企业像电子商务靠拢,如国美网上商城,苏宁易购,银泰等。B2B领域受全球经济低迷及其他因素(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出口贸易额下降明显,从而影响了国内B2B行业的发展。C2C领域份额基本被淘宝,拍拍控制着,发展收到瓶颈性约束。其他如F2C,B2B2C发展也是很迅速。 4.面临的问题

网上交易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网站是否真实,货物品质是否一致等,这些都影响到电子商务整体的发展;对于国内网站真实性,诚信状况的专业评价机构有: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中心,网上交易保障中心,以解决网购安全问题。

结论:受全球经济影响,传统商业模式必然受到严重挑战,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将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在短期看,由于众多企业涌向电子商务领域,不可避免的形成溢出效应,但长远来看,其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

(二).个人环境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行列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

四. 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

在这五年里我先社会上磨练两年,积累人脉和经验,学会与人友好的打交道;然后在业余时间在淘宝上开一间小网店,小试牛刀一下,在这些都成熟后开一间实体店然后与网店并行。五年后有两家以上的实体店,网店是网上商城,以现在的消费为基础上每天收入在的五万以上(成本在内)。

五. 行动措施

第一阶段:实习一年,最好是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公司,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节奏,在业余时开一家网店,实习圆满毕业。

第二阶段:在上以基础上如果我喜欢这份工作并带给我以后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与同事相处融洽,与上司关系友好,我会努力得到上司地认可;同时我的网店开始吸引顾客。

第三阶段:在有一定资金的基础上,辞掉原来的工作,开一家实体店。

第四阶段:主营这一家实体店,做好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吸引顾客,每天的营业额在一万以上。不论在实体店或网店都有一定的忠实顾客。

第五阶段:在原有的实体店和网店经营好的情况下在增加一家实体店,并把网店转成网上商城,并保持原有的客户资源,继续开发潜在客户资源。

六. 结束语

在这快五年里,我会朝着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前进着,努力着。同时我不会忘记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吸取新的知识才是最不会过时的,才是最有用的。

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第9篇:我的未来五年职业规划

摘要:如何找倒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几乎是求职者一个共同的问题,尤其是刚毕业的或即将毕业大学生,很多大学生都抱怨工作太难找。作为大学身的我,要想找到好的工作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现状,寻求自己的目标,最后就是不懈的努力。

一直以来,我都处于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开始也就一直很喜欢这样一种自由的感觉,这也就造就了我向往自由的性格,不习惯紧张拘束的环境。因而,在学习方面的要求也不高,很多的时间都用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同时,从小我的父母都很重视培养我的自理能力,长久地,也就养成了我比较自立的性格,生活上能够很好地自理,同时遇到了困难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解决,很少让父母为我的事情担心。因此,在性格上我有很大的两面性:在平时,很少去主动地接触那些陌生人,也不爱说太多的话,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但是在一些需要表现自己的场合上,比如面试、一些集体活动等,我也能够很自然地去表现自己,能够放得开。

即将结束学生生涯的我,大多数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之后,找工作也希望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对口,我也不例外。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学应用电子与技术的,我希望自己找的工作当然是能和专业有关的软件方面的工作。我目前的目标就是到电子设计的公司工作,理想的工作是电子产品设计和开发。因为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后一方面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在网上对新型电子产品的了解,我对这一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很喜欢这个行业的工作方式及习惯。

上述是主要是我对为了所从事工作的方向和发展需要。这现在还只是理想,还未付之行动。但是,我觉得这个先前的规划是比不可少的。而在工作之前,我还要经过求职和面试。向来沉默寡言的我,经过在大学里各方面的实践和锻炼,觉得比以前开放了很多。而这种变化,在学校里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是分不开的,所以,大学也改变了我很多。只是,我觉得感觉在大学的时光来的特别的快,去的也让人难以想象。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对于之后以怎样的心态和方式走上工作职场,是我现在要考虑的。

我是这样规划未来五年的:

第一年,我会根据自身个方面的情况,对比较对自己未来有发展前途的公司企业投上简历,只会个漫长等待的过程。当有收到招聘的消息的,我会一定会好好工作的,争取在这一年中学习到走入职场的为人处事,与同事、上级领导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日子里能够更加的 游刃有余。而且,在这年中,我会更加的踏踏实实干,做到工作积极,与他们相处融洽,更重要的是,未之后对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和技术技能。因为我是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求职当中,我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向上,不会特别的关系年薪,不过对自身的发展很会关心,特别是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年,打算继续在那个企业里打拼一年,因为在上一年中也积累了不少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经验,更能踏踏实实的辛勤工作,在此之余,我会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我为自己增强些其他方面的工作技能,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不止在技术上,更在与处人际关系和社会经验上。

第三年,我打算跳槽,毕竟在原来的公司打拼了两年。这一年,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了,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继续选择电子这个行业,因为我觉得,我们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手机、电脑、MP

3、MP4到平板电脑,微型机等。这不仅是推动了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更在影响这我们整个民族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传统的束缚,变得更加的时尚和健康。我觉得,社会这样发展下去,对整个国家,乃之世界,都是积极向上的。说了这么多,电子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觉得,从事电子电子这个行业,是个不错的选择。而这时,我已经是有技术和工作经验的了,在选择了电子产品设计这个行业,虽然现在说来优点渺茫,但是,我还有很大的潜能未被开掘出来。

第四、五年,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以自己的能力,创造出财富。所谓,在家靠父母,在外靠自己。充分发挥自己在个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挺胸抬头。

总之,在求职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技巧,能否成功求职,在于求职者信息的获取程度、简历的制作以及各方面的基本知识等等,我们坚信,尽管今年外贸方面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经过自己的分析以及弥补后,自己在明年的求职过程中会受益匪浅。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意味着有大把机会,也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必须永远记住:要做事,得先做“人”。无论什么人,成功没什么秘诀,只有勤奋和聪明。

上一篇: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优秀小学生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