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地设置

2022-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标准地设置

土地供给侧改革典范:德清“标准地”

“标准地”改革已成为浙江推进以高质量为导向的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极大推动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高质量发展。

2018年2月,在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德清“标准地”改革被列为典型,供全省各地参考。这场始于2017年8月,以颠覆供地模式、招商模式、服务模式等为核心内容的“标准地”试点,扩大了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项目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外延,具有破冰意义。

所谓“标准地”,是指带着建设规划、能耗、环境和亩产税收等一系列标准进行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企业拿地前,就知道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拿到“标准地”后,经发改部门“一窗受理”,就可以直接开工建设,不用经过各类审批。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合格后准予投产,充分体现“最多跑一次”的精神。

“标准地”的出现,将为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础,更能有效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接下来,德清还会不断推出这样的“标准地”,并逐步从工业用地向商服、旅游用地延伸。

为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

奠定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40万元/亩,土地产出≥600万元/亩,土地税收≥21万元/亩,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5吨标煤/万元……2017年8月31日,德清县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上的一则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公告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公告的是位于浙江湖州莫干山高新区一块占地53.7亩的工业用地,准入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以往挂牌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告相比,这个公告的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中新增加了土地产出、土地税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环境标准等4个指标。具体来说,就是把每一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给予明确,带地一起出让。

德清县为何要推出“标准地”?以往,工业企业投资项目用地行政审批等环节,耗时费力且效率不高,一直为项目投资者诟病。2017年8月,作为浙江首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的德清县,积极推动“标准地”制度和企业投资项目发改委“一窗受理”制度两项试点,通过“标准地”制度实施,与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内容相结合,全力聚焦这项投资项目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企业投资项目实现“最多跑一次”。

试点之前,浙江省省长袁家军表示,要全面整合和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努力实现企业投資审批“最多跑一次”。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地”制度,从2018年起,全省各地的新增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旅游用地,要带着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为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础;二是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发改委(局)“一窗受理”制度,涉及国土、建设、环保、规划等部门的,由发改委(局)代跑。

此后,德清县结合实际,迅速启动了“标准地”试点工作。德清县起草了《“标准地”试点实施方案》,从深入推进区域评价制度、建立“标准地”出让控制性指标体系、建立“标准地”出让部门联审机制、明确“标准地”使用履约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等5个方面入手开展“标准地”试点工作。

为保障“标准地”出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德清县不断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将使用“标准地”的守信和失信市场主体纳入公共信用监管体系,并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对如期履约、信用良好的企业,采取绿色通道等便利服务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未通过达产复核、违约失信的企业,实行从严审核、重点监管。

“标准地”如何设定标准

那么哪些土地可作为“标准地”?德清县将高新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特色小镇内新增的工业项目用地、仓储类用地、标准厂房与研发总部类用地划为用地范围。

在这些区域,德清县深入推进区域评价制度,全面推进实施区域能评、区域环评、水土保持、矿产压覆和地质灾害等区域评价、联合评价、多评合一模式,完善区域负面清单,实行行业分类差异化管理,为“标准地”试点提供坚实基础。

同时,德清根据行业分类,明确建设规划、能耗、环境和亩产税收等建设用地控制性指标,作为“标准地”出让的控制性条件。不同的用地项目设置了不同的用地控制性指标,如工业项目设置了9个指标,仓储类项目设置了7个指标,标准厂房与研发总部类项目设置了5个指标。

此外,德清还明确,“标准地”拟出让申请后,县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规划局、财政(地税)局等有关部门进行联审,各部门参照相关行业控制性指标,出具该地块的联审意见,明确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境标准和亩均税收等“标准地”具体内容,最后由土地局根据联审意见出让该宗地。

“标准地”完成出让后,该宗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与德清县政府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同时,还要与高新区签订《使用协议》,对建设规划、能耗标准、环境标准和亩均税收等指标,根据土地出让前确定的标准进行约定,明确达产复核的期限与要求,并就违约责任进行约定,相当于在“标准地”使用上,紧紧地拧上了履约责任这股绳。

除了违约责任,政府对企业的奖励措施,在《使用协议》予以明确,做到奖惩分明,以调动企业拿地的积极性。德清县目前正在梳理各种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标准地”出让后,必须要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和达产复核。德清将“标准地”项目验收分为竣工验收和达产复核两个阶段,要先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通过后,才能进行达产复核。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的黄金结合点

德清“标准地”的颠覆供地模式创举,除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外,还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标准地”改革设计中环境标准与能耗标准的建立,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目前,德清县“标准地”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德清县已初步在高新区划定了300亩以上的用地范围,作为后续“标准地”出让的试点区块,但现阶段“标准地”仍是新生事物,目前企业对“标准地”的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改进,为“标准地”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鉴于德清试点的良好成效,湖州市决定在全市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模式,以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报备制改革,推动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今年3月底前,在经批准的省级以上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和省级特色小镇的规划范围内,新增的备案类工业项目和研发总部类项目“标准地”模式已经全面完成,4月份之后,湖州已全面实施“标准地”出让制度。

当下,高质量发展成为地方发展的指挥棒。“标准地”改革,让浙江再次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德清县调研“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找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黄金结合点,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准地”改革已成为浙江推进以高质量为导向的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最终目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

德清目前正在总结先行先试经验,注重发挥改革叠加效应、耦合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在德清的总结中,其中关键一条是“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要抓住奖惩制度建设这个核心”,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完善批后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扎实推动改革试点落到实处,加快推动土地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可以说,浙江通过“标准地”改革真正倒逼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政智库)

作者:钟正

第2篇:房、地基础数据标准的建立研究

摘要:房、地基础数据是房产管理和土地管理数据库的核心,也是房、地产权登记工作前期必备的要素,房、地基础数据标准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决定房、地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水平,更关系到房、地产权登记的准确性。本文在综合分析目前房、地相关标准、规范、图式的基础上,对房、地产权基础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管理房、地基础数据标准的“数据库”,为计算机自动识别和符合相关标准房、地基础要素的自动化制图和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房、地基础数据,数据标准,要素描述

1 引言

目前,我国关于房、地基础数据的标准比较多(涉及房产测量规范、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及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等),现有标准都是单一定义且均为纸质描述,不能被计算机自动识别,无法进行快速阅读与检索,更难以满足当前基于数据库管理的房、地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深入研究现有相关技术规范、图式、标准,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一个可被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房、地基础数据标准,对于开展房产测绘、土地调查、地籍测绘、建立房、地基础数据库等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从信息管理角度分析,建立数据标准可实现纸质标准的计算机自动识别,为房、地基础数据的制作、检查、转换提供可执行的标准,从而有效提高信息处理软件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同时提高房、地基础信息的开放性和利用效率。

2 数据标准特征及定义

2.1 数据标准特征

房、地基础数据不同于一般管理数据,既包括对要素图形特征的表述,这在现有的标准中属于图式的范畴,包括对要素图形信息如:位置、线宽、字体、形状、符号大小等要求;还包括对要素纯属性特征的描述,这在现有标准中属于数据库标准的范畴,包括对要素纯属性,如房屋结构、楼层、产权人名称、房屋编号、宗地编号等的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在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房、地基础数据可通过GIS进行表现和管理。建立房、地基础数据标准,必须符合GIS数据特征的表述和管理。GIS数据特征主要有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两个方面。空间特征主要通过点、线、面、文字等实体(文字也可作为一种点实体)表达,可以涵盖房、地基础要素的图形表达。GIS属性特征主要通过关系型数据库表格进行管理,可以涵盖房、地基础要素的属性表达。

2.2 数据标准定义

考虑GIS数据特征,我们把房、地基础数据标准分为要素图形定义和要素属性定义。要使标准能被计算机自动识别,还需要将数据标准进行“翻译”。目前,房屋基础数据表达执行的是测量规范和相关图式,而土地基础数据表达执行的是地形图图式、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等图式、标准,房、地合起来需要表达的基础要素多,同时表达涉及标准也多。综合考虑房、地图形,属性数据标准定义,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管理房、地基础数据标准的数据库;而关系型数据库管理中,我们采用可管理多个表格的MDB数据库格式。

我们通过对所有房、地基础要素分类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房、地基础数据标准定义具体分解为要素描述表定义、图层表定义、属性表定义、属性值表定义等4类表格定义。

要素描述表是结合要素代码定义,用于描述要素的空间特征信息,是要素绘制的依据。要素描述表定义主要包括YSBM——要素编码、YSMC——要素名称、YSLX——要素类型、TCDM——图层代码、YS-颜色、XX——线型、XXBL——线型比例、XK——线宽、ZT——字体、ZG——字高、CKB——长宽比、FHMC——符号名称、FHBL——符号比例、BZ——备注等定义。

图层表是结合GIS点、线、面、文本特征要求,用于描述要素分层属性并记录对应属性的表格名称。图层表定义主要包括TCDM——图层代码、TCMC——图层名称、YS——颜色、XX——线型、YJFL——一级分类、EJFL——二级分类、JHTZ——几何特征、SXBM——属性表明、YSTJ——要素条件、BZ——备注等定义。

属性表是结合要素属性分类,用于描述要素的属性信息。属性表定义主要包括NO——序号、ZDMC——字段名称、ZDDM——字段代码、ZDLX——字段类型、ZDCD——字段长度、XSWS——小数位数、ZY——值域、YSTJ——约束条件、DMB——代码表、BZ——备注等定义。

属性值表即为枚举型属性字段代码表,主要描述要素属性表中的枚举型属性值范围和定义。属性值表定义主要包括DM——代码、FL——属性值等定义。

若以上4类表格不能完全满足要素定义需求,还可根据实际增加要素表格或约束条件,建立的房、地基础数据标准数据库内容如图1所示。

2.3 表间关系描述

结合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关键字技术,建立各类标准定义的关联和融合,减少标准定义的冗余,实现数据标准计算机的可自动识别和有效管理。要素描述表中,要素编码是数据空间属性的索引值,通过要素编码可从要素描述表中获得该要素的颜色、注记、符号等信息,同时可获得该要素的图层定义即图层代码;通过读取图层表定义中该图层代码所对应的属性表名,可获取该要素属性表的具体信息;如果该属性表记录的代码表有属性值表名,则可读取相应的属性值表。经过严密的数据读取流程,可以获得该要素的所有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从而用于数据的转换、绘制、检查等。四大类表的关系描述如图2所示。

3 基础数据要素分类

3.1 要素分类

房、地基础数据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要素分类代码结构如图3所示。

3.2 编码方法

依照图3对分类代码进行定义。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

小类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其中,土地专业中的小类码主要有土地权属代码06,土地利用代码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代码02;在满足国家土地利用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及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的基础上,基于CIS数据特征,对基础地理专业中的小类码进行了分类,主要有基础地理要素主实体代码00,面状要素内部点代码01,骨架线代码02,方向线代码06,引线代码08,分隔注记用的横线代码09,符号块代码2X(X表示块的种类编号,从1开始编号),注记代码3X(X表示注记序号,从1开始编号),填充符号代码4X(X表示填充符号的种类编号,从1开始编号),从属线代码5X(X表示从属线的种类编号,从1开始编号)。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4 基础数据要素描述

4.1 要素描述字段说明

要素代码:要素的唯一标识;要素名称:要素的文字描述;要素类型:该要素的类型描述;图层代码:要素所属图层;颜色:“0,150,220”为“RGB”颜色,1-7代表cad中对应1-7的索引颜色;线型:线型要素的表示形式;线型比例:线型要素显示的比例;线宽:线型要素表示的宽度;字体、字高、长宽比:注记的描述;符号名称:部分点要素或面要素表示符号的名称,如界址点的表示为“TD608”的符号;符号比例:面状符号填充时的显示比例,比例越小填充的越密。要素详细的描述可以用于要素的采集及表示,同时是要素检查的依据。

4.2 字体名称对照表

字体名称对照严格参照相关数据标准进行定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4.3 要素描述

要素包括地籍要素(属性表名:BMB_CADASTRAL)、各比例尺地形要素(属性表名:BMB_TOPOGRAPHIC_500;属性表名:BMB_TOPOGRAPHIC_5000)、房产要素(属性表名:BMB_ESTATED)、其他相关要素(属性表名:BMB)。部分要素具体描述情况如表2所示。

5 基础数据标准结构定义

5.1 空间要素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层名称及各层要素如表3所示。

5.2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空间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数字正射影像图纠正控制点、行政区、行政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房屋、房屋权利人、宗地、权利人、权属来源证明、申请登记、权属调查、权属审批、注册登记、他项权利、界址线、界址点、地类图斑、地类界线、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开发园区、注记、栅格数据等要素,在LandUse.MDB中对各要素属性结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了定义和约束。以测量控制点为例,属性结构描述表如表4所示。

5.3 属性值代码

在LandUse.MDB文件中,对枚举型的属性值代码进行了约束定义,包括界线类型、界线性质、控制点类型及等级、导线点等级、三角点等级、水准点等级、图根点等级、卫星定位点等级、控制点状态、标石类型、权属性质、土地使用权类型、行政区类型、证件类型、土地级别、单位性质、界址线类别、界址线位置、界址线归属、界标类型、界址点类型、房屋结构、界址点类型、坡度级别、地类图斑扣除类型、地类界线类型、开发园区类型、逻辑判断、土地性质、界标类型、地类代码等。以界线类型为例,属性值代码表如表5所示。

6 基础数据标准应用

在天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的三个子项目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均已采用以上标准定义,进行数据采集、检查、转换,项目完成的数据质量良好,满足了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土地管理、房产管理的需要,也达到了国家相关数据标准的要求。

下面以在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调查中绘制“一般房屋”为例对该数据标准的应用进行说明。

首先,数据采集软件从相关要素描述表(即BMB_TOPOGRAPHIC_500表)中提取出“一般房屋”的要素代码和要素名称,之后可以从该表中读取“一般房屋”的图层代码、颜色、线型、线宽、字体、字高、系统图层等基本信息(见表6);然后根据图层名“JMD_FW”从图层表(即TCB表)中读取该图层的属性值表名称为“FW”(见表7);再从属性表中查找“FW”属性表,并从中读取“一般房屋”的属性字段,包括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代码表、备注等(见表8);最后从属性表中读取“一般房屋”的代码表名称(即FWJGDM表),对枚举型字段的内容进行选择填写(见表9)。

7 结束语

通过房、地基础数据标准的研究,集成整合了房、地基础数据的相关标准,并形成了可被计算机读取、检索和关联的管理数据标准的数据库文件,数据采集、检查、转换软件可通过读取该数据库文件实现各种要素的自动绘制、自动成图、自动检查、自动转换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数据制作时出错的概率,同时也保证了数据成果与国家相关数据标准的无缝衔接。

作者简介:

韩旭廷,天津市地籍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调查、地籍测量、遥感监测等。

蒋俊华,天津市测绘院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

朱霞,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

王光昇,天津市测绘院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

吴学瑜,天津市地籍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调查、地籍测量、遥感监测等。

范清东,天津市国土资源测绘和房屋测量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屋测量、土地测绘。

曹子剑,天津市地籍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调查、地籍测量、遥感监测等。

Study on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 of Houses

and Land Basic Data

Han Xuting Jiang Junhua Zhu Xia Wang Guangsheng

Wu Xueyu Fan Qingdong Cao Zijian

齐婧/责任编辑

作者:韩旭廷 蒋俊华 朱霞 王光昇 吴学瑜 范清东 曹子剑

第3篇:控制发展节奏 提高建设标准 坚定不移地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茶叶是竹山县特色主导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目前茶叶的市场与消费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竹山茶叶必须立足竞争、面向市场,围绕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果断地走转型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是竹山茶叶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一、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势在必行

1.建设无性系茶园所栽茶苗在遗传上属“纯系”,其内在基因相同、外观性状高度整齐一致

高标准建设的无性系茶园,不仅叶芽整齐、产量高、纯度好、品质佳、便于采摘,而且采茶轮次明显,利于管理和病虫防治。而这些对提高鲜叶产量、品质,保证加工后干茶质量,降低农残污染,保障产品质量,都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

使用茶籽点播的有性茶园,茶苗在遗传上属于“群体混合种”,由于其内在基因不同,因而外观性状存在一定差异,这是有性茶园芽头早晚不齐、大小不一、轮次不清、采摘较慢且产量偏低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不仅困扰和影响到有性茶园加工干茶的质量,同时还给茶园病虫绿色防控带来一定困难,进而影响到茶叶的出口销售。

2.无性系茶园整齐度高,修剪、采茶等管理便于机械化作业

高标准建设的无性系茶园,采用机械化采茶不仅对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开展夏秋茶利用,提高茶园鲜叶产量与效益也有重要作用。

茶籽点播的有性茶园受整齐度限制,在使用机械作业上,特别是在机械化采茶上,与无性系茶园相比存在较大劣势。

3.无性系茶苗生长快,成园、开采早,茶农见收快

无性系茶园一般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水田建园,水肥充足、管护好的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完全可实现三年基本成园并开采,比同等条件下茶籽点播的有性茶园要早一年。

如果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瘠薄坡地点播茶籽,则受干旱等灾害性气候影响,加之管护不到位,有的多年仍不能成园开采,甚至前建后荒。

无性系茶园能够早成园、早开采、早见收,对调动茶农管护积极性,进而抓好茶园管理有重要意义。

4.无性系茶园产值、效益明显提高

由于无性系茶园投产快、产量高、品质好,加之鲜叶利用率高、采摘管护成本低,丰产期亩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在麻家渡镇双堰村已建成的30余亩无性系茶园,目前亩产值一般都在5000元以上,最高亩产值超过1万元。而茶籽点播的大面积有性茶园,平均亩产值仅为1000~2000元。

二、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技术已经成熟

认真调查总结近年来竹山无性系茶叶建园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后,我们发现,影响茶苗成活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无性系茶苗自身制约

无性系茶苗虽性状优良,但一些茶苗繁育基地为降低成本、提高出圃率,多采取高密度苗床扦插法育苗。此法培育的茶苗,虽地上“看相”很好,但根系却不发达,根冠比小,起苗后根部带土少,且大把捆扎、远距离调运时,途中容易出现高温烧苗。很多农户在栽植茶苗时没有注意挑选,茶苗移栽后又不愿对地上部分及时进行修剪,结果使茶苗上大下小、头重脚轻,遇高温干旱时根系吸水量跟不上叶片蒸发量,茶苗水分供不应求,最终干枯死亡。如果茶苗运达后内部温度明显偏高,则栽植成活率更低。

2.山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竹山县所处的秦巴山区,属典型的半干旱地区,以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很多茶苗都是因为栽植前后遭遇持续干旱,栽时土壤墒情不足或栽后没有及时抗旱,导致茶苗因旱死亡。秋栽茶苗(特别是刚从大棚内移出的小苗)抗寒能力较差,冬季遇低温冻害也容易造成死苗。另外,阴雨、洪涝会导致起沟不深、排水不畅的茶园土壤渍水或茶苗根系掩埋过深,根系无法呼吸,也是无性系茶苗死亡的重要原因。

3.茶园选址不太适宜

茶树忌高温强光,茶苗移栽成活期间更是需要适宜的温度、稍弱的光照和较高的空气湿度。竹山县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虽交通便利,但夏季温度高、光照强,常年空气湿度偏低,干旱发生几率很大,对茶苗的成活和茶树生长极为不利;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虽比较偏远,但温度低、降雨多、蒸发量小,常年云雾多、空气湿度高,旱灾发生几率小、程度轻,对茶苗的成活和茶树生长较为有利。这也是近年来在低山建园失败较多,但在高山建园却较为成功的主要原因。

4.技术措施难以到位

无性系茶园建设选址、整地、施肥、调苗、栽植和管护,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必须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建园成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茶苗成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前功尽弃。但目前受体制、机制限制,农民千家万户参与建园,主体太多、素质偏低,规模太小、效益有限,很难引起农户足够重视,进而全心全意地将各项技术都落实到位。更有农户因为是“要我建园”而不是“我要建园”的心态,栽前不注重整地,栽时不按要求操作,栽后重套种作物轻茶苗管护,茶苗栽植成活率明显偏低,有的即使成活也因过度套种导致茶苗最终死亡。实践证明: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好的体制、机制做保障就难以发挥作用。因此,解决无性系茶园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比解决技术问题更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茶叶育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利用塑料穴盘等容器在基质内扦插育苗已逐渐成为主流。与过去的地插苗相比,穴盘苗有效地解决了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这一突出问题,不仅茶苗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同时茶苗还可在根系不受损伤的情况下携带基质移栽,这就使茶苗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采用穴盘苗建设无性系茶园,只要茶园选址得当,方案科学合理,茶苗新鲜健壮,严把技术环节,抓好栽后管理,完全可实现“一栽全苗、一建成园”。

三、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必须落实的关键技术

1.选择适宜茶树品种,严防茶苗出现混杂

适宜的品种和纯正的茶苗,是保证建成的无性系茶园整齐一致、高产高效的基础。近年来,无性系茶苗远距离采购、大运大调、反复补苗,导致品种不适、混杂等问题比较突出,使无性系失去建园价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要通过试验选择3~5个最适宜当地环境、符合当地制作要求且移栽成活率高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并搞好品种间搭配。具体到竹山县,要着重抓好本地优良茶种“黑大叶”的选育与繁殖,充分彰显地方优势与特色。

其次,在茶叶采穗、剪穗、扦插、繁殖、起苗、调运、发苗、栽植和补苗整个过程中,都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标记,严把茶苗采购关,严防因混插、混栽等原因造成品种混杂,确保移栽后的茶树生长整齐、性状一致。

2.以高山水田为主,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无性系茶园要实现优质高产,选择的建园场所必须适宜名优茶生长。在旱灾发生频繁的山区建设无性系茶园,除要求海拔坡向适宜、面积相对集中、土层较为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土壤略偏酸性和环境未受污染外,还要求靠近水源、有抗旱灌溉条件、土地相对平整、能够实现机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高山水田受积温偏低限制,每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而且产量低而不稳,稻米品质较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改为无性系茶园后,由于高山适宜种茶,加之在水田建设的无性系茶园受旱灾影响较小,同时方便管理和机械化操作,因而可扬长避短,茶叶产量和种植效益都会大大提高。但不宜种茶的低洼田、烂泥田、砂石田,不能“一刀切”地改建为无性系茶园。建园场所选定后,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围绕高效便捷、生态环保,设计好种植区、机耕路、绿化带、作业道以及灌排系统等,为将来的机械化作业打好基础。

3.抽槽换土,施肥垄作,提高整地质量

提高整地质量,是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的关键,不仅影响到茶苗的移栽成活率,还决定了茶园的未来产量和效益,因此必须坚持。今后在水田建设无性系茶园,要做到以下六点。

一要坚持早起旱。最迟在头年春季开沟起旱,改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使土壤由僵硬板结的“水田土”变为疏松透气的“旱地土”。

二要坚持起深沟。最好根据当地地下水位情况,统一放线,使用机械深挖“三沟”,要求沟深80~100厘米、宽60厘米以上,确保沟沟畅通、雨住田干、排水流畅,防止因排水不畅、土壤过湿、长期渍水导致茶苗大量死亡。

三要坚持抽槽换土。秋季作物收获后,最好用机械抽槽,保证槽宽80厘米、深60厘米,要通过抽槽换土打破板结的“犁底层”,彻底疏松、改良土壤,促进茶树根系下扎,形成庞大根群,扩大吸收范围,增强抗逆能力,防止茶园早衰。

四要坚持施足底肥。要多施能够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饼肥、畜禽粪便、土杂肥、生物有机肥以及秸秆、圈肥等,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结合回填表层熟土将肥料分层均匀施入槽中,为茶园长期优质高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要坚持高垄种植。施肥回填后随即用底层生土在茶槽上起垄,垄高要求达到25厘米以上,一方面加厚活土层,一方面防止茶苗渍水。秋季起垄可使生土通过冬季冻融交替充分熟化,同时还可使茶槽内部肥料腐熟,土壤通过雨水沉降落实。

六要坚持高质量整地。春季茶苗移栽前修整茶垄,将土垡敲碎,垄面整平,同时拣出石块、草根等杂物,为覆盖地膜、移栽茶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4.立足防旱抗旱,实施地膜覆盖

在鄂西北山区建设无性系茶园,绝大部分茶苗都是因旱而死,或因旱生长缓慢,因此要将防旱放在首位。地膜覆盖不仅利于抗旱、便于保湿,而且能够增温保肥、平衡墒情、抑制杂草、防寒防冻,是提高茶苗成活率、促进早期生长的有效措施。为便于抗旱和蓄水纳墒,最好在垄面开浅槽,采取“V”字型盖膜,茶苗定植于凹槽内。如果采取双行栽植,则垄面整成“龟背型”,盖膜后茶苗紧贴地膜两侧移栽。

5.选用穴盘茶苗,确保运输安全

穴盘茶苗是茶叶育苗技术的一大进步,与过去采用地插苗相比,虽然其成本较高,但可大大提高移栽成活率,因而可少栽苗、少补苗。最好能就近育苗,就近栽植,这样的茶苗对当地气候、环境适应性好,茶苗调运损伤小,栽后成活率高。如果从外地长途调苗,最好选用口径稍大的穴盘苗,在茶苗高10~15厘米、根系刚刚将基质“团紧”时(手提茶苗能够连同基质拔起),使用专用纸箱带穴盘运输,这样虽然成本稍高,但可保证茶苗长途调运安全,移栽成活率高。

6.坚持春季栽苗,严把移栽质量

茶苗既可春栽也可秋栽,具体移栽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特别是降雨情况)确定。在竹山县经过多年试验,最好春季移栽,这样既便于精细整地、熟化土壤,提高移栽进度与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避开冬季低温,降低防寒投入和茶苗受冻风险。特别是采用穴盘苗,由于其苗小、耐寒性差,更需坚持春季栽苗。移栽茶苗一要保证土墒充足,若遇干旱要提前抗旱浇水;二要精细挑选,剔除杂苗、弱小苗,确保茶苗整齐一致;三要合理密植,双行栽植带宽可放至2米,单行栽植带宽放至1.5米,亩栽苗2000穴(每穴1~2株)左右,这样便于行间机械化操作与早期套种,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茶园病害,切不可因害怕缺苗、求早封行盲目加大栽植密度,导致建园成本提高、茶园封行后很快早衰;四要浇足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结合紧密,并将地膜破口处用碎土封严;五要防止栽植过深,掩埋过深会导致茶苗根部缺氧,即使早期“假活”,后期仍会死亡。茶苗移栽前用恩益碧或生根素、生根粉处理(加入黄泥浆中蘸根),可明显提高成活率。

7.注重后期管理,确保早活快长

茶苗栽后管护不及时、不到位,甚至只栽不管,是一些无性系茶园建设失败的重要原因。三分栽、七分管,要使茶苗栽后早成活、多成活、快生长,必须抓好栽后管理。一要注意浇水,特别是茶苗成活前要视天气情况经常浇水或喷水,使土壤与空气保持较高的湿度;二要科学套种,茶苗栽植后1~2年,春季应在茶树行间套种单行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秆作物为茶苗夏季遮挡阳光,不能套种影响茶园通风透光的大豆、花生等矮秆作物,秋季可套种蚕豆、豌豆、萝卜等,但要严格控制密度,以对茶苗成活生长有利为准;三要看苗追肥,早期可10~15天喷施1次叶面肥,茶苗成活后可结合抗旱或中耕除草少量、多次根际施肥,促茶苗快速生长,及早封行成园;四要适时定型修剪,促进茶树尽早形成茶棚面;五要注意除草,初栽茶苗行间少量杂草可适当保留,为茶苗提供遮阴,但若杂草过多过旺,茶苗附近的杂草要用手拔除,防止锄草时伤及茶苗根系;六要抓好病虫害防治,确保茶树生长健壮。

四、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的几项保障措施

1.坚持试验示范在前

在无性系茶园建设上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但也不能贪大求快、急躁冒进。要坚持提前谋划,突出重点,把握发展节奏,提高建园质量,扎实稳步推进。要通过提前试验示范选定适宜优良品种,积累种植经验,改进完善技术,要通过成功的典型与实实在在的效益引起领导重视、引导农户种植,使无性系茶园建设者的心态由“要我建”转为“我要建”,只有真正调动种植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将无性系茶园建好。

2.坚持适度规模经营

建设无性系茶园,农户经营规模过小时效益有限,难以引起足够重视,无法将栽植、管护措施落实到位;但经营规模过大,依靠大量请工又难以保证栽植、管护质量,难以控制经营成本。因此在无性系茶园建设上,要坚持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要因人制宜,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经营能力确定。要通过规模经营,改变茶农素质偏低现状,着力提高经营主体的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机械化水平与劳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坚持社会化服务

在抓好部门服务同时,要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针对无性系茶叶育苗、整地、建园、修剪、采摘、加工和病虫防治等关键环节成立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将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队伍完成,为无性系茶园建设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社会化服务,同时抓好经营主体的科技培训与素质提升工作,尽量让经营者省心、省力。要积极探索机械化施工、工程化建园、专业化栽植管理模式,实施专班建园,待茶园进入投产期,经评估验收后再流转给种茶大户管理,提高无性系茶园建设的施工效率与管理水平,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4.坚持以奖代补

建设无性系茶园前期需要的茶苗、地膜等,要改目前的政府事前投入为事后奖补,奖补标准按照茶苗的成活率和建园质量合理确定,对建园成活率偏低、质量不达标的不予补贴,以此增强建园主体的责任心,杜绝各地争抢项目、盲目建园、重建轻管、浪费财力现象发生,提高建园的质量与水平。

作者简介:熊飞,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及农业规划起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工作。

作者:熊飞

第4篇:卡口设置标准

青岛海关卡口设置及数据联网标准

1.卡口设置标准 .................................................................. 2 2.集装箱箱号识别系统技术指标...................................... 3 3.电子车牌识别系统技术指标 .......................................... 4 4.IC卡识别系统技术指标 ................................................. 5 5.电子栏杆系统技术指标 .................................................. 7 6.电子关锁技术指标 .......................................................... 9 7.卡口数据联网方式及标准 ............................................ 10 8.卡口验收标准 ................................................................ 10

1.卡口设置标准

(1)卡口分类

设置卡口的海关监管场所按每月进出场所的标箱(货运量)分类:月进出口量1万标箱以上或货运量10万吨以上的监管场所设置A类卡口;月进出口量3000至1万标箱或货运量5万至10万吨的监管场所设置B类卡口;月进出口量3000标箱以下或货运量5万吨以下的监管场所设置C类卡口。

A类卡口的每条通道包括:电子地磅、集装箱箱号识别设备、电子车牌识别设备、驾驶员IC卡识别设备和电子栏杆;B类卡口的每条通道包括:电子地磅、电子车牌识别设备、驾驶员IC卡识别设备和电子栏杆;C类卡口的每条通道包括:电子地磅、驾驶员IC卡识别设备和电子栏杆。

(2)卡口通道设置数量

设置A类卡口的海关监管场所按每月进出场所的标箱确定通道数量:月进出口量大于1万标箱、小于5万标箱的,卡口通道数不少于4道;月进出口量大于5万标箱、小于10万标箱的,卡口通道数不少于8道;月进出口量大于10万标箱、小于20万标箱的,卡口 2 通道数不少于12道;月进出口量大于20万标箱的,卡口通道数不少于18道。

设置B、C类卡口的海关监管场所的通道数不少于2道。

(3)卡口通道设置要求

海关监管场所要分别设置货车、客车、人员进出的专用通道,有条件的海关,在进出场所的货车通道分别设置转关、直通、空箱、空车通道。专用通道间有隔离设施,并设有明显标志。

进出卡口的客车、人员通道数不少于1道,有条件的海关应预留扩展空间,以备在需要的时候,将客车和人员进、出通道分开。

海关监管场所的通道数量确定后,卡口两侧应预留2-4道的扩展空间,以备在业务量大幅增长的时候增加卡口通道,缓解卡口通行压力。 2.集装箱箱号识别系统技术指标

(1)自动记录识别进出卡口的集装箱号,一车两箱时,能分别记录识别。

(2)能识别出10英尺、20英尺、40英尺、45英尺以及超高箱箱号。

(3)能判断所记录箱号箱体是否掉包。 (4)通过联网,与报关单、转关申报单或 IC卡中的集装箱箱号以及其他物流数据核对,检验集装箱合

3 法性。

(5)当识别失败时提示人工干预,对经人工干预的在系统中做不可更改记录,并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时间、集装箱号。

(6)室外环境温度:-40摄氏度┄┄+65摄氏度

室内工作温度:-10摄氏度┄┄+45摄氏度 相对湿度:10%┄┄95% (7)识别率:≥96%(双方认可的2000正常标箱,正常标箱指:国际标准集装箱,箱面无破损、无油污、箱号字迹清晰可视)。

(8)识别速度:≤10秒 (9)设备寿命:

数码像机设备寿命:≥3年

感应器设备寿命: 闪光灯设备寿命:

≥1年 ≥1年

(10)感应器有效感应距离:5米

(11)采集图像的动态目标速度:≤10km/H 3.电子车牌识别系统技术指标

(1)工作频率应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长期操作人员造成人身损害。

(2)具有抗干扰能力,不受邻道或相邻操作人员使用微波通讯系统的干扰。

4 (3)采用防冲突通信协议。

(4)能够与其他系统和海关业务系统联网,实时传输数据。

(5)能够在各种车辆上安装、读写,读写速度低于1秒;

(6)具有不可更改的唯一标识代码,一次安装防伪、防拆卸。

(7)环境适应能力强,适应温差、湿度、昼夜、阴晴天气、光照角度等变化,具有加热、散热、去雾、防水、防雷、防腐及自动除尘功能。

(8)识别率:≥99.9%(双方认可的2000辆车)。

4.IC卡识别系统技术指标

(1)通讯速率

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通讯接口为RS232或RS485,通讯速率为9600-115200bps,可硬件设置或自动识别。

读写器与非接触IC卡之间通讯为射频传输,载波频率为13. 56MHz,数据传输速率为106Kbps。

(2)非接触式IC卡主要参数

卡片与天线之间的读写距离:0-100mm。 天线馈线长度不小于1.8m;读写天线面积不小于

5 120mm,在天线规范范围内,非接触IC卡均能被正确读写。

天线下部使用铁氧体保护减少干扰,天线外形密封可靠、美观。天线场强分布均匀,误差不超过20%。

整机采用全密封设计,无外露电路部分,有效防止烟雾和汽车废气。

读写装置封装坚固可靠,并有合适的安装于机柜的连接件。

卡的识别、验证、读写数据等主要工作在读写器中完成,尽量减少RS232通信量,减少干扰和提高可靠性。

误码率:≤0.1% (3)处理时间

可兼容读写Mifare 1和Mifare Pro非接触式IC卡(双界面型非接触式CPU卡)。

Mifare 1 典型交易时间:≤ 100ms;Mifare Pro典型交易时间:≤ 300ms(包括SAM卡认证和和名单检索)。

可满足直接对IC卡数据块操作方式,同时兼容符合Mifare MAD推荐规范的应用数据格式。

正常工作条件下非接触IC卡的典型处理时间为: 识别一张非接触IC卡:3ms(包括复位应答和防冲突)

读取一个数据块数据:2.5ms(不包括认证过

6 程)

4.5ms(包括认证过程)。

写入一个块+控制读取时间:12ms(不包括认证过程)

14ms(包括认证过程)。

非接触IC卡识别+6个数据块读取(768 bits,2个区确认)+2个带备份管理块写入(256 bits)的时间:≤100ms。

实际读取处理时间:≤300ms。 (4)安全措施

非接触IC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三重双向认证,数据通讯符合ISO/IEC DIS 9789-4的要求。

安全模组:程序下载安全模组方式,内置SAM卡方式。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为50000h,平均维护时间MTTR为10分钟。

(5)工作条件

工作环境温度为-20℃ ~ +70℃,工作环境湿度为RH 30% ~ 95%不结露,储存温度为-30℃ ~ +80℃。

电源:12VDC±5%,200mA。 5.电子栏杆系统技术指标

(1)电子栏杆

设计先进、性能稳定、工作可靠。

7 车辆检测器具备防砸保护。

防撞保护:当汽车误撞栏杆时栏杆水平转动弹出。

落杆时间:0.8秒-3秒的10种速度供选择。 杆件材质:铝合金。

结构设计:外露机件全不锈钢,内部机件镀铬。 减震系统:杆件缓冲消震,无抖动。

控制电路:防潮、防磁、防雷、抗震、温度适应范围宽。

电源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10秒堵转保护。

适应范围:计算机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 环境温度:-30度 +45度。 电压:220V。 功率:370W。 重量:92kg/74kg。 (2)通行信号灯

安装于电动档杆基座之上。

控制电路装于箱内,与电动档杆协调动作。 超亮度发光二极管显示。 视距:50米。 电源:220V AC/10W。 显屏面积:200*200mm。 箱体尺寸:240*360*120mm。

智能车辆检测器,提供车辆通过检测线圈时的准确

8 信号,采用差额测量技术,提高检测精度。 对复杂的物理环境有适应能力。 自动补偿温度漂移。 自适应线圈本底变化。 适用多种测量线圈尺寸。 截面0.1-3平方米,匝数3-4匝。 检测结果输出可适用多种用户接口。 正/负电位信号 。

正/负脉冲信号。 6.电子关锁技术指标

信道频率: 2.4G Hz 调制方式: FSK 频移: 15 KHz 数据传输率: 20 DBm 最大输出功率:+10 Kbit/s 接收灵敏度: -105 DBm 工作电压: 3.3 V 工作电流: 1 mA 数据的传输数率: 9600 加密位数: 24 Bit 识别率:≥99.9%(双方认可的2000个关锁)

9 7.卡口数据联网方式及标准

海关监管场所的卡口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要及时准确的传送给海关。海关驻站监管的(已开通海关运行网),卡口设备采集数据直接向海关物流平台传输;海关不驻站监管的,卡口设备采集数据先传输至青岛海关数据分中心,再传输至海关物流平台。

海关监管场所向海关传输的卡口设备采集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车牌号码、集装箱号码、通过时间、卡口代码、通道编号、地磅称重、车辆自重、识别成功标志、图像、进出监管场所标志等。 8.卡口验收标准

(1)设备运抵安装现场后,供货方向收货方提交交验报告,双方开箱检验后海关在交验报告上签字确认。当发现短缺、破损等问题由供货方无条件免费补发或负责更换。

(2)收货方在系统安装调试结束,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3个月如系统正常运转,进入系统验收工作。

(3)供货方提供经收货方认可的验收测试文件,双方按照测试文件进行系统验收,双方签署最终验收报 10 告。

(4)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供货方负责完成卡口设备的集成工作。系统能准确读取箱号、车牌号,并读取相关硬件(车牌、地磅、栏杆、IC卡)数据,将其显示于同一界面,以能够实现卡口设备联网功能为验收标准。

(5)如果系统未集成收。

不能进行设备最终验,

第5篇: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意见

一、设置原则

1、医院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发热门诊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在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需要时,应尽可能通过采取制度、流程、消毒隔离等其它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弥补硬件设施上的缺陷和不足,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污染和感染。

二、总体卫生要求 (一)选址

1、为防止交叉污染,发热门诊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应保持适当的间距。

2、发热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发热门诊应设有醒目的标志。 (二)布局

1、发热门(急)诊与其他专用门诊应完全分隔,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2、发热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发热门诊应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3、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4、发热门诊应设有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医务人员更衣室;每室必须独立。 (三)通风、排风

1、呼吸道发热门诊内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设施,进行强制排风。发热门诊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2、发热门诊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3、使用中央空调的应调整气流方向,使气流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污染区域内应保持负压。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调冷却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四)消毒

1、发热门诊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2、发热门诊内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室。

3、各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消毒箱、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三、发热门诊具体设置标准

1、人员。配置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以保证24小时值班有效开展。

2、设备。

(1)基本设备。适量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柜、手消毒设施、心电图机等。 (2)通信设施。工作间应有电话与外面联系,工作电话应对外公布。

3、隔离消毒措施。

(1)工作人员着装。医护人员着防护性工作服,戴工作帽、12层口罩、一次性手套,套一次性鞋套。

(2)污物桶内置一次性双层塑料袋,污物密封后在焚烧炉焚烧。 (3)工作环境内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参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方法。推荐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4)门诊出入口放置浸湿消毒脚垫,并定时喷洒消毒药液,保持有效消毒状态。 (5)听诊器、血压计等不易高温高压消毒器械,用后置于福尔马林熏蒸箱内消毒。 (6)保持室内通风。

(7)留验观察室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

(8)留验观察病人应谢绝亲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以防传染。

4、接诊要求。

(1)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醒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诊范围、门诊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 (2)导医人员负责为发热病人戴12层口罩并代为其挂号后,引入发热门诊就诊。

(3)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发热门诊的临床医生应对每一位就诊的发热病人进行初步的SARS、人禽流感等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明确诊断者,留验观察,积极治疗。发现SARS或人禽流感可疑病人,应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观察,并由院内专家组进行院内会诊。经院内会诊后仍认定为SARS预警病例、医学观察病例或人禽流感可疑病例,应迅速按规定报告疫情。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7)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使用符合运送要求的专用车辆,并规范消毒。

(8)医院的发热门诊按有关要求做好数据的统计,其中温岭市与病死禽有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监测日报表以日报形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记录要求。

(1)发热门诊登记的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或现住址、联系电话(房东电话) 、发病日期、初复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等

(2)问诊记录: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

(3)采样、化验记录包括:登记的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或现住址、联系电话 (房东电话)、14岁以下儿童父母姓名及联系电话,发病日期、初复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等,送检时间、人员,化验结果记录。 (4)医院自查记录单包括:发热门诊消毒记录单、特殊传染病病人转诊记录单医院自查记录单(自查日期、检查人员、具体情况及反馈意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5)发热门诊数据统计及日报记录包括:发热门诊日志、温岭市与病死禽有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监测日报表 (6)疫情报告记录

5、规章制度。

(1)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准拒收。 (3)发热门诊实行领导负责制。

(4)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

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5)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工作制度。

(6)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7)医疗机构内部发热门诊管理部门每月至少一次,检查督导发热门诊工作,并有检查的记录备查,以规范发热门诊管理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意见

一、设置原则

1、医院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发热门诊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在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需要时,应尽可能通过采取制度、流程、消毒隔离等其它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弥补硬件设施上的缺陷和不足,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污染和感染。

二、总体卫生要求 (一)选址

1、发热门诊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应保持适当的间距。

2、发热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发热门诊应设有醒目的标志。

3、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醒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诊范围、门诊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 (二)布局

1、发热门(急)诊与其他专用门诊应完全分隔,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2、双通道:发热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发热门诊应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3、区域划分: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4、发热门诊应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留观室、更衣室;每室必须独立。 (三)通风、排风

1、呼吸道发热门诊内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设施,进行强制排风。发热门诊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2、发热门诊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3、使用中央空调的应调整气流方向,使气流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污染区域内应保持负压。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调冷却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四)消毒

1、发热门诊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2、发热门诊内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室。

3、各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三、发热门诊具体设置标准

1、人员。配置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以保证24小时值班有效开展。

2、设备。

(1)基本设备。适量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紫外线灯、手消毒设施等。

(2)通信设施。工作间应有电话与外面联系,工作电话应对外公布。

3、隔离消毒措施。

(1)工作人员着装。医护人员着防护服,戴工作帽、12层口罩、一次性手套,套一次性鞋套。

(2)污物桶内置一次性双层塑料袋,污物密封后在焚烧炉焚烧。 (3)工作环境内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参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方法。推荐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4)门诊出入口放置浸湿消毒脚垫,并定时喷洒消毒药液,保持有效消毒状态。

(5)听诊器、血压计等进行消毒。 (6)保持室内通风。

(7)留验观察室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

(8)留验观察病人应谢绝亲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以防传染。

4、规章制度。

(1)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准拒收。 (3)发热门诊实行领导负责制。

(4)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5)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工作制度。

(6)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7)医疗机构内部发热门诊管理部门每月至少一次,检查督导发热门诊工作,并有检查的记录备查,以规范发热门诊管理

第6篇: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发热门诊设置标准(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把住发热病人的第一关口,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均要设立发热病人专用门诊(卫生室、所设立相应的发热门诊室),具体设置标准如下:

一、房屋。至少设有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每室必须独立。发热门诊与其他诊室应隔离,并设有夜间明显标志和病人通道标示。

二、人员。应有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

三、设备。

(一)基本设备。适量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福尔马林蒸消毒柜、手消毒设施等。有条件的应配置心电图机。

(二)通信设施。工作间应有电话与外面联系,工作电话应向所在社区公布。

四、隔离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着装。医护人员着2层隔离衣(外层为一次性),戴隔离帽、12层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或一次性手套,穿工作鞋,套一次性鞋套。

(二)污物桶内置一次性双层塑料袋,污物密封后在焚烧炉焚烧。

(三)工作环境内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参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方法。推荐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BS消毒液,84消毒液,洗消灵,优氯净等。

(四)门诊出入口放置浸湿消毒脚垫,并定时喷撒消毒药液。

(五)听诊器、血压计等不易高温高压消毒器械,用后置于福尔马林蒸箱内消毒。

(六)保持室内通风。

(七)留验观察室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

(八)留验观察病人应谢绝亲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以防传染。

五、接诊要求。

(一)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醒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诊范围、门诊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

(二)导医人员负责为发热病人戴12层口罩并代为其挂号后,引入发热门诊就诊。

(三)不能明确诊断者,留验观察,积极治疗。

(四)若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者,应迅速按规定报告疫情,由专用救护车转入定点医院救治。

六、规章制度。

(一)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准拒收。

(三)发热门诊实行领导负责制。

(四)作好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工作,其保健津贴应及时兑现。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7篇:幼儿园设置标准

1、幼儿园必须设在安全区域内,房舍坚固、适用、安全、无污染、无严重噪音影响。

2、幼儿园必须单独设院,院内不得有与幼儿园无关的闲杂人员居住,逗留。

3、幼儿活动室通风干燥,光线充足,人均使用面积达1平方米以上。

4、幼儿寝室每班一间,不准设3层床,两床间距保证80公分以外,且保持通风透光换气。

5、园内配备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桌椅,班均一部脚踏琴,录音机等教学设备,室内玩具达人均3件以上。

6、有平整、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幼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以上,户外大型玩具班均2件以上。

7、有必要的卫生保健设施,配有幼儿饮水桶,杯子,实行流水洗手,按时消毒。保证一人一巾,一人一杯,一用一消毒。

8、每30人配一小型消毒柜,幼儿活动室寝室每20平方米配一盏紫外线消毒灯。

9、幼儿伙房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有防蚊、蝇措施,有冰箱或冰柜,食品储藏室,有防鼠台,食品架。

10、有冲水式厕所,班均4个以上蹲位。

11、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园长应具有5年以上幼儿教育工作经验。

12、幼儿园工作人员热爱幼儿,品质良好,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和严重明显残疾。

13、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扩建、改建幼儿园园舍与设施的经费来源。

14、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实施教育教学要选用经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材。

《幼儿园设置标准(参考)》

第8篇:幼儿园设置标准

1、 总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有独立大门和保安室。

2、 幼儿生均占地面积不少于13㎡。(国家最新标准)

3、 户外独立活动场地面积生均4㎡以上,户外30m直跑道。

4、 园舍建筑面积生均7㎡以上。(国家最新标准)

5、 每间教室使用面积100㎡,(含儿童洗手间,洗手间面积不少于15㎡)。

6、 音体活动室120-160㎡。

7、 伙房总面积100㎡。

8、 幼儿园为3层教学楼,每层6间教室,其中1楼伙房占用一间,音体活动室占用一间,园长室、医务室、财务室共占一间,教师办公室、阅览室、美术室共占一间,余下共设14个教室,幼儿总人数约600名。

9、 教学楼两侧设双楼梯(符合消防要求),楼顶设隔热层。

第9篇: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三)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洗胃器

电动吸引器

呼吸球囊

妇科检查床

冲洗车

气管插管

万能手术床

必要的手术器械

显微镜

离心机

X光机

电冰箱

药品柜

恒温培养箱

高压灭菌设备

紫外线灯 洗衣机

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1张

床垫

1.2条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条

床单

2条

枕芯

2个

枕套

4个

床头柜

1个

暖水瓶

1个

面盆

2个

痰盂或痰杯

1个

病员服

2套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

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

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自动洗胃机

心电图机

心脏除颤器

胃镜 心电监护仪

多功能抢救床

万能手术床

无影灯

麻醉机

妇科检查床

冲洗车 万能产床

产程监护仪

婴儿保温箱

裂隙灯

牙科治疗椅

涡轮机

牙钻机

银汞搅拌机

显微镜

电冰箱

手套烘干上粉机

恒温箱

分析天平 X光机

离心机 钾钠氯分析仪

尿分析仪

石蜡切片机

B超

冷冻切片机

敷料柜 洗衣机

器械柜

高压灭菌设备

冲洗工具 紫外线灯

蒸馏器

下收下送密闭车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

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床头信号灯1台外,其他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理疗科(可与康复科合设)、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

各专业科室的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四)

临床营养师不少于2人;

(五)

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自动洗胃机

心电图机

心脏除颤器

心电监护仪

多功能抢救床

万能手术床

无影灯

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

高频电刀

移动式X光机

X光机

B超

多普勒成象仪

动态心电图机

脑电图机

脑血流图机

血液透析器

肺功能仪

支气管镜

食道镜

胃镜

十二指肠镜

乙状结肠镜

结肠镜

直肠镜

腹腔镜

膀胱镜

宫腔镜

妇科检查床

产程监护仪

万能产床

胎儿监护仪

婴儿保温箱

骨科牵引床

裂隙灯

牙科治疗椅

涡轮机

牙钻机

银汞搅拌机

显微镜

生化分析仪

紫外线分光光度计

酶标分光光度计

自动生化分析仪

酶标分析仪

尿分析仪

分析天平

细胞自动筛选器

冲洗车

电冰箱

恒温箱离心机

敷料柜

器械柜

冷冻切片机

石蜡切片机

高压灭菌设备

蒸馏器

紫外线灯

手套烘干上粉机

洗衣机

冲洗工具

下收下送密闭车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通风降温、烘干设备

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

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中医医院

一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

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

(四)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呼吸球囊

必备手术刀包

离心机

中药煎药设备

紫外线杀菌灯

给氧装置

针麻仪

电冰箱

蒸馏水装置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被子

褥子

被套

枕头

床头柜

床垫

床单

枕套

病员服

洗胃机 吸引器 显微镜 分光光度计 各类针具 妇科检查台 X光机 高压灭菌设备 1

张 1.2条 1.2条 2

条 2

个 1

个 1.1条 2

条 4

个 2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二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80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中医内科、外科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

至少有4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1名中药师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中医师;

(四)

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自动洗胃机

给氧装置

呼吸机

麻醉机

电针仪

手术器械

手术床

酸度计

分析天平

钾钠分析仪

培养箱

电冰箱

干燥箱

分光光度计

X光机

纤维胃镜

结肠镜

妇科检查台

蒸馏水器

高压灭菌设备

中药煎药设备

电动吸引器

显微镜

心脏除颤器

离心机

各类针具

B超

无影灯

骨科牵引床

尿分析仪

紫外线杀菌灯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1

被子

1.2

褥子

1.2

被套

2

枕头

2

床头柜

1

床头信号灯

1

床垫

1.1

床单

2

枕套

4

病员服

2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三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眼科、推拿科、耳鼻喉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1.0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

临床科室主任必须是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师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四)

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五)

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六)

每床至少配有0.3名护士。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给氧装置

多功能抢救床

无影灯

麻醉监护仪

萤光显微镜

气血分析仪

酶标仪

离心机

超净工作台

X光机

膀胱镜

电检眼镜

直接喉镜

妇科检查台

石腊切片机

高压灭菌设备

药品柜

电动吸引器

心脏除颤器

万能手术床

针麻仪

血球计数器

钾钠分析仪

恒温箱

干燥箱

自动洗胃机 电动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麻醉机 手术器械 尿分析仪 自动生化分析仪 电冰箱 分光光度计 肺功能仪 移动式X光机 纤维胃镜 裂隙灯 动态心电图机 骨科牵引床 冷冻切片机 各类针具 人流吸引器 B超 纤维结肠镜 乙状结肠镜 鼻咽镜 多普勒成象仪 牙科综合治疗台 紫外线杀菌灯 电针仪

分析天平

中药煎药设备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1

被子

1.2

褥子

1.2

被套

2

枕头

2

床头柜

1

床头信号灯

1

床垫

1.1

床单

2

枕套

4

病员服

2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中西医结合内科、外科与预防保健科;

(二)

至少设有中药房、西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三)

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1名药剂士,1名中药剂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人员;

(四)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西医结合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自动)洗胃机

X光机

给氧装置

呼吸球囊

呼吸机

电针仪

妇科检查台

高压灭菌设备

显微镜

离心机

紫外线杀菌灯

器械柜

抢救车

蒸馏水装置

各类针具

中药煎药设备

电冰箱

人工洗片装置

药品柜

必备手术刀包

吸引器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1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

枕芯

2

床头柜

1

暖水瓶

1

床垫

1.1条

床单

2

枕套

4

病员服

2

痰盂或痰杯

1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至34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设有六个以上中西医结合一级临床科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

(三)

设立中西医结合专科或专病研究室(组)。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0.9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有0.35名护士;

(三)

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药护技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四)

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西医结合医师;

(五)

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六)

至少有1名主管药师和1名中药师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自动洗胃机

呼吸机

心脏除颤器

万能手术床

无影灯

胃肠减压器

万能产床

手术器械

各类针具

妇科检查台

干燥箱

电针仪

涡轮机

高压灭菌设备

紫外线杀菌灯

电冰箱

离心机

显微镜

分光光度计

分析天平

尿分析仪

恒温箱

酸度计

器械柜

中药煎药设备

冷热水净化系统

培养箱

冰冻切片机

石腊切片机

电动吸引器

钾钠分析仪

心电监护仪

超声心动图机

麻醉机

给氧装置

产程监护仪

药品柜

骨科牵引床

蒸馏水器

鼻咽镜

B超

牙钻机

牙科治疗椅

纤维胃镜

X光机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1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

枕芯

2

床头柜

1

暖水瓶

1

床头信号灯

1

床垫

1.1条

床单

2

枕套

4

病员服

2

痰盂或痰杯

1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5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针灸科、麻醉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

设立中西医结合专科或专病研究所(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有0.4名护士;

(三)

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药护技管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四)

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必须是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其中至少有40%为中西医结合医师或中医师;

(五)

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师、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师和中药师各1人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六)

至少有1名临床营养师;

(七)

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1%。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自动洗胃机

呼吸机

心脏除颤器

肺功能仪

万能手术床

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

高频电刀

胃肠减压器

产程监护仪

手术器械

骨科牵引床

妇科检查台

引产吸引器

裂隙灯

直接喉镜

电针仪

牙钻机

高压灭菌设备

X光机

电冰箱

钾钠分析仪

萤光显微镜

显微镜

分光光度计

分析天平

尿分析仪

恒温箱

酸度计

药品柜

器械柜

膀胱镜

电栓眼镜

移动式X光机

多功能抢救床

乙状结肠镜

中药煎药设备

冷热水净化系统

培养箱

多普勒成像仪

纤维结肠镜

石腊切片机

电动吸引器

心电监护仪

无影灯

手术显微镜

万能产床

各类针具

干燥箱

鼻咽镜

涡轮机

紫外线杀菌灯

离心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被子

褥子

被套

枕芯

床头柜

暖水瓶

床头信号灯

床垫

床单

枕套

病员服

痰盂或痰杯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纤维胃镜 酶标分析仪 超声心动图机 给氧装置 支气管镜 动态心电图机 牙科综合治疗台自动生化分析仪蒸馏水器 B超 冰冻切片机 洗衣机 1

张 1.2条 1.2条 2

条 2

个 1

个 1

个 1

台 1.1条 2

条 4

个 2

套 1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专科医院

口腔医院

二级口腔医院

一、牙椅和床位:

牙科治疗椅20至59台,住院床位总数15至4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修复科、口腔预防保健组、口腔急诊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牙椅(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三)

各专业科室(组)至少有1名医师;

(四)

医生与护理人员之比不低于1:1.5;

(五)

修复医师与技工之比为1:1。

四、房屋:

(一)

每牙科治疗椅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二)

诊室每牙科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四)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心电图机

电动吸引器

抢救床

麻醉机

多功能口腔综合治疗台

涡轮机

光敏固化灯

银汞搅拌机

高频铸造机

中熔铸造机

超声洁治器

显微镜

火焰光度计

分析天平

生化分析仪

血球计数仪

离心机

电冰箱

X光机

X光牙片机

敷料柜

器械柜

高压灭菌设备

煮沸消毒锅

紫外线灯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门诊每诊椅单元设备:

牙科治疗椅

1台

手术灯

1个

痰盂

1个

器械盘

1个

电动吸引器

1支

低速牙科切割装置

1套

高速牙科切割装置

1套

三用枪

1支

口腔检查器械

1套

病历书写柜

1张

医师座椅

1个

(四)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口腔医院

一、牙椅和床位:

牙科治疗椅60台以上,住院床位总数5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预防保健科、口腔急诊室;

(二)

医技科室:

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室。

三、人员:

(一)

每牙椅(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医师与护士之比不低于1:1.5;

(三)

各专业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四)

临床营养师1人;

(五)

修复医师与技工之比为1:1;

(六)

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四、房屋:

(一)

每牙科治疗椅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

诊室每牙科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四)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心脏除颤器

心电监护仪

手术床

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

高频电刀

多功能口腔综合治疗台

涡轮机

银汞搅拌机

超声洁治器

光敏固化灯

配套微型骨锯

光固化烤塑机

铸造与烤瓷设备

X光机

X光牙片机

口腔体腔摄片机

断层摄片机

超短波治疗器

激光器

肌松弛仪

肌电图仪

颌力测试仪

显微镜

血球计数仪

分析天平

紫外线分光光度计

自动生化分析仪

酶标分析仪

尿分析仪

血气分析仪

恒温培养箱

电冰箱

离心机

冷冻切片机

石腊切片机

敷料柜

器械柜

高压灭菌设备

煮沸消毒锅

紫外线灯

蒸馏器

洗衣机

下收下送密封车

水净化过滤装置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门诊每诊椅单元设备:与二级口腔医院相同;

(四)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一级口腔医院)

一、床位:

肿瘤医院

二级肿瘤医院

住院床位总数100至3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急诊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手术室、病理(包括细胞学)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06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医护之比为1:1.6;

(三)

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占医师总数10%以上;

(四)

至少配备1名营养士。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每床门诊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B超

麻醉机

电止血器

显微镜

胃镜

支气管镜

生化分析仪

肺功能测定仪

病理切片机及染色设备

200mA以上X光机

钴60治疗机或加速器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电冰箱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肿瘤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4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妇科、放射治疗科、中医(中西医结合)科、麻醉科、急诊室、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影像诊断科、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包括细胞学诊断)科、输血科、核医学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医护之比为1:1.6;

(三)

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不少于医师总数的15%;

(四)

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不少于护理人员总数的30%;

(五)

至少有1名具有营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营养专业技术人员;

(六)

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以上)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每床门诊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

B超

电手术刀

麻醉机

电止血器

显微镜

自动生化分析仪

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500mA以上X光机

模拟定位机

γ—照相机(同位素检查)

钴60治疗机

直线加速器

肺功能测定仪

病理切片机

支气管镜

胃镜

结肠镜

膀胱镜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电冰箱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一级肿瘤医院)

儿童医院

一级儿童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4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25名护理人员;

(三)

至少有3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

至少有4名护士和相应的放射、药剂、检验人员。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氧气瓶

呼吸球囊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抢救车

必备手术器械

显微镜

离心机

电冰箱

X光机

人工洗片装置

器械柜

药品柜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常水、热水供应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1张

床垫

1条

被褥

1条

床单

2条

枕头

1个

枕套

2个

床头柜

1个

面盆

1个

每室配备公用暖水瓶、便盆各1个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21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级儿童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至1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统计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95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至少有2名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剂人员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三)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理人员。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心电监护仪

手术床

无影灯

麻醉机

相应的手术器械

显微镜

恒温培养箱

分析天平

自动生化分析仪

尿分析仪

离心机

电冰箱

X光机

B超

裂隙灯

直接喉镜

22

牙科综合治疗台

雾化吸入设备

婴儿保温箱

器械柜

敷料柜

蒸馏器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通风、降温烘干设备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病员服2套外,其他与一级儿童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儿童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传染科、麻醉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15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至少有10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的主任必须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三)

至少有5名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剂人员和相应的检验、放射、药剂等技术人员;

(四)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理人员;无陪护病房每床至少配备0.5名护理人员。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23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心电图机

心脏除颤器

电动吸引器

自动洗胃机

心电监护仪

万能手术床

无影灯

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

牙科综合治疗台

涡轮机

显微镜

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液气体分析仪

尿分析仪

电子血球计数仪

离心机

分析天平

恒温箱

X光机

移动式X光机

B超

脑电图机

裂隙灯

肺功能仪

婴儿保温箱

食道镜

支气管镜

结肠镜

膀胱镜

石蜡切片机

冷冻切片机

电冰箱

器械柜

敷料柜

洗衣机

紫外线灯

蒸馏器

高压灭菌设备

通风、降温烘干设备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器械消毒设备(冲洗工具、去污、去热源)

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设备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儿童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24

精神病医院

精神病医院是指主要提供综合性精神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

一级精神病医院

一、床位:

精神科住院床位总数20至6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精神科门诊、精神科病房(男、女病区分设)、预防保健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4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至少有3名精神科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

(三)

至少有6名护士。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三)

病人室外活动的场地平均每床不少于2平方米;

(四)

通风、采光、安全符合精神病医院要求。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供氧装置

呼吸机

洗胃机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气管切开包

静脉切开包

导尿包

灌肠器

显微镜

火焰光度计

PH计

血球计数仪

离心机

自动稀释器

电冰箱

干燥箱

X光机

B超

脑电图仪

眼底镜

五官检查器

常用处置器械

药用天平

25

储存柜

器械柜

电休克治疗仪

体疗设备

电视机

录音机

紫外线灯

蒸馏装置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1张

床垫

1.2条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条

床单

2条

枕芯

2个

枕套

4个

面盆

2个

痰盂或痰杯

1个

病员服

2套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级精神病医院

一、床位:

精神科住院床位总数70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精神科(内含急诊室、心理咨询室)、精神科男病区、精神科女病区,工娱疗室,预防保健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心电图、脑电图室,消毒供应室,情报资料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44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

(三)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26

(四)

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五)

平均每床至少有0.3名护士。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三)

病人室外活动的场地平均每床不少于3平方米;

(四)

通风、采光、安全符合精神病医院要求。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供氧装置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气管切开包

火焰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

血气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仪

自动稀释器

干燥箱

离心机

电动振荡器

X光机

脑电地形图仪

B超

五官检查器

体疗设备

超声治疗仪

音乐治疗仪

电视机

扩音机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精神病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27

呼吸机 洗胃机 心电监护仪 显微镜 血球计数仪 自动生化分析仪荧光光度计 PH计 恒温箱 分析天平 超净操作台 电冰箱 脑电图仪 脑血流图仪 眼底镜 常用处置器械 电休克治疗仪 音频电疗机 生物反馈治疗机录音机 储存柜 蒸馏装置 洗衣机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精神病医院

一、床位:

精神科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精神科门诊(含急诊、心理咨询),4个以上精神科病区,男女病区分开,心理测定室、精神医学鉴定室、工娱疗室、康复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超声波室、消毒供应室、情报资料室、病案室和3个以上的研究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55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

(三)

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护士;

(四)

平均每床至少有0.35名护士。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三)

病人室外活动的场地平均每床不少于5平方米;

(四)

通风、采光、安全符合精神病医院要求。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供氧装置

呼吸机

洗胃机

气管插管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心电监护仪

心脏按摩机

气管切开包

显微镜

火焰光度计

血球计数仪

血小板计数仪

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气分析仪

血氨测定计

尿分析仪

酶自动分析仪

分光光度计

荧光光度计

28

PH计

分析天平

离心机

干燥箱

恒温箱

霉菌培养箱

电动振荡器

自动稀释器

净化操作台

电冰箱

X光机

B超

脑电地形图仪

脑血流图仪

五官检查器

常用处置器械

诱发电位仪

音乐治疗仪

超声治疗仪

音频电疗机

生物反馈治疗机

电休克治疗仪

体疗设备

储存柜

电视机

录音机

扩音机

紫外线灯

蒸馏装置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精神病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传染病医院

二级传染病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50至34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

29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84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呼吸球囊

洗胃机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手术床

麻醉机

必备的手术器械

显微镜

离心机

恒温培养箱

电冰箱

X光机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密闭灭菌柜

去热源及热源监测设备

洗衣机

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传染病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5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

30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55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呼吸球囊

洗胃机

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

手术床

麻醉机

必备的手术器械

显微镜

离心机

恒温培养箱

电冰箱

X光机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去热源及热源监测设备

洗衣机

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一级传染病医院)

心血管病医院

三级心血管病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5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31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心内科(并设重症监护室)、心外科(并设重症监护室)、麻醉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输血科、手术室、核医学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

至少有1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五)

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呼吸机

除颤器

麻醉机

心电监护仪

临时心内起搏器

体外循环机

体内(外)除颤器

血气分析仪

井型计数器

免疫分析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液分析仪

凝血/纤溶分析仪

1/10000分析天平

恒温箱

X光机

床旁X光机

心血管造影机

伽玛相机

彩色血流显像仪

超声图像分析仪

床旁超声心动图机

心电图运动试验仪

放射性活度测量仪

数据处理系统

电影放映机

负荷运动试验设备

消毒灭菌密闭柜

电冰箱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32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

一、二级心血管病医院)

血液病医院

三级血液病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0张以上,其中专科床位不少于120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血液内科含三级科室:血液一科(各类贫血)、血液二科(白血病及各类恶性血液疾患)、血液三科(出凝血疾病)、血液四科(骨髓移植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包括细胞形态室)、放射科、功能检查室、手术室、输血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显微镜

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液成份分离机

血液细胞计数仪

全自动凝血测定仪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

血气分析仪

紫外线分光光度计

血液粘度计

超低温冰柜

低速冷冻离心机

恒温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X光机

33

体外生理监护仪

动态心电监测仪

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胃镜

结肠镜

血液辐射治疗仪

自动呼吸机

全功能麻醉机

冷冻切片机

消毒灭菌密闭柜

电冰箱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

一、二级血液病医院)

皮肤病医院

三级皮肤病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皮肤内科、皮肤外科、真菌病科、康复理疗科、中西医结合科、性病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含制剂室)、检验科(含真菌检验)、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治疗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34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呼吸机

心电图机

心电监护仪

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自动生化分析仪

自动免疫分析仪

血球计数仪

尿液分析仪

X光机

B超

肌电图机

八导生理仪

X光治疗机

激光治疗机

冷冻治疗备

光治疗设备

水治疗设备

电治疗设备

冷冻切片机

超薄切片机

消毒灭菌密闭柜

电冰箱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

一、二级皮肤病医院)

整形外科医院

三级整形外科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2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整形外科、麻醉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35

(三)

至少有1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呼吸机

麻醉机

心电监护仪

体外除颤器

自动血压监测仪

吸入麻醉药浓度测定仪

整型外科手术相应的各种手术器械

显微镜

1/10000分析天平

血气分析仪

自动生化分析仪

尿分析仪

血球计数仪

免疫酶标仪

离子分子仪

酸度仪

恒温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X光机及暗室成套设备

脉博氧饱和度监测仪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

冰冻切片机

消毒灭菌密闭柜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

一、二级整形外科医院)

美容医院

一、床位和牙椅:

住院床位总数50张以上,美容床20张以上,牙科治疗椅10台以上。

二、科室设置:

36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美容外科、口腔科、皮肤科、理疗科、中医科、设计科、麻醉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技工室、影像室、消毒供应科、病案室。

三、人员:

(一)

每床(椅)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每床(椅)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

至少有8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

每牙科治疗椅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诊室每牙科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四)

每美容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每美容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

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心电监护仪

体外除颤器

自动血压监测仪

口腔综合治疗台

超声洁治器

涡轮机

光敏固化灯

银汞搅拌机

正颌外科器械

光固化烤塑机

铸造与烤瓷设备

X光牙片机

口腔全景X光机

麻醉机

二氧化碳激光机

高频电治疗机

皮肤磨削机

离子喷雾器

纹眉机

皮肤测量仪

1/10000分析天平

自动生化分析仪

尿分析仪

酶标仪

离子分析仪

酸度仪

恒温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电冰箱

器械柜

37

石腊切片机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X光机及暗室成套设备

血气分析仪

超声波美容治疗机

多功能健胸治疗机

美容外科手术相应的各种手术器械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康复医院

康复医院是指主要提供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功能测评室、运动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言语治疗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至少有2名康复医师和4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的人员,并有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学和社会工作者各1名),并且康复治疗人员数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三分之一;

(二)

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三)

每床至少配备0.25名护士;

(四)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

主要建筑设施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有扶手或栏杆。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38

颈椎牵引设备

腰椎牵引设备

供氧装置

紫外线灯

显微镜

洗衣机

灌肠器

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运动治疗设备:

训练用垫和床

训练用扶梯

肋木

姿式矫正镜

训练用棍和球

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

墙拉力器

划船器

手指肌训练器

股四头肌训练器

前臂旋转训练器

滑轮吊环

常用规格的拐杖

助力平行木

常用规格的轮椅和助行器

(四)

物理因子治疗设备:

中频治疗仪

低频脉冲电疗机

音频电疗机

超短波治疗机

红外线治疗机

磁疗机

(五)

作业治疗设备:

沙磨板

插板、插件、螺栓

训练用球

日常生活训练用具

(六)

传统康复治疗设备:针灸用具;

(七)

言语治疗设备:

录音机或言语治疗机

非语言交流写字画板

言语治疗和测评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等)

(八)

功能测评设备:

关节功能评定装置

肌力计

血压计

心电图机

脑血流图仪

X光机

眼底镜

血球计数器

(九)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39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疗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两个疗区、至少设有传统康复医学室、体疗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心电图室、超声波室、理疗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0.5名工作人员;

(二)

每床至少配备卫生技术人员0.3名;

(三)

至少有12名护士;

(四)

至少有6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其中具有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不少于2名;

(五)

各主要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平均每床建筑面积45平方米以上;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

(三)

每床占地面积不低于250平方米;

(四)

绿化面积不少于可绿化面积的80%。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呼吸机

吸痰器

心电图机

除颤机

显微镜

血球计数仪

生化分析仪

分光光度计

自动稀释器

电泳仪

离心机

电冰箱

干燥箱

水浴箱

X光机

A超或B超

姿式矫正镜

墙拉力器

40

划船器

手指肌训练器

前臂旋转训练器

滑轮吊环

各种助行器

中频治疗仪

低频脉冲电疗机

音频电疗机

超短波治疗仪

红外线治疗机

磁疗机

针灸用具

按摩用具

颈椎牵引设备

腰椎牵引设备

关节功能评定装置

肌力计

高压灭菌设备

密闭灭菌柜

洗衣机

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

(二)

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二部分 妇幼保健院基本标准

一级妇幼保健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至1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业务科室:妇女保健科、婚姻保健科、儿童保健科、计划生育科、妇产科、儿科、健康教育科、信息资料科;

(二)

医技科室:药房、化验室。

三、人员:

(一)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的基础上,按实际床位数1:1.3增加编制;

(二)

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0%以上。

四、房屋:

(一)

在保健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的基础上,按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50平方米增加总面积;

41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6平方米,分娩室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妇科检查床

产床

妇科治疗仪

电动吸引器

节育手术器械

新生儿复苏囊

儿童体格测量用具

超声雾化器

紫外线灯

氧气瓶

显微镜

离心机

血红蛋白测定仪

高压灭菌设备

健康教育基本设备

电冰箱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1张

床垫

1.2条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块

床单

2个

枕芯

1.2个

枕套

2个

床头柜

1个

暖水瓶

1个

面盆

2个

痰盂或痰杯

1个

母婴同室和家庭化病房增加相应设备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保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不同形式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42

二级妇幼保健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49张

二、科室设置:

(一)

业务科室:妇女保健科、婚姻保健科、围产保健科、优生咨询科、乳腺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儿童生长发育科、妇儿营养科、儿童五官保健科、生殖健康科、计划生育科、妇产科、儿科、健康教育科、培训指导科、信息资料科;

(二)

医技科室:药剂科、检验科、影像诊断科、功能检查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

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人的基础上,按床位数1:1.4增加编制;

(二)

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80%以上,主要科室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四、房屋:

(一)

在保健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基础上,按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50平方米增加总面积;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6平方米、分娩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妇科检查床

产床

妇科治疗仪

电动吸引器

节育手术器械

综合手术台

乳腺透照仪

B超

心电图

双目显微镜

多普勒胎心诊断仪

新生儿抢救台

儿童体格测量用具

200MA

X光机

同视机

新生儿保温箱

儿童口腔保健椅

高压灭菌设备

儿童智力测查工具

洗衣机

电冰箱

血红蛋白测定仪

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水浴箱

电视机

43

录、放像机

救护车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妇幼保健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保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不同形式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妇幼保健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

业务科室:妇女保健科、婚姻保健科、围产保健科、优生咨询科、女职工保健科、更年期保健科、妇儿心理卫生科、乳腺保健科、妇儿营养科、儿童保健科、儿童生长发育科、儿童口腔保健科、儿童眼保健科、生殖健康科、计划生育科、妇产科、儿科、培训指导科、健康教育科、信息资料科;

(二)

医技科室:药剂科、检验科、影像诊断科、功能检查科、遗传实验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图书室。

三、人员:

(一)

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0人的基础上,按实际床位数1:1.5增加编制;

(二)

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80%,其中至少有6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

保健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基础上,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55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60平方米增加总面积;

(二)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母婴同室每床不少于7平方米,分娩室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妇科检查床

产床

综合手术台

电动吸引器

腹部手术器械

高压灭菌设备

多普勒胎心诊断仪

新生儿保温箱

B超(线、扇)

200MA以上

X光机

44

心电图机

宫腔镜

新生儿抢救台

麻醉机

妇科治疗仪

乳腺透照仪

儿童体格测量用具

儿童智力测查工具

同视机

儿童口腔保健椅

裂隙灯

节育手术器械

超净工作台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分光光度计

尿液分析仪

血球计数仪

酶标仪

双目显微镜

恒温培养箱

万能显微镜

γ计数仪

离心机

分析天平

洗衣机

文字处理机(打字机)

电视机

幻灯机

录、放像机

投影仪

救护车

电子计算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妇幼保健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保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不同形式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三部分

乡(镇)、街道卫生院基本标准

床位总数在19张以下的乡(镇)、街道卫生院

一、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抢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信息统计室。

二、人员:

(一)

定员至少5人;

(二)

卫生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全院职工总数的80%;

(三)

从事防保工作人员不低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0%。

45

三、房屋:

无住院床位卫生院,建筑面积至少300平方米;每设一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20平方米。乡镇人口数少于1万的卫生院,建筑面积最少为200平方米。

四、设备:

(一)

基本设备:

急诊抢救箱

氧气瓶

电动吸引器

洗胃机

心电图机

抢救床

观察床

诊查床

妇科检查床

产床

接产包

切开缝合包

新生儿体重计

新生儿保温箱

显微镜

血球计数仪

离心机

恒温箱

电冰箱

干燥箱

X光机

观片灯

开口器

舌钳

阴道检查器械

人流吸引器

上取环器械

导尿包

身高体重计

至少100支各种规格注射器

器械盘

器械柜

无菌柜

污物桶

担架车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二)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床位总数20至99张的乡(镇)、街道卫生院

一、科室设置:

46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抢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预防保健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信息统计室。

二、人员:

(一)

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线技术人员;

(二)

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三、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四、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呼吸球囊

急诊抢救箱

氧气瓶

洗胃机

新生儿体重计

万能手术床

必备的手术器械

干燥箱

血球计数仪

恒温培养箱

X光机

B超

妇科检查床

产床

阴道检查器械

人流吸引器

药品柜

无菌柜

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

(二)

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47

电动吸引器 抢救床 导尿包 心电图机 新生儿保温箱 麻醉机 显微镜 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电冰箱 观片灯 身高体重计 冲洗车 接产包 上取环器械 器械柜 紫外线灯 污物桶 担架车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四部分

门诊部基本标准

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

(一)

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二)

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医师;

(三)

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四)

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

(一)

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二)

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一)

基本设备:

氧气瓶

人工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

气管插管

洗胃机

心电图机

显微镜

尿常规分析仪

血球计数器

生化分析仪

血液粘度仪

恒温箱

电冰箱

X光机

紫外线灯

高压灭菌设备

B超

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

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48

(二)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一、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临床科室;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处置室等与门诊部功能相适应的医技科室。

二、人员:

(一)

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

(二)

至少有4名中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三)

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

(一)

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二)

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医门诊部

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一)

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

(二)

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处置室、注射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

(一)

至少有3名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年以上的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西医结合医师或中医师;

49

(二)

至少有5名护士;

(三)

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

(一)

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二)

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一)

基本设备:

氧气瓶

电冰箱

心电图机

显微镜

B超

尿常规分析仪

X光机

血球计数器

人工呼吸机

紫外线消毒灯

洗胃机

药柜

气管插管

调剂台

吸引器

静脉切开包

高压灭菌设备

规定的各种抢救药品

(二)

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民族医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设有三个以上民族医门诊科室。设有民族药药房并具有民族药基本保管与炮制能力。

二、人员:

至少有3名民族医医师、1名民族药药士和1名检验士、1名护士。民族医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

三、房屋:

(一)

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二)

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50

上一篇:污水处理厂名录下一篇:otc医药代表营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