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乡村医生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前乡村医生的学历、职称普遍偏低,农村的医疗水平较为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吉林省、河北省、浙江省、海南省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对部分省份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进行了反思,并主要从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训教学和培训方式等方面对乡村医生培训进行了前瞻。

第一篇:乡村医生论文

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关爱保障机制

[摘要]乡村医生是农村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但是,目前乡村医生正面临待遇不高、执业资格缺乏、培训与需求失衡、新农合冲击、养老保险缺失和“后继乏人”等困境。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关爱保障机制,努力筑牢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基础性防线。

[关键词]乡村医生;关爱保障机制;思考

[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新医改方案关系到中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重建和完善,牵动着长期被遗忘、被边缘化的乡村医生群体。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是我国9亿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乡村医生的待遇和养老问题,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再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民生课题。

一、乡村医生的由来及其发展

乡村医生最早称之为赤脚医生,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缺医少药情况十分严重。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同志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随后,全国各地农村涌现出了大批赤脚医生,并且普遍形成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20世纪70年代,赤脚医生进入鼎盛时期,人数达500多万人,其中赤脚医生180万人,卫生员350万人,还有接生员70多万人。此时,赤脚医生半农半医,不改变原有的社队体制,身背药箱,脚穿草鞋,行走于田间地头,服务于广大农民。他们生活在群众中间,熟悉患者的家庭病史、经济情况等,医疗设备和条件虽然简陋,但随时上门热情服务,还开展辖区内的预防保健工作,担负起了保护亿万农民健康的重担。这是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雏形,而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的忠实实践者。赤脚医生对改变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对开展预防工作和促进农业生产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赤脚医生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以赤脚医生为主体的农村集体合作医疗逐渐解体。“工分计酬”方式的瓦解,使赤脚医生体制遭受了沉重打击。很多赤脚医生考虑到生计问题,只好放下药箱,拿起锄头。加上知青返城、高考恢复,大量知识青年赤脚医生流失,这更加加速了整个赤脚医生队伍解体的步伐。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乡村医生总数降为240万人,其中一半为“赤脚医生”,一半为卫生员。1985年初,卫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的决定,对原来的赤脚医生进行考核,合格的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生证书后可以继续行医,没有通过考试的,可成为卫生员,在乡村医生的指导下工作。到1986年有64万人被授予乡村医生证书,另有65万卫生员未通过乡村医生资格考试,两者合计129万人,总数比1985年的240万人减少大约一半口]。至此,“赤脚医生”的历史也就结束了,而乡村卫生室也取代了原来的保健站。卫生室名义上是村级集体卫生服务单位,但实际上大多还是交给了原来的赤脚医生个体经营。从保健站到卫生室,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从集体经营到个体经营,但无论形式如何变迁,称谓如何变换,乡村医生所承担的大量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却没有变。他们依然承担着地方病普查、疫苗注射、妇幼保健以及计划生育宣传等所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们依然是三级保障网网底的守望者。

二、乡村医生再发展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乡村医生遍布于全国各地,植根于农村基层,用最贴近、最及时、最便捷的服务,传递着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怀,为村民提供便捷、廉价、高效的医疗服务,支撑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然而,当前乡村医生的现状却不免让人感动尴尬。乡村医生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诸多困境,成为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1 村医待遇普遍不高。乡村医生没有固定工资,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所得。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低廉,药品差价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药品销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80%以上。但是,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零差价政策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推行,这对于以药品差价为主要收入的乡村医生来说,无疑是端掉了他们的“饭碗”。而且乡村医生在承担各种无偿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助。有些地区虽已在机制上开始解决承担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的报酬问题,但由于补偿水平较低,不足以激励乡村医生更好地承担起相应的职能。补偿激励机制的缺乏,不仅挫伤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得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执业资格缺乏造成身份尴尬。我国现有乡村医生80多万人,但真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者仅7.4万人,不足乡村医务人员的9%。《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条例》出台的初衷是很好的,但也没有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按照《执业医师法》,到2011年,全国将有80万名村医注定拿不到医师执业资格,那么到时候他们继续行医就是非法,而如果取消了他们的行医资格,谁又能来代替他们呢?谁来给亿万村民看病呢?事实上,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还必须依靠这些村医。

3 专业化培训与实际需求失衡。由于现实条件的约束,我国乡村医生基本上承担着“全科医生”的职责,无论内科外科,一般性疾病都是由他们负责。但是,现阶段的村医培训主要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集中在县卫校和县级卫生机构,是以获得学历或行医资格为主要目的,以学校培训为主、函授和临床培训为辅的~种短期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以传统的临床教学为主,与村医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事实上,目前在岗的乡村医生更倾向于获得实际的诊疗技能和临床指导而非学历。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冲击。当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以大病统筹为主,许多地区村卫生室就医即乡村医生提供的服务并未完全纳入合作医疗的补偿范畴。新农合的基本保障是“保大病”,提供的补偿主要是村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甚至省、市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无形中引导农民就医流向高层次。因此,一些地区新农合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和县医疗机构的作用得到了强化和放大。相比之下,村卫生所的功能逐步弱化,作用萎缩。而引发农民大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些年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络不健全,尤其是网底和枢纽功能的弱化,面向农民的预防保健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没有得到有效诊治。很多小病拖成了大病。

5 养老保险缺失引发顾虑重重。乡村医生从诞生起,其性质便定位为半农半医。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覆盖,半医半农的乡村医生也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但养老保险的缺失仍然是乡村医生的一块心病。当年,与赤脚医生一起吃工分、拿补贴的民办教师和民办兽医现在大多数已转正,退休后国家发放退休工资,享受医疗保险。而乡村医生至今没有正式编制,没有工资,没有养老保险,只能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养家糊口,没有最基本的收入保障。目前,只有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初步确定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地方的乡村医生养老还是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

6 村医工作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如何培养“养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卫生人员,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难题。现在,对于乡村卫生人力资源而言,不仅适应岗位执业要求的乡村医生短缺,而且在岗的乡村医生也面临年龄和知识老化、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一些地区老村医退了,年轻村医补充不进来,乡村医生队伍已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严重地威胁到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健全。根据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的统计,全国乡村医生总数已减少到80万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网底”已出现了25%左右的破裂,面临着“人走网破”的威胁,仅剩的村医也是人心思动,年轻些的一有机会就马上弃医改行,一些地区村级卫生所面临关门停办的局面,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一些村医“空白村”,这不仅增加村民看病难题,而且威胁到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安全。

三、构建乡村医生关爱保障机制的对策与思考

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存在。面对现实,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关爱保障机制,努力促进乡村医生稳步再发展,继续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医疗保健服务。

1 建立引入培养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首先就要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这是打造农村基本医疗的重要一环。一要优化在岗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在政策上、体制上、运行机制上解决在岗乡村医生的结构性矛盾,通过业务培训、资格认证、岗位考核、职称晋升等引导在岗村医逐步向执业医生过渡,并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人才,稳定队伍;二要建立定向免费培养机制。通过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免费培养大专层次全科医学专业人才,造就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乡村医生,并纳入财政预算;三要返聘城镇医院退休医生服务农村。充分发挥城镇老医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同时,鼓励老医师以老带新,培养接班人,使乡村医生队伍不至于出现“断层”。

2 加大村卫生室的投人与管理力度。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最基本的单位。要保证9亿农民人人公平享有廉价、便利、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不能破。一方面,政府要把村级公共卫生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发展项目,公共财政支持卫生室建设,购置常用医疗设备,提高乡村医生诊疗水平,逐步将村卫生室向公办性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变;另一方面,着眼未来城乡一体、镇村一体的发展战略,将村卫生室纳入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编制统一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等实现一体化管理,规范村卫生室的医务行为,提高乡村卫生组织综合服务质量和卫生资源利用率。

3 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乡村医生肩负着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乡村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一要加强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卫生部门要采取有效手段,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对乡村医生进行以农村适宜技术、中医药和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为重点的免费轮流培训;二要鼓励乡村医生进行学历进修。对乡村医生实行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对参加学历教育取得高一级学历并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三要为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创造良好条件。在免费提供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误工、交通、食宿等合理性补助,为乡村医生创建“无经济负担”的培养环境,确保乡村医生参训率和培训质量。

4 开设单独的乡村医生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体系。按照卫生部文件要求,到2010年,绝大多数乡村医生需要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事实上,目前真正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数量还不足10%。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考虑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由卫生部在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基础上,单独开设针对乡村医生而有别于普通职业医师的考试和认证,以改善目前多数乡村医生无照行医的状况。凡有意愿参与乡村医生职业资格考试的,不管什么学历都可以参与考试,成绩合格发给执业资格证书。对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的乡村医师,严格规定其职业地点和范围。

5 把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机构中。从2003年试点以来,“新农合”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广大参合农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新农合”以大病统筹为主,补偿的主要是村以上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村卫生室提供的医疗服务未完全纳入补偿范围,这无形中造成参合农民向高层次医疗机构就医,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在“新农合”中的功能也相对萎缩,从而可能导致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得不到及时有效诊治,小病拖成了大病。为此,应将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范畴,把村卫生室定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医保定点单位,其报销比例与乡镇卫生院相同。这是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根本措施,也为今后合作医疗降低报销门坎,扩大受益面,乃至将来的“全民免费医疗”打下扎实的基础。

6 解决好乡村医生的待遇及养老问题。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基本待遇和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及质量,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一方面,要妥善解决好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根据新医改方案,人事、卫生、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定乡村医生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的工资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政府补助标准,并建立绩效考核工作机制,保证乡村医生得到应有的报酬,让更多的农村卫生人才扎根乡村。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于年龄较大符合“前补后延”条件的乡村医生补偿时限不应低于15年;对于超过规定年龄的乡村医生及已离岗的乡村医生,不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可以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于年轻的乡村医生直接按缴费年限给予补助。

作者:夏益俊 赵 伟

第二篇: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现状与建议

摘 要 目的:通过对上海远郊地区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家庭医生制服务中乡村医生队伍的发展状况,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建设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结合奉城镇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汇总的相关资料,调查2014年度社区内全部乡村医生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退休年龄、收入和保障、培训、科研课题、论文撰写、工作范围等基本情况。结果:乡村医生队伍人员结构老化,学历职称和专业能力低,在岗教育培训薄弱,职称晋升空间小,科研课题设计能力差,服务人口多且内容宽泛。讨论:加强乡村医生的人才储备、建立保障体系;根据乡村医生的特点,制定系统培养计划;应充分利用乡村医生目前的资源优势,将其纳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进行管理,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家庭医生制 现状 对策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doctors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in Shanghai outer suburbs area and the counter-measure

HUANG Ying, HONG Chunmei

(Feng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doctors in Shanghai outer suburbs area, to analy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doctor team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to provide th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for their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 age, gender, education, academic title, retirement age, income and insurance, training, research project, writing, work scope and other basic situation of all the rural doctors in the community in 2014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combining with the summarized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e Fengcheng Town Village Health Organizations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fice. Results: The personnel structure of the rural doctor team was aging,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cademic titles and professional capacity were low an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eak, and the academic promotion space was small and the design abil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poor and the population and contents served were more and broad. Conclusion: The talent reserve of the rural docto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doctors, a system of the training plan will be made. The present resource of the rural doctors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an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service team management to let them play the role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KEY WORD rural doctor; family doctor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乡村医生队伍是我国卫生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目前的乡村医生承担了40%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2011年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陈竺表示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洪庙社区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属上海远郊地区。占地面积20.05 km2,有7个村委2个居委。另加奉城镇2个行政村(奉城镇2个行政村归属洪庙社区管辖),服务总人口28 282人,其中户籍人口16 242人,平均1名乡村医生服务2 356名居民。调查对象为上海市远郊洪庙社区管辖的9个自然行政村及2个居委所有在编在岗的乡村医生12名。

1.2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办法,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15年5月调查包括乡村医生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退休年龄、收入和保障、培训、科研课题、论文撰写、工作范围等在内的基本情况;乡村医生的基本信息经过与奉城镇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采集汇总的资料相比较,确保真实有效;查阅相关工作台账,明确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功能;在镇派出所收集社区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双人平行录入,对12名乡村医生的基本数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乡村医生信息2.1.1 人员结构

洪庙社区乡村医生共12名,3个村卫生室各配备2名乡村医生,6个村卫生室各配备1名乡村医生,2个居委无乡村医生。男性6名,女性6名。乡村医生年龄最小30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53.7岁,退休年龄65岁,人员结构老化,出现了乡村医生工作年限延长,甚至延至65岁退休的现象。

2.1.2 乡村医生学历及职称情况

受调查乡村医生的学历为:初中学历6名,高中学历3名,中专学历3名;11名乡村医生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一名无职称。

2.1.3 收入保障情况

在工资待遇方面,乡村医生的2014年度平均收入为53 130元。

从2010年开始,所有乡村医生享受上海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乡村医生的薪酬保障体系方面正在逐步完善。

2.1.4 继续教育培训

乡村医生每月参加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业务学习,1年内参加1次区级专业知识培训,但没有乡村医生参加过市级培训。

2.1.5 职称晋升情况

在2014年度乡村医生无职称晋升情况,追溯到前几年也无职称晋升人员。原因主要是乡村医生目前的实际医疗技能和理论考试水准离通过职业医师考试还有一段距离。

2.2 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发挥的功能

目前乡村医生分管村内居民的出生和死亡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病、残疾人及结核病患者开展随访工作,开展计划生育和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服务项目。

12名乡村医生从2008年开始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充当家庭医生助手的职责,协助完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更新工作,包括村民的死亡、迁入迁出、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新患者、核实村民通信方式、地址等;协助家庭医生承担高血压管理患者中2、3层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在家庭医生开展驻村集中式服务中帮助联络村民、指挥现场等工作。今后,乡村医生还可以协助家庭医生在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2.3 乡村医生其他工作内容

根据工作台账调查内容,乡村医生还负责村卫生室的消毒工作,药品管理,重要事项报告等工作。

3 讨论

3.1 加强乡村医生人才储备

乡村医生目前面临人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乡村医生已延长至65岁退休,所以人才储备是目前形势下的第一要务。建议加大乡村医生的学校招生,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针对农村卫生事业的特点,开设农村医学相关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定向培养人才[2];鼓励社会招生,把符合条件的社会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培养成乡村医生;吸纳医疗机构退休的医务人员短期驻村,填补短板,同时发挥一定传、帮、带、教功能。目前上海市第一批历届高中生通过3年专业培养,现已走向乡村医生岗位。但是因为人员数量较少,仍然不能填补目前乡村医生大量的职位空缺。

3.2 建立薪酬保障体系,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根据乡村医生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龄,工作量的考核,有梯度的制定绩效工资,薪酬水平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工作量逐渐向家庭医生的标准靠拢。为乡村医生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使其退休后无后顾之忧,安心留在乡村医生岗位工作。

目前,上海市政府在薪酬保障体系方面为乡村医生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供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乡村医生的薪酬也由原来的上海市最低保障工资调整至目前的人均53 130元/年,提升幅度较大。

3.3 根据乡村医生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

乡村医生学历低、职称低、培训少,专业技能水平低下,但其承担的服务功能宽泛,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建立适合他们的培训平台,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市、区、镇级的教育培训平台,按学分制鼓励和促进乡村医生的在岗理论和技能培训;作为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的一员,充分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工作中,让家庭医生在工作中自然发挥传、帮、带、教的作用;建议其每周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部门和公共卫生部门学习理论内容、医疗技能等相关知识,同家庭医生一起参加中心的各项理论和技能考试。学习时间以3年为一期,期满由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部门和家庭医生三者共同进行考核。乡村医生应参加家庭医生的科研课题,提高其专业能力,为职称晋升铺路,同时鼓励有资格的乡村医生积极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大力开展对于乡村医生队伍的继续教育以及相关技能、素质的培训,建立系统的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制度和学习培训激励机制[4]。

3.4 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功能,纳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发挥功能

奉贤区属上海远郊地区,全科医生人数较其他区、县少,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奉贤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有12名全科医生,而我中心全科医生目前只有8名,远低于城乡结合部及市中心的平均水平。而远郊的服务地域广,人员分散,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知识薄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完成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一系列工作。

应充分利用现有乡村医生的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称晋升能力;作为家庭医生的助手,将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进行管理,制定个性化的绩效考核指标[5],由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进行监督管理。充分挖掘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中的人力资源作用,也实现其个人的职业理想。在广泛推广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背景下,我国家庭医生严重匮乏的问题将愈加明显[6]。随着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压力也将不断提升。而对于乡村医生队伍的合理运用则能很好的缓解这一矛盾[7]。

在完善乡村医生薪酬,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有规划的培养乡村医生执业能力继续教育体系、在带有激励机制的乡村医生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使乡村医生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发挥能力;今后,随着乡村医生个人技能的提升和政策的改善,他们可以进一步协助家庭医生在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与家庭医生一起从三级预防体系多方面着手做一名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者。从而让乡村医生在工作中寻求到职业成就感。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乡村医生的功能任务,加强乡村医生的管理,优化乡村医生学历结构,提升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从各个层面保障乡村医生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建春, 孙馨, 田疆. 陈竺: 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J]. 中国卫生人才, 2011(2): 10-11.

[2] 齐慧颖, 李瑞锋. 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5, 28(6): 33-35.

[3] 王玉, 王晓燕, 韩优莉, 等. 乡村医生执业资质转化难的原因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 2013, 26(4): 7-10.

[4] 李珑, 王晓燕, 王辰, 等. 北京市乡村医生收入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3, 26(1): 5-7.

[5] 凤玉英, 田霞, 田秀红, 等. 上海某镇转型中乡村医生管理模式研究[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1, 6(2): 114-117.

[6] 马金姝. 我国社区首诊的研究现状[J]. 预防医学论坛, 2010, 16(2): 151-154.

[7] 徐亚明, 张振法. 家庭医生制服务背景下乡村医生的作用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 21(19): 158-159.

作者:黄英 洪春梅

第三篇: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研究:现状、反思与前瞻

【摘 要】 目前乡村医生的学历、职称普遍偏低,农村的医疗水平较为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吉林省、河北省、浙江省、海南省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对部分省份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进行了反思,并主要从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训教学和培训方式等方面对乡村医生培训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反思与前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有关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的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组织制定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乡村医生教育和培训的政策及落实措施,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对乡村医生教育和培训,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培训模式。

一、部分省市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及模式

(一)吉林省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网络教育+临床实习

从2006年以来,吉林省颁布并实施了吉林省医药卫生人才支援乡村医疗卫生项目、吉林省村级医疗、医药及卫生相关技术人才培养战略等乡村医生人才战略项目。确定了5所医学高校作为培训基地,用5年时间培养大专学历乡村医生1万多名。

1.“网络教育+临床实习”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的建立

由于乡村医生分布地域广泛而分散,工作与休息时间不规律,开展集中培训实施起来不太可行。经过不断探索,吉林省逐步形成了“网络教育+临床实习”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一方面构建乡村医生网络资源体系,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安排临床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乡村医生培训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2.乡村医生网络资源体系的实施

为了使高校的师资、医疗卫生设施设备、网络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实施了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下将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到乡村卫生医疗机构项目,构建了资源丰富、涵盖面广,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的乡村医生网络资源体系。该医学资源体系采用Visua Studio.NET技术,结合后台数据库服务,开发出一套数据驱动、面向对象、支持三层应用模式、实时在线式的医学应用资源平台。

乡村医生资源网的内容体系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各类处方药禁忌、医疗卫生法规政策、图书文献等20多个子系统组成。

(二)河北省乡村医生培训模式——主抓在岗培训,强化学历教育

2002年,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联合颁布了《河北省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01—2010年)》,确立了“主抓在岗培训,强化学历教育”的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实施了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开展了普及中专学历教育,启动了成人大专学历教育,提高乡村医生学历层次。

2015年5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乡村医生教育力度

第一,加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河北省卫生厅制定了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指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明确了上级医师现场指导的频次和要求、集中学习的管理和考核制度,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和使用等。

第二,继续实施在岗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筛选一批师资力量雄厚,实用性、应用性强、致力于服务乡村医疗队伍建设的省内医疗卫生院校承担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的工作。

第三,探索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河北省致力于建立健全吸引人才到农村、下基层、进村庄的有关经济、人事和卫生管理政策,从医疗卫生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定向培养,毕业后分配、基层选拔等多环节、多渠道做好乡村医生的后备人才培养。

2.加強乡村医生培训网络建设

在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依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建立并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基层实践基地的乡村医生培训网络体系,扩大乡村医生培训的覆盖面。

3.积极开展乡村医生教育研究

大力支持乡村医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我省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绩效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制定高效而可行的培训方案,不断提升培训效果。

(三)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强化技能,构建立体式学习培训模式

2009年上半年,浙江省开展了乡村医生第二轮注册培训,遵循“强化技能技术,更新知识体系,注重分步提升,不以淘汰为主”的定位,在提高乡村医生操作技能、构建立体式学习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6年,对乡村医生注册培训政策进行调整,根据乡村医生年龄实际状况,采取分层次实施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培训考试、考核更加人性化。

1.科学设计,完善培训方案

在浙江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下,确定了第二轮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的指导思想与培训总体要求,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经验,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乡村医生从事农村卫生服务的技能与技术,更好地为满足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新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与培训总体要求,形成《浙江省第二轮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实施方案》。

2.构建立体式学习培训模式

改革以辅导站面授为主、纸质教材为主、理论讲解为主的传统培训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技能技术这一核心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纸质教材、教学光盘、专家实时网上授课、网络媒体自主学习、集中辅导答疑、技能和技术实践实训相结合的集成化立体式学习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3.改革培训考核模式

依据“强化技能技术,更新知识体系,注重分步提升,不以淘汰为主”的培训定位,为进一步调动乡村医生参加培训、提高技能技术的积极性,改革了传统的培训考核模式。对培训的出勤情况,操作技能、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出勤情况占20%,每次培训都进行严格的出勤考核和记录;操作技能的考核占30%;知识掌握程度考核占50%。最后以加权合计总分为培训考核总成绩。

(四)海南省实行在岗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2015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乡村医生的选拔和考核、培养培训、薪资福利等做了具体的规定,使乡村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培训工作更具有操作性。

1.做好乡村医生学历提升工程

海南省乡村医生学历提升工程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乡村医生“中专升大专学历”提高教育,培训对象为具有中专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另一个层面是乡村医生“初中起点升中专、大专学历”提高教育,主要对象是仅有初中学历,不具有参加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格的在岗人员学历问题。

2.认真实施乡村医生毕业后教育

新进入乡村医生队伍的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生,要到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接受2年助理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提高实践技能,取得合格证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方可注册助理全科医生资格。

3.建立并严格执行乡村医生定期在岗培训制度

海南省卫生厅通过集中面授、现场示范、上门指导、网络学习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对乡村医务工作者定期开展在岗专项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力争用5年时间,45岁以下的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

4.优化培训内容

乡村医生培训内容体系要突出三性:一是科学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医疗卫生知识体系和疾病发展变化的科学规律,结合乡村医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二是系统性。注重与乡村医生经受过的基础教育相衔接、与经往参加的短期培训相融合,既有专业理论、医德要求,也有技能操作,体现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连贯性。三是实用性。突出糖尿病、冠心病、支气管炎、小儿腹泻,以及农药中毒、一般外伤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员掌握常规医疗仪器使用和合理用药要求。

二、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的反思

经过十余年的乡村医生培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乡村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但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民的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新的问题出现在乡医队伍的建设中,通过培训的加强,乡医的业务水平和学历都得到显著提升。但是还需要看到现在的乡医培训模式还有不少问题,培训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培训目标与实际脱节。目前的乡村医生培训,主要集中于资格证书培训和学历提升培训。但乡村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实行的是自负盈亏,他们更看重的是当前的经济效益。虽然培训是免费的,但参与培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很大一部分乡村医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把培训当作任务去应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二是培训教材老化,不适应区域卫生服务的需要。尽管培训教材版本多样,但大多只是简单的重复,只是大中专课程的节选,不能体现乡村医生的岗位特色。

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的课程设置注重专业知识,很少涉及到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比如信息技术、文献学等内容;课程也缺少临床操作等内容,大多集中在理论上。

四是教学方法单一。无论是网络培训还是现场培训,大多数培训仍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方法,培训对象只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内容,缺乏交流与互动。

五是考试考核方式不灵活。卷面形式是考试考核的主要方式,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只能考核乡村医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不能对培训效果综合评价。

三、新时期乡村医生培训的前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卫生健康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农民健康工程的推进,乡村医生的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和为农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职能存在较大的矛盾[1]。通过乡村医生培养的新模式的创新,提高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以提高乡医素质和能力,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医生培训目标要进一步明确

对乡村医生从业现状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既要适应农村医疗卫生需求,又要考虑乡村医生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安排要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国务院体改办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卫生部《2011-202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文件要求,目标是适应农村医疗卫生需求,重点为强化基础理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针对性。[1]把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作为基本,以农村常见病的治疗作为内容,中西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融合,增强操作能力。

(三)乡村医生培训教学安排要体现乡村医生工作的特殊性

由于乡村医生工作时间长且不固定,基本上是24小时服务模式,很难有时间参加全脱产学习。因此,对乡村医生培训的教学安排要尽量缩减全脱产培训的时间,短期集中面授与自学相结合。发挥各市、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学院校在师资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增加培训网点,方便乡村医生就近学习。

(四)乡村医生培训方式要更加灵活

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年龄差异较大。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乡村医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亦有很大差异。多样化的乡村医生培训方式更为有效,如综合采取定期讲座、函授刊授、以会代训、脱产学习或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2]

综上所述,对乡村医生队伍的规范化培养工作会是长期的工程,并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持续。各级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及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合作,不断完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方案,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注释:

[1]巢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5.

[1][2]盛振文,王素琴.新時期乡村医生培训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134-134.

参考文献:

[1]王晓波.北京某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

[2]徐庆锋.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李若冰.甘肃省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D].兰州大学,2011.

[5]戴伟娟,颜世霞.乡村医生培训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2):12-14.

[6]盛振文,王素琴.新时期乡村医生培训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148-148.

[7]裴彬.邯郸市城乡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比较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作者:盛振文 陈淑英

第四篇:国家多种形式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等

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养老保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相关政策。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快制定并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确保其养老金收入不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统一管理。

《通知》提出,要切实保障乡村医生待遇,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各地应当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发放乡村医生补助,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将补助经费的80%以上按月拨付乡村医生,余额经考核后发放,不得挪用、截留。

《通知》强调,乡村医生准入管理要严格依法进行,在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胡建辉)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成员6540多万

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精神,8月27日,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了当前联席会议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审议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讨论稿)》。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数量快速增长。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2.8万家,约是2007年年底的32倍;实有成员达6540多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5.2%。合作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一大亮点。

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于日前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农业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国家林业局、银监会、全国供销总社组成,负责农民合作社重大政策调研、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协调落实扶持政策、制定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监测办法等。

(彭丹梅)

中央财政319.2亿元奖励粮(油)大县

从财政部传出消息,为进一步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促进粮油稳产增产,财政部日前拨付2013年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19.2亿元,对纳入奖励范围的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商品粮大省进行奖励。

财政部介绍,与2012年相比,今年中央财政在奖励政策制定上,继续加大了奖励政策力度,新增奖励资金39.2亿元,增幅14%,重点用于提高产粮大县、商品粮大省奖励水平。

此外,今年中央财政还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将2012年各地奖励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年奖励资金分配因素,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将原产粮大省奖励调整为商品粮大省奖励,充分体现国家对粮食主产区贡献商品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奖励意图。

据统计,自2005年国家出台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拨付奖励资金1589.2亿元,有效缓解了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财政困难,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为实现我国粮油生产连续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韩 洁)

第五篇:温暖最美乡村医生,体验洋河品牌精神

“2012中国梦·梦之蓝CCTV‘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后,社会反响非常强烈。“最美乡村医生”新浪微博开通后,很短的时间内粉丝关注度就飙升至100多万。此次公益活动不仅是中央电视台“最美”系列公益品牌的一次延续,也是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坚守“爱心企业”理念的一次延续,是企业视慈善公益事业为社会责任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洋河“中国梦·梦之蓝”作为此次活动的全程公益伙伴,携手央视记者走基层,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带你走近最美乡村医生……

这是一次“最美”的团聚。乡村医生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超过百万人。多年来,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保护农民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支持和帮扶乡村医生,中央电视台秉持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联手知名爱心企业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正式启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行动。

在洋河股份(苏酒集团)的支持下,从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包扎墩牧区到四面环水的南矶乡,从陕县宫前乡黑山沟村到云南怒江大峡谷……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生齐聚央视荧屏,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震撼心灵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次梦想的延续。作为此次“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公益伙伴,洋河股份(苏酒集团)不仅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受赞誉的产品品质而家喻户晓,更因其不断回馈社会的公益善行而有口皆碑,獲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多年来,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始终把“领头领先领一行,报国报民报一方”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狮羊文化”的引领下,洋河股份(苏酒集团)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在中国白酒行业领头长啸的同时,时刻不忘做跪乳的羔羊,饮水思源,践行感恩。从捐资办学到扶危济困,从抗震救灾到慈善义卖,从关爱弱势群体到建立爱心基金……洋河的善举涉及各个领域;从山东莱芜到广西柳州,从河南开封到广东佛山,从山西铜川到云南昆明,从甘肃兰州到安徽肥东……洋河的公益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数据显示,仅最近三年内,洋河股份(苏酒集团)捐款高达四千多万元。

不断升华品牌文化,打造和传播“中国梦”,向国人宣扬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将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融为一体的精神,是洋河股份(苏酒集团)不懈的追求。每个普通人的梦想,其实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合作伙伴,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全程倾力协助乡村医生解决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乡村医生撑起一片梦想的蓝天。让“最美乡村医生”的梦想延续,携手共筑美丽“中国梦”,也是洋河对不断践行公益的梦想的延续。

这是一次希望的开始。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是乡村医生们不变的夙愿。对寻找过程中发现的在部分乡村地区具有普遍性的特殊病症,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将积极配合组委会及相关部门,设立课题专项研究,并联系医院给予医疗救助,为实现村医们的愿望助上一臂之力。这不仅是乡村医生的希望,也是洋河的希望,国家的希望。

作为江苏省“慈善之星”企业,除了扶贫济困、助学助老,洋河股份(苏酒集团)还先后建立了“洋河酒厂关爱基金会”及“蓝色经典爱心基金”,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更多的光和热。此次携手央视共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是洋河以全新的方式投身公益的重大举措——不仅自身为社会提供慈善捐赠,还注重发挥慈善救助与慈善宣传的双重效果,借助媒体引导舆论、凝聚爱心、弘扬先进的作用,在社会中营造“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慈善文化氛围,把“报国报民报一方”的企业文化理念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酿酒是一道工艺,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公益亦是一道工艺,展示着民族的精神。在洋河股份(苏酒集团)董事长、总裁张雨柏看来,“越是发展得很好的优秀企业,就越要有责任以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上善若水,慈济天下。“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如今正在走向全国各地,走进田间地头,相信乡村医生的梦想终会一步步实现,而洋河的公益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开阔,把慈善之花撒遍神州大地。

作者:张静

上一篇:投资与理财毕业论文下一篇:小学生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