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在学校教育,尤其是高三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由班主任一人承担班级管理的情况占了主导地位。班主任有承担班级工作的职责,但绝不能减少和弱化其他教师对班级学生的教育职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真情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情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篇1:

用真情弹奏班级管理的动感乐章

弹指一挥间,我已在三尺讲台耕耘了18载,担任班主任工作也已6度春秋了。多年来,我将爱作为自己不变的主题,将创新作为永恒的真理,坚持用爱浸润学生的心灵,用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养真德,求真知,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也形成了自己对班级管理的一些认识,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呢?

一、做好班级管理要明白这几个原则

(一)做永远比说重要

我能变“说教”为“行动”,踏实地兑现自己的承诺,尽量减少向学生说“不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而是用自己的无声的行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我的意图,从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全力追求“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境界。

班主任要从工作态度、个人面貌、生活习惯和谈吐举止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就首先要求自己上班不迟到;要求学生讲卫生,自己就会先注意卫生。只要对学生说过的话,就一诺千金,一定会兑现,坚持做到——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多做少说,最终获得学生的信任。班主任无小节,学生时刻关注着班主任的一举一动。班主任要做遵守法纪、学习的模范,要有正气,要有爱心,要有民主作风,要有时代精神,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从思想、道德、言行等各方面给学生以教育和感化

(二)爱心决定成长

作为班主任,爱是我们最为宝贵的武器,我们要用真诚的师爱唤醒问题学生,他们才能够按老师的意图去学习和生活,尝试建立更加深厚的师生之情,多点信任,多点帮助,多点落实,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学生们就会相信老师,并会听从老师的指导。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沟通难的问题是我工作中的切实体会。作为班主任,如何去填平这道沟呢?我的做法是:以心比心,是用自己滚烫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诚去填平師生间的鸿沟。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信,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创新才会成功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了,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观念认为老师找学生谈话往往是学生犯了错,于是老师要教育他甚至教训他。当前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式心存抗拒,而不是抗拒老师的教育。班主任要能够放下身段,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能够积极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真诚的关怀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将创新班级管理思路作为工作的主线,在学生思想工作、班干部培养、增优辅差等工作上要敢于应用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全力利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以新颖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课间休息、体育课、下课后的时间、放学回家路上都要充分利用,与学生交流,有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对于积极主动、表现出色的学生,适当给他们提提要求,精益求精;至于那些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更要对于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针对一些生性比较害羞的学生,要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驱除其心结,让其抛弃怕羞的思想,最终能够坦诚相见,获得较好的沟通效果。

二、做好班级管理要坚持这几个方法

(一)鼓励教学,激发热情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思想工作,要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人性化的语言艺术,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尽可能多采用肯定的语言,从行为上鼓励学生。多强调学生的优点,即使针对学生的一些不足,也善于发现闪光的一面:如,学生的作业做错了,但字写得端正,十分整洁,我会告诉学生:你的作业做得非常整洁,说明你很用心,态度很端正,对错不是问题,相信通过努力,你的成绩会很快提高的。

在平时的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不同的奖励方式,如物质奖励、口头赞美、发奖状、评小红花和公开表扬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奖励。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精彩的表演,每一个正确的解答都会给予口头赞美、点头和微笑、掌声鼓励,针对一些学生的独到见解,教师要竖起大拇指、掌声鼓励,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发现学生做出哪怕一点点成绩,也要当场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获得充足的幸福感,调动其学习和做好事的主动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班级氛围。

(二)游戏引领,快乐学习

孩子们的天性爱玩,为此,创造游戏情境,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知识的魅力,通过编创和收集一些富于教育意义的游戏,可以向孩子们灌输一些艰涩的道理,更能够获得孩子们的认同。结合班级管理目标和孩子们的个性来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样游戏的目的十分明确,不是为做游戏而做游戏。通过引导孩子们玩一个富于寓意的游戏,如捉迷藏、丢手绢等,让大家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明白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等道理,使大家变得更加阳光和乐观向上。

(三)个性语言,如沐春风

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管理语言艺术,讲话精辟,不啰嗦,特别能够运用一些富有诗意的话来开导学生。精练的语言往往能够入木三分,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更好的执行。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班主任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设计出符合孩子个性的语言。

要充分运用富含爱心的语言,使学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更加能够接受管理。语言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班主任语言的感情注入,语言中充满感情会使语言的感染力成倍增加。

(四)微笑教学,传递温暖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老师能够时刻以微笑示人,自然能够给学生带来温暖的感觉,你微笑着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微笑着对你。微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效果并不逊色于训斥和责怪。当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时或心存疑虑时,我微笑着表示鼓励,结果课下他主动找我,用微笑化解他的惶惑和疑虑。当学生遇到失败挫折时,用微笑来向他们传达老师的关心,让其重新站起,能够正确应对困难和挫折。我们的微笑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力量。班主任的微笑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微笑起来,乐观起来,阳光起来,营造更加温馨的班级氛围。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更应学会微笑。能够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学生带着快乐学习和参与活动,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作者:徐海云

真情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全面育人理念下“教师协同”班级管理模式的高三学生心理疏导探究

一、引言

在学校教育,尤其是高三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由班主任一人承担班级管理的情况占了主导地位。班主任有承担班级工作的职责,但绝不能减少和弱化其他教师对班级学生的教育职能。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这就要求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全面进步,摆脱教学的单面价值,要会自觉地从教学伦理上改进教学,既教书又育人。学科专业化分工,把班级教师群体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不同成员。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课程的分科设置,使教学研究往往以教研组、备课组的形式在同学科教师间进行,各科的任课教师只负责自己学科的教学任务。然而学科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其实学科间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学会迁移运用的学生,往往在各学科均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这些均需要班级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

为使高三學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获得优秀成绩,笔者所在的学校提出并推行了全面育人理念下“教师协同班级管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即:建立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班级管理教师协同团队,团队成员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共同目标,相互尊重与信任,彼此分工与合作,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特长,共同承担班级学生各方面教育责任,引领学生自我班级管理,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的过程。[1]从而能够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以达到全面育人为目的。由教师协同团队引领学生自我管理,对实现全员育人,实现教育与管理、教学与育人、班级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统一,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同时,拓展班级管理主体。

二、高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高三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中期,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容易产生失衡。加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目标期望和现实状况的矛盾所引起的困扰和不安,致使精神上不堪重负,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的压力明显增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学习效率下降,有的还伴随身体的不适以及各种焦虑心态和焦虑行为,引发感情波动和行为失偏。[2]

以笔者所在的班级为例。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频繁的测验,加上家长的殷切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以及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自己的期望过高都给同学们带来无形的压力。一部分同学分别出现了焦虑、烦躁、自卑、偏执、脆弱、情绪不稳定、苦闷抑郁、自我否定、注意力不集中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这时,如果学校、家长、教师不高度重视同学们这些心理困惑以及了解他们心理变化,不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鼓舞士气,学生自己也不重视自我调节的话,结果轻则影响学生一段时间的情绪,重则影响学生整过高三的学习,甚至会在全班蔓延,使全体同学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高考失利。

学生发生如此的情形,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心理压力过大。高考毕竟竞争激烈,并不是每个同学付出的努力都能如愿。在高三竞争的环境中,同学的高分,老师的评价,也无形地加重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内心不安、焦虑与紧张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地调节,就会使他们陷入极度的焦虑状态,继而产生相应的焦虑行为,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啥都不干。其次,日常生活过于机械。同学们的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身心都得不到很好的调节,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疲劳,产生焦虑,出现行为失偏,如:失眠、浮躁、怪异行为。另外,学习动机不足。在实际学习中,具有高动机水平的学生从总能量中分配给学习的能量值比较高,他们在学习中干劲大,效果好。而低动机水平的学生,由于从总能量中分配的学习能量低,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以消极、被动甚至恶劣的心态去对待学习活动,感到学习是沉重的负担,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从而致使学习效果差。[3]同时,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三以前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高三一次次考试,一次次的失望,这种失落感减弱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力不从心,自我抛弃。还有一些同学思想上过于自信。班内有些学生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最后,心理上的过渡焦虑。高考毕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对这一重要关头,一部分学生出现吃无滋味,睡不香甜,心理焦急异常等现象。

三、教师协同管理团队组织架构与角色分工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引领全体同学打好人生中最关键的高考之战,就需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师资力量,集合各方教育教学资源和力量,根据高三学生不同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高三冲刺阶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舞士气的协同备战工作。班主任与协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基础,是协同管理的关键。因此,首先要明确协同团队各成员的职责与分工,然后是寻找合适的协同成员。

在角色分工方面,基于班级学生的情况,协同团队由班校级领导、年级部主任和组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组成,其职责分工如下。校级领导主要对班级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和战略战术指导,如:任教人员的调整,处理需要学校出面解决的棘手问题以及从学校层面针对我班教情、学情进行调控、指导和对师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帮助、支持。年级部领导分析每次周考、月考、模考成绩,处理需要年级组出面解决的大小问题,指导班主任班务工作、协调任课教师对学生各学科的提优辅差和个别特殊学生的心理疏导和鼓励帮助工作。任课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具体的专业学术指导,务必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并做好“提优辅差”及相关学科的薄弱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帮助激励工作。[4]班主任老师除了自己的专业教学以外,全面负责同学们的学习、纪律、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整、学习积极性调动,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的营造等较为琐碎的事务,同时尊重倾听任课老师对班级管理的改进意见和指导性建议,从细节上进行微观调控。

四、教师协同管理的一些日常保障制度和具体实施情况

1、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制度

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有43位,协同班级管理的任课教师有六位(物理两位),校级领导两位,年级部领导两位。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征由班主任组织,与学校领导、年级部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讨论协商后,把学生分配給各位协同成员,每人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学习计划并克服自身的不足和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在需要其家长配合的情况下,及时跟其家长取得联系,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必要的协商,共同帮助学生正确引导之策。

2、书面交流沟通制度

由于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有些事情不好当面给老师沟通,但是他们愿意用笔写下来跟老师交流;再者,课余时间很紧,有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跟学生沟通到位,所以,在不能保证一周一次的面对面的交流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如:写在作业本上或者小纸条……)跟负责的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老师也可用笔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

3、协同班级管理的教师不定期例会制度

每两周或者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临时组织全体协同班级管理的教师例会,交流经验,反思问题,个案研究与会诊制度。作为协同管理核心的班主任,集中组织协同班级管理的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提出疏导、激励、帮辅办法。各任课教师根据各科考试的具体情况,改进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做题技巧的引导,精讲多练,举一反三。对所负责的目标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导学生纠正复习安排上常见的错误,包括时间安排不当,做功课手忙脚乱,学习不分主次或重复劳动等,从而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帮助同学们合理安排各科学习时间,同时对所任学科薄弱的同学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和个别辅导,利用课堂一小部分时间,开展一些不同层次的小知识竞赛和学习竞赛,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我。对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的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渐树立信心。

五、教师协同管理的体会与认识

通过“教师协同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究,笔者的体会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高三学生心理疏导是必要的

高三学生学习紧张,是心理问题的易发群体,当他们有心理问题时,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消极的心态。医学心理认为,不良情绪不仅会引起整体心理的活动的失衡,还会引起自身各种器官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积极的情绪与心态会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与心态会促使一切生理、心理和全部行动的显著变化,自信心和进取心的下降,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学习效率下降,有时还会伴有身体不舒服。针对学生中比较严重的心理不健康状况,适时正确指导学生克服影响心理不健康因素,降低备考阶段的心理负荷,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把握学生的脉搏,实现宏观调控,应该成为高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效地解决心理疏导问题。

(二)鼓舞高三学生士气的实效性思考(鼓舞高三学生士气是心理疏导最有效的手段)

高考临近,笔者所在学校高三年级努力营造备考氛围,为学生鼓舞士气。整个高三教学楼内挂满了激励横幅,激发学生们的斗志;廊道文化设有“高考加油站”、“考试分析”、“励志赏析”、“学习之星”等栏目,为学生迎战高考指点迷津、鼓劲加油;各班的墙文化、黑板报中都调整为冲刺高考的相关内容,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高考的临近。[5]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莘莘学子们以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的激情投入在高考学习中。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们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利用教育的各个环节有目的的激励、鼓舞学生,用真情及时地打动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内驱力,诱发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而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的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老师的不断鼓舞激励。在这次鼓舞高三士气的教育教学探究中,笔者发现: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是学生难以忘怀,并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动力。从学生的不断进步中,发现动力,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使学生更进一步。

六、结语

狼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了100多万年,在这期间它们雄霸了西伯利亚草原,北美冰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它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不仅仅是它们个体能力突出,更取决于他们精良的团队配合。这是由于团队的友好协作使它们不仅可以捕捉到比自己大三倍而且还可以从老虎、棕熊嘴里夺取食物。我们需要狼的这种团队精神。集体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力量。在高三班集体中,只有教师团队的每一个协同成员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成为最终的赢家。首先,教师协同管理班级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其次,避免了班级管理班主任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解决了班主任管理有可能偏颇的问题,同时,减轻了班主任管理压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有效地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为高三学生的高考创造佳绩提供了可能性。再其次,受关注学生的覆盖面扩大。针对高三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情,将全体同学分配给协同管理班级的学校和年级领导及各任课教师,每位协同教师对一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采取可行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出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第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善于借助任课师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班级管理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作者单位: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何丽.浅谈高考冲刺阶段的班主任工作[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3(4).

[2]于永正.教育有个名字叫“激励”[J].青年教师,2009(5).

[3]罗黎明.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成因及对策[J].新华青年,2009(9).

[4]吴振强.指导高三学生自我教育的探索[J].江西教育论丛,2004(3).

[5]宗银三.实现高效有序的班级管理[J].教育革新,2004(1).

作者:林菊芳

真情管理的班级管理论文 篇3:

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研究

一、引言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质量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班级的教育质量,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素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竞争加剧,压力加大,使得成长中的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多的心理困惑、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出现,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和“规章制度执行者”的传统角色中转换出来,在班级管理中成为“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生的心理医生”。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校班级管理中,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是搞好班级管理,全面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心理健康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是班级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去激励,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示范,用人格去陶冶,通过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熏陶,让学生具备合理的认识、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适度的情感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处于可塑阶段的学生形成稳定的健康的心理,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1)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一新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受到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个体是相互独立和各自为阵的松散型群体,因而不可能发挥班集体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作用。因此,要把貌似一盘散沙的这一群体,凝聚为目标统一、方向明确、协调一致的班集体,就得依靠班级教育管理者。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大一新生各方面的情况下,积极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冷暖,向他们传授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及互助精神。让他们学会调整和适应新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学校、学院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观念。逐渐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凝聚为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协作,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健全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要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仅靠班级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因而,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自我推荐、民主选举、班主任考评认可的前提条件下,把一些品学兼优、人际关系好、有影响力、愿为班级做实事的学生组织起来,因势利导地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发挥才能的平台,并在班级管理者的引导与鼓励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班级的组织管理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加强他们群策群力、自己管理自己的群体意识。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和班集体的“火车头”。

(3)营造和谐、欢快的班级心理气氛

心理气氛是指在班级群体中占优势的成员的某些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它是班级情绪和情感倾向的集中反映。心理气氛不仅为班级生活染上一层特有的情绪色彩,同时也影响着每个班级成员的心理行为。例如,班上有同学参加英语演讲竞赛,获奖后的激动、兴奋和喜悦,会感染和影响周围的同学,潜移默化地激励周围同学向他看齐,学习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睡懒觉,经常旷课,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结果考试成绩屡屡不佳,产生了消沉、不求上进的厌学情绪,同样这也会感染和影响周围的同学。因此,班主任要通过榜样的影响效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向高水平的同学看齐。在互帮互学、充满关爱的氛围中,营造和谐、欢快的班级心理气氛。

(4)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风是班级的道德面貌、纪律和作风的集中表现,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的综合反映。因此,在培养良好班风和学风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引导组织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各种活动,在集体活动的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班级管理者不仅要抓好班上的“大气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气,更应该弄清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个别受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或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消极被动学习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材施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摆正自己在新环境的正确位置,把自己融入到良好的班集体之中。

2. 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1)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在班会教育和个别辅导中,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自我控制的方法、锻炼意志和个性的自我完善。积极开展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和情绪情感等问题的辅导,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帮助学生学会或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及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等;鼓励学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带来的不良反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开发和优化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传授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了解健康人格的基本标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使学生一进校门就知晓心理健康是促成他们积极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证。

(2)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

按照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从这一观点出发,班级专题性活动要具有目的明确和较强的导向意识,班主任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把集体活动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是学生心理品质养成的较好途径。例如:在班级中开展“诚实守信——从我做起”演讲比赛,学习“八荣八耻”主题班会等,在演讲和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为孤寡老人和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的心灵多一些仁慈和关爱之情;开展文体比赛、郊游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同情心与合群心理。另外,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体育锻炼活动、自我服务劳动等都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

(3)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教室、宿舍、学生中间,以师长、父母和朋友的身份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和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爱之情,这样,心理距离才会逐渐缩短,学生才能向班主任敞开心扉,吐露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困惑。

班主任对新生入学后的适应问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的学生,要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通过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灵的抚慰,这样,既能弥补学生远离父母、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同时,做好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的工作,并及时将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以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3.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1)培养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和环境适应性较差,意志力较为薄弱,遇到挫折时,往往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焦虑和烦躁的不良情绪,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甚至产生心理危机的现象。班主任要针对独生子女这一心理特质,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产生挫折感的具体原因。对主观因素要有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培养他们适应和改变恶劣环境的能力,既能忍受磨难,又有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他们从小事做起,在学习上,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排除干扰专心听讲。如每天读一个小时的英语,每天练一个小时的书法等,都是一种对自己意志的磨炼。鼓励他们敢于向困难挑战,逐步培养坚持到底、抵抗诱惑、克服胆怯的品质。这些日常行为在不断地磨炼着意志,塑造着他们的性格。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近期目标,设置难易适度的困难,在实践活动中去克服困难,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在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

(2)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人格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班主任要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以情感人,情理并济,循循善诱,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进而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的点滴小事中,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全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充实、自我平衡的人格机制。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高雅审美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注重提高大学生恪守法定规范的人格行为及责任能力。从而逐步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能用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启发诱导,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明理、觉悟和警醒,由此,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

(3)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学习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心态,不断塑造他们知难而上的进取心。在生活上,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际交往中,应经常告诫他们养成坦诚、宽容的性格,多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会爱他人和爱自己,学会愉悦地接纳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使他们认识到,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生命中的每一件事物,会有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小结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是班级教育管理者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搞好学校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生通过了解自我的动机,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达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成人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昆明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作者:杨虹泽

上一篇: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论文下一篇:交通召开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