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质数课件北师大

2022-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找质数课件北师大

找质数

《找质数》教学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

一、四分之

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第2篇:找质数

《找质数》教学设计

王秋芳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教学难点:

1.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找因数。

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找到找因数的方法呢? 生:拼长方形。

师:那么,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什么秘密呢? 板书:找因数-----(

?)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探索

师:提出活动要求:

(1)写出老师给出的表格中所有数的因数,同时教师巡视检查;

(2)如果有困难,可以 向老师、同桌求助,也可以用画、摆长方形的方法来解决。

(3)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结果 数字

n的因数 1 :

1 2 :

1、2 3 :

1、3 4 :

1、

2、4 5 :

1、5 6 :

1、

2、

3、6 7 :

1、7 8 :

1、

2、

4、8 9 :

1、

3、9 10 :

1、

2、

5、10 11:

1、11 12:

1、

2、

3、

4、

6、12 13 :

1、13 14 :

1、

2、

7、14

、、、、、、

、、、、、、

三、分析、概括 1.分类

师:观察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 除了1以外,所有的数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 有的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

(3) 因数的个数不同,有的有2个因数,有的有2个以上因数。 师:你们能不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呢? 第一类:1 第二类:

2、

3、

5、

7、

11、13 第三类:4 第四类:6 第五类:8 ……

师:那我如果给你60、100„„,你也将分别把它们分做一类吗?

生:恩,下面好多学生都笑了。

师:你们能把她的分类在修改一下吗?

生:我把后面的

二、

三、

四、五类都归为一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的因数都在两个以上。

师:同意吗?

生: 同意。

2.归纳概念

师:那你们能根据因数个数的不同给这些数起个名字吗?

生: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2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

(板书:质数、合数)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真不错。那1怎么办呢?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为什么?

生:因为1只有1这个因数。

[师在课题《找因数》的后面补上《找质数》] 3.完善概念

师:读书上有关质数、合数的概念。 学生看书。

师: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 生:

1、质数、合数 [板书:

1、质数、合数]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学生互相说概念。)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请同学们判断下面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

1、

4、

49、7

7、8

4、

19、

15、

33、7

9、27)

2.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第1题。

师:你打算怎样迅速找到100以内的质数?

生:(1)1除外。

(2)去掉除

2、

3、

5、7以外

2、

3、

5、7的倍数。

师:看书,看数学家想的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

生:学生读题目提示,然后独立完成作业,最后全班交流。

五、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感受。)

六、拓展、延伸

自我介绍:课后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学号,相互说说这个数的特性,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示范,后小组说说)

板书设计:

找质数

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找质数》说课稿

王秋芳

我要说的课题是《找质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第一:说教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

2、

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二:说教法。

(一)、第一课时: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本着此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 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1)、用哥德巴赫猜想引出课题。 (2)、结合自然数1—20的因数具体说说。(这样直奔主题的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

2、

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 “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

2、

3、

5、

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第二课时)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 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巴赫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最好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第四:说计划。

针对上述情况,准备再加一节练习课,帮助学生对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加以区分,对分解质因数加以补充教学。

《找质数》评课稿

冯治聪

这次听王老师执教的《找质数》,是我第一次听他的课,感受到的是他的爽直和沉着,对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从容不迫,学生在课堂上的轻松和自信。站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角度,我也有很多感慨。

有 专家指出,一个优秀教师除了有良好的师德和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外,还必须得有比较完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效教学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战略性问题,特别 是有效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质量。

1、不能完全接受小学数学教育新观念。我认为这班学生基础还是不错,思考也很积极,回答问题也很大胆。可是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其实提供了探索的素材,但是由于老师对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不准,导致探究变成了老师独角戏。如1——13这13个数字的因数,但是后面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得不出最终结论。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去找一找哪一些数的因数有特色,这样就可以把1和质数分类出来。

2、 对新课改的教材理解不够透彻。本人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有的教师对一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教学时往往靠自己阅读小学数学教材,现买 现卖,比较吃力。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 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 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在本节课中,王老师关注到了“1”的讨论和分类,还有一个细节上需要老师去突破,质数的因数应该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跟“有”1和它本身两个需要区分清楚。另外,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应该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对

57、8

7、91等学生判断不准的自然数,老师要予以指导、整理并强调。

3、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一是老师语言功夫。王老师语言很干脆、清晰,但是有点生硬,特别是对待小学生来说,感染力不够。另外,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到位,不然就会误导学生。如,王老师在学生口答出1——13的 因数后,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因数的个数都是几个?”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二是老师的写字功夫。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工整书写习惯,首先就必须做到自 己书写不会让学生挑刺,不然的话何谈以身示范,老师说服力、魅力何以体现?三是老师的教学设计。知识的呈现不能牵强,流程的衔接不能突然,一节流畅的课才 回引人入胜。四是对学生的尊重。老师要倾听、尊重学生的陈述,数学知识重在体验和理解,老师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也不能在一个知识点上纠缠不休。 以上仅是本人所感所想所思,仅供交流。

第3篇:找质数教案

[教学目标]

找质数教案1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准备

] 学生、老师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动手拼长方形,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

1、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边拼边填写书上的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小正方形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为什么?”

3、揭示质数、合数的意义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从概念出发理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1、尝试判断:2、8、9、13、51、37、91、52 是质数还是合数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交流“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归纳方法:

只要找到一个1和本身以外的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如果除了1 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的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三、探索活动:

第1题:

用“筛法”找100以内的质数。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地操作、观察和交流,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介绍这种方法是两千多年前希腊数学家提出的研究质数的方法,称为“筛法”。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操作方法可以编成程序让计算机进行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第2题: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规律。

第(1)、(2)题,学生会发现这些质数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为什么?

引导观察:因为2,4,6列除2外,其他数都是2的倍数,这些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2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第3列的数除1和本身外还有3这个因数,所以不是质数。第(3)题理由:用6除一个大于6的自然数,如果余数是0、2、4,这个数肯定是2的倍数;如果余数是3,这个数肯定是3的倍数。

[板书设计]

找质数

拼长方形表格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合数。一个数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找质数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 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 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 拼成的长方形种数 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 4 7 10 11 15 17 18 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找质数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节“找质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奠定基础。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活动,认识、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运用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通过教材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实现了学生活动式课堂的学习生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有利于教师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为学习形式,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做了一个前测,调查问卷是这样的:下面的数学名词,按你知道的程度画符号。结果显示: 10人根本没听说过“质数”这个词,15人听说过,但不是很明白。其余16人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质数是怎么回事了,9人认为自己非常理解。所以在质数合数概念呈现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问题,给出1~20个数,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数,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时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实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辨析中,明确概念、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2、过程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归纳。

?、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使学学生会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找质数教案】相关文章:

1.《找质数》的数学教学反思

2.《找质数》教学反思范文

3.《质数和合数》教案范文

4.《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的教案

5.《找春天》教案

6.找春天教案实录

7.《找相同》教案

8.《找春天》小学教案

9.中班找春天教案

第4篇:《找质数》教学反思

《找质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一课。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正方形的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接着我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当学生总结出方法后,我让他们判断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独立尝试后发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也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喜悦。

第5篇:《找质数》教学设计

营小刘惠娣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想一想,关于因数你有什么想说的?(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利用拼长方形找到12的全部因数是:1,12,2,6,3,4。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请大家继续利用拼长方形方法,拼一拼,找一找这些正方形的因数按照教材第10页的要求完成表格。(要求:同桌合作拼一拼,说一说。)师巡视

2、汇报表格,全班订正。

3、思考: 观察所填表格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组内讨论)

1)(预设:有的能拼一种,有的能拼两种,还有能拼三种的;能拼一种的对应的因数是1和它本身,能拼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对应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

2)如果我们根据这些自然数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你想怎样分?(2类,1类把含有1和本身2个因数放在一类,另一类是把有2个以上因数放在一类)

4、根据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2、

3、

5、

7、11这些数分为一类,师: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板书)

4、

6、

8、

9、

10、12这些数分为一类,师: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1)尝试说2)57是什么数?为什么?3)同桌举例4)还有另一个特别的数字是1,它是什么数?(理由) 数字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

三、讨论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1、尝试判断:

2、

13、

51、

37、

52、93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判断方法。

93是3的倍数,所以它们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3,所以是合数; 52是偶数,它的因数还有2,也是合数;

2、

13、37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找不到第三的因数,所以是质数。

3、归纳总结方法。

只要找到除了1和它本身外的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至少3个)

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它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只有2个)

四、巩固练习。

1.用13,14,15,16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完成下表。

2.分一分,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7,23,29,11,9,3,14,25,99

3、判断

①最小的质数是1。

②一个合数的因数至少有2个。 ③非零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④ 所有奇数都是质数,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⑤下面的三句话( )是错误的。 A、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最小的合数是4。 C、是3的倍数都是合数。

4、填一填

①非零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②两个连续的质数是( )和( )。

5、猜猜我是谁。

1)我俩的和是10,我俩都是质数,我俩的积是21.(大家猜) 2)大家自由出题互猜。

6、你说我讲。

7、了解你知道吗?

五、全课小结

板书: 找质数

质数:一个数,只有1 和他两个因数(只有2个)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他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3个)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上一篇:安全标准化整套资料下一篇:人事行政部岗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