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脱贫攻坚发言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应用文类型,进行发言稿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正是很多人写不好发言稿的原因所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乡镇脱贫攻坚发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乡镇脱贫攻坚发言

新时代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

[摘要]企业负责人达成造福桑梓和谋求发展的“义利兼顾”的复合型目标,内在地推动了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性和资源型诱导是外在动力;“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的建立则促成了乡镇民营企业的参与。而面对心态浮躁、人才短缺、管理落后、融资困难和负外部性等问题,需要完善乡镇民营企业参与的发展参与机制、对接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拉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造科技型、智慧型生态农业综合体。实现消减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外部性”影响的“导引式”发展,优秀青年回乡创业与“老年农业”形成有机整体的“弥合式”发展,地方政府应当指导“村两委”借力乡镇民营企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学习式”发展,将民营企业经营活动整合到村集体经济中的“整合式”发展中。

[关键词]乡镇民营企业;脱贫攻坚;群众组织力;动力机制;提升路径

[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大地上,乡镇民营企业家不能简单理解为“人格化的资本家”,看成与民争利的“公司资本下乡”,而是在区域内发挥着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多重作用,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可以团结、动员、借助的重要力量。

为增強研究的实践基础,课题组对山东、江西、广西三个区域内的涉农类科技型、智慧型、生态型乡镇民营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这些企业不同于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乡镇工业企业,而发展思路更契合“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方向更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革新等诸多新特点。探讨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进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的路径,可为推进国家提出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提供参考。

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形式多样,包括“公司+生产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新建项目+贫困户”的“1+3+N”产业扶贫模式;“三带四联”模式,即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和联产、联业、联股、联营的一种贫困治理模式;还有直接招工扶贫模式;“公司+服务站+贫困户”模式;资产分红帮扶等模式等。企业的参与推进了脱贫攻坚的进程,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使得其不愿参与、缺乏内在动力:一是企业扶贫意愿不强,形式单一;二是基层干部积极性不高,配合不力;三是市场拓展研究少,观念陈旧;四是贫困地区生产要素配置差,设施落后。还有学者认为民企更倾向将扶贫嵌入到产业发展中来,但是受到对贫困户赋权不足、各主体利益联结不足等因素影响,介入扶贫的动因依然不足[2]。

有国外学者认为资源的相对欠缺是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消除贫困,就必须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投资的高效率,走出“贫困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这一导致贫困的怪圈。例如,F·佩鲁(Francois Perroux)的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理论提出,基于不发达地区资源贫乏状况和非均衡经济发展规律,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服务、决策等多种中心功能,好似一个“磁场极”,能够对周围产生吸引和辐射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综合来看,民营企业扶贫还是政府推着往前走,许多企业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在帮助贫困户脱贫中遇到种种困难,影响到企业收益,从而使得许多扶贫项目风险性高、可持续性不强,这又反过来影响到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因此,应激发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强化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尤其是起于乡间、成于乡间、根也在乡间的乡镇民营企业,有着深厚的乡土情节和地域优势,更有参与脱贫攻坚的先天优势。

二、动力之源:新时代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动力因素

(一)内生动力:达成造福桑梓和谋求发展的“义利兼顾”的复合型目标

有学者认为,忠诚程度与交往成本、产权清晰要求程度成负相关关系[3]。情感因素是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情感能产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动力,是软性的生产力。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在于企业负责人的乡土情感和对乡土规则的熟适。

1.特殊禀赋:企业负责人的乡土情结。乡土情感是保持农村社会关系稳定的理性精神,基于此,乡村文明得以延续,社会公共伦理得以构建,社会关系得以维系。从这个角度说,乡土情感不仅是一种对故乡主观的好恶,也是一种公共理性。“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在中国人那里产生之后,便不断地加强、丰富。慢慢地,它变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信仰,就像西方宗教那样”[4]。乡村情结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使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背井离乡者“叶落归根”“回报桑梓”,农村走出的一代代社会精英,回乡兴业,为本地创造了就业机会,解决了本地农村留守人员特别是贫困户的就业。

2.柔性条件:社会交往成本优势。有学者认为农村社会已经变为“半熟人”社会。但是,农村的社会转型没有完成,农村社会的“熟人”社会特征仍然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本地成熟的人际关系降低了企业经营的社会交往成本、时间成本等,成熟的人际关系网络和宗亲关系,能够很快地使企业融入本地社会关系网络。所谓熟人好办事,企业在土地流转、租金支付、员工雇佣、设施维护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借助既有的关系网络建构起来。而如果到一个陌生环境兴业,则需要较长时间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反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本土、本村的投资,则可以快速融入本地社会关系中。西岭村周天荣投资建设的两个乡镇企业皆是本土企业,其中一个为桂林大荣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地点为本村西岭村,另一个为灵川县西岭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经营地点为桂林青狮潭镇九屋竹林村。提起西岭度假村毗邻的溪林湾印舍养生度假山庄时,他说:“该村在建立之处就收到周边安全因素的困扰,一些本地人到度假山庄捣乱。而我是西岭村本村人,我经营的度假村治安状况就比较好,本地人不敢惹事生非。”

(二)外在动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下的政策性和资源型诱导

1.政策导引:城乡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共产党宣言》将“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5]列为最先进的国家变革生产方式的手段之一。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6]。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通了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向乡村延伸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下乡”创造了硬件设施条件,加之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就出现“千企帮千村”的精准扶贫计划实施后的产业“下乡”现象。例如,江西省德安县华丹鞋业在深圳亦有生产车间,但是家乡不仅有土地、人力等成本优势,而且解决本地就业人口后,县财政还给予企业1000元每人每年的补贴,作为员工股份,参与年终分红。华丹鞋业有限公司则“通过设立就业扶贫专岗、扶贫车间,优先录用贫困人员,与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采取‘底薪+计件’模式,解决了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00多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年均收入超过1.8万元。”

2.比较优势:市场机制下的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愈来愈得到社会认同,尤其是面对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绿水青山”的价值更为凸显,成为市场机制下的稀缺资源,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并存、浑然一体,生态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当前诸多民间资本进入宜居的连片贫困區,依托本地生态资源搞起生态旅游开发,打造生态农庄田园综合体,推进了本地贫困人口脱贫。例如,桂林市大荣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东江河腹地原始森林、万倾竹海、连绵青山、如碧泉水等方面的生态优势,建设了集运动、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休闲旅游景区“西岭度假村”,解决本村就业人口40余人。

(三)促成机制:“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的建立

无疑,地方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提升了乡镇民营企业脱贫攻坚的参与度,不断完善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对接机制。国家将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五级书记“挂帅”,千方百计打赢脱贫攻坚战,某些地方政府实施了“能人回请”计划、递进培养工程、企业帮扶计划等,一大批在外的优秀人才被请回来参与本地创业。例如,山东省泰安市实施了“能人回请”计划和递进培养工程,一大批优秀人才被请回来,泰安市东平县西流沟村村支书李保全引进本村在外地经营产业的企业家李建生回乡创业,承包本村2000多亩荒山,建成了灵泉农场。农场从2009年到2014年累积投入3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十余个村落贫困户脱贫,采摘季更是有百余人到农场劳作,增加农民年收入2000多元。脱贫攻坚呼唤经济能人的回归,在外经济能人回乡投资兴业,不仅带来项目、资金和管理经验,而且影响着本地乡村治理,改变着本地文化生态。

三、动力之困:新时代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现实问题

(一)发展机制: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一,企业经营者的“暴发户”心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企业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企业主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盈利,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主就会出现“暴发户”心态,想尽一切办法在短时间内收益最大化,而出现尽可能压低、克扣工人工资,从而影响了劳动者务工收入,客观上制约了乡镇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效果。其二,管理难题。城乡一体化最大的困难在于优秀人才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存在大量老弱病残孕的留守人员,而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并且由于贫困户思想认识落后、年龄偏大、个人智力和生活习惯等各种原因,导致其在企业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不高,客观上限制了其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使企业面临着人才瓶颈,成为企业管理难题,制约着企业质量效益提升。其三,抗风险能力差。马克思主义认为,农业的道路在于农民的联合,“合理的农业所需要的,要么是自食其力的小农的手,要么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7]。乡镇民营企业协作化生产的组织性与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小农经济个体经营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可以在土地流转到涉农企业后得到暂时性解决。不过,一方面,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农业企业抗风险能力极低,随时会出现组织系统崩溃的风险,贫困户会再次失去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贫困户不掌握生产资料,可能会出现贫困线以上新的相对贫困。

(二)对接机制:企业与村集体、政府及金融单位的衔接问题

其一,公私矛盾,即乡镇民营企业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与乡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之间的矛盾。涉农企业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地上附着物难以成为抵押物,如何将集体产权以租赁的形式转让给企业,成为企业可以抵押的物权,需要探索合适的路径。其二,企业信用评定指标不完善。涉农产业投入周期长、风险大,不能依靠民间融资获得资金支持,融资更为困难。虽然企业帮助解决了贫困人口的问题,但是在融资过程中,参与脱贫攻坚的成绩不能成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其三,政府行政设障。乡土企业无疑受制于“乡土规则”而使得政府管理者拥有较多决策执行的“自由空间”,而此种情况下政府“经济人”角色会得到进一步彰显,导致地方政府领导干部选择性和变通性执行国家政策文本,以“地方文本”和个体本位利益代替国家文本和公共利益诉求。有的地方政府依靠“土办法”掌握与本土乡镇民营企业的“议价权”,通过“变相”或者“软性”执行国家政策和法规,从而获得“权力寻租”。如此弊端积累,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将会不立足于长远想着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是以“拖”的办法使问题不断积累,终致企业在产品质量、环保评估、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隐患严重,而形成“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自身难保,更谈不上脱贫攻坚。

(三)负外部性:乡镇民营企业在参与脱贫攻坚中也会制造新的贫困因子

民营企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必然导致:其一,生态断层线,发展效益的局部受益而生态环境破坏具有社会性、长远性。其二,人的发展断层线,不仅产生管理层与普遍劳动者、健康劳动者与病患劳动者的拉大收入差距,而且因为与贫困户没有签订劳动协议,导致一方面贫困户的劳动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因为有的乡镇民营企业是按照计件工资的形式付给员工资金。劳动者往往超额劳动,透支着生命得到劳动报酬。特别是工业化生产,员工工作环境恶劣,常接触有害物质,损害着劳动者健康,一部分人会由无业致贫转化为更为严重的因病贫困。

四、发展之策:由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民营企业振兴之路

(一)完善企业自身参与发展机制,推进乡镇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其一,增强原动力。提高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保持参与脱贫攻坚的持续性,防止贫困户因为失业导致返贫。乡镇民营企业就业扶贫作用明显,而随着现代性不断向乡村渗透,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科学技术日益变革,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日益显现,乡镇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内在调整,否则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长期实践中,极少能有纯粹的第一产业(如种粮合作社等)经受住市场考验,存活下来。因此,乡镇民营企业要强化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观念,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发展科技型、智慧型现代农业,创造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生态农业综合体”,使其成为脱贫攻坚、城乡融合发展轴承。

其二,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组织保障,通过构建完善组织系统和指挥体系,绘制产业扶贫“路线图”,协助和推动企业落实社会责任。一方面,保护企业负责人参与家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造福桑梓的积极性,开展乡镇企业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的管理绩效,增强其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给予政策指导,鼓励企业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就业贫困户谋生能力。企业应根据的技术改造水平的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员工素质提升计划,把员工作为谋求发展推进创新的第一资源,制定生产淡季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技能业务、安全生产教育、职业病预防等培训。

其三,从脱贫攻坚到坚不可摧。乡镇民营企业的“随行就市”与“因地制宜”。乡镇民营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涉农企业多,“在深山老林里搞工业项目,没人才,没市场,成本又高,不容易发展起来”[8]。而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兴起,诸多生态旅游资源得以开发,旅游开发公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自然资源,具备特殊的市场应对能力。一方面是资源、产品、技术、人文优势,保持较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江西邱菇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方面的优势。一是地利。公司基地建设的地理位置优越,比邻水库,解决了水源问题。二是天时。产品市场适应能力强,香菇价格比较稳定,不能及时销售的可冷藏、可烘干,待到春节时旺季销售。三是人和。公司负责人专业技术能力强,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科院、江西微生物所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研发的高质量菌菇有一定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是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市场波动性与中老年居家人群亦工亦农的稳定性、农地的保障性并存。在公司就业的农民不把自己看作工人,企业和工人也较少签订劳动协议,半工半农,适工则工,适农则弄,使得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保持一种暂时的动态平衡。

(二)完善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其一,优化流程。要构建对接乡镇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产业机制。激活资源要素,解决扶贫过程中贫困户与企业利益的联结机制,形成贫困群众与产业链相结合,产业链与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经济组织相结合。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减法”,简化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地方政府以及“村两委”的群众组织能力,强化在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评审、员工培训方面的协调作用,成为本地群众与本地乡镇民营企业“协调人”,从根本上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安排专职人员对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制定企业参与的脱贫攻坚辅导计划,推进企业生产经营链的贫困户参与度,将贫困户发展为能够独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

其二,强化互动。创造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协调体制。一方面是媒体跟进,正面引导。虽然乡镇企业具有资本扩张性,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也面临着信用危机,随时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政府正面宣传民营企业家守法诚信、反哺社会,提升全社会对民营企业家群体的认同感。另一面是企业实干,主动搭台。民营企业家应自觉履行社會责任,投身脱贫攻坚战中,自觉参与乡村治理,开展公益扶贫,设立公益扶贫创业项目或基金,树立起乡镇民营企业家“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促进乡镇企业与乡镇基层政权、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强化群众组织力,形成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三,文化重塑。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塑造现代性乡土社会关系。中国乡土社会是人情社会,乡镇企业经营活动项目立项审批,无不要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沟通,情感关系的处理得当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关系的维护能够提高企业与政府达成“契约”的时效性。因此,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实践中不仅要创新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还要构建起新型的商业文化,超越传统的官僚主义文化传统,构建新时代诚实守信、平等互助、和谐共生、互惠共赢的新乡土社会关系。

(三)加强消除“负外部性”影响,构建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利益保障机制

其一,“导引式”发展。政府要起到对市场“补位”的作用,消弥工业发展的“负外部性”。一方面,提高整体行动效率,尤其对涉农的乡镇民营企业,要提供专项资金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乡镇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帮助解决本地就业人口尤其是建档贫困户脱贫。另一方面,要提高改进乡镇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将扶贫济困、生态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等作为企业融资信用额度评价的重要指标,创新金融机构向乡镇企业放款的激励机制,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适应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同时,政府应从政策上明确返还给企业的支持、优惠资金要拿出一定的比例成立企业助困基金,用于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职业病预防,作为抚恤金、慰问金、奖优助困金等,应对在企业工作一定期限的员工因病致贫的问题。

其二,“弥合式”发展。优秀青年回乡创业与“老年农业”形成有机整体。青年知识分子回乡创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使得农业呈现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型、智慧型农业的特点。青年创业模式下,乡镇民营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老年留守人员半工半农,适工则工,宜农则农,与“老年农业”发展形成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将乡镇振兴计划中的“人才振兴”与现阶段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青年参与的科技型、智慧型农业与老年农业结合起来,形成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梯队,解决种地、增收、扶贫、养老等复合型问题,大力实施农村人才振兴计划,给予专项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引导,开通国家财政和金融机构的帮扶绿色通道,鼓励高校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回乡创业,为脱贫攻坚输送根本动力。

其三,“学习式”发展。地方政府指导“村两委”借力乡镇民营企业千方百计将农民组织到集体经济活动,才能走出“脱贫—返贫”的怪圈。例如,山东省东平县西沟流村在2000亩荒山以及上脚下部分“差地”出租给灵泉公司后,一方面派驻村会计参加灵泉公司管理,从中了解公司运营模式,为后续建设村社合一的集体经济积累管理运营经验。另一方面,在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将后续流转的500亩土地种植了樱桃树等经济作物,由集体统一经营,农民既可以参加劳动领取劳动工资,又根据土地入股情况参加分红。村级党组织未雨绸缪,在引进想涉农乡镇民营企业的同时,也在谋划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脱贫攻坚后向乡村振兴的跃升。

其四,“整合式”发展。地方政府或者村集体提供企业经营场所,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将民营企业经营活动整合到村集体经济,实现村企双赢,增加集体收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基在于村集体掌握生产资料并实现最大效益。例如,山东省东平县安村在集体流转的30亩宅基地上建设厂房,提供经营场所,将家庭作坊式的绿豆粉皮生产企业集中起来,并以村集体名义成立安大农牧有限公司,注册“安大”牌商标[9],建立了与“乐义超市”、政府部门以及高档大型酒店的销售渠道,使本村有400余年生产历史的绿豆粉皮成为市场“紧俏货”,绿豆粉皮的利润大幅增加,粉皮企业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而且村集体通过从中抽取场地、品牌管理费、经销代理费,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客观上有了更强的经济实力实现村内的资金转移支付,帮助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可见,村“两委”不仅是流转土地的发起人、中间人,而且是运作人、组织人,盘活了集体土地资源,通过整合“个体户”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乡村脱贫面临着资本扩张的现代性,政府要统筹城乡、优化贫困村的资源配置,走出传统的路径依赖,推进产业扶贫和乡镇企业发展,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举措,实现科技兴企、科技兴农。

参考文献:

[1]習近平.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N].人民日报,2018-06-12.

[2]高鹏程.企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研究——以黄冈市三家企止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3]邓曦泽.从“唯利是图”到“义利兼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普遍机制及其走势[J].中国农村研究,2014(上):16,19.

[4][美]何天爵.本色中国人[M].冯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6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N].人民日报,2015-05-02.

[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7.

[8]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情结[N].人民日报,2017-02-24.

[9]赵德健.逼出来的改革:东平土地股份合作与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75-76.

责任编辑:孙 静

作者:郭世军

第2篇:乡镇脱贫攻坚表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做表态发言如下。

今天,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冲锋号已经吹响,各项总攻目标已经明确。重任当前看担当,决胜时刻比勇气。我镇将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和人生高峰,撸起袖子加油干,抛却自我抢滩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全力攻坚

全镇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去年考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恒心,以对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完成脱贫攻坚这个政治任务,书写壮丽的历史篇章。

二、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发展产业,提高收入

(一)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要求,大力发展肉牛养殖、高梁种植、中药材培育、沙棘种植、马铃薯种植等多元产业。肉牛养殖:一是依托良泉酒业、汇丰源公司、霍州煤电等企业建设养牛基地,建立种、养、加、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以养牛、酿酒为龙头的产业链;二是大力推广“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通过企业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分红、企业发展肉牛养殖,全面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高粱种植:与良泉酒业公司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协助企业加快技改,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合作社订单农业的模式建立优质高粱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按照村集体牵头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经营,贫困户配股分红的模式,实现村集体与贫困户增收的互利双赢。沙棘种植:利用退耕还林政策,今年栽植沙棘经济林10880亩,全镇人工沙棘林达到2万亩,野生沙棘稳定在8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依托腾达、凯农两家脱毒马铃薯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马铃薯育种、扩繁、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充分建立利益链接机制,提高农民种植收入。

(二)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危房改造工作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镇有危房改造户369户,已竣工185户,已开工184户,正在紧张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当前一是做好危房纸质档案的分类规整工作;二是做好完善录入改造户台账信息工作;三是做好危房选址、修建、验收等方面的实地督导检查工作。

(三)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对照贫困村退出的13项指标和贫困户退出的5项标准,加快推进吴家沟、落辉卫生室的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树林则、麻峪等12村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的完善与新建;协调推进太克线小算沟至**段公路的升级改造,妥善处理拆迁问题。

(四)全力整理完善档案资料。立即召开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培训会,学习先进档案整理工作经验,派专人对脱贫攻坚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确保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整理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并指导各村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对档案资料整理的缺项、漏项及时补救,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继续教育和引导镇村两级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扎实作风推动工作落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找准工作着力点,压实镇、村两级和“三支力量”的帮扶责任,形成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绣花挑刺的工作格局。扑倒身子,坚持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强化干部管理,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干部严肃问责,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以过硬的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

总之,决战当前,勇者为胜。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以无所畏惧的勇气,以无所不能的态度、以无坚不摧的精神,开闯史无前例的业绩,向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3篇:乡镇脱贫攻坚大决战表态发言稿

乡镇脱贫攻坚大决战表态发言稿撸起袖子实干全力以赴落实以更强的责任担当确保极贫镇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根据会议按排,现就抓好抓实xx县xx极贫镇脱贫攻坚工作如下表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xx县xx极贫镇位于xxx州xx县南部,距xx市55公里,距xx县城12公里,于2013年11月由原xx乡和原xx乡撤乡并镇组建而成,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2个自然寨209个村民小组,6932户25748人,属新阶段扶贫开发i类重点贫困乡镇。自启动全省极贫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以来,xx极贫镇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强化“四个意识”,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项目建设、产业扶贫、精准识别等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2018年度通过深入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帮扶264户1055人实现脱贫。截止目前,大塘镇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1个,贫困户1456户,贫困人口5145人,贫困发生率为20.48%。下一步,我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及“组组通”大决战。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以超常规的办法和力度啃下极贫镇脱贫攻坚“硬骨头”。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是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重大机遇,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战役,我镇将务必扛起政治责任,肩负历史使命,啃硬骨头、挑重担子,实干、苦干、加油干。在秋季攻势期间,我镇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全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用“绣花”功夫做好极贫镇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火力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保证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是加快推进“组组通”项目落地落实,倾力打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以农村公路“组组通”大决战为抓手,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狠抓通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2016年以来,我镇投入170.93万元修建乔兑等10个村寨步道硬化21公里,投入105万元完成独南等6个村的通组公路硬化工程,全覆盖完成乡村公路防护栏“生命工程”安装工作。2017年我镇计划启动修建通组公路124.17公里,其中新修119.17公里,改扩建8公里,已修通硬化25公里,覆盖25村51自然寨116村民小组,受益4699户18886人,其中贫困户1584户6339人(含已脱贫),目前已完成“组组通”项目库编制工作,并按照省州县的部署有序推进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已具备开工条件,可以开工。

三是聚焦聚力“秋季攻势”,确保2017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秋季攻势”总号令,以推广“十户一体”为抓手,深入实施党员脱贫攻坚先锋工程,引进了xx集团、xx公司、xxx、省中药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扶贫开发公司+合作总社(党总支)+合作分社(党支部)+十户一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扶贫模式,把产业扶贫与贫困村的实际和贫困群众意愿结合起来,把“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扶贫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茶叶、黑毛猪、中药材和蔬菜等特色产业,预计2019年底秋茶(红茶)下树50吨产值900万元,预计黑毛生猪出栏2万余头产值4800万元,预计丹参等中药材产量5000吨产值1000万元,并借助黔晟中药材公司示范先期带动发展中药材“大健康”产业1万亩以上。此外,积极抓好秋冬种工作,特别是抓好蔬菜订单产业,计划在32个村种植马铃薯、油菜、蔬菜、绿肥等3.225万亩,其中马铃薯1.22万亩,油菜0.09万亩,蔬菜0.6万亩,绿肥0.95万亩,其他0.18万亩,预计产值达2000万元。通过开展“秋季攻势”,预计带动2082户贫困户8066人实现增收。

吹响秋季攻势冲锋令开创脱贫攻坚新篇章

各位领导,决战脱贫戮力同心,全面小康责无旁贷。决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已颁布,“秋季攻势”总号令已吹响。我们将尽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创非常之绩,撸起袖子,实干、苦干、加油干!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xx镇作以下表态发言,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xx镇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xx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和今天的会议精神,集中精力、集中火力、集中攻坚,坚决打赢极贫乡镇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拖全省、全州后退,按期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

一、深化思想认识。

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打赢xx镇的脱贫攻坚战,既要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工作,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和监督。树牢“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将思想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通过提高贫困户的扶贫“参与度”来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既要加大“外力帮扶”,又要激发“内生动力”,做到“扶持”、“带动”有机结合,消除“内生动力不足”现象,从根本上变脱贫攻坚“上热下冷”为“上下同欲”。

二、把牢战略方向。

一是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打造脱贫攻坚亮点工程。紧紧围绕“一江两区”(即清水江民族生态旅游带、东部特色果药种植区和西部生态畜禽养殖区)产业发展布局,强力推进“2112628”脱贫攻坚工程,(即生猪养殖20万头、精品水果种植1万亩、中药材种植1万亩、修建通组路200公里、易地扶贫搬迁6000余人,到2020年脱贫贫困人口2万人,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把好“一种两养”主攻方向,全力推广“3+1”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两种业态”,积极打造“天下苗族第一镇”和“银饰之都”苗族特色小城镇,实现4243户贫困户19506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叠加全覆盖;

二是集中优势兵力,确保“七大战役”首战告捷。依托县直部门技术力量,整合县、镇、村三级资源,成立“七大战役”突击部队和工作专班,明确作战任务和作战时限,建立作战任务链,实行动态作战管理,采取集团作战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七大战役”有序开战、如期告捷,不折不扣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强化责任落实。

继续优化“五级联动”指挥体制,充分发挥“五级联动”职能作用,强化“作战首脑”,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合力促攻坚的生动局面。落实每个村都有一名责任镇领导、一个帮扶部门、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一名扶贫骨干、一个脱贫计划的“六个一”帮扶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责任机制。压实和完善领导和部门帮扶联系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

实行分战区动态销号机制,严肃督查考核,精准项目调度,确保项目得到快速有序开展。

四、强力推进工作。

以精准为要义,切实提高贫困识别、帮扶、退出精准度,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扣好精准扶贫的第一颗扣子。一是强化基层党建的重要保障作用,以支部“1+3”为运作模式,推动扶贫脱贫由“单向帮扶”向“互补双赢”转变,构建扶贫+党建一体化格局。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干部作风,切实转变脱贫攻坚队伍作风,杜绝脱贫攻坚“虚”功。二是积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xx镇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将以更强大的勇气、更扎实的作风、更顽强的干劲,思想要紧起来、力度要大起来、速度要快起来,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超常规的力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实干实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第4篇:2020年乡镇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经验交流发言稿

脱贫攻坚经验交流发言稿(一)

打赢扶贫攻坚战,干部是关键。干部有担当、有干劲,才能当好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剂”“助推器”,也才能“撬动”贫困。

脱贫攻坚,眼下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面前最为紧迫的中心任务,可以说是唯此为大。从前期开展情况来看,各地行动迅速、组织精心、措施到位,为脱贫攻坚的搭建起基础扎实的平台,扶贫攻坚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如何才能进一步将帮扶力量整合起来、下沉下去、干出成效,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是现下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还需从“三精”下手,抓住关键,用好扶贫人,才能实现脱贫攻坚平稳、扎实、有效推进。

首先要抓好精准选派。根据实际,统筹考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贫困村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选派干部个人专长等因素,择优遴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技员等帮扶人,做到派需结合、因村定人。及时调整县乡联系领导和联系点,确保领导联系工作不断、接续有序。将帮扶单位“一对一”或“多对一”地分配到贫困村对口联系帮扶,实现部门无遗漏、村村全覆盖。

其次要抓实精心培育。发起建立QQ、微信等交流平台,方便扶贫干部交流经验、灵通信息、协同攻坚。以党校为主要培训阵地,定期不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重点开设脱贫攻坚政策法规、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等课程,提升帮扶技能水平。有条件的可以打造专用APP,提供技术学习、发展交流甚至督查考核等功能,并组织到脱贫工作先进、示范地区去参观考察,拓宽视野,取长补短,助推扶贫工作开展。

然后要抓牢精细保障。干得下去才能干出成绩,必须按政策要求严格落实驻村生活工作保障,尤其是派出单位逗硬兑现交通补贴、伙食补助和每年驻村工作经费等,有效解决帮扶干部的驻村生活工作困难,确保他们安心驻村开展工作。不可忽视的是,单位部门在保障扶贫干部个人的同时也要积极协助解决驻村干部在产业发展、生产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变单打独斗为集体攻坚。

脱贫攻坚不是一次性的战斗,也不是局部的战役,而是一场涉及几千万贫困人口的战争。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扶贫部门狠抓责任落实、干部选育、作用发挥和督查考核,更需要扶贫人把“扶贫”抓在手上、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为实现如期脱贫,决胜攻坚战提供应有的战斗力。

脱贫攻坚经验交流发言稿(二)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内容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对政府来说,不仅要走出“扶贫等于救济慈善”的误区,还要支持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不仅要帮贫困群众解近忧,还要为他们想长远。贫困群众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针对性地送政策和知识下乡,送技能上门,增强其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能力;贫困群众有需求的扶贫项目,要创造条件、支持开发。如此,才能彻底改变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贫困群众一时之困,还要让他们看到凭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牢牢记住这一点,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韧劲,找到精准扶贫的路径,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经验交流发言稿(三)

一、总书记高度关注脱贫攻坚工作

党的十八大结束以后,习总书记于2012年12月29-30日,来到河北省阜平县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进行扶贫工作考察调研。这是习总书记十八大结束以后的第二个离京外出考察活动(第一站去了深圳)。习总书记讲,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都过上好日子,是我经常想的一个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然要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这是我们对全国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二、充分认识扶贫工作艰巨性

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的贫困,必然有其形成的长期原因。除了历史的、区域的等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如经济薄弱村主要的还是村支两委的软弱涣散,贫困家庭主要还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吃苦精神。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借助外力的帮扶是必须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自1992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多轮的扶贫开发工作,耗费了政府和社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多地方戴上扶贫的帽子就不想脱,扶贫的项目上了不少,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老百姓不满意。归根到底,还是脱贫致富主体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内因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精准扶贫很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精确划分扶贫对象的类型,采取按户分策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帮助其安排就业或新上农业生产项目等产业扶贫办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主要还是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解决。

三、开展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结合我们挂钩帮扶的薄弱村来说,要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两大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集体有钱了,村干部才能为村民做事,才能取得村民信任;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村民的就业,才能解决村民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制定挂村帮扶工作方案时,一定要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首位。要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所以在帮扶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实施等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都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坚持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

在考虑村体经济发展时,还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凡事都要在镇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的框架下实施。发展项目选择注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限性,我们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收益时间。除了上一些打基础、长远发展的项目外,还要注重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稳的短频快项目,确保能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5篇: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三篇)

好好工作是基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本份,只是如何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好好做却也是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的。写一份工作汇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2018 年以来,长岗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工作为总揽,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工作标准,牢牢把握精准,夯实工作责任,补强工作短板,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

2018 年以来,结合我镇实际,理出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工作主线,抓产业就业强脱贫支撑,抓政策落实强脱贫保障,抓党建引领强脱贫堡垒,抓作风转变促脱贫成效,抓项目推进促基础提升,抓因户帮扶促群众满意的工作思路,确保了人有脱贫办法、户有增收渠道、村有致富产业,实现了 2018 年全镇贫困村脱贫出列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贯彻上级会议精神,提升了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

我镇干部职工及时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上级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及系列讲话精髓,增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认识了当前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切实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决防止急躁厌战情绪,克服自满松劲思想,杜绝消极埋怨现象,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做到了认识上再提升,落实上见实效,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三、坚持多措并举,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

1、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一是完成了李庙村内外道路、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与舞台等项目建设;二是完成了李庙、三齐、后张、鲁庄、西村、朱庄等 6 个贫困村扶贫车间及其配套项目建设,企业入驻并投入生产;三是 7 个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并网正常运营且发电效益可观;四是涉及 2018 年第二批道路项目的鲁庄、朱庄、西村等 3 个贫困村的道路项目建设全部完工。

2、推进产业项目发展。

一是完成了三齐村蔬菜大棚种植项目建设,建设蔬菜大棚 27 座并完善了大棚配套设施及其附属设施,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二是李庙村、朱庄村以及 20 个非贫困村实施了中顺辣椒种植项目,种植中顺辣椒 3000 亩,逐步形成了辣椒种植产业。

3、设立公益性岗位。

全镇共开发保洁员、护站员、护林员等各类公益岗位 641 个,对已脱贫户和 2018 年拟脱贫户中劳动能力不强、持续增收措施薄弱的贫困户,每户选 1 个力所能及的公益岗位,从参与提供的公益岗位劳动中获得收益,确保了脱贫措施薄弱户顺利实现了脱贫。

4、开展孝善敬老基金奖补与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一是孝善敬老赡养费基金奖补。我镇严格按照一名老人户奖补资金每年不超过 600 元,两名老人户奖补资金每年不超过 1000 元的标准开展了 65 岁以上老人贫困户孝善敬老赡养费奖补活动。截止 9 月底,全镇 65 岁以上贫困户 921 户 1506 人累计自筹资金 319.4 万元,发放政府奖补资金 56 万元,合计发放资金 375.4 万元。二是星级文明户评选。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和程序,我镇推选出七星级以上文明户 700 户,文明户标志牌全部挂牌上墙,全镇逐渐形成了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的良好风尚。

5、开展企业带贫分红及贫困户产业奖补等各类补贴的申报与发放工作。

一是企业带贫。今年以来,长岗北郭新村合作社带贫 150 户,合计补贴 150 万元;长岗五丰合作社扶贫 150 户,合计补贴 150 万元;睢县城乡扶贫开发公司带贫 609 户,合计补贴 21.924 万元;睢县光伏项目带贫 165 户,合计补贴 165 万元;睢县锦灏服饰带贫 200 户,合计补贴 7 万元。通过企业带贫,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二是发放各类补贴。我镇按照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流程、时间界定等要求全部兑现了奖补资金,其中:申请种植补贴 2024 户,发放补贴 110.3819 万元;申请养殖补贴 527 户,发放补贴 52.8 万元;申请脱贫成效奖励补贴 1046 户,发放补贴 160.1856 万元;申请个体私营经济补贴 34 户,发放补贴 3.4 万元;申请务工补贴 1533 户,发放补贴 131.41 万元;申请辣椒补贴 1150 户,发放补贴 59.568 万元。通过各类奖补资金的申请与发放,大大增加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同时也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6、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提升工程。

我镇在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及户容户貌方面投资了 600 多万元,全镇各村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整治工作全面铺开,特别是 7 个贫困村力度更是有增无减,通过清除房前屋后的生产生活垃圾、修复村内主次干道的残垣断壁、墙体刷写宣传标语(图画)、种植绿化树、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多种措施,使村内外环境及农户家庭面貌焕然一新,效果明显。

7、开展危房清零、独居老人户清零、五保户清零、六改一增等四项重点工作专项治理。

一是危改。我镇每周定期召开村支部书记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危房改造工作,确保了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截止目前,全镇共完成和验收危房改造 429 户,完成联建房 6 处,共 26 户 780 平方米。二是独居老人户。各村根据实际,能合户的合户,能并户的并户,符合条件的进入敬老院,最终达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三是五保户。积极动员所有五保户入住敬老院,努力解决所有五保户的后顾之忧。四是六改一增。在六改方面,各村委严格把关,做实工作,

尤其是改厕方面,我镇推广使用了无害化厕所,全镇贫困户累计改厕 1000 余户,效果良好。

8、开展贫困户动态调整、脱贫退出自查与验收、贫困户遍访等工作。

一是根据全县统一安排部署,2018 年 11 月份以来,我镇按照标准程序认真开展了贫困户新识别、脱贫退出工作。经过新一轮的动态调整,我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2059 户 5786 人,其中,未脱贫 199户 506 人(新识别贫困户 51 户 111 人),累计脱贫 1860 户 5280 人。

二是开展县乡村脱贫退出自查和验收工作。11 月 7 日-12 日,我镇成立了 7 个乡级自查工作小组,27 个村级自查工作小组。村级自查结束后,七个乡级核查组利用六天的时间对全镇 27 个村的脱贫户、拟脱贫户、边缘户进行了入户核查,通过普查全镇所有脱贫户、边缘户,核查退出达标、“三率一度”指标达标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确保高质量脱贫退出。12 月 28 日,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批复,我镇李庙、朱庄、鲁庄 3 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至此我镇 7 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脱贫出列的目标。

三是开展贫困户遍访工作。长岗镇包乡县领导及长岗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按照遍访标准和要求,本着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的原则,紧盯“两率一度”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核查各类问题,使遍访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9、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12 月份以来,我镇多次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及 27 个村委负责人参加的人居环境改善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会议,各村加大宣传力度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广大干部群众及保洁员对村内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空地、坑塘、沟渠、道路两侧等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清运。经过整治,效果明显,全镇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逐步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常态化运行模式。

总之,虽然我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镇将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围绕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路径,通过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的实施,持续巩固提升我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聚全镇之能,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的悉心指导下,******乡镇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乡镇成立于 2012 年 11 月 28 日,前身为石桥片区办事处,总面积约 25.9 平方公里,辖白泥、石桥 2 个居委会(其中:石桥 12 平方公里、白泥 13.9 平方公里),26 个居民小组(白泥社区 12 个,石桥社区 14 个);户籍人口 7651 人。

******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 104 户 312 人,已脱贫 72 户 256 人,其中 2015 年脱贫人数 54 户 195 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 9 户 29 人;2017年脱贫 9 户 32 人。现有贫困户 32 户 56 人(一般贫困户 9 户 24 人,政策兜底户 23 户 32 人),两无户 23 户 32 人,两因户 1 户 1 人,两缺户 8 户 23 人。贫困发生率为 0.73%。建档立卡在校学生 30 户 56人,享受教育扶贫资助 16 户 23 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 6 户 9 人,已经全部获得教育扶贫资金;建档立卡劳动力 63 户 156 人,实现就业63 户 77 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由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开发区关于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先后制定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乡镇 2018 年度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乡镇 2018 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乡镇 2018 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乡镇夏秋攻势行动方案》、《******乡镇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乡镇 2018 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动员、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规范程序、精准识别、精准脱贫,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 7 个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七个方案的通知》(六盘水扶领办发〔2018〕24 号)文件要求,完成 7个专项治理工作,严格遵循“五定五看”统一标准、全面调查、精准识别;坚持做好“四访”,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把收入低于收入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我们坚持“六个到村到户”,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建档立卡相关资料,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台帐实。

3、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1)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乡镇始终坚持“六个引领”,牢牢把握好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一是以“三变”1+N 为引领,采取“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成立合作社 5 家,先后实施种植红豆

杉、刺五加、白芨、草莓和培育羊肚菌、人参育苗等项目,流转土地 1139 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 104 户 312 人,实现脱贫 72 户 256人,脱贫率达到 82.5%。二是以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 1167.86 亩,涉及 260 户,发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 350358 元;完成退耕还林 1692.37 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 846185元,新增退耕还林面积 1100 余亩。

(2)“组组通”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乡镇始终把“组组通”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建设“脱贫攻坚致富路”为目标,全力打好公路脱贫攻坚战。******乡镇涉及“组组通”公路 5 条约 16.38 公里,主要涉及辖区海坝组、罗家寨组、石桥八组、十三组、十四组,目前均已完工投入使用 4 条 12 公里,未完工的 1 条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 90%,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3)易扶搬迁动员效果显著。******乡镇 2017、2018 年易扶搬迁总人口 125 户 640 人(贫困户 30 户 118 人)。其中 2017 年易扶搬迁总人口45 户 197 人(贫困户 30 户 118 人、非贫困户 15 户 79 人);2018 年易扶搬迁总人口 80 户 443 人(贫困户 0 户 0 人、非贫困户 80 户 443 人)。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召开易扶搬迁培训动员会、群众院坝会累计 50余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明白卡 200 余张,出动宣传人员 120 余人次,宣传覆盖群众累计 1000 余人次。

截至目前,2017 年易扶搬迁总人口中已签订搬迁合同 41 户 185 人(贫困人口 29 户 116 人);已搬迁入住 42 户 191 人(贫困人口 28 户 114人),完成率是 91%;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 16 户 2456 平方米,拆除率 35%,预计 12 月底达 60%。

(4)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全面落实。******乡镇始终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支持力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一是按照应助尽助原则,争取教育帮扶贫困学生 9 人,获取补助资金 5530 元。二是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 104 户 312 人合作医疗参合资金 37200 元,申请临时救 5000 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救助问题。三是将住房困难群众125 户 640 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4、多措并举,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特惠贷”优惠政策,采取“贫困户+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贫困户人均可贷款 5 万元,资金由政府开发投资公司统筹运作,贫困户不承担风险,资金收益有保障,投资收益分配暂定3 年,收益为投资金额的 3%,目前完成特惠贷任务 28 户 72 人,贫困户年末可分红达 10.8 万元。二是通过上门服务企业,向企业汇报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形成扶贫联动,计划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 18 户 39 人,目前已经解决就业 16 户 30 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结对帮扶 104 户 312 人。户均制定帮扶计划 3 个,落实帮扶措施 3 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达 50 万元。四是统筹实施低保兜底政策。完成低保兜底 23 户 32 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五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力争在 2018 年年底退耕还林 3000 亩。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易扶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管理等有待加强。三是贫困户就业困难,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40 岁至 60 岁的劳动力占比超过50%以上,就业非常困难。四是三块地盘活方面的问题。群众担心不能及时获得退耕还林补偿资金,担心得不到第九年以后的占股比分红资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加大“三变”改革力度,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户脱贫规划,重点完成“五个三”中的盘活“三块地”、落实“三个保”、确保“三个就”,集中火力打好退耕还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1 户 1 就业工作硬仗。让贫困户逐步靠勤劳致富,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

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同时探索发展城市“三变”,保证一村至少发展一个良好的“三变经营主体”,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三是充分利用开发区吸纳就业的优势,充分挖掘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巩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果。

四是实现脱贫攻坚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脱贫攻坚长效发展机制。退耕还林打造万亩红豆产业园,前期推进青山红豆杉生态养生园旅游综合体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山地旅游与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民风民俗体验融合发展,形成脱贫规划长效发展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和农户持续增收。

二、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工作

根据《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文件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实施方案。我社区积极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的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分项汇报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就医、孩子读书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 2017 年度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 45 户197 人(贫困人口 30 户 118 人),目前已完成搬迁合同签订 41 户 185人,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的贫困户中,已完成引导就业 22 户,其中有 3 户贫困户因年事较高无劳动力,已督促子女进行赡养,其中有 1 户贫困户全为在校学生,已于 2016 年纳入低保户进行政策兜

底,现在正在落实低保兜底政策,目前剩余 4 户搬迁贫困户正在积极引导就业。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搬迁的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暂未完成引导就业。

3、整改情况。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石桥社区将继续注重引导该4 户贫困户进行就业,以帮助搬迁贫困户能够安居乐业。同时,2017年度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贫困户于 2018 初由开发区代缴新农合医疗保险,目前,参加搬迁的贫困户的基本医疗全部保障到位。对于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石桥社区服务中于 2018 年 6 月完成搬迁户孩子就学意愿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上交开发区社事局,目前,上级部门正在对接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

(二)贫困户脱贫存在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目前,******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 104 户 312人,其中 2015 年脱贫人数 54 户 195 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 9 户 29人;2017 年脱贫 9 户 32 人。现有贫困户 32 户 56 人(一般贫困户 9 户24 人,政策兜底户 23 户 32 人),两无户 23 户 32 人,两因户 1 户 1人,两缺户 8 户 23 人。贫困发生率为 0.73%。

石桥社区所有脱贫的贫困户均在满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条件以及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标时才进行脱贫,未发现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

2、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贫困户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居住石桥社区山上的六个组的少量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

3、整改情况。针对部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的问题,******乡镇已多次向发区社事局写报告,寻求帮助,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中。接下来,我社区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及基础生活设施改进工作,不断改善辖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三变”改革及产业扶贫工作抓得不够认真,抓得不实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以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目前在石桥辖区两个村参与“三变”改革的经济组织共有 5个,包含 3 家合作社和两家企业,5 个经济组织共计流转农户土地约 1100 亩,包含贫困户土地约 200 亩,目前完成红豆杉种植约 630亩,草莓种植约 50 亩,刺五加等中药材种植约 340 亩,独角莲等中药材种植约 70 亩,支付土地流转金约 53 万元,包含贫困户土地流转金约 10 万元,引导农户到“三变”改革经济组织务工约 110 户120 人,包含贫困户约 20 户 20 人,发放工资约 30 万元,包含贫困户务工工资约 6 万元。引导参与“特惠贷”贫困户 28 户 72 人,共计贷款 360 万元,2017 年底发放该 28 户贫困户“特惠贷”分红金10.8 万元,人均分红 1500 元。辖区两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已与 2018 年 1 月开始开展,目前完成 1 个村的“三资”清理并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约 2500 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石桥社区参与“三变”改革的产业发展周期长,短期很难产生效益。如红豆杉种植产业前期投入大,种植周期长,需生长多年才可用于发展红豆杉附加产品。二是对“三变”改革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三变”改革工作不理解,仅同意将土地流转于合作社或者企业,不愿意将土地入股承担风险,导致“三变”改革扶贫项目对群众的覆盖面不广。三是自然条件限制。石桥辖区属于开发区统一规划开发区域,大部分土地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剩下的土地较为贫瘠,不利于种养殖产业开发,同时,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现有的“三变”改革产业发展不理想,目前仅有白泥村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销售额达到 15 万元左右,其余项目,暂未出产品。

3、整改情况。加强“三变”改革工作政策宣传,让群众加深对“三变”改革工作的理解,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三变”改革工作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监管,督促辖区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技术指导,对辖

区闲置土地进行同意规划使用,项目规划时进行严格技术测试,确保“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

(四)驻村结对帮扶不扎实、流于形式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办公地点位于辖区白泥居委会及石桥居委会交界位置,同时和两个居委会联合办公,离群众较为接近,能达到驻村的效果。目前辖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04 户 314 人,该 104 户贫困户共有结对帮扶责任人 125 人,包含开发区级结对帮扶责任人 55 人,涉及 8 家单位,在帮扶单位中仅有一家单位为学校(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涉及帮扶责任人 7 人,该 7 人帮扶的贫困户均已脱贫,目前正在稳固脱贫效果,未对该 7 名教师造成较大压力。社区在帮扶过程中力求“扶贫扶志”的效果,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劳动改善生活,同时对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参与“特惠贷”等国家优惠政策,并将上级针对贫困户的政策积极落实到位,并为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 88户 245 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帮扶责任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帮扶公共还在流于形式,未对贫困户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同时部分帮扶责任人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对精准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导致帮扶结果不理想。

3、整改情况。在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社区将会加强各帮扶责任人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帮扶责任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帮扶责任人的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户制定合理帮扶措施,努力提升帮扶效果。

(五)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所有贫困对象在纳入贫困时均是按照“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族评议、一公告、两公示”等程序进行评定,再将结果进行上报,在评定贫困户过程中,因社区权限有限不能精确查询贫困中的“四有”人员,仅能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核查贫困生产生活状况。同时社区对贫困户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政策

进行动态管理,对贫困户人口情况等信息积极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动态更新。

2、工作存在的问题。因社区职能权限限制,未能对贫困人口的资产情况进行精确核查。

3、整改情况。今后工作中,我社区将积极同上级部门紧密对接,积极核查辖区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策进行动态管理调整,确保贫困人口不漏一户一人,不错评一户一人。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塘湾镇辖 15 个村委会、1 个居委会,216 个村小组,总人口 4 万余人。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578 户 1511 人,已脱贫 524 户、1374人(其中,2015 年脱贫 95 户 173 人,2016 年脱贫 107 户 367 人, 2017 年脱贫 101 户 302 人,2018 年脱贫 113 户 269 人,2019 年脱贫108 户 263 人),2020 年拟脱贫 54 户 137 人。根据市委组织部最新梳理安排,全镇现有“三类”村 6 个,其中塘湾村(贵溪冶炼厂和贵溪组织部挂)、古塘村(市林业局挂)为软弱涣散村,上祝村(市扶贫办挂)、山坑村(市农业农村粮食局挂)、高坂村(市教体局挂)、赛前村(市人民法院挂)四个村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均下派了第一书记驻村指导。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以来,塘湾镇按照贵溪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夏季提升”整改攻势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积极落实贫困户各项帮扶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1.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镇党政班子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夏季提升”整改攻势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建立了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各村委会也相应建立整改问题台账,明确了包村领导(第一书记)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强力推进整改工作。在与鹰

潭市、贵溪市 16 个挂点单位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按照每个干部不多于 3 户的原则,对全镇 581 户贫困户挂户安排进行了合理调整。召开了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动员和业务培训会,对所有挂户干部进行了全覆盖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帮扶成效。截 12 月底,全镇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进展顺利,涉及学习不到位、危房改造、人饮安全、慢性病登记、扶贫项目资金公示等 32 个问题,整改销号 28个,销号率达 88%,还有 4 个问题正在整改之中。

2.认真开展“志智双扶”培训活动。对全镇现有贫困户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重点对贫困户信教、懒汉、有劳动意愿缺资金技术等情况分村登记,充分利用唐甸夏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了以崔学军、宁权能等 5 名创业致富典型为主的宣讲小分队,先后开展了 3期“志智双扶”培训报告会,参会贫困户 6 个村 150 余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试点开展了贫困户道德“红黑榜”创评活动。根据上级方案要求,我镇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并选择在高坂村开展试点创评活动。经过排查、核查和民主评议,评选出道德“红榜”4 户。下一步,我镇将在其他 14 个村委会推开道德“红黑榜”创评活动。

4.认真推行贫困户“五净一规范”专项行动。这项工作我镇主要是在帮扶干部大会上,要求帮扶干部上户走访时,对贫困户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和个人卫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教育引导贫困户养成爱干净整洁、爱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同时结合“同吃同劳动、真心真扶贫”活动,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目前,经帮扶干部教育转化,全镇绝大部分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有了较好的转变。但仍有 12 个村 18 户贫困户的家庭环境未达到“五净一规范”要求。下一步,我镇将加大工作力度,针对这 18 户,要求帮扶干部做好帮扶和转化工作。

5.启动了“三讲一评”颂党恩工作。我镇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高坂村结合贫困户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先期开展了“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

6.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按照“应纳尽纳”“应退尽退”的原则,对照“七清四严”和“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对各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再识别,全镇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 7户 22 人,清退贫困户 2 户 7 人,自然增加 4 人(新生儿、嫁入),自然减少 3 人(死亡、嫁出),严格执行“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全部在国扶系统进行了动态增减操作。

7.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a.产业扶贫。2019 年,全镇 16 个村居共发展稻渔共生产业扶贫项目 835 亩,其中自主经营 7 个、合伙经营 6个,每个项目均带动 10 户以上贫困户分红或参与就业;向 48 户贫困户发放“连创连补”项目资金 7.5 万元。b.安居扶贫。2019 年,全镇共申报安居扶贫项目 107 户,竣工率达 98%,已到位补助资金 79.12万元。c.就业扶贫。全镇现有各类就业扶贫专岗 130 人,其中保洁员33 人、农家书屋管理员 15 人、公益林护林员 11 人、森林防火员 9人、道路维护管理员 3 人、扶贫车间 27 人、第三方公司保洁员 32人。d.水利扶贫。e.关于运用增收激励法帮助贫困户增收工作。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我镇各村通过调查摸底和广泛动员,镇本级、市直挂点单位和 237 户贫困户签定了增收激励协议,如贫困户实现增收目标,每户可获得不少于 600 元的激励资金。f.关于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全年完成 5 户贫困户创业贷款申请,发放贷款17 万元。

第6篇: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茶庵镇脱贫攻坚工作以习总书记关于扶贫系列论述为指导,以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工作主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坚持一切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一切要素资源向脱贫攻坚集中,守好扶贫主业,落实扶贫主责,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上存在问题,努力围绕实现233户,450人脱贫为目标,扎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四项措施保障脱贫坚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抓紧明确目标任务。各村、镇直各各单位要结合本村实际和单位工作特点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二是抓紧谋划好重点项目重点措施。各村广泛宣传动员,让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都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按照政策规定做到应补尽补,切实发挥产业扶贫带贫减贫作用。各村因户因人精心谋划好精准帮扶措施,用活用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各位村干部的责任,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巩固脱贫成果。全年共有1056户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从事种养加等特色种养业,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全镇三批次实施产业发展项目31个,发放产业发展补助资金718万,全镇共实施基础建设项目23个,投入资金1053万元,近30个村民组5000多人受益。三是广泛宣传发动。采取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发放宣传单、明白纸、告知书等。要充分发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村民组长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帮扶宣传工作,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全面增强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政策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四要兑现好奖惩。对于2018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较好的村(街)、镇村干部、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负责人、个人进行约谈。

二、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

一是排查义务教育阶段未入学学生,教育资助是否全部享受。二是排查建档立卡农户家中住“C类”“D类”危房。三是排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否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参保费用是否由政府全额代缴。四是排查“安全饮水有保障”情况,重点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量、水质是否达标,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镇里要求各村对于排查出的的问题建立台帐,盘点销号,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镇、村无力解决的逐级上报,确保所有问题最终全面得到解决。

全年享受教育资助1884人次,资助金额162余万元。1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实施了“房屋修缮计划”,共落实补助资金152.61万元。1100人次住院贫困人口报销700余万元,3200余人次门诊病人享受“180”报销110余万元。

三、扎实开展好贫困人口脱贫,巩固好脱贫成果。

针对剩余的贫困口均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的特点,各村因户因人施策,积极帮助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村级集体资产收益分配侧重向此类人群倾斜。按照贫困户知情确认、评议公示、审定公告、备案标注、颁发光荣证的程序,我镇已完成233户,450人的脱贫任务。11月份,经省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我镇233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四、2020年工作谋划

对照“四摘四不摘”标准,积极规划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一是规划了103个基础设施项目、103个产业发展项目并已全部进入项目库。二是落实做好“温氏养猪”项目,促进项目早建成早生产,发挥项目的持久带动效益。三是积极建好结对帮扶扶贫车间建设,督促施工企业严把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早日建成,生产企业尽快入驻,解决贫困人口就近务工问题。

第7篇: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全镇脱贫攻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围绕已脱贫对象的巩固提升,下足绣花功夫,坚持精准化、精细化、全覆盖、严责任,以更加有为的政治担当、更加精细的工作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按照全县脱贫攻坚"1434"工作思路(注:"1"指1条主线,即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4"指4项重点工作,即做大扶贫产业、提高就业质量、落实惠民政策、强化"四好村"创建;"3"指补齐3项短板,即各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均衡区域发展;"4"指开展4大行动,即开展督促检查行动、开展作风治理行动、开展党建促脱贫行动、开展信息化建设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四个好"要求,锁定"338户983名已脱贫人口‘回头看、回头帮’、3个已退出贫困村巩固提升的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扭住重点区域、特定群体和关键环节,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扶贫标准,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行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确保全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贫困对象稳定脱贫奔康。

二、工作内容

(一)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等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

一是将学习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层层学习培训,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促使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形成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直接、最现实的政治检验和自觉行动的共识。二是深入学习宣传、深刻领会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科学运用脱贫攻坚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分析解决脱贫攻坚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定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向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能落实,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三是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标准、强化体制机制、牢牢把握精准、完善资金管理、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轮训、注重激发内生动力8条要求,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进我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再上新台阶的实际成效,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扶贫移民工作暨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精神和全国、省、市、县"两会"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

(二)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持续抓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一是在产业帮扶上下功夫,在继续抓好三木药材、高山茶叶及柳杉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结合我镇贫困村、贫困户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家庭条件,精准确定一个主导产业,做到一户一业、一村一品。大沟村借助空石林景区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和土特产销售,实施"旅游+"战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大渔村在坚持稳步发展好"三木"药材的基础上,结合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重楼种植、粽叶种植,增加群众收入;紫云村依托丰富的林木、林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土鸡、山羊等养殖业和天麻种植业。针对我镇群众长期以来发展林木种植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鼓励动员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无公害蔬菜、羊肚菌种植和藏香猪养殖、土鸡养殖等短、平、快产业,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有保障。同时,抓住劳动力转移不放松,继续通过住宿、车旅补助等方式动员鼓励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激发他们务工的积极性,逐步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功能。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继续落实"两线合一"政策,对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精准实施动态调整,及时足额兑现补助资金,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积极推进助残助老等各项关爱活动,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继续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措施,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或上不起学;继续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完善贫困群众健康档案,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加大对重特大疾病救助力度,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三是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在贫困村中积极开展示范村评选,办好"农民夜校",广泛组织贫困群众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大力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车里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引导贫困群众"扫干净、摆整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是深入开展精神扶贫与感恩奋进教育,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深入开展法制扶贫"五个一"活动,补短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脱贫致富示范户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推进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坚定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

(三)打好四场硬仗,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1、着力推进"春季攻势".一是目标任务早明确。紧盯2018年"回头看、回头帮"的338户983名贫困人口、巩固提升已退出的3个贫困村的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坚持目标、问题和结果"三个导向",及早谋划,强力推进,3月中旬制定完善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储备。在制定2018年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巩固提升计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储备一批住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3月底前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资金来源,理清工作思路,确保落地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贫困群众早受益。三是全面排查问题短板。对照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在3月份组织开展"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对脱贫攻坚问题短板开展一次全覆盖摸排,并针对问题短板制定整改提升措施。

2、着力推进"夏季战役".一是抓好各类扶贫项目推进,全力推进落地项目的实施管理,注重项目质量、资金安全,确保扶贫专项全面落地生根,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涉及的项目、资金、措施全部到户到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无线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项目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抓好帮扶措施落实,认真组织对已脱贫对象的"回头看、回头帮",对照"春季攻势"查找出的问题短板,落实"回头帮"措施,及时补差补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是抓好扶贫政策宣传解读,采取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宣讲,大力宣传中央和省上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宣传脱贫攻坚成效和先进典型,宣讲教育、医疗、金融等各类扶贫政策,赢得贫困群众理解和支持。

3、着力推进"秋季攻坚".一是对标开展查漏补缺。结合全省第三季度综合督导工作,围绕年度减贫目标任务,逐户对标查实已脱贫户"一超六有"、逐村对标查实已退出贫困村"一低五有"存在的短板。针对存在的短板,加大对标补短力度,逐项落实措施,倒排工期、倒逼任务、倒查责任,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大力开展痕迹管理。组织脱贫攻坚档案资料专题培训,全面排查痕迹管理台账,按照"删繁就简"要求,逐村逐项检查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确保规范化、科学化;继续推行"平时记账、年终算账、群众认账"的贫困户家庭收入核算方法,建立贫困户收入台账,确保算清账、记好帐,老百姓认账。

4、着力推进"冬季冲刺".一是落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精准对接国家业务管理子系统,在省定时间节点前,全面完成全镇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工作,着重解决好漏评、错评问题,确保实现国家系统、《帮扶手册》、"帮扶明白卡"与贫困户实际信息"四个一致".二是迎检国家、省、市考核评估。针对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对标查找的问题,迅速整改,补齐短板,总结经验,做好迎接国家、省级和市级层面考核评估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通过国家、省、市检查验收。

(四)对标"补短板",全面提升脱贫质量。一是狠抓问题整改。以省级交叉考核、全覆盖督查、第三方评估反馈的问题、省市暗访督查及县级检查发现的问题为重点,扎实抓好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建立问题、责任、效果"三个清单"台账,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以最有力的举措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并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胜。二是巩固脱贫成果。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抓好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后续扶持工作,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对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定期开展自查,对有返贫风险的及时给予帮扶和救助,()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确保贫困对象持续稳定脱贫。精准实施动态调整,及时将新增贫困对象纳入帮扶范围,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一人。

三、工作保障

(一)以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全面启动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对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等不严不实作风,坚决纠正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基层"微腐败",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二)以督促检查促工作落实。对标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巩固提升和"三率一度",严格脱贫质量阶段督查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判问题,安排部署阶段工作,镇纪委定期对全镇及各村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任务落实。

(三)以加强党建促工作落实。重点解决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探索"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挥支部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在脱贫攻坚一线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做好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干部能力素质不适应等突出问题整顿,进一步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任务质量。

(四)以信息化建设促工作落实。维护运用好脱贫攻坚"六有"和国家信息子系统,推进信息共享,强化数据分析功能和决策参考。推广运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与社会各类公益众筹项目、社会扶贫资源精准对接,助推全镇贫困对象稳定脱贫。

上一篇:党委理论中心组总结下一篇:社会保障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