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纺织服装的加工贸易是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它的出口量都排在中国服装出口量的前面。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服装贸易做得越来越大,加工贸易也做的越来越多,但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本文将从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现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问题,提出可靠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浙江纺织服装业;加工贸易;出口

[

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和现存的问题

1.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状况

1.1.1 近几年浙江纺织服装进出口状况

根据浙江海关总署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浙江省全省服饰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1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6%。

杭州海关对外公布浙江省前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浙江省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在上表中我们看到,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12年比2011年略低一些,而2011年却比2010年多了约100亿美元,说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省的出口量还有很大的增加。

1.1.2 拥有丰富的纤维原料

中国是世界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国,中国棉花南北都有种植地,年产量千万吨以上,占了世界总量的8%.据中国产业情报网报道:中国2013年1~4月合成纤维11444857吨,而且其纤维细长,比苏丹、埃及等其他国家的所产的棉花更好。所以,中国的原料优势至少在这几十年中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下去的,有如此好的原料优势,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在未来长期的领跑地位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取代的。

1.1.3 发展趋势

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时,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促进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就目前来看,全球的棉花量在减少,原材料的成本也在增加,还有就是我国劳动力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还有很多国际上的纠纷也在扰乱着浙江省的纺织服装的发展,使得企业出口压力剧增。综合各种不利原因,也加大了浙江省中小型企业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风险。

1.2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存在的问题

1.2.1 人民币升值给纺织服装行业带来的压力

人民币在不断的升值,浙江省的价格竞争力就会变得不利。浙江省的纺织加工贸易行业的平均利润在3%~4%,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5个点,浙江省很多中小型企业将无法承受强烈打击。而且在人民币在升值的同时,也会加剧各国企业之间的矛盾,受汇率波动影响,成本不断地往上涨,产品的价格会波动的厉害,国外的客户对此感到颇为不满,甚至有可能拒绝与我省的合作。而且还有一些不诚信的企业,合同里的规定不能达到国际标准,国外企业会找麻烦,而国内企业就会面临着各种纠纷和摩擦,会承担更大风险,也会因为利润的微小,稍微经营不善,很有可能面临着倒闭现象,甚至破产。

1.2.2 品牌走不出国内

现在浙江省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如现在的苹果品牌,它的价值已经达到了1002.39亿欧元(约合8230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现有的纺织企业中,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如果我省纺织服装行业想要有自己的大品牌,首先需要我们的品牌塑造,占据国内高档服装市场,再到品牌出口到世界各个地方,至少还需要20~30年。因为现在纺织服装整体水平和世界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想要发展的更远,还需要做的是加强品牌稳固,加强创新,提升技术含量。

1.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浙江省虽然是纺织服装出口大省,但出口的类型还是比较偏向于加工贸易或者来料加工或者定牌生产之类的。而且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会变得越来越多是必然的趋势,而现在我们想转化升级,还必须发展更成熟的产业,使服装产业发展得更完善。要想达到这样的方式,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必需的,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浙江省必须研发出更精密的仪器设备,大力发展高科技。此后,我们再也不用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工费用,用低廉的劳动力换取一点点糊口的生活费。所以产业升级是刻不容缓的。

1.2.4 法令法规不多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资源库》已经在2012年实行了,收集了纺织业较集中的省市的地方法律法规。我省想要发展得更好,还得提出很多其他法令法规,也可借鉴国外的法规,来完善自己的法律制度。如现在重视环保,希望浙江提出更多关于加工贸易的健康的可实行的法规来规范企业做到更好。

2 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2.1 企业需重视科技创新,提高品牌意识

2.1.1 抓紧推进技术标准升级

随着环保的日益要求越来越高,纺织服装的环保性也不可避免,随着环境的改变,我们的衣服现在也需要很多新功能,比如抗紫外线、防电磁波、抗细菌等,这些新功能也会增强我省出口的市场的竞争力和加大销量。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环保和绿色营销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生态纺织品,取得相关的国家认可认证,使纺织品更上一层楼,也可促进产品的升级,会比以前越来越好。

2.1.2 提高科技创新的资源投入

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最新报告称,2013年国际棉花价格平均为91美分/磅,比一年前上升了10%。如果我国要进口,而包含的关税和其他税,已经远远高于我国内的棉花价格。因此,我国国内棉价在长期看来,会保持上涨的趋势。

现在高科技的发达,化纤以前的一些弊端得到逐步的改善,常见的问题如吸湿、透气、抗静电,对皮肤无伤害性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受石油价格不稳定,导致化纤价格波动幅度也较明显。但是我国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多的,价格上涨的会比较缓慢。所以此时,我们可以用比棉花低价的化纤来代替生产纺织服装,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

2.1.3 树立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浙江省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而树立创新意识和发展创新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而在此就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国外的合作,除了引进国外的创新技术和创新理念,我们也需要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创新的阶段需要一步步来,不可急躁,从体制出发,创新人才的聚拢,创新文化与世界的融合。创新还有一个很大的点就是要扩大开放,与更多国家合作,做好纺织强国的工作,加快进度,不能以简单的自己的思想来完成创新,这样只能是狭隘的,到最后还是不能与世界同步。所以,不仅需要企业的创新,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大学,各个研发机构共同创新的平台,让社会和政府与企业在同一条船上,一起来发展。

2.2 政府应积极帮助企业

近年来,中国接到的反倾销案例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而在出口服装这一块,浙江成为众矢之的。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应该学会利用WTO赋予的权利,在一定条件具备下,大胆地向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申请,让我们得到公平的反倾销裁决,而不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政府需要对企业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而且对出口退税率及时调整,还提供所有进口国服装的最新政策,使企业有所准备,不能事情发生了还一头懵。所以在政府的帮助下,相信我省的企业会越走越远。

2.3 稳定国内市场,努力开辟国际市场

现在国内知名品牌也有很多,可是要走进去,还得绞尽脑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及时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从2008年起,我国出口到欧盟的服装有8类产品不再有数量的限制。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向国外不断出口我省的各类品牌的服装,逐步扩大浙江纺织业的出口市场范围。

2.4 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纺织服装的产品和企业的服务能否立足于国际市场,决定着浙江纺织业的发展能力和赢利能力。纺织服装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才能成为国际市场的核心效力,如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习俗提供不同的周到服务。而且我们还要积极推广我们的品牌,努力做品牌战略,用新观念以品牌价值取胜代替旧观念以量取胜。我们也可以说,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基因。

3 结 论

综上所述,浙江省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发展要把握好自己的品牌定位以及成本策略等外的竞争市场,还要注重政府的职能,及时帮助企业了解关于各国服装进出口贸易最新的政策,也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知识。现加上自己努力打造品牌文化,准备好一切进军国际市场,实现自己的品牌梦。总之,选择积极面对各种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打造省内企业,提高企业的质量,使其出口量稳定持续的向上增长。〖HJ1〗

参考文献:

[1]张焕琳,龚新蜀.新疆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11(3):13-19.

[2]杨威,刘俊峰,冯峰.基于动态服装结构的服装快速估料报价系统设计构想[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2-24.

[3]缪胜钢,顾赟.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206-207.

作者:古艳红 许必芳

第2篇:中德纺织品贸易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近年来,中德两国双边贸易总额整体保持增长态势,随着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加强,双方在各个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欧债危机和非配额时代的到来,给中德纺织品贸易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阻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德双方纺织品行业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贸易策略进而推动两国纺织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德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德贸易的不断发展,德国已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一大合作伙伴,中国也连续4年成为德国最大的出口地区和贸易伙伴。其中,纺织品服装类贸易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但是,近几年中德两国纺织品双边贸易呈持续下降趋势,2019年中德两国纺织品类贸易总额较2018年缩减了13.4亿美元,2020年纺织品贸易总额较2019年下降了13.4%。而且2020年在新冠疫情之下中德双边贸易产品结构有了明显调整,中国向德国出口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类产品(海关类目:第11类,HS编码50-63章)贸易额高达114.3亿美元跃居出口商品品类第二位,同比增长52.6%;中国从德国进口的纺织品类产品出现骤减,出口贸易额仅为5.9亿美元,同比下降90.8%。之所以出现中德纺织品类出口额暴涨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的口罩、防护服等的纺织类防护物资产品的大量输出。

从中德两国生产要素丰裕度来看,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相对德国具有明显的要素禀赋优势,中国依靠人口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凸显价格和成本优势,纺织品类产品出口额超过德国并保持多年顺差,2020年中德两国纺织品类目贸易出超达108.4亿美元。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德贸易活动日趋频繁,两国贸易互补性特点尤为突出,中国引进大量外商投资使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廉价劳动力相结合促使中德两国双边贸易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虽然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但是中德两国在竞争中求发展,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谋求双赢发展之路。

二、中德纺织品贸易影响因素

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德之间往来密切、国际间交流不断,两国贸易得到进一步深化,但是影响中德两国纺织品类产品双边贸易的因素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自身条件优势影响产品成本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纺织品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纺织品的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扩大了中国对德国纺织品贸易的出口规模。同时中国也向德国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本国纺织行业技术体制,促进中德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共同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德合作保持全面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中德双边贸易结构从最初的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向工业制成品转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工业制成品生产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外商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我国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本国劳动力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品类产品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我国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还将继续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出口主力军,廉价劳动力带来了中德纺织品贸易的顺差,出口额有所增加,但是我国纺织品行业出口贸易多是以来料加工为主,我国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等环节相对较少,然后这些技术环节却是国际贸易中利润最多的环节,中国依靠廉价劳动成本扩大了出口,短期内解决了国内劳动力就业问题,然而却忽视了我国自主品牌的建立、产品含金量的提升、产品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以及如何实现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等问题。

从产品自身质量问题方面,我国纺织品行业不管是从原材料还是生产质量方面都落后于德国,如若一味只追求低价格,会造成恶性竞争影响国际市场的良性循环,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產业内贸易影响两国产品结构

2020年中德两国纺织品类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两国双边贸易总额的6%,位居进出口品类第二位。中德建交以来,两国纺织品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贸易依存度随之增加,中德两国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学习德国先进技术,进口国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纺织类产品,同时利用自身资源带动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加工、出口,中德两国产业内贸易不断升级,贸易水平不断加深。

(三)绿色壁垒和技术性壁垒等贸易摩擦的影响

2005年1月1日按照乌拉圭回合达成的《ATC协议》全球纺织品和服装配额被取消,中国纺织品行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公平的、自由的、全新的贸易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纺织大国面对无配额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相继制定出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政策,例如通过提高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原材料化学成分含量、环保认证等制定出新的绿色壁垒措施以及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条例、制度等方式过分的要求出口国产品的质量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卫生检验检疫标准、环保标准或者更多难以达到的种类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我国作为全球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受绿色壁垒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以德国为发起国的纺织品生态标准给中德纺织品交易造成了进一步的阻碍。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非配额限制抑制中德纺织品贸易的扩大,例如反倾销措施、召回产品指令等。通过近几年欧盟反倾销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受立案调查的纺织品品类逐渐从低价格、低档次的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高额的反倾销税率大大削弱了中国纺织品的价格优势,我国相关企业和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战略方针,以保护我国在德国乃至欧盟纺织品市场的贸易份额。

(四)欧债危机对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纺织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自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中欧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中德两国纺织品贸易也受到巨大冲击。主要原因有:第一,欧债危机导致德国经济下滑,欧元汇率下跌,德国国内购买力和消费能力下降,德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以及其他行业产品的需求均出现大幅缩减。其中中国对德国出口的纺织原材料、纤维制品等产品出口环比已出现负增长。第二,欧债危机之后,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出现贬值而且波动频繁,中德贸易中以欧元结算的交易存在汇率风险,即使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也不能完全保证被保值。第三,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纺织品类出现减产、供不应求、价格上浮且波动幅度大等现象,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被削弱,出口企业的利润也在缩小,欧元购买力受欧债危机影响而下降,中国纺织品类产品出口贸易更加步履维艰。从另一方面看,欧债危机也使中国从德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类产品有所增加,德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这不单单影响中国纺织品类产品的出口扩大,整个中国对外出口贸易也因此收到了较大波动。

(五)国际竞争激烈、缺乏市场预警机制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商品和资本得以自由流动,也给世界各国贸易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与德国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类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水平远不及发达国家、产品品牌专利也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凭借低廉的成本抢夺了中国纺织品贸易大量的订单,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以及人民币升值相比,发达国际更青睐于向具有价格优势的印度、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转移进口与投资。

世界经济一体化给中德两国贸易带来了发展,也使两国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健全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和抗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成为一国出口贸易健康稳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方面中国需要提高对纺织品行业的预警意识,考虑市场风险所在,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德国纺织品市场的动向,生产符合德国国内需求的产品,按需供应防止生产过剩和商品滞销。

三、中德纺织品贸易发展策略

中国作为一个纺织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应积极参与中德双边贸易,利用本国优势提升两国双边贸易额,扩大贸易规模,既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增加本国纺织品行业的贸易收益。

第一,中德两国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中国从德国学习先进的工艺、高超的技术、世界前沿的管理营销模式以及进口德国先进的技术设备,结合本国优势提高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实现中德两国双边贸易互利共赢。

第二,政府和企业应扩大纺织品服装行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生产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积极争取通过德国乃至全球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国际标准认证,獲得德国市场的通行证。

第三,提高贸易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国际规则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深度研究德国国际贸易政策,利用WTO合理规避绿色壁垒等贸易摩擦,全面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综合能力。

第四,注重成本控制,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缩小贸易成本,建立自主品牌,推出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品服装等产品,加强行业间合作交往,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

第五,加强两国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两国纺织品行业论坛、展览会、企业间对接交流和跨国合作,搭建中德两国经济贸易和技术的合作平台。

四、中德纺织品前景展望

总之,我国应加强绿色管理机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原材料及产品的质量控制,开发新型节能绿色环保的健康产品,打造中国自主品牌,引领国际纺织品行业的创新与应用,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中德纺织品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正视中德贸易中遇到的难题,积极调整贸易策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顺应绿色营销的潮流,在产品的研发、原材料及产品生产、包装、销售、服务等各个关键步骤上实施绿色战略,同时扩大国内需求,降低我国对德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完善自我,积极寻求互利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国际商学院)

作者:单莉萍

第3篇: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湖北作为我国的纺织强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综合条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优于其他省份,对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构建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易方式单一以及市场规模较小等,严重影响了湖北纺织行业的良性发展,制约了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就对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湖北 大宗纺织商品 电子交易市场 现状 发展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市场化,市场提供的低廉便捷的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增长,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和富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其属于一种新的现货交易模式,主要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大宗商品交易,如水泥、钢材和石油等。湖北省要想实现自身经济的长远发展,可以积极构建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利用该市场来汇集买家和卖家,以此形成更大区域的市场,高效整合纺织产业链,推动纺织市场的有序发展。

一、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湖北省的纺织产业体系也日趋完善,但是当前湖北大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影响湖北纺织工业的良性发展。首先是单一的交易方式。期货交易、中远期交易和即期现货交易这三种方式是大宗商品常见的交易方式,其中即期现货交易是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等优势,能够维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有效锁定价格,确保商品供给的及时。但是目前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缺乏大型的纺织商品期货交易所、价格晴雨表功能和商品集散贸易中心,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其次是较小的市场规模。对于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而言,其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方面尚不成熟和完善,无法与广东、上海和浙江等沿海省市相比。就现阶段而言,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规模较小,仅仅只有武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湖北宝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华中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几家。再次是缺乏系统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当前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金融配套服务,以商业银行为主,缺乏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如租赁公司和地方性信托公司等。同时相关的金融配套服务也大多集中于武汉地区,缺乏较高的物流信息互动传递的质量及效率,这样导致配套服务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善,影响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就是政策的有力扶持。目前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政策和财税政策等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支持,无法从行业的整体规划发展出发,难以协调好商检、海关、税务和相关物流业行业等单位。这些因素的影响严重降低了电子交易市场的影响力,无法吸引供应商加盟,不利于湖北纺织现货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

1.具备优良的纺织产业市场。纺织行业作为湖北省的支柱型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棉纺织和服装为主,针织和印染行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紡织品生产体系,如非制造布制品、汽车装饰用品纺织、医疗卫生用品等。同时湖北纺织行业打破了传统的商务交易方式,不断朝着电子商务化的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当地现货市场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总之,纺织行业的发展为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便于纺织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2.优越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湖北省在“十二五”期间抓住发展机遇,优化升级服装、化纤、印染和纺织四大产业,积极打造了五大区域结构板块,并提出了建设印染加工基地与服装面料生产基地的目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建设了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能够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汇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取得良好的规模效益,促进纺织行业和湖北经济的长远发展。

3.具备风险对冲机制的实施条件。纺织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风险,如果两者成本上升,则会严重冲击该行业的正常运行,不利于纺织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电子交易平台的出现,其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科学控制产品的价格波动,使产品现货价格保持在±10%~20%的范围内,确保价格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当前湖北纺织行业具有良好的风险对冲机制的实施条件,能够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利润。

三、发展建议

1.构建系统的管理平台。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纺织商品交易范围的扩大,减少交易的时间和成本,还能促进纺织供应链运行效率的提高。而构建该系统的管理平台,可以利用专业服务客户网络来满足市场的信息化需求,借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质的高端运营人才,或者是通过相关保密制度、激励机制和薪资政策的约束,采用职业培训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业务精、能力强与素质高的运营团队。

2.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而言,其在结算方式、交易模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市场管理、运行和设立等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如《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法》等,构建科学的内控管理机制和交易规范机制。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市场的有序发展,避免因过度投机而产生运营风险。

3.建立健全风险监管机构。电子交易平台主要是为了集中撮合交易,而保证金、品牌说明书和标准合约是其重要的条件,这就需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联合担保机制或交易保险机制,预留一定的风险资金。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交易纠纷,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降低平台方和交易双方的投资风险。

4.构建良好的三方交易平台。要想实现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湖北省需要积极构建良好的三方交易平台,加强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协作,对投资环境加以积极改善。首先需要将纺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使其为会员企业和行业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其次需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在税收和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企业扶持与优惠,积极优化供给引入机制,吸引行业会员加入交易平台。

5.加强保税区的物流建设。保税区的建立能够降低成本,确保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拓展提供坚实基础。因此保税区应借助政策资源和区位的优势,积极发展相关的市场项目,以此完善市场平台,使物流产业朝着特色型和专业型物流方向发展,推动纺织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实际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交易方式、较小的市场规模、缺乏系统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严重影响了纺织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护,湖北省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构建系统的管理平台和三方交易平台,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风险监管机构,加强保税区的物流建设,从而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形成健康有序的电子交易市场,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姣.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交易制度研究[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4,11:27-30+6.

[2]刘莉. 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02:88-93.

[3]陈莹,李耀宗. 构建湖北大宗纺织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3:157-158.

[4]石晓梅,冯耕中,邢伟. 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经济特征与风险分析[J]. 情报杂志,2010,03:191-195.

[5]葛卫芬.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及其启示[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04:69-75.

作者简介:陈莹,女,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作者:陈莹

第4篇:2013年纺织品行业现状分析

纺织品行业现状

——吴迪

纺织工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出口压力仍未明显缓解

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同比减少1.3%,表明市场需求仍低于2012年水平;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持续负增长,直至年底才转为同比略增0.9%; 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9.8%、38.4%和71.2%,与2012年相比较分别降低0.4、1.4和2个百分比。

国内棉花问题依然突出

全年国际棉价平均低于国内市场约5000元/吨;

棉纱进口量达到210万吨,同比增长37.4%;

国产棉放储累计成交率不足40%,反映出棉花品质不高,无法满足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

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加大

纺织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水平继续呈现较快上涨态势,五成调研企业用工价格涨幅超过10%;

纺织服装产品的销售价格上涨空间相对有限,出口价格全年同比提高4.3%,衣着类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提高1.2%

节能环保任务较为艰巨

新的水污染物排放强制性新标准正式实施,提高了对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的限值要求,并新增了部分限制指标;

2013年以来,印染布产量同比持续减少,反映出纺织产业链上重要的中间环节发展空间不断缩减。

小微企业发展压力加大

仅有50%的小型企业设备利用率超过50%,开工水平明显较低。而70%的大、中型企业设备利用率均达到80%以上;

仅有3成小型企业反映利润增加,比例较大中型企业低2成左右。

产业转移进度有所放缓

2013年以来,纺织行业在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2012年减速,在全行业投资总额中占比下降;

中部地区新开工项目同比仅增长1.4%,低于东部地区4.8个百分点。

2014年开局形式分析

开局情况总体正常

纺织企业2014年春节假期普遍较往年偏长,节后开工相对较晚;

春节后开工率普遍在70%左右,大企业开工率超过80%,员工返回情况总体较好。

生产增速放缓

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较上年同期下降

1.9个百分点;

化纤、纱、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9%、5.4%、1.2%,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放缓2.8、5.9和7.3个百分点;服装产量则有所减少;1~2月同比下降3.8%。

出口增速有所下降

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94.3亿美元,同比下降4%,为春节影响和基数高的因素。3月有所回升,同比增长0.5%。

内需零售增长缓慢

1~2月限额以上服装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8.7%,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

分点,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1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略有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661.1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

1. 9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保持平稳

全国3.9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15.2亿元,同比增长8.6%; 实现利润总额423.8亿元,同比增长13.6%;

销售利润率为4.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014年纺织工业发展稳中有变

总体判断

预计2014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总体上有望较2013年进一步

稳中向好,“稳中有变”将成为2014年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总体稳定的依据

内需市场基本面依然良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新型城镇化有序推

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各项改革措施稳步落实,市场需求提升,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有望在2013年的水平上稳步提升;

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呈现实质性复苏迹象,随着经济宏观面改善逐

步向终端消费者传导,全球市场有望呈现稳中向好走势,将为纺织行业提供相对更为有利的出口环境。

变数主要在纺织产业链的两端

以20400元收购的棉花,80%以上都在国库里,有1300多万吨,相当于两年

多的产量,虽然有政策利好,但是今年的棉花价格走势还是难以预测; 欧美的市场如果继续回升,对出口是有利的,但年初出口同比下降4%,较

上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出现很大波动,值得警惕。

去年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已降到11.6%,远远低于预期,

今年1~2月只有8.7%,消费品零售总额内,城镇人口消费了20万亿,农村人口仅仅消费了3万多亿,而农村人口占40%以上,消费只是城镇人口1/7。

纺织工业发展重点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高新技术纤维、节能环保染整、高端纺织装备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研

发与应用突破;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任务要求,有效发挥好产业创新联盟的作用。

大力提升节能环保水平

加快纺织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突破废旧纤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

积极完善节能环保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标准体系。

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发展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品质,大力提升创意、设计水平,加强市场开发培育与营

销模式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纺织工业发展重点

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

推动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实现特色化、体系化、集聚化发展,努力形成东、中、

西部产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

促进纺织企业积极走出去,构建内外协调互补的全球产业布局体系。

积极破解原料瓶颈

积极参与并推动国内棉花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内棉花尽早实现市场化流通;

充分利用原料市场环境改善的机遇,加快提升竞争力,为国内棉花种植和棉农利益提供有力的需求保障。

小结

2013年基本实现了平稳发展,经济运行指标和运行质量均趋向良性态势,总体上是稳中有增;

特点是主要运行指标稳定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度调整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

行业发展面临的各种外部压力依然突出,一些内在矛盾问题也仍待加强解决;

今年纺织行业开局情况整体正常,主要指标增速放缓;

2014年行业形势稳中有变,变数主要在纺织产业链的两端;

重点是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第5篇:河北纺织行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公开资料

河北纺织服装业现状分析

1、生产状况:

纺织业一直是河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1 年至2010年间,河北纺织业总产值增长了4.33 倍,年均增长率为19.27%,纺织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20%左右。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0 年,河北纺织业产值增加了626.1 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增加值的10.27%,对工业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贡献。

2、发展状况:

河北纺织企业多数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纺织业的对外依存度很高,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河北纺织企业销路收窄,2008 年第一季度河北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回落,超过60%的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据海关统计,2010 年前三季度,河北纺织服装出口金额达到28.9 亿美元,在河北出口中占到了17.4%,超过了钢材所占比例的15.8%,成为仅次于机电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商品门类,与全国整体的纺织业发展状况相比,河北纺织业的表现优于全国。

3、销售状况:

海关总署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1—9 月,河北服装出口增长了43.7%,纺织品出口增长了50.4%。河北纺织企业大多数是出口企业,多年以来一直依靠国外市场。2001 年至2010 年,河北纺织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3.68 上升至7.34,表明河北纺织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期服装出口则从6.55 下降至3.98,表明河北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逐步弱化的趋势,但历年RCA 值远大于3,说明河北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河北省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成本上升:

河北纺织企业以生产中低端的产品为主,所生产的大宗棉布、棉坯虽销量大,但议价能力差,一直以来处于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极端地位,因此从整体来看,河北纺织品的附加值极低,利润空间很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给纺织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1年以来河北纺织工人的劳动报酬逐渐上升,2001 年河北纺织工人的劳动报酬为6568 元,到2010 年已增长到13100 元,增长了约一倍。

2、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民币升值:

2000 年以来,棉花价格持续上涨,给纺织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在2009 年,棉花价格涨幅极大。2009 年1 月份,棉花价格只有不到11000 元/ 吨,到2009 年9 月涨到14000 元/吨,上涨幅度高达27.3%。另外,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也减弱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商场上的竞争力,2005 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

8.27:1,到2010 年末,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则下降为6.68:1,下降幅度接近20%,而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河北纺织企业利润则下降约4%。

3、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建设:

河北纺织业向来以低价格著称,随着劳动力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产品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竞争优势有所减弱,并且由于很多产品无法进行深加工,从而很难进一步获得产品附加值。从总体来说,河北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处于以量取胜,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阶段,并且严重缺乏自己的品牌,因此很难提高价格。纺织业一直以来都是河北的传统工业,作为传统的纺织大省,河北纺织业的利润,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棉纱、布、成衣服装等指标,多年来位于全国前十位之列。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河北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也是河北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

河北纺织服装业发展对策

1、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一国的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在本国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对于河北的纺织企业来说,首先,应该在生产环节通过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取得竞争优势;其次,在营销环节,河北纺织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有了自己的品牌,既可以拥有一定的定价权,同时也可以节约从生产到营销的中间环节的成本,并且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抗衡外来品牌。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需求条件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河北纺织企业大多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纺织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国外消费者较高的需求条件下,河北纺织企业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努力通过改进技能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2-2016年中国针织服装行业深度调研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从总体上看,河北纺织业结构中纺织和化纤部分相对庞大,而服装部分占的比重较小。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仅占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近几年,河北纺织业上游受制于棉花价格,下游受制于终端产业,企业微利恶性竞争日益加剧。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调整纺织业的产业结构,改变产能扩张的方式,走中高档以及高品质的路子。

3、自力更生,减少对出口退税的依赖

我国在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在提高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但从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不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应该寻找其他出路,逐步地降低对国家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而加强河北纺织产业集群

建设就是一条在当前背景下切实可行的好路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北的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进而有利于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因此,河北省要切实加大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力度,结合丰富的人力资源,提高河北纺织品的竞争力。

第6篇:中国纺织品行业的现状及分析

作为纺织行业全球第一生产、出口、消费大国,我国的纺织品出口

总量占据全球的25%。近年来,我国纺织出口市场存在着低价竞销、恶 性竞争,等问题,屡遭国外特保、反倾销政策,出口企业面临困境,规范 纺织品出口秩序刻不容缓。

1.中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的现状分析

1.1 市场集中化问题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无序竞争反映在出口市场的分布上。在实施多 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出口市场仍过于集中,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分 布不平衡。据统计,中国有约75%的出口产品(含香港)集中在西欧和 北美,东欧、东盟、非洲和俄罗斯等出口市场仍不被关注。

1.2 低价竞销

这些年来,低价推销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竞争手段。外贸 出口增长主要是依靠量的增加来实现的,经济效益是下降的。我国企 业在海外市场的自相竞争,低价竞销,使我国出口产品投入多、收益 少,外汇收入损失严重,造成了肥水外流,加剧了利润率的下降。

1.3 过度竞争

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产业中进入了大量的企

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产业平均成本之下,企业利润维 持低水平,产业的平均状况恶化;在产业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存在退 出障碍, 加上现有的出口政策又不能有效地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法 则,使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

1.4 侵害知识产权现象严重

纺织面料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比较容易模仿,造成无能力技 术创新的企业不开发,有能力开发的企业不愿开发,都想找现成的样 板进行模仿,导致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不能在市场中快速发展壮 大。企业在成本较高而收益较小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动力去开发新产 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5 满足低端市场,缺乏品牌意识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很 低,在国际贸易中获取的比较利益较少,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 弱。大量企业从事贴牌出口,主要是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以 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参与很少,这样既影响了贸易 收益,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同时,这种低 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往往更容易遭到反倾销调查。

1.6 纺织出口频遭绿色壁垒

国际上的绿色消费潮流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随 着绿色、生态等观念逐渐被消费者所广泛认同,对纺织品服装的生态 要求将迅速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主要 障碍。

2.出口竞争秩序混乱的成因分析

给我国纺织业造成的危害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持久的,对此我们 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总结其成因如下:

2.1 政府对纺织品出口的干预。

当前我国外贸出口计划是指导性的,但出口计划指标仍然具有较

大的刚性。因此,他们为竞相出口而不惜工本和不择手段,拼命自相增

加出口数量。这是我国企业在国外市场低价竞销的重要原因。

2.2 行业协会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我国纺织行业协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所含行业覆盖面过窄

而产生社会合法性不足。覆盖面窄,意味着协会所能掌握的企业和行

业的信息不充分,难以发挥综合性的协调功能,以至于外贸企业的经

营产生只注重本部门或本人的经营业务,而不考虑整个企业、行业的

整体秩序和效益,直接造成了无序竞争。

2.3 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

出口企业以业务员为运作中心,产权不清、责任不明问题,始终得

不到彻底解决。外贸企业的经营就是各个业务员的个别经营,短见倾

向较严重,从而产生只注重本部门或本人的经营业务,而不考虑整个

企业、行业的整体秩序和效益;其次,生产投入不足导致大量高素质人

才流失;再次,出口企业不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还处在低层次的

竞争状态,缺乏联合自强、互利共赢的意识。

2.4 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执法不严

从出口产品的生产力要素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等各个

环节,中国都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规定了规范低价销售的行为,但却没有规定

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实施当中,并未发生过一起案件,相关部门也没有

主动处理过一起这样的案件。在执法方面,一些地方为了一方利益,往

往执法不严。

2.5 纺织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大

我国的纺织标准同欧美国家的标准相比,对最终消费者的实际使

用要求考虑得不够充分,检测项目与国外标准也有很大差别,对涉及

安全、卫生的项目未列入强制性检验,因此按现行国家标准生产的纺

织品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容易给保护区主义提供借口,引起进

口国的抵制。

3.解决当前状况所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的管理与监督

政府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让企业有更大的自由和选择权。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有效率

的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限制或禁止那些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自然

资源的浪费的竞争行为; 减少和消除政府对市场竞争的不当干预;减

少对行政性垄断企业的保护;减少对市场准入的管制;进一步推进价

格市场化;减少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管;减少政府直接办企业的数

量。建立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产权制度,对企业的兼并收购,战略联

盟等予以监督,纠正和禁止不利于有效竞争的定价机制,增强政府干

预过程的透明度,避免掌权的人滥用权力。

3.2 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企业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

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真正地代表企业和本行业的整体利益,以谋求本

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为已任。积极推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对于以不

正当手段争夺客户、实施侵害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成员企

业,应公开予以严厉的谴责,必要时可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给予制裁,以

建立和维护正常的、规范的出口竞争秩序。在企业与社会的有关方面

发生矛盾时, 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与有关方面进行求同存异的友好协

商,以维系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3.3 我国纺织企业应加快自身结构调整步伐, 适应出口市场的需

出口企业应加强研究与开发,努力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加工深度

和附加值,开展一场中国产品品质形象大革命,实现名牌向名牌资本

大转换。首先,全面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清楚自己品牌的定位。再次,企业应该密切关注

政府部门及相关协会发布的相关产业信息关注相关预警信息,并对新

贸易壁垒进行深入的认识。企业要大力使用环保型材料,在企业在开

展绿色纺织技术攻功,提高绿色纺织品的出口加工水平。在生产过程

中注意环境的保护,实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下转第281 页)

中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彭剑

(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纺织行业是我国创汇的第一大户,但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不容乐观,而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整体素

质不高,对国际上的各种贸易壁垒无所适从,制约了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出口竞争秩序的含义入手,结合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探寻

了导致其无序竞争的原因,阐述建立合理有序竞争秩序的对策,使纺织业的出口竞争秩序更加合理、有序。

【关键词】竞争秩序;过度竞争;低价竞销;行业协会;政府

○高校讲坛○

283

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 年 第36期

(上接第265 页)工的综合待遇,从而增加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自

然就会下降。

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由于人员的物色、面试、招聘、培

训及考核等工作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企业要为此耗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而且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失现象很严重,企业不得不经常苦

于新员工的招聘、培训等事务性的工作。如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企业就可以从这些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裁减不必要的人员,从而

使企业关注于附加值高、对企业影响更大的专业工作。

集中资源聚焦核心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受

人、财、物等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对企业的各个方面给予同等关注,往

往有所侧重,注重寻求自身在特定环节上的竞争优势。比如,对于一个

生产性企业而言,生产技术可能是它的强项,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

能是它的弱项,而外包后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集中力量于

企业的战略核心环节。

降低风险。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市场的了

解远比不上专业公司。经常看见中小企业花高薪聘请某方面的专业技

术人员,如果此人确实能够为企业创造出附加价值,那结果自然是皆

大欢喜,但如果是一个平庸之辈,那雇佣此人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

说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若通过专业公司,则不必花费太高的成本, 就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即使这个人不合适,专业公司

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造成的损失不会由企业自己来承担。

综上所述,现阶段中小服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自身实

际情况,合理规划,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建设提升至 战略地位,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深远影响。汇聚企业所需

人才,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靳菲菲激励法:将“1”等于“10”大众商务:下半月,2007(7).-61-61. [2]王龙莎浅论企业管理中的职工循环激励法武汉: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19(5).-58-59.

[3]杜纲,钟敏企业人才的层次激励效应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3,1.

[4]包晓闻等 管理制胜———20 家中国企业的顶级管理模式 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3.

[5]周东云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煤矿现代化.2007

(3).-100-101.

[6]陈游芳服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02-17. [责任编辑:汤静]

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独立的,可单独运行的软件系统。它集数字教

学、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难以理

解概念、动作的时空特征得到了生动的再现,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生

动性,为体育技术教学提供了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弥补了常规教学

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技术教学综合

CAI 课件可以改变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

量,能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我国体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有以幻灯片为主、以视

频为主、以动画为主和多种方式混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幻灯片形式最

为简单,易于操作,而从教学效果而言,混合形式具有多种系统的的优 点,与体育技术教学中采用的传统辅助手段(如幻灯、挂图、录像等) 相 比, 它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①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②增加了体育技术教学课的知识涵盖

量。③强交互性。④快速精确的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精确控制。⑤

高速度, 高存储。

体育教学与其他项目教学相比, 教学的场地大多集中于室外,这

就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实施的项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讲,象

体操,武术,乒乓球一类的项目,由于教学活动大多集中在室内,较有 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而象田径一类多在室外进行授课的项目

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计算机辅

助教学在我国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在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体育教学资

金投入较少,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3.改进与建议

体育技术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诸多的

问题需要认识、探讨和解决。在理论上,诸如体育理论的现状与发展,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功能;在实践上,体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和课的

组织形式与实施,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体育运动训练等。一个完整的

体育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评

价(测试与考试)三个环节组成。而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全部都 是集中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一单一环节,却忽视了另外两个环节, 教学准备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效果同样具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现今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的现状,完 全可以同样研制教学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评价辅助软件,

并将之与教学辅助软件相融合,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多功能的计算机

教学辅助手段,将教案的编写(备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上课)和教学 效果的评价(考试)三方面都纳入CAI 课件之中,既可以提高教学效

果,又可以减少教师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肖茹.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翁家银等.体操二级动作技术教学CAI 课件研制与教学实验的研究[J].广州 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仇建生.多媒体体育教学应用与展望[J] 1 四川体育科学, 1999,(4).

[5]钱丽璞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 学报,2005,(3).

[6]邓国忠.对体育专业体操技术课多媒体CAI 课件的开发研究[J].林体育学院 学报.2005,(4).

[7]蔡新丰等.体育院系技术课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与方法[J].体育学刊.2001,(4). [8] 张晓东. 计算机辅助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实验初探[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3).

[责任编辑:张新雷]

(上接第283 页__________)3.4 外贸政策及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

改革和完善我国对外经贸法律体系是必然的。新贸易法的颁布健

全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环境. 在贸易救济机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还需适当的改进进口产品的倾销幅度、补贴性质、给国内产业造成的

实质损害程度等技术认定,进而增强相关的调查、裁定、磋商和执行程 序,以充分体现这些措施的效力。同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反倾销法 也是当前贸易制度创新的迫切任务。实时掌握国内外纺织品技术法

规、标准的制、修订情况,积极制定国际上的认证标准,增强我国纺织 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培源,胡日东.中国纺织品出口地理结构与出口不稳定性分析[J].华东师 范大学学报.2006(6).

[2]李蛟,李京.我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及发展趋势研究[J].国 际经济作.2007(11).2.

[3]肖文,林高榜,蔡尔津.过度竞争与比较优势[J].浙江学刊,2008(2). 作者简介:彭剑,宜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结算、投资学、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金融的教学。厦门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

[责任编辑:韩铭]

○高校讲坛○

281__

第7篇: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 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地将之看成传统产业转走,而是以打造“时装”产业聚集区为基础,鼓励企业走时装设计、品牌输出之路,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3)通分析服装行业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087亿元,2012年中国服装进口额为8122亿元。这组数字说明中国服装消费的能力再不断上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说明服装消费市场对品牌的需求在不断升温。展望服装企业2013年的发展,出口方面,尽管我们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阻击(帖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尽管压力比往年大,但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前景还是乐观的。

4)我们对国内服装经销商做了部分调研,10%-20%的范围被认为是安全库存,如果超过了这个库存,对服装商来说,就不是可控制的范围了。10%-20%的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0000件衣服,其中上线销售的是8000-9000,剩余的全部会放进仓库,这也是服装业这些年来的规律。不过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出口受到国际上的影响,遭遇到了不少国外采购商毁单的情况,导致2012年服装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库存,甚至有些企业“服装库存够卖三年了”。也引发了市场对服装企业运营模式的质疑和对行业未来的担心。

5)很多中国的服饰企业近年来被卖不出去的衣服和鞋子逼上了绝路。调研数据显示,90%的服装企业被库存搞的很头痛。2012年线上服装零售却出现了井喷趋势,一举占据了服装销售15%。对服装企业来说,2012年是个“调整之年”,一方面他们得应对遭遇订单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想法设法去库存,而线上销售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好的机遇,去库存不能只靠在线下打折促销,更应该把产品搬到线上去。当然只是放到线上,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好的销售,还得做好营

销等的工作,但放到线上销售,抢占线上销售市场,却是企业必须做出的调整。

6)2012年,零售业有三个数字震撼人心:一个是双十一淘宝和天猫交易额达到191亿;一个是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另一个是经济人物马云和王健林就十年后线上零售能否占整体零售额50%的亿元赌约。服装企业还应该记住一个数字:15%。2012年国内整个社会零售额约23万亿,整体鞋服零售消费额约占社会零售额的10%,即2.3万亿;当前网络零售占整个社会零售额约5%左右,即1.15万亿元,鞋服零售约占整体网络零售份额的三分之一,照此测算,线上鞋服零售额约3450亿左右,约占到整体鞋服零售额的15%左右。2012年,线上服装城扎堆的开,京东商城推出服装城,当当网推出线上自有服装品牌和服装城,优购网推出服装频道,苏宁、国美由专业电器电商平台转向综合电商平台,还有天猫的淘品牌和传统服装品牌的众多旗舰店,服装销售成为线上零售的重要组成单元。

7)受到高库存的影响,2012年服装企业利润陡降,以下是我们调研的一些现状:森马服饰利润减少了38%成为首负,数据显示,34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已经有25家企业披露2012年业绩公告,其中20家业绩大幅下滑,亏损比为6成。而这些上市企业预计2013有60%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30%;40%则预计公司2013年业绩同比下降2%至8%。2013年7月20证监会发布中国服装上市企业通告显示,2013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公司净利润下滑1.5亿元,亏损4800万元-5900万元。在此情况下,服装部分企业另寻出路,预计,传统服装市场眼下终端零售仍无明显好转,短期难以复苏。进入到2013年后,全球经济依然是复杂多变的,各国

都在为了经济复苏寻找路径,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服装产业,深受着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展望2013年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服装企业必须挺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库存大是中国服装业不争的事实。但是,服装是一个细分的市场,粗略可细分为中老年装、西服、便装、童装、运动装、休闲服装、内衣、男装、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库存大是一个群体,并不代表这每个细分类别都存在着高库存问题。一些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服装类别库存确实比较大,多数企业的库存都在10:1以内,但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企业库存产品为传统服装企业库存的10%。由此发展新类别服装品牌是当务之急。

8)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中国是13.4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目前整个产业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原来所依托的条件、基础和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的发展时期,要从内生的动力上看待未来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一再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成本提高之后我们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服装的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趋向于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

方便化。服装产品除了面料与设计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高品牌高附加值的企业利润空间其实较大。服装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品牌高度、抓住市场机遇,完善品质。 服装企业要想获得高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服饰消费市场现状:

1)2013年前半年在经济不甚景气、人民实际财富缩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服装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0122亿元,同比增长14.7%;服装类商品零售额818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不足14%),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 由于春节前后气候异常,春季南方雨水多等不利天气伴随上半年服装销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服装服饰消费增幅持续走低。行业总额降低11%。但预计下半年能增长16%左右。

第8篇: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

《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行业调查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纺织技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纺织行业所涉足的领域更加开放化,技术手段更趋科学化,产品也更为国民所青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纺织行业也曾出现过波动起伏,经历过成长的低潮期,下面就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和前景进行简单论述。

一、 客观状况

我国纺织工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总体上克服和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多种要素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加剧、困难企业增多的情况。以下为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

1、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绝大多数企业都为职工普涨工资,基础工资水平上涨在10%以上。今年随着物价上涨,提高幅度将远高于去年,正式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加快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首先,纺织服装企业赶订单加班很普遍。如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支付加班工资,工作时间增加50%,加班工资将比法定工时工资高出90%。

其次,以往的社保不能跨地区转移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落实社会保险。有的国有企业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如严格执行,企业将为每个职工多支付基础工资收入20%~40%以上不等的社会保险。

从立法目的来说,加强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但是目前确实对传统制造业造成很大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企业用工多、工人流动性大、生产季节性强、经常加班加点、多实行计件工资制,受到的冲击更大更明显。据估算,基础工资、加班费和社保这三大块如果严格落实,人均劳动报酬将比上年提高一倍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2、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大

企业普遍反映,人民币加快升值,是最难预测和影响出口效益最大的因素。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利润下1%-4%,这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大。

虽然企业对升值的中长期有判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节奏上很难把握。因为无法预测今后几个月汇率到底是多少?有的先前接了单子,现在叫苦不迭。

3、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出口利润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企业的出口利润,冲击较为明显,难以消化。国外进口商一般认为出口退税率下调是政府行为造成的,与市场无关,普遍不接受议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不敢贸然加价,提价就有失去市场的风险。甚至有进口商故意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预期作为压价筹码,迫使企业接受比较低廉的价格。

4、银根紧缩造成贷款难和融资成本上升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从紧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江苏盛泽镇分析,该地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除按照基础贷款利率上浮20%外,加上担保成本1.8%,再加上贷出来都是现金,综合成本达到12%~13%,企业负担很重,基本上替银行打工。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行业优势企业也出现了“贷款难”。部分企业反映,企业购买棉花原料有一定的季节性,短期内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增

《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行业调查

加贷款的可能性不大,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着贷不到款的危险,这种情况势必造成棉花价格的不稳定。

5、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招工难”问题在广东、福建等地较为严重。广东佛山祖庙的童装企业反映,全街道2400家企业中,往年一线用工7万多人,现在只召到5万,存在较大缺口。反映缺口较大的主要是缝合工等熟练工种,其实质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另一方面,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紧缺更为突出。由于受到区域环境和配套环境的制约,纺织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提高机会都很欠缺,使得纺织服装创新所需人才资源匮乏。

6、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浙江很多地区为严格项目建设环境准入,无论申请企业资质如何,对印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造成几乎全部新技术项目无期限推迟。很多具有集群优势的县镇已经出现了印染行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上下游需求的问题,产业链无法衔接,印染在浙江产业集群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纺织产业调整升级的瓶颈环节。

7、土地资源紧缺

由于广东地区制造业发展迅速,地价上涨较快,造成纺织企业用地紧缺,租用厂房租金上升明显。如张槎厂房租金近期由每平米10~12元涨到13~15元,幅度为25%~30%。福建某印染公司反映,该厂很好的节能减排新产品项目,因工业用地必须进入招拍挂市场,程序复杂繁琐,新项目土地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8、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上涨幅度大

浙江绍兴煤电和蒸气价格上涨50%,运输费提高一倍。广东小榄镇统计,2007年内,与石油相关的化纤原材料涨价30%,棉纱等原材料涨价也近10%,辅料涨价3%~5%不等,包装材料涨价达20%以上;福建长乐运输费用提高了100~200元/吨。

9、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90%的服装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我们没有著名品牌,只能赚取加工费。浙江省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50%,很多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加工利润相对微薄。在国际上浙江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扭转。

10、绿色壁垒新贸易壁垒频发

欧盟现已正式全面禁止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在商品中的使用。由于PFOS在纺织业中存在范围很广,而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纺织出口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美国近来频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使用召回机制,使对美纺织品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11、工人文化素质较低

纺织行业是一个相对劳动强度相对较高的企业。企业的职工一般为农村外来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状态麻木、懈怠,工作热情较低,质量观念缺失,没有进取心。

12、产品技术含量低

《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行业调查

企业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的品种单一,平民化,没有创新,没有竞争优势,产品只能面对低、中档消费市场,附加值低,企业利益相当微薄。

13、市场的无序竞争

经济危机促使出口市场的需求急剧萎缩,使很多企业措手不及,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状态,舍利求和,使得市场价格频繁走低,市场无序化。

14、前期的盲目扩张

很多企业前期都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消枆能力,不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飞速上涨的现状,盲目投资,盲目扩建,造成成本增加、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喜好面子工程,这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通病。

二、 发展利好

虽然,纺织行业存在些许短期内难以避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纺织行业因其绝对的活力和延续数千年的根基,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下面将有助于改善本行业未来的若干方面进行简单归纳:

1、 国家政策

(1)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

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类不合理收费;

(2) 积极扩大出口,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帐保证金“实转”政策; (3) 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

(4) 以服装行业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5) 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积极建立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6) 对部分纺织研究机构进行资金扶持,加大企业的帮扶力度。 (7) 切实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

2、国际环境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国际需求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而且由于近些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的市场供需关系十分紧张,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高涨,下游纺织服装企业为了转移成本压力调高了终端产品的售价。因此,受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需求增加的影响,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情况积极向好。

3、 企业本身

(1) 企业从多年的竞争中逐渐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不仅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甚至连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都已经变得愈发艰难。

(2) 部分企业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能够节省技术开发时间,掌握了新技术,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从技术上引领品牌。再

《纺织企业管理》--- 纺织行业调查

次,加大了研发和设计的投入,如果说从外部引用成熟的技术是企业品牌创新的外部硬件,那么,内部人才引用和创新资本的投入,则是企业打造品牌的软件。

(3) 向西部地区转移。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更加利好的政策,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投资西部将极大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4) 大多数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尤其是产业链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企业产品在市场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

(5) 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三、 总体趋势

1、 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因此提高技术,生产具有高附加值,有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产品是未来的绝对趋势。

2、 低碳环保,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未来几年低碳环保会深深影响企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将环保低碳变成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只是喊口号。因为,这也将被纳入绿色GDP的衡量范畴内。

3、 随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和纺织产品的功能化发展趋势,新型智能型纺织材料的研究将在未来占据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这也将更加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

4、 纺织工业地区结构变化差异。世界纺织工业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始终围绕着劳动力资源、产业上下游布局等比较优势进行转移。

5、 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不断加速。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变化趋势,预测市场;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信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降低成本;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实现企业快速反应;实现电子商务。

四、 个人感悟

很显然,发展纺织行业符合中国国情,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纺织行业在原料、劳动力和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三个方面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同时,我国纺织行业自上游的棉纱,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所以纺织行业将一直保持其特有的活力延续发展下去。纺织品贸易配额全部取消,纺织品出口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对很多企业而言这将是绝佳的机遇。

以前,对于纺织行业缺少足够的分析与了解,甚至有些曲解。通过几年对纺织专业的循序化学习以及对行业关注的增多,应该说纺织行业有其他行业所难比的独特魅力。而且,在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虽然仍然有很多一时间无法规避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坚信成功贵在坚持。

对我们而言,当前需要摆正心态,潜心学习,用剩余一年的大学时光充分武装自己,加强现有专业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涉足其他有益个人发展的领域争取大的突破。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踏实刻苦,在本职岗位上贡献应有力量。

第9篇: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012-7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纺织市场行情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对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品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加入WTO,我国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给我国纺织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遭受到各种新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国际竞争优势,就成为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

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二、纺织品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对外发展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3.产品竞争力低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上一篇:关于产业链招商的认识下一篇:征文有格式要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