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英文

2022-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古希腊神话英文

“古希腊”与“新神话”

摘要:施莱格尔试图通过古希腊研究反思现代诗的弊病。在他看来,“自然”和“人为”是古代诗与现代诗的基本区别,这种人为特性使现代诗具有无限可完美的潜能。但当下现代诗仍是混乱和缺乏个性的,由此,施莱格尔力图把“新神话”作为现代诗发展的中心和基点。新神话的提出建筑于其对现代艺术向内转的倾向的把握,他借此探寻表达美学与民族文学的个性。而这对个性和中心的呼唤也是对理性主义下虚无的抵抗。施莱格尔以神话与诗相统一的方式对抗高度理性,从而调和理性与感性的矛盾。

关键词:施莱格尔 古希腊 神话 诗 理性

引言

施莱格尔兄弟以《雅典娜神殿》(Athenaeum)为阵地,开创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小施莱格尔(Friedrich Schlegel)以其富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反讽说”“新神话说”等学说,成为德国浪漫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18世纪中叶起,德国文学迅速摆脱落后的现状,涌现了歌德(Goethe)、席勒(Schiller)等矗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大家。施莱格尔研究著述始于18世纪末,这一时期德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要求。范大灿指出:“启蒙运动以来,德国文学的基本走向是使德国融入以古希腊罗马为源头的欧洲主流文学,并在欧洲主流文学的框架内创立德意志民族文学。这一努力到了古典文学时期达到了极致,它直接把古希腊的社会和文化当作追求的理想。”浪漫主义则是新的开始,它对启蒙文学进行反思并选择了新的道路:“在德意志民族自己的历史基础上发展德意志文学,它要把德意志文学的根扎在德意志自己的历史中”[2]。实际上,类似地,浪漫主义者与古典主义一样,也面临着如何将古希腊遗产转化为民族文学有益养分的难题。他们希求通过复兴古希腊文化,为本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18世纪中叶,复兴古希腊文化的热潮在德国兴起了。彼得·沃森指出古希腊文化经历了三次复兴,第一次是12世纪,伴随着对亚里士多德的重新发现和法学的诞生,知识共享理念的发展。第二次是我们熟知的十四、十五世纪发生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第三次则属于德国。有人曾说:“到了1871年的时候,对古希腊文化的热爱已然成为国家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3] 古希腊文化在德国的复兴极大地影响其文化形态及其走向。E.M.巴特勒(E.M.Butler)在《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指出:“温克尔曼的希腊乃是18世纪下半叶和整个19世纪促动德意志是个进程的本质要素。”[4] 可见,理解希腊热是打开德国近代文学的钥匙。

希腊研究是施莱格尔文艺批评的起点,他通过对比古代诗与现代诗发现,要使现代德国文学比肩古希腊文学,还需一个坚实的基点,“我们的诗,我断言,缺少一个犹如神话之于古人那样的中心,现代诗在许多本质的问题上都逊于古代诗,而这一切本质的东西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这就是我们没有神话。”[5]施莱格尔倡导“新神话”(New Mythology)。

实际上,并非只有施莱格尔关注神话,当时许多思想家,包括浪漫派在内,多对神话有所关注。赫尔德(Herder)首先倡导建立新神话,在他看来,神话是反思理性的重要工具,“神话是人类思想和建制的无价金矿……因它们令哲学家看到人类理性之强力与软弱……”[6] 他主张启发性运用神话,把古希腊神话作为手段,而非目的,力图建立当代的政治神话。《德意志唯心主义最早的系统纲领》是浪漫派的重要文献,它也极力倡导一种新神话,“我们必须拥有一种新神话,但是这一神话必须是服务于理念的,它必须是理性的神话(Mythologie der Vernunft)”[7] 。谢林(Schelling)对后世的神话研究有较大影响,他主张调和理性与神话,“提倡‘理性的一神论’与‘想象的多神论’相结合,这就是一种理性的神话学。”[8]

施莱格尔同样是新神话理论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施莱格尔的诗论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他的古希腊研究和新神话说,力图在准确把其诗论的基础上,探讨施莱格尔是如何将古希腊遗产转化为德国文学发展的资源,新神话说何以成为施莱格尔反思的集中体现,其中体现了施莱格尔什么意图,表明他对当时的思想语境做出了怎样的回应,其文明反思的意义在哪里?

一、现代诗及其不满与新神话的诞生

施莱格尔在崇拜希腊诗的同时,也试图反思希腊诗何以繁荣。在他看来,辉煌的希腊文学并非突然诞生,“而对于海伦人和他们的诗而言,源头则是荷马和古老的荷马诗派”,《荷马史诗》作为西方世界的经典,从它的生成过程就可以看到一切诗的起源。施莱格尔颇具洞察力地指出我们看到的只是“树的花朵和枝干”,但“根”却是看不到的。史诗的外在表现是井井有条的,但古代诗的“有教养的美的杂乱”是其进行自身调节的根源。[9] 可见,古代诗的“根部”同样也是杂乱的,但最终展现出来的却正如温克尔曼所概括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这给予施莱格尔启发。现代诗是混乱而缺乏统一性的,对此,施莱格尔并不沮丧。他认为:“最高级的美、最高的秩序,只是混沌的美和秩序”,这种混沌通过“爱的触摸”,即情感的注入,是能够发展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因此在施莱格尔看来,新神话是能够出现的并且是以“一种更美更伟大的方式出现”[10] ,使现代诗成为和谐的整体,且这一和谐并非是静穆的,而是具有现代特性的美。施莱格尔明确指出新神话将以不同于旧神话的方式诞生。

因为新的神话将沿着完全不同于古代神话的途径来到我们这里。过去的神话里,遍地是青年人想象力初次绽放的花朵,古代神话与感性世界中最直接、最活泼的一切亲密无间,并且按照这一切的模樣来塑造自己。新神话则反其道而行之,人们必须从精神的最深处把它创造出来;它必定是所有人力所为的作品中人为色彩最浓重的,因为它的使命是要囊括一切其他作品……[11]

施莱格尔认为古代神话是自然的,虽也运用想象力,但主要在模仿自然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因而古代神话是亲近感性世界的。而新神话产生于“精神最内在的深处”[12],打上了人的烙印,具有浓厚的人为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自然的(natural)与人为的(artificial)是施莱格尔对古代诗与现代诗的基本判断。古代诗是自然的、客观的、和谐的,而现代诗则是人为的、主观的、混乱的,而自然与人为的区别不仅是局限诗这一范畴,它还是社会及思想文化层面的重要区别。

希腊诗最基本的特点是“简单和朴素(simple and unostentatious)”[13],它按照内在原则发展的,是其内在性情的自然演变,希腊诗的理论也无法指导实践。因此,施莱格尔指出:“希腊诗总体上是自然诗歌的最高境界和典范……每一种形式[教化]都是一个真正概念的完全直观(intuition of a genuine concept)。”[14] 但是,在这个时代,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自由最终战胜了自然,人为文化教养的指导性原则已经自给自足,并在群体力量中占据优势地位,“美的能力可以最自由、最完整地表达自己”[15]。在施莱格尔看来,在新的文化阶段,将发生伟大的变革,“人也将在即将到来的文化教养的力量和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16] 。这种变革建筑于人的力量的增强,人为的特性占据主导地位。人具有创造独立自足的产品的能力,人可以自己掌握文化进程,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规律决定公共产品的审美方向和未来的文化方向。

自然与人为这二分有特定的社会及思想语境。“人类是一个两性同体的物种,是神性与动物性的多义混合体”[17],因此,施莱格尔指出人需要外在于自己的世界,以及内在的本质中心,文化教养(cultural Bildung)的产生是必然的。其实这种教养与趋向完美的天性已成为德国民族秉性的一部分。彼得·沃森指出:“教养其实就是虔信运动的一种世俗形式,”教养从虔信运动中发展出来,具有宗教意味,追求自我完善。“教养对于洪堡等一些人来说一方面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强制力,另一方面是精神的必须,还有一方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8],类似地,在施莱格尔看来,文化教养是自由和自然相互促进的结果,且分为人为和自然两种类型,若自然给予文化教养以第一个决定性的推动力,并借此决定着道路的方向、发展的法则和最终的目标。那这种文化教养是自然的;若是自由给予第一个推动力,则这种文化教养是人为的。[19]

在时间上,施莱格尔认为艺术的文化教养“只能继自然的文化教养之后而出现”[20]。但现代诗的人为性有其根源,施莱格尔认为在欧洲最古老的时代就已显出端倪,他认为自然给予欧洲文化的是力量和材料,但主导原则却并不是冲动,而是某些概念,背后是人的心境的自由行动,人为的特性与自由、概念等密切相关。施莱格尔总结:“现代诗的全部特点,包括最罕见的,都可以从智性的这个统治,从我们美文化的这种人为性得到解释。”[21] 无疑,人为性是现代诗所有特性的基础。施莱格尔历史地看待古今区别,他认为这种自然与人为没有孰优孰劣,仅是不同阶段和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

因此,施莱格尔批驳“艺术是自然的产品”这一偏见,他指出这一观点认为好的艺术不是人类的所有物,人为文化教养这一因素在艺术作品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艺术是一种“自然的放荡的流露(spontaneous outpouring of a propitious nature)”,现实已是“高贵、美、迷人”,最好最普遍的诗就是“没有任何人为调整的”[22]。但是,在施莱格尔看来,诚然,有一部分艺术,如造型艺术,与自然关系密切,但延伸至诗是不公平的。诗与造型艺术相比虽更易遭到腐蚀,但人为的艺术却能够在最疲惫不堪之际振作,重新获得力量,具有无限可完美的(infinitely more perfectible)特征。这正是人为诗所具有的力量和美。

施莱格尔这一二分有受到前人的影响。莱辛(Lessing)在《拉奥孔》(Laocoon)中区分了自然符号和人为符号,他认为:“绘画运用自然的符号……诗只能运用人为的符号。”[23] 莱辛大致将自然符号与造型艺术对应,人为符号与诗对应。对于何为人为符号,朱光潜先生有扼要的解释:“‘人为’符号指诗所用的语言,语言只间接描绘感性形象,不能直接描绘感性形象,像造型艺术那样。”[24] 不过在莱辛看来,这仅是一种大致的划分,比如他认为诗的音韵就是自然的符号。因此,自然符号与人为符号不是截然对立,莱辛指出最高级的诗,如戏剧诗,是把人为的符号完全变成自然的符号,演员通过表演联通了自然与人为的符号。

从莱辛的论述中已能看到一些端倪:在那个时代,虽然批评家和理论家多认识到高度理性的弊病,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早已深入人心,他们多企图用某些理论或系统囊括现代诗的体系。比如黑格尔试图以理念与形象的不同关系划分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而无疑,施莱格尔与席勒的《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On Naive and Sentimental Poetry)的论述最为接近,同时也引发许多争议。席勒根据诗人与自然的两种关系把诗人分为素朴诗人和感伤诗人。“诗人或者是自然,或者寻求自然。前者造就素朴的诗人,后者造就感伤的诗人”。前者表现现实,后者表现理想。在席勒看来,这两种划分能大致对应古代诗与现代诗,但它的划分不仅是时间维度的,而且还是风格上的区别。“在古代罗马诗人中,甚至在希腊人中也不是没有感伤的诗”。[25]甚至同一个作品也会包含这两种风格,席勒认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即为该类型,他指出正是这类作品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与莱辛所指出的何为最高级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处。施莱格尔的《希腊诗研究》与其说是对席勒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抄袭,不如说是施莱格尔与席勒在思考上有共通之处,他和當时的批评家一样,试图用某种概念和系统整合古代诗与现代诗。

总而言之,施莱格尔对古代与现代的各自特性有着敏锐的观察,自然与人为这一二分是施莱格尔诗论的重要出发点。他在此基础上指明现代诗的发展道路,现代诗的发展应是基于自由创作的,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的民族性格和禀赋,“它应该是一种基于他们享受的自由独立的成就”[26】,施莱格尔对现代诗给予厚望,他认为这种人为的力量使“艺术将最终能够矫正现代人片面的品味,并取代自然中最伟大的善行”[27]。注重内心和自我的表达以及想象力的运用成为现代诗的突出特点,唯心主义也由此成为现代诗的重要哲学基础,新神话则成为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探寻表达美学与民族文学的个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对自己的力量更加自信,施莱格尔坚信现代的人为文化能够带来全新的文学。但是,他清醒意识到这仅是美好的愿景,现代诗仍存在许多问题:“缺乏个性(character)似乎是现代诗的唯一特征;不确定(confusion)是贯穿其中的共同主题;没有法则(lawlessness)是其历史的精神;怀疑的态度(skepticism)是其理论的结果。即使是独特性似乎也没有明确和模糊的界限。”[28]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缺乏个性”。而缺乏个性与现代诗的“混乱”(anarchy)关系密切。混乱意指当下缺乏共同认可和普遍有效的艺术法则,“这种混乱在美学理论和艺术家实践中都很明显,贯穿了现代诗歌的历史。”由此,在现代诗人中无法找到“持久的特性”。在当代,作品的精神中没有共同的背景,人们只能祈求大师的精神和最佳时代的精神,但却缺乏“共同认可的精神”,这“消除个体特性,伤害了权利,削弱创造力”[29]。

因此,施莱格尔重视个性,并期盼真正个性的到来,以解决现代诗的混乱的弊病。施莱格尔认同的个性的内涵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内在的、活的关联”[30]。面对一些人对个性的发难,施莱格尔指出艺术家“若不愿意大张旗鼓展开论战,就必须选择那些经典性的、具有持续价值的个性。”[31]施莱格尔反对当时狭隘的艺术观对艺术家个性的束缚,并压制其个性的自由发挥,艺术家独特的精神生活无从表现,只能摹仿现实,或复制现实所谓“经典的”“具有可持续价值的个性”,而这导致艺术的衰亡。因此,施莱格尔十分赞赏艺术家表现自我。同时,他对“摹仿论”持怀疑的态度,他清楚地意识到摹仿实际上是无法完全真实地复制事物,“难道最伟大的诗人在其作品中就没有把现实中的英雄缩小吗?”[32]施莱格尔认为照相机式的摹仿是一种妄念。正因为缺乏这种个性,施莱格尔称艺术家为“可怜的模仿者”。那如何应对现代诗的混乱,建立真正的艺术个性呢?

施莱格尔试图返回古希腊寻找现代诗发展的途径。他认为:“所有希腊文化[教化],以及所有希腊理论和科学的源头都是神话。”[33] 他指出希腊的优秀遗产,如抒情曲和悲剧,都是澎湃的生命力与艺术的发展处于神性的和谐之中。施莱格尔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希腊诗有坚实的基点,希腊诗由于“自由人的欢乐生活和古代神祇的神圣力量而构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34] 。施莱格尔指出:“希腊的全部传说和歌唱艺术都围绕着两个中心而联成一体。”一为力量和冲突的挤压冲撞,一为感性的、新鲜的、陌生的和诱人的东西。[35] 而《伊利亚特》和《奥赛德》则在这两个分离的中心找到了各自基点,也由此,它们才能成为西方世界的经典。施莱格尔借此证明坚实的中心对于古希腊文学的重要性,德国要发展出独特个性的民族文学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支柱和内在坚实的基点。

在施莱格尔看来,民族传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伟大的天才们浪费了巨大(赫拉克勒斯)的力量,企图凭空创造一个史诗般的世界,一个恰当的神话。一个民族的传统——民族幻想——也许能够进一步塑造和理想化一种伟大的精神,但如果凭空而出,它就不能使之变形或创造出来。”[36] 因此,施莱格尔认为,现代诗要拥有自己的神话,需建立在对现代社会与文化的准确理解。施莱格尔在《谈诗》中说道:“如果古代神秘剧和神话在物理学的精神的作用下青春再现的话,就有可能创作出现代的古代悲剧。在这种悲剧里,一切都散发着古希腊罗马的气味,但同时又肯定可以借助其意蘊确定其时代感。”[37] 如要在现代复兴具有“古希腊罗马气味”又有时代感的悲剧,那么内容应“彻头彻尾是神话的”[38] ,因为如使用历史题材,并且要求人物具有现代精神,那么这种行动往往与古典文化精神相违背。这也是施莱格尔更关注神话的原因:神话具有超时代性,在现代仍能发挥其作用。

新神话则是这一反思的结果,是施莱格尔对于现代艺术创作方法的转变的回应和倡导。古代神话是以摹仿说为基础的,通过对观察和模仿外在世界创作的,而新神话则强调艺术家内在精神的表现。在他看来,艺术家要创作高级的、美的作品,必须向内寻找,在精神最深处寻找创作源泉。由此,艺术品带有强烈的艺术家个人色彩,是艺术家自我全部精神的集中展示,“最优秀的小说中,有一些就是天才的个性全部精神生活的纲要和百科全书。”[39]

施莱格尔强调艺术家要表现自我。绝对的内在性是新艺术传统的核心特征之一。浪漫主义美学是从以艺术品为核心的摹仿美学到以艺术家为核心的表达美学。[40] 原本在艺术创作中不占据核心地位的艺术家,成为与艺术品并驾齐驱的一环,天才艺术家成为模范。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伟大之处;创造了与摹仿说并列的另一伟大传统:表现说。表达美学的出现是浪漫主义对启蒙理性的反叛,这种反叛是建立在与理性主义不同的自然观上,浪漫主义者反对机械地分解自然,他们认为自然构成了世界的灵魂。由此,艺术家的注意力由外界转入到个人内心,艺术家在创作中把绝对的自我灌注到艺术品中,因此,艺术品充分彰显了艺术家的个性。

可见,施莱格尔准确把握到现代艺术向内转的倾向,这种转变与现代诗的人为特性分不开,随之而来的则是对艺术个性的重视。新神话的提出更蕴含了施莱格尔发展具有个性的民族文学的更高理想。

施莱格尔对德国文学的判断是“总体上还在形成之中”,虽有所成就,但仍比英法等新兴资本主义强国要弱,他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如果不依靠我们的学识和批评给予我们的文学以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很快就将失去我们至今已经拥有的那少得可怜的一点点东西”[41]。

19世纪的德国文化界无论是其人文知识的积累,抑制思辨的深度,均处欧洲前列,无疑,日耳曼民族是一个“学养深厚的民族”,施莱格尔认识到德国的美学理论在欧洲是先进的,他指出:“德国人对希腊人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无可比拟的高度。”[42]这使得与其他国家相比,古希腊更能成为德国重要的艺术资源。事实也是如此,巴特勒指出的,德国对希腊人的发现从温克尔曼(Winckelamann)开始,并创造了拉奥孔神话,莱辛和赫尔德作为阐述者,虽对温克尔曼有所反对和修正,但总体延续了温克尔曼对希腊的研究,随后延绵几个世纪,包括施里曼(Schliemann)、尼采(Nietzsche)都痴迷于温克尔曼发掘的希腊[43]。不过巴特勒对此并不持乐观的态度。施莱格尔受赫尔德启发颇大。赫尔德作为民族主义、历史主义的开创者,他反对普遍理性,且“坚信每个活动、条件、历史时期或文明都拥有一种它自己独特的个性”[44]。这深刻地影响了浪漫派,以施莱格尔为代表的浪漫派力图建立扎根于德国历史的民族文学,开创属于德国的黄金时代。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家的形态更为多样,且随着第三等级的出现开始分离,但施莱格尔认为,欧洲仍具有相似性——“共同的起源和外部接触(a shared origin and an outward contact)”[45],施莱格尔意指古希腊。施莱格尔有欧洲眼光,他认为尽管欧洲各国文学有各自特点,但仍是联合的整体。现代诗具有内在关联,并且相互影响和模仿,而在这过程中,施莱格尔认为:“只有德国经历过最多元的外国影响,却没有得到好的效果。通过这种联想,原始民族性格的严酷逐渐被抹去,最终几乎完全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普通的欧洲诗人……”

在施莱格尔看来,德国文学积极向各个时代、民族学习,但却缺乏德国自己的民族特色,他将德国比喻为“地理标本集(geographical specimen)”[46]。德国作为资本主义较为落后的国家,对民族特性不够重视,盲目模仿外国,逐渐抹杀民族的原始个性。施莱格尔指出正是民族原始性格的消失,导致缺乏民族特色,阻碍民族文学的发展。这也是施莱格尔提出新神话的原因之一,他希望师法希腊的精髓,从过去历史的精神中发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提出新神话倡导表达美学,形成有个性的民族文学。

三、反思理性:神话与诗的再统一

实际上,施莱格尔认为现代诗并非缺乏个性,而是缺乏真正的个性,现在的艺术家追求的只是“有趣的个性(interesting individuality)”[47],这些所谓有趣的个性追求的是新的、效果强烈的东西。对此,施莱格尔持批判态度,他认为这种个性刺激的是人的欲望,总有耗尽的时候,最后艺术也是空虚的。施莱格尔有一个很形象的表述“那只罐子永远是空的”[48]。新神话对于内在坚实中心的呼唤实质也是对理性主义下的虚无的反思。虚无主义是理性主义造成的弊端之一,超感官根基的丧失,人类丧失了庇护和约束,成为空无一物。

施莱格尔关注高度理性及潜在的虚无主义的弊端,在《法兰西之旅》一文中他指出:

分离现在已达到极端;欧洲的性格已经暴露无遗,并已完结,而这就是构成我们时代的本质因素。我们之所以完全丧失了宗教的能力,原因盖出于此。……较高级的器官已经死亡殆尽。……所以人本身也已经变成了机器。这样一部机器里残留下来的精神微乎其微……丧失了对于曾经存在于地球上的一切伟大事物的感觉。[49]

施莱格尔对于现代社会的分裂与统一问题有敏锐的观察。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分工日渐明显,人走向分裂,丧失了对美和艺术的感觉,呈现僵化的状态。因此新神话的提出不仅是解决现代诗弊病的良方,也是人类借此找回自己的中心和更高级的感觉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施莱格尔的新神话不仅是“诗论”,也是“人论”。

与大多关注新神话的同时代批评家不同,施莱格尔的神话说,更多地并非从神学或宗教学的维度进行思考和构建,他始终立足于文学批评。在他看来:“神话与诗,这两者是一回事,是不可分割的,完善的诗。”[50] 他的新神话主张正是在《谈诗》(1800)一文中提出。他企图以神话与诗相统一的方式对抗高度理性。诗具有审美和统一性。人在诗中通过想象力的发挥置身于美,得以摆脱理性的束缚。“诗的开端,就是中止理性地思维着的理性所走的路和所遵循的法则,把我们重新置于想象力创造的美的迷惘,以及人类自然原初的混乱中去。”[51]

十八、十九世紀的欧洲处于“祛魅”的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教会受到冲击,世俗化进程加快,人们开始主动借助理性理解不可知的世界,解除困惑,从而把人类从混沌中解放出来,思想家“试图用某种近乎绝对的知识来整饬世界,创造某种理性秩序”[52]。启蒙理性大大增强了人的自信心,然而理性的弊病却逐渐显现,过于强调普遍理性,忽略了差异性,炽热的情感受到压抑,理性逐渐成为铁笼,再一次奴役被解放的人们。从18世纪中叶起,首先在德国,然后在英国引起了反对,包括哈曼和赫尔德在内的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不同于无生命的客体,以及动物王国,他们反对理性主导人类社会的一切的做法。

《最早的系统纲领》对理性主导下的人工造物进行批判,它指出国家这一理念是不存在的,因为“国家是某种机械化物,而一种机械的理念恰恰并不存在”“每一个国家都必然会把自由的人当作机械的齿轮组来对待”。理性主义下的社会意识形态被批判为机械化国家。这些人工造物被揭露后,迷信将被颠覆,理性会审查“由自身所捏造的僧侣气派”,并在自身之外,寻找神和绝对的自由。理性、智性、感性将由美的理念所统一,而诗是美的艺术,诗的重要性得以凸显,“诗歌重新成为人类的导师”。可见,理念必须是审美的,但仅是审美的还不足以摆脱当前困境。理念还必须是神话的,是“感性宗教”“想象和艺术之多神教”[53]。理性神话的提出力图调和理性与感性的矛盾,这与莱辛的思考有共通之处。

莱辛秉承启蒙立场,重视理性的力量,“启示给予人类的,并非人的理性(Vernunft)凭自己达不到的东西”,莱辛认为人的理性能够独立传播真理,但莱辛清醒地认识到这无法证明启示(教育)不成立,因为接受启示的民族走得更为稳健踏实[54],此外,莱辛辩证地指出人的理性有局限性,“有永远达不到的方面”[55] 。可见,在启蒙的语境下,他重视理性,但不轻视启示、神性的重要性,他意识到有些非理性的要素对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理性与神话和宗教不是截然对立的。虽然理性看似常与启蒙社会联系在一起,但理性不是启蒙运动后才诞生的,而在启蒙的语境下,神学与宗教也从未消失。卡尔·贝克尔指出,运用理性并非18世纪的“专利”,在通常用语中,“理性”被误用了。他认为十三、十八世纪同样都既是一个信仰的时代,又是一个理性的时代,近代看似更理性了,但近代心灵仍处于神秘之中。与历史一般看法迥乎不同,贝克尔不把启蒙思想和基督教神学放在对立面,他颇有洞见地指出:“这些哲学家们(Philosophes)砸烂了圣·奥古斯丁的《天城》,只不过是要以更行时的材料来重建它罢了。”[56]18世纪哲学家看似是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实际还是热忱的宗教徒。他们构建的时代看似是理性时代,实乃用新的材料构建了另一座世俗的天城。18世纪虽在摒弃基督教思想的迷信和骗局上迈进了一大步,但启蒙哲学仍带着浓厚的基督教神学的色彩。基督教神学的许多要素看似被抛弃了,实际上是用“人道”“自然界”“后世”等新材料替代了,因为他们意识到理性对于回答各种终极问题是无能为力的。

可见,理性与感性、启蒙与宗教神学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非此即彼。启蒙理性批判封建和宗教,但却造成信仰的失落,它需要求助外在力量,如贝克尔指出的历史和自然等,而包括施莱格尔在内的学人则选择了神话这一路径,他们也试图通过神话调和理性与感性的矛盾。

那么,为何偏是神话呢?卡西尔对神话的作用有精辟的描述。

一旦我们考虑到文化生存的基本形式起源于神话意识,神话在这个整体中,以及对这个整体的重要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这些形式都不是始于独立的存在,也没有明确规定自己的原则;相反,在发轫之始,它们每一个都掩映于某种神话形式。几乎没有任何“客观精神(Objective Spirit)”的领域不曾被证明曾经有过这种与神话的融合、具体的统一。[57]

在卡西尔看来,神话是具体文化形态的来源,艺术也寓于神话之中。卡西尔认为要深刻地理解神话,要突破心理学和心理主义的藩篱,对神话意识的内容作哲学性探讨。[58] 而谢林将神话视为人类的思维形式,这给卡西尔的研究提供帮助。即在浪漫派那儿,神话已不局限于先民创作的一种口头文学,它还是一种在不同时代都能发挥作用的基本的人类思维。

弗兰克把理性主义下神话的作用阐述得十分清晰,他把当下理性主义占据主导的情况与希腊晚期诡辩占主导的情况进行对比,他认为理性主义消灭了作为超感官根基和所有显示事物的目标的上帝/神,人无法自我确证,将会导致“虚无主义(nihilism)”,而以狄俄尼索斯为代表的新神话/宗教图景则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浪漫主义者在传承“神话”时,他们“是从一个最高价值出发来认证一个社会的存在和结构”,弗兰克称之为“神话的沟通功能”[59] ,即神话是社会成员沟通的图景,它能够树立标准,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融洽,因此,在当时,神话和宗教受到瞩目,也由于神话含有特殊的幻想的元素,它不会上升为理性,这是浪漫派关注神话的重要原因,他们再次发现神话和宗教的力量,企图以神话精神对抗理性主义。

弗兰克批驳“神话在理性之光中消解,变为多余的。神话、基督教所形成的全部功能都可以由理性来承担”这一观点。他指出神话有两个要素是分析构想无法解释的:一是分析在自身是综合性行为,它无法实现自我批判。二是神话涉及人类幻想。[60] 想象力在经验和形式上具有不可解的特性。神话和文学都与幻想紧密联系,这也是施莱格尔把神话与文学相联结的重要基础。施莱格尔指出:“……论到把想象力激活,鼓励它行动起来,并且供给它养分,则没有做得比其他艺术家的创作更加巧妙。”[61]

在想象力的论述上,柄谷行人的论述颇具启发。他认为民族的成立与哲学史上想象力被认为联系起了感性和悟性几乎处于同一时期[62],在柄谷行人看来,只有德国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审视。想象力首先在康德那里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康德认为情感本身不具备道德的功能,感性与悟性是二元的,真正联结二者的乃想象,因此所谓的道德情感是不存在,同样地,民族作为资本与国家的想象性产物,实质也是不存在的。柄谷行人认为,在浪漫主义者那里,这种民族被实体化和美学化了,不再是康德意义上的想象物。新神话再次发掘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它不仅对抗了高度理性,而且对于建构民族想象共同体有积极的作用,在推动德国民族文学发展的同时也塑造了日耳曼民族及其民族精神。不过康德尖锐抵抗以赫尔德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为这反映的是被启蒙主义解体的宗教和共同体得到想象性复归的趋势。[63] 这一问题值得之后作进一步的探究。

结语

施莱格尔的诗论既有古今的时间维度,又有民族与世界的空间维度。面对古典文化,施莱格尔极力避免陷入审美教条主义,他力图通过古希腊研究为现代诗寻求正确的发展道路。尽管理性至上越来越为时人批判,但理性却使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人类的自信心极大地增强。人为的诗虽容易遭到腐蚀,但却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趋近无限完美。但是,当前德国与其他国家一样混乱而缺乏个性,同时还缺乏民族特色,施莱格尔新神话的提出企图为德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基点,把德国文学建设成为比肩古希腊文学的伟大文学,同时,新神话的提出对克服理性主义下的虚无也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

注释

[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专项“‘情感转向’视域中的文艺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2] 范大灿:《德国文学史》第2卷,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5页。

[3][18] 彼得·沃森:《德国天才 1 德意志的命运大转折 第三次文艺复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57、137—138页。

[4][43] 【英】伊莉莎·巴特勒:《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林国荣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

[5][9][10][11][12][17][19][20][21][22][30][31][32][34][35][37][38][39][41][49][50][51][61] 【德】施莱格尔:《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李伯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75、191、191、192、11、11、11、14、195、84、60、176、175、217、217、11、265、234、191、194—195、194—195页。

[6] 【德】赫尔德:《反纯粹理性——论宗教、语言和历史文选》,张晓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60頁。

[7][53] 【法】拉库·拉巴尔特,【法】南希:《文学的绝对 德国浪漫派文学理论》,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6—17页。按:《最早的系统纲领》一文十分重要,题目为后人所加,学术界多认为出自谢林之手,目前国内没有译本,幸运的是《文学的绝对》选译了部分重要内容。

[8][57][58] 【德】卡西尔:《神话思维》,黄龙保,周振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正文第4、4、1页。

[13][14][15][16][22][26][27][28][29][33][36][42][45][46][47][48]Friedrich Schlegel, translated by Stuart Barnett, on the study of Greek Poetr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1, Page 48—49、66、66、41、42、38、38、20、20、86、78、93、23、20、20、21。

[23][24]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页、第66页注释。

[25]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本,第170页。

[40] 【英】布莱宁:《浪漫主义革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

[44] 【英】以赛亚·伯林:《启蒙的三个批评者》,马寅卯、郑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79页。

[52] 【英】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0页。

[54][55] 【德】莱辛:《论人类的教育》朱雁冰,刘小枫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124页。

[56] 【美】贝克尔:《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5页。

[59][60] 【德】弗兰克:《浪漫派的将来之神:新神话学讲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36页。

[62][63] 【日】柄谷行人:《民族与美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20页。

作者:冯少虹

第2篇:论古希腊神话在中国的译介

[摘要] 古希腊神话汉译活动自1907年由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集体译述的第一部作品《希腊神话》起至今已逾百年。其间译本呈两种形态,即经典译本和普及译本。双方在译本特点、读者群体,译介方式上都有所不同。译介活动呈两种趋势,即经典化和通俗化。前者宏观上体现了译介活动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规律,是政治意识形态操控下的产物,后者则是在消费时代语境下,译者翻译理念市场转向,文学观念世俗转向,和国家全民阅读政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古希腊神话译介仍将朝着通俗化方向发展,译本也将针对读者年龄进一步分级。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译介;经典化;通俗化

[

一、经典译本和普及译本

古希腊神话在中国的译介活动开端于1907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集体译述的《希腊神话》①,此后在茅盾、周作人、郑振铎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间译本呈现两种形式,为经典译本和普及译本。两种译本贯穿了整个古希腊神话汉译史。

“经典”在汉语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二是指传统的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著作。根据以上解释,可以看出“经典”一词的起源和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该词有典型和权威的内涵。而如今谈及文学经典,更多地是说一些优秀的、被赋予典范意义的文学作品,经典译本便是那些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译本。经典译本主要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90年代两个时期,如1958年楚图南翻译的《希腊神话和传说》,②1998年仝保民翻译的《希腊神话与传说》,③和司马仝、王霹翻译的《希腊神话》。④经典译本具有全书翻译、文学性强、和贴近原版三个特点,面对的读者群体为从事古希腊神话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文艺工作者、知识青年和政府要员,它们主要用于文学研究,承载政治意义进行政治宣传等工作。此类译本除上文提到的译本外,还有如《荷马史诗》的傅东华译本,⑤杨宪益译本,⑥和《神谱》的张竹明、蒋平译本⑦。

普及译本可细分为四种形式,分别是缩略本、改写本、绘本和双语本,它们面对的读者群体是不从事相关工作的普通读者和青少年儿童,其中后者趋势更强,在很多译本的封面上都明确标有“语文新课标”和“教育部推荐读物”等字样。普及本译介多以改编和简写的方式进行,其中改编又分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译者根据国内外资料进行独立改编,第二种是对国外改编作品的直接翻译。虽然改编方式不同,但普及译本大多语言通俗晓畅,情节简单,同时伴有插图和彩绘,趣味性更强。

古希腊神话译介活动经历了从局部译介到经典本翻译再到普及本翻译的转变,发展过程呈现两种趋势,即经典化和通俗化。关于经典化的概念,查明建曾对翻译文学中“经典”一词作过界定,他表示:“经典,一是指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译作……二是指翻译过来的世界文学名著;三是指在译入语特定文化语境中被‘经典化’了的外国文学(翻译文学)作品。”⑧在这里,经典的含义明显是第一种解释,也就是杰出译本,而经典化就是将具有权威性的杰出译本作为主要翻译任务的译介倾向。通俗化趋势开始于21世纪,普及译本的数量逐年递增,渐渐高于经典译本,占据译介主流。2018年,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共出版古希腊神话译本39部,其中经典本13部,普及本26部。普及本占据所有译本数量的66%左右。自2000年起,经典本只是对老译本的重版重印,重译作品较少。而普及译本却在重印基础上有诸多重译版本,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

二、经典化的原因

从宏观看,经典化趋势是所有译介活动的发展共性,任何译介活动都要经历由浅入深,由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针对经典本的空缺情况,重译活动需要填补前译留下的译介空白,因此大量经典本应用而生,这一现象体现了文学重译的增补性。重译增补性具体表现为:首先在20世纪50年代,翻译成中文的《荷马史诗》全译本只有一部,为傅东华翻译的《奥德赛》。⑨全译本的空缺使古希腊神话汉译史上出现了全译本的翻译盛况。随后发现,这些全译本都是由英语本翻译而来,缺少由希腊语直接翻译的译本,于是在1994年和1997年,罗念生、王焕生译本⑩的顺利出版,再次弥补了这一空缺。

从微观看,译介活动经典化是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经典化有两个时间点,为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下面将对两个时间点分别进行探讨。首先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处于解放初期,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刚刚从多元转向一元,是巩固建设的重要时期,于是国家在文学艺术上提出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口号,而作为文艺活动之一的翻译活动自然也被置于同样的规范和管理之下。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控制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翻译组织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民营出版社转变为国营出版社,这样的转变“一方面可以加强出版的计划性,能统筹安排;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外国文学翻译的选题、出版的控制”。{11}在这一时期古希腊神话译本皆为国营出版社出版,如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12}以及《希腊神话与传说》{13},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14}等。第二个方面是对翻译内容的制约。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与苏联交好,除去大量的苏俄文学翻译以外,对欧美文学的翻译多集中在古典文学方面。原因在于古典文学年代久远,与当代社会保持一定的时空距离,可供译者自由阐释,使其具有所谓的“反封建”或“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罪恶”的文化内涵,符合当时政治下的文学观念。而古希腊神话便是此类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此外,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本身具有备受世界认可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被各国翻译传播的同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综上可知,正是由于古希腊神话的文学性和政治上的可诠释性,確立其在中国视野下的外国文学经典地位,而经典化译介作为经典文学传播的必要手段,理所当然地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古希腊神话译介活动的主要趋势。

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文化复苏新阶段,在这个时期文学重译的增补性再次发挥作用,翻译界开始填补译本类型的空缺与不足。在古希腊神话译介方面,有罗念生、王焕生{15}和陈中梅{16}分别翻译的《荷马史诗》以及曹乃云翻译的《希腊神话英雄》{17}。

三、通俗化的原因

从21世纪开始,古希腊神话在中国的译介活动呈现通俗化趋势,这一趋势形成于消费时代下的社会文化语境。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第一是译者翻译理念的转变。到2000年,经典译本已经趋于饱和,既有忠实原版,文学性强的经典本,如王焕生、罗念生翻译的《荷马史诗》译本,又有注释详尽有参考价值的经典本,如陈中梅翻译的《荷马史诗》译本。但与其相比,普及译本仍处于空白阶段。由于文学重译的增补性原则,此时文学译介由经典译本转向普及译本是一种必然趋势。此外,译者身份在此时开始发生转向。2013年翻译学学者谢天振提出了“翻译职业化”的新概念,而译者职业化便是翻译职业化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何谓“译者职业化”?它指的是当今译者作为普通的翻译从业者,以翻译为职业,通过翻译谋生。在经典本饱和与译者身份职业化的双重作用下,译者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翻译动机,确定新的翻译理念,转向了面向市场的译作改编。而市场的主体是读者,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同样发生了两个方向的转变,第一个方向是读者开始重视读物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第二个方向是视觉时代下,读者不再接受只有文字的读物,开始追求视觉享受,要求文本中必须插有图片和彩绘,这也是普及译本中绘本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此基础上译者为迎合读者需求翻译了大量的普及译本。

第二是文学观念的转变。文学世俗化是21世纪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世俗化”一词源于西方,是针对宗教所提出的相对词汇,是“解宗教化”的过程,即宗教的衰退。但是由于中国并非一个宗教国家,所以中国的世俗化不能直接套用西方词汇的含义。正如陶东风先生所说,中国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宗教国家,中国文化重视入世,中国的世俗化消解的不是制度性的宗教神权,而是准宗教性的、集政治权威与道德权威于一身的专制王权以及教条化的国家意识形态。因此,这里的“世俗化”是相对于政治化、神圣化而言的词汇。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文学世俗化”指的就是文学的去政治化和去神圣化。换句话说,就是文学在内容,语言上都开始面向大众,以人为主。具体表现为新写实小说和第三代诗人皆以世俗生活为主要书写对象,王蒙、刘心武等精英文化的代表作家公开宣称要躲避崇高,面向俗世等。在文学世俗化中,译介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必然受到影响,古希腊文学的译介方式也从政治意识的压制下渐渐走出,开始面向人民大众,在内容、形式和语言上追求通俗性和普及性。

第三是国家政策的支持。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全民阅读的口号,该活动是由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演化而来,目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简言之,就是国家政府致力于实现人人读书,文化普及的社会氛围。而青少年与儿童作为全民阅读的起点,教育部对此采取了更为具体的措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改。新课标与之前的《语文教学大纲》不同,它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生每一阶段的阅读量,并给出了课外阅读的参考建议。在文件中,“神话”被写在课外读物推荐一栏。与此同时,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组织以青少年儿童读物为主的普及译本的出版,到2012年的时候,古希腊神话译本的总数为29部,普及译本24部,其中青少年儿童读物占据11部,标有新课标字样的就有5部之多。

四、结语

古希腊神话汉译史是一个从零散译介到经典本翻译,再从经典本翻译到普及本翻译的发展过程,经典化和普及化作为译介的两个发展趋势,不仅体现了译介发展的共性,同时也是社会文化语境控制下的产物,是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典化的主要成因是政治意识的操控,而通俗化则形成于政治意识,文学意识和经济意识三者的交互作用之下。消费语境使经济意识在文学译介中日渐占据主流,而国家政策的出台恰是为了改变消费时代下市场左右文学翻译、出版的现状,国家试图通过政治活动来参与文化市场的规划,平衡政治与经济在文化发展中的比重。在未来,以古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外国文学译介活动仍将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关于针对读者年龄而引发的分级阅读的讨论愈演愈烈,古希腊神话译本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分级细化。

[注 释]

①詹姆斯·鲍德温著、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译:《希腊神话》,商务印书馆1907年版。

②古斯塔夫·斯威布著、楚图南译:《希腊神话和传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③古斯塔夫·施瓦布著、仝保民译:《希腊神话和传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古斯塔夫·施瓦布著,司马仝、王霹译:《希腊神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⑤包括两部作品:荷马著、傅东华译:《奥德赛》,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荷马著、傅东华译:《伊利亚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版。

⑥荷马著、杨宪益译:《奥德修纪》,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⑦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蒋平译:《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版。

⑧查明建:《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2期,第87页。

⑨荷马著、傅东华译:《奥德赛》,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⑩{15}包括两部作品:荷马著,罗念生、王焕生译:《伊利亚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荷马著、王焕生译:《奥德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查明建、谢天振:《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61页。

{12}郑振铎编著:《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3}古斯塔夫·斯威布著、楚图南译:《希腊神话和传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4}郑振铎:《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16}包括两部作品:荷马著、陈中梅译:《伊利亚特》,花城出版社1994年版;荷马著、陈中梅译:《奥德赛》,花城出版社1994年版。

{17}古斯塔夫·施瓦布著、曹乃云译:《希腊神话英雄》,译林出版社1995版。

[参考文献]

[1]李枫.经典建构之路——《在路上》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2]谢天振.论翻译的职业化时代[J].东方翻译,2014,(2).

[3]褚洪敏.市場经济语境下的文学世俗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高存.《老人与海》在中国的译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16,(2).

作者:康健

第3篇:中国神话和希腊罗马神话对比

中国神话和希腊罗马神话都在开篇伊始对天地变迁、人类起源进行了丰富大胆的推测,对日月星辰、动植物起源等自然现象展开了浪漫的想象。这些神话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凭借感性的直觉和幼稚的思想去臆测宇宙万物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共工触山的传说。希腊神话的旧神谱记载了天地的起源。最初的宇宙一片混沌,混沌之神卡俄斯是宇宙万物之源,继而出现了大地之神该亚,黑暗神埃里伯斯,夜神尼克斯,光明,海洋以及山岳。希腊罗马神话也描述了人类的起源。先知普罗米修斯将泥土捏成天神模样,智慧女神雅典娜吹进神的气息,人类就此诞生。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使人类升为万物之灵,教导人类调制药剂来祛除疾病。在中国神话中,有燧人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教种五谷的故事。中国神话中讲到天帝帝喾讨厌阏伯、实沈兄弟内讧,无法制止,将他们变为参、商二星,使他们东升西没,永不相见。在神话故事“傅说托星”中,傅说因为贤能,死后其精神“乘东维,骑箕尾”,在箕星和尾星之间,化作了一颗小小的傅说星。希腊罗马神话中讲到宙斯不忍见到母子相残的惨剧发生,将情人卡利斯托变成了大熊星座,儿子阿卡利斯变成了小熊星座。希腊罗马神话中关于十二星座都有一个缠绵悱恻的动人传说。中国和希腊罗马神话中都解释了一些植物的起源,给无情的植物赋予了各种各样人为的情感。《山海经》言道,“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枷栲变化做了枫木之林,殷红的枫叶,好似在诉说着蚩尤的怨恨。夸父追日,临死所弃的手杖变成了桃树林。鲜果累累的桃林,给后来寻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希腊神话的众神几乎全部来自于自然现象,例如太阳神、月亮神、风神、星神、山神、海神、树神、花神,等等,其中有许多故事描述了植物的起源。水仙是自恋狂纳喀索斯死后的化身。向日葵是迷恋太阳神阿波罗的水泽仙女克丽泰死后的化身,这个由仙女蜕变而成的花盘上深深地保留着她昔日的爱恋之情。仙女绪任克斯为了躲避丑陋的潘,众神把她变成了一丛芦苇,潘就用七根芦苇制成排箫来表达自己的爱恋。同样,仙女达芙妮为躲避太阳神阿波罗的狂热追逐,被父亲河神变成了一株月桂,阿波罗就永远头戴月桂冠来传递无尽的相思。风信子被认为是源于妒忌的烂漫之花。西风神仄费洛斯嫉妒美少年雅辛托斯和阿波罗亲密无间,故意吹歪铁饼的路线,砸死了雅辛托斯,于是混合着血泪就有了比爱情更惆怅的风信子花。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反映出人类早期美丽大胆的幻想和对探索自然奥秘的渴望。在希腊罗马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希腊罗马人敢于挑战大自然的无畏勇气。比如众神使者赫尔墨斯身披双翼,还有代达罗斯发明了翅膀,和儿子一起飞出了高塔。

中国神话与希腊罗马神话都倾注了大量的热情描写英雄的故事,赞美他们的英勇无畏,舍生忘死。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代人类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中国神话中有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夸父追日、鲧禹治水、成汤桑林祷雨。在希腊罗马神话中也有很多著名的英雄故事。有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特洛伊战争中骁勇善战、心地仁慈的阿喀琉斯,漂泊10年、艰难返家的智者奥德修斯,斩杀蛇发女妖、正直多情的珀耳修斯,顽强勇敢、不怕恶类的雅典国王忒修斯,还有阿耳戈号船上求取金羊毛的伊阿宋等人。

神話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许多发明家和小人物。中国神话中有能工巧匠鲁班,有伏羲“师蜘蛛而结网”,作瑟画八卦。希腊罗马神话中有发明了木匠工具的代达罗斯,有赫尔墨斯用龟壳制成里拉琴,潘用七根芦苇制成排箫。中国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歌颂了这些小人物的坚毅和执著。希腊罗马神话中珀涅罗珀在家20年苦等离家的丈夫奥德修斯,每日还得应对那些厚颜无耻的求婚者。她对爱情的忠贞执著,令人感动。中西方神话中亦不乏对儿童的描述。他们的形象天真淘气,聪明勇敢。中国有救母的沉香,希腊罗马神话中有甫一出世就偷牛的赫尔墨斯,手持弓箭敢于作弄阿波罗的小爱神丘比特。

中国神话和希腊罗马神话都热情歌颂人世间的真情挚爱。如中国神话中人神之子“沉香劈山救母”至今仍被演绎成多个版本。再如希腊罗马神话中女儿珀耳塞福涅失踪后,身为母亲的农神得莫忒尔无日无夜不思念寻找着女儿,以致天地变色,作物荒芜。爱情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类早期的神话自然也不例外。中国神话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比如牛郎织女、许仙和白娘子。“韩憑夫妇”这个神话故事讲到韩憑夫妇俩各用他们的生命去抗击暴君宋康王的专横,韩憑妻何氏投台赴死,“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何等惨烈与凄美!希腊罗马神话中也有着璀璨夺目的爱情故事,比如丘比特与普绪喀的爱情几经波折,痴情的皮格马利翁与雕像该拉忒亚,这两对情侣有幸终成眷属。而海洛与利安得、提斯柏和皮拉摩斯这两对情侣为爱赴死,生死相依。阿波罗单恋达芙妮,痛苦一生,爱神阿佛洛狄忒失去了爱侣阿多尼斯,音乐家俄耳甫斯下冥界救妻子欧律狄刻不成,郁郁一生,最终惨死人手。这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赋予了神话浪漫主义色彩和永久的生命力。

中国神话与希腊罗马神话代表着东西方最早的文明。比较两者的差异,借以探索东西方文化特色以及对人生不同的价值观与信仰。

第一,与希腊罗马神话不同,中国神话材料散碎,不能自成体系,缺乏想象的魄力。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的中国神话文字记录较晚,直到封建社会初期,才有像《山海经》那样记录神话片段的书籍出现。同时期的一部占卜书叫《归藏》,也记录了一些神话片段,可惜其书已经佚亡,所存于书注和类书的引用中的,更是非常有限。中国神话散见于各时代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缺少像荷马这样的关键人物进行继承整理。

第二,中国上古神话基本上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短短几百字,就能讲述完一个故事。而希腊罗马神话却多是鸿篇巨制,洋洋洒洒数万言,只有中国明末的名著《西游记》可与之媲美。相较于希腊罗马神话的鸿篇巨制和丰富想象,中国著名神话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等不过寥寥数十字,至多百余字,完全未能展开。受篇幅所限,人物刻画略显单一化、趋同化。马克思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此言不虚。希腊罗马神话中众多形象丰满鲜明,从多个侧面演绎了众多缤纷故事,反映了广泛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更加深入地探讨人性的善与恶,描绘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赫拉之善妒,宙斯之好色,阿喀琉斯之善良,赫拉克勒斯之英勇,奥德修斯之狡诈,珀涅罗珀之忠贞,伊阿宋之薄情寡义,美狄亚杀子报复的疯狂狠辣,俄狄浦斯杀父娶母之悲,阿伽门农儿女杀母报父仇之血腥,弥达斯之贪且蠢,痴情如海洛和皮格马利翁,好奇如潘多拉和普绪喀,甚至同性恋的题材在宙斯和阿波罗身上都能窥见一斑。希腊罗马神话中对人性的善与恶、喜新厌旧、贪婪、嫉妒都有着精彩的描写,对人性的多面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头,连弗洛伊德使用的精神分析术语恋父和恋母情结,都是从神话中获取灵感的。

第三,中国神话中缺少像宙斯这样的主神,无法构成清晰的谱系。中国神话在血缘关系,诸神的诞生,诸神之间的关系记述比希腊神话来得少。“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由于古籍记载各异,有些说辞甚至相互矛盾,所以直至今天也难以确定远古和上古时期出现过的三皇五帝是谁。玉皇大帝是中国神话中的众神之首,其妻西王母为长生不老的蟠桃的守护神。可在中国神话中,只模糊地提到了天帝“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在中国神话中“帝”一字,指代着不同的人物,比如帝俊(帝喾)、黄帝、炎帝、颛顼、少皞,后四位都是人帝而兼神帝:历史上他们是国君,神话上他们又是天帝。使得后来的读者无法理清中国神话中的神谱。而在希腊罗马神话中,以宙斯为主线就构成了一个清晰的神谱系,他的兄妹儿女构成了整个奥林匹斯山12主神,处于中心地位的主神,加上数百名次要神祗,构成了复杂的关系网络。

第四,在希腊罗马神话中神赋人形人性,有着和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七情六欲无一豁免。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古希腊的神都是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對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中国神话中,各路神仙都是崇高圣洁,无七情六欲,信奉禁欲主义,坚守仙凡有别,对犯戒之惩罚相当严厉,或贬入人间,或贬入畜道。如爱上牛郎的织女被迫与家人分离,沉香之母三圣公主被罚囚于华山之下,这些事例都说明爱上凡人的神仙必定要受到严惩。在希腊罗马神话中,禁欲是决无可能。风流好色的宙斯处处留情,阿佛洛狄忒爱上猎手阿多尼斯;海神波塞冬与太阳神阿波罗都与凡间的情妇生有私生子女,黎明女神厄俄斯爱上美少年提托诺斯,这证实了人神之恋并无中国的“仙凡有别”和禁忌。

第五,在中国神话中道德至上、形象完美的人神可以说是俯拾皆是,而在希腊罗马神话中,道德至上、形象完美的神却是沧海一粟。中国的神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庄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有相当的神秘色彩。在神话中,这些神有无边的神力,且地位崇高,他们高高在上,正直勇敢,从不危害人类,干的都是舍生取义、造福人类的大好事。比如神农氏舍己尝百草;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盘古开天辟地,舍身化为万物;女娲造人,炼石补天,功德无量。相较之下,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祗有很大的不同,毫无瑕疵的人物大概就只有那位盗取天火的先知普罗米修斯。他被缚在高加索山上,受尽鹰啄心脏之痛,却矢志不渝。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众神多是恣意妄为,不计后果。比如诸神之王宙斯生性好色,情人与私生子女多不胜数;天后赫拉嫉妒成性,她疯狂地报复情敌和那些私生子女;再如战神阿瑞斯和海神波塞冬都暴烈残忍;太阳神阿波罗和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这对孪生兄妹滥杀无辜,一口气射死尼俄柏的14个儿女,只因尼俄柏口出狂言,对他们的母亲大不敬;爱神阿佛洛狄忒美丽多情,却是情人多多,红杏出墙,被丈夫捉奸在床;冥王哈得斯冷漠内敛,处事公允,这个冥王却强抢外甥女(侄女)珀耳塞福涅为妻,致使姐姐得墨忒耳受尽思女之痛,姐弟反目。中国神话对神灵的崇拜与美化,反映出中国人崇尚道德,重视集体,与后来兴起的儒家文化一起,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把道德作为评判人物的标准,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希腊罗马神话中诸神禀性不同、作风不同,神并不崇高,也不把道德作为衡量神灵的标准。这折射出西方文化的人本精神,重个体,轻集体,强调民主与个性自由,张扬个性与独立。

不同地域孕育了不同的神话,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最初对大自然的困惑、斗争与无边的创造力。中国神话与希腊罗马神话根植于东西方不同的土壤,衍生出灿烂的东西方文明。东西方神话反映出中国人重集体、重奉献的道德价值观,西方人重自由、重个性的道德信仰。通过对比两者的差异,从而加深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欣赏东西方文化。

(作者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系)

编校:董方晓

作者:黄春丽

第4篇: 浅析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差异

摘要:希腊与中国都是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正是最好的体现。中国神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主要通过耳传面授或书面文字流传下来。希腊神话是欧洲原始氏族的精神产物,属于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二者都是两种文化的最直接点的表现形式。比较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有助于深入理解两种不同文化,分析文化差异。本文从形成背景、精神观念等方面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国神话、希腊神话、比较、文化差异

一、中国神话体系

(1)创世神话:主要是关于人类的来源、开天辟地所做出的阐释,反映出远古时期人么对于天地万物的最原始的理解。

(2)日月星辰神话:是关于解释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的神话。关于日月星辰由来的问题。中国神话对此说法各异 ,大致有以下5种 :

生育说、肢体化生说、蛋生说、铸造说、神创说。此外,还有太阳是英雄神和天帝的说法。

(3)动植物起源神话:属于自然神话。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往往认为周围的动植物也像自身一样具有知觉、感情和生活历程,所以人们运用形象化的幻想手法说明它们的来源和特征,便成为动植物起源神话。

(4)洪水神话:关于世界毁灭与人类再生的神话。 (5)女娲神话: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位伟大女神形象。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造人,传说女娲揉团黄色泥土创造了人类,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另一个是补天,传说上古时候,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女娲就熔炼五色石块去修补苍天。

(6)伏羲神话:伏羲又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他能够沿着生长在都广之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7)帝俊神话:关于中国古代殷民族所奉祀的天帝的神话。

二、希腊神话体系

十二主神

宙斯—众神之主,主神。

赫拉—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

波塞冬——海神、水神

得墨忒尔—丰产、农林女神。

雅典娜—智慧女神、胜利女神、女战神、三处女神之一 阿波罗—光明之神、预言之神。太阳战车的驾驱者。

赫尔墨斯—神使,商业和市场之神、盗窃之神、冥界引渡 阿尔忒弥斯—妇女之神、狩猎女神、月光女神

阿芙洛狄忒—美与爱女神

阿瑞斯—战神(宙斯与赫拉之子。)

赫菲斯托斯—火与工匠之神

狄俄尼索斯—酒神

哈迪斯—冥王,四大创世神之一

三、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差异

(1)形成背景与体系

中国神话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人民对未知世界的最原始的理解。在远古时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不能对身边的自然环境作出科学的理解,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神话故事来加以解释。如人们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一位开辟大神女娲,女娲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是人类万物的始祖。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故事,以此说明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 希腊神话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

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

从体系方面来说,中国神话体系较为零散,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罗马神话则不同,体系严谨,逻辑性强,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相对而言,中国的神话大多内容较短,对神的事迹描述的也较少。而希腊神话,一开始就是一个严密的长篇巨制,众神之间有紧密的关系联系,对神的事迹也描述较多,情节曲折。

(2)人物关系

说道人物关系,那么就要先谈一谈众神的形象了。在希腊神话中,神具有人的主要特征。他们有人的形态、性格、特征、情感等。古希腊人是按照人的形象创造神的。无论是在赫希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伊利亚特》还是其他作品中,古希腊的神基本上已经跟我们正常的人一模一样了。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吃喝、恋爱、生育等生活需要,人品有的正直、勇敢,有的奸诈、胆怯。奥林匹斯诸神,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是人性戏剧化的表现。而中国神话中的神则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其诸神大多是半人半兽形状。据统计《山海经》所出现的四百五十多个神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1:

4。如河神“冰夷”,水神“天吴”等,都是人面兽身,人面鸟尾或人头蛇躯。另外,教人播种五谷,为民尝百草而丧生的炎帝神农也是牛

头人身;和黄帝打仗的蚩尤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伏羲、女娲近于人类的始祖的神,到了文明已高度发展的东汉末年,依然保持着半动物化形象。

在众神的关系上,中国神话相对阶级等级划分的更加严密一些。在中国神话中,神仙不能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玉帝的王朝有天纪国法,众仙要受此约束,并且要唯玉帝命令是从。而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则在组织上比较松散,神仙们都比较自由,关系相对平等,没有像在中国神话中的等级划分。只有宙斯称得主神,其余众神级别一样。在权力分配上,宙斯和他的兄弟通过抽签获得各自的权力,宙斯抽得了上签成了统治天空的众神之神;宙斯的二哥波塞冬在那次抽签中成为了海洋之王;宙斯的大哥哈得斯则成了冥王,取得了掌管人类生死的权力。神仙们各自负责相应的工作,大家各司其职,都积极把本职工作做好。掌管城市、手工艺和农业的女神雅典娜是宙斯最喜欢的女儿,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先后发明了马勒、喇叭、长笛、壶罐、犁子、耙子、轮船和战车。太阳神阿波罗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登上他那由四匹战马驱动的战车牵着太阳穿过天空。总的来说就是希腊神话强调人的个性以及个体人格的独立。中国神话则强调集体的作用价值,个体价值体现在群体中。

(3)精神观念

希腊神话注重个性以及力量之上。这主要由于古希腊经济的、力量的、技术的全面发展。希腊是城邦制文明,这些城邦的目标都在于追求物质力量,而这些只有通过技术才能有效获得,可见“知识就是

力量”。这种文化强调从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战胜其他城邦,得以生存和繁荣。因而在整个希腊神话中,崇尚的是透露着强烈的非伦理倾向的奥林匹斯诸神们强大、神奇、分工细致的力量,所赞美的是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有力量者。而中国神话则更加注重于礼仪的、伦理道德的保全。在古代中国的社会意识里,值得崇拜的不是力量,而是力量所体现的道德性质。“知识就是力量”无形中就让位于“道德就是力量”。因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确切地说是经过史官文化浸染过的中国神话中,提倡的是三皇五帝式救苦救难、律已甚严的高尚“圣德者”作为以文化向心力为纽带的庞大稳定政治实体的统治者,以礼仪、道德和仁义来治理国家、团结人民。这种注重和谐的、伦理至上的精神,在中国神话中得到了最为充分、十分自然的表现。中国神话着重体现了尚德精神,这是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相对比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这种尚德精神,一方面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在特征,另一方面则是经由后人的改造。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中,对于神的评判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话对神评判标准则多以道德为准绳。

第5篇:浅析古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的差异

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是西方艺术的源头之一,是西方文化史上一个伟大的成就。后世艺术家根据许多被古代希腊人神化了的英雄传说和史实演绎出惊心动魄的史诗与悲剧,创作出具有永恒魅力的造型艺术珍品。直到今天,欧美的戏剧、诗歌、雕塑、绘画等等文化活动都在滔滔不绝流传于世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汲取新的营养,成为文艺再创造的重要源泉。

问到西方神话,大家多会先说出:希腊神话。纵观电影乃至动画片,仍以希腊神话为主要叙述内容。今天,我就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的异同来谈谈我的看法。

假如问一个古希腊人,德米特尔是谁的话,他会说,德米特尔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被哈底斯抢走了,因此德米特尔很悲伤,等等。

假如问一个古罗马人,赛尔斯是谁的话,他会说,赛尔斯有一个祭司,他的地位比朱庇特、玛尔斯和奎里努斯的祭司的地位低,但是比福罗拉和普慕那的地位要高。他会说,赛尔斯与其他两个掌管农业的神立波尔和利贝拉是一个组的,他可能还可以将那些帮助赛尔斯的小神的名字说出来。

因为古罗马的“神话”不是故事,而是神与神以及神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罗马初期的宗教后来被增加了许多有时甚至彼此矛盾的新内容,尤其是吸收了希腊神话的很多部分。今天我们对罗马神话的知识不是来自当时的记载,而是来自于后来一些试

图将那些古老的传统保留下来的学者的描述。比如生活于前1世纪的玛尔库斯·提伦提乌斯·瓦罗。一些其他的罗马作家,比如奥维德在写作时受到希腊的影响非常深,他们经常引用希腊神话来填补罗马神话中的空缺。

而希腊神话则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

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换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古代希腊罗马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对整个西方文明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所孕育的希腊民族精神,经过世代的继承、充实、演绎与发展,已日渐融合到西方社会的集体意识中,并进而成为影响西方社会乃至世界文明的历史传统,人类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程中不断地迈开了前进的步伐。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曾

说过:“在现代文明氛围中,研究古典神话的价值,不在于神话本身的内容,而在于其样式,或者说,主要在于为其形成时代的思想提供文物鉴定式的证据。”马克思也曾高度评价希腊艺术和史诗的成就,认为它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是民族精神乃至整个西方精神的隐喻。在西方精神中,古希腊精神乃其历史的重要渊源和起点,它作为西方古代精神的主体而代表着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西方精神之库中的自然精神、浪漫精神、自由精神、神秘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和思辨精神等,都可以在古希腊精神中找到其雏形和根源。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精神几乎完整地出现在古希腊神话和传说里。

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差异就在于,希腊神话更富有人性的味道,更深入人心,而罗马神话则因它丰富的祭祀文化而更为研究者所喜爱吧。

第6篇: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内容之比较。

中国和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中希两 国的神话故事也是世界神话故事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 对东西方文明产生 了 深远的影响 。 通过对两国神话 故 事进行内 容 和 结构上的 比 较 ,我们会发现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和 有趣的文化差异 。古老的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和希腊作 为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中希两国的神话故事也是世界神话故事中的两颗璀璨 的明珠 , 对东西方文明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两国神话故事进行内容比较 ,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同之处。

一、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形成内容的差异。希腊和中国的神话都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 , 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各自 的想像力。但又因两国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进程的不同 , 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观念。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 早在公元前五千到三千年间 , 就从黄河中上游发展到了 黄河中下游。又因地处内陆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稳定、单一的文化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实际、轻幻想的思维方式。中国神话中的英雄 , 几乎无 一不与劳动有关 , 象开天辟地的盘古 , 炼石补天的女娲 , 发现药草的神农 , 教民稼 穑的后稷 , 等等。中国神话的内容,大多是与农务有关。而古希腊三面环海, 丰富的海洋资源与便利的海上贸易促使古希腊文化受到 多种文化的冲击。故其民族精神呈现出海洋的开放性 , 对外族文化的宽容性。表 现在神话中 , 便是《荷马史诗》中众多的探险活动和军事冒险活动。古希腊是海 洋文明 , 希腊人通过海上活动取得财富 , 形成了自由、 勇敢、 个性化、 浪漫的神话 体系。

二、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内容细节上的区别。1 ,世界的起源。在中国神话中,世界的开辟是大英雄盘古 ,他用开天巨斧劈开了混沌。 轻的部分上升为天 ,沉重的部分 , 下降为地。而女蜗在完成了补天、造人的大功 之后 ,也将自己的身体化成了万物。而希腊神话则强调自然的变幻与孕育某一天混沌之神自然的破裂产生了黑暗和 黑夜 ,还有其他几位最初的神灵胸怀宽广的地母该亚、 黑暗女神和黑夜女神。 随 着时间的推移 ,从黑暗和黑夜中又产生了光明和白昼。 大地母亲该亚又生育了很 多的后代 ,薪火相传构筑了世界的万物。2. 人物形象(神)的差异。在中国神话里,人兽同体的神占居主流。如殷商青铜器上,刻有龙、蟠龙、凤、 一头多身怪兽,表现了当时流传着的神话里的各类角色,它们都是兽形神。。在 中国神话里, 鸾、 凤、 鲤等形态色彩美丽的动物被认为是给人类带来吉祥的神灵。 《山海经》所载数十百位山神,十之八九也是半人半兽的神。总之,中国神话神 的人物形象,主流是兽形或者是人兽的同体。但是在古希腊神话里, 神是同形同性的。 古希腊神话的神, 像人们一样 去思考、行动,像人一样去恋爱,结婚、争风吃醋。像宙斯的好色、赫拉的嫉妒与残酷,都能体现出人性。其实, 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由于社会背景, 地理环境, 还有民族风俗导致 了两者之间内容上有许多的不同。 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深入了解、 认识, 需要我 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究

第7篇: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

自前776年开始,在对宙斯的祭典上所举行的体育竞赛,成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 新神谱诸神都居于奥林匹斯山上,宙斯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有十二主神:(古罗马神话大抵与之相对应,名称和气质有所变化,太阳系行星就是以之命名的。)

奥林匹斯十二主神(14张)

宙斯(Δίος/Ζεύς、Zeus):(神王,雷霆)奥林匹斯主神之首,众神之主,天空、雷电、乌云之神。

赫拉(Ἥρα、Hera):(天后,婚姻、生育、保护妇女)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又被罗马人称作朱诺·莫纳丽达,克洛诺斯和瑞亚的第三个女儿,宙斯的姐姐和夫人。 波塞冬(Ποζειδῶν、Poseidon):(海洋)大海之神和大地的震撼者(宙斯的二哥) 哈迪斯(Ἅιδης、Hades):(冥府,财富,人类死亡)冥王,掌管着冥界的魂灵们与地下一切的财宝,另一种版本说,他是三大主神(即冥,海,天三界)中最强的。(也是宙斯和波塞冬的哥哥),因与宙斯发生冲突被撤下十二主神之位,只在冬至日开会时来奥林匹斯山。)

雅典娜(Ἀθήνη、Athena):(智慧,胜利,公正)智慧女神,战争,和平、法律、秩序、科学技术、劳动女神,三处女神之一(阿瑞斯代表的是暴力与血腥之战,雅典娜则代表正义之战) 阿波罗(Ἀπόλλων、Apollo):(光明,医术,预言,音乐)光明之神、预言之神,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之神。太阳战车的驾驱者。(宙斯和勒托之子,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或哥哥。公元前5世纪与赫利俄斯混同)

阿尔忒弥斯(Ἄρηεμις、Artemis):(月亮,狩猎,处女)妇女之神、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宙斯和勒托之女。三处女神之一,是女性纯洁的化身。公元前5世纪与塞勒涅混同。)

阿芙洛狄忒(Ἀθροδίηη、Aphrodite):(美与爱,欲望)爱与美的女神,以“维纳斯”著称(克洛诺斯把乌拉诺斯用魔斧砍成碎片之后,身体内的精华撒入爱琴海中,诞生了阿芙洛狄忒。) 赫尔墨斯(Ἑρμῆς、Hermes):(商业,传信,欺诈,小偷鼻祖)商业、市场、旅游、交通之神、盗窃之神、冥界引渡(宙斯和迈亚的儿子,众神的使者。)

阿瑞斯(Ἄρης、Ares):(战争,暴力)战神,力量、勇武之神(宙斯与赫拉之子。)

赫淮斯托斯(Ἥθαιζηος、Hephaestus):(火焰,铸造,手工艺术)火神,锻造、工艺之神,铁匠守护神(宙斯和赫拉之子,阿芙洛狄忒的丈夫。但是美丽的阿芙洛狄忒并不欣赏赫菲斯托斯的巧手,外貌,反而经常与其他的神偷情。)

狄俄尼索斯(Διόνυζος、Dionysus):(酒,欢乐)葡萄酒神,戏剧之神(经炉灶女神赫斯提亚让位。他是十二主神里唯一有凡人血统的神。)

赫斯提亚(Ἑζηία、Hestia):(炉灶,家室)炉火女神,家宅女神(她曾经是十二主神,后让位给酒神狄俄尼索斯。

德墨忒尔(Δήμηηρα、Demeter):(农业,生命,大地,植物)[8]农业丰产的女神,她是克洛诺斯与瑞亚的第二个女儿,宙斯的二姐与第四位妻子。她与宙斯生下了冥后——珀耳塞福涅(春之女神)

青铜时代

一代奥林匹斯众神,宙斯为神王的一代。

宙斯(Zeus):

克洛诺斯与瑞亚最小的儿子,主管众神。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掌握雷电,所以又被称为雷神,手持雷霆和埃癸斯的神盾治理天和地。在母亲瑞亚的支持下,杀了父亲克洛诺斯,成为了第三代神王。性格极为好色,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神和凡人私通,私生子无数。

象征物是雄鹰、橡树、节棍、王座和山峰;他最爱的祭品是母山羊和牛角涂成金色的白色公牛。 宙斯出生时,正值他父亲克洛诺斯当权,母亲瑞亚害怕宙斯被其父吞掉(克洛诺斯推翻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才得到众神之王的王位,所以他的父亲诅咒他注定被自己的孩子推翻,就像他推翻他的父亲一样,所以克诺诺斯对此感到害怕,自己的孩子刚出生就将其吞入腹中),宙斯刚出生就用一块石头代替,将他藏到克里特岛交给三位女仙抚养。在岛上,一只母山羊为他提供神圣的乳汁,一只雄鹰则给他带来仙酒;每当他哭叫时,瑞亚的仆人们就到摇篮边为宙斯跳舞,并用短剑敲击铜盾掩盖他的哭声,因此克洛诺斯一直未发现这一秘密。

宙斯在岛上一天天茁壮成长。一天,他和母山羊玩耍时不小心推倒了她,摔断了一支美丽的羊角。仙女阿玛尔忒亚赶忙为她治伤,宙斯则拾起这只羊角,赋予它神奇的魔力,并将它赠给了这名善良的仙女。这只羊角从此被称为“丰饶之角”,因它能出产各种美味的食物。

宙斯成年之后,用呕吐药救出了被父亲吞下的五个兄弟姐妹,并合力推翻了父亲克洛诺斯,最后登上王位。

赫拉(Hera):

克洛诺斯和瑞亚的女儿,宙斯的姐姐和夫人;神圣的婚姻女神,掌管婚姻,捍卫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赫拉不仅容颜美丽,而且有着女王的优雅和尊荣,对伴侣忠贞不渝,无愧于天后的地位,但她的善妒亦闻名于世,因此,赫拉和宙斯经常发生激烈争吵。不过,通常宙斯的花言巧语又总能让他们和好如初。

象征为百眼孔雀,因为这种有着五彩缤纷羽毛、体现着满心星斗的鸟是美丽壮观的夜空的象征,而天空正是天后赫拉光彩照人的脸庞。

波塞冬(Poseidon):

海洋中的最高神明,宙斯的二哥,安菲特里特的丈夫,手持巨大三叉戟,统领海中所有生物。有被描写为半人半鱼的模样,能呼风唤雨,是仅次于宙斯的强大掌权者,性格凶暴残忍,而且头脑简单。

在希腊神话中,海神和安菲特里特夫妇与宙斯和赫拉夫妇是相对应的。宙斯和波塞冬两兄弟都以喜欢生孩子而出名,他们的无数后代既有神灵也有混血者。

马和牛是他的圣物,他非常喜欢马,也创造了马。因此,他统治海洋后,将几匹马变成了长有尾鳍的鱼马杂交动物。这样,它们在水中也为他拉车。

哈迪斯(Hades):

宙斯,波塞冬,得墨忒尔的兄长,主管冥界,力量很强,但性格平和,众神中最神秘的神。他令人想到死亡,往往也作为财富的象征。人们很少称呼他的真名,因为他始终穿着大衣,遮住脸和全身。因为被阿芙洛狄忒与阿瑞斯的儿子丘比特的箭射中,抢夺丰收女神得墨忒尔与宙斯的私生女春之女神珀耳塞福涅为妻外,无它恶行。

最喜爱黑色,最爱的祭品是全身裹着黑纱的黑母羊或黑公牛。白杨树是他的圣树。

雅典娜(Athena):

智慧及战争女神,是宙斯与墨提斯的女儿。

阿瑞斯象征战争残酷冲动的一面,作为她的对立面,雅典娜代表着军事策略,象征着在计谋和智慧上胜一筹。她勇敢、强大而又善良、仁慈。她出生时宙斯头部剧烈疼痛,之后赫菲斯托斯将宙斯的头部用大斧劈开后,雅典娜手持长枪,身披战甲从中跳出,并从母亲墨提斯继承到了高度的智慧和实践技能,因了成了艺术和手工业的保护神。因失手杀死好友帕拉斯而改名为帕拉斯·雅典娜(Pallas·Athena)。橄榄枝是她的代表,在与波塞冬争夺雅典守护神时,就是因为她抛出橄榄枝,打败波塞冬,成为雅典守护神。

橄榄树、眼睛在夜里发亮的猫头鹰、还有公鸡和毒蛇,对于眸子明亮的女神雅典娜来说,均为她的象征。

阿波罗(Apollo):

射术、艺术、科学的保护神,公正的惩罚神,光明之神。宙斯和勒托之子,弯月之女神、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或哥哥,希腊十二大神祇之一,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

代表着光明,他快乐聪明,永远年轻,拥有着阳光般的气质。美貌英俊和谐和沉静。掌管医药,文学,诗歌,音乐等。十二大神中最俊美的男神。

最了不起是预言本领。月桂树是他的圣木,最喜欢的宠物是海豚和乌鸦。

第8篇: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怎么死的宙斯联合了他的众兄弟姐妹,历经了多年战斗,推翻其父的统治。宙斯也就成为了整个宇宙的主神,是“神人之父”,地位无比尊崇。那么,伟大宙斯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宙斯是怎么死的。宙斯画像在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似乎并没有关于宙斯是怎么死的的故事,但是也有人说宙斯是被大力神海格力斯杀死的。当初,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并为人类偷到了天火,将火种带到了人间。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怎么死的

宙斯联合了他的众兄弟姐妹,历经了多年战斗,推翻其父的统治。宙斯也就成为了整个宇宙的主神,是“神人之父”,地位无比尊崇。那么,伟大宙斯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宙斯是怎么死的。

宙斯画像

在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似乎并没有关于宙斯是怎么死的的故事,但是也有人说宙斯是被大力神海格力斯杀死的。当初,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并为人类偷到了天火,将火种带到了人间。这触怒了宙斯,愤怒的宙斯命人将普罗米修斯用铁链束缚于悬崖之上,并让恶鹰日日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身体。以此,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的处罚。

大力神海格力斯对普罗米修斯的执着与牺牲精神一直都敬佩有加,为普罗米修斯受到的处罚而不平。多年来,他一直都在寻找普罗米修斯的位置与解救的方法。终于,等到时机成熟后,海格力斯迫使宙斯的子女,雅典娜等与他联合了起来,共同反叛宙斯。经过了前所未有的激战,宙斯终于被叛军给杀死了。而最终海格力斯也成功地解救了普罗米修斯,使他重获了自由。据说,最后取代宙斯位置的神也是普罗米修斯。

宙斯怎么死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宙斯是被海格力斯杀死的。为了解救被宙斯囚禁的普罗米修斯,海格力斯经过多年的谋划,与宙斯的子女联合起来,领导了叛军,成功地将宙斯给杀死了。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怎么死的宙斯联合了他的众兄弟姐妹,历经了多年战斗,推翻其父的统治。宙斯也就成为了整个宇宙的主神,是“神人之父”,地位无比尊崇。那么,伟大宙斯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宙斯是怎么死的。宙斯画像在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似乎并没有关于宙斯是怎么死的的故事,但是也有人说宙斯是被大力神海格力斯杀死的。当初,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并为人类偷到了天火,将火种带到了人间。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的老婆是谁

宙斯是整个宇宙的统治者,位高权重的同时又风流成性。他有七位妻子,其中不乏他的姑姑、姐姐和姨妈。那么,宙斯的老婆都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宙斯的老婆。

墨提斯图片

其一是墨提斯。墨提斯是宙斯最早的妻子,也是智慧的化身。正是墨提斯向宙斯提出诱使宙斯之父喝下呕吐药的计策,才使宙斯成功地救出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后来,当墨提斯怀孕之时,宙斯担心其父的诅咒应验,就将墨提斯吞下了肚子。

其二是忒弥斯。忒弥斯是正义与法律的化身,同时也是宙斯的姑妈,她与宙斯生有两个女儿其三是欧律诺墨。著名的美惠三女神就是由欧律诺墨所生,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其四是德墨忒尔。德墨忒尔与人间的农业息息相关,掌管着人间谷物的丰收。德墨忒尔不止宙斯一个丈夫,她除了与宙斯生下一个女儿外,还与其他男神生下了两个孩子。

其五是谟涅摩叙涅。谟涅摩叙涅是记忆女神。关于她的身世,一直都存有争议。九位缪斯就是她与宙斯所生。

其六是勒托。勒托是暗夜女神,她是黑暗夜色的代表,无星也无月。她为宙斯生下了一对双生子。

其妻是赫拉。赫拉是宙斯唯一合法的妻子,被称为天后。赫拉在众神间的地位仅次于宙斯,同样是尊贵非凡的。她负责着婚姻和家庭,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赫拉的性格泼辣而善嫉,但对家庭却极度忠贞。

宙斯的老婆,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宙斯的老婆共有七位,其中赫拉是他唯一合法的妻子。

希腊神话基本上就是一笔糊涂账。

大体上看,和希腊神话相关的故事可以分为这么几大块:泰坦诸神(或者理解为前宙斯时代)、奥林匹斯诸神(宙斯时代)、半神英雄(后宙斯世代)。

这里的辈分都很乱,为了便于阅读,大致整理了下图: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可以看到确实很乱。

没事,我们按顺序简要捋一遍。 泰坦诸神篇 【乌拉诺斯】

要说的第一个大神就是乌拉诺斯(Uranus)。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他是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也是第一代众神之王。我们中国人说的天王, 在西方就是指的这位仁兄:比如第七颗行星天王星,在英文里就是Uranus。 乌拉诺斯从母亲大地之母盖娅的手指尖诞生。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他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跟他妈妈交配。

他们一共生了12个泰坦神,3个独眼巨人和3个百臂巨人。 乌拉诺斯憎恶自己的孩子,把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都关在塔尔塔洛斯监狱里。——塔尔塔洛斯这个词,现在就是地狱的意思。

12个泰坦神呢?乌拉诺斯也不想见到他们,就把他们都塞在妻子(和妈妈)盖娅身体里。 盖娅觉得苦不堪言,就想弄死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她和自己肚子里的泰坦们商议,结果孩子们都很怕乌拉诺斯,只有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敢于响应妈妈的要求,决定让自己的爸爸(和哥哥)吃点苦头。 【克洛诺斯】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母子俩商议出来的办法是,趁某次乌拉诺斯和盖娅行房之时,埋伏着的克洛诺斯突然拿着镰刀杀出来,一刀割掉乌拉诺斯的生殖器„„

惨遭自己的儿子(和弟弟?)的阉割,乌拉诺斯的心情是沉重的。 他对克洛诺斯下了诅咒:克洛诺斯也会被自己的孩子推翻。 顺带说一句,割下来的东西被克洛诺斯扔进了大海,海水泛起的波浪形成了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 „„

【克洛诺斯的统治】

被阉割的乌拉诺斯从此永远固定在宇宙的最高处,再也不能动弹;众神之王这一荣誉头衔自然就落到了劳苦功高的克洛诺斯头上,史称“镰刀夺位”。

他很快乐地娶了自己的姐姐瑞亚(也是12泰坦神之一),生了很多孩子。 这时他想到了他爹的诅咒。

克洛诺斯想出来的对策很简单: 把生下来的孩子全吞掉。

暴力是暴力了些,但是可操作性强。

瑞亚生了五个孩子:赫斯提亚(灶王神)、德墨忒尔(谷物女神)、赫拉(第三代天后)、哈迪斯(冥王)和波塞冬(海神)。

他们全都在刚出生时被克洛诺斯一口吞下。

看到这个结果的瑞亚心情很糟糕,就去找她的妈妈(和婆婆?)盖娅出主意。 瑞亚生下的第六个孩子取名为宙斯。 在盖娅的帮助下,瑞亚决心保住宙斯。

他将宙斯交给宁芙女神抚养,而将一块石头包在布里交给克洛诺斯„„ 这个方案看上去很粗糙,对吧?

可是克洛诺斯拿了布包,看,也,不,看,就一口吞了下去。 再有效的制度也抵不住经办人员的敷衍了事! 奥林匹斯篇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诸神之战】

长大成人后的宙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决心救出自己的同胞兄弟。

他娶了聪慧女神墨提斯(他的堂姐)为妻,夫妻商议,引诱克洛诺斯服下了呕吐药。 克洛诺斯服药后不断呕吐,把之前吞下的子女们都吐了出来。 多少年了都还没消化完,众神之王的消化系统真是不给力。

这下子矛盾激化了,克洛诺斯和自己的儿女们之间终于爆发了一场大战。

战争的一方是以克洛诺斯为首,主要包括其兄弟姐妹的泰坦诸神;另一方是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诸神,主要是之前被吞的宙斯的兄弟姐妹。 所以很明显,这是一场世代之争: 子侄辈向父辈发起了夺权之战。

战斗旷日持久,打了十年未能分出胜负。

红了眼的宙斯为了夺取最后的胜利,决定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还记得前面说的被乌拉诺斯关到地狱的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吗?论起辈分来,它们也可以算是宙斯的叔叔。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宙斯去把他们放出来了。

这个政治联盟很厉害:为了报答这份恩情,独眼巨人送给宙斯闪电火,给波塞东三叉戟,给了哈迪斯隐形头盔;百臂巨人则更直接地在战场上奋勇作战。

有了最广大力量的支持,奥林匹斯众神终于战胜了泰坦诸神。

于是他们将他们的父亲和那些战败的泰坦族囚禁在塔尔塔洛斯,就是之前关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的地方。

为了避免他们逃走,宙斯又让他哥哥哈迪斯在监狱四周建造青铜门窗以及墙壁,再令百臂巨人与三头狗负责看守。 【宙斯称王】

老祖宗盖娅有点不开心。

前面说了,盖娅是克洛诺斯的妈妈(和奶奶),所以论起辈分来,盖娅应该算是宙斯他们的奶奶(和祖奶奶)了。 这位老祖宗有点为自己的儿子克洛诺斯打抱不平,所以先后派出堤丰和阿尔库俄纽斯来搅闹他孙子的朝廷。

经过一番苦战,宙斯他们又胜利了。

伟大的胜利之后,关于谁来作王的问题,宙斯和他的兄弟们都互不相让,闹得很凶,最后大家决定拈阄。

摇号的结果也很巧,宙斯做了天界的王。他两个哥哥波塞冬和哈迪斯,分别做了海里和冥界的王。 由此,宙斯正式就取代自己的父亲,成为第三代王中王——也是最为大众所知的众神之王。 同时他也学他爸爸,在娶了自己的堂姐墨提斯之后再接再厉,又娶了自己的亲姐赫拉。 ——那时候神数量有限,少不了就近配对。

比如前面说到的谷物女神德墨忒尔,就身体力行繁衍后代的职责:

她和她弟弟宙斯生下了冥后珀耳塞福涅,后者被她的另一个弟弟哈迪斯绑去冥界做了压寨夫人(注意这里的辈分)。

这里小插一句:珀耳塞福涅虽然做了冥后,也没忘记和她爸爸宙斯再续前缘,他俩又生了狄俄尼索斯(酒神)和墨利诺厄(计谋女神)。

回到德莫忒尔上来,她又和她的另一个弟弟波塞冬生下了阿里翁。 你以为这就完了?

德莫忒尔又和宙斯与某女神的私生子伊阿西翁生下了普卢托斯(财富之神)和菲洛墨洛斯。 每当阅及此段,方觉论辈分之乱,人伦之丧,古今中外无有能出希腊诸神之右者。 【普罗米修斯】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普罗米修斯是宙斯爸爸克洛诺斯的哥哥泰坦神之一伊阿珀托斯的儿子,所以算起来,普罗米修斯是宙斯的堂兄弟。

他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颂是因为他捏了很多泥人,然后和雅典娜一起把这些泥人赋予了灵性,就变成了人类。

感觉就像我们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伏羲女娲。

后来,普罗米修斯关于教不教人类用火的问题得罪了宙斯,宙斯把他锁在山崖上,让一只老鹰去啄食他的肝脏。

为了保证这个过程可持续发展,宙斯还很体贴地让这个堂兄的肝脏每晚复原,以便第二天继续喂鹰。 最后普罗米修斯是被宙斯的一个最猛的私生子赫拉克勒斯所救,不过宙斯还是坚持让他要带一个铁环,环上镶着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子,这样宙斯就还可以说,他仍然被锁在高加索山上,以此聊慰自己受伤的心。 【伊娥】

伊娥是人间一个王国的小公举,被路过的宙斯看中了,强行求欢,结果被宙斯的姐姐兼妻子赫拉发现了。

赫拉是个著名的醋瓶子,赶过来兴师问罪。

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候,为了避免被捉奸在床,伟大的万神之王想到的解决方案是—— 把小三变成了小母牛(?)

每次看到这都想说,全知全能的万神之王就想出这么个法,足见那句老话:智商是硬伤啊! 顺便说下,宙斯勾引另一个人间的公主欧罗巴时,也是类似,不过是把自己变成了公牛。 看来古希腊人对牛有一种特殊的邪恶情结。

变牛的方法当然没有骗到原配,赫拉一眼就看穿,把伊娥牵走了。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不过赫拉还算厚道,找了一块草地给伊娥圈养起来,又找了个长了一百只眼睛的看守(类似西游记里的百眼魔君)来看着她。 【雅典娜】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雅典娜是个猛人。

她是宙斯和堂姐墨提斯的女儿。 ——宙斯的老婆有点多。

当时流传一个预言说墨提斯所生的孩子会推翻宙斯。 宙斯很惧怕预言成真,就想学他爸爸的方法:吞人。

前面说了,他爸爸克洛诺斯也是害怕子女造反,就把孩子们都吞了。 宙斯决定更进一步:连孩子他妈都吞了。 这叫做斩草除根!

事实证明,这仍然不是个好方法。

吞了老婆的宙斯得了严重的头痛症,宙斯只好请人打开他的头颅。

于是一个体态婀娜、披坚执锐的美丽女神从裂开的头颅中跳了出来,光彩照人,仪态万方,这就是雅典娜。

脑补场景大致是这样的。

三分钟搞清希腊神话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诸神关系

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最主要的神之一,重要性不亚于宙斯。

再补充一句:雅典娜虽然名为智慧女神,绝对不要小看了她的战斗力。

这位女神掐架杠杠的,事实上她也经常参与一些大小斗殴,而且表现不凡,比她弟弟战神阿瑞斯还要对得起战神这个头衔。 诸神的传说暂时先说到这。

希腊神话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半神,简单说就是各位大神和凡人杂交的产物。

这一点似乎和我们古代的传说不同:我们的神仙基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偶尔有下凡的仙子,说到他们和凡人结婚也就结束了,比如我们很少看到牛郎织女的孩子或者董永的孩子干出什么焚天灭地的大事来。

而希腊神话里那些生猛的半神,是具备向神挑衅的实力的。

最著名的半神当然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不过限于篇幅今天不说,有空咱们单独说他们。 希腊神话和奥运会

最后说说,希腊神话和奥运会有关系吗? 当然了。

还记得刚才说的吗,宙斯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住在奥林匹斯山上,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奥林匹斯诸神。 奥林匹斯山是真实存在的,它坐落在希腊北部,近萨洛尼卡湾,是塞萨利区与马其顿区间的分水岭。 奥林匹斯山主峰高2917米,是希腊最高峰。

奥林匹斯山是古希腊成为欧洲文化发源地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西方文明起源之地。也是希腊神话之源,也是奥运圣火精神源头:

奥运会,全名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希腊人认为,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创造了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成为古代希腊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件,就连战争也要为运动会让路,交战的双方会暂停攻击,等到运动会结束以后再继续开撕。 【奥运会的圣火】

奥运会期间,在主会场燃烧的火焰即是奥林匹克圣火,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 圣火的起源也同样来自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

还记得刚才说的普罗米修斯吗?他为了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火一到人间就再也收不回去。

宙斯只好规定,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必须燃圣火向他祭祀。 根据这个神话,每届古奥运会在开幕前必须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由祭司从圣坛上点燃奥林匹亚之火,所有运动员一齐向火炬奔跑,最先到达的三名运动员将高举火炬跑遍希腊,开始四年一度的奥运会。 人们以此祭拜盗火下凡的普罗米修斯,并象征着奥运精神世代相传。

第9篇:论文: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故事的异同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异同论

【摘要】: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本文根据中国神话故事与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特点、地位和影响对其异同进行解析。

关键字: 特点,影响,异同。

一、神话故事的影响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 ,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 ,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神话中

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二、中国神话的特点

1、神话与历史难以分开: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的历史,部分地根据传说,而传说和神话是交结在一起的。如伏羲、神农、黄帝、夏禹这些古代的英雄和领袖,既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

2、歌颂劳动创造:这一类的神话故事多得很,如燧人钻木取火,伏羲仿蜘蛛网而造打鱼捕兽的网、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夏禹治水,等等。魏晋以后的志怪小说中也有一部分以能工巧匠为主角,对他们的智慧大加称赞。

3、赞美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鲧和禹相继治水是个很典型的例子。鲧窃天帝的“息壤”以堙洪水,结果天帝派人把他杀了。可是鲧的肚子里生出禹来,继承他的治水大业。禹历尽千辛万苦,三十岁还没结婚,婚后四天便又去治水,终於治水成功。“愚公移山”的故事的可贵处,正是在於它歌普通劳动人民的苦干和坚毅的精神。

4、劝善惩恶:在魏晋以后的志怪小说中这是个重要的主题。可能是受儒家关於仁义道德的教导和佛家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思想影响,许多文人创作的故事都有人皆应做好事,不应做坏事的寓意。例如董永是个勤劳、诚恳、又顺父亲的好人,所以天帝就派仙女来帮

助他。而那些做坏事的人、神、怪,到头来都自作自受,没有好结果的。

这些特点,也许可归结为一个总的特点:中国的神话,不论远古的还是后人创作的,都富於人情味。许多 神、鬼、狐、怪都被描写得有人的气质和人的感情。他们多数很善良,如好人一样地善良;少数很凶恶,如坏人一样地凶恶。在许多故事中,神怪和人有割不断的联系。他们变成人,渴望和人在一起过人的生活。

三、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古希腊神话是世界上最好的神话,它最丰富、最美丽,影响最深远,除了印度神话,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能与之相比。理由如下: 首先,它的数量极多,古希腊是一个著名的多神教国家, 古希腊人的宗教是泛神论,每个城邦、 部族、 大自然的山、水、森林、动植物都有自己的神, 这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不同。 其次,它的形式美。古希腊神话是人神同形同性, “同形”,就是说不是怪物,而是与人同形,或者比人更美。“同性”, 就是神也有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而且 比人的感情更强烈。 希腊神话没有恐怖感,英国神话家劳斯说:“希腊神话繁荣时,英、法、德、俄还是野蛮人,他们的神话都是些怪物,从这地上灭亡了,几乎无痕迹。”形式美,主要是神的形象美,并不是所有民族的神都是具有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的,这是古希腊神话独有的特点。第三,神与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恋爱、婚姻、战争关系。也就是说,神与人的思想感情是交流的,希腊神话有浓厚的人情味。第四,它是希

腊文艺的土壤。史诗、戏剧(悲剧)的素材绝大部分来源于神话,雕刻、建筑、绘画等艺术也大量取材于神话。第五,古希腊的文艺成就极高,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世界珍品,于是古希腊神话也流传下来,影响深远。并非所有民族的文艺都是以神话为土壤的,古罗马没有神话。 英、法、德、俄、美等国的文艺与神话没有什么关系。我国亦如此,诗经以及先秦诸子的著作,都谈不上以神话为素材。

四、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异同

1、共同之处:第

一、最初的宇宙是混沌一片的。

中国的神话是:“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古希腊神话是:最初宇宙混沌一片,只有混沌神哈俄斯。第二:人类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中国的神话最著名的便是“女娲造人”,女娲用黄泥来造人,因为精疲力竭,女娲便用绳子鞭打泥沟里的水来造人,用黄土做成的是富贵的人,而泥点溅落变成的则是贫寒下贱的人。在古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洛米休斯创造的,他用河水调和泥土,依照天神的形象揉捏形体,让泥做的人体获得生命。第三:早期人类畏惧自然,但又有英雄们征服自然的赞歌。中国神话中有女娲炼石补天、后弈发明“弓矢”,射掉九个太阳,战胜灾异、鲧从天庭偷取能积山堆地来阻塞洪水的宝物——“息壤”帮助人民制服洪水英雄故事。而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象征光明的天火给人民带来温暖与光明的美好传说。第四:有不少爱情故事。中国神话有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天仙配等。古希腊神话有“俄狄浦斯情结”、宙斯与欧罗巴、特洛伊王子与海伦等;

2、不同之处:第一:神的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多呈“半人半兽”状,如伏羲女娲是人面蛇身,炎帝人身牛首,蚩尤是人身牛蹄。古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来创造神,使诸神形象非常接近于人,而且拥有漂亮的外表,比如宙斯就拥有漂亮的外表。神实际上是人之美质的集中体现者。第二: 叛逆性与顺从性在中国神话中,天帝这个位置相对稳定,很少有天帝更替的情况发生,即使以懦弱无能出名的玉皇大帝也一直在天帝的位置上坐得好好的,不曾有神叛变。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的位置都是靠武力夺来的,而且多半是儿子夺取父亲的位置。如:克洛诺斯杀了乌拉诺斯,宙斯杀了克洛诺斯。第三:民族的责任性与自我的放纵性中国神话中的“神”往往是“德”的化身。他们承担着维护宇宙秩序的崇高责任,行为动机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为了民族集体利益。如:“神农尝百草”、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在希腊诸神中大地女神该娅与其子乌拉诺斯的“天地相交”,而后乌拉诺斯在该娅的教唆下阉割了父亲乌拉诺斯,之后他又与自己的妹妹瑞娅结婚,后来其子宙斯打败了他,宙斯又与其姐姐赫拉结合,建立起庞大的神的家族,此中关系极为复杂。

【参考文献】:

古斯塔夫.施瓦布著:《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云译,1996年版埃斯库罗斯著:《古希腊剧选》,2008年

上一篇:出国常识及流程简介下一篇:班主任创新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