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技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科技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基础医学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高科技教学手段相结合,完成解剖学教学的科技改革。

第一篇:教学科技论文

飞扬课堂科技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模式的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引领时尚,是教学工作者的最新教学手段,它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将很多知识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将很多难点以及逻辑思维比较强的数学知识点变得非常的简单。当前,教学改革不断地改进,初中学校被纳入了改革的重点之中,学校在改革教学方式以及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理念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师为了迎合教学模式的改进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理念。

作为初中教师,将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不断地改进,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为高校以及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所有的教学模式下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那么为什么多媒体教学模式备受大家的认可呢?

1 多媒体教学,创造和谐情境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使用多媒体是一项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也就是由于这门学科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导致很多学生都非常地不喜爱这门学科。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节学生的这种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当前的任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大家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这也是数学教师当前的目标。

爱因斯坦说的好:“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1]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自己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很好地融合进来是关键。

如在初中数学教学关于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认识一课时候,直白的讲解会使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教师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相关知识运用课件的形式来进行讲解,并且在作图上教师采用一些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看得清楚也学得明白,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被吸引住了,积极开动脑筋,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知识。

2 将抽象思维活化

初中数学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化,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很吃力。有很多学生在概念理解上有困难,教师一旦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很难使学生理解,教师越是讲解学生越是糊涂。面对这样的事情,最能很好解决的就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时,很多应用题无论教师怎么讲解,学生都不理解。多媒体可以将应用题分析得淋漓尽致,使学生理解。

【例】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成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2]?

教师将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

1)因为现在总共有36张铁皮制盒身和盒底,所以x+y=36。公式:用制盒身的张数+用制盒底的张数=总共制成罐头盒的白铁皮的张数36。得出方程(1)。

2)因为现在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所以盒身的个数*2=盒底的个数,这样就能使它们个数相等,得出方程(2)。

x+y=36(1)

2*16x=40y(2)

由(1)得:36-y=x(3)

将(3)代入(2)得:

32(36-y)=40y

y=16

又y=16代入(1)得:x=20

所以,x=20,y=16

答:用20张制盒身,用16制盒底。

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就能很好地进行分析和了解,这样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模式辅助下就会更加热爱学习,同时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也能变得活化。

3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教师看到学生成绩的凸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先在计算机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处向一边射出一条线,使学生感悟到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在讲“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非常容易就理解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引进多媒体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4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知识比较繁琐,它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是解题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在前面讲解,学生在座位上观看,教师没有经过任何的思维提示,就会直接将数学知识展示给大家。理解以及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跟得上教师的思路,但是那些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就会落后。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将知识点进行运用,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模式,帮助大家在理解上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那么多媒体教学模式怎么样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呢?多媒体技术可以推动实验、尝试、模拟、猜想等非形式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得益彰[3]。数学之所以难学,主要原因是它的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对象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具有强大的形象化功能,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织,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处理数学对象,通过参数赋值、拖动等进行对象变换,在各种表示法之间相互转换以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等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猜想进行演示、验证,甚至直接把对象构造出来,这就能极大地提高猜想的成功率,提高数学结论归纳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针对性讲解,提高成绩

多媒体教学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就是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讲解,并且能将一些典型题进行总体的规划。教师针对数学知识中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上的不同内容进行概括,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以及内容都进行不同的调整,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知识进行掌握。采用这种形式,已经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产生共识。但是在讲解过程中有一点总是被很多教师忽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使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也不同,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练习题或者考试方法等。多媒体在这一方面上表现得非常突出,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很多不同的软件和多媒体工具,其中可以向一些不同能力以及不同基础的,甚至是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知识点展示,这样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所针对性。同时,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做笔记或者认识并记录。

6 教法对比

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一定时间的教学模式上以及教学成绩中进行综合对比,可以看得出来,多媒体下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即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小组合作、个别化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强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形式,学生的自主性非常的高。这样看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给学生带来的趣味性以及知识性是很多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应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为培养知识才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永芳.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研究[J].今日科苑,2007(4):142-143.

[2]褚水林.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利弊分析[J].考试周刊,2009(29):88-89.

[3]倪刚,倪宝珍.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0(17):159-160.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李钊庄镇中学)

作者:张桂强

第二篇:关于“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的辩证思考

摘 要:当前,科技已渗透运用到生产生活全领域,体育也不例外,体育教学蕴含的科技含量逐渐增多,科技和体育教学关系日益密切。要客观、准确、系统地看待“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的辩证关系,需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认识论出发,围绕概念、必要性、可行性三方面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最终以体育教学为主阵地正确运用科技元素,科技的注入让新时代体育教学的深化推进和不断积蓄如虎添翼。

关键词:“体育教学+科技”;“科技+体育教学”;科技;体育教学;辩证

科技与不同社会领域、行业及组织间的深度耦合、高度叠加,影响并改变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体育更是如此。科技早已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得以应用,并逐渐渗透并影响着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的科技需求、科技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等是围绕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然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科技赋能体育教学发展的前提。即对“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两者概念的梳理,科学厘清主宾关系,让科技赋能体育教学成为科技发展阶段中的新业态。

一、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

要科学认识“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的辩证关系,应该从概念界定、必要性及可行性等角度,从认识论高度意蕴两者之区别。

(一)“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从概念出发分析二者区别

概念是人类思维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事物的一般性规律,是认识新事物的起点和基础。从字面上看,“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只是两个词语前后排序不同,但是语义概念却大有不同。要明晰两者概念的区别,需要首先对“体育教学”“科技”两个概念分别进行界定。

体育教学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传授体育文化、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体育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科技从字面上解读是科学技术的简称,一般习惯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言之科技。从构词上看,“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都属于“A+B”式带有特殊符号的组合结构,其中“科技”是名词,体育教学(Physical Education)可以看成是偏正结构,其中Physical是形容词,Education是名词,根据偏正结构前偏后正的构词法,体育教学中心项在教学,也看成是名词。“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都是名词+名词的组合结构,其中“体育教学+科技”突出“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占主导作用,“科技”只是辅助,起从属地位;“科技+体育教学”强调“科技”的条件作用,“科技”可助力、加速或者改变“体育教学”形态、进展,“科技”起到类似催化剂的作用,但是中心项依然是“体育教学”。

(二)“科技”的不可或缺:从必要性分析“体育教学+科技”

传统体育教学一般由体育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和讲解,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逐渐达到动作自动化。但随着科技发展与革新,科学技术已经融到社会当中的每个角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深层次变革。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将科技元素合理运用到体育教学,帮助形成一种正确的教学理念,全面认识科技所带來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化。

帕劳(Palao,J)等人认为,科技应作为手段、要素和外部环境应用于体育教学,改变体育教学的方式,优化体育教学系统,重构全新的教学结构,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由此可知,科技只是在信息化时代作为体育教学的手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也是“体育教学”与“科技”关系的探讨必要性。新时代的学生对新兴科技更感兴趣,新技术融入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将科技运用在体育教学通过打造科技型教学环境,实现全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传统教学结构等革新课上教学模式;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丰富课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发展等多维度看待科技与体育教学组合的必要性,从更宏观的视角深刻理解科技应用所形成的当代体育教学各要素的关系。在当前体育教学环境下增加了科技的元素便是如虎添翼。

(三)“体育教学”的新业态:从可行性分析“科技+体育教学”

必要性已经揭示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学生素质培养还是对教师能力提升都难以为继,很难满足科技信息时代对信息的多样性需求,即“体育教学”与“科技”组合的必要条件。可行性则从决策层面重新衡量“体育教学”与“科技”组合的可执行情况,以及因科技带来的“体育教学新业态”。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采用的都是依靠语言讲授加身体示范练习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教学开始出现了,到了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就是互联网的崛起,凭借互联网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开始形成-远程教学,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国掀起一股网课大潮,线上教学、网课日常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流模式,科技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迅速推广开来。

疫情给科技与体育教学的巧妙组合带来了新契机,打破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将线下搬到线上,充分运用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腾讯课堂、智慧树等在线教学平台,营造信息化教学场景。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的重要前提得益于5G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日趋普及,5G网络通信技术的高数据速率、大容量的特点,实现监控设备、网络平台、运动智能设备的综合利用,将网络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进行互联,有效实现网络教学平台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此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新兴科技,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融合系统仿真学、计算机图形学、大数据分析处理、传感以及网络信息等前沿技术,可形成逼真的三维环境,使参与者能在相应装置的帮助下在虚拟系统进行体验和交互活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体育教学中,VR虚拟技术提供可以最大化赛场表现的工具,通过VR技术构建虚拟训练场景或虚拟比赛对手结合智能外接设备开展训练,有效地完成体育网络教学中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的环节。最后,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应加强对教师理念和技术的培训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关注现代技术的更新,注重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努力让自己成为高技术、高水平的复合型现代教师。而学校方面需要开展与计算机运用相关课程和专业,加强对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并提高现役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

随着现在教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通过创设全新的教学场景、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内容创新、促进教学评价发展等方面将体育教学从传统到现代一步步演变发展。这既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育教学领域的体现,也是“科技+体育教学”组合而带来的新的体育教学业态形式。

二、辩证把握“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二者关系

(一)从实践探索中把握

当下,党中央高度关心科技事业、体育工作,相关高校和体育教师已逐渐重视科技在体育教学的作用,对“科技”与“体育教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这些探索有助于我们把握“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和“科技”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主管部门、学校和广大体育课教师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强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管理,健全工作制度以实现规范化建设,把握好“实”与“虚”、“破”与“立”、“技”与“思”、“整”与“零”的辩证法,使其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就“体育教学”而言,主体是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教学”、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加分在“科技”,一门体育课确保有效果必须抓好这五个关键环节。从现有的实践探索来看,无论是“体育教学+科技”还是“科技+体育教学”都是以“体育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教师为关键要素,以学生获得感为旨趣,都需要一定的条件,“科技”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条件。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体育教学+科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技手段,要“融会贯通”;“科技+体育教学”要科技助力体育教学,要“助力有道”。两者侧重点不同,前者突出体育教学为目的而科技只是一个推进目的达成的条件,后者是在科技助力下开展体育教学,科技更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前瞻性。

(二)从价值诉求审视

价值概念属于认识论范畴,是指人们对物的有用性的评价。从认识论上来说,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价值作为哲学范畴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指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从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发展目标与方向[3]。

体育课作为大中小学校“以体育人”的实践平台,体育教师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第一专业理论课教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学校体育观”的重要环节,抓住体质健康、技能培养、锻炼体魄、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将使体育课成为高校开展以体育人的有效渠道,搭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体育课作为一种有效的育人手段在学校中逐渐开展起来,体育课程对学生最直接、最显著的价值在于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作为实现体育课程价值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都围绕体育课程发挥了最大价值,两者的培养对象都是学生,教师都是起主导作用,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

(三)从功能归一思考

所谓功能,是事物自身客观蕴含的功效和能力[4]。无论是“体育教学+科技”还是“科技+体育教学”两者功能都是体育教学,即育人,培育符合体育强国战略以及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两者在功能上具有重合之处,即两者可能会有相同的功能。

如前所言,“体育教学+科技”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即“体育教学”为主体,“科技”只是作为众多条件之一在科技革命时代背景下融入“体育教学”,此时“科技”更像一个代词,可以随着时代发展、现实需求不断被替换,只要“体育教学”这一主体没有变,其功能就不会有明显差异。同样,“科技+体育教学”是一个“助力有道”的过程,即“科技”需要充分发挥引擎、助力作用,帮助“体育教学”达成既定目标,核心也是“体育教学”,只是“科技”会加速“体育教学”实现育人目标。这样来看,尽管“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两者词语排序不同,语义不对等,甚至作用不相同,但是两者都是基于“体育教学”这一中心项实现育人目标,最后落脚点都是在通过体育教学这一主渠道实现以体育人,可谓是殊途同归,功能归一。

三、结语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学校体育的科技含量都会增多,相应地体育教学与科技的联系会更紧密、更充分、更有价值,这样科技才能更好地为体育服务,为体育教学服务。无论是“体育教学+科技”还是“科技+体育教学”,两者的目标都是育人,科技只是起到一个服务作用,运用好可加速目标的实现,运用不当则阻碍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系统、科学地看待“体育教学”与“科技”的组合,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正面性用于体育教学的发展,尽量避免和减小负面作用,让体育教学能健康良性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首先从概念上发现两者词语排序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随后紧贴科技革命时代背景分别分析“体育教学”与“科技”组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后从实践、价值、功能三方面分析了“体育教学+科技”与“科技+体育教学”的辩证关系,将体育教学与科技形成育人合力,摆正主体地位和辅助作用的准确位置,这样科技才能更好地服务体育教学,科技的注入让体育教学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陈洁,宋文利,曹姮.体育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議的讲话[EB/OL].(2018-02-06)[2021-11-16].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2018-09-10)[2021-11-1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8-09/10/c_1123408400.htm.

[4]赵继伟.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关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1(05).

作者:秦丹 张枝梅

第三篇:解剖学教学的科技改革

摘 要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基础医学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高科技教学手段相结合,完成解剖学教学的科技改革。

关键词 多媒体;微课;3D打印;医学影像技术;三维计算机;数字人体模型;虚拟仿真;解剖学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of Anatomy Teaching//LIAO

Jun, XIA Xing, HE Qian, CHEN An, LI Xinhua

progr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techniques,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advanced teaching ideas with high-tech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echnical reform of anatomy curriculum should be proceeded.

Key words multimedia; micro course; 3D printing model;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body model; virtual reality; anatomy

1 前言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医学专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医学研究拓展和深入的重要保障。课堂讲授的传统解剖教学模式,填鸭式讲授下的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在知识内容接纳程度及应用能力上存在不足。因此,解剖学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和探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高科技教学手段结合,能增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解剖学教学技术的应用与更新

多媒体及微课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与课堂教学结合。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软件能更好地将文字、图片、声音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专业术语约占整个医学术语的1/3,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辨结构和记术语。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疲倦。解剖學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将结构知识点以图片形式展现,使形态结构更为直观,重点突出。但是,多媒体课堂演示的程序性和刻板性的缺点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1]。

为增强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始重视训练和考核学生的能力,强化课堂知识的掌握。为更好地实现教学反馈,教师通过交互平台完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解答,通过练习提交进行过程评价,实现教与学的结合。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CAI网络教室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针对美国德州、纽约州、密歇根州等各州医学院校学生及教师的调查表明,97.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神经解剖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2]。解剖教学的多媒体应用是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师生广泛接受,多媒体制作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文字精简,图片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课教学开始流行。以流媒体的形式展示围绕某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被称为微课。微课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是一种微型的教学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时长设计一般为5~8分钟。解剖学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模式,对课堂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解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上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微课依靠网络条件能更快地传播共享信息。解剖学微课可以通过教师讲述、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模式呈现,着重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如微课讲解肝内外胆道,依据胆汁生成及排出通道,从形态结构到功能及临床病症视频展示、解析说明,使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微课教学,将解剖学复杂的知识分解成重点突出的教学片段,支持课堂授课的知识强化及课后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解剖学多媒体及微课教学符合医学高等院校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这一技术在医疗、建筑模型、汽车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基于医疗检测的人体3D扫描,按局部分割,再通过3D打印机进行打印,可获得人体包括四肢、胸腔、腹腔、头部、颈部等逼真的打印成品。2011年以来,3D打印的外科应用在颅部、口腔颌面部和心胸专业中占比较大,而关注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打印技术、打印材料及时间、成本[3]。传统的解剖尸体标本会因储存方法不当导致器官变形,影响教学效果。目前,3D打印的解剖教学标本模型结构清晰细致,制造过程中主要使用树脂和塑料并加入色彩,模型的质地和颜色与真实器官非常接近。3D打印技术制作的标本模型适用于解剖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具的来源及教学方法改革是解剖学教学工作者探索的重要内容。

传统实验教学中使用的解剖模型粗糙失真,防腐剂浸泡标本容易变形,实践操作时防腐剂的接触直接危害教师和学生的健康,解剖标本制作和维护成本高,而且初学者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些都是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解剖实践教学需要,对3D打印解剖学教具精度的增加、打印材料的改进提出更高的要求。局部解剖学重点突出解剖操作,3D打印解剖学教具如果能在材质及细微解剖结构上达到学生动手操作标准,有望逐渐取代传统的解剖学教具。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方法为医学服务的学科,包括放射、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技术,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超声影像是指通过高科技电子工程技术对超声波发射、接收、转换及分析、处理,对人体软组织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显像。人体结构的无创显现可以通过以上技术来实现。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断层解剖学及医学影像学等同样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超声影像及放射技术因通过不同原理显影人体各部位器官结构,因此作为解剖辅助教学的有利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超声影像及放射各器官图片进行辨认。如在讲授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骺软骨知识点时,可以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长骨X光图片进行比较教学,讲解骺软骨位置及显影特点。讲授病理状态下超声影像及放射显影的结构变化,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的掌握程度,又能拓展临床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改革调查中,108名大学一年级医学生尝试接受甲状腺知识点超声影像教学,其中87.0%的学生反映学习过程简单易懂,90.2%的学生评价教学方法有效[4]。放射及超声影像技术可获取大量数据,通过三维软件技术重建三维图像,为医学教育及医疗诊断提供更先进的方法和手段[5]。

三维计算机数字人体模型与虚拟仿真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利用二维切片图像重建三维图像模型并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技术。通过CT及磁共振技术收集活体二维的连续、完整、细致的图像数据,能重建更加真实的三维图像模型[6]。

从课本上的插图、解剖图谱到课堂教学的手工画、挂图、幻灯片,解剖教学视图可以帮助学生辨认和记忆结构名称。

二维图片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实验课后反映即使解剖结构在图片上能准确辨识,而在实物标本或模型上仍然辨认困难,其主要原因是二维图像与三维立体结构间存在较大差异。二维图片只展示一个切面,因此,在识别这类图片时需先确定这张图片所在人体空间结构中的具体方位。这也是形态结构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而三维图像模型可直接展示立体空间构造,直观易懂。计算机人体模型经历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程式化模型到80年代的体素模型及可变性边界表述模型的进阶。全世界各研究团队通过收集解剖学信息数据制作三维模型,开发新型软件。目前,医学人体三维模型已经应用于解剖、生理、针灸等形态学教学。

虚拟仿真(VR,Virtual Reality)技术作为游戏开发软件为大家所熟知,其实用于解剖学教学同样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在解剖结构及功能的呈现上,VR显示出很大的优势[7]。人体各器官结构毗邻及空间相互关系非常复杂,是解剖学习的重点和难点。VR技术可以实现解读人体复杂机构的状态,通过VR头套式设备完成试听体验。目前,三维技术主要通过三维计算机模型实现,在空间结构展示及直观性感受上不及虚拟仿真眼镜及耳机。三维计算机模型的另一个缺点是立体空间成像的深度无法达到。但也有研究者提出,VR演示时信息量过大,初学者短时间内的学习成效不明显[8]。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更能接受通过文字及理论推理而来的新知识,VR则要求具有较高的视觉空间能力。因此,教学需结合使用三维计算机模型与虚拟仿真技术,而VR技术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应针对不同学习对象,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及难度,这也是对VR技术实际应用的挑战。

3 结语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解剖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解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而解剖学教学手段的改革紧跟科技前沿:结合多媒体及微课教学,使解剖学理论知识讲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运用3D打印技术改良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具,不断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医学影像技术中超声影像及放射技术辅助教学,结合临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科技重建可视三维立体人体模型,虚拟仿真技术将学生的解剖知识学习结合视、听感受,使纸上谈兵般的理论学习变成跃然眼前的真实体验。解剖学教学改革旨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医疗工作者。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打开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Chapman C M, et al. ATLAS-plus: Multimedia Instruc-tion in Embryology, Gross Anatomy, and Histology[J].Proc AnnuSympComput Appl Med Care,1992:712-716.

[2]Gould D J,Terrell M A,Fleming J. A Usability Studyof Users’ Perceptions Toward a 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Tool for Neuroanatomy[J].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2008,1(4):175-183.

[3]Hoang D, Perrault D, Stevanovic M, et al. Surgicalapplic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 how to get started[J].AnnTransl Med,2016,4(23):456.

[4]Carter J L, Patel A, Hocum G,et al. Thyroid glandvisualization with 3D/4D ultrasound: integrated hands-on imaging in anatomical dissection laboratory[J].Surg Radiol Anat,2017,39(5):567-572.

[5]Fenster A, et 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scanning[J].Interface Focus,2011(4):503-519.

[6]CAO J,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visuali-zation model of cervical nerves in a healthy person[J].中國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2013(20):1829-1836.

[7]Yammine K, Violato C. A meta-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ies in teaching anatomy[J].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2015,8(6):525-538.

[8]Luursema J M, Vorstenbosch M, Kooloos J. Stereop-sis, Visuospatial Ability, and Virtual Reality in Anatomy Learning[J].Anat Res Int,2017:1493135.

作者:廖君 夏兴 何倩 陈安 李新华

第四篇: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在国际化竞争与合作日益普遍与深化的当下,探究农业科技的英语教学策略与方位,对现代化和国际化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宋银秋、王月露、张天飞等人共同主编的《农业科技英语综合教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技巧,反映了当下农业科技英语应用的主要场景与核心信息,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科技英语的教学提供了科学且全面的教学指导。

该书选材新颖,紧跟农业科技发展的研究动态,在讲练结合的教学设计中循序渐进地推进了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的科学探索。具体来说,该书共包括八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农业、中医、环境、动物科学、食品工程、信息工程、农业经济等方面的科技英语知识与技巧,既有效开拓了农业科技教学的专业视野,又夯实了农业科技英语的教学基础。通过对该书的研读,笔者认为,当前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应当兼顾课程中的专业性和语言性特征,平衡农业科技的教学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农业科技领域中的英语阅读、理解、表达、写作等能力的综合应用,满足国际化发展语境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农业科技英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分支,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农业科技英语中的农业科技要素与英语要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需要在充分了解农业科技专业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展开英语的学习与训练,有针对性地提升农业科技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专业的竞争力。

第二,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应当兼顾英语教学中的理论、文化和实践应用教学,夯实农业科技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基础,拓展农业科技英语的跨语言文化和跨专业领域文化,提升农业科技英语在实际场景中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说,农业科技英语策略的实施应当做好以下内容:首先,夯实农业科技英语的语言基础训练,增强学生在农业科技英语方面的客观实力;其次,引进农业科技方面的跨语言文化教学和跨专业领域文化教学,让农业科技英语教学跟上时代的动态化发展趋势;最后,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得以在真实化的应用场景中进一步锻炼农业科技专业英语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三,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应当引进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模式,丰富农业科技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构建平等交互的师生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在农业科技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得以在课堂内外,灵活运用农业科技英语来进行专业的学习与拓展。农业科技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农业科技英语的词汇、专业表达和应用场景也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鉴于此,教师应当积极引进创新性的内容、理念、技术,增强农业科技英语的开放性特征和创新性特征,并积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活跃农业科技英语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提升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注意以上3个方面工作的落实,增强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的专业性特征和语言性特征,平衡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的基础知识训练与应用能力培养,并运用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技术和手段,全面革新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的实践模式,促进国际化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杨国兰,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翻译;夏菁,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2017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劃项目-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岗位运用能力研究,编号:17SKG281)

作者:杨国兰 夏菁

第五篇:利用科技手段转变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在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呈现出了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依然成为教育教学的先驱者,在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初中美术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如教材内容有限、教学方式单一、知识实践能力差等,引入多媒体科技手段后,先进的思想、多姿多彩的美术绘画知识相继进入课堂教学,不但美术教学的方法变得更加直观、操作性强,还能依靠网络资源大大丰富学生接触到的美术知识和信息。基于此,结合现实教学案例,深度解析多媒体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围绕存在的不足点,提出科学对策。

科技手段教学模式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应用《全日制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堂的资源挖掘应该站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基层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极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美术思想、知识及接触到的文化思想。”

一、多媒体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影响作用

在大多数人来看,科技手段是用来提高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其实不然,它们的用处很多,尤其在教育教学中,其影响作用不可限量。引入多媒体后,初中美术课堂中的知识资源会转化成图像、音频资料,甚至于实体动画,不拘泥于色彩转变,不限制绘画方式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美术思想和个性的绘画技巧。此外,多媒体还拥有“扩音”“放大图像”的效果,在初中学校内设立的多媒体教室拥有许多台电脑,教师操控主机,便能够同步向全班同学、甚至几个班的同学展示美术知识、绘画技巧,如此一来,可大大提高、丰富美术课堂内部资源,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现如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初见成效,除语文、英语、数学等主体科目之外,美术、音乐等极具特色化科目的教学模式转变也备受重视,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美术课堂逐渐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教学的蜕变,也找到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占据主导,发挥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挥洒自如的运用手中的画笔和脑中的美术文化知识,描绘多姿多彩的世界。

二、基于现实教学案例探究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对某市重点中学的美术课堂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模式和方法,研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那里。以《历史的画卷》为主题的一节课,因为该节课主要研究的是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文化发展历程,所以实践操作少,罗列作品、资料,启发学生意识、思想的内容比较多。一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在网上搜集到的不同朝代、时期、画派、作者的绘画作品集合成了一个集锦,在翻阅的过程中,教师随即在每幅画作上特殊点、个性特征进行标注、说明。这样,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的时候,可以打开眼界,有对比、有针对性的研究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文化发展历程。经过阅览积累,学生可基本掌握历史“画卷”的延展特征,进而,在多媒体上展示西方绘画作品,如《伊苏之战》《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与中国绘画作品做对比,带领学生观察同是在战争环境下,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展现战争场面时的侧重点,及色彩安排,如此可从侧面训练、培养学生的绘画思维。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可随机在网上搜索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感悟,判断作品属于哪个时期、哪个绘画流派的作品,活学活用,是加深美术课堂教学知识印象和影响作用的有效手段。上述案例说明,多媒体的应用路径非常宽,它可以连接网络、教学课件、音响设备,把教师在教学中所需的资源整合起来,以图像、音频资料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可随时停止、随时继续播放,是教学自由度很高的教学模式,其发展价值很高。

三、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效果及价值的对策与方法

目前,美术课堂引入多媒体的教学实例不胜枚举,它显然成为了个性化、特色化教学模式首选的教学技术,但是,一项新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时候,它必然会出现矛盾问题或限制条件,如多媒体会干扰正常课堂秩序、扰乱课堂环境,使教学内容变得冗杂、混乱,牵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失去思维、思考意识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中推行的时候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使其成为有效的“应对”机制,具体内容包括:

首先,直观演示、客观分析,多媒体在播放用于美术教学的资料信息时,要有侧重点,尽可能以“主题画面”的方式呈现,当教师要讲解知识时,尽可能结合多媒体上的资料信息说明问题。在分析时,教师可选择播放美术专家、爱好者等其他人在美术文化、技能角度上的意见,这样更使课堂上提出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具说服力。

其次,音像结合,多管齐下,为避免学生因抽象、无序的美术教学知识所迷惑、干扰,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从图、声、像,甚至于结构角度,探究美术文化、技巧上的突出特点,如描绘城市,首先在网络上找到有城市全景的图片,播放城市宣传片,或引入CAD软件,将城市楼、街道、人等元素一一说明,从美术角度,研究这几个元素该如何融合,相互之间使用怎样艺术的手法联系、交叉。

最后,依靠多媒体技术推行个性化教学,如设置低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三种目标,在上课之前,通过调查问卷访查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习的意见和诉求,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综合审美认知,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或讨论式教学、或阅览式教学、或鉴赏式教学、或传教式教学,总之,教学模式可以在多媒体的配合下任意切换、转变。但要注意的是,一节课中尽量不要切换教学模式,即便是教学需要,也应尽可能降低教学模式的转换次数,因为教学模式转换频繁,会使教学目标、任务变得不明确,即使有多媒体来明确、说明,也很难将教学主题固定在可控范围内。

四、结论

通过上文对多媒体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多媒体能够支撑教师在较广阔、多元的教学环境中,设计、拟定教学方案和计划,除学生给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之外,教师还能够透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领略到不一样的美术文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美术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奚红叶.基于多媒体技术发展历程探究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系统研究[J].学术界,2008,12(22):122-132.

[2]崔佳.新课程标准下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探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21(22):22-25.

[3]燕小兵,杨明宇,董丽芬,彰牙飞.论初中美术课堂的优化教学[J].美术教育科技,2011,19(22):220-224.

[4]董烈云.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直线形教学中的应用[J].新世界资讯,2011,12(22):30-36.

[5]刘芳宇,任书宇,郭子丹,于玉林.初中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39(12):390-291.

[6]刘佳雯.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J].华东画报,2014,11(32):202.

作者:徐会坤

上一篇:金融核心论文下一篇:教育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