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教案

2022-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卫黄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简析

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的其中一个乐章。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属于近现代的内容和作曲手法,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个乐章分别是《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 抗日战争时期19世纪末,中国的群众合唱受西方文化强烈冲击及社会剧烈动荡的情况影响不断发展。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外战争的失败及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还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等使国力衰弱,民不聊生,逐渐一些有思想的文人兴起了各种救国运动,例如洋务运动,科学救国,百日维新等,致20世纪初,受这些思想潮流的影响,新式学堂也就推动了学堂乐歌为主的歌唱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抗日战争时期的合唱歌曲一能团结内部;二能取得人民群众支持;三能宣传党的精神和鼓舞士气。

《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它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风在吼~风在吼~风在吼~~~马在叫~马在叫~马在叫~~~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歌词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那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张真-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那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从歌词就可以感受全曲激昂饱满的风格,它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还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轮唱使旋律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轮唱之后的一大段器乐间奏,不仅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又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使结束段更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班级:音教一班 姓名:阮梦瑶

学号:20121001059

第二篇:七年级音乐《保卫黄河》 教案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隆阳区一中

李盈桂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教学目标: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课堂氛围,情景导入 引入课题:《保卫黄河》

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

(一)初听《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从唱中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情感。 聆听视频《保卫黄河》,同时出示问题:

看到了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听到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评价—激励为主

(二)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聆听。 2.出示《保卫黄河》歌页,逐句教唱。

3.教师纠正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引导注意切分音、附点节奏、强拍上的休止符号。

4.教师讲述故事---歌曲的创作过程及作曲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产生情感共鸣。)

5.齐诵歌词,深刻领会歌词内涵。 6.复听音乐(小声跟唱)

置疑: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 分析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力 置疑:齐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置疑:轮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从而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 7.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三)加强体验,演唱处理 1.再听《保卫黄河》全曲。

2.说说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全国人民万众一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决心!)怎样才能唱出这种决心?(情绪激昂、坚定有力的)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速度、力度、旋律特点、音乐情绪)分析乐曲,深入感受歌曲。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3.齐唱乐曲,分组竞赛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鼓舞中华人民誓死保卫国家? 结束语:同学们,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第三篇: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了解黄河

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 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三、初听歌曲:

1、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2、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一、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回答

3、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轮唱。

4、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5、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6、老师为你们加钢琴伴奏,你们自己进行二声部轮唱,可以吗?

7、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8、小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二 让我们再次回顾第三部分,接着欣赏歌曲的高潮,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它成为歌曲的高潮?

1 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2、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三、完整复听:

1、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部分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

2、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看,如果老师用线条来表现演唱形式的变化,(课件:渐强记号)这是音乐当中的什么记号?这个渐强记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7、让我们对照画面提示,再一次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不同的音乐形象

(课件:完整欣赏全曲)

四、教学小结

第四篇:(听赏)保卫黄河(合唱)

(听赏)保卫黄河(合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因素,使这部巨著的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懂。这部合唱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展现了抗战必胜的前景。这部合唱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特点,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特点,为我国现代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典范。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听赏、歌唱其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模仿、自学、辅导以及练习等方法聆听、表现歌曲并体验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作品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了解轮唱并能够演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作品内涵,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培养爱国精神。

(二)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

学习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铺垫,感性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去认识我国第二大河——黄河

A、提出问题:画面中描述的是我国哪条河流?

B、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是我国第二条大河——黄河)

C、教师引言: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河,一睹母亲河的容颜,聆听母亲河的心声,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

2、观看影视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情感对比的方法去欣赏两段不同情景画面,首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情感油然而生。为后面欣赏歌曲《保卫黄河》作好了铺垫。)

(1) A、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描绘了黄河的哪些景观?你能用适当语句来描述吗?

B、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并用优美的语汇来描绘画面中的情景。

C、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刚才的画面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那黄浪滔天,翻腾滚沸;雷声动地,咆哮呼号!像火山喷涌,似地火冲腾,赛千军号鸣,如海啸山呼,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气势。我用唐代诗人李白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名句给以总结,道出我们民族的心声,黄河是流淌在我们心中的大河,它是一部震慑魂魄的民族交响大乐章。

(2)A、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影片中的情节是哪个时期的?你看后有怎样的感想?

B、学生依次回答问题

C、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会忘记那没有人性、残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百姓、践踏我们美好河山的历史罪状。有多少个文学艺术工作者们奔赴全国各地抗战的前沿,拿起他们手中的笔,用不同的方式为抗日发出怒吼,为抗战谱出呼声。让我们共同来聆听“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最强音吧!

(二)欣赏合唱曲《保卫黄河》。 1. 初听《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从唱中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情感。) (1)初次聆听合唱曲《保卫黄河》,同时出示问题:

A、请学生依据表格中的问题聆听全曲,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体裁 速度 力度 旋律特点 音乐情绪 进行曲 中速

稍快 强 节奏鲜明有力 旋律跌宕起伏 高亢激越 振奋人心

B、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2)介绍作者

A、刚才我们聆听的《保卫黄河》这部作品出自于哪位作曲家的笔下呢?他就是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B、教师介绍作者。 (3)作品创作背景:

(教学意图:在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时,采用了让视听结合的方法,边让学生观看与创作背景相关的剪辑录像资料,边听教师精彩的解说,把枯燥的讲述形式变得生动起来,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熟悉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的情感体验作好了铺垫。) A、教师引言: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作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呢? B、学生边听教师解说边看屏幕中的画面: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日演艺剧团三队由陕西黄河壶口处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革命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聆听了船工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号子……这一切激发了光未然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一首以黄河为背景的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1939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的朗诵会上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激动不已,决定把这首长诗由光未然改成歌词后谱曲。冼星海后来在一间窑洞里用了六天的时间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曲谱和配器。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

C、《黄河大合唱》组成部分

2、复听《保卫黄河》

(1)出示《保卫黄河》歌页,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主旋律。 (2)复听《保卫黄河》全曲。 ①出示问题:

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

B、教师小结

齐唱→轮唱(二部→三部)→器乐→齐唱 ②出示问题:

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运用了将声部不断地扩充、力度不断地增强的创作手法,听后使你联想到什么意境?隐喻了什么主题思想?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从而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 A、学生讨论、回答。 B、教师小结

作品演唱的声部不断的扩充、力度不断增强,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犹如黄河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将一切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

3、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三)欣赏器乐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聆听音乐片段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器乐作品的风格。) (1)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的录音片段,同时出示问题: 这段音乐与刚才聆听的合唱曲《保卫黄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主题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仔细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由此引出钢琴协奏曲。 (3)教师引言: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作品是由1969年殷承宗等人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乐曲中作者把保卫黄河的音乐主题用变奏的手法在乐曲中不断的出现,主题一共出现了八次,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音乐时而展现出硝烟弥漫、战马奔腾、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伟大气势;时而又展现了游击健儿顽强奋战、英勇杀敌的场面。

2、完整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四)巩固、深化主题

1、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作者在这首作品中以黄河为背景,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画面,同时在这部作品中歌颂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什么伟大精神? (1)学生相互讨论回答。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的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同时再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胸怀宽广、热爱和平的崇高品德。

2、教师引言:

《黄河大合唱》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作品,以那真挚的情感、深遂的意境,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她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曾经给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60年来这部经典作品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母亲河优秀民族文化沉积而成的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品格,依然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血脉里,在华夏儿女的胸中奔流,她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黄河的伟大精神是华夏儿女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永恒的主题。

(五)总结 请同学随音乐高唱《保卫黄河》主题旋律,再一次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感悟音乐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反思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应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更加符合欣赏课和学生思维及情绪发展的规律。

解决办法:将学生演唱主题音乐压缩,并放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两部作品的欣赏更加自然的衔接和形成递进的趋势,不至于使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发展形成间断,另一方面,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学生的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再演唱主题音乐,学生会演唱的更加绘声绘色,同时也会更好的达到学生对主题音乐理解和记忆的作用。

二、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音乐语言”的内涵进行适度的、必要的讨论和挖掘,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真正达到音乐作品欣赏的目的。

解决办法:教师备课要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首先自己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表情,甚至直接运用富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并附以表情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发的、积极的思维、讨论。

第五篇: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歌

邬大为 魏宝贵 词 傅庚辰 曲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第六篇:保卫黄河朗诵词

(一)男:我站在黄河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

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女: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炎黄子孙的宣言。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因你而舒展,无数英雄豪杰因你而奋勇向前。

男合:听,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女合:看,游击健儿逞 英 豪,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合:“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二)男:朋友!你到过黄河么?你听见过黄河那咆哮的怒吼么?

女:朋友!你体验过黄河的苦难么?你尝过黄河水的咸涩么?

男:黄河,母亲河,你怎能在日寇的铁蹄下呜咽?

女:黄河,母亲河,我怎能让你任列强宰割?

男:起来!黄河的儿女!

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男:让我们和着黄河的超天巨浪

女:一起怒吼吧!

合: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三)男:听——

狂风在怒吼, 战马在鸣叫, 黄河在咆哮! 女:看—— 苍天在哭泣, 大地在战栗, 鬼子要踏响铁蹄! 男: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男,女: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女合) 保卫华北!(男合) 保卫全中国!(合)

上一篇:保安人员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保安公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