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流域

2023-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兰州黄河流域

基于地域性文化下的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地域性文化前提下,以甘肃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规划目标和规划主题构思等,最终阐释城市的地域性文化对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上人文始祖园主题雕塑设计构思及具体建设的影响,从而解决了如何将城市的地域文化融入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问题。

关键词:雕塑设计;黄河风情线;地域性文化;城市文化

当下的中国地域文化格局中,甘肃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确有归属类别不明确的困惑,尽管少数民族人数所占比重不大,导致文化类型归宿地不明确,但这恰恰说明甘肃非物质文化多元一体的地域特征。明清时期,随着中央政权对西部统治的最终确定,中国汉文化圈趋于定型,那么甘肃文化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更多地表现出汉文化的趋同性。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建设实施,和以《黄河母亲》为代表的优秀城市雕塑均享誉海内外,早已成为兰州城市名片之一。为了进一步整合兰州文化主题,将代表兰州主题文化的“黄河精神”通过文化的形式为城市景观轴线注入灵魂,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品质,从而突出兰州作为“黄河明珠”的地域特色与传统文化特色,营造富有特色和内涵的城市标志性景观,并以雕塑艺术的形式“为黄河立传、为黄土传神”,使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成为全国独具特色、风采的文化长廊,使兰州市的建设在总体上立于先进城市之列,必须进行城市雕塑体系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一、城市雕塑设计需要文化定位

雕塑属于人文景观,而文化性又是人文景观的本质,一座城市的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和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文化的载体来看,城市文化体系构成有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商业文化、人文景观文化等。此外城市雕塑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承载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民族风情和时代追求,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景观设施。“物乎重于气”,雕塑艺术的文化气韵,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弘扬城市文化传统、提升市民总体素质等尤为重要。

1.地域性文化定位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大都遗存有大量精美的雕塑,这不但是一个城市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和文化艺术爱好者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恒久展示一个城市地域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品牌。

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小品则是景观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进行城市雕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城市中地域性文化的影响,以期形成独具风貌的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雕塑环境,避免各个城市大同小异。而特定的雕塑总是位于一定的地域,在此地域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地域性文化,这是一个大文化,以甘肃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为例,在它的地域文化层次上,包括兰州的地域文化、甘肃省地处的汉文化以及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为该地域的人们所共有。

2.雕塑特定环境文化定位

城市雕塑必然有一个放置的地点,或为道路旁、或为草坪中、或为广场上等,绝大部分是公共空间,所以它不是为某一特定阶层准备的沙龙文化,而是街头的大众文化。因此从景观营造的角度看,雕塑设计必须和周边小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另外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雕塑设计又必须继承以往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应有所创新。那么如何让雕塑融入现有的地域环境之中,是雕塑创造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雕塑特定环境文化与城市雕塑建设是直接相关的。如兰州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矗立着一尊“黄河母亲”雕塑,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和特定环境文化,也体现了我们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

二、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

1.地域性文化定位下规划目标

兰州作为著名的山水城市,也是“与黄河最亲近”的城市。黄河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她的广褒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兰州的城市文化发展,必然基于黄河文化的背景。而规划雕塑长廊,则将雕塑等物质景观作为载体,以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为大背景,以西北黄土地和自强不息的“甘肃精神”“兰州精神”为基础和根基,以黄河文化内涵为“主线”,以甘肃各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丝绸之路文化为两条“辅线”,系统地归纳出黄河主题雕塑长廊的文化主题与内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将黄河风情线上各种景观要素进行优化整理、补充提升,规划设计一条以雕塑景观为重点,通过雕塑将黄河文明浓缩为集锦,以绿地景观为依托的“景观长廊”“文化长廊”和“生态长廊”,令黄河更可读、可游、可驻、可亲。使之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精品化品牌效应的黄河文化主题景区,成为各地游客尤其是海外华人来华的主要终端目标之一。

2.规划主题构思

规划拟把兰州精神与黄河文化结合,编制主题文化规划,为兰州打造文化主轴,以黄河文化为风情线注入灵魂,让百里黄河风情线成为兰州这座“黄河明珠”城市最靓丽的地段,这五个文化主题分别是:九曲不回、生命之源、高天厚土、河汇百流、飞天锦绣等。

九曲不回区:此段文化主题主要表现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华夏儿女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表达黄河儿女们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和愿望所谱写的传奇诗篇。

生命之源区:此段雕塑主题围绕彩陶文化、丝路文化,展现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颂扬黄河及陇原大地作为华夏文明和黄河文明发祥之源的深厚内涵。

高天厚土区:此段雕塑以“黄河母亲”雕塑为中心,文化主题突出黄土与黄河的紧密结合,讴歌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表达中华儿女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眷恋和感恩之情,成为国人和海外游子寄托爱国情怀的精神圣地。

河汇百流区:此段以黄河文化为主题,表现黄河文化的包容宽广和博大精深,以“丝路花雨”等为次主题,结合兰州的历史文化要素,表现兰州作为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点的包容性,颂扬黄河文化及黄河儿女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和宽容性。

飞天锦绣区:此段主要表现新世纪黄河明珠的美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华夏儿女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以及陇原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和祖国富强的憧憬与向往。

三、人文始祖园主题雕塑的建设

1.地域性文化定位

甘肃作为伏羲、女娲的故里,在省会兰州建设华夏人文始祖园,符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符合甘肃省建设“全国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的总要求,不仅对于传承华夏文明、弘扬黄河文化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对兰州市、甘肃省打造“黄河文明之都、华夏文化圣地”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文始祖园主题雕塑的建设也受到古丝绸之路留下的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的影响,在此地域性文化定位下希望其成为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甘肃最大文化雕塑、兰州新的城市地标,成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一个重要节点。

2.设计构思

人文始祖园位于兰州黄河风情线“生命之源区”,“源”作为生命之源段的主题雕塑,寓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和民族文化。所以其主题雕塑设计构思就利用现有的“生命之源”雕塑,该雕塑尺度较大、形式严谨,如伏羲女娲主题雕塑为一铸铜雕像,高19.5m,基部直径4.2m,材质为军用锡锌铜,总重约60t,故较为适合作为此地段主题雕塑。

3.具体建设

华夏人文始祖园项目建筑总占地面积5289m2,总建筑面积10451m2,主要由伏羲女娲雕像和基座承台两部分组成,地面总高度为36.95m。其中伏羲女娲雕塑深刻把握中国文明精髓,设计时将文化精神融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长河之中。伏羲雕像以创造八卦立意,呈半蹲姿势,身体雄浑凝重,双目炯炯,俯察大地,演绎八卦;女娲雕像以“补天”传说立意,呈站立姿势,体态行云流水,形象端庄优美,仰望宇宙,抬手补天。伏羲与女娲造型组成“S”形,整体雕塑体现了男性阳刚与女性之柔美,阴阳协调,天人合一,极具律动感和曲线美,喻示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延续,而基座承台主题为黄河文化博物馆,呈金字塔形,按中华传统建筑“坛”的形制建造,稳重雄厚,方正大气,总共四层,其中地上三层,高17.45m;地下一层,高6m。地上部分在契合雕塑形态的基础上,为了高效利用内部空间还设置青铜器馆、彩陶馆以及文化长廊、3D球幕影院、4D环幕影院、贵宾接待室、游客接待中心等功能区,极大地宣传和展示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承台外围将按照功能需要,深度打造周边环境,南侧建造永久性文化演出场所,承台南部设置观看台,将引进大型主题文化演艺;北侧主入口处设置音乐喷泉,并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尽力为游客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等。

四、小结

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中,应合理地挖掘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瑰宝,同时应将地域性文化遗产作为设计载体来实现和传达具体的雕塑设计理念。因此在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与建设时,也应该充分吸收甘肃悠久的传统地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黄河文化及兰州地域历史文化的挖掘、提炼和升华,紧紧围绕“情系母亲河”这一主脉,将兰州精神融入其中,将城市精神融入城市文化,将城市文化注入城市轴线,从而塑造城市的灵魂,创造出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王国荣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李明华 兰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赖远纯.雕塑与环境[N].美术报,2000

2 孙振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J]. 雕塑,2005(3)

3 李晖.宝鸡市历史文化的载体[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 徐辉.谈标志性城市雕塑创造的文化思考方向[会议论文].广州城市公共艺术,2006

5 林雪源.关于当代公共性艺术中环境雕塑的思考[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3

6 刘开渠.城市雕塑也是精神文明的标志[J].文艺研究,1982(4)

7 崔健.写实性雕塑的原理及中国城市雕塑的现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2

8 白佐民.城市雕塑的类型、题材及构思[J].美术.1982(12)

作者:王国荣 李明华

第2篇:兰州突围

2011年3月,谢卫国第一次来到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的兰州新区。

谢卫国是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兰州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工”)综合管理部主任,随公司前来考察。

眼前的景象让他有点懵:位于纬三路的这块大片裸露的盐碱地上种着稀稀拉拉的萝卜,两三座摇摇欲坠的小瓦屋杵在中间。风卷着黄沙刮过来,连眼睛都睁不开。一条四五米宽的村级公路连接着对外交通,没水也没电。

尚在建设和规划中的兰州新区正在积极招揽企业入驻。包括中铁重工在内的许多公司都曾前去考察。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家。

如今,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兰州隧道装备有限公司已经在兰州新区安家近两年。

谢卫国记忆中的那块地早已变样。

2013年4月3日,本刊记者来到谢卫国的办公室。从窗户望出去,昔日的荒地上矗立着一幢幢厂房,50多米宽的纬三路横卧厂边,绿化带立于其中。

如今,在兰州新区这片806平方公里的荒原内,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水泥大道和高楼大厦正在取代昔日的沙地、矮灌和贫田。

2013年1月27日,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到2020年,兰州新区基本实现GDP近2000亿元,到2030年实现近4000亿元。而兰州市区2012年全年的GDP不过1570亿元。

“这相当于再造一个兰州。”兰州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牛铮超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在他看来,建设兰州新区不仅仅是要再造一个财富兰州,而且还要再造一个城市兰州,让兰州实现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跨越。

被迫突围

兰州市地处狭窄的河谷盆地。东西狭长,意味着城市空间、土地资源紧缺。

随着经济发展,兰州的建设用地明显捉襟见肘,重大项目无地可落。

同时,城市建设的急剧扩张带来交通拥堵、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城市病。牛铮超粗略估算,仅城市交通堵塞这一项,一年给兰州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十几亿元。

此外,兰州老城区的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过高,尤其是主城区的人口密度,跟北京上海差不多。“兰州老城区的用地潜力已达到极限,可用的土地面积不超过20平方公里,所以必须跳出老城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原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石培基对本刊表示。他曾参与制定《兰州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经济则是另一个重大驱动力。

众所周知,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整体偏低,兰州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也相对落后。

2012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5569亿元,兰州为1570亿元,占比28. 19%;2011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而兰州为1360. 03亿元,占比27. 09%;2010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4119. 46亿元,而兰州为1100. 39亿元,占比26. 71%。

同为西部省会城市,2012年成都的经济总量为8138. 9亿元,在四川省占比34. 13%;西安为4369. 37亿元,在陕西省占比30. 24%。

在西部12个省会城市中,兰州经济总量常年徘徊在倒数,发展遇到瓶颈。

兰州是老牌重工业基地。在“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中有16个布局在甘肃,兰州承担10项;“三线”建设时期,兰州更是承担了其他城市重要工业项目等的转移。

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兰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了76. 06%。2009年数据更为明显,兰州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就占到了78. 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了80. 63%。

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比重过大,成为兰州经济难以实现突破性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兰州开辟新区、重新调整城市结构的原因所在。

本刊从兰州新区管委会得到的资料显示:在国家批复的2012年当年,兰州新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6亿元,同比增长93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同比增长78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引进项目103个,总投资838. 8亿元,到位资金达139. 1亿元。

这个“兰新速度”被兰州引以为傲。

“改革开放30年来,每10年有一个经济中心。最早是珠三角,然后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对西北部地区来说,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兰州,非常有潜力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引擎。” 牛铮超说。

战略安全布局

兰州新区的建立经过了激烈的角逐,曾与西安西咸新区、乌鲁木齐新区、大连新区、郑州新郑新区等多个城市新区同场竞争。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秦王川的潜力就曾被中央领导认可。

1996年3月,曾在甘肃工作过7年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表示,兰州夹在两山之间,不管是到榆中还是红古都没有发展余地,而秦王川有水,并且靠近航空港和铁路,紧靠兰州,将来发展工业是块宝地。

甘肅政府网资料显示,宋平发出此言当年,“兰州市中川新区(兰州新区前称)城市建设可行性研究”验收评估报告即告通过,兰州新区建设拉开了序幕。

在牛铮超看来,设立国家级新区不仅着眼于经济发展,战略安全布局也是重要考虑。

牛铮超在电脑上打开一幅世界地图:“中国东部和南部的战略空间较小,西部相对而言更有空间,并且与国家有较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架设了许多重要的能源通道。”

他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战略资源、财富资源都集中在东部沿海,东西失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安全战略来讲隐患很大。在西北部地区开发一个国家级新区,有利于提早做好安全布局。

作者:李慧

第3篇:兰州现代农业模式构建

摘要:农业经济的落后已成为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为切入点构筑现代农业新模式,实现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间的互补与联动发展,是提升兰州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模式;构建

一、构建循环型生态农业是发展兰州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不同,兰州有90%的土地和近一半的人口在农村。然而,2006年兰州农民人均收入2898元(仅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0.8%),低于当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587元的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倒数第二位。农村经济的落后已成为制约兰州经济发展的藩篱。目前,兰州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矛盾:

(一)农业发展中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兰州土地总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全市耕地总面积3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2%,其中水浇地11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6%,其余大部分是旱地和山旱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面积的土壤侵蚀,以及随着兰州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而导致的对河谷盆地中水浇地、菜地、果园等优质土地的大量侵占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

(二)农产品种类的多样性与产业化程度低的矛盾明显

石质山地,黄土梁峁、丘陵和盆地,河谷川阶地等多地貌特征和日照充足,冷热分明,日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差异明显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兰州农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品质的优良性,具有产业化经营的潜在优势。然而,技术和市场信息闭塞,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农产品加工尤其是深加工能力较弱,使兰州农业的产业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为城市经济服务功能的增强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的矛盾凸显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兰州农业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新鲜、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然而,以劳动力的高投入和土地的超常利用为特征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使兰州农村经济投入与产出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兰州低产田(每亩少于150公斤)面积超过70%左右。兰州农业劳动力占全市劳动力的36%左右,而农业产值仅占全市GDP总量的3.5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适应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的要求,农业经济服务于城市需要的功能受到极大地制约。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加剧

兰州被裸露山体包围的盆地特征,以及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电力为主体的传统工业结构,使兰州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冬季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市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城市云量的增加也使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黄河兰州段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迅猛增加,严重影响了城市和农业用水的质量;工业废弃物的超标排放,使兰州市部分地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城郊农业中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兰州市5区内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如雁滩乡均家滩土壤中DDT含量为对照点的40倍;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塑料膜所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也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成本。

基于此,实现兰州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兰州都市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城市经济的产业和技术优势,构筑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这一模式,能把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使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产业之间的经济活动组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不仅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最充分的利用,而且使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行为降至最低,从而有效地克服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两大障碍,为消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环境与发展的尖锐冲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二、兰州市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路径

结合兰州农业发展的现状,兰州循环型生态农业的建设可以通过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加以推进。

(一)兰州循环型生态农业的初级形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1、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和资源化利用模式。目前,兰州农村的生活垃圾尚无进行集中处置的场所,也无法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物质内部循环。今后兰州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应形成垃圾运输车、垃圾房和垃圾处理站三位一体的垃圾处理模式。为每个住户分发不同颜色(绿色、红色和黑色)为标志的小型垃圾桶,分别收集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在主干道两侧设置垃圾房,内设垃圾分类收集箱,由垃圾运输车定期运至垃圾处理站。垃圾处理站集中收集后,对有机垃圾运输至村内建设的高温堆肥处理站,与畜禽粪便一起进行堆肥处理。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兰州市相关部门进行统一处理。

2、畜禽粪尿的资源化利用模式。目前,兰州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水治理设施,畜禽污水及废弃物任意排放,严重污染环境。据统计,一个饲养10万只鸡的养鸡场,每天产鸡粪可达10吨,年产鸡粪达3600多吨。1个千头猪场日排泄粪尿达6吨,年排泄粪尿达2500吨。这些粪尿若处理不当,将成为一个极大的环境污染源。兰州畜禽粪便和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畜禽粪便高温堆肥处理。高温堆肥处理是利用混合机将固体畜禽粪便和添加物质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在有氧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使堆料能自行升温、发酵、除臭、降水,在短期内达到腐熟。在堆肥过程中,根据需要还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氮、磷、钾肥,以生产多种作物需要的专用复合肥,用于粮食、蔬菜、林果等农作物的生产,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少用或不用化肥,使农产品成为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二是畜禽废水厌氧发酵。每家每户建立小型沼气发酵池,对畜禽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性高的畜禽粪尿处置利用方式。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供居民使用,其沼液和沼渣还可以加工为有机肥料。据统计,一个10万只规模的养鸡场,收集其鸡粪进行厌氧发酵,每年产的沼气作为燃料可相当于232吨的标准燃煤。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有极高的再利用价值。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综合利用技术,兰州农村每年产生的大量作物秸秆,常常被废弃于田间地头、场院房头或被露天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因此,建立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人畜禽粪尿的混合堆肥模式将有效地解决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其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兰州循环型生态农业的中级形式——农业内部循环模式

兰州生态农业的内部循环依其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1、农户庭院经济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农户庭院经济型生态农业是以农户家庭及其承包的土地为基本生产单位而建立起来的微型生态农业系统。这一模式,以构建农户内部种植-养殖-农户生活循环链为主,使单个农户农业经济的整个过程形成一种闭合的小循环。其具体操作是,每家每户均建大棚利用太阳能养猪养鸡、种植蔬菜,以人畜粪便作原料发酵生产沼气用于燃料,沼渣作肥料又用于种植,从而形成集温室、畜舍、厕所、沼气“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能源供应,改善农民的卫生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菜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其循环流程如图2所示:

2、产业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产业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以农户承包的山场、田地为基地,使农、林、牧、副、渔各业通过生态经济原理形成产业链,并通过专业分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较大规模的农业内部产业化经营系统。其循环物流系统如图3:

种植业中的小麦加工物可用作饲养畜禽的饲料;麦秸和人畜粪便用作原料发酵生产沼气,为农户提供高效、洁净的能源;沼渣不仅保存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包含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生长素,并杀灭了病菌,可直接用于作物肥料,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经厌氧发酵后,微生物代谢作用所产生的植物抗逆性激素、抗菌素等有益物质,还可用于提高抗逆性和防治植物病虫害,可减少农药施用量的70%-80%,降低农药残留,实现农产品优质高效和无公害。农畜产品可直接进入市场交易,或进入加工企业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制成品销售。

(三)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高级形式——循环经济园区模式

循环经济园区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规模经营为条件,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系统把包括工业、农业、畜牧业在内不同的生产者(企业)联接起来形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互利共生网络,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通过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实现不同产业间物质和能量的逐级传递、最大利用和闭合循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整个体系向系统外废物的排放量,甚至达到零排放。以兰州市西固区循环经济园区的设计为例:

西固区位于兰州市西部,工业企业密集,已拥有各类企业1000多家,现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电力、轻纺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13个门类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近1/2。西固区又有着种植蔬菜和瓜果的优良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拥有粮食、蔬菜、油料、果树、瓜类等五大类特色鲜明的农作物资源,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在优势。西固循环经济发展园区的试点和建设,必须突出石油加工产业链延伸,形成集石化-建材-现代农业为一体化的产业链,通过能源的合理和梯级使用,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使园区各产业形成循环和联动发展,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其建设模式的设计见图4。

西固石化企业的冷凝水可为居民提供高温蒸汽用于取暖,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也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暖气供应产生的低温循环热水可以用作绿色农业生态园中的大棚蔬菜生产使用,不但降低大棚蔬菜的生产成本,又可以引入热带地区的作物,增加蔬菜新品种;余热还可用来养殖热带鱼类,为市场提供比较丰富的水产资源;石化企业产生的煤灰渣可为水泥厂所用生产水泥;林果业和蔬菜大棚中的次品果实和叶秆用于加工畜禽饲料;畜禽粪便加工为鱼场饲料;鱼场清理出来的污泥又用作饲料还田;农畜渔产品可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也可经农副产品加工后进入市场。

三、构建兰州循环型生态农业的对策

(一)政府要做好培育和试点工作,有步骤地推进兰州循环型生态农业的发展

首先,要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前期规划。集合诸多领域和产业的专家,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建立相关的农业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综合实施,以达到少走弯路,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制定有关生态农业建设投入、考核、协调、补偿、投融资等相关的配套政策,形成良好的生态农业发展导向,为生态农业区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最后,引导科技人员在农村进行试点和示范作用,让农民从实践中真正获益,调动其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二)以促进生产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与保障机制

一是在发展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对循环型生态农业的投入,由市、县、乡(镇)共同出资,设立生态农业专项资金,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开发生态农业;二是搞好各项服务工作,拓宽农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使经济主体成为循环型生态农业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生活成本、资源成本降低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的最大受益者;三是借鉴国外“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农村环境污染行为征税,使污染排放者支付较高的额外的环境成本,促使其转变观念,主动地将生产纳入到生态农业的发展轨道。

(三)加大兰州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兰州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特色”做文章,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建立旨在为城市服务的集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一体的多元经济结构,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依托大项目,建设好农业大基地。同时以财政、税收、技术支持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进入循环体系的初始成本,鼓励创办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循环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加快农业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生态农业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因此开发经济效益好、可操作性强、技术转化成本低的农业高新技术是生态农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这就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积极开展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体制,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和转化的力度,提高科技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为兰州特色农业产品品种改良和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五)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市场拓展能力

一是要运用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促使相对分散却具有生产关联性的各个产业形成产业链,建立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切实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面对市场,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鼓励和扶持成立各种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行会等不同类型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好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利润平衡及保障问题,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布局规划和建设,为农产品商品化提供桥梁和纽带。

参考文献:

1、邓海弟,贺永泉.兰州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2、赵平.浅议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调控措施[J].辽宁畜牧兽医,2003(5).

3、张克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张晨,兰州师范学校;彭伟,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作者为副教授)

作者:张 晨 彭 伟

第4篇:参观兰州黄河大桥实习报告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道路工程实习

实习时间:4月2号

实习地点:兰州七里河黄河大桥兰州银滩黄河大桥 实习内容:在匆忙的学习参观中,时间过得特别快,为期一周的桥梁实习已结束。在这次的桥梁实习中,通过实地参观xx市内的几座典型的桥梁与到xxxx大桥的施工现场的参观实习,使我对桥梁施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书本知识有了一个形象的具体的实物了解。同时,通过现场参观实习,我知道了桥梁施工建设的严谨性,深刻认识了桥梁的外观构造、几何造型以及施工常用设施及施工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斜拉桥。梁、索、塔为主要承重构件,利用索塔上伸出的若干斜拉索在梁跨内增加了弹性支承,减小了梁内弯矩而增大了跨径。受力特点为外荷载从梁传递到索,再到索塔。主要材料为预应力钢索、混凝土、钢 材。

适宜于中等或大型桥梁。。

位于兰州市南滨河路中段七里河区小西湖公园西侧,自西津东路经南滨河路跨黄河与北滨河路相交。桥梁总面积约4.7万平方米,主桥全长300米,设计主桥为双向四车道矮塔斜拉桥。索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 斜拉桥是将梁用若干根斜拉索拉在塔柱上的桥。它由梁、斜拉索和塔柱三部分组成。斜拉桥是一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梁除支承在墩台上外,还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按梁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和混凝土梁斜拉桥。银滩黄河大桥于2001年竣工,主体投资1.8亿元,是我国完全由自己设计的、代表了当今桥梁建筑最高水平的独索双面斜拉桥,也是我国在高地震烈度地区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斜拉桥。全长1397米,两端引桥各有500米左右。桥面宽25.5米,设计为4车道,为目前国内桥梁最高设计等级。大桥采用单塔斜拉结构,塔高79米,共124根斜拉索,索长32~140米,主桥桩呈“H”形,主桥桩的两边各有30对钢丝绳斜拉在主桥桩上,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设计师也许正是利用这个原理而设计的。主桥墩两边各有16个引桥墩。。设计中采用了当今最先进、新颖的桥梁漂浮结构,同时通过设置高阻尼橡胶支座以及在国内开创性应用的缓粘接技术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防强震抗强震的技术难题并大幅度提高了施工质量。银滩黄河大桥的建成,不但使我国桥梁建筑领域从此少了一个“禁区”,更标志着甘肃省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桥梁建筑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正好处在黄河“S”形大转弯处,地势平坦,周围是大片的滩涂和荒地。由于周围目前基本上还是一片荒滩,在空旷的野地衬托下,兰州银滩黄河大桥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俯伏在大地上。夜晚,桥上斜

拉杆上连缀的彩灯齐放,兰州银滩黄河大桥像一把悬在夜空中的彩扇,分外美丽。

七里河大桥是由呈倒„T‟字型的锚梁与„T‟字型的挂梁上下依次衔接形成整个桥面的,两梁之间的衔接处用钢制支座连接,衔接处呈折线型,被形象地称为„牛腿‟。 七里河黄河大桥位于兰州市七里河、是连接安宁区和七里河区的重要桥梁桥梁建造于1956年10月至1958年11月,投资540万元,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设计、乌鲁木齐铁路局桥梁工程队修建。上部结构为七跨钢筋混凝土双悬臂加挂梁结构,跨径为30m+5×40m+30m,全长276.12m,桥面总宽18.40m,车行道12m,人行道各为3.2m;下部结构为重力式墩台。是当时国内新建的黄河上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面、栏杆、伸缩缝等“桥面系”的维修。七里河黄河

大桥又名中山桥、是黄河第一桥。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桥梁上下部构造及有关桥梁几种桥型,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桥梁方向专业知识,提高感性认识、为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总结:虽然只有几天的道桥实习,但是让我们对道桥的基本构造和类型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理解书本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5篇:黄河水与兰州大气污染现状

黄河水污染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分析了黄河水污染现状,以及产生污染的潜在因素,并对水质污染突发事件提出了应对措施,提高供水企业的应急能力。

贵为母亲河的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但随着工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河地区每年向黄河排放的废污水总量达到了44亿立方米。从中上游到下游,水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支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水,基本丧失水体功能,导致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该流域近年来发生多起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给黄河流 域内人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了重大影响[1]。因此作为城镇供水企业,针 对水源污染如何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保障供水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1、 黄河水质现状 1.1水源现状

根据《黄河水资源公报》显示,黄河流域全年评价河长13847.7km,60.8%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36.8%的河长水质属于劣Ⅴ类水质标准;黄河干流评价河长 3613.0km,其中29.4%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支流评价河长 10234.7km,其中71.8%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支流水质污染远重于干流。支流污染以湟水西宁至乐都河段、大黑河呼和浩特以下河段、汾河太原以下河段、渭河咸阳以下河段,庄浪河、祖历河、宛川河、关川河、清水河、大黑河、三川河、延河、涑水河、渭河、泾河、茹河、双桥河、弘农涧河、新蟒河、沁河入黄河段等尤为突出,其水质全年基本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公报》同时对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进行评价,6处水源地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占40.0%。

2、 黄河污染源分析

黄河水污染分为点污染、面污染、内污染三大类[2]。点污染是指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染在小范围内的大量集中排放;面污染是指分散的小企业和分散的居民在大面积的少量分散排放;内污染是指流域内干支流与水库中的沉积物以及水库的养殖场长期污染的积累产生的污染再排放。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黄河中上游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陕西山西至河南,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污染排放强度高,尤其像石油化工类、重金属、酚类物质将成为黄河水质污染的最大潜在风险。

(2)黄河中上游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有限,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其处理不及时直接排入黄河支流或干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 (3)黄河流域共有耕地1.97亿亩,人均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氮、磷元素等有机质进入河流,加剧了流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氨氮、耗氧量等指标严重超标。

(4)黄河水量分为汛期和枯水期,由于黄河流域排污量一定,枯水期水体自净能力和稀释能力降低,致使枯水期水质较汛期水质污染更为严重,尤其化学需氧量、耗氧量、氨氮较为突出。 3.1 污染治理

为减少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事故发生的频次及危害程度,大力加强黄河中上游流域工业污染防治。要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严格环保准入、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管五方面工业污染防治任务。同时进一步提高对水源水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报纸、电视、文艺、网络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发动社会的力量对水源进行保护,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 3.2 备用水源的建立 3.4 应急净水技术储备 3.3 监测技术的提高

在农业生产方面,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加之流域内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往往携带大量氮、磷元素,影响河流水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面源污染。 水污染危害

致使水源遭受污染,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并破坏生态环境。 水污染对城市供水影响很大。 水污染影响鱼类的繁殖、生长、发育和索饵,使鱼类资源遭到破坏,产量减少,质量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水环境遭受污染,一些可积累性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鱼体内富集残留,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治理措施:在国家法律上应明确水利部门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权限 结合流域自身情况,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水资源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规划,在规划指导下防治水污染 成立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或委员会),促进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 。 黄河兰州段的水体污染以生物、有机物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挥发酚、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总磷等。对pH值、COD、DO、挥发酚、六价铬、总磷六项指标的调查分析研究。黄河流域的水污染主要是由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的。由于城市污废水排放量的季节性变化小,而河川径流受降水影响,季节性变化大,因而,枯水季节的水污染状况一般较丰水季节严重。但是,近几年来,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河川径流不断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工业废渣堆放场、尾矿库的不断增多,流域内汛期的水污染也显著加重,有些河流丰水期的水质往往重于枯水期,甚至出现汛期死鱼等污染事故。黄河是流经兰州市区的唯一地面水源,也是兰州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唯一地面水源。随着黄河上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黄河兰州段接纳上游的污水显著增多,加之兰州市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排入黄河,严重影响了黄河兰州段的水质。兰州市大部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便直接排入黄河。工业污水是黄河兰州段水域的主要污染源,其次是生活污水。从工业污水区域排放情况看,污水中排放的污染物均以西固区为最大,其次为红古区,再次为城关区、永登县、七里河区和安宁区。从行业分布来看,水污染负荷最大的行业是化学工业,其次为石油加工业,再次为纺织工业污染

2 水质污染的原因

2.1大量未经处理和处理不达标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2.2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

2.3上游支流湟水河的污染。对黄河兰州段的水质影响较大。 2.4径流量减少。降低了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 2.5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3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防治对策

3.1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手段。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2突出集中控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3.3控制面源污染,降低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3.4彻底治理湟水河的污染。

3.5提倡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

兰州市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9.52万吨/天。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200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二级生化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6万m。/d,目前该厂实际日均处理污水12万m。/d;七里河吴家园污水处理厂1958年建成,承担七里河区部分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座污水一级处理厂,设记处理能力为1.9万1TI。/d,目前实际达到2.2万m。/d,设备严重老化,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七里河一安宁污水处理厂还在建设中,至今尚未竣工。兰化动力厂和兰炼动力厂位于西固区,主要处理西固区的石油化工生产污水,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是黄河兰州段水体生物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兰州市大气污染分析

兰州市是一个以石油化工,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及毛纺织等工业为主的城市,兰州的地形地貌十分独特,东西被高原山脉所环绕,市区为河谷阻挡了风的进入,在此情况下兰州就成了一个典型温带内陆性半干旱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常年盛行偏东风。春季盛行东风,夏季和秋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污染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自然降尘与地面扬尘造成的总悬浮颗粒物污染,地域发展不平衡,采暖及其它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工业烟尘,粉尘,CO,SO2,NOX.静风与逆温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冬天静风频率较高,污染更严重。 兰州市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TSP) 污染严重成因如下: 1 城市热岛环流效应

2 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将过多的大型污染严重的企业安置在西固区 3 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黄河河谷盆地城市,也是典型的的山区城市,四面环山,特殊的地形阻挡了气流流通,不利于兰州市的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散稀释,同时容易使城区内积累过多的高浓度污染物,使大气质量下降越来越快。4 兰州的气候很容易出现逆温天气(夏季达五分之三,冬季达百分之九十),大气的相对稳定阻碍了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无法排放。

5 干旱少雨,不利于空气净化。 6 静风现象

兰州市管理机制的缺陷: 1 缺乏一部专业的立法

2 法律责任追究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 3 管理体制不顺,环保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健全 4 投资力度不够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 全面规划,全面布局

2 改变城区的燃料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 调节产业结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4 取消分散小锅炉,实行区域集中供暖 5 发挥政府职能,加大研究力度 6 绿化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7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第6篇:第六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

星耀金城颁奖盛典暨首届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季

启动仪式方案

(草案)

举办第六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城市旅游形象,培育和打造具有我市独特魅力和优势的节会品牌。通过创新节会模式,深入挖掘兰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节会文化内涵,全面展示兰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兰州文化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意义

为发展全域旅游和适应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加大兰州市冬春季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丰富冬春季旅游内容,拓展冬春季旅游客源市场,推动兰州市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塑造兰州市四季皆宜旅游的新形象,提升兰州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通过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季系列活动,借助“互联网+”的形式,创新手段,融合多元业态,扩大和培育潜在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掀起兰州文化旅游惠民新热潮。

二、节会名称、时间、主承办单位和主题

1

(一)节会名称:

第六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

星耀金城颁奖盛典暨首届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季启动仪式

(二)举办时间:2016年11月25日

(三)节会主题:相约兰州

又见丝路

(四)主办: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

(五)承办: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主要活动 (一)星耀金城颁奖盛典 时间:2016年11月25(星期五) 地点:兰州音乐厅 活动议程: 一)迎接仪式

11月25日(19:00-30时)迎接贵宾及嘉宾步入会场,导引贵宾走百里黄河风情线,并在水车旁留影金城兰州。 二)开幕仪式(11月25日19:300时) 政务仪式环节:

1. 主持人开场,并邀请副市长主持开幕仪式 2. 副市长主持开幕仪式,介绍参会领导及嘉宾 3. 请栾克军市长致开幕词

2 4.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致辞

5. 请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宣布“第六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星耀金城颁奖盛典暨首届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季正式启动。

(LED大屏呈现“星耀金城颁奖盛典暨首届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季启动仪式”巨幅画卷(配合市委书记宣告开幕的画面)(30秒)

颁奖盛典仪式环节:

6. 广场艺术舞蹈大赛颁奖典礼

广场舞大赛是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自七月开始进行初选、复赛,共142支队伍参赛,最终精选出20只队伍参加决赛,产生团体特等、

一、

二、三等奖、最佳团队奖等16个奖项。

7、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中国甘肃赛区颁奖典礼 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以“美丽丝路游”为主题,以赛事为桥梁,以传播旅游文化,发展旅游经济为目的。甘肃赛区以甘肃旅游黄金节点城市天水、陇西、甘南、兰州、武威、张掖、酒嘉、敦煌、陇东为主要赛区,参赛选手在赛事期间走进各个景点进行主题活动,对甘肃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和推介。

星耀金城颁奖盛典上进行广场舞精选演出和世界旅游

3 文化小姐展示活动。

(二)全国旅行大V高峰论坛及旅行大V兰州行 时间:2016年11月25日( 下午2:00—6:00) 地点:兰州音乐厅

全国旅行大V高峰论坛及旅行大V兰州行活动以讲好丝路故事,传播兰州之美为主题,将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大咖和甘肃旅游界专家学者以第六届黄河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借助新媒体及大V名博的力量,进行丝路对话活动。 仪式流程:

1. 迎接仪式:扫二维码+背景板签到 2. 主持人介绍参加论坛的大V及专家学者 3. 兰州文旅局局长致辞

4. 请论坛主持人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把多勋上台主持 5. 第一组论坛嘉宾分享 6. 茶歇(15分钟) 7. 第二组论坛嘉宾分享 8. 论坛主持人把多勋总结 9. 主持人宣布论坛结束

相关主题:1.丝绸之路和发展兰州的关系?2.兰州在 丝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3.黄河文化体现在兰州的亮点是?4.兰州景点在宣传营销方面的建议。

4

(三)全国旅行大V兰州行

时间:2016年11月26日(周六)-27日 地点:兰州

活动内容: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大V,借助新媒体及大V名博的力量,使兰州快速变得鲜活立体,成为微博网友热议的旅游目的地。旅行大V们将一同走进兰州,感受兰州作为丝路重镇的独特魅力,利用大V的自媒体和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兰州旅游品牌知名度,使兰州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行走流程:

1.25日上午可为在兰州有粉丝的旅行大V召开粉丝见面会。

2.26-27日行走路线:黄河风情线、丹霞地貌、青城古镇、鲁土司衙门古镇、什川梨园。

(与会期间,宾客的人身安全均由组委会负责,所以不建议给他们脱离组织半天自由行的时间!)

(四)首届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季 时间:2016年11月15日—2017年3月 主题:惠文化 慧生活

地点:兰州市各大文化旅游场所

为了凸显“第六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在秋冬季

5 举办的特色,进一步引导和扩大文化旅游消费,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兰州文化旅游供给和文化旅游消费的积极性,让文化旅游惠民从文化旅游系统“内循环”转变为全社会参与“大循环”,逐步形成全社会参与、创新推进的新局面。让“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季”系列活动切实有效地惠及广大市民和游客,将本市独特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民风、文体活动、冰雪旅游、特色餐饮和区县民俗文化等资源有效整合,扩大和培育潜在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为兰州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文化旅游惠民“超市”,现制定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1)发行兰州文化旅游惠民电子卡

兰州文化旅游惠民电子卡是一种实名制的文化旅游消费积分权益卡。兰州地区消费者持卡到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旅游消费,可以享受惠民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并且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实时查看新鲜的文化旅游消费信息。通过发行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卡,形成一个系统、持续、有效的文化旅游惠民产业链,借助“互联网+”的形式,扩大和培育潜在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2)2016兰州文创产品交流展暨文化遗产再设计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瑰宝,让非遗走进市民生活以加强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生命力,以兰州太平鼓舞、高高翘、兰州鼓子、

6 兰州刻葫芦等代表性非遗项目为重点,让“非遗+旅游”成为又一个惠民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同时,依托兰州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让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在这个冬季掀起一股文化风潮,用“科技+时尚”激活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新生力,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更好地理解历史,还可以让游客“把国宝文明带回家”。

3)2016兰州淡季旅游产品推广活动 4)第八届“舞台精品奉献社会”公益演出

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舞台精品剧目《大梦敦煌》、鼓舞乐《鼓舞中国》、芭蕾舞《天鹅湖》、交响乐、秦腔折子戏在金城大剧院为市民免费演出。 5)第十五届春节文化庙会活动

2017年1月29日(正月初二)至2月11日(正月十五)在金城关文化博览园、水车博览园、五泉山公园等地举行,由文艺演出、非遗项目展示、社火表演、秦腔折子戏专场、群众文艺汇演、迎春灯谜有奖竞猜、迎春群众书画笔会、民间工艺品展销、风味小吃品尝、游园、游艺、精品社火闹元宵等300余场次活动组成。

6)第33届迎春灯谜有奖竞猜及游艺活动

2017年1月29日(正月初二)至2月2日(正月初六)每日11:00-16:40,在水车博览园、金城关文化博览园,悬挂灯谜,开展灯谜有奖竞猜及游艺活动。

7 7)第十三届群众迎春书画笔会

2017年1月29日(正月初二)至2月2日(正月初六)每日10:30-15:30,在市图书馆一楼展厅举办。

四 、宾客邀请范围及规模

拟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周边城市、省内14个地州市旅行商及旅游业界代表、旅游大V、旅游产业成员单位负责人、县区、景区、旅游企业负责人等约1000人。

五、氛围营造及宣传报道

(一)氛围营造 1.沿途及主城区氛围

1)机场入城路口(①欢迎世界小姐来兰州②欢迎全国旅 游大V游金城)

2)城区主干道的灯杆道旗(①首届兰州惠民文化消费季,

惠文化 慧生活 业态融合风采;②首届兰州惠民文化消费季,惠文化 慧生活 打造文化旅游惠民超市)

2.现场氛围

1)拱门、空飘、气球施放、彩旗悬挂、签到背景板、新媒体互动电子屏。

2)流动志愿者扫二维码送景点明信片 3.食宿地点氛围

8 1)空飘、彩旗(①祝贺第六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圆满成功;②热烈祝贺首届兰州惠民文化消费季顺利举行)

2)房间赠送带二维码的景点明信片

(二)宣传报道 1.前期预热阶段

1)在“华夏之旅”上开设“第六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专递,首先推出全国征集旅行大V游兰州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或网友推荐)。倒计时公布最终名单,预发旅行大V与兰州粉丝见面会时间。

2)开设“首届兰州文化旅游惠民季”微信公众号,宣传惠民卡使用规则(11月15日之前) 2.现场报道阶段 1)兰州主流媒体

2)旅行大V每天微信微博推广,网红实时报道。

9

第7篇:【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专业】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招生网站-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专业】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招生网站-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学院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院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和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 学院概况第二条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甘肃首批独立学院,属本科层次高等学校。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招计划。 第三条 学校全称: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部编代码:13512办学类型:独立学院办学层次:本科办学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店子街45号邮政编码:730020学院网址:http://changqing.lzcc.edu.cn招生办公室电话:0931—8698906(兼传真)E-mail:chqzhaosheng@lzcc.edu.cn第四条 毕业证与学位证: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 招生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条 学院成立由主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招生工作政策,执行学院有关招生工作的决议,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重大事宜。 第六条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纪检监察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招生录取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加强对招生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监督,维护广大考生和学院的合法权益。 学院招生工作同时接受考生、家长、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第七条 学院招生办公室是学院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全面系统地宣传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学科特点、专业内涵;开展招生工作的调查和研究;进行人才需求和培养的预测;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办学条件制定招生计划;组织和实施招生录取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第八条 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依据教育部和各有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来源计划为准。 第五章 录取规则第九条 学院招生工作在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领导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进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行,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遵循“公开程序、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十条 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录取主管部门确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投档管理模式进行录取。 第十一条 依据考生电子档案录取新生,坚持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十二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调档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当批次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不拒绝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可以录取未填报我院志愿且服从院校调剂的考生。 第十三条 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省级招生录取机构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和我院选考科目的成绩总和为准录取。 同等条件下,我院选考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在我院选考科目上线考生不足时,可以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 第十四条 考生专业安排按照“志愿优先、分数优先”,同时参照相关科目成绩的原则进行。 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已录满时,则依据考生填报的参考志愿作适当调整。 若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对专业服从调剂者,根据考生志愿和成绩安排适当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者,则作退档处理。 第十五条 录取中的照顾政策按照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对于各类增加分数和降低分数投档的考生,按标准分数同等对待。 第十六条 按照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退档、审核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周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 做好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和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第十八条 对录取结果通过网络和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十九条 新生入校后,学院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 复查不合格者,学院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原籍。 第六章 招生录取相关要求第二十条 学院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对于报考英语、商务英语专业的考生要求英语成绩优良。 第二十一条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数学成绩较高的学生。 第二十二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条 对艺术设计专业,录取时认可甘肃省美术类统一考试的专业课成绩;在文化课、专业课成绩均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前提下,依据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 第二十三条 所有招生专业均无男女比例和应往届限制。 第二十四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七章 收费标准第二十五条 学生各项收费按照甘肃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1、学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12000元/人•学年;工科类本科专业11000元/人•学年;其他本科专业:9800元/人•学年;。

2、住宿费:900元/人·学年。 注:如遇物价部门调整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第八章 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和贫困生资助情况第二十六条 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

(一)国家奖学金根据《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参评“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8000元/人·学年。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根据《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参评“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5000元/人·学年。

(三)综合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分四个等级:特等2000元/人·学年,一等1500元/人·学年,二等1000元/人·学年,三等600元/人·学年。

(四)单项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在学术、科研、创新、文体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的奖励,分为“学术创新奖”、“考研激励奖”、“素质能力奖”和“其他单项奖”四类,奖励金额在100—2000元之间。 具体评选办法和标准按照《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学生单项奖学金实施办法(修订)》执行。 第二十七条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2008]196号)精神,被高等学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在报到入学前可按照本省(市、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到已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地区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 第二十八条 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 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申请甘肃省“国家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助学金”,平均额度为3000元/人·学年;学院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第九章 附则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由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重点专业: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全景地图: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历年分数线: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报考指南: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招生计划: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第8篇: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摘要:文章对黄河水资源的现状作出分析,引起社会各界对黄河水资源的关注,从而提高公民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使黄河能为我们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现状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三大问题的挑战,水问题被认为是三大挑战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目前,中国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另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减少到1750立方米。届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将面临水资源更加紧张、缺水甚至严重缺水的局面。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对于黄河下游地区来说,黄河水是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除此以外可引用的淡水资源寥寥可数,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黄河水,使其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应对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的形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水资源,已经变的刻不容缓。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源、生产之源,它作为一种核心资源和动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难以利用高科技解决的特点,因此,水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黄河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源区,保护好水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黄河情看: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大,导致黄河水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干、支流断流现象频繁发生。本文将阐述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特点和变化情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对策。

(一) 黄河水资源的区域配置

从黄河的天然情况来看,黄河上中游是产水区,下游两岸是分属两个流域的;但另一方面,下游又是受黄河洪水威胁的地区。如果中上游区域水资源分配的少了势必影响其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中上游水资源分配的较多,那么有限的水资源能分配到下游地区的就势必减少,这样不但会影响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且黄河水流量的降低直接加剧“水沙不平衡”,从长远看对黄河自身发展极为不利。在黄河水资源区域分配的问题上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协调多个利益冲突团体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黄河更好的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服务。

(二) 协调生态用水与社会经济用水的分配

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很多,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及其生长发育,修复及维持河道湿地、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及近海水生生物的水量。

在黄河水资源的配置中,首先,应该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沿黄地区,特别是黄河下游沿岸人口高度集中,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由黄河水提供。虽然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所占黄河水资源比例较小,但是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保障却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无论从保持政治稳定还是从以人为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在黄河水资源的配置过程中都应该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其次,协调生态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以及黄河两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黄河水资源需求的增加,黄河水资源总体上已经无法同时满足生态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满足生态用水或者工农业生产用水而置另一者于不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黄河水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要兼顾两者要求,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南水北调,增加黄河水量

南水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及华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将对我国水量的调节产生重大的影响。它的建设实施,也将减少黄河的负担,使黄河能更、更长久的为人类服务。

(四)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黄河冲刷黄土高原,塑造华北平原,黄河的水系把大量的水资源和泥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和大海。自大禹治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4000多年间,人类在开发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不断加剧了水土流失;在下游华北冲积平原上又采取筑堤束水和河道整治工程防御洪水。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黄河仍然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而成为一条地上河,决口改道频繁。漫长的历史长河,黄河的治理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呈波浪式演进,其中,农田灌溉和漕运有所建树,治河方略与主张此消彼长,各领风骚,但终因朝政干预和国力不足,不可能全河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三年两决口”的现象依然如旧,黄河因此被称为“中华之忧患”。种种治理黄河美好的设想一直没实现。

我国的先民们早已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在我国古代人们观念里的环境,指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水、土(土地和土壤)和草木植被以及由此滋生的万物。我国最早一部地理著作《禹贡》假托大禹治水的故事,记述当时人们地域观念中九州的地理环境,除了强调各州的土壤和植被外,更重视的是各州的水环境,其导水一节就是讲疏导河流,治理好人们的生存环境,最后达到“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人们认识到对自然界的索取应该有时有节,包括水资源在内,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大司徒的职责之一,就是管理河流、湖泊中的各种水生动物。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领悟到水资源的重要,于是很早就产生重视水资源的观念,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古代人们最早意识到我国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需要加以珍惜和保护。可惜以后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大力开发水资源,最后也就是黄河流域最早耗尽了水资源,破坏了水环境。 千年建都破坏了关中地区的水环境,关中地区即今陕西省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在唐代以前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战国时“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赋雄国。

水库是调节水资源分配的重要工程措施,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多蓄汛期洪水,是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流的一个有力途径。

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包括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近年来黄河来水量偏小的趋势,适当抬高水库汛期的防洪限制水位;二是由于黄河中下游洪水主要集中于

7、8月,

9、10月份洪水明显小于

7、8月份,根据洪水分期的特点,可以抬高

9、10月份(后期)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使水库多拦蓄汛期的洪水,提高水库非汛期蓄水的保证率,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黄河的关键问题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造成下游河道的淤积,河床不断淤高[5],利用洪水将水库和河道的泥沙多输送入海、输送入田,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是确保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有效措施。

目前,三门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拦蓄非汛期的来水、来沙,汛期水库敞泄运用,将非汛期的泥沙集中在汛期排泄[5],这实际上就是把洪水作为输沙用水,汛初三门峡水库排沙时经常出现小水排大沙的情况,致使下游河道淤积严重。“96·8”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为7860m3/s,洪水位却高达94.73m,创历史最高,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汛初三门峡水库排沙,造成“96·8”洪水前期河床集中淤积。

黄河防洪工程和引黄灌溉工程的存在,为洪水安全合理的运用提供了条件,发生一定量级的“下大洪水”或洪水含沙量较小时,利用防洪工程将洪水引于渠系河网,一方面洪水可以用于灌溉,另一方面上游水库控制运用,延长洪水的发生时间,采用深沟远引的方式,将洪水远距离输送到引黄补源灌区,补充当地地下水资源,或利用河口地区平原水库,对其补水。

实现洪水的资源化,要求防洪调度更细化、更灵活,根据水沙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调度方式,同时,洪水的资源化对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洪水资源化的风险降到最小,必需要有完善的预报系统与其相适应。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后,水库的防洪调度必然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准确及时的洪水预报可以降低水库的防洪调度风险。水库根据大洪水预报可预泄水库蓄水,降低水库蓄水位,腾出更多的库容防洪;若预报来水量级不大,水库可及时进行资源化调度。

(五)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 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2) 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3) 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全新理念,开历代治黄方略之先河,也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目前,这一治河新理念已初步形成“1493”治黄战略理论框架: 一个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就是要维持黄河的生命功能,包括水资源总量、洪水造床能力,水流挟沙能力,水量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维护能力等方面。唯其如此,黄河才能为全流域及其下游沿黄地区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这将成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奋斗的最高目标。 四个主要标志——“堤防不决口”:一靠水库和堤防等控制性工程对洪水的约束,二靠河流自身排泄洪水的功能;“河道不断流”:保障沿黄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河流生态用水的需要,保障一定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供给能力;“污染不超标”:黄河的水质必须持续满足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基本功能要求;“河床不抬高”:通过综合措施解决泥沙问题,在上中游拦减入黄泥沙,在中下游通过人工调控水沙关系,实现河床不淤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延长现行河道的生命力。

九条治理途径——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三条黄河”建设——“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手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与“三条黄河”建设是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作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顺利实现必须树立现代水利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这种有效的手段就是“三条黄河”科技治河体系。只有借助“三条黄河”的治河体系,才能确保各条治理途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总之,了解黄河、保护黄河、节约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代十分重要的课题。为了使黄河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为了我们民族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保护黄河吧! 参考文献:

(1) 蒋晓辉,刘昌明

黄河三门峡以下水资源供需分析[J].人民黄河,2005,27(1). (2) 钱正英

关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两个问题[J].人民黄河,2004,26(4). (3) 张学峰

《水资源危机与保护》2002,3

第9篇: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中心简介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科为全军血液病中心,现为甘肃省规模最大的血液病治疗中心。由普通血液病房、干细胞移植病房和血液病研究所组成。科现有病床100张,为西北最大血液病治疗专科,拥上千万元血液病检查设备,可进行骨髓和血液检查、白血病免疫分型、骨髓移植配型、白血病基因检测及干细胞分离等血液病专检查和治疗

血液科中心现有医师14人,其中医学博士6人,医学硕士8人,高级职称占50%以上。血液病治疗处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经验丰富,每年移植40余例,移植总病例数400余例,白血病的治愈率达50%以上,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率达70%以上,淋巴瘤的治愈率达80%以上,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移植后存活20年以上病例达30余例,创造了最长存活30年的淋巴瘤国内之最,是我省唯一一个全面掌握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专科,现为全国血液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单位和中华骨髓库指定的干细胞移植和采集专科。

科室积极开展血液病治疗的临床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年发病论文3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军医疗成果和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甘肃医学科技二等奖4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0余项。

专科特色:

恶性血液病综合治疗:开展联合规范化的个体化的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恶性血液病,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的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优化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血液病,尤其是血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小儿急性白血病规范化治疗:该科是“神华爱心基金”、“成龙基金”等基金的指定治疗专科,有效减轻了小儿白血病的治疗负担,并专设了小儿血液病“爱心病房”,规范了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技术,使儿童白血病,尤其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

造血干细胞移植:该科是国内最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专科,已成为西北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心。具有丰富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合或半相合、血缘或非血缘、脐血等)、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经验,年移植50余例,移植技术的治疗达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在干细胞治疗各种疑难治性疾病方面,先后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等;造血干细胞治疗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足等;CD34干细胞治疗外伤脑损伤、神经损伤、骨软骨损伤等工作,取得了明显疗效。

疑难血液病诊断会诊中心:血液病中心拥有完备的血液病诊断设备,是西北首家进行白血病流式细胞仪分型诊断和基因配型的单位,现能独立进行HLA移植配型,白血病形态、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血液病融合癌基因FISH和PCR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出凝血功能检测等,在临床血液病和实验血液学专家的精心会诊下,疾病分析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年诊断省内外疑难血液病200余,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保证。

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国家级干细胞治疗中心——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正式成立。据了解,该中心是经军区卫生部批准,在全军两所血液病中心之

一、甘肃省规模最大的血液病治疗中心、全国血液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成员单位的兰州军区总医院血液科的基础上组建的。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干细胞和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组织损伤性疾病和肿瘤生物治疗应用技术,经甘肃省卫生厅继续教育委员会和兰州军区卫生部批准,由兰州军区总医院主办的“再生医学——干细胞研究新进展和基因、干细胞及生物治疗新进展暨兰州军区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落成典礼”都在当日举行。

据兰州军区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白海介绍,近几年,我国干细胞的治疗实践在世界已处于前沿地位,不仅在干细胞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且在干细胞临床应用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接受干细胞治疗病人最多的国家,同时因为患者多,我国也是干细胞治疗需求最大的国家。此次会议是我省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首次开展的关于干细胞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中药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为我省在该领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干细胞研究与临床应用领域已拓展至神经系统疾病、肢体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力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硬化及抗衰老等。

上一篇:财务会计学第七版答案下一篇:成功的产品经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