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使得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度日益提高,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浅探

个案1:一男生,余姚城区某初中2001级学生,他父母离异,性格内向,远离同学与老师。初二第二学期随着课业负担加重出现厌学、甚至惧学倾向,生理上表现为该生一到学校就喊头痛、肚子痛,有时还呕吐,家长领回家休息上述所有症状就自行消失,如此反复。家长不得已带该生到杭州进行心理治疗。

个案2:一女生,本校2003级学生,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对周围事物出现“过敏”现象,在学校见不得过多的同学,听不得同学大声说话,否则就头晕、头痛。该生曾休学一年回家调养,复学后不到一个月自诉:无法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连同学的读书声她都“过敏”。

个案3:一男生,本校2005级新生,该生家庭情况特殊(有两对双胞胎孩子),经济不宽裕。他从小跟祖父母生活,有排斥同学、老师的倾向,有次还用嘴咬找其谈话的老师;期末考试前出现各种反常的行为,试图以兴奋表象掩饰其内心的考试焦虑情绪。

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按照国际标准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新疆等省市自治区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初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基于我国初中生巨大的基数,这一心理异常的比例迫切要求我们进行深刻反思。

面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那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积极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我觉得在教学实践中这样做比较好。

1.以思想品德课为主要课程载体,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通过教学过程得到解决。而各科教材中又蕴藏有不少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如:“数学”能教会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艺术”能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心理;“体育与健康”教会学生协作、竞争意识与意志品质;“历史与社会”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锤炼良好的品格。初中“思想品德”理应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因为它以初中学生为主体,以初中生的心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把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课程的追求。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3)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4)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5)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6)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2.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进行体验教学

课堂情景要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自由、平等的作风。当代中学生民主意识和成就意向强,希望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助的积极态度和体验,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记忆清晰,求知欲强烈,学习效率高,身心愉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人的个性能得到积极的发展,并伴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评论同学的观点,要让学生感到他们有这种权利和责任,即使讲错了也不会因此受到责备,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在和谐的氛围下通过体验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实话实说”,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彼此分享。如在《走进青春》一课教学中,设计这么一个活动环节:设“少年烦恼门诊”,由学生分别充当医生与患者:①在进入青春期后,你比从前有更多烦恼吗?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写下来(用事先准备的白纸,学生不署名)。②关于烦恼,我们有哪些应对方法?与小组里的同学探讨后记录下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青春期对策篇”,进入角色的学生纷纷为“小小少年不再烦恼”支招。也可以借用当前流行电视栏目名称“实话实说”,请本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客串当一回嘉宾与同学“面对面”,实话实说初中生青春期烦恼与消除处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身临其境”的活动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解开“心中千千结”,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3.教师要扮演“心理辅导员”角色

在初中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要求的需要。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还有义务充当“心理辅导员”,熟练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营造热情、宽松和谐的氛围,以平等的身份亲近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与知己,让学生打开心扉,倾吐心声,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抒发和松驰。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对心理健康有偏差的学生决不能一味指责,甚至讽刺歧视,努力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倾听,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学生不同气质特征、性格类型,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学中的疏导方法——激励法加以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维护心理健康。

加强学生心理研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既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追求,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金山中学)

编辑/张宝玲

作者:徐逸萍

第二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相联,而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光荣使者。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探究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须要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都是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素质的主要途径。它们相辅相成,思想品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也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

思想品德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武器和人生目标,为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它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未成年人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

教学实践证明:思想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深入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心理辅导中的自由联想、暗示、心理换位等许多沟通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使思想品德教育更有人情味,从而减少教育工作的阻力。

在目标、理论基础、内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等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或者互相取代,两方面必须配合得当。它们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因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多样化,比如通过在班级设置“文明监察员”,邀请相关单位举办法制知识讲座,举行文艺表演,开展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等活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活泼多样的方式开展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反过来又促进了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好处就在于可以突出家庭和学校在育人上的协调配合,一是通过学校给家长授课,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帮助家长解决家教中的难题;二是积极引导和吸收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监督和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关资料表明,现在的中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承受挫折能力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学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逆反心理,做出过激行为,有的甚至走向了绝路。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相结合。所以,重视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人格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运用教师微笑的表情,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学生,消除中学生心理的紧张和淡漠,形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例如增加投入,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具体包括墙壁的粉刷、教室的布置、宣传展览品的粘贴和悬挂、花草树木的种植、景点的安排等,从育人角度进行精心设计,一丝不苟,让学生在一种美丽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再如,对所有教师强调师表和身教,争当“文明教师”、“爱生模范”,教师形象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领悟做人的道理。另外,很有必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育对学生心理的塑造和完善也有独到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得以直接实施。学校利用课堂教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日常的心理辅导讲座;设置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个别心理咨询等活动,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置校园网心理咨询处、真情告白、道德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专栏,与被教育者之间也可以网络互联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满足广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善健全人格的需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那么,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尤为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国造就杰出的创新人才,势在必行!

作者:段瑞明

第三篇:职业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使得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度日益提高,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职业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潜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学生职业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

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指导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不能否认,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探讨职业院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及问题论述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步转变,人才不仅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人际关系、竞争、创新以及适应性等能力与素质。这就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有所要求。

此外,职业教育往往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这就导致在文化课的安排與管理上不怎么严格,学生易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再加上可能因为师资力量薄弱等缘故可能导致职业院校缺少欠缺经验与耐心的教师,管理上就存在漏洞,因而在工作中可能就忽略了学生的情绪教育,学生情绪不稳定就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安定,正常教学秩序也会受到影响。

一些学生来自农村,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对学生缺少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这需要在职业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来加以弥补。学校与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较为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如果此阶段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有可能产生不良问题。这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因为自身工作的疏忽导致学生的心理遭受不良影响与打击,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一个体现。

(二)职业院校中学生潜在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第一,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现在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导致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如果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疏导,则有可能发生不良行为。

第二,沉迷网络世界,缺乏正常人际交往。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因而忽略了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对社交抱有恐惧感。

第三,遇事处理较为极端。受到上述三方面的影响,再加上虚荣心、拜金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如果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与疏导,可能就会以不理智的行为处理问题,带来不良影响。

第四,抵触学习,认为读书无用。再加上受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影响,这种思想与认识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出现厌学、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加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打造具有职业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各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校园文化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素质的人才。在课程的制定上,学校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心理特点,从而在教学方法上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乐在其中,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就必须打造一只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保证数量,且在授课时能尽职尽责。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与监督,保证每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具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三)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文化也是一堂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在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还保证其身心愉悦,消除不良的负面影响。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内的刊物、广播与宣传栏等进行宣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识与修养,确保学生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成长。

(四)继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做到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都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心里疏导机制,为学生提供正常的渠道表达诉求,从而消除和化解学生心里的负面情绪。其次要在工作中实行三级一体的体系,建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与专员,给与需要咨询与疏导的学生以帮助。

三、结语

职业院校要想走出瓶颈,实现突破与发展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巨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要重视在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为我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出路[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1).

[2] 张明.略论现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6).

[3] 刘彩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教育,2016(4).

[4] 张迎春.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心理健康教育接受障碍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5).

[5] 许奕彬.技工学校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以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作者简介:

朱伟(1981-),男,安徽淮北人,漢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医学检验相关教学工作;

徐凌忠(1964-),男,山东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卫生管理与卫生政策研究、疾病(肺结核)预防与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朱伟 徐凌忠

第四篇: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衡量学校的现代化标志之一。在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刚刚起步,虽然部分学校逐渐意识到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但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人员多由医务人员、班主任和热心此项工作的老师兼任,没有形成心理教育的立体结构和一整套体系,更没有研究性的课题。我结合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经验,谈谈在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开设健康课,开展心理讲座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健康课,己不限于讲授生理健康知识,应适当加大心理健康的比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健康课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侧重不同的问题,初一年级可侧重学习与校园适应,初二年级侧重人际关系和青春期心理卫生,初三年级侧重于升学和考试心理辅导。当然,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有所侧重、变化,1991年,国家教委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并研制出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健康教育试验大纲,可参照执行。

在学校里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作为健康课的补充,具有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特点,因而收效较大,能起到健康课起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我校初二年级开设了“青春期悄悄话”系列讲座,对那些学生平时想但不敢讲也羞于讲的问题进行疏导。

二、建立心理咨询室,施以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那些有轻微心理障碍或遇到难题的学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格、行为、能力和健康方面的心理测试,甚至进行追踪调查,立为个案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积累资料。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而形成自卑心理,烦恼丛生,对老师不能讲对家长不能说,更不愿对同学倾诉,进而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和学习成绩,无形中把自己同火热的外部世界隔离开来。这时心理辅导老师的春风细雨便是他精神世界的一缕阳光了。这样的个案不是健康课和心理讲座所能解决的。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此外,为了创设咨询员与咨询学生之间进一步轻松自然融洽的关系,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其充分表达其难言之隐,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电话咨询。

三、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在中学,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率的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健康测查,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学校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为教师科学地教学和管理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学生内心深处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能发现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老师采取的态度是“回避”,“尽量少交往和不交往”,心理调查则能集中大面积地反映学生的心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校方的决策、教师的教学提供心理依据。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调查。在普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洞察每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人施教,使心理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几个心理辅导老师的事,更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需要全校、全社会的支持和推动。在中学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班主任有必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说教,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借鉴心理卫生和发展教育理论,采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不仅可以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如:对于某些厌学和患有轻微“学校恐惧症”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失衡、不健康的心态,由害怕学校到习惯学校甚至到热爱学校。对于某些自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发情感、启发认识和行为训练等手段,培养这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适当良好的行为方式。学校领导应把心理教育真正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多从校外请教育、心理专家,给班主任开设系列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确确实实把心理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未来的社会充满了危险、竞争和挑战,怎样才能使中学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使今天的中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是我们的教育应该认真研讨的问题。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确确实实在中学教育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我们祖国的接班人会更健康、更完美。

作者:王波

第五篇:中学生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逐步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因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健康的心理是学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音乐教育是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审美情操的有效载体,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强大的正面影响。那么,中学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机融合发展?答案是肯定的,也是笔者本文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

一、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良性、积极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音樂教育有利于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寻找方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在面对一些特殊而棘手的问题时有一个相对平和的心理。语言和音乐一样,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沟通手段。语言学习与音乐学习在听觉感知和认知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在听觉感知方面,语言和音乐都以音高、时长以及音色作为基本属性;在认知方面,语言和音乐加工都需要记忆和注意的参与。接受过一定音乐训练的人不但有较高的音乐加工水平,同时这种较高的听觉认知加工能力也可以迁移到语言学习中,由于音乐训练提高了听觉系统的敏感性,从而使所有依赖听觉系统的功能(以言语能力为主)得以更加完善。

(二)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进而培养其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即指学生在进行音乐审美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能力。通过音乐教育和音乐鉴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情感的审美情操,即培养学生有一副鉴赏音乐美的耳朵,进而通过鉴赏音乐美来培养其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终极目的是“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使学生有一颗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在这一活动进行前先要研究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中学阶段相对于小学阶段有着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美丑好恶的自我判断能力,有着强烈的审美要求,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感知也较为敏锐,希望主动加入到音乐活动中,能接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音乐,并会主动了解作者和创作时代背景。

(三)音乐教育可以积极影响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情绪,使其找到一个情感宣泄口和突破口,帮助其安全渡过青春躁动期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它是中学这一年龄段相对于小学的主要生理特征。个体在儿童期依赖成人,成人约束并决定儿童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面;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不承担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和活动内容逐渐复杂化,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不同的特点。他们逐渐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责任感并自己决定某些活动如何进行。对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部分犯罪行为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但少年也不同于成人。他们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要依赖父母;他们还没有成为完全责任能力人,并不是对自己的所有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这一时期的学生情绪常常不稳定的,容易出现波动情绪。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现实生活以及人们思想感情的,并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形成优美组合来打动观众。

二、利用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效启发音乐教学

(一)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对音乐教育的其实作用

在音乐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格式塔理论进行教学,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做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安排,然后再进行局部分修剪、加工。这样既有利于先把握作品的整体性,然后再从整体的角度去审视局部,更容易发现局部之间的搭配是否家当好处,根据需要进行一种艺术再加工,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如教师在合唱排练过程中,以格式塔心理学“完形”理论指导,教师应首先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最演唱作品有一个整体概念,且在心中有一个整体的音响形象。可以一边学唱一边融合,随时告诉学生注意倾听其它声部的演唱,注意节奏的控制,是否合上,音色音量是否搭配一致,让学生在排练中注意把握整体与局部。在演唱排练过程中强调学生对乐曲情感的把握和控制,然后就是咬字、发音的强弱、音色的明暗、气息的控制等等。音乐鉴赏、戏剧、歌唱、管弦乐等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尝试。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音乐教育的启示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这一理论尤其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巨大的,也推动教育更加科学性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尤其如此。如在鉴赏音乐作品时,可以在听之前对作者和创作时代背景及思想进行简单的介绍,完整听一遍后,再进行逐步详细的讲解。实际教学中,音乐创作、鉴赏、表演等等艺术性形式,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社会,所以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因为艺术虽高于生活,但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人。

总之,无论是音乐审美还是艺术实践,都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师如果更多了解音乐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在实际心理健康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疏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心理压力和不适。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终身幸福。音乐教师如果能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有效融合,甚至可以形成“1﹢1>2”神奇效果。

作者:刘寄生

上一篇:中医外科护理论文下一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