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析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研究选择峨眉三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各50名,采用MHT量表测量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状况。心理健康量表中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部分,每个部分设置四个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析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析论文 篇1:

战胜脆弱,挑战现实

一、现状扫描

现在的中学生,许多是有着远大理想的,有着为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他们是当代中学生的主流,这毫无疑问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我们也无庸讳言,在当今中学生中,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是以混日子为主,他们常常躲藏在个人的小天地里,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对别人的困难不闻不问,而自己稍有不快则怨天尢人。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虽然也有良好的愿望,希望能通过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学习上缺乏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忍精神,情绪时好时坏,情绪化现象非常严重;当一时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就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而一旦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如同世界末日来临,惶惶不可终日。面对高考的压力,他们更是感到无所适从和茫然。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的情绪有些变化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两极化”的现象,只能说是精神脆弱的表现。

二、原因探析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的价值观正在形成,许多功利性的东西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一些中学生对于瞬息万变的时代缺少正确的认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中,一时无法适应现实,感到焦躁和不安。

第二,一些中学生缺乏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缺乏人生的远大理想,缺乏青年人应有的豪情壮志。

第三,素质教育的口号是最近几年才喊响的,当今的中学生从小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最大敝端是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视为考试的机器,使其陷入无休止的题海之中,学习负担过重。如高三学生是最需要关注的,而高三学生中的每班前二十名是最为特别的群体。他们没有时间交往或者说不愿花这个时间,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来说是比较优秀的,但他们怕被人甩掉了的感觉很强烈。过重的课业负担,长期的压力,由学习引起的矛盾焦虑,造成了他们脆弱的心灵。

第四,家长们的过分关爱。

目前大部分中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非常优裕,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独立意识差,意志薄弱,吃苦精神欠缺,没有那种为了生存必须付出自己艰辛努力的勇气,生活上的一切基本上已有其父母为之准备好了。这样的家庭教育造就的是小皇帝,他们只要碰到一点儿困难,往往会不知所措,缺少那种常使人为之激动的为了工作或为了民族生存而去奋斗的豪情壮志。

三、对策研究

第一,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值日益多元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学生进行引导。我们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大旗,用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励学生学习先辈们的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宁可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气概;还可用现代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形象,来勉励他们。

第二,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健康成长往往与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者不仅担负着教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任,而且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了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战胜脆弱,我们可运用开讲座、作报告等形式,做好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想办法解决学生中的共性问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设立心理热线、心理信箱等方式,来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解除重大危机,使学生能够战胜脆弱。

第三,加大磨砺的力度,锻炼其强健的体魄,磨炼其意志。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许多人都有“娇骄”两气,而心理脆弱与这两气不无关系。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要通过运动来强健中学生的体魄,通过运动来磨炼中学生的意志。

总之,我们要上下全方位地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强中学生的心理防范能力,锻炼其意志,使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战胜脆弱,健康顺利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市崧厦中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于洪

作者:朱建敏 吴峻松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析论文 篇2:

乐山市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 本研究选择峨眉三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各50名,采用MHT量表测量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状况。心理健康量表中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部分,每个部分设置四个问题。收集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后得到,七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各量表得分没有明显差异;八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在0.05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且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高于非留守学生。这些结果表明,随着中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逐渐增大,心理矛盾与冲突逐渐增大。

关键词: 心理健康水平 留守中学生 学习焦虑 身体症状

一、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现状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要求躯体、生理要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胡崇富,2009)。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教育者而言,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成绩的提升已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促成其发现自我价值并助其身心健康成长。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变得迫切并纷纷外出以谋求更好的出路,尤其是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因此,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增多,这已成了乐山市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现实性问题。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留守中学生因受到这个大环境的影响,承受了更多不得不面对的压力,如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脆弱、心理压抑等。在众多压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留守中学生的行为出现了偏离,而这些问题又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其学习与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关注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十分迫切的。余一旻,杜亚松(2007年)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癮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学业及身心健康。这部分学生正是由于缺少了父母的关心和管理,放任自己,游戏成瘾,依赖网络,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根本无法管理才出现了网络成瘾问题。

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生理和心理原因。

十三四岁正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乳期,被有关专家称之为危险年龄段。他们在成长发育中存在一些先天的弱点,由懵懂不谙世事的儿童突然长大,由需要母亲怀抱撒娇的孩子成了想挣脱某种保护、追求自立的青少年,处于心理的断乳期,却对善恶是非的标准并不十分明确。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空前高涨,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管建岭,2011)。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首先,在家庭教养方式上面,部分爷爷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他们分辨是非、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把孩子们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孩子对长辈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其次,某些家长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长辈的不良行为、不雅举止,“言传身教”,起到了负面影响;少数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教育方法不恰当,孩子缺乏正确引导;有的家长作风不正,给子女树起了坏榜样;最后,家庭结构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感受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我国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我行我素,由于家庭的残缺和不和谐,如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形成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目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王小卫,2010)。

(三)学校因素方面的影响。

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部分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

1.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将德育工作队伍“刀枪入库”。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王小卫,2010)。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

1.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在道德观念上,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的攀比心理。

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法制逐步健全,政策逐步配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逐步加大,外界条件有所好转,但一些不良文化和思潮却严重地腐蚀着青少年。传播负面信息的音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歌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室、黑网吧等屡禁不止;坏人教唆,某些青少年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3.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目前,乐山市农村中学中留守学生比例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然而许多学校受到场地面积过于狭小的影响,难以开展有效的健康体育运动和学生活动。针对中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发展咨询是最佳选择。发展咨询是指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黄希庭,郑涌,1998)。针对学校学生的具体问题建立心理咨询室,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和前人研究结论,以人性化、专业化、功能化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试设计一套软件、硬件定位相结合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董俊花,杨新荣,2008),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制订干预方案,有效提升中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拟考察乐山市农村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的差异,以及基于差异水平上的具体心理矛盾和冲突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方法

(一)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乐山市峨眉三中七年级和八年级各抽取50名学生(男女不限),共100名。其中,七年级50名被试中留守学生为35名,非留守学生15名;八年级50名被试中留守学生为40名,留守学生10名。

(二)实验设计。

问卷调查法。

(三)实验程序。

第一步,确定问卷的调查问题和调查对象,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步,确定问卷的测量内容和水平。

第三步,确定问卷的设计和格式。

第四步,组织被试统一进行问卷填写。

第五步,收集整理问卷筛选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

(一)七年级中学生调查结果。

七年级50名中学生被试的问卷结果统计如下,七年级被试的学习焦虑最高为8.39、过敏倾向为5.28、身体症状为5.4,这几项心理因素的平均分都高于5.00,超过了正常心理健康水平的平均值。而孤独倾向的平均分为2.69,是各因素中最低的平均分。

表1 七年级各分量表的平均分(N=50)

七年级50名被试中留守学生为35名,非留守学生为15名。留守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这部分被试的平均分为39.55,非留守学生的被试的平均分为42.49,采用独立检验分析整体数据,七年级学生的p值为0.171。

表2 七年级是否为留守儿童独立样本t检验(N=50)

七年级的所有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问卷各个组成部分上的差异如下,七年级被试学习焦虑的t为-1.233,df为49,p为0.052;对人焦虑的t值为-2.334,p值为0.474;孤独倾向的t值为-0.570,p值为0.474;自责倾向的t值为-1.225,p值为0.871;过敏倾向的t值为-2.095,p值为0.178;身体症状的t值为0.016,p值为0.178;恐怖倾向的t值为-2.095,p值为0.477;冲动倾向的t值为-0.766,p值为0.372。

表3 七年级是否为留守学生分量表独立样本t检验(N=50)

(二)八年级中学生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焦虑的平均分最高为8.53,过敏倾向的平均分为5.68,身体症状的平均分为5.57,这三项都超过了常模量表的平均分5,而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平均分分别为2.44和2.9,相对其他分量表而言是最低的。

表4 八年级各分量表的平均分(N=50)

八年级中学生的留守学生有40人,非留守学生10人。留守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这部分被试的平均分为41.83,非留守学生的被试的平均分为37.76,采用独立检验分析整体数据,八年级学生的p值为0.267。

表5 八年级是否为留守学生独立样本t檢验(N=50)

八年级的所有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问卷各个组成部分上的差异如下,被试学习焦虑的t为-0.775,df为49,p为0.037;对人焦虑的t值为0.13,p值为0.612;孤独倾向的t值为1.669,p值为0.086;自责倾向的t值为0.347,p值为0.943;过敏倾向的t值为1.319,p值为0.196;身体症状的t值为1.52,p值为0.211;恐怖倾向的t值为2.252,p值为0.805;冲动倾向的t值为0.76,p值为0.413。

表6 八年级是否为留守学生各分量表独立样本t检验(N=50)

四、讨论

根据所有学生的所得数据分析可知:

(一)大部分学生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焦虑,多数学生还存在一定的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

(二)七年级中存在孤独倾向的学生比较少,由此可知,学生平时的相处应该是比较融洽的。

(三)七年级部分男同学的自责倾向较其他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可能是由于老师或者家长对他们要求比较严格,偶尔可能会受到惩罚,因此老师和家长平时可以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从而减少自责。

(四)有身体症状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焦虑,由于身体症状通常是和其他焦虑倾向同时存在的,因此可能是学习焦虑引起的身体症状,要减轻身体症状,必须了解真正的原因,如果身体症状表现强烈,那么一定是焦虑受到了压抑。当老师发现班上有学生经常说不舒服(比如心跳、胸闷、头痛等)时,要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通过一些方法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

(五)据有效数据百分比统计可知,八年级每个班的学习焦虑都很严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学生对考试的焦虑。八年级五班的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存在问题,其他班该类学生较少。其次八年级总体上存在孤独倾向和自责倾向的学生较少,但八年级五班存在过敏倾向的人数偏多,值得重视。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同学存在问题,可以单独辅导。

五、结语

现在的教育者均深切体会到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大力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性,尤其需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反思。

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部门制定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必须矫正学生的心理困惑;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心理问题,要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教育。

其次,扩大心理健康咨询的范围。心理咨询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

最后,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教师要科学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全面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崇富.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成才之路,2009:6-7.

[2]余一旻,杜亚松.上海中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上海精神医学,2007:1-3.

[3]管建岭.浅谈问题少年的成因及转变方法.中国外资,2011:282-283.

[4]王小卫.当前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探析与矫正.理论广角,2010.

[5]董俊花,杨新荣.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研究.科技信息,2008:188-189.

作者:何永红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析论文 篇3:

心理资本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资本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方面和内在潜能,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学业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可以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建议学校和家长帮助中学生开发心理资本,使中学生通过自我努力以提升心理资本。

【关键词】心理资本;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促进作用;建议

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路桑斯(Fred Luthans)在积极心理学思想运动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资本”这一概念。路桑斯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由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这四项核心能力组成,这些积极的心理能力是可以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并且提高的。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性的心理力量,不仅对自我成长和个体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人际交往、组织行为和学校教育等诸多方面产生良好的增益效果。国内外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大。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学习知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受到内部和外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心理资本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积极的视角。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心理健康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均可能存在某些问题。首先,在学习上,中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倦怠和学业压力,诸如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成就感。其次,生活中应激事件的处理不当、人际交往产生的矛盾以及环境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次,越来越长时间地使用电脑与手机,导致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例如沉迷于游戏以及问题性社交网络的使用。除此之外,中学生还存在自我同一性的矛盾、自我形象的烦恼以及消极情绪的困扰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两个主要方面。第一,从个体因素方面来讲,人格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变量,自尊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父母的职业、教育水平、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控制型的父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民主型的父母有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学校教育和中学生的成长极其密切,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同学交往有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责任的教师以及糟糕的同伴关系则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此外,中学生所生活的社区环境、社会支持及班级氛围等因素也影響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对其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均有重要的意义。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探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助于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提出合理的建议。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以问题为中心的解决方法通常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提升中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二、心理资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心理资本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业满意度,在学业上对中学生产生促进作用;心理资本促进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建构,有助于增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同时,心理资本有助于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关注内在的积极品质;心理资本助力中学生在学业、生活以及自我发展方面产生增益,从而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面对学习压力时,心理资本水平高的中学生可以有效减轻压力程度,积极处理负面的学业情绪。心理资本有助于中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并产生良好的学业满意度。此外,心理资本有利于减轻中学生的学习焦虑,缓解中学生的学业倦怠。心理资本高的中学生不畏学习上的困难与挑战,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心理资本在学业上产生的这些正面作用,均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正能量,塑造着中学生在面对应激时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拥有高水平心理资本的中学生在应对应激源时,会将其视为挑战而非威胁,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而不是逃避。当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时,心理资本可以缓解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在与同伴交往方面,心理资本水平高的中学生能产生更满意的人际关系,同时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存在相关。

三、心理资本视角下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中学生应有意识开发心理资本,建议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植入心理资本理念,家庭教育也是开发中学生心理资本的重要途径,以此共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提高心理资本水平的建议

第一,提升自我效能的建议。中学生应从力所能及的事情中训练和增强自信心,不断增加自己对成功的积极情绪体验,敢于面对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寻找自我合理化的借口逃避,要付出切实的努力,通过困难和磨难提升自我效能。中学生要勇于接纳自己不完美的方面,找出自己性格中的积极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给内心积极的暗示,不否认自我的价值,停止对自己不满的批判,远离自卑情绪。

第二,希望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中学时期应树立远大理想,对人生未来充满憧憬的同时也当脚踏实地践行每个小目标。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中学生提高希望水平,比如帮助中学生在学习计划上设置具体化、合理化及能够测量的分步小目标,中学生可以对照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对于达到每个小目标的行为给予积极肯定和奖励。中学生应认识到偶尔的失望、困惑与迷茫是成长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减轻对这些问题的烦恼和焦虑。

第三,中学生要培养乐观的归因风格,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莫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考虑事情积极的一面以及从中能学到什么,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审视引起情绪低落的解释风格,改变思维上的负面认知,减轻消极情绪的影响;另外,中学生要怀有感恩之心,宽恕过往的失败与错误,珍惜和欣赏现在,用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

第四,韧性能增强中学生战胜问题的意志力,激发其内心潜能,从而实现自我发展。中学生应善于利用学习和生活中的机会,开发并提高自己的韧性能力;客观预估所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和利用相关资源去解决,通过解决问题提高韧性水平。中学生既要在学习上发挥才智,也要重视在实践活动中付出努力,这两方面同样可以锻炼能力和韧性。

(二)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

学校不仅要传授中学生知识,还应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心理健康教师应努力提高专业素养,重视中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心理资本,以促进学业满意度和心理资本同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应植入心理资本的理念,引导中学生积极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功能是预防学生各种问题的产生。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中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中学生的积极体验为途径,培养中学生的积极人格,使中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纠正中学生的错误和不足,重要的是寻找且开发中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并在实践中让积极品质与中学生自身生活相融合。

身体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学校要培养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协同发展。一方面,体育教学有利于塑造中学生积极人格,对中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均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能提高中学生身体运动能力;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以有效激发中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有利于乐观情绪的长期保持。此外,体育教学提高了中学生身体素质,比如有氧运动减轻了焦虑情绪,培养了中学生韧性,也提升了中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

(三)家长帮助中学生提升心理资本以促进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要有意识培养中学生的心理资本,鼓励中学生不畏生活中的困难以增强自我效能和韧性,在认知上引导中学生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家长应向中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希望感,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环境和资源,为中学生营造健康、乐观而又自信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家长应该以平等的方式与中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中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心世界。家长对于中学生的进步给予恰当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其自我效能的发展;家长不要过于关注中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应更多地关注和引导积极行为。家长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开展户外活动,提供机会让中学生体验生活的磨难,以此来增强中学生的韧性。

总之,心理健康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心理资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進是多方面的,心理资本的开发方式是多样的,心理资本的潜能是无限的。家庭和学校应协助中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中学生努力用实际行动来提升心理资本,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Luthans F,Youssef C M,Avolio B J.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刘建平,付丹.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06):765-769.

[3]宋献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8):21-23.

作者:王威

上一篇:保卫处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初中演讲稿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