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之审计风险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是影响审计风险及投入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审计定价水平。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风险存在负相关性,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降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降低审计成本与投入,并确定合理审计定价。因此在企业治理机制中,应当结合发展实际情况,使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得以显著提升,进而合理控制审计收费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内部控制之审计风险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部控制之审计风险论文 篇1:

浅论风险导向审计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已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应结合我们实际情况对其逐步推广。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传统;现代;区别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外频繁爆发了一系列极具震撼力的重大舞弊案,涉及面之广、冲击力之大,影响之深实属审计史上罕见之事,审计职业面临信用甚至生存危机。2003年3月18日,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该公司在1997至2002年上半年期间,虚构了24.69亿美元的利润,虚假利润相当于该期间实际利润(-1000万美元)的247倍。而为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安永),审计中忽略了若干财务预警信号,其审计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案例提示我们在进行审计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包括经营活动、业务性质的变化、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等),这样才能作出合理的审计结论。这个案例也使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风险导向审计在今后审计中的必然性。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新的关注。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不是独立于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目前它仍然处于发展完善中。

由于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又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此外,还受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职业界很快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两种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理论界把以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卓刂品缦諃准觳榉缦?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按照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审计人员是否实施审计程序,何时实施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实施,完全取决于对检查风险的评估,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转而将审计资源投向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审计人员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目标、战略等);而仅从较低层面上评估风险,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随着企业财务欺诈案的不断出现,国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上世纪90年代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改进。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准觳榉缦?的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改进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生存能力和经营计划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面临的风险;二是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是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的情况下,减少对接近预期值的账户余额进行测试,注重对例外项目进行详细审计;四是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

三、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改进,其主要区别如下:

(一)审计起点不同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往往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即进行符合性测试。如果没有进行符合性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起点则为会计报表项目,即进行实质性测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优点是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重要或风险控制很有效,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

(二)风险评估识别以分析性复核程序为中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程度不够,其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

(三)风险评估方式由直接评估转变为间接评估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四)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其重心从会计、审计知识转向管理和行业知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结果主要依赖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各种分析方法要求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包括市场、研发、生产等方面),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审计程序实施具有个性化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程序是标准化形式,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都使用标准相同的审计程序,其缺陷是没有足够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使审计人员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或防范的措施,难以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六)审计证据的内涵扩大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审计证据也由内部向外部转移。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环境,由此评估客户的经营及审计风险,同时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审计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七)扩充了内部控制要素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纠正错误与防止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的三要素扩充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的区别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成为审计方法发展的国际趋势。风险导向审计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且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审计基础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仅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及符合性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而风险导向审计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对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外多种风险因素的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其不仅重视与内部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也重视各种环境因素。

(二)审计方法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都运用抽样审计技术。但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加以量化,相对于制度导向审计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抽样技术是更完全意义上的审计抽样。另外,风险导向审计更着重运用分析性测试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并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而制度导向审计没有充分重视与利用分析性测试。

(三)测试的重点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的测试重点是内部控制制度,但它仅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风险导向审计除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外,对影响风险水平的内外因素均要进行测试,包括经营环境、法人治理结构、甚至于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等方面,测试范围更为广泛、全面。

(四)审计目标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的目标是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了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风险导向审计还要证实财务报表的可信性,即客户是否存在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和决策的重大舞弊。

综上所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已经在理论与实务中表现出了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国际协调及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地研究与学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实务中逐步推广,在适当的时间结合我国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审计准则做出相应的修订。

作者:张炯

内部控制之审计风险论文 篇2:

内部控制及审计定价研究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是影响审计风险及投入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审计定价水平。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风险存在负相关性,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降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降低审计成本与投入,并确定合理审计定价。因此在企业治理机制中,应当结合发展实际情况,使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得以显著提升,进而合理控制审计收费水平。本文主要对审计定价与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完善审计定价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审计定价

审计定价方式不仅要考虑供求关系,还应当充分体现审计服务特点及规律,确保审计服务质量。通常情况下,审计风险及审计成本是影响审计定价的基本因素,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并合理规避潜在风险。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逐渐提高,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内部控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在审计定价研究中,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为切入点,对审计定价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寻完善我国审计定价制度的策略。

一、内部控制及审计定价理论分析与假设

1.内部控制及审计定价理分析

以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审计服务为标准,双方所确定的价格称之为审计定价。但审计服务业具有一定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法律都会对审计定价产生管制或者约束。在传统审计模式中,主要是以账项作为工作基础,未将客户财务报表的风险水平考虑在内,不仅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还可能影响审计资源合理分配。国家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审计模式,即风险导向审计。外部环境变化对于审计定价策略也有直接影响,研究学者提出审计定价理论模型为:

式中:审计费用表示为E(C)

审计资源单价表示为c

审计服务消耗资源表示为q

预期未来损失折现值表示为E(d)

未来发生损失可能性表示为E(θ)

2.内部控制及审计定价研究假设

伴随审计准则逐渐完善,检查风险及重大错报风险为审计风险主要构成部分,其理论模型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由于工作人员失误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企业财务报表之中就存在一定重大错报风险,具有不可控特征。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使此类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并加强企业内部权力制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应在充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阶段,进一步评估与测试内部控制风险。鉴于此,审计证据的可靠性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密切相关,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审计投入,以获得利用程度高的审计证据。因此,第一基本假设为:

H1:审计费用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可有效降低审计费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为了有效加强内部控制,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生存、发展需要以企业治理结构为依托,从制度及意识形态层面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因此,第二基本假设为:

H2: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促使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从而降低审计费用。

二、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设计

1.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在本文研究中所需被解释标量主要有以下两个:①审计意见类型,客户审计风险水平是审計报告中涉及主要对象,并对其进行事后评价。②审计收费,为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

(2)解释变量

本文关键测试变量为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实施主体包括企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以确保企业控制目标实现。在具体操作中,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可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水平为研究切入点,直接、客观衡量研究对象,也便于相关信息收集,此类指标常见有销售额、权益比率、可持续增长率等,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况,确定合理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加权汇总及评分,以明确目标实现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也是解释变量重要构成之一,由多种治理机制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整体。

2.模型设定

以上文提出两种假设为依据,并结合对相关标量研究,审计定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3.模型分析

(1)描述性统计

根据对审计风险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审计意见,属事后反应。结合相关实证,审计意见的客观性及全面性影响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最终降低审计费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保障注册会计师自身利益,应当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及全面性。

(2)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确保研究结果真实可靠,还应当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资本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特征,基于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公司管理层能够技术向资本市场提供高品质信号,诸如内部控制水平、风险防范等优势因素,进而吸引更多优势资源。因此,内部控制质量可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作为替代变量,并代入模型进行回归计算,二者回归结果并无实质性改变,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强实用性。其次,审计成本及风险受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在审计服务过程中,应测试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明确潜在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中存在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这就导致所选变量中可能会存在内生性问题,进而影响研究结果。因此,选取滞后一期内部控制水平采用当期审计费用进行回归,其结果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证明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存在合理性。

三、完善我国审计定价制度对策研究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通常而言,内部控制属于自发性行为,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促使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最大限度上减少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错报问题,避免管理者舞弊,将审计成本及风险控制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规范,并采取配套指引措施。如将政策内容彻底贯彻落实,将会大幅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为了避免企业存在“形式主义”行为,应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科学评价,促使审计服务效率及质量得以提升,改善现阶段审计收费混乱的问题。

2.制定最低审计收费标准

由于审计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因此对审计服务定价,不能单纯依靠市场供需所决定,需要政府及相关行业组织监督干预,提升审计服务质量。现阶段,最低收费标准制是政府干预审计收费的主要形式,与我国当前实际国情保持一致。但在制定最低收费标准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物价局及财政部门是最低收费标准制定主体,但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对审计工作成本消耗、实际特点等问题的了解,主要通过计件收费确定最低标准,忽略了单位经营特点以及资产性质,导致此种计价方式科学性不足。计时制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计价方式,充分了解不同级别设计人员收费标准是其实施前提,从而提高审计收费标准的科学性。

3.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制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刑事处罚、行政处罚以及民事处罚是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主要惩处方式,结合大量实践经验,吊销执照、罚款等是法院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的主要处罚手段,导致违法成本不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威慑,无法有效规范审计行为。在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赔偿金额不明确、诉讼前置条件高等问题,在追究违法行为民事责任过程中存在难度较大。因此必须不断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将“集团诉讼”程序适当引入司法系统之中,使得诉讼成本得以降低,逐步加强司法惩罚力度。注册会计师自身也应加强自律,在提升执业能力的同时,也应形成职业道德素养。为了切实提升审计服务质量,还应不断完善行业资格准入制度,将信誉评级措施应用在资格审查工作之中,以提高相关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实现优胜劣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因此审计定价不能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政府也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在提升审计服务质量的同时,促使审计定价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企业内部控制直接影响了审计风险及投入,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问题,降低审计工作风险,进而降低审计投入成本,合理控制审计收费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年05期 .

[2]朱明秀,金姮婷.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定价——来自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

[3]张敏,朱小平.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与审计定价关系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J].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

[4]张现争.谈判视角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相关性——基于中部6省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国际商务财会,2013年05期 .

[5]张萍,张涛涛.基于目标导向下内部控制質量与审计定价的相关性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作者:李迎祥

内部控制之审计风险论文 篇3:

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发达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东部沿海五省的样本公司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与公司内部控制复杂度、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正相关,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审计任期负相关。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实证经验

一、引言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次提出“内部控制审计”这一概念,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要求必须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对审计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2年是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全面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一年。伴随着人们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越来越热,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新兴的审计活动,其收费的问题也是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十分关注的。因此,本文选取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五省的上市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的方法来探讨下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因素,以期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市场价格的判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以后学者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收费问题时提供实证经验。

二、文献综述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其中SOX404条款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每年要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出具评价报告,同时要求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Iliev(2007)通过分析,发现后SOX时代,公司支付的平均审计费用要比以前支付的增长近一倍。Hogan and Wilkins(2008)通过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及反应,发现审计费用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有关系,并且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其审计收费就越高。我国自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颁布以来,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最终建立。唐建华(2011)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联系紧密而又相互区别的两项业务,前者是对过程进行鉴证,后者是对结果进行鉴证。张宜霞(2011)以中国内地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但其也发现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之间呈负相关状态,产生了“极反效应”。黄秋菊(2012)以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由于样本公司大部分没有公布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因此采用审计费用合计数来代替,分析发现,公司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明确,审计工作聘用事务所的数量也是影响审计收费高低的因素。盖地,盛常艳(2013) 通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从截面和跨期两个视角检验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审计收费增加。

综上所述,国外由于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的较早,其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方面的研究也早于国内学者。但他们都选择以财务报表审计费和内部控制审计费合计数来进行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美国是对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的原因以及国内还没有多少公司单独公布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原因。这也是本文选题的主要原因,2012年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进行了单独披露,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单独研究影响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因素的机会。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活动来说,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收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关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复杂度,一般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复杂度越高,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生的审计成本就会越高,对公司收费也就会越高。据此,提出本文的假设一:

H1:在限定其他条件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复杂度与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正相关。

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活动,另外一个对其收费高低影响很大的因素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风险的大小。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越大,那么会计师事务所所面临的的诉讼风险和预计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减少的风险就会越大,预计损失费用(诉讼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减少的损失)就会越多,那么其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就会越高。据此,提出本文的假设二:

H2:在限定其他条件下,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与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正相关。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由于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影响审计需求的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声誉上,规模大、声誉高的事务所,一般被认为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那么对其的需求量也就会越大,故该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也就会越高。据此,提出本文的假设三和假设四:

H3:在限定其他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正相关。

H4:在限定其他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与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正相关。

关于审计任期,一般认为,审计任期越长,那么审计师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就会越来越了解,审计起来也就是轻车熟路,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活动的审计工作量就会越小,审计费用也就会越低,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审计任期越长,审计师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越容易勾结,会计师事务所越容易出现以低价来维持客户对本会计师事务所的忠诚度。据此,提出本文的假设五:

H5:在限定其他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任期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负相关。

(二)模型建立与变量选择

本文借鉴经典Smiunic模型,结合中国实际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情况,做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Ln(icfees)=β0 +β1Ln(fees) + β2ACTA + β3CBIG10 + β4BIG4 + β5AP +ε

模型中各变量定义如下:Ln(icfees) 取当年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内部控制审计收费,Ln(fees) 取公司上年的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内部控制复杂度,ACTA为应收账款/总资产,来代替内部控制审计风险,CBIG10取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内十大,若是取值为1,否则为0,来表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BIG4取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若是取值为1,否则为0,来代替会计师事务所声誉。

(三)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发达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沿海五省,因这些省份上市公司较多,并且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和管理水平较高。初步选取了公布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237家上市公司,剔除:金融证券保险行业的公司,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选取了221家公司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通过整理,并运用软件SPSS18.0完成,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表1省略)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最小值为11.2898,最大值为14.8973,均值为12.6766;内部控制复杂度的最小值为12.4292,最大值为16.5479,均值为13.6102;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最小值为0.0001,最大值为0.5022,均值为0.0869;哑变量分析结果:事务所规模的分析表明样本公司选择了59%的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的声誉表明样本公司选择了14%的国际四大来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任期的最小值为1年,最大值为22年,均值为8.1年。

(二)回归分析

从表2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中(表2省略),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型调整后的拟合度为62.6%,F值为74.765,模型显著,且所有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2,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且残差的独立性检验Durbin-Watson为1.956,表明残差序列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从表2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内部控制复杂度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正相关。从上述表2中我们看以看到,内部控制复杂度的系数为0.653,在1%的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因此,我们接受假设1。(2)内部控制审计风向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正相关。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系数为0.586,在5%的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因此,我们接受假设2。(3)事务所规模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事务所规模的系数为-0.109,在5%的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这与原来的预期不一致。因此,我们拒绝假设3,。这一结果可能有两种解释:第一,可能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效应再发挥作用,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活动审计人员和熟练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流程,这些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了很高的效率,另外,鉴于目前国内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有资本和资格去和别的会计师事务进行价格战。第二,可能是本文选取的样本量不够多,解释的不都恰当和准确。(4)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正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系数为0.237,在,1%的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即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越大 ,那么内部控制审计收费也就会越高,因此,我们接受假设4。(5)审计任期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负相关。审计任期的系数为-0.01,在5%的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任期越长,越有可能对内部控制审计活动收取较低的费用,正如前文所说,这可能是由于面对激烈的审计竞争市场,会计师事务所想用低收费来维持该客户的忠臣度,以便长久合作。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发达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东部沿海五省的样本公司进行分析,得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收费与公司内部控制复杂度、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正相关,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审计任期负相关。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三条建议:①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管,减少内部控制活动的复杂性,从而减少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发生。②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管理,降低各种影响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风险,避免因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风险评估较大的原因而承担增加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负担。③尽量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尽可能长的合作,这样有利于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负担的减小。(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宜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内地在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1(12)

[2]盖地,盛常艳.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自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5)

作者:康山松

上一篇:高中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下一篇: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