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作业生产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准的农机管理。文章介绍了我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我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机作业生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机作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1:

全方位发展农机化 推动现代农业进程

【摘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 农机化意义 推广 监管 机制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是在农业生产中以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劳动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利用各种机械和电力,驱动或拖动各种机械进行固定或移动等项作业,以机电力代替人力或畜力的发展过程。

农业机械化不单是简单的农田耕、种、管、收的机械化,还全面涵盖农、林、牧、渔业机械化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所以说,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加强农机培训工作力度

农机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农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直接担负着拖拉机驾驶人员的培训、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机校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教职工要牢固树立“培训就是服务”的理念,增强自身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把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及时地传授给他们,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农机化发展和先进生产力带来的成果。

3.狠抓农业机械科技推广

从宣传教育入手,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大型为主,中型为辅”和“先进性与适应性并举”的原则,深入开展送教育、送技术下乡活动,普及农机知识和技术。全面开展棉花机械化生产、保护性耕作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重点技术推广活动。以棉花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为重点,加快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和农机市场的监管

在争取各级资金投入,健全安全监理手段的同时,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把创建“平安农机”作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认真抓好农业机械年检(审验)和办证工作,搞好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杜绝农机重特大事故发生,打造“平安农机”品牌。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体系,协调配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继续加大对农机生产、经营、作业和维修等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运行,切实维护广大农机户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市场健康发展。

5.培育壮大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力营造服务氛围,大力发展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加大扶持力度,依法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指导,推动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培植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指导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6.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和落实农机法律、法规的热潮,使之家喻户晓。农机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农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

7.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

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有能力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进行扶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亦将逐渐进入反哺农业阶段,政府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因此,政府部门应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中央与地方结合,对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的政策。

作者:任予

农机作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2:

浅议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准的农机管理。文章介绍了我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我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准的农机管理。但是,我国当前的农机管理模式,特别是基层农机管理模式远远落于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不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将最终成为阻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我国农机管理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改革落后的管理模式,为农机监理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它承担基层农机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安全监理、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人员培训等社会化服务。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以农为主,广开农机服务领域,兴办经营服务实体,促进了我国农机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他具有稳定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为农业安全生产、作业和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2 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机服务资金匮乏,缺乏保障机制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些农机管理服务难以到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资金。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组织的扶持专项资金极少,没有与发展基层农机服务相配套工作经费,一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难以及时推广应用,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困难重重。政府投入的经费少,资金压力就转移到农民身上,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2.2 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范围窄、能力差

由于长期管理体制不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只是对外名誉上的单位,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缺乏约束力,本单位财务不独立,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政府职能不能正确履行。一些地方的基层农机组织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服务内容单一、范围不广,缺少活力。农机化服务主要停留在面上的指导,没有鲜明的特色和亮点。基层农机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2.3 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市场化服务程度较低

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乡镇农机服务组织主要功能是协调组织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农田机械化作业。但是农民大多相互间缺乏协作、分散经营,难以发挥整体规模效应。一些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由乡镇管理,但是很多乡镇的农机管理组织有名无实,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也不键全,难以履行基层农机管理应有的职责。乡镇农机服务组织中技术基础好的人员已外流严重,导致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

2.4 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存在着农机队伍存在着知识老化、新老接替不衔接、素质偏低等严重问题。受机构精简影响,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技术人才大量流失。乡镇实际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寥寥无几,心态浮躁、手段落后,开展农机工作力不从心。一些乡镇农机服务中心中专业技术干部非常稀缺,现有农机干部缺少开展农机化公共服务的基本技能,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索质不一。不少乡镇农机服务的从业人员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不符合农机化发展要求。基层农机组织的这种人才队伍状况不能适应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形势。

3 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3.1 大力宣传相关政策,重视农机管理服务工作

基层农机服务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对发展农村经济以及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基层农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宣传大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作用,农机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服务的意义。县级农机部门需要把好监督关,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管,对于那些需求异常的机具进行再次核实。乡镇基层农机主管部门必须把好受理关,重视农机管理服务政策的执行,发挥出就近监管方便的优势,积极协调改进农机保险工作,引导全社会监督补贴机具真正发挥作用。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还需要对农机化发展方向与补贴市场需求的关系进行科学统筹,营造公平公正的补贴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3.2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是做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前提。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繁重,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为了保证农机安全、高效的为农业生产服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职能和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挂牌、驾驶员考试考核等管理内容进行了规定。

我们要向每个农机监理员、安全员宣传国家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各地农机监理机关要不但完善本地区农机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实行分级事故责任倒查管理,实行了全面倒查的机制。我们要不断改善农机化工作条件,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切实提高农机维修保障服务能力,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基层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平台。

3.3 加强对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我国一些地区的乡镇农机站工作人员少、专业技能差、综合素质低,大部分业务开展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给广大农机手办事带来了不便。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对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自觉遵章守法;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等等有着重要意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是农机管理服务的主力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制度的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建立科学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增强服务观念,增加专业知识,逐渐提高农机管理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3.4 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农机站的组织领导,为基层农机站配备了年富力强、基层农机工作经验丰富的站长。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要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实行干部年终考核百分制,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农机管理规范化、社会化。当前农民在踊跃购买农机具的同时,迫切要求参加培训。为了能够将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深入到基层,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部门要采取开办实用技术的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用的交流农机运用技术的场所。我们要通过加强基层农机站工作,使得农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农机注册登记挂牌、农机年度检审、农机驾驶员管理和培训等工作逐步规范化,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 结束语

总之,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现代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必须从各地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和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和发展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 张丽.农机管理服务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机,2011年05期.

[2] 谭鸿雁.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1年08期.

[3] 吕晶.试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作者:李德祥

农机作业生产管理论文 篇3:

西部民族地区农户农机需求差异分析

摘 要:在大量文献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围绕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8县两市农户农机装备现状以及对农户农机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农户的需求状况,并结合所在县域的多方面因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方案和意见。

关键词:农户调查;农业机械需求;差异;新疆

新疆自1954年自治区成立以来,农业机械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简单小型机械发展到大型机械,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但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农机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伊犁州季节性强,造成农机具的的利用率低,闲置时间长。现代农机具更新换代速度快,农户现有机具的更新速度却缓慢,并且老化严重。农户收入水平有限,而农机的价格普遍偏高,农户购买能力只停留在小型农机上。信息来源少,农户对农机及相关政策的了解有限。新疆少数名族居多,科学经济相对落后,大多农户的文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农户对农机的需求,农户对农机的需求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调查区特征描述

为了解伊犁地区农户对农机装备需求状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分析个体间存在的需求差异,笔者与2013年8月,在伊犁州农机局的协助下,在以伊宁市为中心的周边县及乡镇选取100户农民家庭进行了走访入户调查,整理有效问卷共95份。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副省级级别,管辖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以及直辖两个县级市(伊宁市、奎屯市)、7个县(伊宁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1个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七、八、九、十师5个师60个团场。

2013年,上级安排给伊宁市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450万元,市财政配套50万元。伊宁市农机局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型机械,共补贴拖拉机76台,配套农具122架(其中犁16架、旋耕机18台,其他88架),收割机7台,播种机27台,卷帘机305台,热风炉190台,温室滴灌755套,受益农户达163户,直接拉动农民投资1 500多万元。2013年,伊宁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9 076千瓦,比上年增长6%。农机固定资产原值为9 800万元。拖拉机总数为2 405台,配套农具为3 631架,温室生产管理机械为8 600台(架),物理农业机械73台(套),畜牧机械为506台,林果机械73台,其他机械为690台。农业机械配套比达到1∶2.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2013年,农田作业许可证发放率达100%,全年机耕率达100%、机播率达95%以上、机收率达50%以上,农田作业质量合格率达100%[1]。

二、调查样本的统计描述分析

调查户中,男性户主占绝大部分(86.32%),其中被访农户的平均年龄为42岁,40~50岁的农户占41.05%。考虑到调查地区民族差异情况,汉族农户占总样本的54.74%,维吾尔族农户占11.58%,回族农户占17.89%,锡伯族农户占15.79%。

被访农户中,家庭人数最多的有8人,最少的只有两人,以4人居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平均有两人,多以男性劳动者居多。被访农户中,初中文化程度占到总样本的66.32%,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农户仅占2.11%,总体来看,农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家庭收入是一个家庭的命脉,也决定着农户对农机需求的程度,农户只有在满足温饱和家庭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才考虑对其他方面的需要。根据调查,样本区农户的作物以一年一作为主,多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其他经济作物包括花生、黄豆、西瓜、蓖麻等。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在95户样本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1.05%,1万元~5万元之间的占48.42%,5万元~10万元之间的占22.11%,10万元~15万元之间的占12.63%,15万元~20万元之间的占10.53%,20万元以上的占5.26%。调查区被访农户中,收入五万元以下的居多,收入较低[2]。

三、农户拥有农机装备现状调查

调查户中,拥有农业机械数量位列前五的是:耕整机械、动力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运输机械。据统计得知,拥有动力机械的农户占总样本数的64.21%,耕整机械的农户占总样本数的72.63%,种植机械的农户占总样本数的45.26%,收获机械的农户占总样本数的26.32%,运输机械的农户占总样本数的13.68%。农户拥有的耕整机械最多,不仅有适当的价格而且种类齐全,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型。小型收获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不实用,而大型收获机械价格普遍偏高,大多数农户因经济收入有限,买不起,另一方面,乡镇农机大户的农业机械齐全,并且在农忙时以适当的价格出租,可以满足其他农户的作业服务需求。

农户拥有机械的方式主要以单独购买为主,占总样本比例的78.26%,农户认为,自己拥有较其他的方式在心理上更为踏实,需要时随时可以用,不用求助于他人,并且在自家农忙结束后还可以出租农机具,获取额外的收入。租用的农户占总体的21.74%,这一部分农户认为,农机价格高,收入不能满足购置农机的需求,并且租用农机很便利,自己拥有的土地不多,又不想耗费大量的体力劳动,在经济能够支持的情况下,选择租用农机具更为实际[3]。

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户不愿合买农业机械的原因是,认为合买农业机械牵涉到的经济问题很多,会影响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和睦关系,比如,农机在某一方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该由谁承担修理费用;在所获利益分配上的问题等等。

四、农户对农业机械性能及价格的满意程度

对于目前农机的价格,占比56.84%的农户都不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机价格偏高,一般家庭收入的农户很难承担。调查中有农户反映,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推广,有的农机经销商乘机抬高农机价格,使补贴后的价格与没有补贴的价格相当,致使农户认为有没有补贴政策是一样的,对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丧失信心,产生消极的购买需求[4]。

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新变化也影响到农户对农机购买的需求,全款支付的方式让不少农户有了不小的压力。有43.16%的农户认为,农机价格是可以接受并满意的,这些农户大多是乡镇的农机大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5]。

总体来说,农户对农机的性能满意程度是相当高的,占85.87%。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农机基本能够满足农户在劳动作业时的需求。对性能不满意的用户占14.13%,其中有5户对

质量问题不满意,认为国产农业机械的质量存在的问题较多,进口机械的口碑非常好,23户对收获机械的性能不满意,收割质量不高,浪费情况严重,两户认为播种机的精度不够,挡尺的位置不能完全固定[6]。

五、农户使用农机装备情况调查

农户对农机维修的情况。有65.26%的农户遇到小问题会选择自己修理,一般机器出问题都是在地里工作时候,如果送到修理店或是找售后服务来修理,耽误很多时间。有25.26%的农户选择去修理店,47.37%的农户在保修期内通过售后服务维修机械,仅有6.32%的农户请师傅修理。农户凭借自己多年从事农机的丰富经验能够自己修理常见的小问题,乡里的维修点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足,并且修理价格高,过保修期期限的农户大多不愿去修理店。

农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情况。共有70户农户通过售后服务维修过农机,有62.86%的农户对售后服务满意,37.14%的农户对售后服务不满意,农户对售后服务不满意的原因,通过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售后服务不及时。农机的问题大多是在农忙时的劳动作业中,出现问题的机器并不集中在某一地区,由于售后服务人员配备不足,不能够及时地解决农户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耽误了农忙,也耽误了农机的出租,使农户的损失很大。

服务态度差。农户遇到问题联系售后服务,售货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拖延情况严重,或是有不接电话,接到电话后不理睬的情况。对于新买的农机出现质量问题,经销商拒绝退货,只是对农机进行简单的修理补救,敷衍农户,严重打击了农户对农机需求的积极性。有些农户为了得到更好的服务保证,在购买农机付款时支付货款的80%,余下的款项在保修期后支付[7]。

机械保修期短。农机的保修期在一年左右,这一年时间农机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并且多数农户自己可以修理,一般在购买农机的第二年,农机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此时保修期已过,修理不能保证农机具不出问题。

六、农户农业装备未来需求情况调查

调查统计得知,未来几年农户计划购买收获机械所占的比例最多,为23.16%,其次是动力机械(17.89%)、耕整机械(12.63%)、种植机械(9.47%)。其原因在于,收获机械近几年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愈发广泛,农户深知其带来的使用效益,在收割自家庄稼的同时还能对外出租增加收入。收获是整个作业过程中的最后环节,也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过程,天气、交通等是影响收获的敏感因素,收获机械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作物收获完毕,避免因外部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调查农户中,有购买计划的农户仅占37.89%,62.11%的农户没有购买计划。为了更好地的了解农户的需求情况,对无购买计划的农户进行了专门调查发现,农机需求、经济问题、租用便利程度、年龄是影响购买计划的主要原因。

目前市场的农机价格偏高,有40.66%的农户只能接受10万元以内的价格。其中有4户农户表示,只要农业生产需要,就会去购买[8]。

七、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认知调查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户购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满足了农户购买农机的需求,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调查中发现,在这过程中农机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88.42%的农户从农机站宣传中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还有少占比的农户对农机站的宣传不了解。

农机站定期组织农户进行关于农机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更好地掌握技能,88.12%的农户了解农机站的农机技术培训,仍有少数农户对培训不了解或不参加。农机技术培训大都在农户农闲时候办,但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农户参加培训[9]。(1)农户农闲时外出收账,或有私事,没有办法参加培训;(2)有些乡的农机站在冬天组织农机技术培训,农户因为天气原因不愿去参加;(3)伊犁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农机站有很多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培训时候用少数民族语言,汉族农户听不懂,不愿参加技术培训;(4)农机站请来的技术讲解员注重理论讲解,农户在农机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使农户对培训兴趣锐减。

农户除了从农机站宣传中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外,还有45.26%的农户从电视中了解,有28.42%的从网络,10.53%从邻里之间了解,而农户大多在农闲时会关注新闻或农业频道,大部分农户很少上网去查阅关于农机的相关信息,原因是不会使用网络[10]。

八、建议

1.加强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看作城乡统筹、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力量,以农民的切实需求为立足点,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的劳动作业强度。

2.政府应扩大补贴范围,特别是在进口机械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管,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以次充好、补贴异价的现象,维护农户的切身利益和购买信心不受损害[11]。

3.农户对农机的性能基本满意,但希望农机设计更人性化,农机设计者与农户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沟通,了解农户对性能的需求,使农机的使用性更强、更实用,农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形同虚设[12]。

4.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素质和技术,增加售货人员的配备,避免在农业生产关键时刻,因农机零部件供应不到位,农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而耽误农忙,给农户造成严重的损失。过了保修期的农机,修理不能保证农户农机具不出问题,因此建议延长售后服务期限,保证农户的利益[13]。

5.进一步加强农户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探索适合农户培训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普及农机新技术,提高农户对新机具的操作、维修和保养水平。先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户,然后带动周围的农户。加强培训团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找乡里的懂农机的农户或乡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应请专业的培训人员,针对农户的实际问题给出有效的意见,帮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只重理论。少数民族群众较多,语言不通问题严重,培训时应将各民族农户分开培训,避免因语言不通给农户带来的困扰[14]。

6.加强对农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集中农户、张贴告示、发放宣传册的形式向农户推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监管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政府补贴工作透明化[15]。

7.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民间合作组织,通过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避免农机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16]。

参考文献:

[1] 许文忠.伊宁市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效益显著[EB/OL].http://www.ylznj.gov.cn/news/wzxw/2013/10/1310288120EG08GI3J7H

6AIF9.html.

[2] 白庆海,井维娟.当前农村对农机需求特点的分析[J].农业工程,2009,(10):213.

[3] 易丹丹,李晓红,焦长丰.中国农户农业装备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国农机化,2006,(5):64.

[4] 刘凤阁,白桂岩.农村地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2):31.

[5] 刘玉梅,田志宏.农户收入水平对农机装备需求的影响分析——以河北省和山东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12):44.

[6] 陈天宁.吉林省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J].农机世界,2009,(9):38.

[7] 王博炜.甘肃省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分析[J].区域规划,2012,(1):26.

[8] 何泽军.农户农机装备现状与需求分析——基于200户的典型调查[J].农机化研究,2008,(11):40.

[9] 张成宝,翁贞林,赵德贵,陈新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73户农户的调研[J].农机化研究,2012,

(4):19.

[10] 张显辉,王国义.当前中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特点分析[J].农林科技,2009,(6):196.

[11] 邱冬雪.做好农机质量监管工作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3,(8):60.

[12] 李彦荣.农村地区对农业机械需求情况的分析[J].榆林科技,2009,(2):26.

[13] 刘莉莲.浅谈中国农用机械的售货服务[J].农机之友,2009,(272):18.

[14] 董力洪,药林桃.江西省农机培训现状和建议[J].南方农机,2013,(4):37.

[15] 任义军.乡镇农机站如何在购机补贴中发挥作用[J].贵州农机化,2005,(4):9.

[16] 塔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J].农业经济,2013,(15):265.

[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杜薇 李红

上一篇:传统建筑构件研究论文下一篇: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