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智慧轨道交通背景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顺应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结合院校专业建设基础,高职城轨运营专业需要升级改造原有专业,促进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人才适应性,笔者提出校企双方共同围绕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从课程体系、实训建设、师资结构与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升城轨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配适性。

关键词:智慧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的形式有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内涵是:城轨交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深度融合,经自主进化,构建成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的中国式新一代智慧化城市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主要指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结合过程中功能项目选取以业务需求为主导,划分为乘客服务、行车组织、调度指挥、车站管理、运营维护、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等六大类业务。

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客运组织与服务、车辆设备运用与检护、行车组织与信号运维以及相关安全检查服务等岗位的服务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在智慧轨道交通发展的影响下,行车组织、乘客服务、车站管理、调度指挥等工作场景与典型工作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城轨运营岗位和技能被淘汰的速度愈发加快,技术发展和教育从来不会天然耦合,需要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将新技术新工具新技能加持学生,提升其未来在智慧轨道交通背景下的职业胜任力与发展力。

二、智慧轨道交通背景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智慧化”发展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差距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就业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适应轨道交通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和新设备等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城轨企业运营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的持续更新,也引起行业多项业务岗位的变化。人脸掌纹辨识技术、影像侦测技术多重应用将直接导致安检、售票、站务、检测等岗位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同时对乘客的行为追踪与数据分析、客流指标分析与预测、对公共传染病防范、新媒体传播与运营等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轨运营的岗位要求呈现“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协同、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化”,也就是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更迫切。在校学习知识部分落后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际,原来学习的一套专业技术技能,将逐步被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真实场景应用能力所驱动迭代,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二)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前沿性不够

智慧城轨业务主要表现为行程规划、智能客流引导、智慧安防、智慧站务等。这些新业务带来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复合,虽新岗位技能是基于原有岗位能力的提升和转化,但总体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工作内容更复杂。职业院校城轨交通运营专业核心课程有城轨行车组织、城轨客运组织、车站机电设备运用、AFC系统及票务处理、安全运维等,没有与复合岗位相对应的支撑课程,课程设置无法全面体现当前“智慧化”岗位业务需求。“智慧化”蕴含的技术创新精神、数字化助力公共传染病防范等思政元素没有相依托的新教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学生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体现出智慧城轨交通发展的前沿性。

(三)教学实训环节与企业“智慧化”生产实际差距较大

目前高职院校城轨实训室主要仿真设备微缩城轨交通设备模拟线路运行的模拟沙盘、ATS系统、AFC系统等,这些实训设备系统可以实现行车调度、指挥的模拟训练,能够演示信号故障、行车规则等。但随着各地地铁开始使用3D图像车站管理系统、AI语音自主服务、人脸及掌纹识别系统、无人驾驶列车运行,实训室设备功能受于限制,学生无法深度参与,学生毕业到企业后对“智慧化”电气设备适应性差。此外,安全生产是城轨运营的重中之重,操作“智慧化”电器设备过程中的不规范都有可能引发重大后果,所有城轨企业都规定,在运营时间无上岗证人员一律不得动手操作运营设备,学生无法通過实习补充“智慧化”操作设备短板。

(四)师资结构亟待优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需要增强

目前高职城轨运营专职教师中有智慧城轨运营管理及设备研发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对智慧轨道交通运营一些实际运行过程和工作中的问题不能深入理解,近而导致在上理论课和实训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专业课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行工况相结合,跟不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实际业务的发展,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轨运营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部分教师自我知识更新慢,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匮乏,需加强现有教师城轨全自动系统在职培训,畅通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在智能车场、车站、调度、运维方面相互学习交流的通道,缩小院校教学和企业需求的差距。

三、智慧轨道交通构建背景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期基础

(一)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本专业最新一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是在对行业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等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修订的。过程中重点分析就业和工作任务及所需职业能力进而映射出相应课程设置,如下表1和表2:

(二)城轨行业人才培训中心及毕业生调研

笔者通过对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培训中心学习调研了解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智慧化发展,近三年毕业生普遍反映城轨地铁标准站所需工作人员总量由每站80人左右减少至30人左右,企业更多需要城轨电气化知识背景,能够对行车组织、客流组织、设备检测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判的能力,需要对智能化的设备,诸如人脸识别系统、微信、全自动驾驶列车的接发能力;需要数据信息安全与防御处理、公共传染病防范、城轨空间场景布控、新媒体传播与运营及平台舆情管理等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四、智慧轨道交通背景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化”发展人才需要

与智慧化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运营岗位能力要求主要有:电子支付设备的应用及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全自动驾驶的列车接发能力;自动驾驶作业的监控及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能力;大数据采集新技术应用;维护及故障处理能力;AI/VR、5G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能力等[5],结合城市轨道运营职业岗位,具体归纳如下表4:

表4智慧城轨交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

岗位群职业岗位典型职业活动变化典型职业能力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岗位群

站务员车站值班员1.扫描微信、支付宝等进站1.微信购票等新设备应用能力;2.新购票设备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2.站台接发车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接发车能力3.人脸识别人脸识别设备读取及故障处理能力1.全自动驾驶接发列车1.全自动驾驶的接发车能力;2.故障应急处理能力2.与全自动驾驶的联动与全自动驾驶的联动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突出轨道交通智慧化特色并同步更新教材

从城轨交通企业需求角度评估当前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智慧化”相应课程内容,删减部分淘汰业务模块。首先,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智能技术及智能设备应用场景,梳理相关岗位的典型职业活动变化及职业能力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其授课内容,增强城轨职业教育与城轨企业人才需求适应性。其次是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加强专业建设发展性,共同建设前沿智慧化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优化以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前沿性,共同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训向城轨企业智慧化生产实际跟进

以新技术应用和新数字内容为保障支撑,建构完善城轨专业教学体系和跨学科知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和城轨运营交叉融合,破解以往教学中“高风险”“难看见”“难进入”的教学痛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深化校企教学融合。实训基地不仅对城轨专业学生进行专项实训,还将用于企业员工专业培训,为相关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培养专业人才,打通职业院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我校可以和西安城市轨道运营集团公司、陕西城际铁路公司建立“校企联合”,让学生真正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检测和维保,有效融合校企优势资源,互惠互利。建立学校教师深入城轨企业挂职锻炼和城轨企业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授课机制,采用站长带徒弟、专业结对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并设立专项教学基金,确保资金实施到位。

(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只有教师自身从事过智能化、智慧化轨道交通运营经历或研发,才能对实际运行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深入理解。教师要与城轨企业之间深度合作,建立集城轨教学、设备操作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实现区域内城轨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把学习的场所从传统的学校、课堂、实训室拓展到城轨企业培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场和虚拟云端、网络在线等学习空间,实现从“‘新技术助力教室听讲’转向‘新科技赋能开放式学习’”。在校企深度互动教学过程中,将城轨企业文化、运营岗位要求、技术岗位培训、项目需求等纳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转化为教学项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有效提升职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智慧城轨先行工程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分析[Z].202102.

[2]国际地铁协会.城轨交通数字化转型十大趋势[J].独家策划,2020(11):46.

[3]高嘉佳.新科技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产教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J].管理与标准化,2021(10)203:205.

[4]周明保,王占生.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2020(12)102:103.

[5]李怡民,李軍,周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4).

[6]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智慧城轨先行工程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2021(01).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课题名称: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金课”式课程体系建设与评价标准,项目编号:SZTYB19147

作者简介:封小霞(1986—),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职业教育教学。

作者:封小霞

第2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摘 要:本文重点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当前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实际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另外,本文选了文献研究法,通过筛选和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内容,并以此内容作为理论支撑,从而展开研究。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模式分析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结构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方式已经成为了当前很重要的交通手段,不仅速度快、安全可靠而且为乘客提供了安逸的乘坐环境,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但是,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着问题需要解决,而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正是对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给出了应对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1.1 缺乏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

由于轨道交通在各个城市建造的较晚,其运营管理手段也是初步发展的阶段,还不够完善,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运营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其思想层面的意识、安全方面的意识以及操作方面的规范都没达到应有的高标准水平,一旦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或者行为出现了差错,就会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安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还有些城市在管理时多数在借鉴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但是这已经满足不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实需求了。

1.2 对轨道交通的指挥调动不够统一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模式还不够成熟,还有指挥调动不统一这样的问题存在。每个不同的城市都有其各自的运营发展路线和经营的管理模式,各个城市交通公司没能将各个项目在经营和管理时,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导致了协调难度的增大,联动效率低,指挥调动不够统一,加大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资源和成本上的管理难度。

1.3 运营管理模式的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还缺乏对管理成本上的控制,交通运营的管理本身就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增加人工方面的成本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到铁路运营当中,还有线路的维修都增加了运营管理成本,成本的控制难度也随之加大了,想要保证各类成本的估算准确度还需要不断的摸索,要对不同车站、不同车辆段的收入和耗电情况进行整理统计,以提升管理的整体水平[1]。

1.4 环境及设备问题

环境和机械设备也会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产生影响,主要是自然环境问题,地震、雨雪、坍塌等都会阻碍轨道交通的运营,车辆晚点问题也随之而来。机械设备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当前的机械设备的管理逐渐成熟,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交通网络中新增了很多系统和分支,致使交通网络越来越复杂,管理中的风险和隐患也逐渐加大。另外,通风以及电气设备也有着安全隐患,需要不断的监测并及时解决。

2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对策分析

2.1 完善交通运营管理规章制度

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政府作为起主要监督作用的一方,有必要依据相关法律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序且规范的进行,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政府还要加强监管的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尽快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帮助明确各部门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运行、收入的整理清算、运营商之间的协调、监督检查、处理投诉等制定一些标准。虽然,规章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的效果,但是参与的人员也一定要积极的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保证做到合理且规范的处理细节。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运营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制定的规章制度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发展,严格的依据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强化轨道交通企业的内部人才队伍的构成,依据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责还有任务,将工作效率提升上来[2]。

2.2 加速更新运营管理技术

在运营管理中,要充分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工作人员的流动情况,加快更新运营管理的技术,避免遇到新型的问题和情況时,无法用已有的技术和方法解决问题。创新的管理技术,要从不同的层面入着手,将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形成更能适应当代轨道运营管理发展的方法和手段,有效的解决地震、雨雪、坍塌等自然环境问题以及机械设备的问题。此外,管理技术的更新,要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保证技术更新后,各项的运营管理仍然具有规范且标准的特征,将整体的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安全性能大限度提升。

2.3 加大运营管理人员培养力度

除了制度上的保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使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也是很关键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可以借助媒体等信息技术向全体员工进行管理技术和安全防患意识的普及,鼓励工作人员积极的加入运营管理的相关培训,使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有着明确的认知。同时,将交通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专门的方案,保证有效应用[3]。

2.4 完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

要注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的完善,对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三维结构理论入手,确保各个层面都有研究到,再进行汇总和深入分析。强化轨道设计、信号检测、换乘空间的监测和管理力度,确保交通配套设施的安全合理,保证运营管理模式的完善程度。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相关文献和交通运营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获悉当前的轨道交通运输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经验不足、指挥调动无法统一以及控制成本的难度加大等问题,都对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而,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严格的掌控运营管理模式,号召政府和企业进行配合,完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加速更新管理技术,加大力度培养管理工作人员,注重管理模式的完善,保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长久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君.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J].山西农经,2020(4):132-133.

[2]尹聪聪.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S2):19-23.

[3]王笑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20):14.

作者:李庆

第3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轨道交通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空前,并陆续投入运营,同时随着线路的不断延长,客流量的不断增多,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基本覆盖城市中心城区、主要繁华区及交通枢纽等关键区域,因此也给运营安全管理带来了“幅度广、难度大、问题多”等难点,所以,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始终将安全视为轨道交通运营的生命线,从企业领导到基层员工要将安全视为重点工作来抓,确保了各地区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轨道交通;出行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安全运营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城市交通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为城市生活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需要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需要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为科学合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创造可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能力會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给城市轨道交通带来重大的影响。如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科学合理,这样就可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反之,如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不合理,就会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困难。因此,为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地发展,一定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尚缺乏完善的地铁以及轻轨管理标准。各城市在制定行车管理制度时,也只能是“头痛医头”,就事论事,满足当下的需求,体现不出管理的先进性,也影响了轨道交通运营的有效发展。

(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不统一

轨道交通近几年在我国大中型城市迅猛发展,但因每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选择的融资方式各不相同,加之国家对轨道交通的管理标准尚在陆续出台,因此在建设轨道交通过程中,各个城市所选定的系统制式、设备类型、线路敷设方式、车辆基地规模以及设计标准等不尽相同。这也导致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缺乏统一性,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标准。有时候即使是同一个城市不同线路的设备标准也存在差异,在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和作业员工的配置上造成浪费。形成网络化运营后,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很难协调和处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共享资源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但每个城市自成一体的现状,造成了轨道运营管理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影响了先进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引用。

(三)不同城市内部交通运行管理模式不同

我国各个地区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不同地区城市的轨道运营在融资、网络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包括内部管理系统以及模型也并未统一化,各个城市采用的都是独立的管理系统。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城市是将规划、融资、建设和运营实行一体化管理;但有些城市是将上述环节进行单独管理。除此之外,管理的模式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有的城市采用的是传统的政府投入资本金,债务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实施建设。有的城市采用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进行市场化的管理。这些差别都使得我国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水平层次不齐,间接影响了同一标准下我国的宏观调控。

三、我国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

新时期的轨道交通工程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组织论、组织权变论的基本原理,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组建项目管理组织时,根据工程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确定工程管理模式总体思路为:工程社会化管理,发挥“外脑”作用,组织机构及人员动态调整,抓好廉政建设。

(一)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新时期轨道交通管理构架在贯彻我国现行的工程监理制的基础上,进而将建设方的各种职能进行分离,即将管理职能和决策职能进行分离,这样建设方就可以将大量的专业性很强的工程计划、监督、协调以及控制等管理职能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给项目管理公司及工程监理公司来承担,只保留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的管理、资金筹措的管理、招标与合同管理、财务和税收管理等主要职能,从而实现了工程管理实体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其特点在于:

1.工程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可以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建设以经济为手段,在管理的管理组织中,实行严格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基本杜绝了传统工程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病;

2.建设方对于工程事务的管理,工作量降低了很多,而其也可以使自身的工作人员结构合理、规模适中,决策层可以集中精力管理和研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3.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专业力量,而且也能很好的调动社会专业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以在社会上集合众多合适的专业人才。

(二)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要求

1.在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

2.为了适应我国现有的工程监理制度,在建设阶段的投资、进度、质量等控制可以交给社会监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理独立管理作用;

3. 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模式尽可能的达到职能化、专业化,要实现办公、物资、计划、开发、财务和设备等的分离,提高管理的效率,减轻建设方和监理的负担。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捷、高效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与慕名而来的乘客。发展轨道交通是一种“战略节约”,可以说是百年大计,并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亦不同于其他公共交通系统,技术含量高、运行时间长、专业部门多、资金密集度高、系统相对封闭等特点带来了运行组织与多部门协调困难。

运营组织历经风风雨雨、不断改革,逐渐成为高效、精简的组织。展望未来,由于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运营组织的精细化分权将逐渐展现其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将更加高效、完备,更能适应时代发展,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健康良好发展运行,所以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对各个部门的管理形成的管理系统要全方位的运作起来,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只有在协调统一,科学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正常运行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才能不断继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啸来,杨成连,毛敏.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探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3:12-15

[2] 魏然.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两种模式[J].综合运输. 2004. 10:38-40

[3] 胡晓嘉,顾保南,吴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4 :43-51

作者:刘俊 徐广平

第4篇: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票务管理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效果关系着轨道交通企业的正常经营及人们的方便出行。票务系统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在票务政策,票务管理体系以及收费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序的协调。本文将对如何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作出讨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票务管理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快速铁路、地铁、轻轨等以轨道的形式存在与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其中快速铁路主要是大城市连接城市郊区与中心区的方式;地铁是在城市中存在,运行于地下的轨道交通;轻轨是城市地面上的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快速列车与轻轨,往往通过架桥的方式来躲避公路交通的障碍,而地铁则是完全独立的轨道交通系统。从运输能力上看,快速列车最大,地铁第二,轻轨最小,但都比公共汽车要高。在运行速度上看,快速列车主要开往城市周边区域,甚至城市相邻的城市区域,停站少,速度最快。地铁和轻轨在城市之中穿越,停站相对较多,速度稍慢,但都要快与公共汽车。

对于公共交通的一种方式,城市轨道运输更加的快捷,运量更大,是大城市的必要交通工具,不但能够方便人们出行,还减轻了公路交通的压力,对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来有很大的益处。同时轨道交通可以连接相对较远的城区、郊县,使得城市发展布局更加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也是我国公共事业专项企业化运营的一个难题。在公共交通上,一直以来运营主要靠国家补贴,在我国改革越来越深入、市场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地铁、公交等公司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一直靠国家补贴运营也阻碍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在转型与改革的进程中,一定要慢慢的转变,首先在票务管理上,价格往往是国家变动最缓慢且最小的部分,通过北京地铁的票价来说,从4元到3元,再到按距离分站点测算票价,可以说经过了多年的调查与反复的研究。因此,在票务上做到改革,票价的改变很难,而提高票据管理的效果,进而能够促进人们的出行方便,又能提高企业运营水平,这是企业需要从自身做的提升与改变。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票务管理的内容

(一)票务政策

票务政策分票政原则、票价方案、收费体系、清分结算体系、管理体系等等。票务政策是票务管理实施的总方向,是规定轨道交通各类票务业务如何实施和管理的规则。

票政原则是始终以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体现其公益性,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系统相互协调配合, 而制定相应的票务政策。

票价方案是以票证原则为指导,在保证公共交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兼顾国家、乘客的共同利益,综合考虑企业运营与社会效用,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制定票面价格的行为。票价方案主要是基础票价的确定,轨道交通基础票价主要考虑公众利益,票价可以在基础票价上按照不同人群、时限、乘车种类等制定不同票价,如学生票、老人票、年票、月票等等。

收费系统,目前分为三种方式,一是乘客通过人工系统售票或是给乘车卡充值,二是通过自动售票终端售票或是给乘车卡充值,三是通过网络媒介给卡充值或是售票。三种售票方式相互补充,自然的形成了给不同乘车人群服务的售票方式,例如,外地乘车的乘客一般选择人工窗口,顺便可以咨询路线,本地人或是长期乘车的乘客一般选择网络充值或是自动终端充值,改变了在售票窗口排队的状况。

清分结算体系,是为了保障营运商的利益而对换乘票务收入进行合理划分,通过成立情分中心或是建立清分模型来确保换乘票务收入的公平准确。清分算法根据投资股份、行驶里程、人员管理、票务销售等等因素构成一个清分计算方法,可以做到基本公平准确。

(二)票务管理体系

票务管理体系是围绕车票销售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一般涉及的单位有车站、网络、车上售票等等票务管理体系, 包括车票开制、票底管理、磁票回收、车票维护、联网票务调度等等。票务管理体系是确保车票发放安全,确保客流稳定不超载,确保运营企业资金安全的必要管理体系。

(三)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从前台表现看,是乘客通过不同渠道购票,通过验票闸机凭票乘车的系统。从收费管理角度看,其是一个完整封闭的运营财务体系。包括清分系统,主要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的各种运行参数与结算数据;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主要是收集本线路情分系统产生的交易和审计数据,并提交给城市轨道交通清分中心进行对账,制定该线路的票务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的技术要求。车站计算机系统及车站售票终端,主要是面向乘客售票并进行车票管理。最后是出票系统,主要负责售票、退票、核票等工作。

三、轨道交通运营票务管理的趋势分析

(一)网络化管理

随着我国计算机、手机端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多与网状规模的形成,传统的票务系统完全不能适应人们快节奏的需求。而实现网络化管理,不但需要软件上的普及,形成售票网络与管理网络,还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

网络化管理要达到任意线路、任意站点间进行。对于换乘的票务需求也要通过网络化实现即时查询与准确报价,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通过信息系统对大型轨道交通网络进行数据处理方式上的统一,在线票务信息系统可以即时清算。对于轨道交通网络化自动检票系统要准确的识别票面信息,保证出错率降到最低。实现网络资源高效、合理的使用,通过提高技术手段与工作效率来达到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提效。

(二)一票换乘的实现

一票换乘在我国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上已经实现,很多轻轨与地铁相连,就可以将目的地注明,实现买一次票直接换乘直达目的地。这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一定会带来人口的集中,无论是住宅还是企业,选择轨道交通周边建设的趋势增强,轨道沿线成了人们聚集的场所,无论是人工售票还是自动售票机售票,如果不实现一票换乘,必将形成排队扎堆,在排队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早晚高峰期十分不方便,也会大大降低轨道交通的吸引力。节点的不出站换乘在地铁中应用最多,从北京地铁一二号线的统一票价、不用出站换乘,到现在的按目的地距离收费的地铁网络售票,人们在众多地铁线路上换乘,都可以实现不出站,不用特别买票的换乘。

一票换乘方式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持票人的改签和退票问题,经常遇到持票人未达目的地而选择换站下车或是退票,这样就要做好制度管理并做好与持票人的解释工作。二是要确保票面信息存储能力的足够大,对于轨道交通磁卡票,如果轨道网越庞大,需要磁卡存储的信息越大,并且磁卡在反复读取输出的过程中也有损耗,要做到磁卡的正常使用。三是做好指示图标和咨询工作,这几乎是轨道交通站点服务人员一天做的最多的工作。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极大的提高票务管理水平。

(三)防伪功能

轨道交通的发展票面额度也会增大,很多人钻票面科技含量差,防伪功能差的缺点,制造假磁卡,这种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对于这种现象的控制,首先要提高票务防伪与票务安全。利用票面信息存储功能,输入复杂的防伪码,同时做到严格保密,使磁卡票面的成本提高的同时,增加假票了制作成本,使犯罪分子不但无法仿造,并且由于成本问题的考虑而放弃仿造。

(四)对于票务清分多元化的需求

由于线路运营里程的增加和延伸,城市轨道交通必将变成从单线运营到多线运营的扩展。一条线路由一家公司投资经营的模式将变成多家投资的方式,对于线路专营权也由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机构进行拍卖。多家运营商在一定期限内负责运营,同时承担线路安全与运营管理的风险。因此在票务管理上,尤其是清分工作上,做到统一、及时、细化,这样就会遇到不同种的管理方式,形成多元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贺军. 地铁“大跃进”或使城市深陷财政泥潭[J]. 上海国资. 2013(01).

[2]何宗华.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10).

作者:彭婕

第5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摘要:最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轨道的交通运营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在进行改善,但是安全性仍然不够稳定。地铁车站作为轨道交通运营的主要场所,民众的财产和安全与车站安全管理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针对当前地铁车站安全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有效地保证地铁车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安全管理现状

1.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车辆的增多,导致地面交通压力与日俱增,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其他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来缓解压力。轨道交通有速度快、所用地面空间小、承载力高等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在日渐加重的交通压力。并且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某些方面未免会有疏漏,因此要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性。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概况

在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以及在轨道交通空间上的安全性考虑。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大部分是较为封闭的空间,所以首要要注意的就是消防问题。一方面,必须要保证相关的消防用品能够一直处于有效使用期并定期检查消防用具是否合格,消防安全通道必须保持通畅;另外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使用耐火材料用于轨道交通,其所连接的动力系统所使用的电缆也要有防燃材料的使用。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火灾灾情的扩大,从而减少当火灾发生时的经济损失。此外,在轨道交通的站台设计上,也要进行安全的考虑。

2、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影响着交通安全系统的评价和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有关的多种活动。人在参与交通轨道运作时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具有丰富安全知识、较高安全意识的人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此外,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只有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操作熟练度以及操作安全度。机器虽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机器设备的运作,并且机器的性能改进和维修等操作也需要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由此可见,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就必须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人,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操作过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2 道路因素

道路也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一个重要的因素。良好的道路条件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道路的管理,加强安全保障设备的设置和维护,加强车流量较大、道路情况较为复杂的地带的监管和引导,加强道路安全引导措施的研究与改进,加强学校、公交车站等重点保护区域的保护,不断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系统,保证系统有效运作才能够有效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一种客观因素,具体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是有人为参与的环境和场所,包括基本空间和基础设施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复杂系统,不仅受内部环境的影响,还受管理机构、社会因素等的制约和影响。要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不仅要重视内部环境,还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对于各种因素的经营和管理。

2.4 设备因素

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是设备,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因此,要使轨道交通安全首先需要有效管理设备和定期维护设备。不能放任细小的安全隐患被忽略。细节问题长期忽略,会导致风险增加,最终会导致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不能安全稳定运行。例如地铁在日常运行中,通信系统,调度系统,安全系统都需要电气设备的支持,在平时如果没有做到按时定期检修和维护,或者没有在设备的全面系统性检测中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藏问题,这些都会使得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隐患的出现和增加,为乘客和地铁员工带来危险。

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管理

在城市轨道交通深基坑、盾构隧道等项目施工中,应严格选择信誉良好、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落实项目的调查分析工作。通常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设置三层防线:第一层由施工单位组织监测工作;第二层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落实监测工作;第三层是监理单位对第三方监测活动进行见证,对施工单位组织的施工监测成果和第三方监测成果进行比对,对达到设定的预警值、控制值或明显不符的数据进行核查,并组织工程各方及相关专家进行分析处理,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3.2 实施关键节点施工前条件验收

在各种关键节点施工前,应安排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等对有关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检查不达标的关键节点应重新施工,必须要达到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3 动态管理安全隐患

结合項目施工现场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要合理安排人员对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务必确保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另外,专职人员还应针对排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与跟踪,实现动态管理。

3.4 推行信息化监控措施

轨道交通工程具有施工工艺复杂、地质条件勘察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平台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实施实时监控和管理以此来提高项目施工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险情,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5 严把地质超前预控关

对项目所处区域的水文、地质等情况采用勘探等手段进行明确,对不良地质条件进行针对性处理,各参建单位应重视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展开,尽量将风险降至最低。

4、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将会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确保列车的运行以及乘客的出行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

[2]褚画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智能城市,2018.

作者:胡卿云 赵彦彦

第6篇: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研究

关键词:轨道交通 运营成本 定额管理 策略探究

轨道交通是当下一种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有运量大、时间精确等特征,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局面、优化城市发展结构等方面表现出很大优越性,科学控制其运营成本是创造更多运营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成本定额管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本控制方法,和常规成本控制法相比较,其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协助企业实现健康、长效发展,能显著优化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服务品质,对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有较大现实意义。

一、定额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定额管理即企业在开展管理活动中,通过科学分析业务生产阶段人、物、财力等资源的消耗情况,编制相应的标准进行管理的形式。成本定额是当下权衡企业成本控制效果的常用标准之一,也是企业制定预算、生产方案的基础性凭据。基于定额标准开展企业管理活动能节省原材料,优化劳动力成本,进而协助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水平,更高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定额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及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我们可以将定额管理视为现代企业当下生产条件内的最优组合,通过加强定额管理能促进各项财务信息整合过程,协助企业尽早建设出更加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与科学的理论指导;定额管理也是控制目标成本的过程,通过有效执行该项工作能帮助企业高层全面监控经营费用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投资方案,提高企业事前成本控制水平,使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过程有更大动力。

二是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轨道交通企业一旦执行定额管理计划后,就一定要把定额标准落实到各个部门内,将不同部门对成本控制目标的执行状况作为考评业绩的主要凭据,维持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加大相互监督力度,提升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企业在开展定额管理后,各项决策将会转变为指标,并体现在定额管理编制阶段,通过和定额管理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探寻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整改,管理水平便会有所提高。

三是调动职工的工作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交通企业在实施定额管理后,能够优化配置职工的岗位,合理分析企业岗位的发展需求,测评广大职工现有的工作能力,编制相配套的劳动定额管理方案,把各项工作细化到每名职工上,帮助他们对岗位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认真履行。在发放薪资时,参照定额量化的标准测算出各职工应领取的实际工资,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性,在生产实践中提升工作效率。

二、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介绍

(一)运营成本的概念

轨道交通在生产运营阶段,在管理运营成本时抵达的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后续运营活动中管理的可持续性,故而做好、做实运营成本的管控工作具有较大现实意义。轨道的运营成本投入主要集中在城轨交通建成后的运营阶段,为了满足乘客对轨道运输提出的主观需求而在资金方面做出的投入会牵扯到很多方面,比如人工雇佣费、能耗成本、设备检修费、运营管理费用等。为了显著提升运营成本控制水平,在生成实践中可以把定额管理作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考评等的基础去强化管理。

(二)运营成本的组成

依照计入成本主体方式的差异,可将其分为直接与间接的运营成本,前者即可以直接纳入至成本主体运营范畴的成本类型,主要包括人工成本、線路维保费等;后者需要参照核算准则去进行归集,参照前期设定的资金配置准则,在配置结束后方可将其纳入至相关对象的经营成本中,其囊括了剔除直接运营成本之外的财务成本、支出及管理成本等。

参照成本的可控情况,分为可控和不可控运营成本。前者即某个责任单位或相同个人行为能实现管理控制的成本,能依照预设的方向进展。业务招待、差旅成本等均是常见的可控性运营成本;不可控性成本通常是难以控制及不存有调控空间的,通常直接运营成本属于该范畴。

(三)影响运营成本的因素

多种因素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控制情况,甚至在同时段的不同区域、一个区域的不同阶段中,运营成本可能存在着较大波动,以致浪费了不必要的资金、资源。具体而言,对运营成本形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客流量。这是影响轨道运营成本的一种直接因素。客流量增加时,他们对轨道交通的需求也有提升,一方面使票务收入额增多,另一方面能耗、人工成本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是运营规划。本文提及的运营规划主要是指轨道运输路线和次数的改变。本文以轨道交通次数改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在客流量恒定时,交通运输次数的增加和能耗成本提高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这就意味着当频次减少时,车辆能耗、维修成本等均会下降,此时对维修、保养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有一定减少,这样人工劳务成本就被压缩。

三是能源物资消耗。轨道交通常规运转阶段,关于车辆动力源方面是否能够接连不断地获得电价优惠,维保物资方面由于设备国产化率差异等,而在后期需要调整维保方案、计划,以及被维修设备是否处于质保期中等,设备后续的维保更新改造等,均会对轨道交通运营成本高低形成一定影响。

三、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定额管理的实施

(一)构建定额管理组织体系

定额管理是一项整体且系统化的工作,故而一定要建设相配套的组织体系,基于集中使领导、全员参与、多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等,实现对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管理、控制,进而帮助企业在运营阶段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是在管理层面要组建全面预算控制委员会,其职能主要是管理企业定额控制阶段的业务,制定成本定额管理时遵照的规则与标准,使定额管理的所有业务实现统一化。二是在操作层面上,要执行定额管理辅助,监管定额控制业务的具体实施情况,参与并管理预算控制委员会及基层组织的数据传输过程。三是企业各个部门创建专门的定额管理岗位,指派专人复核各部门的定额控制工作,重点管理上级定额业务小组配置的任务,尽早将所需数据反馈给定额管理小组及有关部门管理者。通过构建递进式定额控制网络,能使成本定额管理理念真正融合至企业内部管理中,这样定额工作推进阶段就有强大的组织人才作保障。

(二)制定定额原则,定额编制实现有依可循

针对运营成本的定额编制工作,应立足于企业生产具体状况,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故而,需运用科学的方法统一分析和界定定额。对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而言,不同类型的运营成本适用的定额编制方法存在一定差异。比如,针对能源消耗的定额编制工作建议使用统计分析法,这主要是因轨道交通运营阶段能源的消耗量是相对的固定值,所以可以参照财务部门既往形成的记录,再经科学分析后编制对应的定额管理标准。但是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均不能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因为劳动定额是一个变量,伴随着科技发展而持续改变,若强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则很难获得科学的标准,建议采用现场查定法,等同于参照现场的实际状况去编制劳动定额。

某轨道交通总公司在2005年6月成立,主要负责本市区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工作,以总公司对职工薪酬标准的编制情况为实例进行分析,通过开展数次调研活动后,获得人均职工薪酬标准的数据是7万元/年;同时,参照既往形成的数据统计资料,合理预测职工薪酬的增长状况,测算得出净增长率是7%;分析到后续几年中新开通线路的时间设定及运营需求,依照每年1400人的增长量去计算,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职员薪酬定额标准。

(三)采用成本定额,实现分类管理

针对城轨交通日常运营中的设备检修费用、人工劳务成本、增值稅等,企业要依照运营计算与成本定额去科学划分出管理责任主体,依照相关规范严格审查运营成本的经济预算、签署运营管理活动。交通运营网络及线路大修、更新整改及技术专项改造项目等形成的费用,建议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加以管理、控制,依照集团公司针对项目立项实施的方法,委托方呈交立项申请书,集团公司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统筹兼顾,实现各方运作状态平衡,批复专项后方可执行。对于运营能耗的管理,应结合当下交通运营网络及各运营线路上对责任主体的划分情况,确认受托运营单位为责任主体的事实后,集团工资依照运营网络及各线路全面运营计划及执行的能耗成本定额标准,加大对受托运营单位全年间用电指标的考察、审核力度,集团公司依照年度考核报表,对其实施适度的惩处措施。交通运营网络及各线路现实发生的能耗支出应由各线路上的业主依照月度直接和相关供电部门结算。

四、运营成本定额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成本费用核算是成本定额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数据信息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着成本定额管理效率与效果。故而,相关人员在实践中要善于应用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加大对各环节的管控力度,使基础数据源的精准度得到更大保障。具体实施阶段,可以编制完善化的数据统计规范与传输程序,在企业各个部门业务推进阶段严格执行,对成本编制、规划要求有全面掌握,把各类型的数据完整地整合至其内。若遇到不能准确获得数据的情况时,则要结合交通线路运营现场情况提前对其进行筹划。预算编制阶段,要加大对数据的动态化查询、监测与管理力度,借此方式使其准确性与完整性得到更大保障。

(二)优化定额管理环境

在执行会计核算工作阶段,要积极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提高参与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促进审计功能合理转化,以防企业内部形成财务漏洞,严格推行资格认证体制,巧用互换岗位机制,促进不同岗位之间的有效协作和沟通。在预算控制体系方面也要做出优化,尽早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清晰设定岗位人员的职责,科学分析其对岗位任务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对于预算编制工作,其要和城轨交通企业发展脚步一致,把任务细化到各责任部门,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督导各部门主动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完善成本控制方法。

(三)建设成本定额动态调整机制

从本质上分析,运营成本定额在统筹分析城轨项目技术特征、既往运营模式及成本主要构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后总结获得到的控制标准。尽管当下其在实施过程中较好地调节、控制了运营成本的增长速度,但城轨项目自身有运营期限漫长、涉及范围宽广、对安全性提出较高标准要求等特点,在现实运营阶段,面对着人工、物价的实时变动与增长、安全标准的提升、客流量聚集性增长、设施设备运转状态改变等多样化因素。鉴于以上种种情况,应尽快建设运营成本定额动态调整机制,参照现实状况,合理编制定额依据、成本管理流程及方法。依照城轨项目运营成本的具体状况,科学设定定额管理的实施、奖惩与考评标准,若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导致定额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之间存在差异时,应及时作出调整,力求能全面地呈现出城轨运营成本的改变规律,一方面较好地满足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对资金提出的合理要求,另一方面也能杜绝发生运营成本肆意增长的不良情况。

(四)完善运营成本定额

为了能够建设出规范、实效性强的运营成本费用审计、考评体系,使城轨交通行业安稳、长效发展得到更大保障,当下国内有部门正在尝试编制《成本规制管理条例》,希望通过建设成本指标管束标准对城轨交通行业运营成本作出合理界定,确保预测算过程的科学性,更为客观地审核与评估交通行业当下的经营情况。以上不仅是城轨交通行业管理运营成本阶段要遵从的纲领性体制,也能为运营成本定额管理工作完善过程起到导向性作用。参照《成本规制管理条例》设定的要求,需要细化成本规制的整体目标与成本指标管束标准,逐层分解,有针对性地调整运营成本定额,循序渐进地提升其完善性。通过严格执行成本定额管理条例,在各运营主体中真正落实成本机制内的各项要求,督导轨道交通企业加大管理力度,进而更有效的控制运营成本。

五、结束语

近些年,国内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建设轨道交通项目,但一些项目建成运营后给本地政府施加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应主动站在战略性视角做好运营成本控制工作,合理应用定额管理方法,梳理定额管理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完善定额管理流程、方法策略等,使轨道交通运营的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得到更大保障,实现对运营成本的动态化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金兆远.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74(9):81-83.

[2]邹烨.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员排班优化模型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78(9):104-107+111.

[3]董长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1,41(3):26-27.

[4]王丽丽.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时代汽车,2021,10(4):193-194.

[5]赵宝鹏,黄静兰,钟映梅,等.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的比较分析与建议[J].公路,2021,66(2):249-253.

[6]王秀霞,程靖.重庆轨道交通PPP发展模式与路径优化[J].中国商论,2021,8(3):102-104.

[7]高强.管理信息系统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财富,2021,22(3):207-208.

[8]杨凯宇.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成本管理策略[J].智能城市,2021,7(2):107-108.

作者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陈刚

第7篇: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第二章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第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安全运营的需求,并预留换乘和疏散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应当确定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安全防范和检查系统、维修保障系统、换乘和疏散系统、人员组织等内容,并经过运营安全评估,系统功能应当符合安全运营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编制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当听取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九条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建造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

其他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要求。

第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档案和相关资料,对设备、设施进行调试和安全测试,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并不得载客。

第十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行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规划、消防、土建、人防、供电、特种设备、工程档案、建筑节能、无障碍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运营设备、设施等项目的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移交运营单位投入试运营。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对验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验证,试运营期不得少于1年。试运营期满,设备、设施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可以投入正式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日前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运营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上设置平面交叉道口和人行过道。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弯道内侧建造影响行车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种植影响行车安全的树木。

已有树木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运营单位应当会同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制定解决方案,由树木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依法进行修剪或者移栽、更换树种。园林绿化、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协调,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下列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以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以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以内。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问题。

第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下列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作业: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爆破、地基加固、打井;

(三)其他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的作业。

确需进行前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过论证的安全防护方案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十五条 经许可从事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单位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方案,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形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许可作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

第十六条 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跨越、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会同运营单位评估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的影响,并将评估结果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评估影响运营安全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第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地下管线敷设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的,地下管线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加强管线的巡查、维护和管理,保障管线安全运行,避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十九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标准。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服务标准的要求,安全运送乘客。

第二十条 运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运营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运营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运营工作;

(五)建立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先期应急处置方案和特殊情况下的运营组织方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运营安全事故。

第二十一条 运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运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二条 运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运营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维护车站内秩序,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

(二)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报告公安机关处置;

(三)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第二十三条 运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列车驾驶员应当遵守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驾驶中不得从事与驾驶列车无关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面行驶中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按照预案和操作规程要求行驶。

第二十五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定期对包括车辆在内的安全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二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站台、车厢、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卖艺、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列车车厢内及轨道线路、隧道应当配置报警、紧急照明、防护、救援、灭火等设备,设备应当处于完好状态。

第二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规范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定期对各类安全标志进行检查和维修,保持完好。

第二十九条 电力、电信、供水等相关单位应当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用电、通讯、用水等需要。

第三十条 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影响运行时,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运行;无法恢复运行的,应当组织乘客疏散和换乘。

第三十一条 因气象、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等原因引起客流量上升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导乘客。

第三十二条 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以及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物品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的携带物品可以实施必要的安全检查措施。

实施安全检查措施期间,不接受安全检查的,车站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操作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并依法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十三条 安全检查人员实施安全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佩带工作证件;

(二)文明礼貌,尊重受检查人;

(三)严格执行安全检查操作规范;

(四)不得损坏受检查人携带的合法物品;

(五)发现禁止携带的物品和违法犯罪行为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四条 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配合安全检查;

(二)遵守安全指示标志,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三)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内侧,乘车时先下后上;

(四)不得实施阻挡车门、屏蔽门的正常开启、关闭和其他影响列车正点停靠、驶离的行为;

(五)不得从事兜售物品、散发广告或者反复纠缠、强行讨要以及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等影响乘车秩序的行为。

运营单位应当明示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管理制度,发现第一款第

(五)项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对于不听从劝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

(一)拦截列车;

(二)擅自进入轨道线路、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三)强行上下列车;

(四)向列车、机车、维修工程车以及其他设施投掷物品;

(五)损坏车辆、隧道、轨道;

(六)损害和干扰机电设备,架空电缆和通讯信号系统;

(七)翻越、毁坏隔离围墙、护栏、护网和闸门;

(八)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九)损坏、擅自移动安全标志;

(十)其他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

第8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

浅析我国地铁运营管理及发展趋势

摘要:地铁是一种大运量、准时、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我国地铁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仍在运营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概括我国地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了地铁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地铁 运营管理 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地铁的建设尚处于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阶段,尽管现在有大约30个城市有建设地铁的愿望,但真正建成通车运营的城市还不多,建成的线路还很少,使用的技术装备水平一般,致使地铁运营管理水平不高,还处于传统管理阶段。即对内,线路独立运营,尚无联通联运;对外,单独运营,自成体系,尚未构成综合城市交通网络。随着我国地铁的进一步发展,其运营管理模式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在此,从几个方面对我国地铁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我国地铁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地铁运营管理的现状

1、地铁运营管理系统的组成

我国现行的地铁运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调度指挥系统、车站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和运营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1.1调度指挥系统

调度指挥工作是城市地铁系统的核心,它由调度控制中心实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使各个环节协调运作,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在调度机构内,设有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环控调度和维修调度等调度工种。

1.2车站管理系统

车站管理系统是城市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与服务对象的主要联系环节。车站管理里的核心任务是安全、迅速、方便地组织客流集散,并做好行车组织的工作。车站管理模式采用值班站长负责制,负责当班期间车站的行车、客运、票务、安全等工作。

1.3票务管理系统

地铁运营收入主要是票款收入,做好票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地铁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票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制定票制、票价和售检票管理。地铁票制有单一票价制、分段计程票价制和综合票价制。票价制定要根据地铁运营成本、其他交通方式票价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售检票方式主要有人工售检票方式和自动售检票方式。人工售检票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自动售检票系统。它不仅可以方便乘客、减少运营人员和运营成本,而且对客流组织、收入审核、决策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1.4运营设备维修系统

设备运营维修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任务是保证各项设备系统以良好的状态

投入运营。只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保证隐形畅通,才能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快捷的优越性。

2、我国地铁系统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铁隶属于地方政府管理,与城市间铁路运输、地面交通运输系统、各个交通枢纽等系统的管理缺乏协调运营机制,地铁快速准时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各城市对地铁系统成网后如何运营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对车市地铁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督机制如何协调缺乏研究,城市政府对如何建立地铁系统的自我房展机制,加强地铁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力、制订科学合理的补贴机制等还需要研究。

第三,客运营销的问题。地铁投资大,其成网运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如何从票价、时刻表、线路组合等方面与地面交通配合,构筑快速出行体系,需要开展研究。

第四,安全应急系统的建立。地铁系统运利达,丹霞路的灵活性差,应急能力有限。企业应充分研究系统在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意外事件出现状态下的运营组织问题。

第五,城市地铁系统在经营管理上需要高度重视其城市运输特征,包括高峰期与平峰期的运营组织、大型枢纽内地区旅客换成组织、旅客综合信息服务体制等问题,均需要充分研究。

二、地铁运营管理发展趋势

1、地铁管理运营模式探究

由于世界各个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历史条件和经营环境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按资产属性及运营企业性质划分,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6种:

(1)官办官营(有竞争)。线路为政府所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运营单位通过招标方式获得经营权。

(2)官办官营(无竞争)。线路为政府所有,一家单位独家经营,或两家以上单位按行政区域划分经营范围。

(3)官办半民营。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政府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营。

(4)官办民营。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民间股。

(5)公私合营。线路归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所营。

(6)私办私营。线路由私人集团投资兴建,并由私人集团经营。

总结国内外各大城市发现,强调地铁福利性质的城市如纽约、新加坡,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责任,都存在后续投资困难的危机;在选择赢利性的城市如曼谷,难以保证轨道交通项目本身的有序发展;而在香港、东京、汉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逐渐走上良性循环,城市轨道交通的福利性和赢利性得到了较好的融合,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以线养线,政府的角色也在逐渐淡出之中。探究一种适合我国地铁运营管理的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2、地铁的网络化的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地铁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未发展到

多线联通、联运,更没有构成成熟的线路网络和网络运营。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及投入运营线路的增多,多线联通联运的可能性在增加,这也是地铁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由一条线路独立运营向多线甚至网络化运营管理时,对技术装备应该有如下要求。

(1)在线路间实现联通联运时,以相邻两线为宜,最多3线,不宜很多线路,否则会使运营管理复杂化。列车跨线运行时,需铺画跨线运行图,并拟定列车跨线行车安全规则。

(2)车辆段设置,不再是一线一段,在相邻线路间可实现两线一段或多线一段,以实现车辆统一调配、统一运转、统一计划维修,从而达到车辆运用和维修的资源共享目的。

(3)信号制式要一致,不可再出现如上海市地铁1号线、2号线、城轨交通3号线(明珠线)、5号线4条线路4个ATC制式,而应该采用统一的信号制式,实现各线的联通联

(4)通信制式要一致,通信传输网络可以使用开放运输网络(OTN网),或者使用同步数字系(SDH网)方式、接人网(ANM)方式,以传递整个系统的信息、图像、文字及多媒体等公用信息,保障多线运营或网络运营中的行车指挥、列车控制、牵引供电以及对控制中心中系统监控的执行、维修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车辆段、车站、车库、隧道内部电话等方面基础网络系统的通信联络需要。

(5)行车指挥中心(OCC)的线一个行车指挥中心外,还将设置一处总指挥中心,以宏观调控各联网线路的分指挥中心中的列车运行调度、电力监控(SCADA)、车辆调度、防灾报警(FAS)、车站管理/旅客服务(BAS)、票务管理自动售检票(AFC)、列车自动控制(ATC)等。总行车指挥中心与分行车指挥中心间的关系如国家铁路中的铁路局调度所与分局调度所间的关系,分行车指挥中心受总行车指挥中心的业务指导和领导。

(6)联通联运后,在线路的连接站,都形成正线平面连接,从而构成平面交叉,对行车将构成直接威胁。为保证行车的绝对安全,需设置上行和下行的安全线(避难线),同时在该衔接站设置行车线路所,负责2条线路上的列车过轨而须办理的行车闭塞、操纵联锁信号和道岔。它同时须接受两相邻线路的分行车指挥中心的业务指导,但都接受总行车指挥中心的领导。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国家铁路中的上下级关系,下级必须服从和执行上级发布的命令,呈半军事化组织管理。

3、地铁与地面公共交通和各交通枢纽的衔接

随着我国大型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的建立,为地铁与城市公共交通实行一体化管理创造了条上海的新客站、火车南站,广州的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等,在这些大型公交枢纽站上,往往有多条地铁线路汇聚在一起,其中有地铁、国铁、机场快速铁路、公共电汽车、出租车等,从而组成了立体公交网络,为乘客的零距离换乘创造了条件。为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与方便乘客的乘车,有必要对地铁、市郊铁路、地面公交车、甚至通往机场的快速铁路,建立起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和统一管理机制,例如统一运行图(时刻表)、统一票价票制、相互换乘。如德国、法国、美国等那样,由市交通管理或由城市地方其它交通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由此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4、地铁站务管理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

现行地铁站务管理主要表现在客流组织,即AFC的运用和管理,以及对FAS防灾报警系统、BAS环控系统、SCADA供电监控系统等设备的独立监控和管理。一般说,这些监控设备均为两级管理(车站级和中心级)、三级控制(就地级、车站级、中心级)。

当一些运量较为繁忙的地铁线路或多线运营或成网运营后,列车密度的增加和客流的增多,行车指挥趋于复杂化,站务管理将会把所有设备,包括防灾报警系统,以及由电梯、空调、通风、供水、排水等设备组成的环控系统、SCADA系统一起构成车站设备综合监控系统(EMCS),对所有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实现综合自动化,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设备综合自动化将成为地铁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5、运营管理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运营管理的智能化、集成化也是地铁的发展趋势。它将呈现在运行指挥、运营管理全方位、多层次的各层面上。智能化技术如今在交通运输的技术装备、运营管理上都有所应用,且发展很快。它也一定能地铁运营管理中中得到广泛运用。

现今在列车运行控制使用ATC技术、售检票使用AFC技术、车站监控使用综合监控EMCS技术、车站屏蔽门PSD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基础上,还将应用微机控制与诊断和通信网络技术,以实现列车设备运行控制和故障诊断,并实现旅客信息的传递和服务;实现列车综合监控管理;运用移动闭塞概念,使后续列车随时都能监视前方列车,以三重系计算机控制,实现列车自动运行(ATO)和高密度的列车跟踪;在现行ATC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的列车控制,扩大现行的行车指挥自动化的范围,它包括自动调整列车运行、自动办理列车进路、自动显示列车车次和位置、自动铺画列车运行图、运营指标统计、首末站程序发车、自动折返作业、车站发车监视、列车停站预告显示、列车组成预告显示等,从而实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检测;在行车指挥中心由中心计算机实现识别列车位置和所在线路状态、道岔位置、轨道占用、调车信号、线路供电、控制各车站的“按时发车显示器”、识别列车车次、严格控制列车按图行车、列车运行调整、并根据列车驾驶方式的不同实施预定程序发车和自动程序发车,总之使列车运行既处于控制之下,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把列车运行指挥与车站的信息化服务实行接口管理,使列车运行信息接人车站信息化服务系统,使之联通互动,以实现车站的服务信息自动发布和转换等等。

6、社会化和市场化进行地铁运营设备和设施维护保养管理

社会化、市场化的模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维修保养质量竞争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维修保养市场也不例外。竞争机制的引入,对维修保养来说必然会带来成本、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实惠,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所要追求的目标。通过购买社会化维护保养服务,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内部分修理车间可以不必设置,也不必购置大量贵重机电设备,只需有足够的零部件及材料的存放场地及运输工具。这样,一方面缩小了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工程建设的总规模,降低了工程投资,人员需求也减少了,运营费用自然也就减少了。由于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更高,因此维护保养的质量就更高。

(2)加快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进程设备国产化是我国地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备技术国产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大力度支持科研院所的技术开发和研究;二是加大力度支持国有企业积极研究、提升地铁设备的国产化。市场化方式所选的承包商很多是相关设备的国内集成商和生产商,如果准予他们参与维修保养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助于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配件的国产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越来越多的技术过硬、信誉和服务质量俱佳的实体涌现出来,为地铁设备维修保养市场化创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

三、结论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调度指挥是核心,车站管理是重点,票务管理是根本,运营设备维修系统是基础。它们之间互为前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为此,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路网的扩展,地铁的运营管理模式将趋于成熟,地铁必将由线路单独运营向多线运营和成网运营发展,以及与其他交通形式的协调运营;列车运行组织也将发生变化,不仅仅是单一形式追踪运行、站站停车,且有快车越行和慢车等不同的行车组织;票务管理规模将扩大,层次将增加,站务管理将趋向综合自动化,运营管理将趋向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优越性将得到体现。这是现代化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卢渝,金辰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年1月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毛保华;人民交通出版社;第1版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胡晓嘉,顾保南,吴强;城市轨道交通;2002年

【4】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市场化战略探讨;顾政华,李旭宏,朱彦东,张骏;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2月

【5】广州地铁运营管理的探讨与实践;莫蔚然;广东工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007年

【6】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的思考和探讨;张标;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0年9月

上一篇:公园设计下一篇: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