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逐年严峻,体育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学生暴露出学业、职业缺乏规划、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等问题,产生焦虑不安、自暴自弃、仇视社会、攻击等诸多心理问题,危害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

以职业生规划为主线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校全面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面对越来越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暴露出学业、职业缺乏规划、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基于以上因素,文章探究了新的就业指导体系,突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构建以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就业指导体系,设计大一到大四的分阶段指导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帮助合理定位,树立职业目标,及早为就业做准备。

关键词: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体育院校毕业生与其他综合院校的毕业生一起加入到就业竞争的大军中,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由于专业性较强,导致就业口径狭窄、就业范围具有较强的行业性,专业对口的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单位、体育事业单位、武警部队等。这些单位的招聘数量有限,而且准入标准非常严格,无形中加大了毕业生签约的难度。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也只能接受极少数的体育院校毕业生。从全国14所体育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统计结果看,大多数体育院校的就业率都低于其他综合类院校,而且灵活就业和隐形就业比例明显偏高。另外,除了以上的客观影响因素外,学生自身在就业中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问题,如学业职业缺乏规划,就业竞争力弱,文化基础差等问题。还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现象,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岗位的要求,做到合理的人职匹配,就业期望值明显高于现实标准,造成迟迟不能与用人单位签约的现象。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基层就业的学生比例很低,反映出学生害怕吃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和政策的促动,参加预征入伍的人数有所增加。还有极少数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也未能找到工作,不是没有工作,而是他认为不适合,缺乏对自我和社会的正确认知,不能合理定位,不能顺利地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

1 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现状

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不仅局限于学校来做,社会有很多机构都在进行,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且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指导过程,甚至在儿童时期就开始生涯规划的有关内容,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就有介绍各种职业的画册,使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对职业有初步了解。在初中、高中阶段都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评,生涯规划辅导等。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已经通过社会实践、职业测评、就业指导等手段清晰地了解了自我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等,对工作世界也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样他的职业目标就已基本成型,可以有目标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了。测评的工具也很成熟了,象霍兰德的《职业倾向能力测试》、梅尔斯的《MBTI性格测试》等测评工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在近几年日益受到重视,理论和方法均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上只有很少的机构在进行就业指导,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多数是面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短期训练,内容多局限于就业形势分析、政策解读、简历和面试的常识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对毕业生就业起不了根本作用。学生不能清晰了解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导致就业观念落后、学业职业缺乏规划,不能树立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择业困难甚至失败。当前,生涯规划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陆续将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引入国外的测评工具进行职业兴趣、性格等的测评,开发ca-reersky大学生在线测评系统等,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也与日俱增。

2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势在必行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凡是要事先规划筹谋才能成功,否则注定失败。就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靠短期的突击训练和指导就能够获得的。因此,以往的“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要求,必须认识到学生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导致不了解职业现状、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短期的就业指导造成了毕业生的培养与人才市场脱节的现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能成功签约。高校迫切需要以生涯规划的理念为指导,将就业指导提前介入,让学生及早探索自我、探索工作世界,从大一开始就为就业做准备,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的时间,有目的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未雨绸缪。

3 体育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意义

3.1职业生涯规划是获得职业满意度和稳定性的保障

根据哈尔滨体育学院对2009届、2010届、2012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有40%的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6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这种现象已经使许多企业对大学生产生又爱又恨的情绪。造成频繁跳槽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自我缺乏了解、对社会和职场缺乏了解,对未来的工作很迷茫,盲目选择完又后悔。其实个人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是维持持久工作动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没有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正是造成大学生盲目、茫然、忙乱的根本原因,势必导致学生决策困难、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低、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从而频繁的跳槽,给个人和企业造成双重损失。

3.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体育院校学生明确职业目标

明确的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人凝心聚力做好这件事,开发潜能、客服主观和客观的障碍,朝着目标前进。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是探索人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这对职业的选择和今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合理树立职业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使学生能主动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院校的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在就业竞争中要凭借体育特长来增加竞争力,体育特长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要及早树立职业目标,有针对性的努力。

3.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体育院校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对体育院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引导他们提高主体性意识、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学习,对就业形势和社会现状一无所知,也不了解体育行业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专业对口有哪些行业、能够提供什么岗位、岗位对人的要求、薪资待遇如何、发展空间如何等问题知之甚少。这就会造成择业时的盲目,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社会现实科学的选择和定位,势必造成眼高手低或委曲求全的现象。学会如何正确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这对于他们步入社会和正确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4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升体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生涯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学生在自我认知、工作世界探索的基础上,与岗位的要求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自身还有那些差距,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战胜挫折的能力,在学生的理想与现实间搭建了桥梁,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实现有了可能。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充分开发个人潜能、突破障碍,提高竞争力,推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匹配。

4 体育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具体形式

4.1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

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流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支持我做什么。还要对工作世界进行探索,了解体育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毕业时应掌握的能力、体育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等有关职场的问题,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环境科学地确立事业发展方向和人生坐标,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理论学习和术科的训练上都要有规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和训练,争取做到人职的最佳匹配。最后,在毕业前还要进行由学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帮助毕业生缩短角色转变周期,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和岗位。

4.2辅助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与训练

除了课堂形式的自我探索,还可以借助一些测评量表,考虑到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选用职业倾向能力测验、价值观的澄清、MBTI测验等,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倾向等心理特征,了解与之相匹配的职业范畴。同时,检验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发展状况,帮助学生认识清楚自己的生涯规划现状还很糟糕,增强规划的决心和动力。另外,可以通过开展生涯心理训练,如模拟面试、岗位角色体验、体育行业的就业市场调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人际沟通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以适应将来的岗位要求。

4.3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在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体育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任务,进行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辅导。每一个阶段的辅导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同,一年级可举办讲座,引导学生了解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树立规划意识。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生涯的探索期,是寻找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的关键阶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生涯规划档案,同学交流座谈,学习规划成功案例,观看生涯大赛的视频。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晰,可以举办生涯知识竞赛和生涯规划大赛,构建互相学习的平台。四年级的学生主要完成有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转变,可进行生涯人物访谈,还可以进行生涯模拟演练等活动,提升实战能力。

5 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就业指导体系建设重点

5.1及早树立学业、职业规划意识

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直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考大学,一旦这个目标实现后,也就是由一名青涩的高中生变成大学生之后,新的目标还没有确立,学生对新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困惑和迷茫,不知道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大学四年的时光必将收获甚微,导致在就业竞争中没有优势可言,所以要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大一新生开展树立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及早地认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主修课程、就业前景等,有意识的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5.2引领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树立规划意识的基础上,要带领学生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掌握系统化规划方法的每一个步骤:觉知与承诺、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求职行动、再评估。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技能、职业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工作世界概貌,通过体育岗位体验、体育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方法达到了解社会和职场,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制定学习目标和行动计划,为将来的就业做各方面的准备。另外,还要认识到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可循环的过程,要坚持进行规划,学习如何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评估和管理。

5.3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他们的实践、实战能力,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重点进行就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和筛选就业信息、学习如何写简历、面试技巧、礼仪等方面内容,也可以通过就业专题讲座、体育专家座谈、模拟招聘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行业的认识,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5.4加强职业适应与创业指导

随着毕业的临近,学生还要学习职场的一些常识,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在大四阶段对学生进行职场适应、创业教育、就业手续等问题的讲解,指导他们如何办理签约、转接档案、落户、改派等手续,讲解创业的有关政策和手续,以及初入职场应注意的问题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

6 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和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体育院校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研究新的指导模式,更新学生的观念、助其合理定位,以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突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未雨绸缪,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规划精彩大学,打造美好人生。

作者:沈雁华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辅导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逐年严峻,体育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学生暴露出学业、职业缺乏规划、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等问题,产生焦虑不安、自暴自弃、仇视社会、攻击等诸多心理问题,危害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迫切需要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和类型,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加大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辅导的力度,构建适合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辅导模式。

关键词: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模式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的人数连年攀升,2011年全国只有115万大学毕业生,到2013年全国毕业生人数攀升到699万人,预计2014年将达到710万人,将创下毕业生人数和失业人数两个新高,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0%来计算,每年将近200万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即使已就业的毕业生在一年内的流失率也高达30%,情况很不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就更为突出。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进公务员队伍、进事业单位都逢进必考,体育院校的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体育特长,但受到理论基础特别是外语水平较低的限制,与其他院校学生一起应试应聘时没有优势,缺乏竞争力,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比例也偏低。毕业生求职和离校阶段最关心和敏感的问题可归结为就业去向、情感归属和学习所得等方面,很少有人在三个方面全面丰收[1]。多次的求职受阻、考研、生存压力、恋爱分合、突发事件都会导致毕业生情绪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产生抑郁、焦虑、过激、自卑、攻击、仇视等心理失衡的现象,存在过分的敏感和非常态的发泄现象,甚至有自杀倾向。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四之后变得暴躁易怒,总是觉得周围的人话外有音,和室友的关系变得很紧张,每年离校期间都会有个别学生摔暖水瓶、酗酒滋事,将自己的苦闷情绪蔓延到校园里,给毕业生本人和家庭及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树立合理的期望值,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正确定位自己,做好就业心理问题的辅导工作,构建合理有效的辅导模式。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哈尔滨体育学院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为2012届(431人)、2013届(425人)和2012级大二学生(308人),选取六个主要专业的12个自然班集体施测,毕业生的测量在第八学期的第一个月内完成,访谈在第七学期进行。大二的学生访谈和测量在第三学期进行。发放问卷1 164份,回收有效问卷1 078份。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心理卫生自我评定表(SCL90),评定采用五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比较严重;(5)严重。总分是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A)、强迫症状(B)、人际关系敏感(C)、抑郁(D)、焦虑(E)、敌对(F)、恐怖(G)、偏执(H)、精神病性(I)、其他 (J),还有一些项目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第二种问卷为毕业生就业观念调查,包括就业意向城市、就业行业、工作类型、薪酬标准等。

2.访谈法

除了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外,还在他们求职期间,也就是第七、第八学期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的求职进展和经历、感受,对于工作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对自己心境的评估,也进行了有关求职意向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访谈。

3.数理统计法

对于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均用Excell、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毕业班和非毕业班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班较非毕业班学生在SCL-90总分、强迫症状、焦虑、抑郁以及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的其他因子分值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状况明显不良,反映出面临就业时的心理压力很大,出现了过度焦虑的症状,情况不容乐观。

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调查,反映出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57.2%的毕业生将自己最近生活的色彩描述为蓝色(忧郁)或者灰色(低沉),只有30%的人把黄色(代表欢愉)作为自己的色彩。在选择“蓝色、灰色”的人中,女生占了64.5%的比例,这说明女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总体来说,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择业期望值偏高

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但大学生的择业标准还没有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多数毕业生看不起基层,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到基层、到西部工作,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生源地、毕业院校所在城市,在择业时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宁可放弃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也要争取留在大城市、待遇高的工作单位,并以此作为择业的标准,眼高手低,错失就业机会,人为造成有业不就的问题。像健身俱乐部、销售、体育教师等大量有需求的岗位,学生却不愿意选择,对薪资的期望也高于客观实际水平,很难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导致心理受挫。

(二)缺乏生涯规划意识[2]

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利用好大学四年时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明显差距,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从近年来人才招聘的情况来看,由于没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不了解,对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探索,大学生对待月薪的过高期望恰恰反映他们不了解工作的基本条件和待遇,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在择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能做什么,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必然导致陷入盲目和迷茫,带来严重的焦虑体验和自卑。

(三)存在就业心理偏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广大的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心理偏差,主要有择业认知偏差、择业动机失度、趋于功利、患得患失等。这些偏差必然导致他们陷入心理冲突、困惑之中,产生焦虑不安、烦躁、自卑等诸多就业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还极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同时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来调整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三、体育院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类型及成因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心理障碍[3]:

(一)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包括对就业形势不了解,对自己的专业对应什么样的就业市场不了解,不能清晰掌握岗位的要求和工作内容,不能科学选择工作种类和就业地区等。以及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认识不清;很大一部分体育院校的毕业生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差,就认为体育专业缺乏竞争力,就业面窄,就业率低等,不懂得挖掘自身的优势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对就业消极应对,没有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主观能动性不够,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大量、及时地收集各种信息,广开渠道寻求有效的帮助,遇到困惑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澄清方法,没有与同学、师长、家长沟通及征求意见。另外,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方法,没有利用好生涯规划的方法去认真剖析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合理定位和展开求职行动。

(二)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抑郁、仇视等。体育院校的学生在求职中往往会因为就业面窄、文化基础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等原因,不被用人单位认可,带来强烈的自我否定体验,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在屡遭挫折之后,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面试中不敢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过低地估价了自己。也有部分专业比较出色,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但他们抱有较高的择业标准,期望值很高,希望直接找到一步到位的好工作,有时又盲目与周围同学攀比,觉得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比同学的好,如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受到打击,产生抑郁心理,甚至仇视比自己好的学生,仇视学校和老师。究其原因,给自我的定位不合理,再缺乏一些情绪调节和宣泄的方法,不会转化负性情绪,长期压抑在心底,难免要激发出各种问题。

(三)人际交往障碍

情绪障碍包括怯懦、冷漠,不善于人际交往,甚至存在社交恐惧等。人际交往能力差是存在于大学毕业生人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求职过程中,人脉网络显得至关重要,想要获得及时、准确的求职信息就离不开人际交往,生涯人物访谈是求职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获得翔实信息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56%的招聘信息和职业信息是通过人际交往获得的,但仅有16.7%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大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认识还不到位。通过对相关问题答案的统计可以看出,有人际交往意识和倾向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堪忧。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选择与本人实力相当或接近的职业岗位

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当的择业范围,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目标单位”;其次,还要考虑应聘首选目标成功的把握性,并事先想好相应的对策,一旦首选目标单位应聘失败,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正确抉择,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4]。

(二)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完美结果

大学生不仅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还要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这就要求大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优化自己就业的心理坐标。要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要求相适应。应采取“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不能求全责备,期望值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边干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三)强化自信心,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

“天生我才必有用。”本着这样的信念树立就业自信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盘活自身的专长,勇敢接受人才市场的选择,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这是自信心的基础。要相信自己的才能,满怀信心地推销自己、展示自我。即使暂时的失败,也不必自卑失落,只要能正确找出失败的原因,对自己做出客观的分析,择业的信心就不会消磨掉。

(四)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

就业的过程是一个攻坚战的过程,找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许多学生由于信心不足半途而废,可能你再坚持一点点,再努力一点点就成功了,用人单位有的时候也要考察你的毅力,你的执着程度,你有没有办法来克服困难,要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抗打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不能成功也不后悔。

(五)适当宣泄不良情绪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缓解:一是自我转化法。有些时候,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二是自我适度宣泄法。在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甚至可以痛哭一场,求得安慰、疏导和同情。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要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三是自我慰藉法。这种方法实质是一种合理化的心理保护机制,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内心保持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四是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可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

五、高校相应的就业心理辅导模式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方法和认识自我的机会。所以,需要借助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来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上存在的误区,帮助大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运用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自己进行认真的规划,了解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树立合理的期望值,科学地制订学习和求职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信。

(二)建立职业咨询机构

职业咨询包括就业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咨询,可以采取个别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团体辅导主要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如组织座谈会,讨论大学生所关心的学业、就业及人生发展问题等,帮助大学生解除生涯认知、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心理烦恼,消除择业心理误区,使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能够体现主动性、理智性和应变性。个别咨询侧重于针对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中的个别问题,进行直接的心理帮助,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定位自己。

(三)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对学生进行以就业指导课为基础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方法和择业技巧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生动、典型和鲜活的事例来启发指导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吸引力,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搞好个人发展设计,提升就业能力,掌握就业技巧。要加强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建设,注重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提升整体的指导和服务水平[5]。

(四)增强自身的就业力

所谓就业力,就是指就业竞争力,它的核心是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方向,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符合培养体育人才特点和规律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要进一步强化实习、实训、实践的教学,动员并支持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考取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考取等级教练员和等级裁判员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李海星.试论构建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4):76-78.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64.

[3]沈雁华,等.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5-126.

[4]李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327.

[5]张炳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185.

作者:沈雁华 陶磊 孙传波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3:

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内容和实施体系研究

目前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统一性突出,灵活性较差,由于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造成基础知识狭窄,不利于开拓创新思路,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加大了体育类院校毕业生择业的困难。同时有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匮乏,从某种层次上更加重了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笔者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制的研究和对目前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科学分析,从而确定我国体育院校特色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并构建其实施体系,为我国体育院校大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不全面

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被狭隘地理解为就业指导服务,即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重心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其职责更多地表现为收集、存储、提供、发布就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协办人才交流会,负责毕业生的分配派遣和毕业典礼相关事宜以及办理相关手续等。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展开,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2 就业指导轻过程而重结果

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而忽视大学生成才过程的指导。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有许多问题不可能在毕业生临近毕业略加指导就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性尤其重要。

首先,个人的职业意向在生活中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职业选择不是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理想逐渐定型的时期,因此对大学生入校后就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形势、了解职业动态、了解自己的潜能和需求,从而在他们面对选择和被选择时,向他们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次,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的一个职业准备期,学校应该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和引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发掘自己的职业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职业观等,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就业指导是一个教育过程,它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同时也很好地了解自己,使他们就业时不再盲从、茫然、盲动。

3 就业指导存在极大的功利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过分地注重知识的工具性、技术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就业指导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也具有极强的功利性:一是只注重为大学生找工作并且找到工作;二是只注重就业择业中的方法手段、技能技巧等操作性内容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变成了只要帮学生找到工作,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造成很多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的规划,高校并没有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

4 就业指导具有随意性

就业指导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随意性;课程目标模糊,缺乏指导性;课程内容杂乱、缺乏特色;课程教学单一,缺乏有效性。

5 就业指导机构和师资配置不协调

很多高校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这种机构很难全面执行就业指导的职能,而且由于人手有限、工作繁杂,很难有效完成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因此无论是信息收集,还是知识储备,均难达到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的水准。

综合以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体育类院校的就业指导起步更晚,而且体育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势必造成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遇到更大、更多的困难。

构建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和实施体系

就业指导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就业信息发布、就业知识讲授、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心理辅导,实现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促进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完善。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处于改革进程中,学校就业指导仍兼顾就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职能,即学校就业指导同时肩负育人和服务的功能。学校就业指导功能的这种双重性表明,学校就业指导既是教育活动,又是帮助学生就业的实施过程。

1 体育院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规划

一是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而保证就业指导作为教育功能的实施。采用定期不定期开展就业指导现实课程,或者成功就业案例介绍等方式进行实体就业课程的开展,同时采用网络虚拟课程,弥补实体课程的不足、不便,系统地、全方位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

二是组织开展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高校就业指导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意识、畅通外部资源的最佳渠道。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以及人生经历都比较欠缺,适当地指导能对他们的职业规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就业指导可以从增加沟通和信息渠道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导入及普及开始帮助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从而形成针对各个大学生独有的特点,量体裁衣,为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即帮助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方面充分了解自己,进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目标的选择和确定。

三是细化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规范和细则。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的渠道,它直接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是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就业方式,这为我们的就业指导注入了一个新的内容——创业指导。毕业生自主创办科技性、服务性企业,既实现自我就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今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组织优秀青年企业家对有意向、有条件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和辅导。

四是搭建职业信息库。职业信息库内包含大量体育相关职业和本行业信息,同时设置便捷的搜索功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职业相关情况。

2 体育院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体系

一是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使就业指导队伍具有较好的思想品质、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且具有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熟悉就业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了解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有—定的组织能力和咨询技巧。

二是建立完善的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系统的标准。高校就业指导作为一项教育工程,需要具备与其他课程或学科相似的完备的教学系统。形成具有体育院校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以此保证就业指导教育功能的实施。

三是组织开展职前教育、职业发展规划、解读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发布等相关工作,开创具有体育院校特色的,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体育院校毕业生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必须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即针对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按照社会需求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等。

结论与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系统的标准。以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基础,以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为支撑,促进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的实施。

二是有序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以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意识、畅通使用外部资源。

三是细化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规范和细则。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的渠道,可以直接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就业方式,因此必须细化创业的规范和细则,让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和实际准备。

四是创新具有体育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工作。体育院校毕业生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体育院校就业指导必须具有相应的针对性,针对毕业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按照社会需求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责任编辑:常晶]

作者:赵冰

上一篇: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论文下一篇:大班教案(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