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防范案例学习

2022-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银行防范案例学习

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由于利益的驱使,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的链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如何防范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件的发生,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诈骗 防范措施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 纸质银行承兑汇票

一、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例分析

银行承兑汇票(以下简称“票据”)以其流动性强、收益较稳定、具有信贷和资金的双重属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商业银行的青睐。票据创新模式也层出不穷,票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这其中的利益,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了“面包的香味”,票据诈骗案件日益增多,已经遍布整个金融行业。

2012年2月9日,龙湾一位坐拥3家贸易公司的女老板管某利用伪造的购销合同,骗取银行承兑汇票1 000万元并贴现使用。之后管某还清银行贷款1 000万元并要求该银行给予续贷。为了顺利办理贷款,管某利用与浙江某金属有限公司业务往来时留存的已盖好该公司印章的空白合同,在无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填报虚假的购销合同,送交银行。银行顺利为她办出共计1 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期限半年。后因经营不善,投资失败,贷款到期后无法归还银行的借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该案例中,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对申请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资信情况等进行深入的调查,没有了解申请人在所属的行业中的口碑及资信情况,不确定其是否有良好的还款意愿,也没有对其交易背景和业务的真实性进行调查,该银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该案例中,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做到尽职调查的义务,忽视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信贷审批部门也没有做到尽职审核复查的义务。也许各部门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但决不能为了任务指标而损害银行的利益。当然,这当中也不排除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贷款的可能。

2013年9月10日,朱某伙同李某预谋用变造银行承兑汇票后质押借款的方式诈骗。朱某将3张小面额的银行承兑汇票交给李某,李某在广州将3张小面额的银行承兑汇票变造成一张金额为4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随后李某指示陈某从广州将变造好的银行承兑汇票交给朱某。2013年9月22日,朱某将其中一张变造的银行承兑汇票交给老何等人,老何等人在明知银行承兑汇票是变造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的熟客小翠到银行办理贴现业务,骗得赃款4 321 520元。

該案例中,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时未按规定进行票据的查询查复,票据鉴别过程也流于形式,银行也许是操作不慎,也许是审查不严,也许是新手上柜业务不熟悉,也许是对熟客的过于信任,不管是哪种原因,该银行最终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管是伪造的票据、变造的票据还是克隆的票据,依靠现代先进的票据鉴别仪器,按照鉴别要求,该类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近年来,不法分子的票据诈骗行为愈演愈烈,涉案金额甚为巨大,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跨省跨地区作案,链条非常复杂,再加上一些案件内外勾结,使其隐藏很深,不易被发现。2016年以来,票据风险案件集体爆发,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天津银行均出现重大风险案件,3家银行涉案金额合计超过50亿元,最近又爆出工商银行的票据被骗案,涉案金额以亿元为单位。不法分子的猖獗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破坏了经济运行的基础,给商业银行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商业银行票据诈骗案件的发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迫切任务。笔者结合银行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二、建议

(一)审批环节。严格把好客户资格准入关,防范信用风险。部分商业银行认为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低风险业务,从而没有遵守信贷业务相关管理规定,放松警惕,加大了银行承兑汇票审批环节的风险,容易增加承兑垫款,形成不良资产。因此,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必须全方位评估出票人,客观评价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真实有效。这就要求银行在给客户批准银行承兑汇票额度之前,应该尽职调查,合同、发票、会计报表都有可能不真实,都有可能是虚构的、虚增的,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加强交易背景和业务需求真实性的审查,重点审查交易合同和发票的真实性,必要时可以调查其真实的交易流水,询问相关部门的员工,甚至可以走访上下游企业进行调查,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生产状况等信息的真实有效,再缜密的诈骗也经不起事实的推敲。如果没有真实的商品交易,那么商业银行就相当于在发放“信用贷款”,一旦企业出现困境,风险被转嫁给了银行。

(二)流通环节。一方面尽量完善票据查询查复的相关管理规定。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流通方式有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等,这些环节几乎都需要到签发行所进行查询查复。因此可以加快建立查询查复的约束监督体制,规定各项业务的回复时间,避免相互之间推诿扯皮。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大额支付系统中的“查询查复”功能,加快查询查复速度,并且可以与签发行直接建立联系,为辨别票据真伪提供有利条件。同时,银行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查询查复制度,不能仅凭业务员的电话和传真就办理相关业务,不能以信任代替制度。另一方面要重视贷后调查工作,定期对企业票据用途、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商品交易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查,特别是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风险敞口(保证金比例低于100%)的企业。加强对企业的监控,抽查企业销售货款的资金回笼情况。贷后人员可以通过银行“查询查复登记簿”来追踪票据的主要去向,若发现可疑账户,则需要审查资金用途的合理合规性。应重点关注:(1)交易流水是否正常。交易对手是否是合同约定的购销方,有无利用关联企业、皮包公司做掩护,有无内外勾结违规骗取银行资金,有无工作人员收取回扣、好处费等。(2)资金用途是否合规。贴现资金有无流入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行业,有无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继续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有无将款项用于归还贷款等。

(三)承兑解付环节。办理票据解付手续时,要重点审查票据纸张、油墨、水印、花纹、防伪暗记、金额等,降低票据解付风险。加强对每一张票据的审核,无论其金额大小。某些工作人员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自认为在银行工作这么多年,经手的票据无数,出现风险的都是大金额的票据,从而忽视了对小金额票据的审核,或者自认为经验丰富,凭借眼力来辨别真伪,视票据鉴别仪为摆设。一定要牢记票据之事无大小。有些银行票据的签发和解付都是在同一部门进行的,工作人员在签发票据时会在票面上做一些暗记,解付时作为辨别票据的依据,这当中就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或者为减少工作量或者太过自信,而省去辨别票据这一项,大大加大了票据的解付风险。这些银行应当尽快完善票据处理流程,将其签发和解付这两个环节分开分别由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来完成。

(四)大力推广应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是在传统的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一般特征。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流通和支付的各个环节都是通过电脑来进行电子化处理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取代纸质票据是金融市场成熟的体现,因为取消了纸质的载体从而更能规范票据市场,减少票据诈骗案件的发生。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以电子信号为载体,以电子密钥为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纸质票据被伪造、变造、克隆等情形的发生。同时,纸质票据一旦丢失,必须进行挂失止付、公示催告等复杂的法律程序,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形,因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保证、背书、质押、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承兑等一切票据行为都是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进行的。目前,我国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期限为1年,而纸质票据为6个月,最大票面金额也从纸质的1亿元放大到电子的10亿元,提高了票据的使用效率。显而易见,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大大高于纸质票据,从而可以降低支付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电子银行承兌汇票最终必将取代纸质票据,这也是资本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规律。目前央行正在大力推广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会,完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系统,健全网上银行安全防范体系,加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营销,提高企业的认知度,可以召开银企座谈会,通过模拟系统,让客户体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的全过程,从而抢占市场先机。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银行的内控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减少风险隐患。从案件中可以看出,案件的发生与工作人员密切相关。一方面,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银行内控不严密,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因此,一定要严把相关岗位人员的配置,挑选责任心强、业务熟练、风险意识高、专业素质强的人员担任,切不可任人唯亲。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上岗后的定期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对要害岗位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加强高管人员的交流。同时,严格各环节操作程序,避免一人包办所有事务,杜绝“一手清”现象的发生,责任到人,各个岗位要权责分明,决策、执行、监督部门相分离,相互制约,力争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牟静丰.电子票据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周蕊.关于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6).

[3]钱莉萍,朱丹平.加强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的内控管理[J].商业会计,2015,(22).

[4]范敏.当前我国票据案件的形势与特点[J].经济研究参考,2013,(6).

[5]任晓艳.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及审计方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5).

作者简介:

靳艳萍,女,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理论。

作者:靳艳萍

第2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案例分析

摘 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我国一项新兴业务,2016年,我国资产证券化规模突破万亿。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信用评级缺乏权威性、信息披露不充分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及经济发展也非常关键。以江苏银行2014年发行的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案例为研究对象,论述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这项业务时面对的主要风险、风险管理办法及实施的具体措施。最后,结合我国当下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有关规避和防范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一、引言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前景良好,但作为一项发展还不成熟的业务,全面认识其风险非常重要,它使原本集中于银行系统内部的风险延伸到别的领域,风控难度加大,危机辐射范围更广,无论中间哪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将波及社会的其他层面。例如,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是否充分、会计和税务处理是否得当、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定价方法是否合理等,以上问题的出现对于触发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有极大的可能性。

然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纵观全球金融市场,以担保债务凭证为代表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属于发展最迅猛的领域之一。伴随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蓬勃发展,我们必须关注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定价方法的合理性及税务和会计问题处理是否恰当等。如何有效避免和防范这项业务的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对于金融市场及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关键。本文针对江苏银行 2014 年发行的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进行案例分析,根据我国在这个新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各种风险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办法。

二、文献综述

国外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对全面的理论体系。关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研究主要包含四个基本理论:风险隔离理论、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成本诱导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Christopher Frast 的风险隔离理论表明,发起银行通过设置特殊目的载体等风险隔离机制进行风险控制。由于破产法不完整,风险隔离机制可以规避无效的破产及重整程序。Benvente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使风险进行转移,由风险规避者转向风险中立者,以此达到帕累托最优。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研究,最初主要立足于其业务流程及内部机制,缺乏对于其风险的研究。直到2008 年,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我国多数学者主要立足于探寻此类业务的风险防御方式。国内学者针对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理论研究主要从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方面展开。姜建清认为,需要分别分析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资产配置的分散化可降低甚至消除非系统风险,而由于关联性、普遍性以及相同因素造成的系统风险则无法规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杨宏斌和康高原的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会使得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影响加剧。吕凯则认为,证券化中的短期化行为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道德风险的关键原因,而道德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首要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案例分析——以苏元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

(一)苏元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分析

1.苏元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基础资产简介。截至初始起算日(2014年4月1日),该交易的入池资产主要是江苏银行的公司贷款,共 28笔,23个借款人。全部貸款合同本金金额为22.599亿元,全部未偿贷款本金余额为21.409亿元,平均单笔贷款规模为7 646.07万元。资产池概况(如下页表1所示)。

2.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分析。关于入池贷款质量分布和担保性质分布,依据江苏银行对于贷款质量的风险分类方法,组成资产池的贷款都属于招商银行发放的正常类贷款,入池贷款的资产质量较好,其贷款的担保性质分布(如表2 所示)。

关于入池贷款借款人集中度的分析,截至初始起算日,该交易入池贷款中前十大借款人未偿本金余额占资产池总余额的 67.54%,贷款最集中的前三个行业未偿本金余额占比为40.17%,最大借款人未偿本金余额占比超过15%,借款人的集中度较高,未偿本金余额占比超过 5%的借款人情况(如表 3所示)。

从表3中的数据来看,借款人中未偿本金余额占比超过5%的数量较多,合计占比较高,资产池贷款的整体分散程度较差。关于该交易的入池贷款剩余期限分布,入池贷款剩余期限的具体分布(如表4所示)。

为防止受到在既定期限内借款人集中违约事件的影响,中诚信和中债资信模拟了相应的违约分布情景并基于具体情景进行压力测试,以反映入池贷款剩余期限的特征。关于入池贷款行业的分布,该交易入池贷款借款人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

该交易入池贷款中批发业的借款人未偿本金余额占比最高,达到 21.24%;占比次高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 9.58%;占比第三高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 9.34%。总体来看,该交易入池贷款的借款人涉及 15 个行业,数量较多,前三大行业的占比较高。因此,这三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会极大地影响对这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甚至还会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由于行业之间具有相关性及宏观经济景气周期等影响因素,两家评级机构在进行信用评级时,也依据宏观形势与不同行业的情况,针对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借款人,适当调整其违约模型中的适用参数,以反映该风险。

(二)江苏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作为该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起机构和贷款服务机构,江苏银行的运营管理能力、资本实力和财务状况都会对该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用状况产生影响。同时,贷款发起模式和审贷标准会受到江苏银行的信用文化、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影响,最终使证券化交易贷款组合和信用质量受到影响。江苏银行作为贷款服务机构,在贷款服务方面的能力将直接影响资产池中贷款组合的表现。

信用風险防范方面,江苏银行主要从业务发起、尽职调查、授信审批、放款执行和贷后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了流程化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综合运用信贷政策制定、核入核准、分级审批、信贷检查、风险预警、集团客户管理、不良资产清收与问责、分类拨备、内部评级等多种管理方式来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过程中出现的信用风险。

(三)结论

就目前的总体发行情况而言,江苏银行对于该期产品的风险防范给予了高度重视,无论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还是操作风险,对于基础资产都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审批流程,以确保信贷资产的资产质量,从根源处避免各个风险因素的产生。

具体来讲,江苏银行 2014 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风险较小,这主要是由于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信用质量良好,并未出现违约情况。而借款人提前还款风险和信托财产过度集中的风险仍然存在,尤其是基础财产的行业集中度过高,主要集中在了制造业,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对于整个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都会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入池贷款分布地区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了江苏。因此,江苏银行在进行风险防范时应将重点放在行业集中度和地区集中度风险上,采取相关的措施避免或者缓解这一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杨斌.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国资产证券化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

[2] 陈国炳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 李龙龙.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4.

[4] 刘轩.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5] 刘西,李健斌.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资产证券化风险计量[J].北京:国际金融研究,2008,(5):59-65.

[6] 田宏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7] 潘秀丽.中国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及建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9):38-43.

[8] 张利.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9] 陈凌白.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10] 王元章,涂晓兵.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J].当代财经,2011,(3):67-72.

[11] 洪艳蓉.重启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发展路径[J].证券市场导报,2011,(9):4-13.

[12] 胡威.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理及其经济效应[J].浙江金融,2012,(1):62-66.

[13] 张文强.论实体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定价[J].金融研究,2009,(5):194-206.

[14] 黄晓娟.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15] 刘洲源.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16] 杨洁涵.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功能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7] 李韵.风险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贷款池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18] 解光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19] Acharya V.P.Schnable. Do Global Banks Spread Global Imbalances?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9[J].IMF Economic Review,2010:58-59.

[20] Amis P.E.Rospars. Prudential Supervis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the Stakes for Financial Stability[J].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2005:7-9.

[21] Barrett.R and John Ewan.Credit Derivatives Report 2006[M].London:British Bankers’Association,2006: 18-24.

[22] J.A. Rosenthal and J.M. Ocampo.Securitization of Credit[M]. New York:Wiley1989:188-198.

Case Analysis on Risk Prevention of Credit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ZHANG Bin-xuan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ecuritization of credit assets;risk analysis;risk prevention

作者:张彬煊

第3篇:银行加强柜面风险防范 成功识破诈骗案例

案件回顾:

近日,我网点理财柜接待了一位客户,该客户先称自己网上银行的登录密码不记得了,然后说自己注册网银的卡也找不到了要求挂失,我行理财柜员与其核对开户信息,客户也能回答出当初开户的地址以及电话。但我行柜员查询后发现卡内余额为几十多万,数目不小,仔细核对该客户提供身份证后发现与其本人有所出入,要求其提供辅助证件。该客户称无法提供,借口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过我网点。

案例分析:

农历春节刚过,近期诈骗犯罪份子活动猖獗,由于我网点位置较为特殊,客户群体复杂,遇到此类事件更为频繁。因此要求网点理财柜员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为客户的财产安全把好第一道关。

案件启示:

一、加大教育学习

犯罪份子的犯罪水平越来越高明,这也迫使我们银行工作人员加大自我学习的力度。近期,出现了以兑换票面而进行的诈骗活动,对象一般为新入行的柜员,用大票面的金额兑换小票面,之后趁柜员不注意抽掉两张并不断交谈分散柜员注意力,再以其他理由声称不兑换了,让柜员将之前的金额还给他,柜员换回之后发现小票面少了几张,从而实现了诈骗。由此,我们一线柜员在年底处理繁忙业务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流程,降低出现风险的隐患。

二、增强宣传力度

在做好内部防范,教育学习的同时,必须也加大宣传的力度。除了日常的询问汇款收件人是否认识熟知以及办理开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时所附送的安全手册和需要的告知之外,建议可以在大堂及显眼处、自助机具、业务柜台等放置告示,再次提醒客户,妥善保管自身的银行卡和密码、身份证等重要物品,以防被不法分子盗用,安全度过年关。

第4篇:商业银行防范民营企业集团授信风险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反映出商业银行在民营企业集团授信管理上的问题

金坤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以生产各类铜材为主,实际控制人为若干自然人。经过数年经营,金坤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2001年起公司陆续与当地各商业银行建立授信关系。截止2004年初各商业银行给予该公司授信额度敞口8000余万元,业务品种涵盖一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打包贷款、免保证金开立远期信用证,公司提供金坤铜材有限公司作为连带担保。2004年中,由于金坤铜业有限公司及担保单位均涉嫌走私而受到海关查处,由此造成公司停产歇业并最终破产。截止破产时止,各商业行授信仍有累计授信余额5000余万元无法收回,损失严重。

事后,各商业银行均对此展开了调查,发现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授信调查过程中客户经理业务能力不足,缺乏识假破假的能力,公司提供给银行的报表显示,其销售额从建立时的年销售700多万元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3.8亿元,利润由几万元增长到400多万元,经营情况尚可。但该实际上以上财务报表均未经审计,实际经营情况是管理混乱、报表依靠财务报表长期造假隐瞒亏损,并向银行骗取贷款,客户经理对此全然不察。甚至后来公司将免关税的来料进行加工并在国内销售,最终被海关处罚以致破产,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商业银行完全被公司表面经营情况所蒙蔽。二是商业银行在授信时对授信人金坤铜业公司及担保人金坤铜材公司之间存在着的实际关联关系未能发现,两家公司事实上均由同一自然人所控制,由于两家企业相互关联,经营管理方面同样存在弄虚作假、偷逃关税等行为,在被海关查处后,两家公司同时宣告破产。事后查阅商业银行有关贷前和贷后调查报告,均未对授信人与担保人同为关联公司予以揭示。正是在此误判前提下,商业银行把事实上属于集团授信的业务当成正常有外部企业提供担保的业务,从而造成授信损失。三是各商业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偏大,依公司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看,至2004年初,公司总资产不足8000万元,净资产更是低于3000万元,而各商业银行当时给予该公司授信额度敞口累计达到8000余万元,如此超额授信理由欠充分,授信审批过程显得不够审慎。

二、案例成因分析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为集团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既加速了企业的成长,但在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授信和监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民营企业既爱又怕。爱的是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由于先天不足——缺少潜在的政府信用担保,银行对其议价能力较强;怕的是而且由于银行间竞争的日渐激烈、以及银企之间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在商业银行环节累积了大量的坏账风险。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通常都是个人集权式的 1

管理,资金运用容易受到操纵,实际控制人的素质和信誉对公司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民营企业往往通过抓住市场短缺机会起步,投机性强,重资本运作,轻实体经营,对市场变化往往准备不足;三是扩张欲望强烈,容易犯下盲目投资或背离主业投资的错误;四是民营企业往往与民间金融关系密切,银行贷款卡往往不能反映出真实的负债情况;五是企业资产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产法律关系复杂,加上各种隐蔽间接的关联关系,使得银行不易于收集到企业真实的资产情况,影响了资产处置。因此,我国民营企业集团比较容易利用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产或利润,银行不易于掌握其整体经营情况。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总分支结构在信息传导上缺乏有效沟通,特别是拥有实际授信权力的各地区分行间协调不畅,远不能满足对民营企业集团授信的监管要求,从而造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集团授信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

1、对于多头授信,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集团的成员关系判断不明,各家银行只能依据自身对民营企业集团情况的掌握程度对其授信。民营企业集团由于往往跨地域经营、跨行业经营,申请授信时通过选择有利于自己资金运作的授信主体向不同的银行申请贷款。由于集团内部关联复杂,银行既然掌握不了全部情况,那么自然就容易出现多头授信的情况。而一旦获得贷款,再将这些资金在整个集团内部进行调配,造成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混淆不清的情况,这时实际用款人因为不必承担还款责任,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了潜在风险隐患。

其次是民营企业集团内部之间相互担保贷款,风险较集中,存在着连锁性风险隐患。表面上看上去两个独立经营的企业互相提供担保是很正常的,可以满足银行授信风险监管要求,但由于母公司、成员企业之间互为担保、连环担保,单独看上去符合授信的规定,但整体上却由于授信主体并没有实际独立,从而造成贷款风险通过担保链条在集团企业内部不断地传递,集团经营的系统风险非但没有通过担保向外分散,反而更加集中,因为关联企业的互保无法提供更多的有效资产和更多的代偿能力,银行的债权处于实质上担保不足的状态。当这种互保超过一个限度,一旦某一环节断裂就会出现 “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处于整个链条上的众多企业面临资金困境,从而把授信银行拖入更大的信贷资金风险中。本案即是如此。

再次是民营企业集团之间易于通过人为的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掩盖亏损,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通过财务报表判断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关联交易是指某个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与在该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正当的关联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和合理避税。但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集团中,关联交易时常用来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利润、掩盖亏损。特别是我国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甚至很多上市公司都时常借助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由于国内对关联交易披露的要求极低,加上关联交易所涉及到的利润转移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也使得商业银行往往不易于及时发现这类问题,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

此外,民营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也是产生多头授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出于追求规模效应,民营企业倾向于过度举债,全方位发展。涉足不熟悉的行业使得企业战线拉长,一旦出现市场风险甚至拖累原有主营业务。而商业银行在授信监管过程中,往往对多元化经营警惕不

高,对多元化经营的融资结构和担保方式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容易被企业投资新项目的未来预期收益所迷惑,从而忽略了伴随高收益而产生的高风险。

2、对民营企业集团过度授信则往往源于其财务报表数据的失真。民营企业集团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往往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合并报表的关键数据,报表真实性较差。制作合并报表时往往不剔除集团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应收应付款项,夸大了授信主体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财务报告特别会有意无意地对成员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相互担保情况进行遮盖,更为甚者提供虚假报表给商业银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报表审计虽然有抄送多个部门的要求,但这些部门本身对企业报表并不进行相互核对,不少民营企业正是钻这个空子,根据自身需要给银行、税务部门、工商部门、海关等单位提供不一样的财务数据。而在商业银行现行总分支三级授信管理体制上,承担一线调查责任的往往只有基层支行,甚至只是单一的经办客户经理,总/分行的授信管理和风险监控部门只是单一依据客户经理上报的数据进行判断。而基层支行客户经理由于业绩考核压力,加上个人精力的不足,事实上很难做到对真实情况的完整调查和真实反映,从而为民营企业集团通过关联交易随意调整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情况打开了方便之间,最终商业银行做出授信决策时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的真实负债以及财务效益情况。

造成过度授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行商业银行定位不够清晰,创新能力不足,因此竞争主要集中在授信额度和授信条件的竞争上。加上现行商业银行内部考核体制比较看重眼前短期利益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效应带来的缺陷。以近年来我国暴露的银行大案来看,无不是授信前调查工作不够仔细,授信审批不够谨慎所致。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比经济改革较为滞后,金融机构的营运大部分还处于国家的严格管制上,考核上尚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情况,业务创新上的动力普遍不足。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私人业务发展迅速,银行甚至代办了水电费缴纳等非传统项目,对此各商业银行普遍准备不足,从而基层支行往往人力不足。而基层支行本应该是授信业务风险信息收集的第一线,人力不足就意味着难以实现全面彻底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监控。此外,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大多雷同,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常用的武器就是过度授信,这种低水平的业务竞争也是造成过度授信的原因之一,本案也是如此。

三、案例带给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的启示

1、树立正确的营销和风险管理理念,充分调查民营企业集团的实际组织架构。

本案例揭示,商业银行在授信决策时过于注重授信业务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而忽视了企业在经营、财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议价能力不强的民营企业,业务配合意愿高,易于带来各类综合效益。因此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发展中,要端正经营理念,应当选择经营管理规范、信用记录良好、主营业务突出、市场地位稳固、经营效益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客户给予支持。

近年来,人民银行已经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集团客户信息的信息共享工作,有助于商业银行建立更为准确的集团客户结构关系树,动态把握集团成员的基本网络架构及变动情况,摸清

集团客户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及时掌握客户、重大关联方的主要业务往来等情况,理顺集团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从而在剔除关联交易因素后再来确定整体授信规模。特别是针对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由于受地域限制,商业银行的地区分行难以对辖区以外的关联子公司进行整体控制,这时就需要主动申报上级管辖行对其进行统一授信管理,以避免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的现象。如果是全国性大集团,能够采用银团贷款模式尤佳,不仅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水平。而且还增加了议价砝码,并容易控制总体授信规模。

2、高度重视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考察与评价。

民营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通常表现出较强的个人和家族色彩,集团的经营发展、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在很大程度上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除了传统的实地走访外,还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了解实际控制人的历年个人信用记录及工作经历,展开各方调查,对经营者个人素质、资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考评。

3、加强对民营企业集团授信业务背景真实性的调查分析。贷款前要加强对实际经营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调查。除通过到企业进行实地查账、抽调原始凭证、实地核查库存商品等手段外,还可以要求企业提供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纳税凭证、购销合同、以及资产权属证明等材料,加上从工商、税务、行业协会等外部渠道收集的相关信息,全面摸清企业有效资产和真实现金流状况,并做出客观分析评价。贷款后要加强授信用途真实性的调查,重点从现金流状况、业务规模、生产经营周期、与关联企业资金往来等角度,客观分析企业申请授信的真实理由,判断授信的实际用途以及用途是否符合最初的授信条件,从源头规避授信风险。

4、合理运用产品组合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根据民营企业集团的实力和经营特点,提供不同的授信产品和组合。比如根据客户的经营贸易周期、货物销售和现金回笼渠道等情况,将开立信用证与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转让等贸易融资授信等进行组合,对适合质押监管的进口货物采取仓单质押或货物质押方式,从根本上保障还款来源。在业务创新方面,近年来浙商银行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5、进一步建立健全授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各种资格考核,使授信从业人员在面对于集团客户的光环时,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因为贷款者的光环就降低标准、减少程序。同时,理智对待其他银行的竞争,对从客户方面透露的有关其他银行竞争信息要保持清醒,进行独立判断。

参考文献:

[1]浙江银监局,工作论文《民营企业的三大信贷危机》,2005.02.04;

[2]唐玉莲,《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7.06;

[3]兰可雄,《带刺的玫瑰--谈集团性企业风险管理》,2007.11.22,摘自新闻网;

[4]周天勇,《反思民营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取向》,《中华工商时报》,2003.07.24。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厦门分行

责任编辑:吴劲军

第5篇:银行金融风险防范学习心得

如今银行案件防控风险形式日益严峻,各种案件屡发不止,不仅影响了银行资金的安全,还对客户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迫害。所以在分行领导的组织下我们认真学习了银行案件防控文件的精神。通过学习,我也深刻认识到银行工作的重要性和风险性,下面就我这次的培训学习心得做以下汇报:

通过这次学习银行案件的形式主要有:

一、押钞车接送库时,不法分子利用押运员不注意时抢劫库箱。

二、中午及下班,客户较少时实行劫持客户抢劫。

三、周末值班人员及临柜人员较少时发生的抢劫。

四、夜间不法分子对自动存取款机实行的盗窃,破坏,偷取客户信息及客户在存钱或取钱时实施的抢劫。

面对日益猖獗的不法分子及各种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银行的资金安全及控制各种金融风险是我们银行职员必须要背负的责任。为了让我们的银行长久的经营下去,下面我就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做一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制度是们做一切事情的准绳,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就没有统一的做法,大家就会自由散漫,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情。进而在面对各种银行案件突发时,没有一个正确的流程去处理该案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银行应该制定一个正确、有效、可行的制度。而且要对该制度的科学性、完整性、严密性做一个正确的评价,制定和完善覆盖所有机构和业务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有章可循,又规可依。

二、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

当有了制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确保触犯了制度时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对违规制度的处罚制度,做到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制定详细的责任追究方法,对领导责任人,办案责任人,连带责任人都有明确的规定。还要加强监督,检查制度,防范案件及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员工教育,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同过对各种银行案件发生视屏的观摩学习,可以看到银行员工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案件主要发生在那些防控风险意识薄弱,心里素质不强,领导管理不严的金融机构。而那些风险意识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分析和判断能力之高的金融机构可以防止案件发生于未然。所以我们在制定制度,落实责任后,更要对员工的素质进行培养和教育。把风险防范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上,提高员工在突发事件上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也深刻认识到有的风险就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边,有的时候不注意,不谨慎,太大意,就会导致案件的发生。我们时常应该留意身边的不法分子,对一些比较可疑的人员要进行监督,防止案件的发生,进而确保我们银行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第6篇:银行学习个人防范合规风险履职心得体会

我作为一名普通柜员,有幸参加这次组织的知识培训,感触颇深,通过相关学习,从而使自己进一步提高了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对工作的责任感和急迫感。对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有着积极知道意义。

随着公民民主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客户和员工的安全需求不断成长,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交易方式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将成为银行竞争力和客户选择的一个因素。从我们自身的经营和管理看,安全保卫工作也是确保我行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对合规风险明确恰当的界定,将有益于合规风险的识别与监测。通过考察合规的起源以及关于合规风险的各种解释,可以看出,合规的前提是守法,重点是遵循监管要求,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的原则和框架只是一种参考,综上,合规风险的合理定义应是,商业银行因违反有关外部性规则而产生财务损失、监管处罚、法律制裁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加强自身的基础,坚决执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积极学习高管人员防范合规风险履职监察条例,对与以下条例中均能做到认真自查,确保自己不违反条例。

1. 是否存在授意或指使员工违规办理业务行为; 2. 是否存在超越权限或范围办理业务行为;

3. 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决策或授意强迫员工实施违规贷款行为;

4.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办理借新还旧,处置不良贷款行为; 5. 是否存在违规办理存取款、开销户、资金扣划、资金划转等业务行为;

6. 是否存在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认真学习和贯彻六个要点,在以后办理业务时,强化自己的风险意识,自觉抵制违规行为,维护我行的利益。

南桥路支行:

第7篇:银行(信用社)案件防范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联社相继组织全县一线职工进行了信贷、会计、出纳岗位培训和多次安全规章制度的集中学习,先后编发了《选准人生参照物》、《算清“七笔帐” 走好人生路》、《“贵海英工作法”对操作风险防范与监督的启示》、《案例警示》等文件。我认真参加了学习,并对这几个文件反复品读,又特别是看了四川银行业从业人员防范操作风险教育读本《十年恨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说,编辑这本书是很痛苦的事,为书写序同样痛苦,而看这本书的我心情也无法轻松。平时很稳重斯文的我在看此书的过程中忍不住多次骂娘,并多次合上书,不愿也不忍再看下去。。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直白点就是冲动的惩罚。

人是万物之灵,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制力。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极其偶然的存在,而人从生下来那一刹那起就注定要回去。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原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承诺---对父母、对亲友、对社会。然而,生命太短促了,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一个人只要记住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别人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他的生活将非常愉快。而守住诚实、正直、忠贞、善良和表里如一的品质最终才会获得幸福。其实在生活中,富贵的人并不一定幸福,贫穷的人也并不见得痛苦。何况我们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工作,也不可能沦为贫穷阶层。为什么不脚踏实地走正道,遵纪守法做好人呢?

(二)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识人并合理用人是将单位经营得好与坏的关键,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能力和兵力数倍于自己的袁绍,刘邦之所以能打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楚霸王项羽,用人得当就是他们制胜的法宝。就发案的那些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工作能力强的人,但属于那种很会抓老鼠又要偷主人东西的猫。对于这种人就应该用品质好、责任心强、原则性强、工作踏实的人与之搭档,那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骏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说的就是再能干的人如果放错了位置,那就会收效甚微,甚至酿成悲剧。对于我们这种特殊的金融单位来说,能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当然最好,如果二者只居其一,那么用人时“德”绝对应大于“才”。因此我希望领导在落实和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同时,也要注重各种人才的合理配置。

(三)

我十分珍惜我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它让我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跟男人一样养家糊口的成就感。我深知,如果放弃现在的工作而想再就业绝非易事。在这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人面前都充满着巨大的诱惑。但是,只要学会了在寂寞中坚守住人间最宝贵的真、善、美,坚守住生命的最朴实自然与纯净,学会将诱惑放在适当的距离之外,让它维持一贯的魅力,那么我就征服了自己。

以前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只要尽职尽责、安份守纪、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就行了。

第8篇:银行金融案例学习心得

金融案例选编学习心得

2017年市分行组织带领下,进行集中案防培训学习,此次金融案例学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金融案例进行了主要的案防培训:

(一)现金类案例;

(二)挪用客户存款类案例;

(三)信贷类案例;

(四)盗窃类案例;

(五)挪用代理业务类资金案例;

(六)盗窃类案例;

(七)抢劫、破坏类案例;

(八)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类案例;

(九)同业类案件(如信贷类案件、票据业务类案件、信用卡类案件、中间业务类案件)。

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形式各异,但究其原因,主要有制度流程不健全,执行能力不足,监督检查不深入,不能有效揭示风险,思想认识不充分,部分员工行为失范,案件防控措施不到位,员工行为排查不到位,未能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对作案人员思想“蜕变”和异常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并引起重视,致使作案人有机可乘,部份网点安全防控设施存在较大的隐患,防范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制约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

在学习中,我发现以上几种案例类型,主要风险表现为:

(一)流程风险(制度流程缺失、不合理等),例如在案例7中某支行出纳员私刻公章,伪造对账单,多次将收取的储蓄营业款虚报,据为己有;

(二)人员风险(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等),

1 例如员工监守自盗、挪用金库或者客户资金、超权限持有工号;

(三)系统风险(系统失灵、软硬件故障、系统漏洞等);

(四)外部事件风险(外部欺诈、外部突发事件、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等)。

通过此次案防培训加强防范、制止案件的发生,保护我行和客户资金以及财产权益不被侵犯,促进我行健康、平稳的发展,保护员工切身利益,必须要严格防范案件风险,避免将操作风险演化为案件风险信息,进而演化为案件。通过这次金融案例的学习,联系到相关规章制度和平时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对案件防控意识有了较大的认识,为此针对这次案培训会议总结出几点的心得。

首先,严格落实、执行案件治理的重点,其中包括: 十三条意见:“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稽核建设、加强对基层行的合规性监督。严肃追究责任等”;

六个领域:“重要空白凭证、印鉴密押、查询对账、柜员授权、金库尾箱、轮岗休假”;

二各环节:“监控录像、枪支弹药”;

四项制度:“干部交流和离任审计制度、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制度、亲属回避制度”;

九种人:要严格关注“涉黄赌毒行为的人、大额资金炒股的人、有不良记录或犯罪前科的人等等”;

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人。因此,还要落实

2 四防建设,重视人防,树立人本观念。深入开展“轮、符、查、改”加强“技防”。加强科技信息系统的风险功能。完善机制防,加强对案防机制的建设以及完善,贯彻落实案防机制。加强“文化防”,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案防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案件防控意识。

此外,作为银行的员工,要严格遵守法规行规,熟烂于心,严实于行。树立审慎理念、增强责任意识。将“法规是块钢,谁碰谁受伤;合规是底线,谁破谁流泪”的合规理念作为一名银行人的行为准则。

通过此次学习,在我们的脑海中要时时绷紧防案工作的弦,要深刻牢记其经验教训,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深刻认识到了案防工作也是我们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件的发生对我行带来的严重后果和造成的巨大风险、对员工个人的前途带来不可逆的后果。不过,只要我们大家不断增强自身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每一步的都是合规的,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防范意识,将会有效的减少金融案件的发生。

上一篇:园区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下一篇:九不准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