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法律防范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在这种时代形势下, 我国金融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 商业银行若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就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要求, 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进而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商业银行信贷法律风险对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若要增强商业银行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 就必须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进而建立商业银行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

1. 流动性风险

调查显示, 当前定期存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比重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 中长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却逐渐上升,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致使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不匹配。就存款方面来看, 储蓄存款的比例变化对金融机构的资金储备较为不利。就贷款方面而言, 自上世纪末我国短期贷款的比例就逐渐下降, 中长期贷款比例则不断上升。综合以上两方面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当前, 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与中长期存款的比率已经超过流动性监管指标。

2. 合同规范性风险

当前,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 借款合同缺乏规范性, 操作程序方面也存在一些漏洞。实践表明, 在司法过程中, 借贷合同格式条款时常存在歧义, 有时还存在限制债权人权利和家中债务人义务的条款, 这显然容易引起合同纠纷。此外, 一些商业银行的贷款合同在填写过程中也存在不规范现象, 在借款用途、还款期限、约定利率等方面都存在约定不明的现象, 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对合同信息真实性缺乏有效核查, 导致合同存在规范性风险。

3. 政策性风险

近年来, 我国对部分增长过快、投资过热的行业进行了适当调控, 这使得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更加显性化。尤其在受宏观调控影响且贷款较为集中的企业, 极易形成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若这些企业在进行前期资金投入后又受到宏观调控, 就可能形成新的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也会成为风险承担者。例如, 当前投资热度较高的房地产、水泥、钢铁等行业, 其投资资金中仅有30%左右的资金为自有资金, 剩余部分多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受到政策影响停建或缓建项目, 就会使银行投入的资金成为不良资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若要控制信贷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就必须增强贷后管理, 防止挪用资金, 控制资金的用途、流向在贷款前后保持一致。尤其对于大型项目, 商业银行还应当增强监督和项目跟踪, 根据项目进度逐期发放贷款。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对贷后管理较少涉及。因此, 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 另一方面要安排专人进行调查和走访, 深入企业了解贷款的用途。尤其要重视企业的股权变更、关联交易等情况发生的时间。除此之外, 商业银行还应当关注债权时效管理, 尤其要注意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方面的法律规定。

2. 合理运用《物权法》

根据保障差异, 信贷主要分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而《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则保障了担保贷款、抵押款的偿还。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信贷风险。因此, 商业银行应当合理运用《物权法》。首先, 《物权法》明确规定, 不动产登记后方能生效, 规范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认为登记的错误, 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其次, 《物权法》规定, 若当事人另有约定, 则允许债权和抵押权不一并转让。调查表明, 目前我国抵押制度不够完善, 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 比如保理、证券资产化等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而合理利用《物权法》的上述规定则能够有效回避抵押变更登记等障碍。

3. 完善治理结构

首先, 应当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加强国有银行内部人员管理体制的制度化、商业银行资产产权结构的规范化、国有银行结构体系的法制化, 增强其市场适应能力。其次, 应当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依据《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严格规定商业银行的权力分配, 进而实现股权分散化。并健全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 以防止董事滥用职权。

总之, 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企业, 时常面临信贷风险, 因此, 商业银行若要取得进一步发展, 就必须加强信贷风险控制。当前,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范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 我国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 进而构建稳定的金融体系, 增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

摘要:当前, 信贷业务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信贷业务的开展需要依靠物权法、担保法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保障。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若要有效规避信贷法律风险, 增强风险管理, 就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 即合同规范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又在此基础上从合理运用《物权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治理结构等方面, 探究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希望以此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法律防范,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艳丽, 刘金珠.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刘丽丽.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法律控制[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2.

[3] 蔡玉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财经信息.

[4] 俞海娜, 张鑫.城市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 2014.

[5] 周鹏.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上一篇:自媒体环境下我国农业技术传播新模式探讨下一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