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感恩父母

2022-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会孩子感恩父母

教会孩子感恩父母

孩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也读不懂父母的辛劳,但对孩子掏心挖肺的父母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却依然心存“欣慰”,因为“孩子读书还挺争气的”,但孩子得寸进尺的无理取闹,以及前所未有的冷漠和自私,还是深深刺伤了父母的心。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为我做这些很正常。”在孩子看来,同学交往贵在礼尚往来,“做东的同学都出手阔绰,轮到他,自然不能坏了规矩。”对于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孩子单纯地以为“父母投资,我给他们回报,大家不吃亏”,只要自己能考进大学,只要能够出人头地,就是最好的回报。

父母亲情不过是一场交易,孩子脱口而出的一段话语让人震惊,但这又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被父母深深溺爱着的孩子,淡漠甚至忘却了至纯至圣的父母之恩,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父母的付出不过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以为只要自己长大成材了,就算没有辜负父母,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荒唐的逻辑和思想,孩子自身当然不能逃脱道德的谴责,但父母的所作所为也难辞其咎。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重要,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应当,丝毫没有内疚之感,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他们把所有的真爱、所有的情感都灌注给了儿女,而丝毫不顾及自身的辛劳和艰辛。但有些爱本身却是一种伤害。现实生活中,为了筹集高昂的费用,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求学,为了使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猝死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铤而走险者有之,苟延残喘者更是不胜枚举。可是,即便如此,依然很少有孩子感动,懂得感恩者更是寥寥无几。孩子或许还小,不十分懂得知恩图报。但历经锻造的父母,应该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现如今,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孩子还小,不懂得如何感恩父母。那么懂事之后呢,我们能够期望他们感恩父母、怜悯天下吗?或许,他们同样没有这个习惯和意识。“啃老族”的层出不穷,留给我们的当不仅仅是凄凉和无奈,更需要深刻的反思。在这里,真爱与亲情已经错位,不再是高尚而崇高的,而是异化成了低限度的责任和义务。对此,我们是该震惊、反省,还是该充耳不闻、习以为常?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对孩子有最真挚、最无私的拳拳之心,做孩子的就不应当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常怀感恩之情吗!终有一天,父母会老去。我们应该知道,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一个不会爱父母的人,又怎么可能奢望爱事业、爱社会?而这无疑是可耻的,也是可悲的。

此时此刻,面对父母大爱无言的深情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你想到过如何去偿还吗?你尊重过你的父母吗?体谅过你的父母吗?难道忍心用冷漠去抵消亲情,用自私去回报大爱?难道忍心以追求奢靡透支金钱,用无限的贪欲将父母的脊背压弯?

第2篇:父母教会了我感恩

赵雨萱

陕西省兴平市兴化学校

指导老师:梁鸽

感恩是一股甘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感恩是一束阳光,照亮大地的每一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我们要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你可曾记得,是谁在我们取得一次好成绩后,告诫我们不要骄傲?是谁在我们失败沮丧时,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帮助我们重拾信心?是谁在下班后身心疲惫,却还仍耐心解答我们的疑惑、面对我们的无理取闹?是他们,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啊!。“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孝。”我们也要感恩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父母啊!

我们还要感恩老师。老师是我们人生的指南针,老师是我们在黑暗中指引道路的烛火。在我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老师就担起了第二个母亲的责任。老师既要为我们传授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还要维护班级秩序。老师无私的向我们奉献自己的知识,耐心的纠正我们的错误。我们难道不应该感恩老师对我们的栽培之恩吗?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感恩一个人,那就是对手。你可能会抱怨他次次抢了本该属于你的荣誉,可有一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只看他得奖时的意气风发,却不知道他在平日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对手如影随形,不要抱怨,对对手抱一份尊重,一份感恩,以超越对手为目标,最后你会发现,超越对手的过程让你受益匪浅。

感谢父母教会了我感恩,因为感恩,让鲜花处处缀满大地,让阳光时时洒向前方!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以“父母教会我感恩”为题,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对手”三方面写出了自己对于“感恩”的理解。“感恩对手”这一部分思维独特,表现出小作者智慧的心灵和宽广的胸怀,是对“感恩”一词最好的诠释!

指导老师: 梁

第3篇:教会孩子感恩[大全]

浅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摘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学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学会尊重自己。只有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始终,才能使孩子常怀感恩之心。

【关键词】: 感恩孩子 感恩教育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1.告诉孩子父母是他生命的缔造者

在孩子生命中,第一要感谢的是父母。塑造孩子的感恩情怀,可以从孩子对父母的感恩

开始。妈妈可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让孩子了解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使孩子明白在亲情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父母最疼爱的人。孩子正是在父母无私的关照和奉献中长大的,长大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大部分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问父母自己生命的由来。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不要逃避,不要因为可能涉及生理知识而拒绝回答。其实,这是一个教育孩子拥有感恩情怀的最佳时间。自然大方从容地告诉孩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爸爸妈妈创造的。爸爸和妈妈认识以后,开始恋爱,结婚后住进一个房子。当他们决定生一个小宝宝时,爸爸便把一颗种子种到妈妈的肚子里,那颗种子在妈妈肚子里像一棵小树一样慢慢长大,长大到妈妈的肚子放不下时就开始寻找出口,这个出口就长在妈妈身上,就是生命的通道,通过生命的通道水宝宝就从妈妈的身体里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这样,能够使孩子学着懂事,理解父母的辛劳。当父母做的事情并不符合孩子的心愿时,孩子也不会强烈的反抗,他会想到父母这么做对自己是有益处的。

2.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

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

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曾经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也许,很多家长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摒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

《新民晚报》还报道过史女士的故事: 夫妻两个都是下岗工人,为了供儿子读书,没日没夜地打工。而史女士的儿子硬逼着父母掏钱为他办同学聚会,说逢年过节,班里几个要好朋友轮流做东,自己以前也吃过用过别人的,要是不搞得热闹些,以后就没面子去学校了。儿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也读不懂父母的辛劳。被父母深深溺爱着的孩子,淡漠甚至忘却了至纯至圣的父母之恩,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父母的付出不过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以为只要自己长大成材了,就算没有辜负父母,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荒唐的逻辑和思想,孩子自身当然不能逃脱道德的谴责,但父母的所作所为也难辞其咎。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他们把所有的真爱、所有的情感都灌注给了儿女,而丝毫不顾及自身的辛劳和艰辛。但有些爱本身却是一种伤害。现实生活中,为了筹集高昂的费用,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求学,为了使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

境,猝死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铤而走险者有之,苟延残喘者更是不胜枚举。可是,即便如此,依然很少有孩子感动,懂得感恩者更是寥寥无几。孩子或许还小,不十分懂得知恩图报。但历经锻造的父母,应该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道德素养和日常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持久、深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长的身体力行胜过一切言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上街,在公共汽车上父母主动给老人让座,或叫孩子给老人让座;爷爷奶奶生活有困难,父母经常去照顾,或吩咐孩子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邻里之间,有老人需要帮忙,父母毫无怨言地上前帮助等等这些小事情小行为无时无刻都在教育着孩子,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父母是那么的关心他人,尊敬老人,对也会发现,父母对自己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自己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对父母如此,对社会亦如此,知恩图报的种子会在孩子的心中深深地扎下根去,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能敏锐地感受到成人的情感态度。家庭中,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关系、 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老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孩子感受最为深刻的情感关系,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决定着孩子能否对亲人产生依恋和信任感,也决定着孩子今后以怎样的情感态度面对各种社会关系,更决定着孩子今后有没有爱心、有多大程度的爱心。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三、教会孩子分享和给予

我们常说:“施恩于人共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不仅要求孩子孝顺父母,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忘恩负义。让孩子知道以友善之心对待任何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才更快乐。

感恩是一种交往的哲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就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父母要教育孩子感谢生活,感激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且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尤其是在遇到困难、遭到不幸的时候,仍然要感谢生活,做个生活的主人。

人是群居性动物,无论个体多么强壮,他都不可能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孩子,付出的相对要少,接受帮助的几率要高很多。所以说,作为一个孩子来讲,感恩更加的重要,感悟他人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帮助。从小培养孩子感悟他人之意,让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长大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会成为不竭动力,可以使他的天更宽地更广,可以让他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让孩子学会感恩吧!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第4篇:教育体会: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要教孩子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该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人们都说,父母是最无私的,不要求孩子回报。我觉得,这不是美徳,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应该要求回报,其目的是教会孩子怎样去回报自己的家人,怎样去回报社会。不向孩子讨要赡养费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让孩子知道感恩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今天有许多在家人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没有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別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谢谢,更不需要回报。他是核心,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天经地义。一旦做的不好,家长就罪责难逃。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问这饭菜是怎么来的,不问妈妈为这顿饭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长辈们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口,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妈妈给的零用钱,孩子理所当然地收下,还不时说着'怎么才这么少,抠门儿!花起钱来,孩子大手大脚,一次可以买十几串羊肉,几十瓶饮料请客。孩子从末想过,爸爸妈妈挣钱有多么不容易。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为什么不珍惜钱和物,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都来得容易,他享用理所当然。甚至还有孩子要状告父母动了他压税钱的怪现象,更有媒体说,用压税钱交学费,家长违反了教育法,我不知道这会不会让孩子混淆了是非的概念。 孩子通常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够优越,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家长没有门路。他们甚至连男欢女爱的激情也是为了他人,家长不准备好一切,他们愿意一辈子独身。即使传宗接代,也是为父母尽孝的所为。在他们心里丝毫没有责任和感恩。

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该他自己做的是很有必要的,让孩子接触一生活的艰辛,体验一下挣钱的不易,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报恩感。能磨练孩子的学习毅力,任何事情都是功在其外,成功之道都是反道。千万不要剝夺孩子实践报恩的机会。你可以为孩子做些事情,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他自己应该做的,我们不能养成不让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敬自己,但是在小的时候,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却不让他锻炼。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一旦养成,要想改变必然要经历痛苦。好习惯要从小培养,那种希望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教育的本质是养成和培养,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把爱藏在心里,教会孩子回报才是一种大爱。 爱的种子需要培育过去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这说明了孩子在报恩这方面有多欠缺。要让孩子知道他是怎么来的,都有那些人曾经帮助过他,要让孩子在心里记着时刻寻找机会去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我的学校曾有二个表子妹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在一班里。男的出生时家里欢天喜地。几个月后,当他的表妹降生时却没有他那么幸运,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因为她是个女孩,才让妈妈受了这么多的苦。她从小就学会了替父母分担痛苦,尽管她特别懂事,也无法换来家人的怜悯,因为她剝夺了家庭传承姓氏的希望。她从小是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下长大的,没有关心和溺爱,即使吃一口哥哥留下的剩饭,她也心存感激,洗碗,扫地是她表达感恩的通常做法。她发誓要用万分的努力来为自己赎罪,她的笔记本里记下的都是老师和同学们给她的帮助。她喜欢学习,因为只有在学习中她才能和其他小朋友平起平坐。她感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学习成绩大家可想而知。至于他的哥哥,从小到大都被家里视为精神支柱,稍不如意就让家里断子绝孙用来吆胁,在这场搏奕中,获胜的总是哥哥。妹妹照顾哥哥更是天经地义,哥哥吃的丶穿的丶用的都是最好的。爷爷奶奶更是视为心中的太阳,不允许受到丁点的委屈。直到有一天家长才明白即使倾其所有也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他们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败。

尽管这样,这孩子从小并没有欢乐,到处都受欺负,他胆小,不敢出门,没有朋友,满脑子都是防范他人的戒备心里,由于不爱表达,不会生存,不会交融,绝望郁闷常压抑心头。人在轻松愉快时学习的潜力才能激活。虽然他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他刻苦学习,不是为了获取智慧,而是逞强斗狠,出人头地,想用学习成绩压倒他人,发泄心中的怨气。他经常熬夜到很晚,面对众多的家教,他常感力不从心,他没有时间去玩,去笑,身体状况也弱不经风,时常感冒。尽管他全身心的应付学习,可是学习成绩依然不尽人意。对他来说走出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奉献,学会感恩,从极端自私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懂得孝敬,感恩,责任和奉献,要让他从小知道父母为他付出的心血,周围人给予的关爱。一个孩子如果把回报父母,回报家族,回报团队,回报社会,放在心上,什么样的困难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当它长成大树,变成木材,建成高楼大厦,是它应尽的责任,这就是人们种树的理由,如果不能成才,小树应该感到愧疚。同样,一个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老师丶同学和许多人的教育和帮助。孩子应该把这些爱牢牢记在心中,好好学习,勤奋工作,用自身存在的价值去回报人们给他的爱,成才是他的本份。让他知道他得到多少爱,这样的人才会去爱别人,千万不要剝夺他实践奉献爱的机会,要从一言一行教他学会感恩,要教会他想到,说到和做到,要让他们明白,对父母的孝敬仅说不做或者者是仅做不说都是不够的。孩子的正确价值观是靠灌输和培养的,孩子不知感恩,无情无义,极端自私其实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这都是我们溺爱的结果。 孩子只要了解了父母的艰辛,才会热爱父母,承担责任,他的学习才有持续的动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你可以为孩子做些本该他自己做的事情,但事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本该他自己做。如果你让孩子养成了享受的习惯,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他也不明白。 追求享受是人的天性,人只有在受到磨难时理性思维才会被激活,这就是困而知之的道理。让孩子学感恩其实也是制造困境的一种途径,千万不要小看了它的作用。感恩不同于酬谢,感恩是从内心自发的感激之情,不能用价值来

第5篇:《教会孩子感恩》读后感

这学期我们孙桥小学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这期间,我专心阅读了由唐骏波、祖霞著的《教会孩子感恩》这本书。该书内容丰富,列举了一个个较为生动、具体的案例,在家长的层面上,较为详尽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真让我受益匪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知恩图报才能成就美好人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诗句,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但是不容否认,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人却不懂得感恩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同学聚会,要设法把父母打发出去,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恤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优良的教学设备,却不知感恩社会。在课堂上,老师讲

一、和孩子一道赏析感恩美文。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回报。这种认同应该是发自我们的心灵里的认同。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经常和孩子一起来阅读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试着帮助他们并理解那些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字,同时,注意收集有关亲情、感恩为主题的电影、电视,组织学生观看。慢慢地,让他们在名家名作中把握亲情的真正内涵,学会感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多方面的收获,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

学生已经知恩,接着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

(1)小练笔。因此,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算一笔感恩账,即让孩子将自己一个的年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通过比较,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写一封感恩信,即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写成一封信寄给父母,同父母交流心声、增进感情;利用节假日,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将感恩付诸行动。

(2)创设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孩子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他们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行为的目的。(3)外出活动。组织孩子到孤老、孤儿院参观,用生动的现实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通过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孩子结对交友、献爱心等活动,让孩子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变孩子的冷漠,培养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孩子的人情味。

三、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取得实效通常源于教育者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我们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者和家长的教育合力。

第6篇:孩子感恩父母的话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谢谢!感谢你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让我来到了这美丽世界感谢你们给了我健康的体魄,让我享受了这五彩生活。感谢你们给了我执着的精神,让我勇敢地面对挑战。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你们辛苦了!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成桑田。你们的爱,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间!

感谢您,我亲爱的爸爸,在繁忙的工作中,您总会挤出时间来陪伴我写作业,让我感觉到父爱的存在。

感谢您,我亲爱的妈妈,你就像是我的指路牌,时时刻刻为我指引道路。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是第一时间赶来,为我解脱困难。当我做错事情的时候,您总会对我慢慢解释……看着你们那一张张疲累的脸,我不禁有些伤心……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是你们领我来到这勃勃生机的世界。感谢你们,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跟随在我身边,对我细心的呵护与照顾。

《感谢你,父母》

让我怎样感谢你啊, 我的父母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片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雪山 让我怎样感谢你, 我的父母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拾起一朵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长江 让我怎样感谢你, 我的父母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拥有一丝阳光 你却给了我整个温暖的冬天

上一篇:农技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代维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