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试卷

2023-0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息系统开发试卷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统开发开放实验室设计

摘 要: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有特色的信息系统开发开放实验室,设计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网络配置。学生通过参加开放实验室的活动,掌握动态网站开发技术,掌握安卓手机App开发技术,熟悉软件企业实际开发软件的业务流程。

关键词:系统开发;开放实验室;系统设计

1 概述

前些年的高校扩招导致如今高校毕业生日趋增多,201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了历史新高,上升到了创纪录的765万人。很多毕业生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技术水平,在毕业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毕业就失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求贤若渴,希望大学毕业生到企业能够上手直接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没有掌握企业要求的实践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用人单位感觉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马上从事相关工作,离企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如此造成了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当前很多高校将课堂学时压缩,将更多的自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然而很多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却与学校的初衷相背离,一些学生沉迷于网吧,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学生的笔记本电脑不是用来学习的,电脑成了影碟机、游戏机。如何让学生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很严峻的课题。

每所高校都有很多实验室,但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是用于教学与科研。当某些实验室闲着的时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高校管理者要考虑能否把教学与科研任务不满的实验室开放给学生使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利用开放实验室将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里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把学生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让学生对实践项目有切身的感受,让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提升有切身的体会。

2 实验室建设目的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提出要建设信息系统开发方向的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要把学生较迷茫的课余活动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使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利用课外活动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实际的就业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课外活动还能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不断将新知识融入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不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能够系统全面学习软件开发知识的理工科专业,很多计算机课程设置并不全面,大部分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仅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少量软件开发课程,由于受学时限制,只能利用有限的课时讲解基本语法。开发完整的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全面知识,在课堂上无法覆盖。开放实验室要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利用实践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实验室功能设计

3.1 动态网站开发

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平台,采用C#编程语言,使用ASP.NET技术开发动态网站。

开发案例来自于企业实战案例,要求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开发后的成果可以直接用于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使学生的技能与企业无缝对接,毕业后直接上手企业的软件开发。

开发案例:客户档案管理系统。

①主页面。使用母版页面做主页面,采用menu做导航。

②系统管理:a用户信息添加。b用户信息编辑删除(在GridView中显示信息,增加编辑删除按钮)。c用户信息显示。

③客户信息管理。a客户信息添加。b客户信息编辑、删除(要求在显示信息页面有编辑按钮,点编辑按钮后,在新的页面显示原有客户信息,进行编辑、删除)。c显示客户信息(要求分页显示,并链接到详情页)。d简单查询客户信息(查询客户名称中包含查询关键词的信息)。e组合查询客户信息(将多个条件,如客户编号、客户简称、专营业务员等多个条件组合起来进行查询,缩写查询范围,进行更精确查询)。

3.2 安卓手机App开发

利用Eclipse开发工具,开发安卓系统的手机App。

开发案例:校园交友系统

①校园交友系统欢迎界面;②校园交友系统注册用户页面;③校园交友系统输入验证码页面;④校园交友系统设置密码页面;⑤校园交友系统设置生日页面;⑥校园交友系统设置头像页面;⑦校园交友系统主页面布局;⑧校园交友系统实现“附近的朋友”页面;⑨校园交友系统实现“附近的同好群”页面。

3.3 模拟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多人组成的软件开发项目团队,需要正规化管理。设置软件开发项目经理,主管项目团队建设、项目计划等工作。项目经理对软件项目进行工作分解(Work Breakdown),工作分解会对整体项目进行细化,每项任务的需求更加明确。项目经理将团队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成员赋予不同的角色和岗位,模拟企业项目开发实际运作流程。岗位分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测试员、实施工程师等。对于软件开发流程设置里程碑管理,每个阶段都设置一项里程碑任务,要有成果交付物。可行性分析阶段的里程碑任务要制作可行性分析报告,需求分析阶段的里程碑交付物要提交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系统设计阶段的里程碑交付物要提交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系统实现阶段的里程碑交付物是软件代码及数据库,系統测试的里程碑交付物是测试报告。

4 实验室环境配置

①投影设备:投影仪、幕布一套。

②计算机:30台PC机(其中台式机20台,笔记本电脑10台),采用较高配置(开发工具及数据库管理软件耗资源较大)。

③服务器:2台,其中一台部署.NET Framework 4.5,用于开发ASP.NET动态网站;另一台部署Tomcat,用于开发Android手机App。两台服务器需连接外网。

④有线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路由器、交换机等)。

5 开放实验室管理

系统开发开放实验室并不是对全校学生全面开放,主要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活动。开放实验室有很多设备,如服务器、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如不加强管理,会造成学校财产损失。为对开放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以下规则。

①实验室开放时间,必须至少有一名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

②学生进入实验室要用本人校园卡刷卡。

③为防止学生将计算机病毒带入实验室,将文件拷入实验室计算机前,必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杀毒。

④严禁使用实验室计算机玩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

⑤严禁将食物、饮料带入实验室。

6 实验室负责人职责

①负责制定开放实验室发展建设规划;研究和制定开放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设计和制定开放实验室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检查工作方案执行情况。②负责组织开展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带领开放实验室辅导教师成员完成实验教学的教研、教改工作任务,探索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③负责开放实验室的实验辅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配合学校管理部门做好开放实验室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④负责组织制定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开放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⑤负责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⑥负责开展与政府部门、兄弟院校、社会组织及企业的合作,推动开放实验室的对外交流。⑦负责开放实验室的经费预算与日常开支。⑧对参加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学生进行考核,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大赛、辽宁省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7 结论

系统开发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际软件开发技术的平台,学生能够在学校就直接参与到实际的软件开发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的宽度,探索了知识的深度,为今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放实验室的实践活动,给教师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将开放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丰富了课堂内容,延展了课堂教学的范围,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华,王杰,李海燕,杨会如,王红.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9).

[2] 楊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

作者:吕洪林

第2篇:应用增长法开发医院信息系统

摘要:对目前先进实用的设计方法——增长法设计方法及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概要阐述,并说明增长法在开发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增长法;医院信息系统

Using Increase Method to Develop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Hospital

XIE Jian-guo

(Computer Department,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ongyan 364021,China)

Key words: increase method; information system of hospital

1 引言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在国际学术界已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于1988年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下了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1]。

医院信息系统作为MIS的一个分支,必然有和其他MIS共有的特性,如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化的系统;以经营业务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和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在系统内部按一定原则划分若干子系统,各子系统、分系统之间互有接口;处理的对象即有结构化数据,也有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开发难度高,技术复杂,周期较长等等。但医院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的一个管理系统,由于医院的本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它除了有其它MIS的特性外,而且还应该支持以病人医疗信息记录为中心的整个医疗、教学、科研活动。因此,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需要极其迅速的响应速度和联机事务处理能力;2) 医疗信息复杂性;3) 信息的安全、保密性要求高;4) 数据量大;5) 缺乏医疗信息处理的标准;6) 高水平的信息共享需求;7) 医护、管理人员的心理行为障碍。

2 系统设计

鉴于医院环境的独特性,使得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实现应具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

1) 要有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

2)要有很强的联机事务处理(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TP)支持能力;

3) 典型的7天/24小时不间断系统,绝对要求安全、可靠 ;

4) 易学易用的友善人机界面;

5) 可剪裁性和可伸缩性,能适应不同医院的发展计划需求;

6) 开放性与可移植性,适应不同硬软件平台;

7) 模块化结构,可扩充性。

在开发MIS系统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成熟的设计方法可供选择,如快速原型法、增量模型法、螺旋模型法和瀑布模型法等[2]。但是对于医院信息系统这样大型的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用较为成熟的增长法,它是瀑布模型法和快速原型法融为一体的先进实用的设计方法。用增长法设计信息系统可分为四个阶段[3]:(如图1所示)

图1 增长法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

1) 系统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深入现场,反复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系统目标,探求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形成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分析说明书包括现行系统描述、拟建立系统的目标、数据描述、处理过程定义、系统成本、系统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计划等内容。最后将系统分析说明书提交给用户和专家审议,如果通过,则进入下一阶段。

2) 系统求精模型设计阶段

据系统分析说明书研究系统原型,反复征求用户意见,不断修改和扩充,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3) 完成系统产品阶段

重新组织功能结构,增强辅助用户使用系统的功能,改进数据库管理的例行程序,完成各类资料和手册的编写。

4) 维护与评价阶段

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用户的进一步需求,对系统不断完善,并作出评价。

采用这种系统设计方法,有助于增强系统的适应能力,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便于系统维护,显著地提高了软件设计阶段的效率。

3 系统结构

医院信息系统由于功能复杂,覆盖医院的各诊疗环节和医院管理的各主要方面,对于医院内部软件的开发,我们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方式和先进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方式[4]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网络结构图见图2),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子系统:

3.1 门诊管理系统(流程图见图3)

图2 HIS计算机网络结构简图

图3 门诊流程

图4 住院基本流程

门急诊管理子系统包括:门诊挂号、划价收费、诊间系统等子系统。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管理模式,以病人就诊环节为轴线,使病人挂号、就诊、交费、取药的活动在统一的信息资源联系下成为一个整体,实现门诊治疗单、化验单、检查单电子化,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管理上存在的“三长一短”现象。系统提供门急诊信息的查询与统计功能,支持医院经济核算的门急诊财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报告。

3.2 住院管理子系统(流程图见图4)

住院管理子系统包括:住院病人入出转院和床位管理、住院病人费用核算和医嘱处理等子系统。系统通过对住院病人动态的准确管理、住院费用的及时核算和临床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化,增加了医院对患者的透明力度,提高了住院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速了病床的周转,杜绝了病人漏费、欠费现象。系统提供住院病人医疗动态统计和各种明细费用信息查询,支持医院经济核算的住院病人费用查询、统计、分析。

3.3 药品管理子系统

药品管理子系统包括:各类药品库存管理、门诊药品管理、住院药房管理、中西药房、药库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系统实行药库、药房二级核算管理,通过物流和资金流的并行管理,实现了统一的价格管理和采购分析,提供各类药品的统计数据和实时分析,减少库存药品的资金占用,防止了药品的过期、流失等现象,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3.4 物资、设备管理子系统

物资管理子系统包括消耗材料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符合财会制度的规范要求和物资管理环节的管理功能选项,监控科室物资消耗情况,全面替代帐务处理;建立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提供医疗设备的动态数据分析。

3.5 病案管理与医疗统计子系统

病案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病案首页数据的登录、存储、检索与查询;病案的入库、出库、借阅管理(病案追踪)。医疗统计子系统主要完成医疗统计数据的动态管理,包括:查询、统计以及生成上级医疗管理部门需要的各类报表。

3.6 财务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子系统

财务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子系统实现医院财务核算和各类应收、应付款的管理,并提供与现有商品化软件的接口,使系统能够方便地集成其它财务软件。对医院的各类费用进行分析,提供各科室工作量、收入和各类医疗材料支出等统计信息,进行效益统计分析,为实现收支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3.7 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与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

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包括各子系统的信息查询,并以图表方式直观的显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经济运行等各种统计信息。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借助数据挖掘工具,从大量的历史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辅助医院领导做出正确决策[5]。

4 结束语

医院信息系统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思想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系统覆盖了医院医疗诊治各环节和医院管理各主要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运行的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给医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曾明.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 黄柏素.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 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谢建国

第3篇:命题试卷模板管理及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从现代化命题的角度出发,分析自学考试传统命题系统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卷库系统为基础的自学考试命题试卷模板管理及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提高命题效率,缩短命题时间,减轻命题管理工作的负担,提高试题质量,使试卷更有效地测量考生的水平。

【关键词】自学考试命题 试卷模板管理 自动排版系统设计 实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自学考试科目种类繁多,全国每年有约有1000万人次报考,全国统考科目涉及人文、医药、农林、电子、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等各个领域共830多科,各省统考有的多达1000科。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和核心部分,命题的质量决定考试的考试质量。好的试卷往往能客观地测量考生的真实水平,从侧面对教师的教学起导向性的作用,促进教学向良性发展。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

命题教师在命题工作中担当着重要地位。命题教师的命题理论、命题水平和命题技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试题质量的好坏。

传统的命题方式是命题教师根据命题任务和下发的试卷模板命制试题。命题时,需要命题教师人工录入试卷的题型、指导语等基础信息,录入的工作量大、效率低;此外,随着命题教师的变更和新命题教师的加入,我们在命题管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命题教师或因命题经验不足、命题技能和技巧生疏,或因对所命制课程的大纲或章节、知识点不熟悉,或因粗心大意等,往往会对所命制课程试卷的题型设置、题型结构、题型赋分、题型指导语等方面产生偏差,导致命制的试卷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新命制的试卷题型与往年试卷题型不一致;出现了课程大纲要求以外的题型;命制的题量过多或过少;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不符合大纲要求;题型赋值不规范、不统一;试题的指导语不明确或指导性不强;该课程的考试环境与往年的考试环境参数不统一。比如:上机考所需要的硬件参数和软件版本、口语类的现场评分设置、艺术类所需的工具、颜料和纸张等;特殊课程考试时间与往年的考试时间不统一;录入信息出错。

若命题教师命制的试题出现了上述的情况,往往会给命题管理工作后期的审题、排版和校对工作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对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来说,如果考试的试卷出现上述情况,不利于考生的备考和复习,无法真实测量考生的客观水平,也给助学班的教师授课带来困惑,容易对自学考试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自学考试的良性发展。

二、系统设计的思路和实现

目前,各省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自学考试命题系统,按系统存储基础单元的不同可分为以题为主的题库系统和以卷为主的卷库系统。无论是哪种类型,命题教师都是以Microsoft Word为主要命题软件来命制试题。Microsoft Word以其强大的文字处理能力、灵活多变的排版方法、友好的用户界面等优点已成为电子化成卷所使用的主要软件。但在命题过程中,还会涉及烦琐的组配试题和试卷排版工作,因此需要一个组题及自动排版的工具,使教师在出卷时只考虑命题内容,排版格式自动实现。

为做好自学考试的命题工作,使自学考试命题越趋于科学化、规范化,本文提出了以卷库系统为基础的自学考试命题试卷模板管理及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案主要基于Visual Basic语言编程和SQL数据库来实现对自学考试各个课程的命题模板管理及自动排版。

Visual Basic是一种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界面友好,易于使用,且与Word、Excel具有良好的交互能力,结合SQL数据库能有效地对Word进行控制和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一)系统模块功能构成

自学考试命题试卷模板管理及自动排版系统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

1.题型模块管理库。题型是组成试卷的基础模块。题型模块库主要涵盖自学考试试卷上的常规题型和自定义题型,在系统内通过题型代码来存储和区分不同的题型。常规题型一般指常用的或指导语和赋分基本固定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赋分和指导语等信息相对固定,常出现在各类试卷当中,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自定义题型主要是一些特殊的题型或赋分范围变动可能较大的题型,此类题型的指导语或赋分需自动义录入,如翻译题、作曲题、上机操作题和论述题等。

2.课程试卷模板管理库。课程试卷模板管理库是在题型模块管理库的基础上以自学考试课程的课程代码为管理单元对课程试卷模板的管理和更新。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从题型模块管理库中选择对应的题型添加到试卷模板中从而生成该课程的试卷模板,能设定和调整课程的考试时间、各个题型的题量和题型的先后次序,自动计算各大题的题量、分值及试卷的总题量和卷面总分。

3.试卷生成器。它是根据命题计划从课程试卷模板管理库输出的试卷生成器软件。命题教师在接收命题任务后,只需运行下发的试卷生成器,输入所命制课程的课程代码、命制套数等相关信息,生成器立刻自动调用Word软件并结合内置的课程试卷模板生成该课程的试卷和答案的Word模板。命题教师根据模板的题型构成、题量、分值分布等信息,结合课程大纲和试题样卷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后,即可着手命制试题。

(二)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系统主要通过对自学考试不同课程的题型和试卷模板的管理,结合软件自动生成Word模板来实现对命题的控制及排版,主要的管理功能有:

1.对课程题型、试卷模板的管理。题型模块管理库通过新建、更新等手段对存储在数据库里的各种题型进行管理以满足不同的课程试卷的需求;课程试卷模板管理库在题型模块管理库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题型结构、题型分布和分值来实现对试卷模板的管理。对于绝大部分自学考试课程来说,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课程试卷模板,使得近几年的考试试卷结构相对统一和稳定,有利于命题教师命题、考生备考和教师教学。

2.对命制试题模板的控制和管理。(1)试卷生成器自动生成的试卷和答案模板内已包含试卷和答案的基本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如试卷卷头(含试卷的秘密级别说明、考试时间及考试名次、课程代码、课程名、试卷说明和总计分栏等信息)、卷面(该课程试卷的各种题型、题型的指导语和分值)等基本信息。在传统的命题模式中,由于无法通过软件生成试卷的常规信息,命题教师往往需要人工录入试卷和答案的各种基本信息,自动生成软件的使用,节省了命题教师录入的时间,也避免了因输入错误或粗心大意而产生的错误信息,减轻了审题和校对的负担。(2)生成的模板锁定了试卷和答案模板上的常规信息,命题教师无法修改。模板生产的课程名、课程代码、总分栏、题型的指导语等信息在Word里设定了防修改权限,避免了命题教师因操作失误等原因修改卷面上的信息,减少了试卷常规信息的出错率,减轻了后期校对的负担,同时也使课程的试卷结构相对统一和稳定。(3)模板在生成试卷和答案模板各种题型时留有文字编辑栏目,可供命题教师录入试卷信息和答案。

以命制单项选择题为例,命题教师只需分别在试卷编号和选项编号后的文字编辑栏里填入题干和选项信息,随后在答案模板里对应的试卷编号后填入正确答案即可。

三、结果与探讨

系统通过固化每一个课程的试卷模板,使每门课程试卷的题型结构、分值分布等基本信息在近年来保持基本一致,并结合自动排版和固化信息功能,实现命题模板的统一管理和命题排版自动化,满足了命题管理和教师命题的需要。

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缩短命题时间,提高命题效率,减少命题的出错率,提升命题管理水平,减轻命题管理者的负担。同时,课程近年的试卷题型的稳定和统一,也有利于考生备考和自考助学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耿霞.自学考试命题及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1)

[3]孙广仁,张启昌.地方院校考试自动命题系统的研制[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责编黎原)

作者:黎斌

第4篇: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不仅来自技术方面,还来自企业内外环境。影响信息系统成败的有体制、政策、法规、观念、技术等多种因素。技术不是唯一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开发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用户和开发人员双方误解,用户认为开发是技术人员的事,开发人员因为用户陈述清楚他们的需求,由此开发系统,其它的不要干预。当完成系统开发,用户提出“你开发的系统不是我所要的系统”,延误开发时间,浪费资源,或者因维护困难而使系统短命。

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人文因素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系统,其开发、维护都离不开入的参与。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从社会行动观点看,信息系统开发是人类活动的协调序列,是多种参与者的协作过程。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系统管理者、系统分析员、技术专家、程序员等参与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他们的通力合作,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些人员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影响彼此沟通。通信的误解是系统成功的隐患。更重要的是,信息系统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改变某些业务流程乃至组织机构,这将影响某些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方式、权力关系,引起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有人会担心丢掉自己熟悉的工作,感到自己的传统地位和能力受到威胁;由于缺乏计算机知识,有人感到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些担心,常常造成系统开发的阻力。

信息系统不只是单纯的计算机系统,而是辅助企业管理的人机系统。人是信息管理的主体。由于人的作用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因素,有人参与并由人控制决策的社会系统,往往会使本应理性的行为变得富有感情、丰富多彩。离开了人,再好的计算机系统,也不过是价格昂贵的装饰品而已。把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管理看作纯技术过程,许多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只有从更深层次探讨,重视非技术因素,才有可能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软件危机”。

第5篇: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规范

(内部讨论稿)

总则

为明确信息系统开发流程,清楚各阶段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从系统规划、系统整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与测试、系统内部实施、系统整体评价及系统内部验收八个方面说明公司对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主体要求。对实际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流程可根据系统的规模与要求进行合理的剪裁。

本规范适用于软件开发部、软件项目部、系统集成开发部、系统集成项目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工作。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一、 信息系统规划,完成信息系统立项和总体解决方案。

[1] 申请立项部门依据《立项控制规程》,提交与信息系统立项有关的书面或电子文档,立项部门申请信息系统项目立项。信息系统项目立项主要从市场方面、技术方面及行业导向方面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2] 立项部门的上级部门或领导按《评审验收规程》组织业务专家、市场人员、技术人员等人员完成对信息系统立项相关文档的评审和检查工作,形成立项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3] 根据信息系统立项的相关文档,生成信息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文档。文档中一般包括系统范围和目标、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系统网络拓扑图、系统部署方案、系统实施计划、系统费用概算等。

二、 信息系统整体管理,建立项目管理章程。

[4] 建立基本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章程,指定信息系统项目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负责人),完成项目启动。

[5]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制定初步的项目管理计划,计划内容可包括项目最终目标、项目阶段性目标、项目进度计划、项目预算、变更流程和变更控制委员会、人力资源计划、项目风险、项目采购计划等。

[6] 依据《配置管理规程》和《变更控制规程》形成配置管理系统和变更控制系统,成立变更控制委员会。

[7] 项目经理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过程,包括项目完成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项目变更情况等。

三、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完成《需求分析》文档。

[8]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完成信息系统相关资料收集和需求详细调查工作,完成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分析。

[9] 分析信息系统目标,确定信息系统项目边界,完成项目范围定义和项目内容分解。

[10]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完成项目《需求分析》文档的编写,并提交上级部门申请评审。 测试设计是否算需求?

[11] 上级部门按《评审验收规程》组织业务专家、市场人员、技术人员、测试人员等人员完成对《需求分析》文档的评审和检查工作,形成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四、 信息系统设计,完成《系统设计》文档。

[12] 项目经理制定系统设计阶段的项目工作计划,确定该阶段的检查点和里程碑。项目经理向上级提交工作计划,上级部门按《评审验收规程》完成对工作计划的评审,形成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3]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编写《系统设计》文档,文档内容一般包括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等)、功能结构详细设计、主要系统功能流程设计、主要系统功能数据处理流程设计、系统外部接口说明和定义等。

[14] 项目经理向上级部门提交《系统设计》文档,申请评审。上级部门按《评审验收规程》组织技术人员完成对《系统设计》文档的评审和检查工作,形成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五、 信息系统编码与测试,完成系统编码和单元测试。

[15]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按《软件编码规范》完成信息系统的代码编写。 [16]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按《测试规程》完成信息系统的单元测试工作,单元测试一般由模块编码人员进行自我测试。

六、 信息系统内部实施,完成系统试运行和集成测试。

[17]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搭建系统运行环境,按项目要求完成信息系统的安装部署工作。

[18]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按《测试规程》完成信息系统的集成测试工作,生成系统测试报告和结论。

七、 信息系统整体评价,生成项目总结报告、技术白皮书。

[19]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编写信息系统相关的技术性文档,如技术白皮书。 [20] 项目经理编写项目总结报告,包括功能评价、应用评价等。

八、 信息系统内部验收,生成验收报告。

[21] 信息系统内容建设完成后,项目经理根据《评审验收规程》编写项目验收申请报告,并提交上级申请验收。

[22] 上级部门根据验收申请、系统测试报告和结论及需求分析等相关文档,组织人员按《评审验收规程》进行信息系统内部验收,形成验收结论,完成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验收合格可以将信息系统交付项目部进行实施,不合格的不能交付项目部。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图

开始信息系统产品立项项目立项文档项目立项评审结论项目总结解决方案未通过,重新编写立项评审通过项目启动,确定项目经理制定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配置控制系统变更控制系统项目经理组织编写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文档需求评审结论未通过需求评审通过项目经理更新项目计划信息系统开发计划开发计划评审结论未通过计划评审通过项目经理组织系统设计未通过,不给予立项设计评审通过编码和单元测试信息系统代码未通过系统设计文档设计文档评审结论试运行和集成测试(可多轮)信息系统测试结论测试结论通过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总结报告技术白皮书未通过内部验收报告未通过验收评审通过交付项目部结束

第6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1 、前期准备

信景网络开发人员对系统开发前期进行充分的用户调研、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准备工作。

信景网络软件开发人员以及业务需求人员共同组建项目组,一名项目经理负责监控项目的整体实施,共同参与系统的全面设计、开发,并针对业务提出进一步开发需求,开展软件用户化工作,制定二次开发方案,参与设计业务系统与其它软件的接口。

2 、实施过程

整个开发过程将经历获取需求、需求分析、系统结构建立、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

2.1 获取需求

软件在进入正式开发之前供准确的书面《软件设计详细需求书》响待开发系统的主要因素。

2.2 需求分析

信景网络开发人员构思、确立系统目标、划分业务领域、现行业务分析、建立业务模型、信息需求分析、用户视图规范化、数据元素标准化与一致性控制等。

在项目组和用户充分交互、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技术构架,对系统功能、性能等主要指标作描述,对实现方法项目实施人员应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及整体设计思路,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业务需求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综合对该用户群体现有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网络使用情况,数

据库使用情况,计算机熟悉程度做一定的调研,根据调查的统计结果决定即将开发的一些软件适用指标。

2.3 系统结构建立

确定软件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及用户硬件资源配置。

确定用户软件平台的统一协调。

2.4 设计

软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对模块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可能需要对某些结构做一些修改,确定界面定义、用户服务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库服务层和具体数据库,确定软件开发工具。这一阶段还将完成更详细的功能和业务需求调研,制作系统中最符合用户需要的文档。根据应用系统对安全的要求,同步进行安全保密设计。

2.5 编码

确定软件的界面风格、使用功能、编程语言、数据库结构和具体数据等工作,并开始进入程序编写阶段。

开发人员进入设置和编码工作之后,应先确定编码的风格在开发过程中保持一致,工作过程中如发现前面分析或设计阶段的某些错误,应返回到前面的阶段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主要开发人员之间应相互紧密配合。

2.6 测试

系统投入使用前最关键的一个步骤,由开发人员之间、业务需求人员交叉测试或由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开发人员将对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进行改进。

3 、整体验收

业务需求人员负责提供验收标准。

当软件的后期测试完成后,通知业务需求人员验收,验收主要以业务需求人员提供的原始资料及《软件开发设计方案》为依据,对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的核查,如无异议,验收后签署“验收确认书”。4 、后期培训

4.1 培训目标

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使相关操作人员理解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实际运用,使他们对整套业务软件的具体性能,操作步骤以及具体要求,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计算机管理下对其业务软件流程熟练操作使用。

再开发人员共同接受软件开发方全面、系统的培训,保证能够在二期推广中独挡一面完成推广及软件升级任务。

4.2 培训计划

项目组有义务对用户提供及时、有效、全面的培训,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重视对用户方的技术转移,并提前制订有效可行的培训计划。

4.3 考核标准

以实际操作方式测试用户对软件系统流程的操作使用能力。5 、技术支持

信景网络为业务需求方提供书面的技术支持承诺,并能够认真执行,落到实处。

第7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1. 信息的定义: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2. 信息具有那些特性,这些特性对信息系统有那些影响:客观性,系统性,开放性,相对

性,转移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共享性。信息的媒介性。

3. 系统的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法和系统接口。

4. 系统具有哪些特性:目的性(最重要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

定性,相似性。

5. 信息系统定义: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吸取经验和遵照规律并重,利用适合的信息技术以

及相应设备,根据相应的业务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组织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6. 信息系统有那些结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层

次结构(战略决策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功能结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软件结构(行政,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物理结构。

7. 信息系统有那些类型: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划分,按照行业进行划分,按照处理事物或承

担职能的不同,按照解决主要问题的不同。

1. 详细论述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事情的过程就是决策,

要使决策正确,就必须确保有足够,准确,及时的信息,良好的信息系统能为管理者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

2. 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和信

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输入数据,加工数据,然后输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因此,数据既是信息系统存在的依据,又是信息系统的主导。作业级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组织内部,战术级数据不仅来源组织内部,也有外部输入(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战略级数据主要来源于组织外部,非结构化数据。

3. 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在职能上应有一定的分工,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结构和岗位设置,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队伍的配合和稳定,强化信息系统对各级人员和组织的贡献,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的道德准则。

4. 如何进行计算机选型: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选择与组织业务和其他设备相适应的计

算机,以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效率和效益;尽量选择主流厂商的计算机。

5. 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关系: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系统软件和开发软件的支持,开发完

毕形成一套适应需求的应用程序和文档,即通常所说的应用软件。所以,信息系统与软件有的基本关系是,信息系统需要软件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软件。

6. 信息化5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

信息化。

7.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个关系:信息化更重视信息和知识成为价值构成的主体,而信息系

统的建设更多地强调为组织运作管理和决策服务。

1.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2.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

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储存结构,数据的运算)

3. 数据模型: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概念模型。数据模型)

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成3级,内部级,概念级,外部级

1. 通用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第一级:技术支撑级(基础设施,文档电子化,单项的信

息系统)第二级:资源集成级(系统集成,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效率)第三级:管理优

化级(信息制度,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效益)第四级:战略支持级(信息战略,核心竞争力,决策支持,外部协同)第五级:持续改善级(学习型组织,信息环境,创新管理)

2. 企业 行业互动模式: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化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

促进和约束的互动关系,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行业信息化之间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3. 雁行模式:由于组织事实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不同或起点不同,行业内或系统内不同组

织之间形成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系列,犹如大雁飞行状。

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都需要

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5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逻辑模型),系统设计(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运行和维护。

5.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1信息系统的发展是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技术发

展非常迅速,开发信息系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很大。

6. 信息规划的3种方法:(1)关键成功因素法:了解组织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性能的数据。(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信息系统战略集。(3)业务系统规划法:定义组织目标;识别组织的业务流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U表示使用,C表示生产)。

7. 数据中心原理:只要组织的性质和目标不变,它的数据类就是稳定的,任何经营管理活

动都离不开对这些数据的提取。

8.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资源和环境需求,可靠性需求,

安全保密要求,用户界面需求,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的可扩展性需求。非功能需求:根据系统目标工作环境决定。

9. 需求调研的方法:阅读文献,实地考察,用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业务专题报告。

10. 可行性研究方法:所谓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可行性可以从1从技术因

素角度考察2从经济因素角度考察3从社会因素角度考察。

1.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自主开发和外包(联合开发,委托开发,购买套装软件)

2. 根据价格的不同合同分为:固定价格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高风险的,

因为如果完成项目后的成本高于原计划成本,开发方将只能赚到比预计要低的利润,甚至会亏损;成本补偿合同中,如果开放方的成本确实超过了原始预算,开发方的名誉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又会使开发方在未来赢得合同的机会降低。

3. 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有哪几种组织形式: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

结构。

1.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分类:按时间过程来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按照信息系统开发

的关键分析要素,可分为1面向处理方法2面向数据方法3面向对象方法。

2. 生命周期法的指导思想:主要指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SDM,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

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该方法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初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阶段,预先规定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再按一定的准则来按部就班的完成。

3. 数据流图用的4个基本符号: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储存和数据处理过程。

4. 数据字典中的6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储存,外部实体,处理。

5. 数据流图有2种经典的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这两种结构可以分别通过变换

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导出标准形式的结构图。

6. 原型法的步骤和优点:步骤: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2建立初始原型3评价原型4修

改和完善原型。优点: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7. 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的选择:有利于生命周期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系

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系统文档要求详而全;开发成果重复使用。有利于原型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不明确;过程非结构化;用户环境易变;系统具有短期寿命;具有第4代语言工具;系统要求在短期内运行;没有或很少可资借鉴的成果。

1. 对象: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东西的抽象。

2. 封装:信息隐藏,当开发一个程序总体结构时,程序的每个成分应该封装或隐蔽在一个

单一的模块中,定义每一模块时应尽量少露其内部处理。

3. 继承:继承指对象继承它所在类的结构,操作和约束,也指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结构,

操作和约束。

4. 面向对象分析:要求把问题空间分解成一些类或对象,找出这些对象的特点,以及对象

间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一个规格说明。

5. 面向对象设计: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结果。从面向对象的分析转到面向

对象的设计是一个累进的模型扩充过程。面向对象分析的各个层次是对问题空间进行了模型化,而面向对象的设计则需要对一个特定的实现空间进行模型化。

1. 项目的定义:在一定的进度和成本约束下,为实现既定的任务,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所

进行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2. 项目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目标,成本,进度三者是互相制约的,其中目标包括完成

的任务数以及完成的质量。当进度要求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者任务要求越多,则成本越高;当成本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任务要求越多,则进度越慢;当质量和任务的要求都不变时,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3. 信息系统的特点: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任务的边界是模糊的,质量要求

更多是由项目团队来定义。2信息系统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会不断被激发,被不断地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更改。3信息系统项目既是智力密集型的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4.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可划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其中开发成本可分为分析

与设计费用,系统实施费用,管理费用;运行维护成本可分为运行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维护费用。

5. 软件的2种度量方式:软件代码行的方式;软件功能点的方式。

6. 项目团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预期激励,信息激励,参与激励)振荡阶段(参

与激励,责任激励,信息激励)正规阶段(参与激励,自我激励,知识激励)表现阶段(危机激励,目标激励,知识激励)

7. 为什么要全面的质量管理:因为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上一阶段的理解和本

阶段的设计与实现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8. 信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1实行工程化的开发方法2实行阶段性冻结与改动

控制3实行里程碑式审查与版本管理4实行面向用户参与原型演化5强化项目管理,引入外部监理与审计6尽量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

1. 信息系统文档的作用:1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在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通过文档进行

沟通。2系统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文档在项目期内进行沟通。3前期开发人员与后期开发人员通过书面文档进行沟通。4系统测试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5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在系统运行期间进行沟通。6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7用户与维护人员在运行维护期间进行沟通。

2. 不利选择:在建立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

3. 道德风险:代理人在为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 激励机制: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

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

5. 信息系统监理的作用: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根据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及国家法律法

规,开发合同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事件和文档进行审查和监督,为用户方提供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以确保信息系统建设成功。

6. 信息系统监理有那些模式:咨询式监理,里程碑式监理,全程式监理。

7. 信息系统的监理费用:按时计算法,工资加一定比例的其他费用计算法,监理成本加一

定比例其他费用计算法,固定价格计算法,按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的百分比计算,按减少的项目风险计价。

1. 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应尽早并及时地进行测试2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

软件的人或小组来承担3在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确定输出结果4测试用例不仅要有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也要有不合理,失效的输入条件5不仅要检测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还要检测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6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7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测试的随意性8妥善保存测试用例,作为文档的组成部分,为维护提供方便。

2. 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被测程序,主要对被测程序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3. 动态测试:在计算机上直接用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检验程序的动态行为和运行结果

的正确性。

4.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其

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被测对象的外部特性。

5.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

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6. 测试过程:拟定测试计划,编制测试大纲,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实施测试,生成测试

报告。

7.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是在模块编写完成,无编译错误后必须进行的测试工作。

8. 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是指每个模块完成单元测试之后,需要按照设计时确定的结

构图,将它们连接起来进行测试,确保程序单元或模块接口正确和软件结构合理。

9. 确认测试: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检查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与用户的

要求一样。

10. 测试和调试的区别: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而对于所暴露的错误

最终需要改正。调试的任务就是根据测试时所发现的错误,找出原因和具体的位置,并进行改正。

11.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数据的维护。

第8篇:第六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

1、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或必要性)?答:从需求上看,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经常修改维护。要想降低修改和维护的工作量其前提是有好的系统结构,而系统结构是在总体规划下制定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计算机价格下降,像客户机/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这种新的系统结构,把性能价格比高的个人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但是这种缺少规划建起来、分散开发的系统带来严重后果:更新系统时要反复修改软件,重新组织数据,再把他们连接起来,做这些工作所耗费的人力和资金比重新建立一个系统还要多,而且这种系统仅采取通常的维护和修改的办法是根本无法满足要求的。所以,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制订总体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2、组织目标:是指组织近期和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

3、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中包括哪些过程?并注意哪些问题?答: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过程中包括(1)首先支持企业战略,解决现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组织发展,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2)然后进行信息系统规划。(3)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对制定的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是信息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系统规划中应制定出现行系统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出新的信息系统能促进组织的发展,以及在新系统中采用的最新技术成果能有效提高系统效能。

4、信息系统的基本环境:1)技术环境2)组织环境3)社会环境

5、与信息系统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包括:1)人的信息意识和能力2)政策与法规3)组织文化和体制

6、【2010-07】信息系统规划制定过程的三阶段模型:1)战略规划制定2)确定信息需求3)资源分配

7、【2008-07】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有序相关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目标优化原则5)可行性原则

8、促进信息系统规划所需考虑的因素:⑴对企业制定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⑵开发新的企业机会;⑶详细规划信息系统专业人员;⑷及时把握信息系统成本和效益。

9、规划新的信息系统的过程:⑴首先支持企业战略,解决现行系统中存在问题,促进组织发展,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⑵然后进行信息系统规划。⑶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

10、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怎样有用系统的方法看待问题?答: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观点去分析、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根据系统观点,人们认识到,要认识一个系统,只认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针对在信息系统研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系统分析方法强调以下几点。(1)在考虑计算机应用时,必须首先考察具体单位和组织的总目标。

(2)计算机应用工作应该以管理人员,特别是决策人员的需要为出发点。(3)按照上述原则,严格地划分工作阶段,保证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4)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必须寻找一些简明有效的表达工具,以便记载与描述信息系统的现状,描述和讨论计划与设想。(5)必须把工作的成果认真地用书面形式记载下来,并且妥善地、有秩序地成文归档,以便查找使用。

11、一把手原则: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应当是项目小组的成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把手原则。

12、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过程是确定系统是否值得开发的过程。通常可行性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时间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13、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严谨的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

14、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2.设计阶段3.实施阶段4.运行和审计阶段。

15、结构化: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严格规划分阶段,即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

16、业务活动分析:是指借助图表工具让业务的处理过程脱离具体的工作场所和实现手段而抽象地加以描述。

17、数据流图只用四种记号: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外部实体

18、自上而下逐步分析:就是先把系统看做一个整体,或一个总的数据处理模块,

在这个数据流程图中,只要指明系统和各有关外部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就够了,暂时不去考虑它内部的各种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及数据流。

19、系统切换: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有三方面的内容需要转换:①数据转换;②文件转换;③系统转换(系统转换的方式有四种:直接方式、并行方式、导航方式和(分段)逐步方式)。

20、系统需求分析具体过程包括:①了解系统的组织结构;②业务活动分析;③数据流图和数据流分析;④采用数据字典及其他工具的数据分析;⑤功能/数据分析;⑥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21、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需要转换的三方面:1)准备组织中需要的新数据

2)文件交换,他从旧系统的存储介质和存储结构转换到新系统的存储形式来3)系统转换,用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

22、 【2010-07】简述系统说明书的内容和作用?答:系统分析结束时,系统分析员必须提交系统分析报告,称作系统说明书,系统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是与用户交流的工具,也是系统设计的依据,并在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和系统的评价时使用。系统说明书将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文档长期保存,其内容包括:

(1)原系统调查和分析内容。(2)新系统逻辑模型(3)新系统信息量的估算,新系统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关于选用计算机机种和外部设备的初步意见等。(4)成本估算。

23、 简述系统文档对于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性?答:软件文档化是软件工程的基本要求,信息系统中的文档甚至比程序更重要。在软件工程中对系统开发的每一步骤都规定了相应的文档,文档的制作与系统开发同步展开,,是系统开发的组成部分。在生命期法中文档被称作各阶段的里程碑。文档可以帮助各种人员间的相互通讯,文档能帮助我们记录已经做了什么,还必须做什么,系统投入使用后,必须根据文档进行日常的运行和维护,没有完整的文档,维护系统的程序员就无法理解程序,修改系统时或是无法下手,或是给系统增加隐患。

24、简述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优缺点?答: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要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生命周期法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按照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规律划分阶段,明确定义各阶段的活动,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保证用户需求的贯彻执行。使用生命周期法对系统的每个微小情况都能给予更多的注意;强调了用户的参与,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整个开发过程的规范和严格定义,常常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系统;完整的文档也使系统日后的维护工作更为方便。但是,生命周期法开发时间长;成本高;需要用户提供完整的需求,对于需求不确定情况不适应;强调用户的参与,但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不够直接;开发过程较为复杂,不易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是分阶段进行的,某阶段出现的错误将被带到下一阶段,并被扩大。

25、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优缺点?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系统的基本结构,实现基本功能;然后,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补充数据,修订与增添有关模型和方法,满足使用者的进一步要求。原型法的优缺点:通常更能满足用户需求;适应需求不确定的情况;能较快地实现系统基本结构;开发成本低。但是为了加快系统开发的速度,常常导致系统质量的下降;没有严格的开发文档,维护较困难。

26、 组织建立信息系统的三种方式及特点?答:组织通常可用三种方式建立信息系统:一是通过购买,并在组织中实施;二是请信息系统开发公司来开发;三是由组织内部的人员开发。第一种方式简单费用低,但是往往系统难以满足组织的信息需求,特别是给日后的系统维护带来极大不便;第二种方式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即能满足组织信息需求,费用也不是很高,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一定要注意在开发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维护队伍,否则会产生与第一种相同的问题;第三种方式对本组织的要求较高,项目小组必须有经验丰富的人负责,项目小组的组成人员可以是专业信息系统人员,也要有最终用户。

27、【2009-04】组织结构图的定义及目的是什么?答:组织结构图的含义是:把所需要了解的组织,分解为若干部分,并把它们之间的行政隶属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出来,这样形成的示意图就称为组织结构图。画组织结构图的目的在于,首先从系统总体上了解信息流动的粗略情况,抓住与本项目有关的信息流集中的部分,以便为下一步的现场业务调查确定目标。

28、 模块设计包括哪些活动及任务?

答:模块设计有四个主要活动:数据设计、控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程序设

计。①数据设计的任务是要确定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项和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数据关系的理论建立数据文件或数据库表。②控制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套控制措施来减少系统操作的差错。③输入/输出设计是为系统的交互活动提供友好的用户图形接口④程序设计是对所有由计算机执行的模块做出详细的说明。

29、【2010-04】原型法的开发步骤?答:原型法模糊了系统开发周期阶段的界限,通常可以把它分成四个步骤:(1)确定基本需求:通过对用户基本的信息需求的分析,建立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需求可以包括基本软硬件需求,估计成本和数据量。(2)构造原型:根据用户的基本需求,建立一个能与用户交流的系统。这一步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时间快,结构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原型法通常要借助软件工具,功能的完善则放在以后再做。(3)运行评价:这一步工作是以用户为主,用户运行原型系统对使用方式及使用效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这一步与下一步一起要反复多次,每次循环都使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使用户能充分表达需求。(4)设计修改:根据用户的要求修改设计原型然后返回到第三步,把修改后的系统再交与用户运行。

30、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就是使用软件工具帮助软件工程人员开发软件。

31、可视化开发:就是在可视开发工具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上,通过操作界面元素,由可视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应用软件。

32、【2009-07】最终用户开发:是指不需要信息系统专家帮助,完全由用户自己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最终用户指的就是实际使用系统的人员。

33、最终用户开发优缺点?答:优点:最终用户开发能提供很大便利,对只剩扫尾工作的项完全靠用户自己完成。促进了组织的变革,并且组织把它作为开发信息系统的重要战略。增加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理解,更好地投入到系统开发中去。缺点:增加了系统的成本,系统质量往往不高,缺乏文档,与其他系统结合困难,维护也很困难。对于大型组织来说,数据无法共享,最终导致数据难以控制。最终用户开发方法适用的范围是:完成个人数据分析、开发供自己使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简单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等

34、最终用户开发方法使用的范围是:完成个人数据分析、开发供自己使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简单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等。

35、【2010-07】数据流图:数据流图就是通过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外部实体这四种记号来抽象综合地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程。数据流图不是从用户那里调查来的第一手原始材料,而是经过了系统分析人员的分析和加工,它能以一种更抽象的、综合的表达手段来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程,表达出多种业务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36、测试方式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37、单元测试是以每个模块为单位执行的分开独立测试。单元测试又分为结构测试和逻辑测试:结构测试是确认程序是否符合程序语言规则,逻辑测试是验证程序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38、组装测试是检查模块之间是否有问题。把各独立的模块集成起来形成系统,并进行系统的正确性测试

39、系统测试是将经确认测试的软件系统与计算机、外设、支持软件、数据等环境集成一起后,在实际环境下检查系统的工作情况。在安装新系统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人员的培训,如操作、维护、管理的人员等。

第9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和评价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概要说明如下。

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在对原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给出新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系统开发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份文档。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开发计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它是提交给用户的文档,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分析说明书要通俗易懂,用户通过它可以了解新系统的功能,判断是否所需的系统。系统分析说明书一旦评审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系统最终验收的依据。

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回答了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即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它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产生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报告”。

5.统维护和评价阶段

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一定的程序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图1较详细地描述了MIS开发各个阶段的任务、成果及审核安排。

上一篇:美食地图北京电视台下一篇:乱扔垃圾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