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依法治校的资料

2022-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依法治校的资料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依法治校观念深入人心,各地依法治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但研究表明,国内不少中小学对如何进行依法治校,如何推动依法治校寄予厚望并做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但是于现状的改变却收效甚微。从整体上看,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多学者也从理论层面纷纷予依法治校以多角度思考,但纵览“依法治校”各方观点,不难发现,不仅流于空泛谈论而缺乏理性审查,更鲜有理论的共识,而理论的深入思考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思想支撑。应该说,依法治校为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对于依法治校如何建设,仍然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理性审视。惟有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依法治校精神与内核,才能构建现代化意义上的依法治校,进而提升整个依法治校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把依法治校放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来认识,促进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保证学校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运行。毋庸置疑,依法治校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正从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各个侧面催生出法治新文化,生成法治新精神,培育法治新文化。

依法治校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不断提高中小学依法治校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法治的效能。但依法治校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动态过程,受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中小学自身的因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换言之,依法治校,影响因素众多。为此,笔者认为当下依法治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落实。

一、转变法治观念,提高依法治校的意识

依法治校的前提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为此,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本精神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法治至上”的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学校治理法治化的法治思维,把法治工作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之中,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增强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依法治校的意识,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育人,不断提高依法治校工作的整体水平与依法办事的能力,进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在,一方面,部分学校和教师缺少法治观念,甚至缺少法律常识,在办学过程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纠;另一方面,不少学校遇到纠纷矛盾又不善于利用法律途径解决,个别社会单位和家长采取在学校闹事的办法来扩大影响,有的行政部门又以息事宁人为原则,结果往往采取不依法办事的方式,甚至用完全不合理的方法私下解决矛盾纠纷。

依法治校对于中小学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实践表明,不同的法治观念,就会生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形成不同的管理制度与管理风格。那么,如何转变法治理念呢?

1. 重新理解法治的意蕴。法治应有利于激发改革的活力,有助于扩大管理的民主,有助于实现过程的公正;法治的可预期性、可救济性可以凝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使不同利益主体依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推动形成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各项工作。

2. 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法治观念,并使之成为共识。可以说,发展什么样的法治观念,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方式、水平与层次。

二、培育优良依法治校文化,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

从学校发展层面来看,推进学校治理的整体法治化,才能有力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若没有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依法治校就会失去保障或条件支撑。培育优良依法治校文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依法治校“人治”现状。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不仅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营造依法治校、治学、治教的氛围,而且需要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治文化只有通过增强师生规则意识,生成师生内心自觉的体验才能得以实现。为此,要强化师生的法律利益感受,培养师生的法律价值体验,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法治文化的终极生成,依法治校建设迫切需要形成普遍的法律信仰。因为法律信仰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支柱,法律的权威来自师生内心的拥护与真诚的信仰,权利要靠法律来保障。

三、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精简审批项目,公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依法監督办学活动,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渠道,及时办理教师和学生申诉案件,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将其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学校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依法健全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并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学校要保证学校的发展规划、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民事合同等符合法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五、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机制体制

改革创新是依法治校的根本动力,系统深化依法治校体制、机制等改革,把法治观念与意识转化到教育实践中来,才能实现中小学的真正发展。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体制,尤其要完善依法治校体制评价体系。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不断完善依法治校体制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改进、完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依法治校体制状态评估,通过梳理、整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依法治校体制的各个环节的有机协调、健康运行。创新依法治校机制,如建立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制度运行的流程及制度执行的监督运行保障机制。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中小学生存发展的根本。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以中小学内涵式发展为导向,以完善中小学依法治校结构为核心,重点是体制机制建设,基础是法制建设,依法办学,保障依法治校自主权的有效落实。为此,一要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明确依法治校的基本指向,凸显依法治校的体制活力;二要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学校章程,构建依法治校的科学民主的保障机制,为完善依法治校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以依法治校为基础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及与学校章程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水平。

1. 加强领导和教师的普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普法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程序,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依法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切实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管理,贯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防止学生犯罪和学生校内伤害事故的发生。

4. 依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健全各项校内管理规范体系,依法规范教学、人事、财务、安全保卫、总务和学籍管理。

实践证明,不断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体制,使依法治校主要环节衔接配套、协调一致,依法治校才能稳步推进。而这需要加强依法治校体制改革的保障力度,才能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管理等。在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体制过程中,要适时、定期地了解依法治校建设的状况、成效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各方面好的意见与建议。惟此,才能取长补短,缩短依法治校体制改革的历程。此外,还要以积极、包容的心态,思考与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和系统理论,共享共性的、规律性的做法,并作本土化的对比、分析和吸收借鉴。这无疑也是依法治校体制的另一路径选择。

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变革转型期,其能否通过依法治校实现其整体影响力与办学水平的高低有重要的关系。正如学者曾天山所指出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今社会,学校组织的复杂化、结构的多样化、水平的差异化、诉求的个性化程度不断增加,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任务日益艰巨”。依法治校期待变革,更期待变革后的突围。但是,依法治校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或事件?如何理性地看待依法治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依法治校?诸如此类的前提性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毋庸置疑,依法治校作为一个教育与学校改革目标,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尤其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共识度将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涉及一系列观念、体制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此外,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依法治校问题非由简单或单一因素所导致,也不会因某一因素的解决而自动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在此意义上,依法治校既考验着管理者的魅力与艺术,也考验着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智慧与水平。依法治校,需要坚持、需要策略、需要时间,还需要相关方面的整体配套改革。在此意义上,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中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探索,通过逐步积累依法治校的经验,摸索规律,最终在整体上实现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一项长期、渐进、系统的复杂工程。如依法治校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增强法治意识,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需要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需要中小学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提高法律素质;需要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需要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環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依法治校不必回避也无需回避,尽管困难重重,但值得期待与努力。相信,随着依法治校的不断深入,依法治校一定能得到较为圆满的实现。

作者:任永泽

第2篇:论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

【摘 要】依法治校过程中,中小校长所担任的多重角色之间经常相互重叠又相互交叉,经历着角色之间的频繁转换,其角色定位经常出现偏差。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应当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其基本角色是守法者角色、核心角色是领导者角色、主要角色是协调者角色和执行者角色。

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角色定位

【关 键 词】

因主体和对象的不同,可以对依法治校有不同层面的理解。从国家机关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还包括其他行政机关对学校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是以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①由于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在依法治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中小学校长在不同层面担任的角色是不同的。从依法治校的具体实践来看,中小学校长职能缺位或者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违法乱纪的事件更是频繁的见诸报端,因此明确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角色定位的意义

在推进依法治校时,很多中小学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将依法治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教师和校长的“丑闻”更是频繁地成为群众耻笑的焦点。当然,学界对依法治校执行失真的原因研究已有很多,而校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推进依法治校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定位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对于推进依法治校至关重要。

(一)规范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办学行为

我国中小学管理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内部的最高领导者,其个人行为偏好、法制观念、管理能力等对于推进依法治校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而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部分学校的校长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全依照其个人意志和偏好制订,严重违背了依法治校的原则和要求。②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校长的法制观念淡薄,无视法律法规,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海南万宁校长带学生开房事件、安徽潜山校长性侵事件等。在国家高呼依法治校的同时,校长的一系列违法行为却是频繁的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校长”曾经的光荣和权威被无情践踏,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不清,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校长的定位不清,校长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管;二是中小学校长对于自身的定位不清,角色认知模糊。

(二)划分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职责权限

依法治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依法治校的主体繁多且复杂,明确中小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有利于划分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职责权限。中小学校长处于多重关系的交织之中,这里面主要包括校长与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校长与学校其他领导的关系、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校长与学生的关系、校长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在推进依法治校时,怎样界定校长在这种多重关系中的职责权限与校长在不同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当校长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时,所要做的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当校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守校规校纪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时,除了需要达到普通教师所要做到的要求,还要对学校的依法治校负责,管理和监督学校其他人员严格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与其职责权限应当是对应的。因此说合理地定位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有利于划分其职责权限。

(三)评估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工作绩效

依法治校已经被写入了我国的教育法中,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也都在开展依法治校的活动,但怎样评估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工作业绩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文已经提到参与依法治校的主体繁多且复杂,中小学校长处于多重关系的交织之中,简单地对其工作业绩进行定性或者定量都是不科学的。明确地定位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的角色,然后以其角色作为评估维度,分别就每一个角色进行具体的考核,这样就避免了评估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工作业绩时层次不清、指标指向不明的现象。现阶段,很多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时都是流于形式,其原因之一在于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工作业绩的机制,而明确中小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依据其角色的完成程度来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就为建立这样一套健全的考核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的工作业绩的机制提供了选择路径。

二、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的偏差

明确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对于推进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中小学校长的应然角色和实然角色常常不统一,这种实然的定位偏差在具体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一)普通的守法者

普通的守法者是指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中将自己定位为普通的守法公民。但校长不同于普通的公民,仅仅守法是不够的,校长职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校长不能是简单的守法者。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对依法治校负责。很多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认为自己只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就够了,认为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就是依法治校,这其实是校长对于自身在依法治校中角色定位的一种偏差,它并没有认识到校长身份的多重性和特殊性。

(二)忠实的执行者

忠实的执行者是指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中严格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实地执行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但在依法治校中,由于这种校长对上级的依耐性过高,没有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出现校长不作为的现象。我国中小学长期处于一种外控的管理模式之下,校长习惯于做忠实的执行者,对上级领导唯唯诺诺,校长负责制实际上成为了对上级领导负责制。③很多中小学校长选择做忠实的执行者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中小学的自主办学权利有限,创新和改革会承担很大的风险,选择不作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上升途径。但是作为中小学校长必须要认识到:校长是学校内部管理的最高领导者,不仅要对外负责,还要对内负责,依法治校要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更加积极、主动和负责的态度投入到依法治校的进程之中。

(三)独裁的领导者

独裁的领导者是指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中完全忽视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凭借个人的偏好管理学校内部事务,将个人权利凌驾于学校其他人员之上。在依法治校中,这种校长往往不注重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会严重打消教职工和学生参与依法治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个人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独裁的领导者的根本原因,其实也在于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是学校内部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其权利并没有受到学校其他的人员的束缚,而且外部对于校长行使权力的监管也是有心无力,这就导致校长的权利过大,但却没有有效的监管方式。另外,这种独裁的领导方式还有一个弊端:校长的个人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其又不听取他人建议,这就导致依法治校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的概率大大增加。依法治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的共同协商和努力,“独裁的领导行为是对依法治校权利的过度占有”,⑤是不利于依法治校地顺利实现的。

三、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角色定位的选择

中小学校长身份的多重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也应当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依法治校过程中校长所担任的多重角色之间经常相互重叠又相互交叉,经历着角色之间的频繁转换,而且各种角色之间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如果校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便会发生角色冲突,阻碍依法治校的正常推进。⑥因此,在定位其角色时应当具体而全面。

(一)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角色——守法者

守法者是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角色。首先,抛开中小学校长的具体职务来说,校长也是一个普通公民,也要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自身的义务与职责。其次,校长具有教师身份,要像普通教师一样遵守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为人师表、敬业奉献,履行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自身权利,履行自身义务,不得出现越权或者权力寻租的行为。遵纪守法是对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最低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的角色不能仅仅定位为守法者。

(二)中小学校长的核心角色——领导者

谈到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核心角色,就必须要讲到我国中小学的校长负责制。虽然学界对于到底什么是校长负责制还存在很多争论,但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角色是毋庸置疑的。依法治校的推进其实也是学校管理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核心角色应当是领导者角色。作为中小学校长,校长仅仅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是不够的,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对教职工、学生、学校及上级领导部门负责,主动肩负起依法治校的任务。

校长与普通公民最大的区别在于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并且是中小学内部最高的管理者,在推进依法治校时,校长作为学校内部最高的管理者必须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2012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为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等。但是到底该怎样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和程序,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落到了学校的层面。学校应该怎样改革?改革的力度到底该怎样把握?校长其实是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校长的法治意识、依法治校能力等都会对整个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推动依法治校既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也是其义务。

(三)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角色——协调者与执行者

虽然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校长去做,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等都是参与依法治校的主体,校长在处理这些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校长自身与这些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时,还需要充当两个重要的角色:协调者和执行者。

当各参与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就需要校长发挥其协调者的功能,调和各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上文已经提到依法治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展这项工程时必然会牵动到多方利益。如果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势必会给依法治校地推进带来重重障碍。⑦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中小学校长的协调者角色主要体现在学校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方面。在外部关系方面,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表,要处理好学校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在内部关系方面,校长要处理好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协调是一门高超的管理艺术,在依法治校中中小学校长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这门艺术,依法治校的推进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中小学校长的执行者角色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校长要负责具体落实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校的要求。其实落实依法治校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中小学校长不能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被动地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这样容易导致依法治校工作的形式化,而没有具体的实质性内容。在依法治校时,中小学校长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一个主动的执行者,把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内涵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当各主体间的意见建议经过民主协商达成一致时,校长就需要发挥其执行者角色,将达成的合理意见建议严格的执行下去,保证其得到具体实施。依法治校需要发挥学校所有人员的集体智慧,在学校内部,校长不应当总是充当着领导者的角色,因为校长并不是对所有的工作都很擅长。当面对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时,校长应当将权力下放给更有能力的管理者,此时校长只需要做个严格的执行者就好。

注释:

①王景斌,唐吉庚.依法治校论要[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

②王珏琳.校长角色定位的误区与纠偏[J].湖南教育,2010(5):40.

③鲍成中.法治视域下的校长权力规约[J].教学与管理,2011(8):20-22.

④郭恩平.校长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衡[J].中小学管理,2005(3):56.

⑤鲍成中.校长负责制与校长权力规约[J].中国教育学刊,2010(5):62.

⑥田贤鹏,陈恩伦.后标准化时代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2014(8):19.

⑦严慈顺.中小学校长角色冲突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13.

作者:曾瑜

第3篇: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的关键

摘 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针的体现,而优化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条件,优化法制教育需要加强领导,创建良好法制环境,实施依法治校既要讲法制又要讲民主。在法制教育中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探索并研究创新的依法治校模式。

关键词:青少年 法制教育 依法治教 民主

“依法治国”思想,就是全面建设一个法制社会,使我们生活中的各方面都纳入到法制轨道。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人。学校教育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以适应新时期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针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法律办事,在校园内外形成讲求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维护法律尊严的良好氛围,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学生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实现。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其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优化学校法制教育,实施依法治教,从而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具有法治思想的新型人才,整个社会将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我们国家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落实法制教育责任制。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创建良好校园法制环境

搞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必须要求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落实好相关的奖惩制度。

1.在学校建立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作为学校法制教育第一责任人,负总责。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为副组长,他们是法制教育的主要领导人和主要责任人,分管学校的各项法制教育,年级组长及思品课骨干教师为组员。同时建立一支以思品课教师和班主任作为骨干的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并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使法制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考核内容,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勇于创新,认真筹划,周密布置,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

2.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在学校法制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其思想、道德和行为对学生家长、对社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率先垂范作用。抓好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对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意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要把法制学习作为教师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指导、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率。通过法制学习真正内化为教师自觉行为:以身作则,带头学法、带头讲法、带头守法,带头执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推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3.明确学校日常管理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安全教育、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承担着相应的法律责任。首先对教师在课堂、自习课对每位学生的监护责任明确化,明确教师在学生管理中所肩负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每位教师签订责任书。

4.开设法制教育课程,选派法律意识强,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担任法制教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广博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讲一些案例,更好地诠释法律,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形象的案例,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禁止采用照本宣科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5.各学科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形成教育网絡。法制教育不单单是法制教师的职责,更是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任务,各科教学应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渗透法制教育,如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可加入国家明令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等,在地理知识教学中,可加入对国土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制意识。

经常组织教师研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法制教育渗透能力。在校长领导下。政教主任组织各科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在认真学习法制教育内容和各科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各学科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挖掘和提炼蕴含在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对每一学科的各章节、各单元、各课时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抓准、抓实。要求每位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等环节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每个环节。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法制教育渗透内容,勇于创新,挖掘更深层的渗透点,不断提高法制教育渗透能力。

特别重视恩品课教学的法制教育功能。思品课是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理论源泉。思品课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法律知识理论,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法制教育功能。领导重视思品教研组的建设,经常组织思品教师对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的业务指导。由政教主任主抓,以各科教研组为单位,经常召开法制教育渗透研讨会,发挥每位老师的聪明才智,交流法制工作经验,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大胆创新,不断培养教师的法制教育渗透能力,经常由政教处组织法制教育在课堂中的观摩课中。

6.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形成一套合理的可行的科学的考评方案,落实奖惩制度,表彰奖励激励师生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对评选出的先进班级、先进个人以及师生中涌现出来的守法用法先进典型,通过上光荣榜、大会表彰等形式,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对师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对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密切联系学校实际情况,既要抓好法制建设,又要抓好民主建设

实行依法治教、民主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真正实施依法治校,不能真正落实规章制度的学校,学校管理只能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因此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校园内外形成讲民主、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行。

学校管理中民主是指集体决策,民主管理。体现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意识。法制是目的,民主是过程,实行了法制,学校工作才得以正常开展,学校才会健康发展,加强了民主,法制才会得到进一步落实。1.要尊熏大家的主人翁地位,重大事情要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反复讨论、集体决策。产生出来的方案制度才切合学校实际,才更有合理性和科学性。2.民主建设要注意实行校务公开,进行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是校长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腐败,保护干部的重要保证,是依法治校的充分体现,既保护了自己,

又激励了大家,又是一种互相尊重、相互交流、增强相互信任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民主建设要注意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管理必须以情感为基础,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投入,实行人性化管理,从而形成心灵的互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才会互相理解相互支持。职工一旦得到领导的民主关怀,心里就十分感动,对自己的单位也充满了热爱,还担心他工作不出成绩吗?

三、探索并研究科学的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依法治校的模式

枯燥的说教和讲解不能给学生带来丰富鲜活的法律知识,也不能把法制思想内化为学生自身行为,更不适应新时期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要求,只有不断探索科学的法制教育方式,以适应青少年心理、年龄特点,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使法制教育寓教于乐,让法制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法律知识。

1.利用每星期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实施“国旗法”教育,针对每星期学校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开展法制教育。从实施“国旗法”人手,不仅落实升国旗的有关规定,还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教育作用,对发生在校园内外的违法违纪事件进行分析,通报批评违纪学生,使违纪学生从法制角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使广大师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使热爱国旗、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播放法制教育专题电视片、录像、电影等。组织学生办好班级法制教育板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专题演讲比赛,举办法制专题有奖征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3.结合“三面流动红旗”开展法制教育,在卫生、文明安全班级、法制教育的三面流动红旗评选活动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学生的法律知识内化行为表现等方面,如同学相处是否团结、体育课是否安全等都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通过评比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学法氛围,并将每周评比结果与“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评比挂钩,增强了班主任开展法制教育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法、守法的积极性、自觉性。

4.坚持校会、教师会、班会“三级会议”专题教育制度,保证法制教育经常性、时效性。每周星期三下午第四節课为班会时间,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形势需要,有针对性组织召开。法制教育专题也必定是会议的主要议题,而学校组织的校会常常是以法制教育为专题的,能够促使师生知法、守法,创设校园良好法制环境,从而形成良好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这样保证了法制教育的经常性、连贯性、针对性、时效性。

5.学校共青团组织积极配合法制教育工作,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团员,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个具有严明纪律和良好法制素质的优秀团集体,团组织利用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团员榜样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同学,对学生会产生强大吸引力,极大地发挥团组织的法制教育功能,有利于广大同学形成良好的法制思想。

6.学校图书馆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教育书刊,主动联系思品课教师、法制课教师开展法制教育专题书籍阅读指导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到图书馆查阅法制资料,指导学生查阅法律文献资料。

四、重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重视学校与家庭、社会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合力作用,健全法制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负总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德育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家长法律意识及法律素质。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家庭、校内情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推广依法教子的先进经验,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与领导、教师一起解决子女教育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寒暑假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对学生假期学习和生活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家长在假期对孩子依法做好教育和引导,并根据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向学校提出教育意见和建议。

利用警校共建,密切联系派出所,聘请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对学校内外发生的重大案件进行管制,加大学校法制教育的力度,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对违法学生个别教育,解决学校法制教育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治理学校周边社会的法制环境,协助学校抓好上学期间杜绝学生到网吧上网等社会问题。

五、端正办学思想优化法制教育环境。培育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

法制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学校法制教育正是凭借对学生的管理来实施的,而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涵盖了丰富的法律实践活动,正是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准绳帮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弘扬正气。学校教育也千方百计创设了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真切地感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追求、什么要唾弃。

与帮助教育转化后进生工作结合,教师要充分认清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法律责任,帮助青少年维护其合法权益,依法治教,搞好学校控辍保学工作,保护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充分维护学生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综上所述,把握好法制宣传教育与关爱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把握好法制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把握好知识教育与行为教育的关系,全方位推进中学生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教育效果。在校园形成以养成教育为靓点的法制教育环境,师生共同创建和谐校园,从培育法制教育环境人手形成良好班风、校风。

作者:周红辉

第4篇:富安小学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资料汇编

宜宾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申报表

3 富安小学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总结

一、管理制度篇(19—84)

1、富安小学办学章程

21

2、富安小学管理制度汇编

31 第一部分 常规管理制度

32 第二部分 岗位责任制

38 第三部分 教师工作管理制度

51 第四部分 后勤工作管理

64 第五部分 班干部工作职责

69 第六部分 学生工作管理

72

二、管理体制篇(85—132)

1、富安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

87

2、“石”创特色,“实”谋发展——富安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96

3、挖掘学校文化内涵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111

4、“石”创特色“实”谋发展——富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演讲稿 116

5、富安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与考核评比方案

118

6、富安小学校产管理制度

120

7、富安小学校务公开制度

121

8、富安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122

9、富安小学财产使用及管理制度

123

10、富安小学教师“十不准”

125

11、富安小学中小学教师拟评中级职务的评审方案

126

12、富安小学教学奖励方案

128

13、富安小学为学籍管理制度

130

三、办学活动篇(133—185)

1、富安小学十

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2、富安小学创建宜宾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的工作计划

3、富安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4、富安小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5、富安小学教职工考核方案

6、富安小学2012-2013学年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7、富安小学2013-2014年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案

8、诚实花儿朵朵绽放——富安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汇报材料

9、我爱家乡——参观神奇石海,感受魅力兴文

10、地质科普文化研究无国界 ,国际专家考察富小喜开颜

四、民主管理篇(187—202)

1、富安小学教代会职权

2、富安小学工会管理制度

3、富安小学工会经费审查制度

4、富安小学教代会制度

5、富安小学民主评议校长制度

6、富安小学校务公开制度

135 141 143 150 153 165 180 182 188 188 189 190 190 191

154 158

7、富安小学教代会代表对校务公开满意度测评制度

192

8、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194

9、富安小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

197

10、富安小学校与社区联系制度

198

11、富安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校长、副校长)议程

199

12、富安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教职工提案汇总情况

13、富安小学工会组织机构

14、富安小学教代会成员名单

五、教师权益篇(203—214)

1、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2、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3、金秋喜迎教师节,家委关怀暖人心——庆祝第28个教师节

4、富安小学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活动

六、学生权益篇(215—236)

1、富安小学学生纪律管理条例

2、学生安全伤害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3、兴文县富安小学校内学生申诉制度

4、富安小学纪念“12·9”运动77周年活动方案

5、富安小学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77周年活动简报

6、富安小学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7、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2012年秋期富安小学开学典礼

8、富安小学举行“让阳光体育更阳光”为主题的跳绳竞赛活动

9、富安小学进行了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200 201 201 205 207 210 212 217 219 222 225 227 229 231 233 235

七、法制教育篇(237—282)

1、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239

2、兴文县富安小学“五五”普法工作计划

249

3、富安学校普法教学计划

253

4、富安学校普法工作总结

256

5、富安学校法制宣传工作制度

6、富安小学普法工作实施方案

7、富安小学“五五”普法规划

8、富安小学“五五”普法工作领导组

9、富安小学教职工学法制度

10、富安小学举办“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专题讲座

11、家校同心,师生同行——富安小学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讲座

12、富安小学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宣传教育活动

八、工作机制篇(283—296)

1、富安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2、富安小学依法治校工作会议记录

3、法制副校长聘书

4、富安小学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5、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6、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组员职责

7、富安小学学校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和分工职责

262 263 268 275 276 277 279 281 285 287 290 291 292 293 294

第5篇:依法治校图片资料

警、校携手共同治校

法律法规知识演讲比赛

校长带领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

依法治校图片资料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校外辅导员在给同学们讲法律知识 交流学习心得

法律知识宣传小明星

第6篇:依法治校工作特色亮点资料清单

依法治校工作特色亮点资料目录索引

1,依法治校工作四大亮点总结; 2,南山二中章程;

3,南山二中将教奖学条例; 4,德育管理条例; 5,值日评分标准;

6,四大检查(校园安全、教学常规、仪容仪表、环境卫生); 7,平安校园荣誉证书(图片); 8,宪法宣誓活动图片;

9,“法律为青春护航”为主题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图片); 10,法制副校长聘书(讲座图片);

11,家校联系卡、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登记表; 12,教师学法资料。

第7篇:岳华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小结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校遵照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校依法治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指导思想,强化了任务的落实。

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始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法制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职工的法律素质,依法治校。

二、加大了对依法治校工作的过程管理,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1、加大了普法工作的力度,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分层次,多渠道地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学习了《宪法》、《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对学生的普法力度,开设法制教育课,做好教学计划,安排好课时,保证质量;其次是面向社会大力普法,搞好宣传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学好教材.

2、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经过依法治校工作运行,教师的依法从教意识明显增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3、加大整治力度,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我们充分发挥了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学校邀请他们来校作法制报告。学校还举行了“法制教育知识竞赛活动”。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学生的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

岳华小学 2013年10月21日

岳华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小结

岳华小学 2013年10月21日

第8篇:新农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汇报

在创建市“依法治校”工作中,金湖县陈桥镇新农小学一直以“民主 和谐 绿色 平安”的治校特色,积极打造法制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在全校师生齐心协力下,各项工作均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获得 “淮安市合格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淮安市诗香校园”、“淮安市平安校园”、“淮安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县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连续十多年“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将“依法治校”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强化任务落实。

我校“依法治校”创建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严格执行各级部门有关法制工作的要求,依法治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服务,大力推进教育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为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分别成立依法治校创建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校安办、总务处、教务处分头抓,并与各处室、各班级、各老师、各班主任签订相关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创建工作实绩与绩效考核挂钩,哪个环节或哪个人出问题,担任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年终不得评优,从而确保依法治校工作网络正常化。

二、增强全面管理力度,提升工作实效。

1、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分层次,多渠道地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若干意见》。学习过程中,我们一

方面加大对师生的普法力度,开设法制教育课,定好教学计划,安排好课时,保证质量;二是面向社会大力普法,配合县、局普法办搞好宣传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学用教材,重大节日会组织师生到集镇、到乡村参与法制宣传、普及法制教育。

2、加大交流力度,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我制定了师德评比标准与细则,强化师德工作的自评、互评、校评管理,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搞好与各部门工作的配合,依法妥善处理涉及的案件。对影响师生积极情绪或其他不良现象,及时针对性的谈话、教育,尽力尽快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学生家长、教师队伍思想状态相对稳定。

3、加大整治力度,争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我们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每学期,学校会邀请镇派出所、司法所部分同志来校作法制报告,并请家长一同参与;同时与集镇居委会密切联系,请他们配合,做好群众工作,依法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法制宣传活动,认真总结“六五”普法期间制定、实施《新小法制宣传活动方案》的经验和教训,力求法制教育低龄化、普及化。

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依法治校目标

依法治校是一项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做起,规范教育教学的各种行为,努力实现依法治校的最终目标——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推进学校管理走向正规化、常态化。

1、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保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坚持素质教育,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

的个性发展。针对我校实际,我们依法实施教师量化绩效考核、班级工作量化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和学校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制度。在绩效考核这一块,根据平时师德、工作量、、工作表现、实绩等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与细则,并征求老师们和镇中心小学的意见,激发教师乐意干、争着干的热情,这些老师在年终必将有较高的绩效收入,评优、晋升职务与职称也会同样优先。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采取各种保障措施,给师生们吃下定心丸。一是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每天必讲安全知识,每周有一个安全主题教育,每月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每学期1-2次法制教育讲座,所有这些均有记录、图片等资料。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建立安全责任分块负责制,校安办、后勤处、德育处、教务处、警务室等均有不同的安全管理内容和责任,并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做到安全分部门,部门有领导,教职工有责任。三是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加强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将达到监控全覆盖,电脑房有防盗门、消防设备,专人负责;体育器材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器材室均配备消防设备。我校有1名保安人员,为提升其责任感,我们与其签订责任书,制定工作职责,门卫工作做到规范,不脱岗,不擅自离岗。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天还分别安排一名校干和教师参与巡查、值日,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有保障。四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每学期期初、其中、期末均进行一次大规模活动,平时由校干和班主任不定时的检查与处理,为校园安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学生法制安全启蒙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法制教育方略,本着法制教育从小抓起、从自身做

起的思路,围绕师生个性心理与生理发展、校园暴力、校园周边环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主题,在广大师生中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每学期,我校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学生守则》、《新小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进行宣讲,教育学生从小在社会上做一个守纪守法的小公民,在家里做一个诚实孝顺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乐学向上的好学生。在法制宣传月教育活动中,我校会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讲课,通过全面的法制知识、翔实的案例去教育学生远离网吧、赌博,拒绝邪教、毒品,抵制恶习、诱惑,遵守法律法规,把自护自救、珍爱生命等内容纳入班级常规教育。

4.抓各类矛盾的化解。学校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定期分析形势,寻找矛盾产生的源头,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组织领导、教师、家长、学生进行一次谈心活动。根据学校实情,认真定好校访日、家访日,加强心灵沟通。及时与县镇锁定上访人员名单,定人定时交流,心贴心的服务,引导他们不越级上访。多年来,学校秩序稳定,环境和谐,社会评价好。

我校“依法治校”创建工作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努力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为乡村小学依法治校树立良好榜样。

2014.08.07

第9篇:七里湾小学依法治校档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和谐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创建对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禹兆辉

副组长:李英歌

成 员:李敏潘娟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工作处,具体负责指导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考评等工作。各区教育局和学校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

三、考评内容

(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情况。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依法制定教育教学、财务、

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得到切实有效执行。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情况。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校长、学校党群组织、学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情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良好的校风。学校教师、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教育教学质量良好。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情况。依法建立学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中小学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情况。依法聘任教师;依法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情况。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建立学

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七)法制宣传教育成效。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八)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情况。学校党政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

四、考评标准

为保证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质量,促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市教育局结合我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标准、宽严适当、分项测评、综合考评”的原则,把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具体化,制定“**市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标准”(以下简称《考评标准》),作为学校自评申报、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考评确定依法治校示范校的依据。

《考评标准》设置的一级指标有10项,即领导依法办学、学校章程与管理制度符合规定、办学行为规范、安全管理规范、法制教育制度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教师权益得到保障、学生权益得到保障、学校权益得到维护、依法治校成效显著。一级

指标划分成若干个2级指标,形成完整的考评指标体系。

《考评标准》目标价值是:形成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增强被考评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的依法治校的理念,推动学校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按照《考评标准》设置的指标,经过学校自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初评,受评学校按照获得的分数可以分成A、B、C、D四个等级。A级:总评100-90分,具备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选资格;B级:89-80分,具备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选资格。C级79-70分,具备申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资格;D 级69分以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具备申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资格。

五、考评程序

1.具备申报条件的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和《考评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自评,自评得分在B级以上的,可向区教育局申报。

2.区教育局严格按照《考评标准》对申报学校组织初评,对初评得分在B级以上的,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3-5所学校。推荐材料应包括:

(1)学校自评报告、申报表和考评得分表(按《考评标准》学校自评与区评得分);

(2)区教育局的推荐报告,包括区教育局的初评意见,申报学校依法治校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一式2份)。

3.具备申报条件的市属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和《考评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自评,自评得分为A级的,可向市教育局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学校自评报告、申报表和评估得分表(一式2份)。

七里湾小学

2011.9

上一篇:什么是房地产销售说辞下一篇:学校春游目的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