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2022-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然事件案例分析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安然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一季度公共安全事件 舆情分析报告(摘要)

编者按 《党政干部舆情参考》4月1日发布《一季度公共安全事件舆情分析报告》,该报告以每周公共安全事件排行榜为基础,对一季度公共安全事件的舆情变化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应对建议,具有很强的参考性。现摘发报告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2011年第一季度,公共安全舆情事件主要集中于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其中,食品安全领域的舆情事件影响巨大,安全生产问题尤为突出。从舆情应对看,政府和企业的舆情应对速度仍需提高,与公众的沟通仍需加强,地方保护等现象有待改进。

一、舆情概览

1.热度Top10

在2011年一季度公共安全舆情事件热度前十名中,双汇“瘦肉精”事件因影响巨大占据排行榜榜首,“核辐射恐慌引发抢盐风波”和“镉米”事件因影响范围广、关注度高位列排行榜二、三名。在排行榜中,热度90分以上有8例,其中食品安全事件4例,其他事件领域分布比较分散。

2011年一季度公共安全事件排行榜Top10

2.领域分布

在2011年第一季度,公共安全舆情事件主要分布于食品医药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其中由自然灾害引发的舆情事件最多,总占比达到22.4%。这是因为近年来自然灾害多发,且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公众对该领域事件异常关注。此外,食品安全、社会治安、交通事故、安全生产等领域的舆情事件占比也较大。

3.地域分布

在第一季度公共安全事件中,近六成事件集中于广东、江苏等十省市。广东、江苏以9起事件并列成第一季度舆情最多的省份,其中广东9起事件有6起发生在交通安全领域,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4.倾向性分布

一季度公共安全事件中,负面事件占比超过七成,多为社会治安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及安全生产事件;正面信息和中性信息合计约占三成,其中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较多,如“国家查办问题乳粉系列案件”、“卫生部为一滴香正名”等。

二、舆情分析

1.食品安全事件影响巨大

一季度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度高,社会影响巨大。一季度共有20件食品安全事件进入公共安全事件周排行榜, 其中5例曾位列公共安全事件周排行榜榜首,双汇“瘦肉精”事件连续两周处于排行榜榜首位置。这些食品安全事件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对食品安全监管和社会道德诚信的全面讨论,还促使食品企业对现有行业发展模式进行检讨,使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展开“瘦肉精”大检查。

2.煤矿及化工厂爆炸事故频发

第一季度煤矿及化工厂爆炸事故较为突出。在进入公共安全事件周排行榜的17起事件中,有10起为化工厂、煤矿爆炸。如贵州盘县发生瓦斯爆炸致19人遇难、吉林白山市发生瓦斯事故11人遇难2人失踪、云南戛拉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9死2伤等事件。连续不断的爆炸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舆论就安全生产事故为何屡治屡查不改发出追问。

3. 扭曲心态导致的安全事件亟需重视

在一季度的公共安全舆情事件中,有一部分是因个人心理扭曲导致的社会治安事件,如“东直门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雷森自称“因个人工作生活不顺利而报复社会”,广州地铁纵火案犯罪嫌疑人作案理由是“心情不好”等。这种由扭曲心态导致的安全事件亟需引起重视。

4. 政府公开信息占比较大

在一季度,有32.5%的公共安全舆情事件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引发,仅次于由媒体公布信息的53.6%。如:农业部下令严查“皮革奶粉”,西安未央区公布“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进展”等。在这些由政府披露信息引发的舆情事件中,负面信息占比63%,说明一些政府部门面对危机事件时已不再一味屏蔽消息,而是将信息公开和传达,值得肯定。

5. 企业舆情集中于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

在一季度公共安全事件中,与企业相关的舆情事件34例,主要集中于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不乏双汇“瘦肉精”、“苹果供应商员工因污染致残”等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因此,政府部门应注重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的监管。

三、舆情应对

1. 加强监管力度,有效预防舆情事件

在一季度公共安全舆情事件中,食品安全及安全生产是舆情高发领域。这些舆情事件是企业自身问题的反映,也是政府部门监管体制不完善的体现。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在事件曝光后,舆论多为愤怒声讨之声,除了对双汇的企业道德诚信发出质疑外,更多舆论对农业部和商业部互相“踢皮球”、监管人员“收钱放行”的现象提出强烈质疑。

加强监管力度,是防范舆情危机的根本之策。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是关系到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近年在这两个领域发生的事件几乎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由于政府部门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因此,在舆情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的矛头会更多地指向各监管部门。这些舆情事件都说明:若要有效预防公共安全舆情危机的发生,不能单纯依赖企业自律,政府部门有效、有力的监管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2.提高突发事件应对速度,避免舆情失控

在一季度公共安全舆情事件中,因突发事件应对速度较慢引发的舆情事件虽然不多,但影响较大。如在广州好又多超市遭投毒勒索事件中,好又多超市在食品售出一周后才发布召回信息,称“一个多星期前,这个超市销售的散装大米等多种食品内含有有害物质”,这引起了舆论的质疑和斥责,大量网友指责企业危机应对迟缓,如果投毒剂量大,后果将不堪设想。

突发事件发生后,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往往是考察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点。消极对待的方式往往会造成民众的质疑甚至事件的失控,极易导致事件升级为范围更大的舆情危机。因此,在出现突发事件,尤其是涉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同时向公众公开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舆情的发展方向,力求使舆情事件的影响最小化。正如有评论所言,真诚(态度)和第一时间(时机)是危机公关的最为重要的解决之“道”。

3.提高政府公信力,避免或减弱舆情影响

在第一季度公共安全舆情事件中,因政府公信力遭质疑而引发的重大舆情事件较多,如“江苏响水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安徽阜阳拐卖虐待儿童成风”、“深圳警车碾死两岁男童”等。江苏响水爆炸谣言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启动应急预案,调查事件原因,通过短信、网站、电台等方式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但处于“化工围城”中听闻过中毒和爆炸事件的民众,依然没抵挡住谣言的蛊惑,这种民众对于政府信息不信任的态度,反映出的是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因此,政府在日常应对舆情事件时,应注重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加强官民互动,逐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在具体操作中,政府部门应在舆情事件发生后,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通过新闻发布会、专家解读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积极应对,解决问题。对公众进行正确的引导,关注民生,才能使人心稳定,才能避免负面事件发生时舆论失控。

4.拆除舆论监督中的“挡箭牌”和“保护伞”

在第一季度公共安全舆情事件中,地方政府为部门、企业充当“保护伞”、阻碍媒体监督的现象比较常见。对于地方重点企业的不当行为,政府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来对待企业的“错误”,为企业提供无形的保护伞。此时,地方政府已成为阻碍舆论监督,侵犯公众知情权的“拦路虎”。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中,针对大批媒体的涌入采访,漯河市政府接待办通知各大酒店“关注记者动向”。此种行为被媒体曝出后,不仅使地方政府遭到了舆论的攻击和质疑,还严重影响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使舆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当今社会资讯发达、信息流通快速,行政单位建立政务公开、信息透明、办事迅速的工作方式是形势所趋。政府扮演的“挡箭牌”角色,不但不会起到保护本地企业的作用,反而会使地方政府形象受损。

(执笔人:崔晓利)

第2篇: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建议

摘要:患者安全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医疗卫生议题。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积极作用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目前,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美国等国家的实践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立能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达到医疗信息的共享,最终达到减少医疗错误、确保患者安全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影响因素及改进建议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影响因素;改进建议

前言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作为构建患者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识别医疗服务过程中潜在的系统或流程缺陷,实现减少患者伤害事件发生、安全信息共享的目的。但由于没有关于医院如何建立、实施报告系统的官方模式和指导性文件出台,因此,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医务人员依从性差、报告例数不多、事件分析反馈不及时和系统改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围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相继开展,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全院在岗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共747人;其中护士429人,医师265人,医技53人。

1.2方法

于2016年11月对本院在岗的医技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选择题式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一天后回收。本次共发放问卷747份,回收717份(回收率为95.98%),其中有效问卷694份(有效率为96.79%)。

1.3统计方法

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结果与讨论

从2016年5月份开始试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制定了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并经过了多次培训,系统试行半年后对职工进行系统使用情况调查的同时也调查了解本院医务人员对上报不良事件的认知和态度。

2.1不良事件上报需采取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措施

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比较了解(90.63%),也有意愿上报自己所发生的不良事件(70.19%),但实际上报率并不高,这一现象在国内外都比较普遍。例如我国台湾地区虽已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并实施非惩罚性上报原则,但是医疗差错实际发生数量与上报数量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台湾地区一项研究报道,52.7%的护士经历过护理不良事件,81.3%对上报自己和同事发生的不良事件持不同态度,18.3%不愿上报自身发生的不良事件,36.8%不愿上报同事发生的不良事件。另有国外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为50%~60%,但仅45.6%的护士认为此上报率的报道是准确的。由此可见,目前医务人员的安全文化理念还有待提高,还不能够上升到自愿报告不良事件是提高自己和帮助别人不犯同样错误的人文境界。单纯依靠医务人员主动、自愿上报不良事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报率低的问题。建议可借鉴美英等国较成熟的做法,采取强制措施或自愿与强制相互结合的做法,从制度上保证不良事件的上报。

2.2不良事件上报建议采取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措施

通过对影响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因素的调查,发现担心处罚、责备或对自己以后有负面影响是导致医务人员不愿上报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占65.30%;其次是工作繁忙或怕麻烦,占19.93%。这与国内另一项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也与此基本一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患者安全专家Leap博士也提出,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患者安全促进的惟一最大障碍。解决办法除加强宣传培训、采取非惩罚性鼓励措施、实行匿名上报外,还建议采取奖励与惩罚、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措施。对于后果不严重,以及及时避免的差错或近似差错,可采取自愿报告,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对于后果严重的差错事故,除不能免于处罚外,还需强制上报,若发现隐匿不报,应加重处罚。不能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成为医务人员违法和疏忽大意行为的避难所。

2.3建议设计使用统一、保密、便捷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本院使用过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医务人员较少,占19.75%,这可能与本院该系统刚运行半年,时间较短,还不被人们所接纳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实际登录上报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远比理论上有上报意愿的人少。这也进一步支持了上述论点: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大部分医务人员是不愿意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表3还显示,有88.32%的人认为上报系统比手工好,系统优点主要有便于统计分析、便于分类汇总、上报项目齐全等,对于系统的改进建议,主要有实行匿名上报和取消逐层审批。

2.4发挥管理者的重要作用,构建医院公正的安全文化

在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因素中,管理者正确处理错误的态度至关重要,医务人员会因为担心受到上级的责备和处罚或者报告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关注和解决影响其主动报告。因此,应发挥管理者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科主任、护士长要积极引导,对一线医务人员给予鞭策和鼓励,在信任、尊重及教育的基礎上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3、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统一的、独立的、保密的、便捷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并采取奖励与惩罚、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制度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2-33,172-173

〔2〕刘之超,勾玥,雷雨.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69-471

〔3〕周珺,赵梅,董旭婷,等.安徽省护理不良事件瞒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10):3357-3359

作者:董帅

第3篇:市县公司突发群体事件课题调研报告

【文章摘要】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当前社会转型阶段影响公共安全以及企业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电网企业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本调研课题拟在综合分析研判公司系统内近年发生的突发群体事件的基础上,以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为理论依据,以协同化、程序化、法制化、系统化管控为核心,从分析研判突发群体事件的成因和演变入手,建立事前排查、快速反应、协同联动、依法处置的工作管控机制,从而达到正确预防、处置、化解突发群体事件,保证企业和谐稳定的局面,本课题对保障公司平安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突发;群体事件;处置;预控

1 课题研究背景

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中共党的建设词典》,2009),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人数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当前社会转型阶段影响公共安全以及企业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电网企业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在综合分析研判系统内近年发生的突发群体事件的基础上,研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管控机制,对保障公司平安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社会转型期突发群体事件激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各种传统的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加,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管理面临的形势严峻。根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群体性事件数据库的相关资料分析,1993年到2003年,我国群体事件由每年1万起,增加到6万起,2004年上升到7.4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平均每5分钟就要发生一起群体事件,并一直呈上升趋势。

1.2 突发群体事件处置不当引起严重后果

突发全体事件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巨大,如处置不当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2004—2010年全国已发生100多个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制发展报告》列举了全国影响较大的群体事件如:贵州瓮安“6.28”事件、云南孟连“7.19”事件、深圳宝安“11.7”事件、甘肃陇南“11.17”事件、广东东莞“11.25”事件等,指出群体事件由来已久,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严重,暴力对抗明显加剧,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1.3 市县公司突发群体事件不断发生

近年来,电网公司系统突发群体事件不断发生,有些围堵企业办公楼,拉条幅、堵大门、占据公司办公场所等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破坏了公司和谐稳定的局面。

2 市县公司突发群体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2.1 体制改革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较多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在深化改革、实施主辅分离、主多分开、规范集体企业管理以及农电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在推进“三集五大”体系的大变革实践中,必然會出现利益重新调整、规范收入分配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伴随这些变革和调整,一些深层次矛盾将更加凸显,不稳定因素始终存在。

2.2 电网企业涉及的群体事件形式日趋复杂

随着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内新旧矛盾重复叠加,企业维稳工作任务艰巨。电网企业突发群体事件主要表现在劳动纠纷、电网建设施工、触电赔偿、历史遗留问题等。近年来,由于供电企业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和过敏性,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日趋复杂,频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互联网、QQ、BBS、MSN、博客、闪客等媒体工具的快速传播,人人都可以是记者、评论员,网络群体事件(指在互联网上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群体事件)呈高发、多发态势。如上海嘉定网上晒工资单事件、湖北恩施巨额分红事件等。

3 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模型分析

调研组以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为理论依据,从分析研判突发群体事件的成因和演变入手,提出构建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四化”(协同化、程序化、法制化、系统化)管控机制,建立事前排查、快速反应、协同联动、依法处置的工作管控机制,从而达到正确预防、处置、化解突发群体事件,保证企业和谐稳定的局面。

一是协同化:建立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协同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做到组织保障、协同合作、信息互通、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在保持内部协同贯通的同时,加强外部联络,第一时间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沟通汇报,反映真实情况,争取理解支持;同时加强与信访、维稳、司法、公安、新闻宣传等部门联系沟通,共同应对,合力处置。复杂群体事件争取政府主导下的各部门协同处置机制。

二是程序化: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起因—诉求—未解决—群体形成—对峙—冲突—处置—平息。群体性事件表面上看是“突发事件”,实际上是矛盾积累在一定阶段的“总暴发”。群体性事件都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也有一些内在的演进规律。如果认识这些规律和过程,将工作重心前移,将潜在的冲突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就可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按照风险辨识—危机预警—危机应对—事后处置等流程,在每个阶段加以细化分解,达到规避风险和正确处置风险的目的。对于群体性事件,制订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处置流程方案。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主动和提前介入,严格按程序办理,减少工作的被动和损失。

三是系统化:处置群体性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系统性思维,统筹处置。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以人为本,依法合规;二是系统响应、冷静理智;三是教育疏导,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四是快速果断原则,手段要果断,姿态要低调;五是标本兼治,既要注重事件的处置,同时又要注重新闻舆情处置,既要注重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又要总结分析,注重后续跟踪。在具体处置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及时妥善地处理信访问题。一旦发生事件,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事态控制处置组、政策对话解答组、后勤保障组、舆情控制组等各个专业小组迅速启动,及时上报下达,正面回应,系统处置。

四是法制化:在事件处置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现场处置与问题解决,又要严格依法合规,做到结果合法与程序合法。重视解决群众诉求的问题,对于诉求有理、问题属实的,依法依规解决。对于一些无理性诉求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以法治的思维和法律的手段加以解决。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准确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牢固树立法律权威,有才能效地遏制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 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管控的主要做法

4.1 事前排查,正确预判

健全市、县两级信访稳定工作网络,配备专兼职信访干部。开展经常性排查工作,对有可能出现上访的信访苗头,积极开展调查分析,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妥善排除信访隐患。在市县公司范围内建立各层面信息员组成的维稳信息网络,实行重大情况随时报告制度。每月组织一次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排查后统一填写《不稳定因素排查统计表》,分别于每月规定时间报省、市公司备案,重大隐患报地方党委、政府和维稳办。对排查出来的各类隐患,进行分析研判,分析其对象规模、诉求性质、激烈程度、发展趋势等情况,综合权衡后提出疏导化解工作建议,及时采取化解措施。针对维稳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例如针对信访量较大的“农电工信访问题”,开展农电工遗留问题专项调查分析,探索研究化解农电工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企业特点,对于主多分开背景下的劳动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对于可能引发的劳动纠纷、信访问题进行逐个排查,重点防范;在县公司作业组织专业化过程中,及时排查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有力措施、妥善有效的处置。通过开展专项课题分析,推动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有效预防了群体事件的发生。对于特别复杂困难的群体事件隐患,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稳定预案,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妥善处置。例如在主多分开的过程中,启动煤矸石电厂破产重组的前期,宿州供电公司指导煤矸石电厂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分析,对煤矸石电厂中层干部、职工的年龄、学历结构,经济状况,再就业情况进行排查,对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逐项分析。制定《煤矸石电厂破产重组稳定预案》,并对组织者等重点人群制定重点稳控措施,对困难职工群众重点帮扶,达到提前分析,正确应对的目的。

4.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对信访稳定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严禁无原则地推卸责任。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制度落到实处。例如对于煤矸石电厂破产重组期间的稳定问题,宿州公司在省电力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指导并重点关注煤矸石电厂稳定问题;明丽公司(宿州公司集体企业)作为煤矸石电厂的股东单位和管理单位负有领导和管理责任;煤矸石电厂作为稳定问题的主体和直接责任人,直接负责稳定问题的处置。明确责任,属地管理,分级响应,构筑多道防火墙,妥善解决煤矸石电厂破产重组期间的稳定问题。

4.3 快速反应,协同联动

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及早介入,在群体性事件爆发初期使之得到控制或平息,缩小社会影响,降低危害程度。这就要求领导者要迅速采取果断的措施,避免久拖不决,丧失最佳的处理时机,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公司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公司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同时协调联动,成立事态控制处置组、政策对话解答组、后勤保障组、舆情控制组等各个专业小组。并在第一时间向省电力公司、地方政府、信访局、公安局汇报,内通外联、迅速行动、协作配合。确保各专业组第一时间迅速就位,确保一旦有需要公安机关及时到达现场,确保群体事件有效控制。

4.4 依法处置,果断应对

群体性事件涉及面较大,处置时绝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做无原则的承诺,必须时时处处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依原则办事。要根据《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现场情况,及时控制,果断应对。事态控制处置组时刻关注事态发展,保持与公安部门密切联系,若发生群众聚集围堵办公大楼疏导无效时,果断请求公安干警支援,控制现场局面。政策对话解答组依法合规耐心接访,防止矛盾激化,事态失控。舆情控制组保持与宣传部门沟通,控制舆论导向,密切监视互联网信息,防止炒作和失实负面舆情。

5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

5.1 经济效益

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其处置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既过多的牵涉了公司的精力,又使企業付出了重大的人、财、物等行政成本。构建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四化”管控机制,对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密切掌控其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的作出疏导化解等应对措施,同时做好处置准备,做到严密控制、正确应对、精确处置,减少不必要物质成本和行政成本,减少处置不当或失败的风险,确保处置有序有节有效。近年来,由于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四化”管控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促成了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有效解决,大大降低了处置成本。根据问题解决情况和降低信访成本统计,成果创造以来,公司成功预防和处置农电工信访问题、煤矸石电厂破产引发的信访问题、触电赔偿问题、智能表安装等多起事件,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约190万元。

5.2 社会效益

(1)有力维护了电网企业的品牌和形象。电网企业具有天然的过敏体质,群体性事件发生,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加之近年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跟踪或不实报道、炒作,大大损害了企业的服务品牌和社会形象。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四化”管控机制的构建,有效控制各类舆情风险,有力维护了电网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保证企业平安和谐、保证企业指标完成、保证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发展进步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来,宿州供电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宿州市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确保了企业安全稳定的局面。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对生产办公场所、电力调度中心可能造成较大的冲击,扰乱了生产办公管理等秩序,破坏了企业的安全稳定。构建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四化”管控机制,成功预防和化解了多起突发全体事件,有效保证了公司系统和谐稳定的局面,具有较强的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信访稳定业绩考核在省公司和市政府全部获得满分,公司荣获省公司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宿州维稳工作先进集体。

(3)为电网企业处置突发群体事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启示。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凸显,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提高。如何建立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处置机制,成为政府和企业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四化”管控机制的创新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启示。2011年安徽电力信息第39期推广宿州公司工作交流信息:宿州公司多措并举强化信访稳定工作,确保企业和谐稳定。

作者:杨新红

第4篇:安然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讨论人员:刘莹、马验宗、冯明宇、王峰、李春儒、刘乾坤、吴勇 一.目的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认识到自由经济本身所存在的弊端,更深刻意义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也印证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论断。安然案件,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当行为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它对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原理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三.案例简介

安然事件,是指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案以及相关丑闻。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自称全球领先企业。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恢复的元气,重创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引起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度重视。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四 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破产原因

(一)、董事会的责任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不独立。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会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工作。然而安然事件却表明,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安然公司17名董事会的成员中,有15名为独立董事,并且都是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这些德高望重的人,要么正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性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熟视无睹,根本没有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

(二)、公司高管徇私舞弊 在美国,有很多公司实行期权激励制度。股票期权是使企业经营者用一定价格在一定时期内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它将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将经营者的收益和经营者的业绩挂钩,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但是期权制的实施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在控制权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期权制运行会出现管理层的薪酬过高,期股、股权被滥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监管等严重弊端。安然事件之后,无数员工倾其毕生积蓄购买的股票成了废纸,而企业高层却早已敛足财富。安然申请破产之前,对公司经营状况一清二楚的总裁和一些大股东迅速抛售手中的股票,活力八亿美元。公司高层拥有足够的动机通过做假账粉饰公司业绩,抬高股票价格,使得自己手中的股票期权可以在高价位出手,从中牟取觉的收入。

(三)、会计事务所的监督

美国的公司大部分建立了内外审计体系。公司董事会一般都没有审计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但从安然事件反映出,美国的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已有退休管理人员担任,一般都与管理层有良好的关系,独立性差。美国的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也存在问题。安达信除去单纯的审计外,还为安然提供咨询服务。由于咨询与审计业务没有完全分开,关系过于亲密,缺乏独立性的机构,难免会导致外部审计机构与客户相互勾结。在收取巨额咨询服务费的情况下,外部审计机构很难如实发表审计意见,披露被审计公司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或存在的误导因素。

五 总结

1.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我国的公司治理状况和美国的情况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前所述, 美国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导致股东对管理层缺乏约束, 而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但是, 股权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后果却很相似: 由于国有股权代理人的缺位而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所以, 我们应该: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继续完善会计准则,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证券市场监管, 完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 成熟的经验我们应借鉴, 但应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及经济发展状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应把诚信教育纳入会计监管制度建设的范畴。证券市场的参与各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有着各自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追求。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理性的“经济人”会做出何种选择呢?也许多数人会用道德约束自己,但不是每个人都讲道德,总会有一些人禁受不起利益的诱惑而置道德于不顾。如果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诚信,无论多么严密完美的制度安排与严厉的惩罚措施也会有人胆敢违犯。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安然事件的发生也是当今的证券市场为忽视诚信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为了有效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需要对有关各方进行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律师、证券分析师、证券公司、新闻媒体、中小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政府官员概莫能外,并将诚信教育作为会计监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

第5篇: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

(一)、董事会的责任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不独立。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会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工作。然而安然事件却表明,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安然公司17名董事会的成员中,有15名为独立董事,并且都是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这些德高望重的人,要么正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性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熟视无睹,根本没有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

(二)、公司高管徇私舞弊

在美国,有很多公司实行期权激励制度。股票期权是使企业经营者用一定价格在一定时期内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它将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将经营者的收益和经营者的业绩挂钩,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但是期权制的实施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在控制权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期权制运行会出现管理层的薪酬过高,期股、股权被滥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监管等严重弊端。安然事件之后,无数员工倾其毕生积蓄购买的股票成了废纸,而企业高层却早已敛足财富。安然申请破产之前,对公司经营状况一清二楚的总裁和一些大股东迅速抛售手中的股票,活力八亿美元。公司高层拥有足够的动机通过做假账粉饰公司业绩,抬高股票价格,使得自己手中的股票期权可以在高价位出手,从中牟取觉的收入。

(三)、会计事务所的监督

美国的公司大部分建立了内外审计体系。公司董事会一般都没有审计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但从安然事件反映出,美国的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已有退休管理人员担任,一般都与管理层有良好的关系,独立性差。美国的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也存在问题。安达信除去单纯的审计外,还为安然提供咨询服务。由于咨询与审计业务没有完全分开,关系过于亲密,缺乏独立性的机构,难免会导致外部审计机构与客户相互勾结。在收取巨额咨询服务费的情况下,外部审计机构很难如实发表审计意见,披露被审计公司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或存在的误导因素。

三、总结

安然案件,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当行为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它对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我国的公司治理状况和美国的情况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前所述, 美国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导致股东对管理层缺乏约束, 而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恰恰相反, 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是由于股权过度集中所造成的。但是, 股权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后果却很相似: 由于国有股权代理人的缺位而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所以, 我们应该: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继续完善会计准则,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证券市场监管, 完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 加大证券市场的执法力度, 对各种破坏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完善和规范公司重组, 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及对内幕交易的打击;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是渐进的, 我国证券市场的问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避免的,成熟的经验我们应借鉴, 但应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及经济发展状态, 不要拿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历程与刚刚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国相比较, 欲速则不达;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建立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但不应照搬。美国公司治理的改革, 表明了公司治理的模式随着市场的变化在不断地演变, 没有任何一个模式是完美和一成不变的, 只有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才能适应不断变革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 我国的公司治理也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建立既能与国际接轨, 又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公司治理模式。

(二)、不应过分夸大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作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制度安排。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独立审计只是会计监管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保证防止、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尤其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蓄意作弊的情况下,更不能保证检查出所有的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签发的审计意见也不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真实性的绝对保证。如果无限拔高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将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或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注册会计师,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不利于界定各监管主体在会计监管中的职责。誉满全球的安达信公司之所以会兵败安然公司,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问题,即独立审计并非是包治百病,正所谓:“注册会计师不是万能的,没有注册会计师却是万万不能的。”

(三)、应把诚信教育纳入会计监管制度建设的范畴。证券市场的参与各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有着各自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追求。证券市场又是一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理性的“经济人”会做出何种选择呢?也许多数人会用道德约束自己,但不是每个人都讲道德,总会有一些人禁受不起利益的诱惑而置道德于不顾。如果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诚信,无论多么严密完美的制度安排与严厉的惩罚措施也会有人胆敢违犯。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安然事件的发生也是当今的证券市场为忽视诚信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为了有效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需要对有关各方进行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律师、证券分析师、证券公司、新闻媒体、中小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政府官员概莫能外,并将诚信教育作为会计监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白晓红.刘刚.刘建波。安然事件回顾与启示.财政部财经论坛. http:///zhengwuxinxi/diaochayanjiu/200806/t20080620_47530.html [2] 宋永新.杨蓉 从安然事件论美国公司治理模式﹝J﹞ 武汉大学学报.2003.56.1.82-86 [3] 赵文.范旭华 从安然事件反思中国治理﹝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15-16 [4] 杨十二 .安然事件与公司治理的弱化﹝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 .62-65 [5] 陈海晏.安然事件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启示﹝J﹞价值工程.2005.(07).121-122 [6] 胡伟良.安然事件的反思——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5.90 [7] 张玉华.安然事件引发的对公司管理层坦诚度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67-70

第6篇: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

(一)、董事会的责任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不独立。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会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工作。然而安然事件却表明,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安然公司17名董事会的成员中,有15名为独立董事,并且都是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这些德高望重的人,要么正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性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熟视无睹,根本没有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

(二)、公司高管徇私舞弊

在美国,有很多公司实行期权激励制度。股票期权是使企业经营者用一定价格在一定时期内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它将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将经营者的收益和经营者的业绩挂钩,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但是期权制的实施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在控制权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期权制运行会出现管理层的薪酬过高,期股、股权被滥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监管等严重弊端。安然事件之后,无数员工倾其毕生积蓄购买的股票成了废纸,而企业高层却早已敛足财富。安然申请破产之前,对公司经营状况一清二楚的总裁和一些大股东迅速抛售手中的股票,活力八亿美元。公司高层拥有足够的动机通过做假账粉饰公司业绩,抬高股票价格,使得自己手中的股票期权可以在高价位出手,从中牟取觉的收入。

(三)、会计事务所的监督

美国的公司大部分建立了内外审计体系。公司董事会一般都没有审计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但从安然事件反映出,美国的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已有退休管理人员担任,一般都与管理层有良好的关系,独立性差。美国的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也存在问题。安达信除去单纯的审计外,还为安然提供咨询服务。由于咨询与审计业务没有完全分开,关系过于亲密,缺乏独立性的机构,难免会导致外部审计机构与客户相互勾结。在收取巨额咨询服务费的情况下,外部审计机构很难如实发表审计意见,披露被审计公司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或存在的误导因素。

三、总结

安然案件,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当行为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它对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我国的公司治理状况和美国的情况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前所述, 美国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导致股东对管理层缺乏约束, 而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恰恰相反, 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是由于股权过度集中所造成的。但是, 股权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后果却很相似: 由于国有股权代理人的缺位而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所以, 我们应该: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继续完善会计准则,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证券市场监管, 完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 加大证券市场的执法力度, 对各种破坏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完善和规范公司重组, 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及对内幕交易的打击;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是渐进的, 我国证券市场的问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避免的,成熟的经验我们应借鉴, 但应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及经济发展状态, 不要拿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历程与刚刚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国相比较, 欲速则不达;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建立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但不应照搬。美国公司治理的改革, 表明了公司治理的模式随着市场的变化在不断地演变, 没有任何一个模式是完美和一成不变的, 只有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才能适应不断变革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 我国的公司治理也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建立既能与国际接轨, 又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公司治理模式。

(二)、不应过分夸大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作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制度安排。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独立审计只是会计监管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保证防止、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尤其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蓄意作弊的情况下,更不能保证检查出所有的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签发的审计意见也不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真实性的绝对保证。如果无限拔高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将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或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注册会计师,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不利于界定各监管主体在会计监管中的职责。誉满全球的安达信公司之所以会兵败安然公司,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问题,即独立审计并非是包治百病,正所谓:“注册会计师不是万能的,没有注册会计师却是万万不能的。”

(三)、应把诚信教育纳入会计监管制度建设的范畴。证券市场的参与各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有着各自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追求。证券市场又是一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理性的“经济人”会做出何种选择呢?也许多数人会用道德约束自己,但不是每个人都讲道德,总会有一些人禁受不起利益的诱惑而置道德于不顾。如果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诚信,无论多么严密完美的制度安排与严厉的惩罚措施也会有人胆敢违犯。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安然事件的发生也是当今的证券市场为忽视诚信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为了有效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需要对有关各方进行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律师、证券分析师、证券公司、新闻媒体、中小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政府官员概莫能外,并将诚信教育作为会计监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白晓红.刘刚.刘建波。安然事件回顾与启示.财政部财经论坛. http:///zhengwuxinxi/diaochayanjiu/200806/t20080620_47530.html [2] 宋永新.杨蓉 从安然事件论美国公司治理模式﹝J﹞ 武汉大学学报.2003.56.1.82-86 [3] 赵文.范旭华 从安然事件反思中国治理﹝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15-16 [4] 杨十二 .安然事件与公司治理的弱化﹝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 .62-65 [5] 陈海晏.安然事件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启示﹝J﹞价值工程.2005.(07).121-122 [6] 胡伟良.安然事件的反思——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5.90 [7] 张玉华.安然事件引发的对公司管理层坦诚度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67-70

第7篇:安然事件商业伦理分析

一、案例概述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

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社会反响

在安然事件中,不仅安然公司、安达信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投资者、安然的交易对象以及金融财团都受到了重大影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对于这一事件,美国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布什政府的反应

安然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刻在1月29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要求加强公司的会计管制,实施更加严格的会计准则和公司披露要求。白宫方面对布什在“麦克姆·鲍德里戈国家质量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进行了整理,并以“布什总统的十点计划”为名在白宫政府网站上公开发表。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者有权及时获取公司的定期信息、关键信息以及内部交易信息,公司的CEO以及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和充分;

2、SEC应监督并确保公司对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负责,并且这种信息应该用简单语言描述,并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制。

(二)美国国会的反应

在对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公司进行调查的同时,美国参众两院都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职业界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

了该改革法案,从而使其正式成为法律。该法律的颁布也标志着美国会计职业界自律管制的历史成为过去。

(三)AICPA的反应

在这场事件中,兼任注册会计师行业保护着和监管者的AICPA却没有太多反应。直到2002年1月16日,AICPA理事会主席与AICPA总裁兼CEO联合发表了公开信,信中对会计职业界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也指出AICPA过去和将来都会积极致力于制定与SEC审计有关的新的管制模式。颁布的《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确定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的管制模式的同时也剥夺了AICPA持有达70年之久的行业管制全。对于这种局面,AICPA更多的是保持沉默,并恰当的表明了自己对这一决策的认可态度。

三、问题焦点

焦点在于会计造假和诚信危机。

安然破产案不仅仅对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打击重大,对全球会计行业也引发巨大冲击,会计业可能出现重大的变化。全球五大会计师行的罗兵咸永道、安永、德勤、毕马威和安达信均受到严重冲击。从辉煌的顶峰跌至破产边缘,从诚信样榜到因欺诈被追究刑事责任,问题就出在无节制地追逐利益、诚信丧失这一关键问题上。

企业无时不需诚信!诚信是企业的基石,只有立好这块基石,企业才能长盛不衰。诚信也是为人之本,只有讲诚信的人,才能融入社会,才能拥有发展的空间。我们不单单要从经济来搞活企业,我们还必须从伦理来为企业着想,这是各项长远之际,是企业生存的条件,也是关于企业的诚信,企业的信誉。

四、评论分析

从安然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安然公司为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毫不犹豫地用财务欺诈、商业贿赂、欺诈和其他非法手段坑害投资者。这不仅违反了美国的法律,而且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员工和股东的利益,也违背了企业

应该遵循的基本伦理准则。从安然的经营手法上,主要违反了企业伦理的几个方面:

(一)企业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伦理道德。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竞争应该是自由、透明和公平的。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管理和其他因素,以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得竞争优势。而安然采取了一种金融欺诈、欺诈、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规则的博弈,扰乱了市场秩序,违背了同行业竞争的伦理道德。

(二)企业与股东之间的伦理道德。企业最根本的责任是追求利润,因此企业必须积极管理,争取更多的利润,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利益。然后,安然的欺诈最终将公司被拖进了破产的深渊,这对股东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完全违背了股东的伦理道德。

(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伦理。双方签署了一份合同,相互信任,创造价值,而且也分享了价值结果,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随后安然公司的高管们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采取非法手段,最终走向破产,公司员工的养老保险无法保障。这大大违反了劳动伦理道德,侵害了员工的利益。

(四)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企业不能脱离社会独立运作。企业的各种资源都是在社会中使用的,在社会中的应用。因此,企业要重视社会福利,增强企业形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和电信公司之一,安然不仅向社会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承担起建立积极健康、遵守法律责任的企业形象。而安然的欺诈行为和其他行为使其成为腐败的象征,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美国公司的信用和形象,完全违背了社会伦理。

(五)企业和政府的政商伦理。政府的政策需要企业界的合作与支持,企业不仅要遵守相关的政府规定,而且要应对和配合政府的政策。而安然的欺诈行为完全违反了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即违背了政治和商业伦理,将受到法律制裁。

安然事件等商业丑闻频频爆出,引起全世界商界和学术界对商业伦理的普遍关注。对于负责任的企业而言,为了得到顾客认同、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就必须将企业伦理作为其发展中的重要方面。那些漠视商业伦理的企业,其最终的结

局已经在消费者日益成熟的中国商界中显示了自身的短板,而那些注重商业伦理,对顾客、员工、股东、社会、政府负责的企业则受到了普遍认同,并基业长青。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现的“礼义仁爱”一直影响着一代代有良知的中国商人。从古至今,中国商人素来以德为其经商的核心和要义,晋商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他们经商不忘忧国忧民,这正是重视商业伦理的一种体现。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注重商业伦理的企业最终才能实现卓越和持久化的经营,而中国管理学界对商业伦理的重视也日渐日明。

五、启发思考

国外有安然,在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中也不乏先例,如较早的有“琼民源”、“银广厦”等,都暴露出许多的上市公司的失德失信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伦理已成为全球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企业伦理是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利润关系到每个企业的命运,因此有的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不把经营企业的目光放在“永续经营”上,而着眼于“短线操作”,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惜采取非法途径达到目的。假冒仿制、欺诈行骗、商业贿赂、行业垄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犹如商海里的一股逆流,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使企业误入歧途,万劫不复。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必须加强伦理建设。

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推动企业伦理的建立:

(一)制定并执行企业伦理守则

伦理守则所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员工、顾客、股东、社会大众等的责任关系,它同时包含公司的经营理念与道德理想,可以反映公司的文化与行为、生存的基本意义和行为的基本方向。企业信奉的伦理守则应贯彻到经营决策的制定以及重要的企业行为中。在建立伦理法则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奖励、审核以及控制系统加以强化,并对破坏伦理规范的行为予以惩罚,公司必须让大家都明白,组织里决不容许违反伦理的行为。管理人员对违规者的默许,

将会严重破坏组织走向更具伦理气候的环境。伦理法规要想更具效力,必须把组织里经理、员工的思想和政策信仰予以具体化。

(二)设定伦理目标

企业伦理目标强调企业行为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必须具有伦理价值。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将获利作为衡量行为价值的惟一尺度,于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现实生活中是有发生,这说明企业的经济目标需要伦理目标的调节和制约。企业目标制约下的行为不仅不能违背以法规形式体现出来的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且要进一步以伦理准则来约束自己,主动实现道德自律。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发展,其追求的经济目标中应该包含有伦理道德的要求,应该是经济目标与伦理目标的统一。实践证明,企业经济目标和伦理目标相辅相成,只有同时并举,企业才能真正兴旺发达。

(三)加强员工企业伦理教育

企业可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协助推动社会良性改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向心力,激励员工士气,同时也可提升个人的品质,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敬业精神,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这样,道德伦理风范不再是企业必须维持的一个负担,而是统治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

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有关企业伦理教育,注重培养反应企业价值观的态度观念、思考方式等,让员工深刻了解到企业更高一层的使命。

(四)由上层开始推动伦理建设

事实上,作为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合乎高标准伦理的公司,在劳资关系、尊重知识产权、遵守法令等企业文化上,都有相当的进步;而成功企业中卓有成就、德高望重的领袖人物,恰恰是最又资格提升社会伦理道德的人物。因此高层领导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赋予企业的指导价值观以生命,建立一个支持各种道德行为的环境,并在员工中灌输一种共同承担的责任感,让员工体会到遵守伦理是企业积极生活的一面,而不是权威强加于的限制条件。领导要敢于承诺,敢于为自

己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而采取行动,同时当道德义务存在冲突时,敢于以身作则。如果绝大部分的企业领袖能充分认识并致力于提高企业伦理,我们社会的人文精神、生活品质自然也就提高了。那时候,我们的经营环境会大大改善,产品的国际形象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企业也将得到他们应享的“回报”。

企业管理的主要责任是教导、促进、启发员工的诚实、正直、公正感。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是净化社会风气的先锋。

目前,中国企业处于公平开放的国际化竞争中,这更要求企业以诚信为本,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将企业伦理作为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组织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伦理监督机制,肩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创人间净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

安然公司审计案例

案例介绍

美国安然能源公司,一个居世界500强第7位,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美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

1985年7月成立的安然公司,以中小型地区能源供应商起家,总部设在休斯敦,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在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其资产膨胀速度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到破产前,公司的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总收入达1 000亿美元,而下属公司(包括合作项目)更是达到3 000多个。

安然主要营销电力和天然气。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壮大后的安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它开始把目光投向能源证券。安然管理层认为,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创造衍生证券市场都是可能的,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90年代末期至2001年夏天,安然在金融运作上获得极大成功,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

可是,安然的成功毕竟是个泡沫,这个泡沫导致安然的股价从2000年的每股90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安然最终于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成了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安然破产不仅使数百万持股人损失惨重,而且造成该公司大批员工投资在本公司股票上的退休金血本无归。

2001年11月下旬,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首次公开承认自1997年至今,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虚报盈余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隐藏债务25.85亿美元,通过大约3 000家SPE(其中有900家设在避税天堂)进行自我交易、表外融资、编造利润,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美国金融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巨大动荡,负责对安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安达信也成为传媒焦点。人们指责其没有尽到审查职责。

2002年12月4日,安然正式宣布申请破产。安然公司董事会特别委员会于2002年2月2日在纽约联邦破产法院公布一份长达218页的报告,据该报告,安然公司之所以倒闭,是因为管理层经营不善,以及部分员工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聚敛财富。

报告揭露,安然公司从90年代末期到2002年夏天的金融成功都是虚幻的泡沫。多年来,安然公司一直虚报巨额利润。一些高级经理不但隐瞒上一个财政(2000年9月到2001年9月)安然公司高达10亿美元的亏损,并且出售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安然股票。

报告还揭露,安然公司内部的高层经理们成立了许多复杂的机构,并和公司外部人员勾结,操纵安然的财务报表,从中赚取了数千万美元的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黑心钱。

在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对安然破产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德勤已经受委派进驻安然,调查安达信在美国的会计和审计业务。尽管安然欧洲分公司已于11月29日宣布与母公司分道扬镳,普华永道伦敦事务所依然受命监管安然欧洲公司。结果为安然出具审计意见的安达信只能陪同安然坐在火山口

案例分析

1.安然通过什么方式虚构财务数据?为什么?安然破产对国内企业有什么警示?

创造价值的手段——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同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安然以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连续6年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这一做法是导致安然破产的直接原因。

安然的营运现金流在1998年为16亿美元,1999年为12亿美元,而2000年的头9个月仅为l亿美元。尽管安然的营运现金流在逐步下跌,但它所公告的净利润却在年年上升,这本身就说明,安然的利润不是来自主营业务,而要么来自非经常性收入,要么来自造假。

资本市场扩大了企业的筹融资渠道,活跃了金融市场,促进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及有效运用,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资本市场是万万不能的,但资本市场的确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家企业主要依靠财务手段来创造价值,那么这家企业的风险就相当大。作为一个企业,为股东创造财富,不能靠筹资,而是要靠直接投资,不能通过资本运营的手段甚至会计手段来使“一夜暴富”的美梦成真。生产型企业还是要靠生产经营来创造利润,“在其业,谋其事”才是正道。如果上市公司的心态扭转过来,为了生产经营来进行资本运作,不是为圈钱来资本市场淘金,主业有长远的高幅度增长的公司多了,股市健康发展就有了基础。

精心包装的财务黑洞——安然利用“资本运营”圈钱,真是费尽心机。安然公司建立一系列子公司,将其大部分设在免税区,利用资产置换关联交易达到避税目的的同时把不动产置换给子公司,由子公司用资产抵押发债,取得现金注入安然公司。如果资产升值,就收回资产,用现金或优先股偿债,实现利润;而相

反,如果资产减值,损失便隐而不报,再建一个子公司,再用资产抵押套现偿还债务,就这样用一种类似“传销”的链条式手段进行着自己的资本运营,创造着虚假的利润。这个时候,安然仿佛已经忘了自己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俨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的弄潮儿。这个被精心包装的财务黑洞也就越发深不可测了。而这一切到最后只能是一场空。

复杂的财务合伙账户——根据安然发布的内部调查报告,安然公司设立了大量的财务合伙账户,其中有许多账户是虚构的,有几个账户甚至用的是电影《星球大战》中人物的名字。这些合伙账户除了被用来做假账掩盖债务和亏损、虚报盈余之外,还使公司少数人在几乎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很快赚钱发财。

在我国公司依靠做假账来制造利润,通过“资产置换”和关联交易包装业绩,用资本运营来处理“垃圾’’等手法在近年的资本市场上司空见惯。资产置换,把债务转移到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母公司可以显示比较好的资产负债率;关联交易,可以把利润显示在母公司的报表上,而亏损放在子公司账上。这些公司的主要精力已不在生产经营上了,而是以“财务为中心”,运用会计手段,将意在“掏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的破棉絮塞进“重组”这个华丽的外套里,再借着这个“外套”在二级市场通过增发大捞一把,圈钱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安然事件对这类“资本运作”的公司不能不说是个前车之鉴。

上下串通转移财产——报告指出,安然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董事会决定错误。1999年,董事会不顾职业道德,听从当时的董事会主席肯尼思·莱和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科林的建议,允许当时的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特暗地里建立私人合作机构,非法转移公司财产。

董事会和公司高层完全忽视了对安德鲁·法斯特行为的监控,甚至对他的盈利情况根本不闻不问。在此期间,大量的审计报表对此已经有所反映,然而,安然公司高层却对此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置若罔闻。

安德鲁·法斯特2000年在一笔合作交易中投入2.5万美元,在短短两个月中就轻而易举地赚取450万美元的个人巨额利润。另外,他唆使安然公司的另两名员工参与交易,每人投资5 800美元,各赚取了100万美元。

特别委员会还特别指出,凡是和安德鲁·法斯特勾结的安然员工都一夜暴富,数千万美元被他们鲸吞。

在我国董事会和公司高层忽视中小投资者现象是公司治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一个缺乏监督和制约的公司会加大证券市场的监督难度,容易让投资人丧失信任。

董事会主席疏忽过失——报告还披露,安德鲁·法斯特是安然账目欺骗事件的主要操纵者,董事会主席肯尼思·莱则犯有疏忽过失。虽然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科林尽量淡化自己的过失,他一直推卸说,他并不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但是他的账目还是引起了其他一些管理人员的注意。一位曾和安德鲁·法斯特有过紧密合作的前安然管理人员说:“安德鲁非常精明,他做任何事都畅通无阻。”其他公司员工还透露,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都一直批准虚假报表的通过,并且对董事会隐瞒了有关财务报表的许多重要信息。

据悉,此次公布的报告没有具体说明安然的管理人员是否违反了证券法。但报告却明确指出,凡是与此次事件有关的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都犯有严重的错误。仅就涂改财务报表、虚报利润一点,他们就已经严重地违反了财务会计制度。

安然的管理人员为什么出具虚假报表?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为什么一直批准虚假报表?为什么公司CEO对董事会隐瞒报表的许多重要信息?

安然用了四年时间使其股票市值增加了500亿美元。因为经理们的薪酬是用一个市值公式计算出来的,其中的数据则依靠内部估算。其结果是,大家实际上是迫于压力去高估合同的价值,尽管这样做与实际赚来的钱毫无关系,但坏消息可能砸掉饭碗,所以所有的问题都被掩盖起来,大家都维持着谁也不会出错的神

话。

投资失误血本无归——对于安然破产的原因,还有其他的说法。资讯科技顾问公司"META集团”执行长库特尼克认为,后来安然公司并没有固守自己在网际网路在线交易平台的成功策略,逐渐偏离避险的做法,终于重蹈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失败的覆辙。长期追踪安然营运状况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分析师劳纳则指出,安然在投资上浪费了巨额资金,却又无法创造利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安然曾投资20亿美元试图改善企业内部网路,但完全是血本无归。另一方面,安然又试图扩大线上交易规模,以便涵盖电力与天然气之外的产品,然而最终失败。

安然曾经是美国最大的能源贸易公司,2001年总收入达到l 000亿美元,利润达10亿美元。但是2001年10月中旬,安然宣布其收入损失了四分之三,并且由于收支不平衡的一些账目仍存在疑问,股东权益下跌10亿美元。由于安然公司的信用评估被降至“垃圾级”(junk-bond),一些合作者撤走了大部分能源交易,迪奈基公司也终止了11月9日开始的神速收购计划,使得安然迅速濒临破产。

国内证券市场上的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这类低级的造假是拿天下人当傻瓜戏弄。会计界应该努力提升执业水平,防范复杂财务包装之下的造假行为。

2.安然事件发生时,适逢中国证券市场多起会计造假事件曝光,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诚信危机,你认为解决诚信危机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安然事件暴露了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的漏洞,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方式、职业纪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哈特·皮特呼吁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进一步修缮会计准则,敦促证交会改进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系统的监督方式,以保护投资者免受公司倒闭所带来的损

失。

(1)证监会应加强信息披露控制

表外业务、关联交易与场外衍生证券合同等业务对公司业绩影响很大,它们是增加公司风险的重大交易,也是导致安然崩溃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加强对此类信息披露的控制,增加信息披露的含量。

1月4日,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向证券交易委员会请愿,要求上市公司详细公布表外业务的内容和目的,以及未计入表中的具体原因。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建议公司特别提供一张表,清晰描述契约型现金负债,如长期债务、租赁债务及其他如担保书等的商业承诺。对于衍生工具,公司应公布更多的衍生交易的详细情况,包括它们的合同公允价,公允价是否基于市场报价、外部数据或内部模型。

关联交易等的结果会影响公司财务报表,并产生特殊的风险。我国在完善证券市场监管过程中,也应提高此类信息的披露。

(2)简化会计表述,规范报表信息

安然使用了最复杂的、被称为特殊目的主体或财务合伙账户的金融工具和其他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诸如此类的工具允许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看不出负债的情况下增加融资。尽管这些资产和负债包含了大部分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同时安然使用的复杂难懂的会计表述令资深的会计教授也大惑不解,所以,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在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简化会计表述,给予报表读者清晰易懂的财务信息。对于容易虚构财务报表的多元产品收入、服务收入、无形资产确认等问题应制定更严谨的会计准则。

安然的倒闭提醒我们,以历史信息和单一盈利数字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新的商务模式和复杂的财务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商业风险。

安然披露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包括2000年报中一份8页纸的管理讨论及分析和16页纸的报表附注。资本市场上的财务报告不能只提供大量复杂的有关过

去的信息,而不提供当前正在发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

FASB正计划加强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急项会计问题小组(EITF)和证监会(SEC)的合作,以减少会计陈述复杂化的状况,我国在会计改革进程中似应吸取此类教训。

(3)会计师事务所分业经营已成定局

受利益驱动,会计师事务所广泛涉足客户的内部事务,既是客户的外部审计员,又是客户的咨询顾问,这样的角色令会计公司面对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时,往往是“网开一面”。会计师事务所担心,一旦得罪这些公司客户,将无法获得高额的咨询收入。以安然公司为例,安达信2000年获得的咨询收入达2700万美元,而审计收入是2 500万美元。

2001年2月离职的SEC前主席列维特(ArthurI.evitt)在其任期内欲拿“五大”开刀,于2000年曾要求他们分离咨询业务。列维特认为,“贪婪与狂妄”已经使得会计师在传统上确保提供股东健全财务报告的使命产生偏离。致力于拓展利润丰厚的咨询业务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疏于其主营的公司审计,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质量下降。这从“五大”的官司诉讼层出不穷可见一斑。曾是纳斯达克明星股的L&H公司由于财务弄虚作假,2001年11月被摘牌,创始人Lernout和Hauspie以诈骗罪被提起诉讼。负责其审计兼咨询顾问的会计行自然也受到“株连”。在1997年1月至2001年9月的3年间,纽约证交所及纳斯达克计有362家上市公司重新修正年报数据,占披露总量的1%。其中仅9件重编案就使投资者在宣布重新披露年报后的一周时间内损失了408亿美元。2000年初,SEC特别对“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事务所进行审查,结果发现其“严重违反”会计师行业应有的独立性。调查显示,该公司的2 698名合伙人(占全部合伙人的86.5%)自动申报至少违反一项事务所及会计师公会所规定的独立性准则的要求。11位资深合伙人中的6位承认他们违反规定。此外,专业助理人员也有10.5%违反独立

性规定。违反独立性最主要的事实是合伙人及经理人持有审计客户的所在公司股票。

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五大”与SEC的交易初步达成。安达信、德勤、毕马威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了普华永道与安永的行列(2家较早接受了列维特的条件),有条件接受列维特的新规则。虽然没有大获全胜。但SEC已得到了想要的大部分:会计师行只有在经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充分论证后才能获准提供IT及其他咨询服务;事务所的独立性须受独立监管,以确定其业务是否有利益冲突;事务所不能接手客户公司40%以上的内部审计业务;上市公司须披露向会计师行支付的会计、顾问及税务服务费明细情况。

(4)诚信危机在中国

在安然事件发生之时,正是中国证券市场多起造假事件曝光之时,银广夏和中天勤、蓝田和华伦、麦科特和深圳华鹏引发了投资人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危机,我国同样面临会计职业的监管体系的建设问题。

上市公司为什么不讲诚信? 一是因为上市公司先天的“资本饥渴症”诱使它产生强烈的利益驱动; 二是因为造假成本大大低于所获取的收益;

三是上市公司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如证监会提出的“门槛政策”,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也默许了公司的“包装”;

四是公司治理结构滞后,如“一股独大”、“国有股减持’’等问题迟迟未能解决,造成上市公司很少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无效市场泛滥;

五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相关改革没有同步跟进,行业环境不利于诚信执业。当这些造成诚信危机的原因一一得到根治时,相信中国的会计环境一定会大有改善。

第9篇:安然事件

99,安然在线成立,后成为全球最大能源交易商

01/3/5,《财富》发表文章,首次指出安然的财务有“黑箱”。 01/5/6,一买方分析公司发表报告,建议投资者卖掉安然股票,并对其关联交易与会计手法持消极态度;高盛、美林等卖方分析师仍强力推荐安然股票。

01/7/12,安然公布二季度季报,分析师、投资者、媒体怀疑其不动产投资的价值重估及关联交易对利润的影响。

01/8/14,史基林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董事长莱再度兼任此职。 01/8/15,安然全球财务副总裁沃金斯写给莱一封长信,表示:“我非常紧张,我们很有可能爆出财务丑闻。”

01/8/20,沃金斯写信给安达信合伙人,指出:“如果安然崩溃,举世各界将会恍然大悟,过去安然的成功只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会计游戏。”

01/8/30,著名网站TheStreet.Com认为,安然二季度利润主要来自关联交易,安然在借高价关联交易制造利润。

01/10/16,安然公布三季度季报,一次冲销10亿美元投资坏帐。还回购5500万普通股,股东权益因此损失12亿美元。媒体和分析师对其关联交易表示怀疑。股价跌至33.84美元。 01/10/22, TheStreet.Com网站进一步披露安然与两个关联企业的复杂交易,及其对其负债率和股价的致命风险。安然股价下跌70%,当天损失近40亿美元市值。 01/10/22,SEC要求安然对其对外投资作出说明。

01/10/23,邓肯下令销毁有关安然的部分文件,直到安达信于11月8日接到SEC的传票为止。

01/10/24,安然开除其首席财务主管法斯托。

01/10/31,安然宣布SEC对其的质询已升格为正式调查。 01/11/08,安然宣布重编前三年报表,调低盈利等数字。 01/11/08,安然宣布将出让给其对手:动能公司。

01/11/29,动能收购安然宣告失败,SEC开始展开对安然和安达信的调查。前一天,标准普尔得知此消息后,将安然的债信降为“垃圾级”,安然股价暴跌85%,至0.61美元。 01/12/02,安然申请破产保护。 安然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未将巨额债务入帐。安然未将两个应纳入合并范围的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 “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安然在2001年自愿重新编制前几年的合并财务报表,累计利润因此而下降约5亿美元。

SPE是一种金融工具。企业可借此在不增加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情况下融入资金。华尔街借此为企业筹集了巨额资金。对于SPE,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只要非关联方持有的权益价值不低于SPE资产公允价值的3%,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但有人认为,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只要企业对SPE有实质的控制权和承担其相关风险,就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对于SPE是否纳入合并范围,安达信称,由于安然未告知其与某一SPE的非关联股东签定的一份协议,导致安达信对于上文中提到的3%要求测算有误,从而同意未将该SPE的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范围,导致少记负债约4亿美元。但安然发表声明,称其并没有向安达信隐瞒上述协议。对于另一家SPE,安达信总裁承认由于判断失误,导致少记负债约1亿美元。 2. 安达信公司在审计安然公司97年年报时曾提出应对某些事项做出调整,公司盈利因此将减少0.5亿美元,安然不接受。 安达信称,与安然历年利润相比,此数并不重要,因而没坚持要求调整。

3. 安然根据会计准则将与能源有关的合同及其他衍生工具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未来期间收益计入本期收益,但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

4. 安然违反会计准则,在合同上利用某种安排,在帐上虚增应收票据和股东权益12亿美元。

对此,安达信称,12亿美元中只有1.7亿美元是记入经审计股东权益,由于金额不大(只占公司股东权益115亿美元的1.5%,总资产的0.3%),没坚持要求调整;其余金额皆为2001年发生且未经审计,在审阅安然第3季度季报时已对此予以关注。 5. 安然的财务报表披露不便于投资者理解,有故意误导之嫌。一些SPE都有安然当时的财务总监参与,有利益冲突之嫌,但对此安然并未披露。 安达信称,在报表附注中对SPE及衍生金融工具均有提及,但由于安然的金融业务数量很大,其中一些非常复杂,难以一一详细披露。

对安达信独立性的质疑。安达信从安然取得约5,200万美元费用,其中约2,500万美元是审计费用,约400万是付给已脱离安达信的埃森哲,920万是支付审计相关(包括税务)的费用,1,330万美元是咨询费用。这是否影响安达信的独立性,各界比较关心。

安达信解释说,安然是巨型跨国公司,有3000多个子公司,经营业务非常复杂。安达信的审计收费是与安然的公司规模匹配的;咨询和其它服务收入并不影响其独立性,而且有关法规和行业规范也没禁止这样做。 销毁与安然有关的业务文件。

邓肯:是安达信的律师暗示他这样做的,他本人只是在履行别人的建议而已。

安达信:这是个别人所为。

02/5/29,安达信会计师史蒂文森作证称,她不认为安达信高层人士关于执行公司文件留存政策的指示是在暗示员工销毁文件,而只是为了完成审计存档工作。

02/6/15,大陪审团裁定,安达信妨碍司法罪成立。

上一篇:林业工作者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场部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