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细菌感染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病毒感染细菌感染

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法:挑选80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抗感染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细菌学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细菌清除率为85.0%和72.5%,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7.5%,细菌清除率为97.5%和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细菌感染; 抗感染; 降低血黏度; 临床疗效; 细菌学疗效

传统临床治疗细菌感染一般只应用抗生素,不考虑其他辅助治疗[1]。本研究抗感染同时辅助降黏,加入改善血液流变的药,配合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并根据统计结果对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0月80例细菌感染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中2项以上者,①体温>38 ℃或<36 ℃;②心率>

90次/min;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气,PaCO2<

32 mm Hg;④WBC>12×109 或<4×109 或幼粒细胞>10%。(2)血、脑脊液、尿、粪、痰、脓液、骨髓、胸腹水、泌尿生殖系统标本、创伤感染等标本致病菌培养至少要有一类是阳性。(3)排除循环系统、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类、真性RBC增高症、肺心病、充血性心衰、先心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贫血、白血病、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引起血液流变(血黏度)改变的疾病[2]。采集培养标本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尽可能寒战或发热前,并同时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综合判断确诊。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6.6岁;包括菌血症23例,颅脑感染7例,泌尿生殖系感染11例,急性肠炎6例,肺部感染19例,骨髓感染2例,胸腹感染积液9例,创伤感染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抗感染治疗,只用相应敏感抗生素。治疗组抗感染治疗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加用银杏达莫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或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3次/d。

1.3 细菌培养方法 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细菌培养。血细菌培养采静脉血5 ml无菌注入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有商品化供应)并摇匀,放入BACTEC9050培养仪,其他种类标本接种相应培养基,放入细菌培养箱培养,阳性用Siemens 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仪鉴定检测。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临床症状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1.5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药政司颁发的“抗生素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疗效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3-4]。痊愈:症状体征、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全部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治疗后病情有好转,但未达显效标准;无效:治疗72 h后病情无进步或加重。痊愈与显效记为有效,并据此计算有效率。细菌学疗效按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菌群交替4级评定,并计算细菌清除率。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完全消失;部分清除:原有2种以上病原菌有1种消失;未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仍存在;菌群交替:治疗结束后第1天标本中分离到新的病原菌并出现相应感染症状和体征[5-6]。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病菌培养和鉴定有14种,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细菌清除率为85.0%和72.5%,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7.5%,细菌清除率为97.5%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细菌感染患者已有报导证实血循环呈高黏滞状态,在血循环中引起微血管中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血液黏度增加,可致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加剧。血液多为黏浓凝聚状态,究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细菌感染炎症使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可被免疫球蛋白遮蔽,红细胞之间紧密性增强,从而导致全血黏度、血浆比细胞黏度和血细胞压积增高[7-8]。细菌感染出现低氧血症及氧自由基增多,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黏度增加,细菌毒素作用凝血因子XII被激活,凝血因子a通过激活因子XI促进凝血酶生成,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释放出纤维蛋白肽后形成蛋白单体,后者再聚合成原纤维蛋白原,机体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红细胞聚集受氧自由基,活性中性粒细胞和相关炎症等外部因素影响,变形能力则受内部因素影响。治疗组抗感染并辅助降粘而增强抗感染治疗效果,银杏达莫注射液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9],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特意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携氧能力,从而降低全血黏度,有效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丹参是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血黏度,有利于抗感染。传统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炎症抗感染治疗一般应用抗生素,不考虑其他辅助治疗,而目前的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呈高黏滞状态特点,因此本研究抗感染同时辅助降黏加入改善血液流变的药,配合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消炎的治疗中,同时考虑应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使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得到有效的缓解,减少炎症反应,巩固疗效。降低血黏度和增强血液流动性,有利于为加强和恢复器官生理功能,有利于抗菌药物作用发挥[10]。有望加深对细菌感染炎症的发病原因的认识和提出新的治疗和预防措施[11]。通过对此80例细菌感染患者致病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学疗效判断及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细菌感染炎症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有较好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远杰.银杏达莫治疗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 9(27):67-68.

[2] 向金玉.C- 反应蛋白和结核抗体联检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11-112.

[3] 段群欢.胆道手术患者细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2,16(15):124-126.

[4] 刘洪武,陆萍.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35-37.

[5] 关新,黄秀红,杨秀娟. 我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15(6):1127-1128.

[6]陈克地. 454例医院感染因素及细菌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01-102.

[7] 贺毅,陆坚. 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25(5):145-146.

[8]纪文军, 杨慧 ,代峻峰.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10): 201-203.

[9] 杨晋孝.中药联合川参通抗生素配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4-5.

[10] 苏伟明.左氧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8(36):40-41.

[11] 倪语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6-137.

(收稿日期:2013-04-01)(本文编辑:陈丹云)

作者:黄丽芳等

第2篇:新生儿病房细菌感染状况分析及院内感染防控环节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细菌感染状况以及院内感染防控环节。方法:选取2014年

4月-2017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存在感染的新生儿1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采集患儿防治前后粪便及咽拭子标本作细菌培养,监测产ESBL酶菌,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病原菌、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结果:入院72 h后,观察组患儿感染率为12.22%(11/90),虽低于对照组的14.44%(13/90),但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检菌株11株,对照组共检菌株13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 h后,两组患儿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均低于入院当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死亡发生率为0,虽低于对照组的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细菌感染主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经有效防治后,能够降低患儿感染率,减少其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存活率。

【关键词】 NICU; 细菌感染状况; 防控环节

Analy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Ward/WU Xiao-ying,ZHANG Xiao-li,CHEN Chun-j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5):090-093

【Key words】 NICU; Bacter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nk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in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1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5.026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作為三甲医院必须配备的科室,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新生患儿,尤其是对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等[1],由于其全身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或是发育缺陷,机体防御机制未完全建立,抵抗力差,极易导致外界病原菌的侵入,增加新生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死亡率[2-3]。因此,加强对新生儿病房的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产生是院感控制的重点[4]。据相关临床研究,通过对新生儿病房细菌感染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防控对策,能够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新生患儿的存活率[5]。本研究中,笔者前瞻性选取180例NICU患儿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防控措施,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两组患儿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80例临床考虑可能存在感染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参照《实用新生儿学》诊疗标准[6];(2)患儿入院后均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尿、大便三大常规及培养,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以及咽拭子培养等)诊断为感染。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患儿;(2)因对药物过敏而不能接受治疗者;(3)存在临床资料不齐全等因素影响结果准确性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胎龄、出生体重、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两组患儿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了解本研究的治疗,并征得同意和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准。

1.2 方法

1.2.1 粪便及咽拭子标本的采集、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及ESBL酶测定 取患儿粪便2~4 g用1 mL生理盐水稀释后接种于血平板上,取患儿咽拭子接种于血平板上,并将血平板均置于36.5 ℃实验室内进行培养24 h,再将培养的菌落分离制成细菌混悬液,分别进行细菌药敏实验,其试验方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方法进行。其中药敏纸片及培养基均来自英国Oxoid公司生产,ESBL酶测定采用CLSI M100-S19标准进行测定。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观察组患儿根据上述药敏实验结果及防控措施后给予敏感抗生素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防控措施如下,(1)加强制度管理: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执行;(2)加强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隔离及无菌概念,做到接触患儿前后的高度无菌处理;(3)加强患儿住院期间的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等;(4)加强患儿营养供给,维持患儿每天正常的能量摄入;(5)新入院患儿24 h内进行标本检测,细菌阳性患儿进行隔离,专人专护;(6)通过细菌培养及细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7-8]。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1)通过对两组患儿防治前后粪便及咽拭子标本细菌培养以及检出ESBL菌,分析两组新生患儿细菌感染情况;(2)记录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将所得的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入院72 h后病原菌感染及其菌株分布状况比较 入院72 h,观察组患儿感染率为12.22%(11/90),虽低于对照组的14.44%(13/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1923,P=0.0661)。观察组共检菌株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革兰阳性菌1株,而对照组共检菌株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革兰阳性菌3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8392,P=0.3596);但两组患儿革兰阴性菌菌株均明显多于革兰阳性菌菌株,革兰阴性菌菌株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据比例较大,见表2。

2.2 两组患儿入院当日及入院72 h后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比较 两组患儿入院当日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 h后,两组患儿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均低于入院当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死亡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经不同防治方式后,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无死亡事件发生,虽低于对照组的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由于新生儿自身免疫防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尤其是对于胎龄较小、低出生体重患儿等,住院过程中其护理相对困难,治疗效果往往较差,这必然会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患儿住院费用,一定程度上给患儿家属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9-10]。据李彩金等[11]研究报道,NICU患儿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导致严重并发症,增加患儿死亡率。根据医院不同的新生儿病房管理模式,其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不尽相同,大多数文献指出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占据比例最高[12-13];同时,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各种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比较明显,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可供选择的敏感抗生素较为稀少,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14]。

在临床上,不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要加强病房管理制度,增加医护人员的执行力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NICU患儿细菌感染主要靠医护人员进行传播,尤其是新生患儿较多,科室配备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工作量较大时比较突出,因此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2)侵袭性操作需严格管理:新生患儿起病快,病情急又重,侵袭性操作如插管、吸痰以及各种检查等较为常见,但由于新生儿其皮肤薄嫩,呼吸道黏膜屏障弱等均可导致操作时容易受损而致病原菌侵入。(3)病房环境管理:新生儿病房中配备有大量婴儿床、呼吸治疗机、蓝光治疗仪器等,均可产生大量气溶胶,加上病房中医护人员的走动,导致病房空气质量较差,带菌气体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新生患儿体内,引发一系列院内病原菌感染,因此,病房环境的严格消毒对于减少院内感染至关重要[15-17]。据有关临床研究报道,通过上述各方面的加强管理,可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房中的院内感染下降1.53%,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增加其存活率[18]。

本研究中,入院72 h,观察组患儿感染率为12.22%(11/90),虽低于对照组的14.44%(13/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检菌株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革兰阳性菌1株,而对照组共检菌株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革兰阳性菌3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革兰阴性菌菌株均明显多于革兰阳性菌菌株,革兰阴性菌菌株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据比例较大。此结果与杨万清[19]的研究结论高度符合。两组患儿入院当日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 h后,两组患儿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均低于入院当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ESBL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杜柯凝等[20]的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两组患儿经不同防治方式后,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无死亡事件发生,虽低于对照组的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例数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细菌感染主要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且经有效防治后,能够降低患儿感染率,减少其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郑筱蓉,李丹婷,吴露霞,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0):86-87.

[2]罗俊,徐芬,周北燕,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病原菌变化及耐药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3):167-169.

[3] Molyneux E.Severe neonatal bacterial infections:when numbers matter [J].Lancet Infect Dis,2014,14(8):665-667.

[4]安建仓,张新华,路广平,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4,18(4):377-378.

[5] Seale A C,Blencowe H,Manu A A,et al.Estimates of possible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 in neonates in sub-Saharan Africa,south Asia,and Latin America for 2012: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 Infect Dis,2014,14(8):731-741.

[6]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3-424.

[7]邢小芳.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113-115.

[8]宋晓妍,泰淑红,孟祥颖,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7):866-868.

[9] Viswanathan R,Singh A K,Basu S,et al.Multi-drug-resistant,non-fermenting,gram-negative bacilli in neonatal sepsis in Kolkata,lndia:a 4-year study[J].Paediatr Int Child Health,2014,34(1):56-59.

[10]倪益华,钱倩.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 床,2012,10(23):3171-3172.

[11]李彩金,谢永强,邓秋连,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3):1921-1923.

[12] Maoulainine F M,Elidrissi N S,Chkil G,et al.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bacterial infection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 Morocco[J].Arch Pediatr,2014,21(9):938-943.

[13]楊玲蓉,彭珉娟,李桦,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2):112-116.

[14] Verstraete E,Boelens J,De Coen K,et al.Healthcar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ver a 20-year period (1992-2011):trends in incidence,pathogens,and mortality[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4,35(5):511-518.

[15]谢小强,叶贞志,郭亮,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886 例患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9):3041-3044.

[16]Sarvikivi E, Karki T O.Repeated prevalence surveys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Finnish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10,76(2):156-160.

[17]李秋平,马倩倩,封志纯,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现状与对策思考[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9):761-766.

[18] González R A C,Gil G F,Solórzano R M,et al.Outbreak of multiresistant and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 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a high risk neonatal unit[J].Revista Chilena De Infectología ?rgano Oficial De La Sociedad Chilena De Infectología,2011,28(1):28-34.

[19]杨万清.新生儿败血症46例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6):550-553.

[20]杜柯凝,宇亚娟,孙利伟,等.新生儿病房产ESBL 菌监测及其院內感染防控环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392-3394.

(收稿日期:2017-03-16) (本文编辑:张爽)

作者:吴小英 张小莉 陈春姬

第3篇: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调研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样的6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查证分析,依照控制感染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检验)和观察组34例(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检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疗效。 结果 观察组临床检验准确率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检验准确率73.53%(25/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道感染控制中应用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率,可作为控制感染的必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感染控制;病原性细菌;检验

[

[

[Key word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fection control; Pathogenic bacteria; Laboratory

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多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病症。其发病人群未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尤以老年人和婴幼儿最为常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更增加了治疗难度。我院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价值,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满意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调研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样的6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检验医学》的诊断标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炎症,包括鼻、鼻窦、喉、咽,并累及气管和支气管最为常见,伴有普通感冒的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流鼻涕开始为大量水样,以后变为黏液样和脓性等症状。均为治疗超过5 d以上。依照控制感染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3~70岁,平均(35.00±1.25)岁;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2~71岁,平均(35.00±1.6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对比价值,具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为呼吸内科采样患者,排除其他科室不合格检验标本。

1.2 方法

依照控制感染策略路径,等分为病例数相同的两组标本,即对照组(常规检验,n=34)和观察组(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n=34),临床考证和统计两组检验成效。

1.2.1 常规实验检验 相应的检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相应的种类和科学化治疗手术中,明确检验目的结果,尤其是基础检验中常规血清学检查和分子分型等。严格按照病原菌标本的操作方法,采取不同的分离策略。对细菌类病原菌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避免培养中菌落遭受污染。葡萄球菌可在高盐环境下发酵甘露醇。

1.2.2 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 观察组强调对感染源和媒介进行消毒强化,尤其根据患者呼吸道感染特点,应用生物指标法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具体流程包括对设备、人员、卫生和环境污染及空气污染等进行合理控制,加之对耐药菌株的分析,还需要避免检验污染。老年患者的检测可根据清晨气管深部痰液标本检验方法,进行细菌性耐药敏感测定[2-5]。

1.3 观察指标

主要以常规抗生素药物类细菌的耐药实验研究中,主要疾病的抗感染指标和分离样本的临床检验准确率。可分为非常准确、很准确和不准确三个等级。非常准确:对病原性细菌基本完成了检验,成功且正确地检出了病原菌。很准确:病原性细菌检验基本正确。不准确: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总有效率为非常准确率+很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包对两组所有研究检验资料数据进行对比统计,样本率比较应用%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检验准确率[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检验准确率[73.53%(25/3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较为明显的病症。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细菌与病毒引起,加之易感人群为老年人与婴幼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治疗难度也随之加大[2-6]。对于一些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还会直接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开支,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康复极为不利。

病原性细菌感染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方法,同时为治疗提供了可行性建议。病原性细菌感染通过对病原菌的鉴定和对菌株的正常分离控制,以及藉由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和抗菌药物选用。针对患者疾病的病因治疗,是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这其中就包含了抗生素的抗炎治疗,以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来切断传播途径、分析流行趋势以及而降低易感人群的感染发生率和及时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应用检验管理技术手段,实施必要的控制病原菌感染措施,落实医院消毒隔离措施,对易感人群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发挥着重要的检验学作用[7]。

文献资料进一步佐证,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方法因培养基的不同,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不同,在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性细菌检验时,加强各项质量控制,检验价值确切[8,9]。在影响因素中,对检验人员素质、患者的生理因素、检验仪器、试剂及标本留取时间与方式等进行控制,可降低病原菌耐药性[10]。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检验特征及应对措施,临床依据药敏结果对抗生素合理选择[11]。应用杆菌肤多黏菌素氧化发酵培养基、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巧克力杆菌肤琼脂培养基几种细菌培养检测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中进行质量控制可明显提高检验合格率。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分类及耐藥性的研究实验结果来看多为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临床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和耐药性选择,可化解多耐药性危机[12-18]。药物敏感试验对象的主要研究依据是病原性细菌,对临床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价值[19,20]。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检验准确率[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检验准确率[73.53%(25/34)],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病原菌标本的操作方法,采取不同的分离策略。对细菌类病原菌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避免培养中菌落遭受污染。葡萄球菌可在高盐环境下发酵甘露醇。对病原性细菌的分布和研究可见,探讨病原菌的治疗选择,对明确病因、减少致病性耐药菌的出现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层面的研究支持和价值参考,不仅是药物敏感试验的明确对象,同时也是确保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治疗的必要基础。临床对微生物的检验,是科学诊断患者的前提,阳性率和假阳性率的检验结果,是实现患者及早康复的有效条件。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达到控制患者耐药性,是避免医源性感染呈害群之马的有效方法。主线把握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为主证候的管理,在源头上实现对疾病的防范价值。应用检验管理技术手段,实现对病原菌检验的合理性和正确率,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对检验科室的原因管理后,在肯定其对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还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存在问题进行详尽分析,加强对不同标本阳性率偏差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相关培训,对整个医院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呼吸道感染控制中,对病原性细菌感染检验分析可实现对病原菌的鉴定和对菌株的正常分离控制。通过各项检验质量控制环节的把握,整体上实现了对病原菌的科学检验,为临床进一步指导实践提供了技术保障和临床理论及实践支持。

综上所述,呼吸道感染控制中应用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成效卓越,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率,可作为控制感染的必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实施。

[参考文献]

[1] 郭赟.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55-57.

[2] 刘国忠.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及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6,29(19):134-135.

[3] 夏红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J].医疗装备,2016,29(17):69-70.

[4] 杨双赋.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检验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7,36(6):75-76,79.

[5] 穆德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6):31-32.

[6] 徐香君.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2):122-123.

[7] 钟平.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16-118.

[8] 黄常健,梁柏泉,肖燕梅,等.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8):897-898.

[9] 申小平.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27-128.

[10] 毛巧霞,孙美兰,陈锋,等.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3920-3922.

[11] 王立波,崔殿学.临床检验分析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原因[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748-7749.

[12] 柴丽.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研究[J].当代医学,2013,(22):17-18.

[13] 马坤.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检验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12-112,114.

[14] 蔡锦亮,陈静萍,陈潮坤,等.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19-1720.

[15] 胡莉.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9):245.

[16] 郭卫红,宋宏先,伍亚云,等.中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01-102.

[17] 王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9):155-156.

[18] 李继专.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50-50,51.

[19] 丁祥.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114-115.

[20] 周晔.12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检验临床体会[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4):239.

(收稿日期:2017-07-19)

作者:马亮 严良烽 曾慧 董玉兰

第4篇: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及耐药性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ICU各种感染病原菌群分布及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对我院近5年ICU各种感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中各种感染分泌物微生物检出率62.4%;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且耐药严重。结论:加强病原学监测,在经验性治疗中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感染诊断和治疗水平。

关键词: 病原菌;耐药性;重症监护病房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hogens and antibiotic featur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 Methods: The pathogens of all kinds of secre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culture rate was62.4% in ICU;Among all the pathogens, 75.1% of secretion culture results were gram negative bacteria,most of which were Pseudomons aeruginosa、Acinetobacter baumami,Klebsiella pneumoniae,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ereus, the isolated infection were added year after year. Conclusions: The pathogen monitoring of patients in ICU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elect antibiotics correctly fo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了支持平台和技术方法,由于危重症患者的特殊生理、病理状况,ICU中侵袭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使ICU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如何防治耐药细菌感染,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降低细菌感染死亡率,对于ICU医务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与棘手。有研究显示,细菌分布因不同地区、医院、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而异[1]。为了解我院ICU中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变迁规律,为更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分析我院ICU中2002年3月~2007年3月间204例患者729份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的结果。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ICU,男138例539份标本,女66例190份标本;年龄:男47±31岁,女53±24岁。原发疾病主要包括:重症肺炎、窒息、心肺复苏后、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多发伤、胃肠穿孔、食道癌、重症急性胰腺炎、各种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产科术后、肝硬化、气胸、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先心病手术后等。

1.2标本来源全部来自ICU的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其中气管插管吸引物、胸腔引流液及上呼吸道分泌物等呼吸道标本552份(75.7%),血标本75份(10.3%),消化道标本18份(2.5%),泌尿道标本34份(4.7%),脑脊液15份(2.0%),腹腔引流液18份(2.5%),血管内导管6 份(0.8%),余伤口拭子5份,来源不明6份,共占1.4%。

1.3方法细菌的培养分离,生化筛选,血清学鉴定分型均按常规进行,按NCCLS2005年标准判断结果。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4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分离出的细菌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ATB细菌鉴定仪,测定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哌拉西林(P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TZP)、替卡西林(TI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CC)、头孢曲松(CR0)、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亚胺培南(IMI)、庆大霉素(GEN)、

阿米卡星(AKN)、奈替米星(NET)、环丙沙星(CIP)在内14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实验方法和结果判定均按照ATB操作说明书进行。

2结果

2.1菌株分布5年间共监测各种微生物455株,总检出率62.4%;其中革蓝阴性菌342株(75.2%),革蓝阳性菌100株(22.0%),真菌13株(2.8%)。5年间重症监护病房革蓝阴性菌的分布:铜绿假单胞菌156株(45.6%),鲍曼不动杆菌44株(12.9%),肺炎克雷伯菌30株(8.8%),大肠埃希菌27株(7.9%),阴沟肠杆菌24株(7.0%),恶臭假单胞菌9株(2.6%),荧光假单胞菌7株(2.0%),其他假单胞菌15株(4.4%),其他不动杆菌属12株(3.5%),其他肠杆菌科18株(5.3%)。

5年间重症监护病房革蓝阳性菌的分布:金黄色葡萄球菌54株(54.0%),表皮葡萄球菌27株(27.0%),草绿色链球菌5株(5.0%),肺炎链球菌3株(3.0%),溶血葡萄球菌3株(3.0%),腐生葡萄球菌2株(2.0%),D群链球菌1株(1.0%),人葡萄球菌1株(1.0%),粪肠球菌 3株(3.0%),屎肠球菌1株(1.0%)。

2.2总敏感率5年间342株革蓝阴性菌对14种抗生素的总敏感率见表1。

2.3耐药率5年间6种常见革蓝阴性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变化见表2。3讨论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谱的变迁及耐药性不断增强,给治疗带来很大麻烦。对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的连续监测,是帮助医师进行经验治疗的手段之一,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早期了解耐药机制,为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提供依据[1-3]。

尼莫同的有效成份是尼莫地平(1,4二氢吡啶衍生物),是脑细胞选择性钙离子阻滞剂,由于有良好的脂溶性,可很好地通过血脑屏障,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尼莫地平可以明显扩张脑血管,特别是对直径70~100 μg的微血管,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可减轻缺血性损害引起的脑水肿,通过加强乳酸的氧化降解及提高缺血区的脑血流量,而起到纠正缺血性酸中毒的作用;有效减少Ca2+内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及自由基的产生,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挽救半暗区的脑组织。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水肿面积、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有显著差异,表明应用尼莫同静滴在不影响血肿体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脑细胞钙超载而减轻脑细胞水肿,通过改善微循环达到减轻血管源性水肿,进而改善脑血流的目的[9],从而促进血肿吸收,减少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由于尼莫地平在显著改善脑出血后rCBF的同时,对脑细胞继发性缺血性损害的保护改善可能还有一个时间窗的问题,使用越早,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越明显[9]。郭富强等通过对108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研究发现12小时以内应用尼莫地平临床疗效优于12小时以后,认为早期使用可以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后rCBF下降,提高临床疗效和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均有积极作用[10]。国内外学者对尼莫地平在脑出血的应用进行了多年的动物及临床实验,结论不一,有关临床应用的最佳剂量、时间窗及疗程的问题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

(6):379-380.

[2] 李 强,陆兵勋. 脑水肿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9(2):97-98.

[3] Neau JP,Mouny H,Mathis S,et al.Statins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s[J]. Rev Neurol(Paris),2005,161(2):237-239.

[4] 黄震遐.脑出血的研究应设立多中心数据库[J]. 中国神经精神疾杂志,2003,29(2):150-151.

[5] 谢京城,王振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2):159-160.

[6] 陈现红,陆兵勋,张雪林,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67-168.

[7] 刘春风,包仕尧,石怡参,等. 自发性脑出血SPECT研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3):155-157.

[8] 台立稳,卜 晖,张国红,等. 缓慢静点尼莫通对脑出血周围水肿面积的临床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6(3):189-190.

[9] 张春银,李作孝,谭 华,等.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5):322-324.

[10] 郭富强,杨友松,宋文忠,等.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脑局部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1):6-9.

第5篇:诺如病毒感染防控

四(2)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诺如病毒的危害及症状。

2、知道诺如病毒的防控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一、 向学生介绍诺如病毒的症状及危害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 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可控可防可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在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

诺如病毒的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没有证据表明感染者能成为长期病毒携带者,但是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检出病毒。

二、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三、 诺如病毒的预防措施: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 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对病人的呕吐物及粪便要及时消毒处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被污染衣物应该用肥皂水彻底清洗;

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

A、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如:烧烤、串串香、凉面等,发霉、变质、过期的食物、苍蝇叮爬的食物都不能吃; B、不带零食到学校;

C、饭前、便后要把双手洗干净;

D、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才食用。

(生吃瓜果要洗烫、削皮,不吃生的或半生熟的食物,禁止生吃贝类等水产品)。

E、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提倡使用“公筷

3、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发、自带水杯和纸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5、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6、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若出现了身体不适(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四、小结

学会感恩

大司巷小学四(2)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如今的学生,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改变有的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懂得感恩,教给孩子学会欣赏,学会与人合作,同学间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在班集体中学会爱同学、爱集体,在感激同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要求学生在一点点本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优点。收集有关感恩的成语和名言。

活动过程:

一、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主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理解“感恩”

师: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感恩。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和恩惠,我们给以回报是一种美德。没有一个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一味索取而不知给予的人,或受恩于社会却麻木不仁的人,是社会公德所不能容忍的。

1、

请听两则新闻。 (知恩不报的两则新闻故事)

看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上面所讲的受助孩子和被救的同学,少的就是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事看了令人气愤。

2、请听一则故事

《蚂蚁报恩》: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情景。“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再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多亏鸽子的救助啊!” 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时蚂蚁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使得鸽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命之恩。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有请我们的小记者采访一下吧! 是啊!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要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何以成人;没有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们何以成材;没有朋友的友爱之恩,我们何以快乐;没有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我们何以雨露„„我们的成长,时时接受着各方面的恩赐。在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感动吧?同学们,敞开你的心扉,说出你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3、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成长中的感动吧!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学生畅谈自己在成长中的感动。)

三、学会感恩。

师:生活中,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不管大事小事,我们都要学会感恩。

同学们,我们全班有些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几年了,有些成为了好朋友,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他们的行为:(短剧表演)

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2、学生谈谈班级中的事例――学会感恩,学会赞美!怀着感恩的心去赞美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位同学,哪怕只是一句“谢谢”!

四、学会欣赏

1、老师要求学生写出本组同学的优点。老师指定一位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读出对他的赞美。

孩子们看到班级同学对自己的真诚赞美,都是喜滋滋的,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

(语言上的赞美,让同学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让大家更加感受到同学对自己的关注。通过“别人眼中的自我”,加深了夸与被夸者的内心体验,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被人常识是幸福的,而欣赏别人同样也是快乐的。)

2、听了同学们对你的真诚赞美,请谈谈你的感受吧。

五、总结

同学们,学会感恩,就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学会说一声——谢谢。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每位同学都独具慧眼,懂得欣赏别人,互相发现优点,真诚地赞美对方。学会欣赏,并不是去恭维别人,是为了使我们拥有一颗友善、感恩的心

第6篇: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下列病毒中,通过神经播散引起全身感染的是____________.

A.巨细胞病毒

B.EB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狂犬病毒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可通过血流播散引起全身感染的病毒是:____________.

A.鼻病毒

B.流感病毒

C.麻疹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3.在下列病毒中,不通过垂直传播的是____________.

A.乙型肝炎病毒

B.EB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流感病毒

4.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A.阻止病毒基因的表达

B.阻止病毒吸附细胞

C.阻止病毒脱壳和穿入

D.阻止病毒的生物合成

E.阻上病毒的释放

5.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机制中,与免疫损伤有关的是:____________.

A.病毒衣壳蛋白对细胞的毒性

B.病毒出芽造成细胞膜损伤

C.病毒改变细胞膜抗原引起细胞损伤

D.病毒包涵体对细胞的损伤

E.病毒的酶抑制细胞的代谢

6.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错误的叙述是:____________.

A.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抑制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B.病毒合成侵袭性酶类使细胞裂解

C.病毒基因组与细胞DNA整合,使之发生恶性转化

D.病毒感染使细胞互相融合而死亡

E.病毒感染细胞膜抗原改变,引起机体免疫病理反应

7.包膜病毒的感染一般不直接导致细胞:____________.

A.膜抗原性改变

B.转化

C.融合

D.裂解

E.出现包涵体

8.I型干扰素是:____________.

A.活化T细胞释放的杀病毒蛋白

B.病毒感染机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C.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糖蛋白

D.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脂蛋白

E.抗病毒的化学疗剂

9.于扰索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

A.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B.直接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

C.直接抑制病毒的释放

D.阻碍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

E.与病毒结合,阻止其脱壳

10.干扰素的生物活性中不包括:____________.

A.抗毒素

B.抗病毒

C.抗肿瘤

D.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E.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11.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特点中不包括:____________.

A.间接灭活病毒

B.选择性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

C.种属特异性

D.高活性

E.只能针对某种病毒,作用有特异性

12.灭活下列病毒所需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A.流感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D.麻疹病毒

E.甲型肝炎病毒

13.关于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____________.

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B.60C30分钟能杀死所有病毒

C.包膜病毒体比无包膜病毒体更耐受反复冻融

D.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

E.脂溶剂能破坏病毒衣壳

14.病毒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____________.

A.抗原性

B.感染性

C.血凝特性

D.诱生于扰素的能力

E.融合细胞特性

15.病毒凝集红细胞(血凝试验)的机制是:____________.A.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凝素抗体结合

B.红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

C.红细胞表面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D.病毒与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E.红细胞上的血凝素与病毒结合

16.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递送要求是:____________.

A.孵箱保存

B.室温保存

C.加入防腐剂

D.冷藏速送

E.加入含抗生素和蛋白的运辅培养基中冷冻速送

17.可从粪便标本中分离的一组病毒是;____________.

A.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B.狂犬病毒、轮状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E.EB病毒、埃可病毒

18.检查包涵体可作为:____________.

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标志之一

B.衡量病毒毒力强弱的标准

C.诊断乙型脑炎病毒感染

D.鉴定病毒的特异性依据

E.测定病毒数量的指标

19.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____________.

A.细胞圆缩、脱落

B.细胞融合

C.形成包涵体

D.干扰现象

E.细胞裂解

20.判断流感病毒接种鸡胚尿囊腔是否生长应选:____________.

A.红细胞吸附试验

B.血凝试验

C.血凝抑制试验

D.间接血凝试验

E.补体结合试验

21.用于估计病毒感染性强弱和数量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

A.蚀斑形成试验

B.TCIDS0或ID50测定

C.ELLSA

D.PCR

E.EIA

22.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理化因素是:____________.

A.紫外线

B.甲醇

C.甲醛

D.乙醇

E.乙醛

23.预防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A.使用抗毒素

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

C.使用中草药

D.使用疫苗

E.使用抗菌药物

24.脊髓灰质炎病毒糖九疫苗后,机体可产生:____________.

A.血清LGG、IGM

B.血清LGG、肠黏膜局部SIGA

C.血清LGG、咽部黏膜局部SIGA

D.血清IGA和LGG

E.肠黏膜局部SIGA

25.下述药物中,对治疗病毒感染无效果的是:____________.

A.干扰素

B.抗生索

C.聚肌苷酸

D.黄连、黄芩

E.三氮唑核苷

26.接~R活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种类主要是____________.

A.IgG、SIgA

B.IgD

C.IgE

D.IgG

E.IEM

27.灭活疫苗的缺点不包括:____________.

A.需多次注射

B.免疫维持时间短

C.疫苗成本高

D.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差

E.可发生干扰现象降低免疫效果

28.我国目前应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属于:____________.

A.减毒活疫苗

B.灭活疫苗

C.亚单位疫苗

D.多价疫苗

E.基因重组疫苗

1.D 2.C 3.E 4.B 5.C 6.B 7.D 8.C 9.A 10.A

11.E 12.B 13.A 14.B 15.B 16.E 17.C 18.A 19.D 20.B

21.B 22.C 23.D 24.B 25.B 26.D 27.E 28.E

第7篇:狗狗感染细小病毒治疗经过

狗狗感染细小病毒治疗经过(仅供参考)

如果你发现狗狗被传染了细小病毒,在难过的同时请坚持并主动去做好几件事情(这都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并不代表绝对正确):

1、难过是不可避免的我理解,但请不要惊慌失措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心里面应该想着如何消灭细小,毕竟细小不是绝症,所以狗狗没有断气都不可以绝望。

2、马上立刻为狗狗止吐:药品我用的是甲氧氯普氨片(1.8元/1瓶/100片),我的狗狗是7斤左右我喂它吃1片。药品还可以用胃复安,两种药的价格都很便宜效果也不错。

3、止泻:我用的就是之前日志里提到的中药配方(2.5元/付)。西药我看到别人还推荐有:庆大霉素和妈咪爱。

4、消毒清扫:对狗狗居住的环境我用84消毒液(1.8元/瓶)进行了彻底的消毒,每次狗狗有排泄物我尽快清扫,然后在排泄的地方反复消毒,排泄物中有大量的细小病毒,所以也要谨慎小心的处理,要不然有可能会传染别人家的狗狗。

5、输液补水补能量:我的狗狗恢复很快,没有输液,我是在中药里加葡萄糖给它们补充能量,后来又恢复更多的时候我就给它们吃米糊了。

如果你决定全部交给宠物医院办那就听医生的吧!

2008年10月21日狗狗染细小第一天 2008-10-23 16:34阅读(85)

狗狗意外染上了犬类第二大传染性疾病:细小病毒(也就是病毒性肠炎)。这个病一般七天见分晓,病毒来得快而且猛,已经夺去了很多狗狗的生命。一想到我的点点和小小将可能....我的心痛得呼吸困难,动物症所的说辞更让我发疯,“要治好一只细小病犬,最少700,多则可能一千以上,不一定能治好,就算治好也可能会得心肌什么病。”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现在我明白,对一个人最大的伤害不是直接打击那个人,而是伤害那个人珍爱的东西。

回到家看着狗狗还活蹦乱跳,我眼泪止不住,我选择不相信兽医的话,我自己来救我自己的狗狗。在网上查到中西结合治疗办法后我开始在街上大大小小的药店寻找需要的药品,当时我的脚轻飘发软,脑子很乱,走着路眼睛就会突然湿。

从2008年10月21日中午11:00开始,我开始为消灭细小病毒做一切努力

1、11点,用84消毒液从三楼到一楼进行消毒,在两只小狗身上喷了很多,味道很呛人,看得出狗狗的眼睛非常难受,它们可怜巴巴的看得我心疼,我一边喷药一边哭。跟着我妈从药店买回一种据说是治人病毒性肠炎最好的药,给狗狗各喂下一颗。

2、13点左右,两只狗第一次出现呕吐现象。小小吐白口水指甲大小,点点吐出刚吃的午饭(当时我还不知道要禁水禁食)。吐过之后狗狗趴着没有精神,鼻子比较干。

3、14点各喂甲氧氯普胺一片(止吐作用),开始禁水禁食,吃过药后一个小时狗狗开始睡觉,一直睡到晚上18点左右药性过。

4、15:30各喂中药白乌汤(中药方后面附有)15毫升,16:30各喂10毫升,18点各喂5毫升。18点过后狗狗精神有明显的好转,没有出现呕吐现象。

5、21点各喂甲氧氯普胺大半颗。

6、23:30各喂中药10毫升。

7、23:50放入调配补水液(方法后面附有),母狗小小喝了一些,点点没有碰。00:00左右小小出现剧烈呕吐,呕吐物为:前一天的米饭,刚才的中药液,呕吐物较多。打扫过后重新消毒了房间。

8、00:45喂小小中药5毫升。两只狗精神都较好。不再放补水液改放中药,观察到小小偶尔舔食。

9、01:00放了一勺米糊(没有添加任何东西),两只狗都只是闻一下,没有吃。01:50两只狗都没有呕吐现象。

最后总结:

1、每次喂中药后,都应把狗狗竖起抱,帮它轻揉肚子几分钟,帮助消化,同时防止呕吐。

2、狗狗的大小便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因为便内含有大量病毒。清理过后对大小便的地方进行消毒。

PS:中药白乌汤:白头翁15克,乌梅15克、黄连5克、黄柏5克、郁金10克,诃子10克。

用法:上方加水1000克,煎数沸,取汤汁候温灌服,每日一剂。如病犬呕吐过于剧烈,可在灌服前2小时左右先注射胃复安注射液;如病犬脱水严重,应辅以输液治疗。

方解:犬细小病毒性肠炎从症状上看,是由热毒积于胃肠,侵扰血分所致。方中白头翁可清血分水热,止血痢;郁金破瘀行气,解胃肠瘀热;此两味药为主药。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为辅经;乌梅、诃子养血敛阴,防虚脱,为佐药。此方有清热、破瘀、止痢、敛阴之功效,极适合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治疗。

PS:补液盐配方:狗狗生病过程中,不能进食,否则会导致肠道破裂,加速病情,如果担心狗狗出现脱水症状,可以按照口服补液盐自饮,配方为: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用时加水至1000mL,现用现配。

我的狗狗已经被传染了,我现在正进全力救治它,冬春是细小病毒的高发期,如果你健康的狗狗还没有打预防针,奉劝你尽早去打,我没有力气多说什么道理,只要你爱你的狗,就快去打预防针。我真的希望我的狗狗能好起来,能健康的长大! 008年10月22日狗狗染细小第二天 2008-10-24 12:02阅读(7)

1、早06:30两狗精神良好,没有呕吐痕迹,有少量棕黄色糊状大便。打扫过后消毒。昨夜放的中药没有喝,米糊少了一半。

2、06:45各喂甲氧氯普氨(止吐片)半片。

3、07:30各喂少量米糊(米糊加入了白糖、葡萄糖、少量盐和两颗0.1克的维C)很快吃完。

4、08:45各喂中药15毫升,喂完中药一定要帮狗狗轻轻按揉肚子,而且狗狗要竖着抱,可以有效的防止狗呕吐以及帮助它消化吸收。

5、10:45苹果去皮切成透明的薄片,两狗各喂1/8。触摸它们的鼻子感觉不湿但也不很干。

6、13:30各喂中药18毫升。13:50各喂蛋黄1/4,蛋黄有营养易吸收,但量一定不能多。15:00各喂苹果1/8。

7、15:30将剩下的半个蛋黄弄碎放进米糊(两勺量,加入氯化甲一片0.25克)搅拌喂食。最好主人小口喂食,以免狗狗因为饥饿吃得过快,出现打嗝反胃呕吐等不良现象。给狗喂食后要按揉肚子。

8、18:30喂中药18毫升,19:30两狗共喂米糊小半碗(米糊加入碳酸氢钠一片0.5克),两狗精神都很好,吃完米糊母狗小小大便成型稍软,我当时又高兴又激动,这是很明显的好转现象,但是心里又极害怕,怕白高兴怕......

9、23:30各喂中药10毫升,00:00共喂米糊半碗(加入泡软的小狗饲料20颗,易消化),帮它们按揉肚子各10分钟。

最后总结:

一、小狗今天的精神状况比昨天好很多,看见人就会蹦跳摇尾讨食,表现出很强的食欲,但这个时候还是要严格的控制米糊的量,要求少量多餐,不要喂饱,否则会增加肠喂的负担。

二、昨天喂中药后两只狗的肚子都发出很清楚的“极力古咯”的声音,就象人拉肚子时的反应,本来很紧张的认为狗狗会拉肚子,但好在没有拉。帮它们按揉肚子后它们就很乖的睡觉了。今天喂完中药后他们肚子发出的声音少了很多,但不能掉以轻心,还是必须要按揉肚子。 008年10月23日狗狗染细小第三天 2008-10-25 14:23阅读(60)

1、06:50喂米糊半碗(加维C),两狗精神良好,无拉稀无呕吐。

2、07:10各喂甲氧氯普氨1/4颗。

3、08:30各喂中药15毫升,09:00喂剩下的半碗米糊。

4、10:00喂苹果1/10,切成很薄的片。因为看它们各方面都很好,所以今天喂的食物比较多。

5、13:00中药10毫升,13:30米糊正常饭碗一大半(加了氯化钾),吃过帮它们揉肚子。

6、16:30苹果1/10。

7、18:00有一个重大的发现——一堆成型的狗屎,条状,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只狗拉的。

说实话,我高兴激动得都哽咽了,没有真实体会的人大概觉得会有点夸张好笑,但那是我最真实的感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好转,意味着我的狗狗在康复,意味着...我和它们不用分离。

8、18:10喂米糊小半碗,19:30各喂泡软饲料20多颗。

9、21:30各喂中药15毫升,两狗精神略差(原因猜测有三种:病毒、饥饿、瞌睡)鼻子稍干。

10、00:10喂米糊小半碗(加碳酸氢钠)两狗精神转好,看见吃的特别兴奋激动。00:40点点大便成型,基本正常。

总结:从目前来看,两狗的健康情况算是不错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

1、发现早治疗早

2、中药方子揉肚子

3、勤打扫勤消毒

4、止泻止吐细观察

5、中药里面加葡萄糖,保持它们身体的能量需要

6、主人多陪伴多抚摩给狗狗爱和鼓励

2008年10月24日—26日狗狗细小康复期 2008-10-26 15:29阅读(76)

从24日到今天为止,两只狗狗很争气,在精神、身体和食欲各方面都与健康时无异。今天是它们患细小的第六天,还没有过完细小一般的病程七天,我不敢大意,每天还是分两次喂它们喝20毫升的中药,每天喂四次米糊,米糊的量有所增加并且适量搭配了小狗饲料(都是泡软的)。

从开始治疗细小以后,今天中午第一次给它们吃了一碗米饭,比较软,里面拌了一点点的猪肉丝,它们吃得很香,现在两个半小时过去了,它们一切正常。我发现它们现在的胃口比以前要好,可能是好几天没有肉吃,饿坏了。看着它们好心疼,但还是要强忍住给他们更多东西吃的想法。

明天就是第七天了,我希望一切顺利,我祈祷....让我的狗狗平安度过吧。

经历的这几天,我每天都想很多,改变了我以前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与态度。对身边的人和物更加的懂得了珍惜理解,对些事看开些根本不算什么,对些人宽容点其实很好相处。感谢我的狗狗,让我更懂得了爱的意义,爱的付出,以及爱的责任。

虽然我的狗狗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了,但面对它们,我依然觉得要检讨的地方很多,如果我早一点为它们打预防针,如果我做事再谨慎点,如果....如果....

唉...世上没有后悔药,在生与死之间,有很多的选项但是惟独没有“如果”,对于10月23日朋友家因为细小死去的小狗,我无话可讲惟有泪流...无论我的心痛得象要裂开,都没有办法换回它生命的呼吸,它在症所被固定在小木桌上打吊针时看我时无力的眼神,是信任还是乞求,还是要对我说什么?它痛苦却无法表诉,我别过头去不敢看,我很恨我自己,我是不配与这种眼神对视的。后来找到中药方子的时候小狗已经是被传染细小的第四天了,病情日益严重,灌它吃了很多药,但它还是...走了。它从出生起就一直特别的可爱,我想它现在一定在天堂奔跑撒欢吧,一旁是看着它仁爱微笑的天神与到处盛开的鲜花,那里没有疾病和痛苦,它可以从此以后永远快乐.

第8篇: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主要致病原,近年来我国诺如病毒疫情上升,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集聚场所。

一、感染诺如病毒后有哪些表现?

该病毒潜伏期通常为12-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但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二、诺如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同一个体可以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 2‐5 天,持续约 2‐3 周。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3、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三、治疗:

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四、预防措施

1.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3.提倡喝开水,饮用桶装水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品牌,并且水要烧开饮用,不要冷热水混合饮用,避免因桶装水污染引起发病。

4.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5.诺如病毒感染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6.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7.如何预防食源性传播的诺如病毒暴发

首先,应该重点关注厨工。在集体饭堂里,如果厨工携

带病毒,很容易污染其接触过的食物和饮料,并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在美国53%的食源性诺如病毒暴发污染源是被病毒感染的厨工。为了预防诺如病毒暴发,厨工应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厨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该避免进入厨房和制作食物。对于广大市民而言,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首先应注意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第二,彻底清洗生食的水果和蔬菜,食用牡蛎和其他贝类要彻底煮熟;第三,出现腹泻、呕吐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同时不要为别人准备食物;第四,呕吐或腹泻后应清洗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衣物。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是诺如病毒疫情高发场所。因此,应教导儿童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教室活动室应多通风;教师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聚集性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等要及时消毒处理,厨房、厕所、门把手、玩具等环境做好清洁消毒,患病学生应及时回家隔离治疗。

第9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

知识手册

1、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时,我们怎么吃才好?

(1)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2)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3、前往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

(1)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2)保持工作场所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商场、公交车、地铁和飞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4)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5)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4、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触摸眼、鼻、口;

(3)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5、轻症发热病例的居家隔离建议:

(1)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

(2)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

(4)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

(5)看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6)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进行双手清洁。

上一篇:小学家长会心得体会下一篇:扑克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