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诺如病毒感染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防控诺如病毒感染

100例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临床诊治及感染防控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轮状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发症、治疗方法及感染防控。方法:对生后母婴同室、喂过母乳者均常规在入院时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主要以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紊乱,退热、止泻及防治重病病例出现为主。出现严重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及呼吸、循环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需抗病毒、补液及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甚至需呼吸、循环支持等抢救治疗。结果:本研究中37例有症状者经治疗后显效,且生化指标正常,正常出院。63例无症状者经观察5~7 d,精神、反应、吃奶等一般情况好,大小便正常,正常出院,出院后15 d随访无1例出现症状。结论:医院严格执行、落实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法规,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可防可控。

【关键词】 新生儿; 轮状病毒感染; 临床特点; 治疗; 感染防控

轮状病毒(HRV)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感染后潜伏期1~3 d,病程5~7 d,为自限性疾病。轮状病毒感染后症状轻重不一,主要与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发生肠道外其他系统表现,出现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严重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等;无症状轮状病毒携带者报道较少。现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其中男57例,女43例;日龄1~3 d 5例,3~15 d 69例,15~28 d 26例;足月儿78例,早产儿22例;出生后未接触家长13例(出生后即从产房、手术室转入本科),出生后母婴同室或喂母乳87例。

1.2 临床表现 肠道携带轮状病毒无症状者63例(63%)。有症状者以不同程度的肠道症状为表现:呕吐、腹胀,大便次数增多、量多、水份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伴酸臭味,占54例(54%);肠外症状常见:发热19例(19%);合并水、电解质、酸碱紊乱18例(18%),合并呼吸、循环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6例(6%);血WBC异常增高26例(占26%),最高30.8×1010/L;低血钾13例(13%),最低2.3 mmol/L;低血钠6例(6%),最低123 mmol/L;代谢性酸中毒19例(19%),pH 7.21~7.35,HCO3 15.3~22.0 mmol/L; C反应蛋白增高21例(21%),>20 mg/L 14例(14%),>50 mg/L 5例(5%)。

1.3 病毒检测 本院对生后母婴同室、喂过母乳者均常规在入院时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住院过程中有发热、大便酸臭味明显、大便性状改变者常规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同时收集大便4~6 g,行大便常规、镜检,除外细菌性腹泻及真菌性腹泻。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生产企业: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样本内含有A群轮状病毒时,试剂检测区形成一条红线,判为阳性;如果样本不内含有A群轮状病毒时,检测区不会形成红色线,判为阴性。检测过程至结果判断不超过10 min。本组研究100例患儿均采用以上病毒检测方法,结果均显示阳性。

1.4 治疗方法 对于轮状病毒感染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1]。因是自限性疾病,主要以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紊乱,退热、止泻及防治重病病例出现为主。本组研究无症状者予口服双岐杆菌活菌制剂0.175 g/次,2次/d,无需抗病毒治疗,但需监测大便性状、量、色、味及尿量、体重情况,监测生命征,2~3 d复查大便常规、镜检及大便轮状病毒抗原,7 d后仍无症状者予出院。有症状者:均予利巴韦林5 mg/次、12 h一次、静脉泵入,口服双岐杆菌活性制剂0.175 g/次、2次/d;有脱水、血清钠异常者予相应张力液体补液,代谢性酸中毒者予1.4%碳酸氢钠纠酸,并维持血钾、血钙等电解质平衡,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合并细菌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重症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者予呼吸机及多巴胺、西地兰治疗及丙种球蛋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阻断炎症反应等治疗。

1.5 感染防控 本科对新入科患儿均详细做好病史询问,如有无发热、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有无臀红、肠鸣音活跃、脱水等体征。对明确感染患儿均放隔离间隔离,对已接触过家属非出生即入科患儿放过度病房观察48 h,且均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筛查及大便常规检查;及时对病房内有异常发热、呕吐、异常哭闹过多、大便性状改变及大便酸臭味明显者均需高度警惕,建议尽早相对隔离,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一旦确诊轮状病毒感染则严格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案进行隔离防控。(1)隔离病房隔离;(2)沐浴时实行“一婴一垫巾一毛巾一浴布”原则,奶嘴、奶具及衣物、包被需压力蒸消毒,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洗暖箱及拖地板等各环节及终末消毒;(3)注意患儿粪便处理、管理,更换尿片时用小薄膜袋密封包装后,作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4)医护人员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接触患儿前后非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正常洗手;(5)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 m2,床间距不小于1 m;(6)注意病房内通风,至少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15~30 min,同时不定时予多功能空气消毒机消毒。

1.6 疗效判定 对有症状者进行治疗,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的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对无症状者,予观察5~7 d,复查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

2 结果

本研究中37例有症状者经治疗后显效,且生化指标正常,正常出院。63例无症状者经观察5~7 d,精神、反应、吃奶等一般情况好,大小便正常,正常出院,出院后15 d随访无1例出现症状。同时2011年1月-2012年8月笔者科室内未出现轮状病毒感染流行与暴发现象。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发病年龄常见于6~8个月的婴幼儿,以往观点,新生儿及6个月以下婴儿因为孕妇血中存在轮状病毒抗体,此抗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脐血抗体阳性率75%,故新生儿发病率相对低[3]。但脐血中的轮状病毒抗体,以及新生儿接受的初乳不能保护新生儿免受轮状病毒感染[4],轮状病毒在环境中不易自行灭活,因此,较易传播[5]。本研究中新生儿发病前与家属接触并母乳喂养,且部分家长有呼吸道感染、腹泻史,笔者认为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主要经日常生活不洁接触、不洁喂养、呼吸道感染有关,以新生儿出生后感染轮状病毒母亲通过哺乳、护理、密切接触,发生接触性感染相符[6]。以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感染有差异[7],以婴幼儿通过与患儿接触,或是通过与亚临床亲属接触而感染及一些在规模的暴发流行找不到粪-口途径传播的证据相符[5]。本研究新生儿肠道轮状病毒感染发病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5.88%,占同期新生儿腹泻病患儿68%。

本研究中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后临床表现多样:(1)发病高峰无明显季节性,常年可发病,以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较寒冷的季节,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是高发季节,7~10月份很少检测到轮状病毒[5]有差异,可能与地区毒株特性及人群免疫力状况不同有关,有待探讨。(2)无症状者多,以新生儿健康状态时有肠道携带轮状病毒的状况,常常无临床症状及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有一定特殊性[3],大部分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有症状者大多为轻型腹泻,出现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很少,极少数出现严重症状[7-8];本研究中无症状病例较多,以本科新生儿入院时常规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筛查有关。(3)有症状者中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及呼吸、循环衰竭者少见,以患病后发现早、干预早有关。(4)重症者在短时间内精神、反应、吃奶明显转差,高热或低体温,呼吸、心率增快明显,腹胀、腹硬、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脏增大、质硬,皮肤发灰、发花,血压下降、经皮血氧下降,血象轻度升高或无明显变化,但C反应蛋白短时内异常增高,需抗呼吸、循环支持及抗休克、阻断炎性反应等治疗。

因肠道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为新生儿科内轮状病毒传播主要传染源,易传播、流行,可造成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性腹泻暴发[9]。为避免轮状病毒在新生儿科内暴发、流行,病史询问、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患儿隔离、生活用物环节及终末消毒、粪便处理、通风、医护手卫生在预防与控制新生儿病房内轮状病毒感染传播均非常重要,而其中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医护手卫生是关键。实践证明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10],而患儿大便病源学检查是阻断传染源的一项有效措施[11]。医院严格执行、落实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法规,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1] 潘以韵,黄瑛,朱启镕.轮状病毒腹泻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3):298-299.

[2] 1998年全国腹泻防治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9(13):384.

[3]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55.

[4] 黄爱萍,叶晓霓,黄斌学,等.微生态制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郊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93.

[5]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50.

[6] 刘明强.孕产妇与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732.

[7] 谢集建,吕义荣,潘军,等.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琥宁治疗效果观察[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25(2):63.

[8] 梁英怡,麦卫阳,黎燕卿.新生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的诊断与预防[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6,5(3):42.

[9] 钱渊,张又,肖玮,等.PerG4型轮状病毒引起产科新生儿腹泻暴发[J].中华儿科杂志,1999,6(37):283.

[10] 李清杰,刘运喜.医院感染防控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13.

[11] 冯意红.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0.

(收稿日期:2012-10-23) (本文编辑:连胜利)

作者:李春亮 周丽 李海艳

第2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对:基于药品、物资供应与应急管理的防控策略

中圖分类号 R95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05.02

摘 要 目的:为医院药学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做好药品、物资供应与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5M1E分析法对疫情防控中药品、物资供应与应急管理所涉及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监测等6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控策略。结果与结论:在疫情防控的药品、物资供应与应急管理中,主要涉及以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药学技术人员为主的人员因素,同时涉及药品贮存、清洁消毒等设备因素,应急药品、消毒产品、体外诊断试剂、应急医疗队药品物资、试验用药品等材料因素,相关管理措施等方法因素,贮存环境和设施等环境因素以及用药情况、药品和物资储备情况等监测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建议加强药学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培训,并加强人文关怀,以提升其岗位胜任、沟通应急处置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设备物资管理,做好设备维护与消毒,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按循证方法制订应急药品目录,根据消毒防护要求合理选择消毒产品并保证其质量和足量库存,及时采购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遵循临床试验相关规范合理管理试验用药品,保障应急医疗队员的药品和物资供应;制订应急预案和标准操作规程,遵循同情用药原则,并做好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以及药品和物资短缺预警;预留合理的贮存空间,加强环境监控与消毒;加强日常数据的监控与上报,加强质量监控,并接受第三方独立审计。上述策略可有助于药学部门提高药品供给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配合医疗团队开展救治工作。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药品供应;5M1E分析法;应急管理;防控策略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Respon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Drug, Material Suppl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YANG Li1,2,XU Xiaohan1,2,CHEN Chen1,YANG Guang1,CHEN Lihua1,HE Xiaojie1,YANG Yiheng1,2,ZHAI Suodi1,2,ZHAO Rongsheng1,2(1.Dept. of Pharmac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191, China; 2.Beijing Pharmacy Center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drug, material suppl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reference for novel coronavirus(SARS-CoV-2) infection in pharmacy staff in hospital. METHODS: The method of 5M1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ix main factors, including man, machine, material, method, environment and measurement of drug, material suppl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 & CONCLUSIONS: In the drug, material suppl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man factors were involved, such as mainly pharmacists from pharmacy department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management also involved machine factors such as drug storag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terial factors such as emergency drugs, disinfection products,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the guarantee of medicine materials for medical team, investigational products; methods factors such as relevant management measur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storage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measurement factors such as drug use, drug and substance reserve. In view of the above factors,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of pharmacists, and strengthen humanistic care, so as to improve their post competency, communication in emergency response and psychological tolerance.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shall be strengthened, and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disinfection shall be done well to ensure normal use of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evidence-based method, the emergency drug lis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disinfection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the disinfection products should be reasonably selected and their quality and sufficient inventory should be ensured. The qualified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should be purchased in time. The investigational products should be managed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trials, to ensure the drug and material supply of medical team members. Emergency plans and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hall be formulated, the principle of sympathetic drug use shall be followed, and the management of off-label drug use and early warning of drug and material shortage shall be done well. Reasonable storage space should be reserved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disinfec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of daily data,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ccept the independent audit of the third party. Above strategies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rug supply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esponse ability, and cooperate with the medical team to timely rescue patients.

KEYWORDS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Drug supply; 5M1E analysis method; Emergency management; Preventive and control strategies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常见体征包括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该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将该致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缩写为SARS- CoV-2)”。截至2020年2月20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5 465例,累计死亡病例2 236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均作出了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作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在做好日常药品供应和药学服务的基础上,做好应对本次突发疫情的防控药品和物资应急保障与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参考中国药学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1],对疫情防控应急工作中的药品、物资供应与应急管理的防控策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医院药学部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COVID-19疫情的防控特点与应急药品准备依据

1.1 疫情防控特点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ARS-CoV-2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2]。一项回顾性研究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38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病的院内传染率高达41%,值得临床警惕[3]。根据SARS-CoV-2传播途径和防控需求,可针对性地准备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和装备,并对工作环境和设施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1.2 应急药品准备依据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目前已更新至试行第6版[2]。该诊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方法,并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和其他类型药物;此外,考虑到该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是感受“疫戾”之气,可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因此,根据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法,可针对性地准备应急药品(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以及相关中成药),以便满足抗疫治疗的临床需要。

经基因组测序证实,SARS-CoV-2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同为冠状病毒科β属冠状病毒[4]。鉴于该病发病人群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均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有相似之处,故可参考国务院于SARS期间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进行管理;同时,由于SARS-CoV-2是新型冠状病毒,对其尚并无预防、治疗的经验,故还应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新的应急药品和防控措施。

2 COVID-19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影响因素的应对分析

应急事件中的药品和物资储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科学、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应急机制。其中,药品主要是指疫情防控所需的应急药品;物资通常是指由医院药学部门负责的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及相关消毒用耗材[1]。为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药学部门实施的应急管理主要涉及应急药品供应、物资充足保障、用药安全监测及疫情应急处置等内容,可从影响药品、物资储备与应急管理质量和效果的以下6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人员(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监测(Measurement),简称“人、机、料、法、环、测”(即“5M1E”)。上述6个方面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可用于医院药品管理[6]。关于本次疫情防控药品和物资储备的工作要求和特点,本文拟定了5M1E各方面需要关注的内容,如图1所示。

2.1 人员

参与本次疫情防控中药品、物资储备的管理人员包括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其不仅需要保证药品供应,还应根据本次疫情防控要求,承担部分消毒产品、体外诊断试剂、防护物资供应的任务。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岗位胜任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将直接影响疫情防控的进展甚至医疗用药的安全。影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应急药品和物资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应急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卫生防护及消毒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沟通协调能力、职业素养等。

2.2 设备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药品和物资的管理与储备可能涉及到相关设备、设施的管理,如药品储存设备(包括冷藏设备、转运设备等)如何进行清洗消毒,以及清洁消毒设备(包括医用级紫外消毒灯、空气消毒机、体温检测仪等)如何合理使用与维护等。随着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可能还会涉及到相关智能设备(如自动发药设备、配液机器人、送药机器人等)。因此,相关设备的仪器性能、维护保养、清洁消毒等可能会影响到药品和物资供应的效率和管理质量,是管理体系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内容。

2.3 材料

本次疫情防控涉及的材料主要是指应急药品(包括相关的医院制剂)和物资,同时还应考虑应急救援医疗队队员的防护需求。(1)应急药品:应综合考虑本次疫情防控特点、COVID-19相关临床诊疗方案、药物治疗指南等要求。(2)消毒产品:种类繁多、剂型多样,应考虑SARS-CoV-2理化特性、消毒对象特点和疫情防控需要,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剂型的消毒药品,以满足临床的不同需求。(3)体外诊断试剂:作为此次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除了应考虑已批准的SARS-CoV-2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使用与储备以外,还应考虑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以便更科学、更准确地为确诊和疑似病例的辨别和治疗提供依据。(4)应急医疗队药品物资:可考虑应急医疗队支援抗疫的需求、SARS-CoV-2的感染暴露风险等因素,准备相应的药品与防护用品,并同时保证供应的及時和充足。(5)试验用药品:根据疫情防控需求,积极开展临床研究,药学人员应规范管理试验用药品,关注未注册新药、已上市药品以及药品的超说明书使用等。上述所有应急药品和物资需保证质量合格,依据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库存管理,应用信息化系统管理保证账物相符,同时接受相关部门的审计与监督。

2.4 方法

疫情防控工作中,所有药品/物资储备和应急管理均应遵循当地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可根据当地医保相关政策或规定随时调整,并按照当地医疗机构制订的应急预案与标准操作流程实施。鉴于目前尚无明确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药师应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关注联合用药以及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ADR),保证用药合理。因疫情防控需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临床试验用药品,但必须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医学伦理学原则以及同情用药原则等相关规定。在管理方法上,需根据COVID-19疫情防控需要、抗病毒药物和消毒产品等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药品和物资的充足供应与应急管理。

2.5 环境

应根据各类应急药品和物资的理化特性,选择适宜的贮存环境和设施(如贮存环境的布局、空间大小、温/湿度以及酒精防爆、清洁消毒等要求);此外,捐赠药品和物资需单独管理,不能与应急药品和物资混放。

2.6 监测

定期、规范的监测是保证以上各方面有效实施的必要因素。例如COVID-19诊疗方案、治疗规范在不断更新,若有新增抗病毒药物则可导致应急药品和物资目录的变更;药品和物资的库存量与使用量可直接影响供应效率;市场动态、疫情发展与使用反馈可导致供需矛盾;抗病毒药物的ADR和质量问题以及捐赠药品的合规使用则可影响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药品、物资供应与应急管理的防控策略与具体实施

基于医药储备体系中上述6个主要因素的分析,本文分别提出以下防控策略,以保证防控应急储备充足与规范化管理,详见表1。

3.1 加强人员管理

3.1.1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药师应熟练掌握应急药品使用、供应与个人防护操作,特别应注意加强抗病毒药物的专业药理知识培训和应急操作知识培训,以及针对此次疫情防控需要掌握的手卫生与个人防护等。

3.1.2 加强沟通技巧培训,提升沟通应急处置能力 在防控过程中,疫情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感染防控管理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同时亦涉及到多科室联动和隔离区域的属地化特殊管理,因此需要加强人员沟通技能培训,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3.1.3 加强人文关怀,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长、感染暴露风险高,因此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临床需要加强对人员感染风险的监控,并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7]提供干预支持。

3.2 加强设备管理

3.2.1 设备资质管理 根据疫情防控需求,药学部门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如医疗机构集中采购中心、医学工程处、信息中心等)协调,添置相关医疗设备,例如消毒设备、温度检测仪、空气净化器等。指定专人对所用设备的资质注册证、合格证明文件、校准报告等进行管理,以保证上述设备符合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规定。

3.2.2 设备维护与消毒 工作人员应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清洁消毒,应密切关注药品转运设备的管理,尤其应防止隔离区域与普通区域的交叉污染。

3.2.3 充分利用智能设备 为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更多医疗机构应使用全自动发药设备进行药品调配,以提高调剂速度并降低药师被感染风险;对于疫情防控指定的抗感染专科医院或疫情防控定点医院,药学部门应充分使用智能传送设备,以减少人际感染传播机会,有利于药品的及时传送并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应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等创新解决方案,辅助识别人流中的高体温人员以快速筛查体温异常者[8]。

3.3 科学制订应急目录并规范管理

3.3.1 按循证方法制订应急目录 依据疾病特点、诊疗方案等,参考SARS时期的应急药品目录,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授权药学部门,从药学专业角度科学制订本次COVID-19疫情防控的药品目录。除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抢救药品外,还应根据本次疫情防控的需要,参考诊疗方案和药物循证证据,对目录进行完善。药品目录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别: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肠道微生态调节剂、镇咳化痰平喘药、中成药等。药学部门应根据治疗方案确定药品品种、规格、剂型、贮存量等;同时,因诊疗方案和循证医学证据随时在更新,药学部门应及时调整应急药品目录,如有关抗病毒药物选择和用法的更新较为频繁,则药学部门应协调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供应商对抗病毒药物的进行生产/供应补充,以避免因治疗药品供应不足所导致的社会恐慌和医患矛盾。

3.3.2 保障消毒產品供应 药学部门应根据消毒防护要求正确选择消毒产品,并对消毒产品资质进行严格审核、管理,从源头保证其质量。此外,当消毒产品短缺时,药学部门应积极寻找货源,保证库存充足,但不得以非法途径采购消毒产品和防护物资。

3.3.3 及时采购体外诊断试剂 根据药监部门批准和公示的病毒核酸试剂盒生产企业、试剂盒检测标准以及检测设备的要求,药学部门应采购符合本医疗机构检测需求的、合格的试剂盒,并及时与感染疾病科和检验科沟通,保证供应充足,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3.3.4 应急医疗队药品物资保障 药学部门承担着应急医疗队药品和物资的供应任务,包括制订药品和物资清单、及时采购和质量保证;同时,药学部门应积极联系有资质且经批准的物流公司,在湖北地区交通管制的情况下,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并保障物资顺利送达应急医疗队,以保证其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3.5 遵循临床试验方案管理试验用药品 药师应积极参与COVID-19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例如瑞德西韦、磷酸氯喹等,遵循试验方案对试验用药品进行管理,包括接收、发放、配制、回收、退回、销毁等,应完整记录药品使用情况,并密切关注抗病毒药物的ADR,及时按规定记录和上报。

3.4 遵循法律法规要求,落实标准操作

3.4.1 制订应急预案和标准操作规程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结合本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要求,药学部门应科学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制订药品、物资供应和管理的应急预案,并鼓励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报告问题;应注意药库与各药房之间、药学部门与医疗机构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与协调,特别关注抗病毒药物和消毒产品的贮存和使用情况,以便保障药品和物资供应。

3.4.2 超说明书用药管理 根据疾病进展情况、药理作用机制、医院相关规定等,医师在权衡利弊后会尝试超说明书用药,如利巴韦林改变给药剂量、干扰素改变给药途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超适应证使用等,药师应积极配合医师,提供相应循证医学证据,汇总分析现有病例的用药情况与临床结局,归纳总结用药经验,协助医师合理用药,确保用药有效、安全。

3.4.3 遵守同情用药原则 《药品管理法》规定,对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药物,经医学观察可能获益,并且符合伦理原则的,经审查、知情同意后可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内用于其他病情相同的患者[9]。美国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对首例确诊患者使用尚未获批上市的在研药物瑞德西韦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这即为依据“同情用药”原则的治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于2017年发布的《拓展性同情使用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若患者病情危重或危及生命,不能纳入临床试验,当医师评估其使用该药的获益大于风险时,所在医疗机构可直接向药品审评中心申请,在充分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使用[10]。在本次疫情中,若COVID-19患者符合上述情况,可采用同情用药。

3.4.4 药品和物资短缺预警 药品短缺是防疫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抗病毒药物短缺,药学人员应借助管理工具,根据专业知识分析判断导致短缺的原因,积极与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沟通、协调[11],保证药品供应。同时,药学部门应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医疗机构短缺药品分类分级与替代使用技术指南的通知》[12],对短缺药品开展信息评估、替代药品遴选,并规范替代药品使用。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如医用酒精、手消毒液等)发生短缺时,药学部门应关注药监部门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时找到符合资质的物资供应商,尽快补充,以保证一线医护人员的使用。

3.5 加强环境监控与消毒

3.5.1 预留合理空间 遵循药品管理相关规定,药学部门应保证和预留合理、足够的空间贮存应急药品;注意应急药品与捐赠药品应分开存放,避免混放;捐赠药品管理与应急药品相同;应保证药品贮存过程中的质量。

3.5.2 有条件可以配制医院手消毒液 疫情期间因生产厂家不能及时复工且交通运输受到暂时管制等原因,短期内会出现手消毒液供应短缺。药师应发挥重要的公共卫生角色,参考WHO公布的含醇手消毒液技术指导原则[13],配制含醇手消毒液以供临床使用。

3.6 加强日常数据监控与审计监督

3.6.1 加强数据监控与上报 应对疫情防控中用量大、需求大的药品和物资(如医用酒精),药学部门应进行库存量和使用量的数据监控,实现每日上报、现场督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预警分析,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平衡药品需求量和自身药库贮备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库存,尽量保证1~3个月的储备量,以确保医疗机构药品和物资均可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

3.6.2 加强质量监控 药学部门应密切关注疫情防控过程中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避免用药差错,保证用药合理;药学技术人员应注意收集抗病毒药物的安全信息并及时上报。

3.6.3 接受第三方独立审计 应根据捐赠物质的相关管理规定[14-15],按照募捐方案、捐赠协议或者捐赠者意愿处理捐赠药品和物资,并接受第三方审计与监督。

4 结语

虽然经历过2003年SARS疫情考验,在保障药品、医疗器械的及时、有效供应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尤其是传染病防控的应急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但面对此次COVID-19疫情时,仍需根据病毒特点及疫情发展增加新的管理内容,以及时调整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品种及数量。本文对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中涉及到的药品、物资供应与应急管理相关工作采用5M1E分析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项防控策略,有助于药学部门提高药品供给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配合医疗团队及时救治患者。

参考文献

[ 1 ] 赵荣生,杨毅恒,杨丽,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J]. 中国药学杂志,2020,55(4):268-277.

[ 2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關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的通知[EB/OL]. (2020-02-18)[2020-02-19].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 7da8aefc2.shtml.

[ 3 ] WANG DW,HU B,HU C,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China[J]. JAMA,2020. DOI:10.1001/jama.2020.1585.

[ 4 ] COHENJAN J. Mining coronavirus genomes for clues to the outbreak’s origins[EB/OL].[2020-02-19].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1/mining-coronavirus- genomes-clues-outbreak-s-origins.

[ 5 ] 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EB/OL].(2011-01- 08)[2011-02-19].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860801.htm.

[ 6 ] 黄惠春.药品流通物流质量HACCP体系构建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8):37-40.

[ 7 ] 国家卫生健康委員会.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EB/OL]. (2020-01-26)[2020-02-19].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1/6adc08b966594253b2b791be5c3b9467.shtml.

[ 8 ] 智能识别让疫情检测更“聪明”[EB/OL]. [2020-02-1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862060350544759 &wfr=spider&for=pc.

[ 9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S]. 2019-08-26.

[1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拓展性同情使用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EB/OL].(2017-12-15)[2020-02-19]. http://samr.cfda.gov.cn/WS01/CL0050/219885.html.

[11] 闫峻峰,吴姗,于楠,等.生产/流通企业视角下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短缺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药房,2019,30(10):1307-1311.

[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短缺药品分类分级与替代使用技术指南的通知[EB/OL]. (2019- 07-12)[2020-02-19]. http://www.gov.cn/xinwen/2019- 07/29/content_5416151.htm.

[13] 国际药学联合会.冠状病毒SARS-CoV-2暴发:适用于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的信息与试行指南[J].中国药学杂志,2020,55(4):249-267.

[14]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07- 04-06)[2020-02-19]. http://www.satcm.gov.cn/fajiansi/gongzuodongtai/2018-03-24/2296.html.

[1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捐赠药品进口管理规定[EB/OL].(2016- 06-03)[2020-02-19].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g/201607/20160701365954.shtml.

(收稿日期:2020-02-21 修回日期:2020-02-28)

(编辑:张元媛)

作者: 杨丽 徐晓涵 陈晨 杨光 陈利华 何晓洁 杨毅恒 翟所迪 赵荣生

第3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摘 要 目的:为广大医院药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并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应用和实践,发挥药师作用、助力抗击疫情提供参考。方法:对该专家共识的制定和修订背景进行介绍,对其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解读。结果与结论:专家共识正文共分8个部分,主要包括疾病诊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相关背景、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医院药学(防控策略、工作指导)、药品和设施保障管理(关键药品/设施/设备保障、特殊情况下的药品管理与使用),以及信息来源和相关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面、详细地对如何发挥药师的作用,做好不同药学岗位工作人员的防护、应对疫情的药品保障工作、开展药学服务等方面的医院药学工作提供了有关SARS-CoV-2感染防控的相关信息、具体工作指导和防控策略。由于到目前为止,医药界对SARS-CoV-2的了解还相对有限,该专家共识将基于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和进展,持续进行更新、完善,以不断为医院药学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医院药学;工作指导;防控策略;解读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harmaceutical work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Expert Consensus on Guidance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Hospital Pharmacists and the Pharmacy Workforc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xpert consensus”), and to apply and practice in specific work,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harmacists to help fight the epidemic.METHODS: The background of the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expert consensus were introduced, and its main contents and viewpoints were interpreted. RESULTS & CONCLUSIONS: The text of expert consensus is divided into 8 parts, mainly including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ARS-CoV-2 infection related backgrou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treatment],hospital pharmac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work guidance), drug and facility support management (key drug/facility/equipment support, 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drug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information sources and related resources, etc., which comprehensively and detailedly provide information, guidance and strategies for coronavirus SARS-CoV-2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play the role of pharmacists in hospital pharmacy well,do well in the protection of staff in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posts, drug security work in response to epidemic situation, and develop pharmaceutical care. So far, the understanding of SARS-CoV-2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imited. Based on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nd progress i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expert consensus will be updated and improved continuously,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help for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personnel.

KEYWORDS   Coronavirus; SARS-CoV-2; Hospital pharmacy; Work guidance;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terpretation

2019年12月以來,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在武汉暴发,此后疫情逐渐蔓延至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截止到2020年2月16日,SARS-CoV-2在我国累计已造成57 934例感染,1 770例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本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此后,国家针对本次疫情采取了历史上最为严格的隔离、封闭等管理措施,以期对疫情进行有效的管控。

此次疫情的暴发,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均高度重视,各医疗卫生机构均依法采取了系列措施,共同预防和控制SARS-CoV-2感染的疫情传播,但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医院药学工作与防控策略尚无可参考的相关指导意见。为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受中国药学会委托,组织编写并经共识专家充分讨论后,于2020年2月6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1版)》(以下简称“第1版‘专家共识’”),这是国内首部针对医院药学领域防控SARS-CoV-2感染疫情的共識,该共识中的相关内容被国际药学联合会(FIP)组织编写并于2月7日全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暴发:适用于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的信息与试行指南》纳入,其英文版本应FIP要求亦于2月7日在FIP官网进行发布,为世界范围内抗疫工作的药学保障与服务提供了“中国经验”。

WHO曾于2020年1月12日将这种致病病毒临时命名为“2019-nCoV”,因而第1版“专家共识”中使用了“2019-nCoV”的病毒名称。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新冠肺炎(NCP)”;2月8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 修正版)》;2月11日,WHO 将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WHO命名保持一致;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则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 2,SARS-CoV-2)”。为此,中国药学会及时组织专家对第1版“专家共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2版)》(以下简称“专家共识”)[1]。本文将结合该“专家共识”的起草和修订过程,对“专家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广大医院药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该共识,并在具体工作中进行应用和实践,发挥药师作用、助力抗击疫情提供参考。

1 “专家共识”的制订目的和总体框架

由于对SARS-CoV-2的认识和诊疗经验相对有限,目前疫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诊疗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如何发挥药师的作用,做好不同药学岗位工作人员防护、药品保障、开展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医院药学工作者同样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该“专家共识”的制订旨在为医院药学人员提供有关SARS-CoV-2感染防控的相关信息、具体工作指导和防控策略。

“专家共识”正文共分8个部分,主要包括疾病诊疗(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相关背景、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医院药学(防控策略、工作指导)、药品和设施保障管理(关键药品/设施/设备保障、特殊情况下的药品管理与使用),以及信息来源和相关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 SARS-CoV-2感染相关背景

“专家共识”在SARS-CoV-2感染相关背景中,主要对SARS-CoV-2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原学特点进行了描述。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SARS-CoV-2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这提示此时的疫情与之前认识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识别感染源需要更加谨慎。目前可以确定的COVID-19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而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对SARS- CoV-2普遍易感[2-4]。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专家共识”在这部分中,主要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SARS-CoV-2感染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并提出要特别关注无肺炎症状的轻症患者,以免漏诊。其诊断标准按照湖北省及湖北以外省份而略有差异。无明确流行病学史者也可以诊断为疑似病例。由于本“专家共识”的适用人群是医院药学工作者,对疾病有基本了解即可,因而并未对疾病的分型、鉴别诊断等进行更多的描述。

4 患者治疗

目前SARS-CoV-2感染的治疗原则是: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除了目前临床的呼吸支持等支持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治疗手段,这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并配合临床治疗团队积极发挥药师作用的切入点。“专家共识”中本部分对相关治疗药物特点与注意事项、药学监护、传统医学(中医)治疗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4.1 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中建议的相关药物治疗方案

由于对于SARS-CoV-2感染的疾病目前尚无确认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药物[2],目前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中主要建议了针对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可加用利巴韦林静脉输注进行治疗。但应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1]。根据WHO指南建议,可经验性给予抗菌药物,对于考虑脓毒症的患者,应在初次评估1 h内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5]。WHO指南还建议,不应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2,5],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在短期内(3~5 d)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建议每日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 mg/kg[1,6]。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可对症使用解热镇痛、镇咳、化痰、止吐、缓泻、解痉、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等药物[2,7]。

4.2 传统医学(中医)治疗

根据救治患者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救治原则和要求,国家调集了相关科研和救治力量来应对疫情的救治工作,并通过统筹中西医的资源,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努力提高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在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中,针对疾病的不同分期以及不同的临床表现推荐了相应的中成药(包括口服制剂、注射剂)和方剂。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禁止与其他注射剂配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发现不良反应(ADR)时应及时停药;清热解毒类药物服用期间不宜与补益类的药物同时服用。

4.3 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

关于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尚存在争议。此前,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中关于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为“可加用利巴韦林,成人首剂4 g,次日每8 h 1次,每次1.2 g,或8 mg/kg,iv.,每8 h 1次”。基于对其中4 g的大剂量存在安全性问题的考量和循证评价结果,第1版“专家共识”中并未采纳这个推荐,仅推荐了“8 mg/kg,iv,每8 h 1次”的用法。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 修正版)》中已将用法、用量修正为“可加用利巴韦林,成人500 mg/次,每日2~3次,静脉输注”[2],这与第1版“专家共识”中按60 kg体质量计算给予480 mg的剂量基本一致。为了与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保持一致,在本“专家共识”中用“可加用利巴韦林,成人500 mg/次,每日2~3次,静脉输注”的表述进行了更新。

4.4 其他药物治疗

目前,全球的医药科研人员正在针对SARS-CoV-2开展一系列的体内外研究,希望能筛选出有临床治疗意义的抗病毒药物。尚有一些药物在临床试用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由于相关疾病治疗研究还在进行,建议医院药师及时关注最新研究证据。在使用试用药物时,应注意超适应证的风险问题和安全性问题。

4.5 药学监护

医院药师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到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在审方、调配、安全性监测或药物重整等环节中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ADR和重复用药等风险,努力实现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例如,应针对各类药物的治疗特点、不同剂型特点(包括辅料和赋形剂等)和不同给药途径,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对治疗产生影响的相互作用;避免将经细胞色素P450(CYP)3A4酶代谢的药物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使用;避免将口服抗菌药物与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等。此外,药师应当关注所用药物的ADR,尤其是临床试用药物与临床研究用药物的ADR,并注意将ADR临床表现与疾病症状相鉴别,鉴别方法包括药物ADR的因果关联判断,如药物使用时间的相关性等。药师可结合所在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进行ADR的上报、主动监测与临床预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关注出院患者的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等,及时将药品安全性信息进行分析,反馈临床,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同时,药师还应关注重复用药的风险,如不同复方解热镇痛药中含有相同成分,易发生因重复用药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等情况。在处方调配、远程用药指导或用药重整等過程中,建议梳理患者所有使用药物,尤其是复方制剂,对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4.6 特殊人群的治疗

在SARS-CoV-2感染患者的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特点,特别关注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对于疑似或确诊SARS-CoV-2感染的孕妇接受推荐方案治疗时,需要考虑妊娠的生理性因素,建议使用美国FDA妊娠安全分级为B、C类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D类药物;在使用尚未确认有效的治疗方案时,需要咨询产科专家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基于母亲的潜在获益和胎儿的安全进行个体化的利弊分析与评估[5]。SARS-CoV-2是否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目前尚不明确。母亲感染SARS-CoV-2的新生儿应在负压病房中监护,产妇未愈前,不建议母乳喂养,以防止SARS-CoV-2的传播[6]。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和在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未知,因此对危重症患儿可参考成人的用药选择,轻症可选用干扰素雾化。老年患者基础免疫功能较弱,且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感染后病情较重,据报道,COVID-19死亡患者目前多为合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因此,药师应根据基础疾病的不同,指导患者按时、规律、规范服用药物,做好相关疾病的二级预防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并密切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7 营养支持疗法

住院患者入院时需根据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若NRS2002总评分≥3分时,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疗法[7],并根据患者病理、生理情况,选择适合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

5 医院药学防控策略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做好SARS-CoV-2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规范医院药学工作人员的行为,有效降低SARS-CoV-2在医院药学部门内的传播风险,“专家共识”在机制管理、人员管理方面制定了十大防控策略。

5.1 机制管理方面

“专家共识”提出了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感染暴露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做好清洁消毒管理等5项机制管理举措。

为保障疫情期间医院药学部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的制定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资源管理、药品保障供应、药品调剂管理、临床药学服务管理、用药咨询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管理、药学教育与科研管理、疫情防控与消毒、捐赠药品管理和有关信息上报等[8]。同时,医院药学部门应对所有人员进行SARS-CoV-2防控知识的培训,对高风险的药学部门和参加高风险操作的药学人员应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减少药学服务过程中潜在感染传播媒介(如纸质处方、药品运输工具等)的接触,强化SARS-CoV-2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或生物样本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露的风险。此外,还应根据相关清洁消毒指南及规定,对工作环境、相关物品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

5.2 人员管理方面

人员管理方面的举措主要针对药学部门工作人员和患者。“专家共识”提出了做好药学人员防护、加强药师感染监测、关注药师健康、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加强患者教育等5项人员管理举措。

药学部门工作人員可依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指南[9]和其他指南[10],根据不同工作岗位、需要执行的操作及不同的暴露风险进行安全防护,其中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11]。应加强药师对感染防控工作早期的自我预警及预报意识。对高风险部门(发热药房、隔离病区药房、急诊药房)工作的药师和参加高风险操作(如有与确诊或疑似患者的接触、患者标本处理可能产生的气溶胶或体液暴露的接触操作)的药师进行重点监测。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关注药师的心理健康及情绪管理,保障药师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此外,还应做好就诊患者感染防控方面的管理,通过药学门诊、咨询窗口等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还可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向自我医学观察人员提供药学服务。

6 医院药学工作指导

“专家共识”对于医院药学部门开展具体工作,从药学工作岗位的感染暴露风险和管理[12]、常用防护用品和装备、不同岗位药学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2,12-13]、工作设施和环境的管理[2,13]、接受药学服务的患者管理[11]等5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按照北京市卫健委《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中的预防原则[12],参考对应或类似临床医疗操作的高、中、低三级暴露风险分级标准,并根据药学工作岗位的特点对药学工作岗位进行评估,药学工作岗位大部分属于低风险,个别岗位属于中、高风险。药学工作人员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进行规范的个人防护,并对运送设备和容器、处方、工作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对接受药学服务的患者,从患者就诊和取药、患者问诊、药学服务、患者教育、居家药学服务、人文关怀等方面[11]进行有效的管理。

7 关键药品、设施和设备保障

针对SARS-CoV-2感染疫情防控,医院药学部门还有保障临床诊疗所需的治疗药品、消毒药品和相关材料供应的责任。关键治疗药品是指用于医疗机构诊疗、疫情防控、医疗救援队所需配备的药品。“专家共识”根据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和相关指南,制定了应对SARS-CoV-2感染的“关键治疗药品”“消毒药品、消毒用耗材”“关键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参考清单。医院药学部门应有专人负责采购、储存、发放,并根据诊疗方案、临床需求、储备情况等及时调整库存以保证使用需求。

8 特殊情况下的药品管理与使用

“专家共识”对于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医院药学部门都会遇到的捐赠药品[13-14]、临床试验用药品[15-16]的管理与使用也进行了指导。

捐赠药品系指由生产厂家、相关供应商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医疗机构提供,且为用于SARS-CoV-2感染预防、治疗与保健等必需的相关药品。捐赠药品应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卫生行政等政府部门的规定,为合格的上市药品,应有合适的使用期限。医院药学部门应设立专人、专库、专账管理捐赠药品,接受医疗机构指定管理部门的监督与审计。针对SARS-CoV-2感染疫情防控开展的相关临床试验用药品,主要研究者应基于医学伦理原则负责试验用药品的使用,药学部门应配合研究者管理试验用药品。

9 可靠的信息来源及其他相关资源

“专家共识”在这一部分用列表的方式,将SARS- CoV-2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国内发布或发表的相关指导原则、防控策略与诊疗方案中的药学部分的资源进行了呈现,以期为疫情期间我国医院药学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10 利益声明

“专家共识”中对于涉及的药品、材料以及相应的使用进行了利益申明。本“专家共识”仅为医疗机构药学人员防控SARS-CoV-2感染提供工作指导与管理策略,所有编者与共识专家均无任何潜在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关系造成的利益冲突。

11 结语

由于到目前为止,医药界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相对有限,“专家共识”将基于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和进展,持续进行更新、完善,以不断为医院药学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 1 ] 赵荣生,杨毅恒,杨丽,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J].中国药学杂志,2020,55(4): 268-277.

[ 2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修订版[Z]. 2020-02-08.

[ 3 ] LI X,ZAI J,WANG X,et al. Potential of large “first generation”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J]. J Med Virol,2020. DOI:10.1002/jmv.25693.

[ 4 ] ROTHE C,SCHUNK M,SOTHMANN P,et al.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J]. N Engl J Med,2020. DOI:10.1056/NEJMc2001468.

[ 5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en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infection is suspected:interim guidance[EB/OL].(2020-01-12)[2020-02-03].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clinical-management-of-novel-cov.pdf?sfvrsn=bc7da517_2.

[ 6 ] MAXWELL C,MCGEER A,TAI KFY,et al. No. 225-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 patients and neonates born to mothers with suspected or probabl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J]. J Obstet Gynaecol Can,2017,39(8):e130-e137.

[ 7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1):1-20.

[ 8 ] 北京大學第三医院.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药剂科管理工作应急预案[EB/OL].(2020-02-07)[2020-02-09].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

[ 9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Z]. 2020-01-27.

[10] 李舍予,黄文治,廖雪莲,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内防控的华西紧急推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3):1-7.

[1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1版)的通知[Z]. 2020-01-23.

[12]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S/OL].(2018-08-30)[2020-02-03]. http://wjw.beijing.gov.cn/zwgk_20040/fgwj/bz/201912/t20191216_1239865.html.

[13] 北京市药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关于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工作建议:第2版[Z].2020-02-06.

[1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23):1-4.

[1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Z]. 2003-08-06.

[16]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 2011-03-01.

(编辑:孙 冰)

作者:赵荣生 杨毅恒 杨丽 李子健 刘芳 任振宇 刘维 易湛苗

第4篇:诺如病毒感染防控

四(2)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诺如病毒的危害及症状。

2、知道诺如病毒的防控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一、 向学生介绍诺如病毒的症状及危害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 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可控可防可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在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

诺如病毒的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没有证据表明感染者能成为长期病毒携带者,但是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检出病毒。

二、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三、 诺如病毒的预防措施: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 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对病人的呕吐物及粪便要及时消毒处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被污染衣物应该用肥皂水彻底清洗;

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

A、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如:烧烤、串串香、凉面等,发霉、变质、过期的食物、苍蝇叮爬的食物都不能吃; B、不带零食到学校;

C、饭前、便后要把双手洗干净;

D、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才食用。

(生吃瓜果要洗烫、削皮,不吃生的或半生熟的食物,禁止生吃贝类等水产品)。

E、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提倡使用“公筷

3、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发、自带水杯和纸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5、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6、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若出现了身体不适(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四、小结

学会感恩

大司巷小学四(2)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如今的学生,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改变有的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懂得感恩,教给孩子学会欣赏,学会与人合作,同学间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在班集体中学会爱同学、爱集体,在感激同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要求学生在一点点本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优点。收集有关感恩的成语和名言。

活动过程:

一、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主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理解“感恩”

师: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感恩。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和恩惠,我们给以回报是一种美德。没有一个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一味索取而不知给予的人,或受恩于社会却麻木不仁的人,是社会公德所不能容忍的。

1、

请听两则新闻。 (知恩不报的两则新闻故事)

看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上面所讲的受助孩子和被救的同学,少的就是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事看了令人气愤。

2、请听一则故事

《蚂蚁报恩》: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情景。“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再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多亏鸽子的救助啊!” 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时蚂蚁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使得鸽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命之恩。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有请我们的小记者采访一下吧! 是啊!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要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何以成人;没有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们何以成材;没有朋友的友爱之恩,我们何以快乐;没有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我们何以雨露„„我们的成长,时时接受着各方面的恩赐。在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感动吧?同学们,敞开你的心扉,说出你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3、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成长中的感动吧!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学生畅谈自己在成长中的感动。)

三、学会感恩。

师:生活中,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不管大事小事,我们都要学会感恩。

同学们,我们全班有些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几年了,有些成为了好朋友,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他们的行为:(短剧表演)

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2、学生谈谈班级中的事例――学会感恩,学会赞美!怀着感恩的心去赞美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位同学,哪怕只是一句“谢谢”!

四、学会欣赏

1、老师要求学生写出本组同学的优点。老师指定一位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读出对他的赞美。

孩子们看到班级同学对自己的真诚赞美,都是喜滋滋的,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

(语言上的赞美,让同学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让大家更加感受到同学对自己的关注。通过“别人眼中的自我”,加深了夸与被夸者的内心体验,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被人常识是幸福的,而欣赏别人同样也是快乐的。)

2、听了同学们对你的真诚赞美,请谈谈你的感受吧。

五、总结

同学们,学会感恩,就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学会说一声——谢谢。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每位同学都独具慧眼,懂得欣赏别人,互相发现优点,真诚地赞美对方。学会欣赏,并不是去恭维别人,是为了使我们拥有一颗友善、感恩的心

第5篇: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在免疫抑制病人中更长。

1、定义为24小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2次者。

2、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

3、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诺如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

4、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此外,还需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诺如病毒消毒方法

一、病人呕吐物、粪便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5000 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以上,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二、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

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液,应含有效氯1000mg/L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家具和生活设施用消毒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墙壁可直接用消毒剂按100ml/m2~300ml/m2用量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三、衣物、被褥等织物

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后浸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若不能即时消毒,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并尽快处理。

四、食品用具

餐(饮)具和食品加工工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皮肤、粘膜: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六、医疗废物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一次性诊疗用品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

七、生活饮用水和供水设施

导致暴发的水及水源,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污染的供水管网、水箱、桶装水机、直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100mg/L消毒液浸泡1小时,或50 mg/L消毒液浸泡24小时,然后冲洗管网后使用。污染的水井需进行彻底消毒清掏后再开放取水。消毒时需保持余氯量为0.5mg/L以上,按水井的容量计算所需含氯消毒剂的量,加入井水中充分混匀,保持30分钟以上。抽出井水,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1立方水加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150g~200g(含有效氯25 mg/L~50 mg/L)进行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污水按每升加4g漂白粉或2片消毒泡腾片搅匀,作用60分钟再排放。

八、室内空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的空间也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可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第6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近期大学城校区个别高校出现感染性腹泻病例异常增多的情况,为做好我校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广州市、番禺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指引。

一、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

(二)诊断 1.疑似病例

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等),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的病例;或者每日排便未达到3次,但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呕吐症状,或以呕吐为主要症状者。

在一次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临床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2)50%以上发生呕吐;(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的粪便标本或呕吐物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原则 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 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疫情报告

暴发疫情的判定

1.暴发疫情监测标准: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三、预防控制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提倡喝开水,不进食未熟食物(如海鲜、沙拉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管理。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强制性采取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岗位的措施。

4.做好学生的因病缺勤的管理,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若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机构,并同时上报学校应急办。

5.确诊病人应隔离观察,加强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隔离观察期间,病人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可上学或上班,患者排泄物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规范化消毒处理。

6.加强日常消毒落实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教室、学校宿舍和家庭居室多通风。清理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时要注意防护,清理病人排泄物时做好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处理完后要及时用清洁和消毒双手(肥皂、消毒洗手液)。建议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将一份5.25%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消毒受污染的地方和物品。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第7篇:广东省学校防控诺如病毒感染工作指引2014-12-31

附件1:

广东省学校防控诺如病毒感染工作指引

一、日常预防措施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诺如病毒感染胃肠炎防治知识。

(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须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三)搞好办公场所及宿舍环境卫生。 1. 每周至少清洁地面、门窗和桌面一次。

2. 保持厕所清洁卫生,配备足够洗手设施及肥皂或洗手液等。

3.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 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并加盖,定期清理生活垃圾,保持卫生。

(四)做好食品及饮用水供应管理,确保其卫生安全。

(五)若有教职工(尤其是厨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课)。

(六)要储备一定数量的一次性手套、肥皂或洗手液、漂白粉等消毒物品。

(七)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时(3天超过5例,或1周超过10例)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

二、疫情控制措施

学校出现呕吐或腹泻患者异常增多或证实疫情流行时,除继续做好上述日常预防措施外,还须实施:

(一)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可安排独立的宿舍进行隔离。隔离观察期间,不得外出,直至症状消失72小时或凭医院出具相关证明后方可上班(课)。

(二)做好隔离场所和污染场所的消毒工作。至少由专人或经规范培训的人员每天两次对隔离场所的厕所、床铺、课桌(椅)、门把手等清洁消毒,并配备必要的消毒药品;清理病人呕吐物及粪便时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后要及时用肥皂、消毒洗手液等清洁和消毒双手;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以及清洁用具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洗。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

(三)学校学生、教职工(尤其是厨工)要做好自我防护和健康监测。如有腹泻、呕吐等胃肠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上班(课)。

(四)在疫情流行期间,停止举办各种聚餐和集会等活动。

2 附件2 广东省学校食堂防控诺如病毒感染工作指引

一、日常预防措施

(一)要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了解诺如病毒感染胃肠炎防控知识。

(二)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及饭堂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餐饮用具的交叉污染,清除苍蝇、蟑螂的孳生地。

(三)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须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不要进食未熟食物(如刺身、沙拉等),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

(四)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食品的运送、加工、处理和保存,加工处理时要戴口罩、戴手套;处理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工作用具、柜台、台面抹布等。

(五)设置独立员工洗手间,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及食品加工流程,严格监控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发现可疑病症及时就医及调离岗位。

(六)应为就餐师生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肥皂(或洗手液)。

(七)要保证食品加工用水的卫生和安全。

二、疫情控制措施

(一)从业人员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调离岗

3 位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及污染食品造成疫情播散。

(二)加强保洁及消毒工作。家具表面、门把手、厕所等常用消毒水消毒、抹洗;清理病人呕吐物及粪便时须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后要及时用肥皂、消毒洗手液等清洁和消毒双手;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以及清洁用具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洗。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的配制,可用84消毒液按原液与清水按1:30的比例或1公斤水加泡腾片3片。

(三)患病职工症状消失后,经过粪便检测诺如病毒阴性后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四)在疫情流行期间,停止供应凉菜、沙拉、烧腊等高风险食品,供应可剥皮水果。

4 附件3 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特点及防控措施

一、诺如病毒感染传播特点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此前称为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对恶劣环境抗性较强,具有耐低温、耐酸等特性,不易灭活。所有年龄段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及器官移植者属于高危感染人群。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 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诺如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暴发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高峰期为11-12月和次年3月。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比例一般为3%左右),暴发传染途径主要有3种: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以及人-人接触传播。

食源性传播:诺如病毒常见于贝类、蔬菜、水果、面点等各种食物,在美国,已知病原体的食源性疾病中由诺如病毒引起的

5 约占50%。诺如病毒污染食物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原料生产过程,受诺如病毒污染的水灌溉、清洗生鲜蔬菜、瓜果可使病毒附着于表面;贝类在受污染的水中养殖可通过滤食方式逐渐蓄积诺如病毒;二是食物加工过程,家庭、饭店、集体单位中携带诺如病毒的食品加工制备人员裸手接触食物时,可造成食物污染。

水源性传播:诺如病毒可通过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水排放或者污水溢流等途径进入游泳池水、饮用水等水体,人群接触或饮用未经彻底消毒的水后,可引发大规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

人-人接触传播:由于诺如病毒感染者可通过呕吐、粪便排泄等方式大量排出诺如病毒,诺如病毒还可通过附着于气溶胶颗粒而传播。在餐馆、医院、学校、幼儿园、疗养院、军队、游轮等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通过粪口途径、吸入或摄入混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引起。在封闭环境中,诺如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其引起的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疫情风险评估

我省11-12月至次年3月需警惕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关注程度为“重点关注”;次年1月关注程度为“需要关注”。依据:

(一)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极易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造成暴发或流行,也可通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引起暴发疫情。

(二)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季节性发病高峰。

(三)部分学校食品及饮用水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既往发生过水污染或食品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

三、预防措施

(一)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储备。学校传染病发现、报告和处置流程清晰,信息传递顺畅;储备一定数量的漂白粉等消毒药物和一次性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二)认真做好日常性清洁消毒工作。随着流行季节来临,增加厕所消毒频次,对学校内公共使用场所(如图书馆、电教室等)和重点环节(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开展清洁消毒工作。

(三)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严格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监管,严禁有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者带病上岗;暂停供应凉菜、沙拉、烧腊熟食等高危食物;供餐工作时建议戴一次性手套,养成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四)提供安全饮用水。加强学校用水管网维护,学校使用井水时要加强监测监管,使用桶装水需正规单位供应并索证。

(五)配备足够洗手设施,强化勤洗手等健康宣教。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教育学生进食前、如厕后做好洗手。

(六)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3天超过5例,或1周超过10例)时,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

(七)若有员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课)。

四、控制措施

学校出现呕吐或腹泻患者异常增多或证实疫情流行时,除继续做好上述预防措施外,还须实施:

(一)严格落实病例管理。现症病例及新发病例须全部居家或集中到学校隔离区域进行隔离,待符合解除隔离标准后方可离开隔离区域;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厨工须连续2次诺如病毒检测阴性后,方可返岗工作。

(二)规范开展消毒工作。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需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相关消毒操作指引立即进行处理;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和被病例污染的课/餐桌、床铺、门和门把手、马桶、水池等物体表面,须严格按照相关消毒操作指引定期开展消毒工作。

(三)及时报送疫情信息。准确掌握每日新增病例数、现症病例数、隔离病例数、累计病例数等重要疫情数据信息。

(四)在疫情流行期间,停止举办各种聚餐和集会等活动。

第8篇:认识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分布在学校、家庭、医院、军队、幼儿园、旅游区等,多在集体机构以暴发形式出现。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由于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可形成气溶胶,与病人接触可传染。常见传播途径如下: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3)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4)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

感染诺如病毒有何症状? 感染后潜伏期多在24~48h,少数在18~72h。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如何治愈?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患者病程在48~72h,有的则更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需要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

如何预防? 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洗手液或手消毒液洗手,持续作用至少30秒后冲洗干净。

家长如何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空气、饮用水、厕所等要进行随时消毒,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儿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洁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以及口罩,并在清洁后认真洗手。

隔离措施:若幼儿上学期间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回家隔离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诺如病毒感染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抗诺如病毒!衷心祝愿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东莞市塘厦水霖幼儿园

第9篇:诺如病毒感染宣传教育知识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临床特征: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传播: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⑴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⑵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⑶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治疗:

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因此,在药店购买口服补水溶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预防:

⑴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⑵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⑶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⑷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⑸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中国疾控中心 传染病处)

上一篇:中考复习备考下一篇:公司员工聘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