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感染防范措施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诺如病毒感染防范措施

重型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预防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为医院部门管理重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患者基本临床现象提供更急准确的数据支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的感染。方法选取2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现象与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2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人数为14,占总人数的58.3%,平均年龄≥54岁。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院内传染受患者年龄、患者体质、医院护理措施、医院治疗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医院必须针对患者病情的差异性制定完善的治疗、护理方案,将院内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医院护理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恶性程度高,在损伤患者肝脏工作的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免疫能力,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极容易受到病原菌侵袭,造成更加严重的病毒感染。可以说,重型病毒性肝炎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2013下半年我院2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现象做简单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2013下半年2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分布为26-73岁,平均年龄为51.2岁。在2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重型肝炎患者4例;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9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11例。在住院期间,院内共出现14例院内感染患者,概率为58.3%,选取发病时间超过两周但少于6个月的患者。患者在临床表现出有明显乏力、食欲不振、呼吸不畅、排便困难等症状。

1.2 诊断方法

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肠胀气现象严重,实验室检查PTA<40%,可判断患者为亚急性重症肝炎[1]。以原有慢性肝损害为基础,患者入院所表现的乏力症状、食欲不振、呼吸不畅、排便困难等症状,体检发现患者肠胀气较为严重,实验室检查PTA<40%,或患者出现进行性肝功能衰竭,则可判断患者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入院超过48小时后出现无明显潜伏现象的感染,或出现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现象,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2]。

2 结果

本组通过对患者住院信息、临床现象进行总结,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表一可知,急性重型肝炎的院内感染率为100%,因此在医院开展院内感染防治过程中,必须要从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入手,切实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由表二可知,肺部感染是重型病毒肝炎院内感染的主要方面,医院在展开预防管理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肺部感染预防上。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日益完善,医院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疾病的死率大幅降低,更多患者面临住院感染的威胁。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最主要的是会降低患者肝脏功能、降低患者免疫能力,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导致患者死亡[3],如何防止重型病毒性肝炎在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研究的重点方向。据报道显示,美国在2013年,共有400万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现象,占总人数的10.72%,而目前我国的医院感染率平均为9.0%,可见我国在重型病毒性肝炎院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对2013下年以来重症肝炎病人医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感染率高达58.3%,表明重症肝炎的医院感染是相当常见的。

3.1 重型病毒性肝炎常见院内感染与预防措施

重症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皮肤感染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35.7%、28.6%,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与传统报道中的“重型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中,院内感染最多比例最大的是“自发性腹膜炎”不相同。导致报道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①重症肝炎患者在入院之前已出现自发性腹膜炎病症,不属于院内感染范围;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肛门灌肠术;③患者院内疾病感染现象严重,免疫力下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导制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抵抗力下降,引发患者一系列肠道疾病[4]。

根据相关医学护理资料显示,重症肝炎院内感染病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因此,对重症肝炎患者而言,必须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遵从医护人员指导、合理安排饮食;医生要加强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治疗,注重病房消毒与严重患者隔离,将院内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应注意所使用的抗生素的指征特性,积累使用如丽珠肠乐等恢复肠道菌群药物,以求恢复患者菌群的平衡,降低院内感染率。

3.2 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感染与预防措施

在本次重型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分析中发现,老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现象明显高于青年患者,除考虑老年患者的年龄原因导致肝功能受损之外,老年患者其他器官与系统的功能退化也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受各器官功能消退与疾病的影响,老年患者的抵抗能力远远低于青年患者,当受到外界细菌感染时,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防治必须做好老年患者防治工作。

在老年患者院内感染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好病房消毒处理,针对体制较弱的老年患者,可采取隔离保护的措施。同时,采用12小时轮班制,做好老年患者机体症状观察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要观察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褥疮现象,如果老年患者出现褥疮现象,要进行更严格的病房消毒,控制感染蔓延。

3.3 合并糖尿病类型的重型病毒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及预防

合并糖尿病患者也是院内感染防治中的重点,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糖代谢功能减弱之外,患者的蛋白质代谢会发生紊乱、再加上患者不科学的饮食搭配,导致患者抵抗力不足,易发生院内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常见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插管、导尿等操作不但破坏了患者原有的组织结构、导致患者局部的抵抗力降低,在进行侵入性操作的同时,病原体也存在随着管道深入人体内部、造成进一步感染的可能。导尿管除了上述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机制之外,如果患者无自主排尿,失去尿液冲洗尿道作用之后,存在局部细菌残留、增加感染概率的可能;而且,在更换尿管过程中,如果尿管消毒不严格,也会将细菌带入膀胱,导致进一步感染。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更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在进行气管切开和插管的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敷料、做好消毒处理工作。重型肝炎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预防作用更加明显,经研究发现,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更高。

本文认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除了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之外,也要做好患者疾病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隐藏在患者体内的其他病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患者营养均衡,逐渐恢复患者抵抗力。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进行侵入性操作必须观察切口状况,做好消毒换药工作,保持辅料干燥与卫生;病房要定期使用紫外线消毒,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针对现阶段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早期预防过程中可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重型病毒性肝炎院内感染受患者年龄、合并症、治疗方式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患者之中的差异性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切实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冶,张菊玲,陈素明,等.重型肝炎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后及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46-249

[2] 韦志平,韩爱琴.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112例分析[J].衡阳医学院学报,2013(12):300-303

[3] 吴兰笛,陈沁,陈妙霞,陈羽保.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5):41-46

[4] 朱以军,章松平,李超丹,,朱明利.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9):45-53

[5] 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1-16

作者:石卫东

第2篇:※ 诺如病毒学校防范措施

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流行高发季节,它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胃肠炎,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24h 内腹泻 4 ~ 8 次。诺如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极强,食用、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料、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然后手接触到口、直接接触到感染者等都可能被传染。由于学校人群密集,学生学习生活集中,是诺如病毒重点防御区域。

因此,为预防冬春季学校诺如病毒的暴发流行,学校应加强卫生监管,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校要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要求每个班级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每日随访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以及新发病例情况,及时上报。

3、严格保障饮食安全,搞好食堂卫生,做好餐具、用具及环境消毒工作,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卫生工作。

4、确保食堂饭菜煮熟煮透,餐具消毒到位,禁止给学生生吃贝类。

5、食堂人员和参与午餐管理的教职员工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将情况报告领导和校医,同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6、在全校每个班级都要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课,讲解诺如病毒传染病基本知识和食品卫生、饮水卫生,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强调饭前便后洗手。

7、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有疑似症状的学生,要立即劝其回家,并建议到医疗机构就诊。有症状的学生要在症状消失72小时后再复课。健康学生应避免与患病学生接触。

7、利用双休日时间,在全校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环境消毒,包括教室、厕所、食堂等学生聚集的公共场所。

8、对厕所、直饮水龙头、洗手池水龙头、门把手等学生手经常接触的部位,每天不少于2次消毒,中午和放学后各一次。

9、督促学生加强室外锻炼,如发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第3篇:诺如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

诺如病毒感染日常预防控制措施

1、喝开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

2、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后以及每次进食前。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避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街边小店及路边摊用餐。

3、诺如病毒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呕吐物附近任何表面都应该被迅速清理和用漂白剂消毒,然后冲洗干净。

4、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应当扔弃。纺织品(包括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沾染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高温清洗。

5、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传染病早期预警机制和流程。加强晨午检、因病缺课原因追踪登记、疫情报告、复课检诊等措施的具体落实,发挥防病措施的关口前移作用。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指导其就诊、隔离治疗,及时追查缺勤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和上级部门报告。

2、如果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应加强对患病学生的追访,学生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学校在最后一例病例出现后3天无新发病例方可解除疫情措施,期间学校及托幼机构不应组织外出聚会和开展大型活动。

3、在疫情高发季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校内环境消毒工作,特别是发病班级、厕所、公用通道和教室的消毒,注重桌面、扶手、把手等易污染部位的消毒,并做到每日消毒。诺如病毒患者呕吐物及附近物体表面应先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并清洗干净,纺织品(包括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沾染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消毒、清洗。清洁人员工作完毕需认真用肥皂洗手。

第4篇:认识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分布在学校、家庭、医院、军队、幼儿园、旅游区等,多在集体机构以暴发形式出现。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由于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可形成气溶胶,与病人接触可传染。常见传播途径如下: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3)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4)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

感染诺如病毒有何症状? 感染后潜伏期多在24~48h,少数在18~72h。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如何治愈?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患者病程在48~72h,有的则更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需要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

如何预防? 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洗手液或手消毒液洗手,持续作用至少30秒后冲洗干净。

家长如何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空气、饮用水、厕所等要进行随时消毒,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儿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洁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以及口罩,并在清洁后认真洗手。

隔离措施:若幼儿上学期间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回家隔离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诺如病毒感染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抗诺如病毒!衷心祝愿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东莞市塘厦水霖幼儿园

第5篇:诺如病毒感染宣传教育知识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临床特征: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传播: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⑴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⑵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⑶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治疗:

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因此,在药店购买口服补水溶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预防:

⑴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⑵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⑶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⑷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⑸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中国疾控中心 传染病处)

第6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近期大学城校区个别高校出现感染性腹泻病例异常增多的情况,为做好我校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广州市、番禺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指引。

一、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

(二)诊断 1.疑似病例

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等),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的病例;或者每日排便未达到3次,但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呕吐症状,或以呕吐为主要症状者。

在一次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临床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2)50%以上发生呕吐;(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的粪便标本或呕吐物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原则 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 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疫情报告

暴发疫情的判定

1.暴发疫情监测标准: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三、预防控制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提倡喝开水,不进食未熟食物(如海鲜、沙拉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管理。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强制性采取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岗位的措施。

4.做好学生的因病缺勤的管理,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若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机构,并同时上报学校应急办。

5.确诊病人应隔离观察,加强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隔离观察期间,病人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可上学或上班,患者排泄物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规范化消毒处理。

6.加强日常消毒落实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教室、学校宿舍和家庭居室多通风。清理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时要注意防护,清理病人排泄物时做好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处理完后要及时用清洁和消毒双手(肥皂、消毒洗手液)。建议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将一份5.25%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消毒受污染的地方和物品。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第7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小常识

病毒简介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美国每年在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在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1995 年,我国报道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之后山西、北京、安徽、福州、武汉、广州等地区先后发生多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传播途径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食物和盈饮料很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愈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预防措施

由于诺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因而我们应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减少外出要会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

4、一有情况,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上级单位、社区。

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须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

抓好饮食卫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食堂等的卫生管理。食物加工者要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发病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隔离: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

突发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突发疫情后,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空气、饮用水、厕所等进行随时消毒,当染菌者送隔离病房或治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流行期措施:

--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 --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加强食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在发生流行时发动家长自觉停止一切聚餐,发生吐、泻时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加强防控工作,作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对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加强饮食卫生,禁食生、半生食物。

--加强个人卫生,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待肥皂泡持续10秒后冲洗干净。

上一篇:传唱优秀童谣方案下一篇:国富论高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