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麻疹实施工作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麻疹实施工作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麻疹实施工作方案1

一、认真做好应急接种工作

(一)接种对象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该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当前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和外来人口,学龄前儿童(8个月至6周岁)查漏补种,此外,易感人群、从传染源流入人员及密切接触者也要接种预防。已患过麻疹的除外。

接种费用根据县统一安排,每人收取2元的器械、接种费(疫苗免费),在校学生由镇政财负责统一支付,企业职工由企业或职工个人支付,农村村民由个人支付。要求在7天内完成接种任务。

(二)技术要求

1、接种点设置:接种点应设在厂部、车间、学校卫生室、村卫生室等便于实施接种的地方,接种点较为宽敞,采光、通风状况良好。

2、接种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操作。

(1)消毒、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疫苗剂量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操作。

(2)接种前查体及接种后观察,接种前要详细询问受种者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疫苗接种反应史,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体检,凡有禁忌症者不予接种。

接种完毕,受种者要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者方可离去。

(3)接种前查体和接种后观察应有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负责,接种现场应设有明显标志的查体、观察处所,要备有相应的急救药品。

3、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

二、强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麻疹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一种全身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儿童为多见,病人在出疹的同时,多伴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颊黏膜出现柯氏斑等表现。根据以上症状表现,要注意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教室、居室等学习、办公、生活环境卫生整洁,勤通风换气,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公共设施要经常消毒。

2、对个人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擤鼻涕,打喷涕要掩口鼻。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去。

3、易感人群要及时接受被动免疫,一般在接触过传染源5日内接种麻疹疫苗,以防发病。

学校、企业、各村要利用宣传栏、标语、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倡导健康、卫生、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镇成立防治麻疹工作领导小组,卫生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小组,启动疫情应急机制,密切关注我镇麻疹疫情。各村、各单位也要成立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责任。实行零病例日报告制度,各村、各单位认真排查,每天下午报镇卫生防疫站,对发现有疑似麻疹症状的病人,特别是接触过传染源的,各村、各单位要随时报镇卫生防疫站,并做好及时就诊。

各村、各单位要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特别是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较密集的企业、村,对出现重大疫情漏报或瞒报的,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公安、交通等部门也要做好应急准备。

做好疫情控制、预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秩序的稳定,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接种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镇改革、发展和稳定。

预防麻疹实施工作方案2

根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20__年春节期间将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为确保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指标

以乡(镇)为单位,目标人群麻疹查漏补种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分年龄组接种率达95%以上。

二、查漏补种范围、对象、时间安排

(一)查漏补种范围。

全乡各村同步开展查漏补种。

(二)接种对象。

全乡范围内8月龄-6岁儿童,即1月1日至5月1日出生的、未接种麻疹疫苗所有儿童,进行一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包括流入、暂住及常住儿童)。

(三)时间安排。

麻疹查漏补种实施时间:20__年1月20~30日。

三、组织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二)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乡卫生院负责查漏补种活动的组织领导,负责组织制定本次麻疹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麻疹查漏补种免疫接种活动、组织接种人员和设置接种点。

乡防保组具体实施,负责村级卫生员培训,疫苗、注射器等物资的分发、储运、登记、报告等工作,以及现场技术指导、评价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等具体工作。

村级卫生室负责做好应种儿童摸底调查登记、宣传、接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四、前期准备

(一)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乡在实施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前成立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技术指导小组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要求,开展技术指导及现场处理工作,确保方案的正确实施。

技术指导小组主要由乡防保组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查漏补种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

(二)开展人员培训。

乡防保组将于1月20日前对村级进行培训。

(三)社会动员和宣传。

各村在开展麻疹查漏补种活动前,要充分动员和协调村委会以获得对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的支持与参与。

乡防保组提供技术指导,宣传材料应于开展查漏补种活动前1周发送至各接种点。各类宣传活动应提前3~5日开始,并持续至活动结束。

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标语口号、宣传画、宣传册、宣传栏、社区通知等多种渠道,采用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大力宣传麻疹疫苗相关科普知识,以及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禁忌证等,使儿童家长及时获取科学准确的信息,提高公众对查漏补种的理性认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四)目标儿童摸底调查与登记。

1、摸底工作人员组成:由村医、居委会干部组成。

2、摸底与接种同时进行。

3、摸底登记方法:

①入户摸底:各村卫生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

②针对流动人口的摸底:人口流动较频繁的地区可采取在接种前3-4天集中突击摸底的方式进行。

4、厂矿、企业等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实施查漏补种活动。

5、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儿童的登记。对发现的未建卡儿童,应给予补建卡、证,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五)现场接种。

1、准备药品、器械。

(1)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治疗盘、氧气、输液器、听诊器、血压计、注射器、压舌板等。

(2)急救药品:1:1000肾上腺素针剂、地塞米松、5%葡萄糖液体、抗过敏药物、常规急救药品和其他过敏性休克救治药品等。

(六)接种技术要求。

1、接种方法。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接种要求进行操作,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2、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及缓种原则。

下列情况为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明胶等辅料及抗生素(硫酸庆大酶素和硫酸卡那酶素)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下列情况考虑缓种麻疹疫苗: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者。

(2)近期注射过减毒活疫苗者,间隔1个月后进行补种。

(3)强化免疫期间有发热等症状者,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3、接种注意事项。

(1)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超过效期等情况,均不得使用。

(2)麻疹病毒对温度和光线抵抗 力较弱,接种现场要保证疫苗和稀释液的温度要求,并避光保存,不能提前大量稀释疫苗等待接种。

(3)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4)疫苗瓶开启后应立即使用,如需放置,应置2~8℃(严禁冻结),并于30分钟内用完,剩余均应废弃。

(5)用75%酒精消毒皮肤(不能用碘酒消毒),待晾干后再注射,接种后不得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6)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供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置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对查漏补种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和处置。发现aefi时,要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

七、资料汇总与报告

查漏补种活动结束后,各村要认真、如实填报统计报表,乡防保组认真审核无误后将查漏补种数据资料上报至县疾控中心流病科。

(二)查漏补种汇总信息上报。

时间要求:查漏补种结束村级于20__年1月30日前报告至乡级,乡级于2月10日前报告至县级。

乡卫生院

20__年1月16日

上一篇:春季城镇清冰雪工作方案下一篇:单位企业化管理核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