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信访平台

2022-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网上信访平台

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缘起、风险与应对策略

摘 要:网上信访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产物,有效拓宽了社会公众的诉求表达渠道,成为推进信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然而,在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呈现加速趋势的风险社会中,复杂和疑难信访事项不断涌现,加之线上数字化行动的主体缺场与压力型体制形塑的信访考核压力,网上信访治理时常陷入与信访人期望发生偏差的符号化境遇。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与信访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生命线发生了偏离,极易诱发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转化为网络舆情、对信访机构的制度认同转化为信任流失以及个体理性转化为群体非理性等一系列风险。为此,可以围绕聚合多元力量打造网上信访治理共同体、发挥前沿信息技术的赋能效应确保主体在场以及加强信访治理能力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等方面进行尝试应对。

关键词:网上信访;符号化;制度优势;治理效能

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研究”(20ZDA023)。

作者简介:杨杨(1988-),男,山东德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政府治理与群众工作。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前沿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成果与公共治理实现了渐进融合,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提升行政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1]。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数字政府发展指数为0.7948,位列全球第45位,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第9位,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71.6%,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线上互动已经渐趋常态化。网上信访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国家信访信息系统正式运行以来,逐渐形成全国范围内省、市、县三级信访平台全覆盖接入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发展格局,成为社会公众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提出意见建议和实施民主监督的主要渠道[2]。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持续创新和完善网上信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数字化时代社会公众新期待和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一、现象: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

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着政府治理的表现形式与运作逻辑,社会公众期望政府更加公开透明,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治理的民主化水平和参与程度,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以更加良性的方式互动[3]。然而,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实践中衍生出诸多负面问题,如数量众多的政务APP过度分散工作人员精力、微信工作群和政务办公群成为“摆拍群”和“秀场”、政务系统建设长期处于“走形式”阶段等,媒体和学者将这些问题形象地称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4]。信访工作是一项较为特殊的政府治理活动,普遍与信访人的切身权益紧密相关,信访人对信访部门关于信访事项的办理结果通常比较敏感。信访工作的生命线就是帮助群众破解实际问题和有效解决群众合法诉求。

一般而言,信访工作存在陈述与执行两种典型的输出形式。传统信访工作模式主要表现为信访人与信访部门之间的实体互动行为,形塑了主体在场压力,迫使信访部门必须十分注意信访工作的真实效果与有效反馈,并通过权威性或相关性执行活动给予信访人实际的利益或服务。网上信访工作模式是信访人与信访部门之间的线上虚拟互动行为,容易产生主体不在场的张力,信访部门更加偏重信访事项处理的既定程序与时间节点,并通过权威性或相关性政策陈述给予信访人以符号意义上的满足。显然,无论是传统信访工作模式还是网上信访工作模式,都应当将帮助社会公众化解矛盾纠纷和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然而,网上信访治理注重给予信访人以符号意义上的满足,极易陷入以未承载实際意义的文字响应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以象征性的及时办理和快速回复掩盖实际问题并未化解的事实(见表1),进而使信访人通过网上信访化解自身问题的期待难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比较注重形式上的“有”或“无”不同,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需要辨别内容上的“真”或“假”,即要深入到信访部门的回复内容与信访人的实际诉求是否匹配的层面。

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信访人提出的信访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信访部门较强的不确定性语言或答非所问等方式偏离了信访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案例一中信访部门以“上级主管部门”“等待批复”和“尽快”等不确定性色彩较浓厚的话语回应信访人提出的“解决百姓出行问题”;案例二中信访部门并未对信访人提出的“改变之前运动式清理”和“制定一个根治方案”作出响应;案例三中信访部门的回复内容同样没有真正解决信访人提出的“噪声扰民”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三个网上信访案例均呈现出较强的治理符号化倾向。显然,信访人视野中信访部门的“权威性陈述”并未承载实质意义,后来三个案例信访人均就同一事项进行了重复信访。其中案例一中的信访人对信访部门的回复十分不满,认为其工作态度不严谨,影响政府公信力,并对是否真实存在“路面改造计划”提出质疑。案例三中的信访人联合小区其他受到影响的业主,向信访部门进行了群体访。

二、缘起:网上信访治理符号化的生成情境

(一)风险社会催生复杂和疑难信访事项

20世纪后期以来,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特征,并且以风险社会的形式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和生存[5]。风险社会中的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呈现加速趋势,一些复杂和疑难的棘手性信访问题不断出现,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成为一种被动适应的现实选择。第一,历史遗留型信访问题。这类信访问题多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拆迁遗留的补偿纠纷、企业改制不规范不彻底导致的职工权益受损以及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引发的环境污染等相关,多为信访积案和难案。而网上信访正处于渐进发展和完善时期,缺乏化解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与措施。第二,执法违法型信访问题。在社会转型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公共治理行为,如“截访”“拦访”和“未征先拆”等损害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信访事项。由于存在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复杂性,信访人通过网上信访渠道反映类似问题的效果依然有限。第三,新兴业态型信访问题。网上信访正在逐渐摆脱传统信访工作模式中的经验型治理和人治传统,转向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模式。然而,由于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网上信访尚难以有效应对新型业态管理不规范和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如一些居民将住宅改造成网约房或民宿用于商业经营引发的矛盾和纠纷,由于涉及多个职能交叉的政府部门,致使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往往陷入相互推诿的境遇。

(二)线上数字化行动致使治理主体缺场

政府数字化转型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的互动方式,政务服务事项的“掌上办”和“指尖办”已经成为潮流,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数字政府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集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巨大助力。在信访工作领域,网上信访自2018年就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诉求表达的主渠道[6],疫情防控期间信访部门实体接待中心的暂停接访,进一步培养和形塑了信访人的网上信访习惯。然而,网上信访作为一种线上的虚拟行动,信访事项办理过程中的治理主体缺场为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提供了土壤。一方面,信访人与信访部门工作人员情感表达与传递减少。信访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政府治理活动,信访部门工作人员能否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共情或同理心,是信访事项能否及时和顺利化解的重要影响因素[7]。以文字符号作为互动载体的网上信访,无法有效表达和传递信访人的无助、焦虑、不满、愤懑或急迫等情感,信访部门将信访事项作为冷冰冰的信息符号来对待,难免出现漫不经心和敷衍塞责的符号化回复。另一方面,网上信访工作模式中信访人的在场压力消失。信访部门在线下办理信访事项时,迫于信访人的在场压力,会生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网上信访造成了信访人在场压力的消失,致使信访部门的注意力由真正解决问题转向更加关注办理流程和时间节点控制。

(三)层级压力型体制造成信訪考核压力

相对于传统信访工作模式而言,网上信访具备更加方便、快捷和经济的特点,加之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信访事项涌入信访部门。以数字信息技术作为底层支撑的网上信访,天然具备了量化考核的优势。以往需要进行人工统计的初信初访受理率和按时办理率等指标可以在信访信息系统中清晰地展示,职能机关之间工作沟通和业务交流的信息传递链条被有效地缩短,不同层级信访部门之间的纵向比较和同一层级信访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更加透明与易于实施。追求更高的信访事项办理速度,从而在绩效考核竞争中胜出,成为信访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考量。资料显示,2019年浙江省网上信访数量占信访总量的74.1%,全年网上信访件平均流转时间为1.7天,信访事项办理的平均天数为3.65天[8]。不断增多的信访事项数量与追求更少的信访事项办理时间之间存在一定张力,导致不断减少信访问题的实地考察和处置时间、选择性规避信访事项中的关键问题、以模棱两可的话语进行象征性回复,成为消解网上信访绩效考核压力和维持信访排名靠前的重要手段。

三、风险:网上信访治理符号化的不良影响

(一)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转化为网络舆情

信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益补充,是一种门槛较低、富有弹性和更加直接的民主形式,有助于社会公众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9]。生成于数字化时代的网上信访,理应在保持信访制度原有特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方便、快捷、经济、透明和公开的优势,更加有效地响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和增进信访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不利于社会公众合理合法诉求的顺畅和有效解决,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和“人人都有话语权”的互联网时代,极易诱发信访人将原本合情、合理、合法的权益诉求转化为网络舆情事件。相对于网上信访的有序性、规范性、法治化和可控性而言,网络舆情的不确定性、破坏性、扩散性和不可控性显然更高[10]。网上信访转化为网络舆情事件之后,一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去应对、处置和消除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具有放大效应和扩展效应,极易将信访人的权益诉求无法满足与信访部门的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相连接,从而对政府部门的整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二)信访人对信访制度的认同转化为信任流失

信访制度自创设至今,一直将密切联系群众和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核心目标,发挥着重要的“兜底补充”作用,被社会公众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任和支持[11]。网上信访出现之后,社会公众对信访制度的信任迅速覆盖了这一新生事物,促使其快速发展成为聚合民意的“舆论场”和方便党群、政民互动的“绿色通道”。普遍的公共信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对信访制度的存续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信访人对信访制度的认同与信任,可以将潜在的矛盾纠纷和公共政策产生的不良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真正将信访工作打造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减压阀”和“缓冲器”。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不利于信访制度的长远发展,极易导致信访人对信访部门的信任流失。网上信访并非仅仅是信访人信访渠道的增加,还承载着信访人更加快速和有效解决信访问题的美好愿望,信访部门对信访事项的办理是将信访人“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关键环节。如果信访人在与信访部门的线上互动中明确察觉其需求并未被认真对待或有效解决,以往对网上信访较高的初始信任态度将会被削弱,从而生成信访部门无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悲观和失望情绪,最终导致对信访制度的信任流失[12]。

(三)信访人的个体理性转化为群体非理性

信访是社会公众民意诉求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其核心特征是始终坚持群众民主表达,而非西方公民社会所谓的公民民主表达。相比较来看,公民民主表达一般具有较高程度的组织化,缘起于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权利义务观念,具有鲜明的法治色彩。我国的群众民主表达一般是分散化和原子化的,当社会公众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想要向党政部门提出意见建议时,可以自发和主动地启动民主表达程序,其权利义务观念缘起于以伦理秩序为基础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差序格局色彩,即对于那些极度缺乏社会资本的底层群众而言,可以通过信访通道进行逐级向上的民主表达。信访人通过线下或线上渠道向信访部门表达诉求,是在正常思维状态下通过对多种可行性方案作出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承载了个体的冷静、自信和合理预期。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打破了这一平衡状态,导致信访人产生不满情绪和心理失衡,从而诱发信访人的联合行动和群体非理性。Z省网上信访平台显示,近年来以“网约房”冒充“民宿”进行经营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信访数量快速增长,并且信访人对信访部门的处理结果和回复表示不满与质疑,其中与“莫干山民宿”相关的事项已经出现群体性上访。群体性信访是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信访秩序的重要因素,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连锁反应,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以过激方式表达诉求和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

四、应对:网上信访治理符号化的矫治策略

(一)聚合多元力量打造网上信访治理共同体

网上信访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网上信访治理共同体是坚持和完善信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网上信访治理符号化的生成情境和不良影响,与现阶段信访治理主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紧密关联,导致了条块分割、孤立分散和缺乏协作等问题,难以形成多元共治的协同效应。网上信访遵循与传统信访工作模式相同的“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尽管有助于解决科层化信访机构中上级与下级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降低治理成本,但作为信访事项的核心办理主体,基层政府和村居两委存在明显的避责逻辑和应付逻辑[13],为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提供了生存空间。

以共同体思维应对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需要价值、责任、行动和利益四个层面的共同支撑。第一,网上信访治理的价值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必然在其内部有一种“共同的、有约束力的思想信念作为自己的意志”[14],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显然缺乏能够为信访人所认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在信访部门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主题教育,强化网上信访治理主体对密切联系群众和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利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才能够真正增进信访人对信访制度的获得感和归属感。第二,网上信访治理的责任共同体。在数字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下,网上信访有助于解决困扰信访工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级和相同层级的不同部门同时关注同一信访事项提供契机,应通过推动和落实信访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监督,实现“分级负责”向“责任共担”转变。第三,网上信访治理的行动共同体。网上信访事项的真实化解需要经历诉求表达、情况核实、问题处理和结果反馈等多个环节,应实现线上线下力量的整合与协同,以卓有成效的集体行动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和响应群众诉求。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在问题处理的关键环节行动迟缓或无所作为,必然难以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和取得良好治理效果。第四,网上信访治理的利益共同体。信访部门工作人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面对风险社会中一些非结构化、跨界性和顽固性的棘手信访事项,其会以“避重就轻”方式办理和应付考核压力作为自身的利益追求,从而与信访人的权益诉求发生偏离[15]。网上信访治理应正视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围绕信访事项的快速和有效解决,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寻求利益整合方案。

(二)发挥前沿信息技术的赋能效应确保主体在场

信访制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响应群众诉求的过程中需要综合運用法理情交融的“柔性治理”方式,从而既可以避免社会公众因为制度刚性带来的挫败感,又可以为信访人的权益保障和诉求表达拓展想象空间[16]。然而,信访制度富有弹性的特点也潜存治理效能被弱化的风险,信访人在线上数字化行动中的主体缺场成为网上信访治理符号化的重要生成情境。在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中确保信访人的全程在场和实时参与,有助于防止信访制度的空转和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风险。

第一,探索网上信访事项办理的全过程互动。现阶段的网上信访尚处于发展和完善时期,数字信息技术与信访工作的融合程度偏低,网上信访仅被当作一种信访渠道的创新,难以发挥其在促进全过程民主、全过程参与和全过程监督等方面的积极效用。由传统信访工作模式转向网上信访工作模式,其实质是由数字技术未赋能发展为数字技术赋能的过程。同样,数字技术赋能信访工作也要遵循由浅入深和由表及里的演进历程。例如,雄安新区尝试将区块链技术融入信访矛盾化解领域,推动信访人与其他治理主体全部上链,以实时互动、信息对等、相互监督和即时反馈等措施增强社会公众对信访工作的参与感、信任感和满意度[17]。第二,加强网上信访事项办理过程的民主监督。在网上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中,应当探索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第三方民主监督机制,既可以协助信访部门对信访事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予以甄别,又可以对信访事项的处理结果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一定意义上讲,网上信访的民主监督机制比传统信访工作模式下的听证制度更加易于实施,在信息技术赋能作用下,它不但具有相对较低的运作成本、操作便捷,而且可以比较容易地覆盖全部信访事项,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建立网上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追责机制。网上信访是信访人与信访部门之间的数字化互动,可以探索信访事项办理的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机制。无论是信访人的诉求表达,还是信访部门对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和结果,都应当以技术手段保证其不可篡改和不可撤回,从而既可以对信访人的无理和非法诉求形成威慑,又可以规范和倒逼信访部门及时和负责任地办理信访事项,避免陷入符号化治理的风险。

(三)加强信访治理能力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效提升信访部门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是顺利将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网上信访作为数字化时代信访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必然发展趋势,其化解矛盾纠纷和响应群众诉求的实际效果深刻影响着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衡量和评判信访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不断加强信访治理能力建设与消除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具有本质追求的一致性,也是塑造信访人与信访部门良性互动关系、增进信访人对信访制度认同的必然选择。

第一,信访部门应端正治理动机。在公共治理的“合理性”视野中,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才能够承担责任和完成使命[18]。要消除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因偏离以信访人为中心的治理价值取向而将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的个人偏好置于相对重要的地位、进而对信访事项的办理态度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第二,加强不同部门间协同配合。高度复杂化和高度不确定性是风险社会的重要特征,以“三跨三分离”问题为代表的棘手信访事项不断出现,使信访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面临巨大考验。要进一步优化和整合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相对优势,不断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多部门协作能力,从而增进信访工作人员直面棘手问题的勇气和自信。第三,定期开展专项业务培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新生事物引发的矛盾纠纷通过网上信访表现出来,信访部门应当及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总结办理经验,以定期培训或岗位轮训的形式增强信访系统应对新型信访事项的整体能力。第四,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网上信访事项能否及时和有效化解事关社会公众对信访制度的认同与信任,信访部门应当秉持公开、透明和参与的原则,不断增强发现和吸纳潜在联盟治理力量的能力,将更多社会力量吸纳到网上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中来,不断增进网上信访的共治水平。

虽然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倾向并非信访工作领域的主流表现形态,但其局部存在会对信访工作的整体治理效能产生不利影响。在推进网上信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信访部门应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网上信访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响应群众合法诉求的生命线。通过打造网上信访治理共同体,以信息技术赋能主体在场和加强信访治理能力建设,有效防止和应对网上信访治理符号化引致的网络舆情、信任流失和群体非理性等潜在风险,进而让社会公众真正感受到网上信访的好用、易用和管用,共享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红利。

参考文献:

[1] 郑跃平,梁灿鑫,连雨璐,等.地方政府部门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基于城市层面政务热线的实证研究[J].电子政务,2021(2):38-51.

[2]张海波,童星,倪娟.网络信访:概念辨析、实践演进与治理创新[J].行政论坛,2016,23(2):1-6.

[3]鲍静,贾开.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原则、框架与要素[J].政治学研究,2019(3):23-32.

[4]赵玉林,任莹,周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数字治理 [J].电子政务,2020(3):100-109.

[5]张康之.论竞争的后果与风险社会[J].理论与改革,2020(4):1-13.

[6]杨杨.网上信访:生成逻辑、运作挑战与优化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21(6):34-40.

[7]王山.社会心理服务驱动下信访“分类治理”的理路:以河南省西平县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20(3):90-101.

[8]傾情化解千千结:浙江信访改革纪事[N].浙江日报,2020-06-25(01).

[9]孔凡义.补充民主政制:人民信访制度的再阐释[J].学海,2020(5):52-58.

[10]周伟.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回应困境与消解路径[J].情报杂志,2018,37(4):100-105+99.

[11]裴哲,孙卓华.公民利益诉求新机制:“互联网+信访”的发展逻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51-54.

[12]张权.网络空间互动与政治信任流失:主体、过程与机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1):168-180.

[13]郑永君.属地责任制下的谋利型上访:生成机制与治理逻辑[J].公共管理学报,2019,16(2):41-56.

[14]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3.

[15]于水,杨杨.“棘手公共问题”及其治理之道[J].理论探索,2020(2):68-75.

[16]吴同,胡洁人.柔性治理:基层权力的非正式关系运作及其实现机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2):137-145.

[17]李国良,谷博宇,闫肃. 区块链技术在雄安新区信访业务场景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166.

[18]马克·莫尔. 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M]. 伍满桂,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81.

【责任编辑:张亚茹】

作者:杨杨

第2篇:新时代网上信访的社会治理价值与多重现实挑战

摘 要:信访制度是一项兼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和政府治理功能的复合性制度安排。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打造阳光信访新模式,充分激活并更好实现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网上信访提供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纽带,创新了公共参与和表达机制,也重构了公共权力的监督形式。当然,网上信访也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比如技术上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的碎片化、数字鸿沟带来的适用性局限和社会不公、运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部门协作难题,以及它自身的功能性局限,使得许多网上信访事项的化解仍然绕不开线下信访。推动阳光信访新模式,需要建设全国统一的信访信息系统和一网式信访服务平台,在实现信访信息互联互通的同时再造信访工作流程;要注重网上信访与网下信访的衔接互动;还要善于挖掘信访大数据,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和服务决策能力;从长远看还需破解数字鸿沟问题。

关键词:网上信访;阳光信访;线下信访;社会治理;数字鸿沟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9.0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型民主制度,长期以来承担着密切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和提供权益保护、化解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功能。然而,信访制度的实际运行还面临着不少挑战,主要体现在功能承载繁重、运行效率偏低、基层力量薄弱等方面,尤其是信访工作的法治化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针对信访运行机制陈旧和信息化水平不足問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1]。2014年4月,国家信访局出台《关于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2]。2017年7月18-19日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把理念提升、机制创新、制度完善和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和信息化水平[3][4]。

信访制度承担的重要功能显示,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和社会矛盾的晴雨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全新重大研判,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历史性地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必然反映在信访领域并对信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为有效应对新时代的新矛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5]11、21、68。 在数据治理时代,如何依托“互联网+”技术充分激活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价值,推动互联网与信访深度融合,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是当前我国转变信访工作模式、推动信访制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议题。

一、学界有关网上信访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由于网上信访属于新生事物,因而对其展开研究也是最近的事情。目前有关网上信访的学术文献并不多,但近两年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概括起来,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梳理网上信访实践的发展历程

根据吴彬、裴哲等人对网上信访实践的回顾和梳理,1998年,北京市信访办在北京市官方门户网站“首都之窗”设立面向社会公众的“市长信箱”,开始收集和受理民众的网上来信,这可以视作我国网上信访实践的最早探索。此后云南宏德等地也开始跟进。2005年12月底,北京市信访办将“市长信箱”升级为网上信访办公系统,设置了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网络,初步形成相对完备的信访信息处理系统。2007年3月,网上信访迎来重大转折点,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就云南宏德网上信访作出肯定性批示,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点探索,此后全国网上信访工作全面兴起。2009年1月,在综合试点成果基础上,国家信访局开通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连接各级信访部门,实现全国联通。起初该系统仅办理“三农”专题信访事项,随后逐步放开“社会保障”专题和“城市建设”专题,到2013年7月,国家信访局全面放开网上投诉,不再限制网上信访事项的专题领域,网上信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2015年1月1日,全面更新后的国家信访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7][8],至此,网上信访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术研究也迅速跟进。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吕普生:新时代网上信访的社会治理价值与多重现实挑战二是考察网上信访的内涵特征及主要优势

一些学者试图区分“网上信访”和“网络信访”等概念,认为“网上信访”主要强调通过网络表达信访诉求,是针对信访人而言的;而“网络信访”既针对信访人通过网络表达信访诉求,也包括信访工作部门通过网络办理信访事项,因而后者是更为完整的概念[9][10]。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两个术语并无很大差异,“网上信访”其实也包含了信访工作部门办理信访事项的内涵,而且是一个约定俗成、官方通用的业务术语。2014年7月,国家信访局对信访业务术语进行了专门规范(参见《信访业务术语》国信发〔2014〕8 号),其中第96条明确了“网上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党委和政府信访网站或电子信箱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11]另有研究者从政治系统论视角比较了网络信访与传统信访的主要差异[12]。此外,既有文献大都分析了网上信访的特征和优势,概括起来,网上信访的优势主要在于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及时高效、公开透明、平台多样、主体开放(面向所有信访人)、虚拟接触、可以实现信访分流等方面[13][14][15][16]。可以说,有关网上信访优势的概括总体上是客观公允的。

三是围绕网上信访的实践案例展开分析

江苏淮安“阳光信访”是目前讨论较多的一个案例,一方面是因为淮安实践有着较为成熟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2014年4月,全国网上信访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淮安召开[17],因而受到较多关注。根据已有总结,淮安阳光信访建立了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及时受理、办理和回复群众信访事项的“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积极提供视频预约、视频接待、视频咨询等服务的“视频信访系统”,以及规范和改善信访矛盾排查化解的“矛盾纠纷在线排查系统”[18]。一些研究者也考察了其它地方的网上信访实践[19],比如李坤轩等人将山东省济宁市的信访经验总结为“三室一网”, 即在村居(社区)设立信访事项代办室、乡镇(街道)设立信访事项会商室、县(市、区)设立信访事项听证室,依托“济宁阳光信访”信息化网络系统,在全市构建起全面覆盖信访形式、工作过程、工作范围的信访工作新模式[20]。

四是探讨网上信访的建设方案

由于网上信访属于相对较新的公共事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专业人才队伍比较紧缺,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水平尚且不够,信访人通过互联网提出信访事项也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非理性情况,因而学界在对策建议方面的讨论相对较多。比如有研究者提出要加强网络信访平台之间的相互协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研究者立足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所要面对的实际需求和应当承担的功能模块,从技术层面来设计省级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框架和信息流程[21];还有研究者主张要明确信访部门的督查督办职能,完善网上信访程序,健全网上信访信息公开、风险防范、业务培训、考核评价及监督问责等机制,以此加强网上信访的制度建设[22][23][24]。

此外,也有研究者注意到网上信访所面临的数字鸿沟、信访信息流动的延展性、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变性(超出了政府信访系统所控制的范围,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网络空间)和难以控制等问题和局限[25][26]。总体来讲,既有文献已经对网上信访发展历程、主要优势和未来建设方向作了较多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有益借鉴。不过,基于现代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建立起来的网上信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创新,还是推动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为了切实发挥网上信访的优势和潜在活力,我们也必须更深刻地反思网上信访所面临的各种复杂挑战,进而为创新网上信访运行机制、完善网上信访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二、网上信访运行模式的社会治理价值 挖掘网上信访的社会治理价值,需要与信访制度的设计初衷及其制度属性联系起来。新中国信访制度起源于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和政务院的秘书制度。1949年8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正式成立,标志着党内信访工作专职化的开端,而1951年3月政务院秘书厅成立“群众信件组”,则是政府专职化信访机构设立的源头。在初创阶段(1949-1965)之后,我国信访制度又经历了无序(1966-1976)、恢复重建(1977-1981)、制度化努力(1982-1995) 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颁布《信访条例》,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2005年5月1日起实行新的《信访条例》。和规范化运行(1996年以来)阶段[27],党的十八大以来正在迈向信息化和法治化新时期。

信访制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群众向党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投诉请求、参与国家政治建设的制度设置;另一方面则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国家方针政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保护民众合理诉求并促进完善有关政策,既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政治参与功能,又承担公共行政制度的政府治理功能,因而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府治理的复合性制度安排[28]。这种复合性或者说治理型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种创新形式,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和务实的政府治理导向。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5]35-36 作為一种真实管用的民主制度安排,信访制度实际上是社会和国家的双边治理制度,承担着人民利益维护者和政府治理促进者的双边治理功能[29]。“互联网+信访”正是信访制度双重价值的信息化实现形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创建网络化信访渠道和信息化运行机制,有助于充分激活并更好实现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功能。

首先,网上信访提供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纽带,有助于激发信访制度的新活力。我国信访制度设立的初衷,就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双向联系,在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合法性来源。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30]。可以说,信访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的重要渠道。把握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核心,就找准了信访工作的生命线。

网上信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更具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而且更为扁平、更加紧密、更有活力的信息化纽带,为信访工作与群众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智能化平台,既更新了信访工作理念,也为激发信访制度的新活力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信访工作全过程。

其次,网上信访创新了公共参与和表达机制,有助于畅通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渠道。2005年新实行的《信访条例》规定公民可以向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这意味着信访既是公民实现公共参与的一种途径,也是作为司法救济的补充获得权利救济的一种渠道。在传统信访模式中,公民主要以走访和写信方式来实现公共参与或提出权利诉求。然而,现场走访耗时费力,存在一定的经济成本和较高的机会成本,而且在信访事项转交有关职能部门解决的过程中,因信息沟通不畅而容易引起访民误解,甚至产生冲突。纸质信访也需要较长周期,而且缺乏及时互动性。信访渠道不够通畅,是阻碍公民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影响信访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网上信访模式依托于一网式信访服务平台,可以接入各级政府及职能机构门户网站开设的领导信箱、网上咨询、网上投诉、建言献策等网络信访端口,也可以接入手机信访APP、微信、微博等移动信访通道,甚至还可以实现远程视频接访。网上信访不受时空、人数、逐级访等限制,成本极其低廉,访民还能随时查阅信访事项的进展情况,极大地畅通了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渠道。

再者,网上信访重构了公共权力的监督形式,有助于增强政府的社会回应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网上信访带来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不再把信访局限于权利救济,而是推动信访迈向一个权力监督和辅助决策的新时代。信访制度一直承担着权力监督功能,包括以社会权利监督公共权力和以信访机构的公共权力监督职能部门的公共权力。但在走访形式中,由于难以随时跟进信访流程,自公民提出信访事项以后,无论是来自社会的还是来自信访机构的权力监督,其力量都呈递减之势。

与传统走访形式不同,“互联网+信访”允许公民通过多元、便捷的方式随时随地查阅、监督和评价信访事项办理情况,使得权力监督从弱化趋势转变为强化态势。这种信访模式将整个信访过程置于阳光、透明的信息化渠道当中,通过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可以有效确保权力监督的传递性和延续性,促使信访机构和职能部门及时响应信访诉求,加快信访事项流转速度,提高信访工作效率。权力监督的强化,有助于增强政府对于公民诉求和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依法及时就地化解信访事项,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及时有效解决引发信访事项的源头性问题,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和社会公信力。

此外,有学者以淮安“阳光信访”为案例研究发现,淮安实践从方式、流程、功能和制度四个方面实现了治理创新。方式创新是指将来信、来访、来电、网上信访都统一纳入到阳光信访系统在线流转,流程创新实现了自动判重、在线流转、自动监督和综合分析等功能的集成,功能创新是指在保留传统功能基础上实现了社会风险预警和绩效评价功能,而制度创新在于将阳光信访实践规范化和制度化。在这四种创新中,方式创新与功能创新起核心作用,既可以推动传统信访制度的根本变革,也符合大数据驱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发展趋势[9]。

三、网上信访运行模式面临的多重现实挑战 尽管网上信访在密切联系党政机构与人民群众、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功能方面拥有着巨大潜力,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初建时期的网上信访仍然面临多重现实挑战,包括技术性挑战、适用性挑战、运行性挑战和它自身的功能性挑战。

(一)技术性挑战

技术性挑战是指网上信访所赖以运行的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暂时呈现碎片化状态,还有待从技术上实现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的一体化。就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而言,目前仍需解决互联互通问题和全覆盖问题。在互联互通方面,纵向上既有中央层级信访信息系统,也有省级信访信息系统,还有各地市、区县、乡镇信访信息系统;而横向上除了专职信访机构的信息系统之外,还存在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力推纵横向信访信息系统的有机整合,但目前这一目标还未完全实现,纵向层级间、横向部门间信访信息系统各行其是、相互封闭、互不对接、重复建设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全覆盖方面,地市级以上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比较完备,但区县和乡镇层级却还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访信息软硬件建设和专业化人才配备都还存在较大缺口,而区县和乡镇层级的信访机构及职能部门,恰恰又是信访业务量最大的机构。因此,加强区县和乡镇层级信访信息系统建设迫在眉睫。

在网上信访服务平台方面,目前受理网上信访的服务端口较多,有网上信访平台、市长信箱(有些并入网上信访平台)、电话、短信、微信、手机信访(阳光信访)客户端APP等等,这极大地方便了信访人,也有效地拓展了网上信访渠道。但问题是,信访人很可能会就同一信访事项通过多种服务端口提起网上信访,而且还可能同时采取传统的来信、走访等形式。如果来自不同服务终端和不同信访形式(线上与线下)的信访事项,不能接入到统一的网上信访服务平台,就会出现重复录入、反复流转和多方处理等问题,增加信访部门的工作负荷。鉴此,网上信访在扩大服务终端以便利信访人的同时,还要解决“多端口进入、多平台受理”问题,实现“多端口进入,一平台受理”。此外还需要将通过传统信访提起的信访事项也统一纳入到信访服务平台和信访信息系统当中,以应对重复访问题。

(二)适应性挑战

适用性挑战是指网上信访需要信访人具备必要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应用技能以及为理解和运用网络信息而必要的文化知识,而这会将许多信访人排斥在网上信访系统之外,造成数字鸿沟和社会不公问题。所谓数字鸿沟,简单讲就是不同地区或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或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31],或者说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机会差别。对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于2001年给出了一个详细定义,认为数字鸿沟是“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商业部门和地理区域,在接入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的机会上所存在的差距”[32]。在T.J. Arquette看来,数字鸿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信息传播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二是在信息传播技术的拥有方面的差距;三是在信息传播技术的使用方面的差距[33]。韩国学者金文朝和金锺吉也强调了数字鸿沟的多维性,把数字鸿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a)信息资源的可接入性,(b)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和(c)鉴赏信息价值的能力[34]。这进一步推进了学界对于数字鸿沟的理解,他们所称信息价值的鉴赏能力,是指通过使用信息资源判断信息的价值进而作出选择的能力。

自2001年7月在北京召开“关注数字鸿沟:公众理解信息技术高级论坛”起,中国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35]。实际上,数字鸿沟已经超越技术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所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应用为依据测算了我国的城乡和区域数字鸿沟,连续多年发布了《中国数字鸿沟报告》。其中2013年报告指出,尽管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和区域数字鸿沟总指数呈下降趋势,但2012年仍然分别高达0.44和0.32;也就是说,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城市落后44%,最落后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32%。仅就网民普及率而言,2012年城市网民普及率为57.3%,而农村网民普及率仅有24.3 %,远未达到全国42.1%的平均水平;在国际对比当中,中国网民普及率目前僅为英国等国家的一半左右[36]。

巨大的数字鸿沟意味着,即便我们建立起统一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仍然有庞大的群体被排斥在网上信访之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信息贫困群体与社会矛盾中利益受损群体往往有着高度的吻合性,因而也与提出信访事项的主要人群高度重合。网上信访所带来的方便快捷、成本低廉、过程透明、反馈及时和监督评价等优势,对于信息资源匮乏地区的信息贫困群体而言是不适应的,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尽管信息贫困群体仍然可以采用传统信访方式,同时网上信访的应用从其初衷上讲是为了方便信访人而非刻意制造这种社会不公,但它在客观上所造成的不平等后果,却成为网上信访需要应对的一个关键挑战。在对信访实践的观察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地方试图通过代理网上信访的运行机制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但一方面,这种应用总体尚不成熟和普遍,代理者能否真正有效代理信访人,还存有质疑;另一方面,尽管代理网上信访不失为一种弥补数字鸿沟的方案,但对于信访人而言,却极大地削弱了网上信访应有的诸种优势。

(三)运行性挑战

这是网上信访面临的第三重挑战,它是指信访工作部门在处理海量复杂信访事项过程中可能存在形式主义、机械主义和官僚主义答复等问题,甚至导致向传统信访回潮,从而大大消解网络技术革新和互联网应用带来的信访红利。如果说“互联网+信访”的优势可以为传统信访工作带来新的数字红利的话,网上信访的不当运行就难以将这种数字红利转化为真实有效的信访红利。一方面,网上信访事项的办理,必须着力克服形式主义和机械主义答复问题。在及时受理率、流转率和结案率等考核指标的压力下,一些信访部门为了提高网上信访办理效率,可能会采取格式化、条例化方式答复信访人,避重就轻、避实就虚[37] 有研究者通过经验案例证实了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参阅:彭明兰.另一种政治参与:网上信访的制度与实践逻辑[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这种答复方式既未有效地解决信访人提起的信访事项,也未与信访人展开有效的沟通对话,很可能会累积信访人的不满情绪,使得网上信访服务平台从不良情绪的输出窗口转变为新的不满的郁积渠道,成为一个冷冰冰的数据平台,反倒不利于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网上信访事项的办理,必须大力解决业务主管部门存在的官僚主义、部门分割问题,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在网上信访实践中,有些业务处理部门为了避免所谓信访麻烦,以信访事项归属不明确(比如多个部门有权处理)、信访程序瑕疵、信访人材料不足等为由推诿扯皮,不予合作,不仅延误信访事项办理流程,而且对于自身存在的可能引发信访事项的问题也不积极反思和修正。无论是形式主义、机械主义还是官僚主义、部门分割问题,其本质都是慵政、懒政和怠政问题。网上信访未能妥善解决的信访事项,不仅会重新回流到传统信访当中,而且很可能会累积信访人的不满情绪,激化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从而给传统信访带来更大的冲击。

(四)功能性挑战

这是网上信访的第四重挑战,它是指网上信访本身的功能局限。既有文献大都侧重于讨论网上信访的主要优势和积极功能,尽管这些讨论的确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而且本文也着重考察了网上信访在激活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功能方面的巨大潜力,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上信访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数字化信访渠道,信访事项的实际处理还在于专职信访机构和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信访矛盾能否得到有效化解,仍然有赖于线下信访。因此,任何试图脱离、忽视甚至取代传统线下信访的设想都是不足取的,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信访问题。

此外,与传统线下信访相比,网上信访有其突出的劣势[38]:其一,网络虚拟特性在带来成本低廉和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助长了信访的随意性,大量匿名信访、不实信访涌现出来,占据了网上信访资源,耗散了信访机构及业务部门的工作精力。其二,网络传播迅速的特点给非理性信访提供了便捷机会,一些信访人过分渲染自己的情绪化、非理性诉求,并通过多渠道发帖转帖方式恣意放大发酵,使得网上信访舆论产生瞬时集聚效应,造成不良的信访效果。其三,网络舆论的集聚效应存在转化为线下集体性行动的风险,这极大地增加了群体性事件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难以预测性,给政府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带来新的挑战。

四、以运行机制创新开创透明高效的阳光信访新模式 尽管存在上述多重挑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走出传统信访困局,打造便民利民、开放互动、透明高效的阳光信访新模式,进而充分实现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化时代的信访工作必须紧跟数据治理大趋势,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移动化、即时化、可视化和高效率优势,把信息化作为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和深化信访制度改革的重要载体,从以下方面推动“互联网+信访”这一阳光信访新模式。

一是建设全国统一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信访信息互联互通。“互聯网+信访”的实施有赖于坚实充足的通讯基础设施、统一完备的信访信息系统和便捷友好的信访服务平台。《关于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互联网建设一个全国统一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处理过程透明化和统计分析智能化。2015年1月1日,国家信访信息系统正式建成运行,并于当年实现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互联互通。截至2017年7月,该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实现省、市、县三级信访工作机构的系统接入全覆盖,相继与民政部、住建部等36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实现了联通,全国省市县三级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接入量已达8万多个[8]。纵横向信访信息系统的对接联通,是建设全国统一的信访信息系统的重要一步,接下来还需提高不同系统之间的一致性,优化系统功能设置,促进各级各地各部门信访数据的开放共享,加快推动网上信访业务流、信息流、管理流的有机融合。

二是搭建一网式信访服务平台,再造信访工作流程。为方便群众网上信访,需要在全国统一的信访信息系统基础上,搭建一个集投诉、办理、查询、跟踪、监督、评价于一体的全国性一网式信访综合服务平台,使得各地的一网式信访服务平台与全国服务平台连为一体。在服务端口接入方面,一网式信访服务平台要提供集网络、电话、短信、手机信访APP、微信、微博、视频、电子邮箱于一体的多端口、多渠道信访服务矩阵,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提出信访事项,查询办理过程并进行监督评价。在服务功能优化方面,一网式信访服务平台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新媒体技术再造信访业务流程,将信访事项办理方式、过程和结果在网上公开,实现业务全覆盖、信息全录入、数据全生成、办理全公开、结果全反馈,群众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提升信访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还要继续探索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信访业务流程标准化管理,提高网上信访业务的规范化水平。

三是衔接网上信访与网下信访,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无论采取何种信访渠道和运行机制,信访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都是解决信访事项涉及的实际问题。尽管“互联网+信访”为访民提供了便捷的诉求表达方式和监督评价机制,但信访问题的真正解决还需要网下信访工作。可以说,网上信访,功夫还在网下。网上信访一方面不能取代传统的来信来访方式,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倒逼网下信访提质增效。因此,网上信访模式的深入推进,必须注重在网上信访与网下信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衔接互动机制,把能否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保护访民合法权益作为衡量全部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切实解决问题,网上信访才能真正赢得社会信任,才能有效引导更多访民采用网上信访方式,从而缓解现场走访的压力,提高信访工作的整体效能。

四是挖掘信访大数据,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和服务决策能力。201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要求建立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随着信访法治化水平提高和群众法治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将被依法纳入到司法渠道,诉讼性权利救济事项将从信访系统分离出去,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将会逐步弱化。与此同时,信访的权力监督和辅助决策功能将大大增强,因为信访是各类社会问题集中呈现的重要窗口,反映出党和政府在国家治理当中存在的制度设计短板、政策执行局限和权力行使问题。

据此,信访工作除了着手于信访事项解决之外,更要着眼于源头性、基础性工作,也就是要善于从群众信访事项中发现带有普遍性、趋势性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问题,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推动从源头上解决好信访问题。网上信访模式恰恰具有汇聚信访信息、挖掘分析信访大数据、科学研判社会动态的突出优势。因此,未来的信访工作要依托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充分挖掘运用信访大数据,建立智能化、数字化、图表化的数据分析模型,及时研判信访形势、了解群众诉求、排查矛盾纠纷并预测社会动态,发现海量信访信息所反映出来的前端治理中带有普遍性、趋势性的问题,提出富有针对性、预见性和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提升信访部门服务于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五、延伸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信访制度尤其是行政信访制度就饱受社会各界诟病,主张完全废除信访制度或将信访工作全部并入同级人大的理想主义观点也大有人在。然而,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访体系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信访体系自身的运行问题,比如考核方式不当、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等;第二个层面是信访体系所处理的对象,即社会问题或社会矛盾,这些社会问题通常都是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当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或利益调整、利益冲突所引发的,与此同时也是信访体系之外的其它治理体系(如党的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司法体系和人大机关等)未能有效化解的问题。如果我们废除信访制度,实际上只是消除了第一个层面的问题,而第二个层面的问题除非能够在信访体系之外得到有效化解,否则将会给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带来很大冲击。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优化信访体系之外的治理体系,即党政、司法和人大治理体系,在减少社会矛盾发生的同时将原来由信访体系承担的部分功能分流到党政、司法和人大治理体系当中,尤其是将可以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的权利救济问题分流到司法体系当中;另一方面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提升信访体系化解矛盾冲突和预防社会问题的能力,而网上信访恰恰是创新信访工作方式、优化信访运行机制、提高信访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分流信访功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认识到,信访制度从其初衷来讲就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从工作实践来讲也的确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社会民主监督和改善政府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制度形式。信访制度的改革不应忽视甚至放弃这项制度本身具备的社会治理优势,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恰恰能够更好地激活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功能。网上信访所产生的互联网大数据,对于充分发挥信访制度的民意汲取、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辅助决策功能,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此意义上,网上信访甚至可能引起传统信访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无论从功能转变还是运行机制上都是如此。有关网上信访的下一步研究,一个颇有价值的议題,应该就是如何借鉴计算社会科学中的研究方法,有效提取和深度分析网上信访所产生的互联网大数据,一方面用这些数据分析来观察信访人的网上信访行为方式以及这种行为方式所折射出的个体心理和社会情绪;另一方面是用这些信访大数据来预判社会发展态势和矛盾集中领域,为政府提前预防和有效应对社会矛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最大限度发挥网上信访的社会治理潜能,我们就必须充分重视和积极解决本文所指出的网上信访所面临的技术性挑战、适用性挑战、运行性挑战和功能性挑战。技术性、运行性和功能性挑战通过多边协作可以逐步攻克,最大的难题应该是适用性挑战,也就是如何缩小数字鸿沟及其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尽管通过网上信访运行机制创新可以部分缓解数字鸿沟问题,这它的彻底解决还有赖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国民教育水平提高、社会贫富差距缩小、信访人可行能力提升等方面。可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网上信访所面临的数字鸿沟及社会不公问题都会持续存在,解决起来任重道远,因而不能忽视传统信访的重要地位。JS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1.

[2]关于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国信发[2014]3 号)[EB/OL].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2014-10-11].http://www.gjxfj.gov.cn/2014-10/11/c_133708936.htm .

[3]孟建柱: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EB/OL].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2017-7-20].http://www.gjxfj.gov.cn/2017-07/20/c_136459195.htm .

[4]第八次信访工作会议召开 未来信访将更注重法治和信息化[EB/OL].中国网,[2017-7-21].http://news.china.com.cn/txt/2017-07/21/content_41255162.htm .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21,68.

[6]吴彬.网络信访制度的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7]裴哲,孙卓华.公民利益诉求新机制:“互联网+信访”的发展逻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51-54.

[8]国家信访局.信访工作这五年:阳光信访新模式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EB/OL].国家信访局微信公号,[2017-07-07].

[9]张海波,童星,等.网络信访:概念辨析、实践演进与治理创新[J].行政论坛,2016(2):1-6.

[10]于水,姜凯宜.论网络信访的碎片化逻辑与治理之道[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2-120.

[11]国家信访局信访业务术语(国信发[2014]8号)[EB/OL].衡水市群众工作中心官方网站,2016-12-28,http://www.hssqzgzzx.gov.cn/xfzt/zx/43.html .

[12]金太军,杨国兵.政治系统论视角下传统信访与网络信访的比较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7-15.

[13]孙小平.对网上信访的理性认识和正确引导[J].秘书之友,2011(11):38-40.

[14]熊翔宇.改革完善我国网络信访工作的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6):9-11.

[15]刘振勇,等.成本分析视域下网上信访优势的合意发展[J].领导科学,2017(14):33-36.

[16]王巨新.加强新时期网上信访工作[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90-92.

[17]全国网上信访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苏淮安召开[EB/OL].人民网,[2014-04-1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414/c1001-24892052.html .

[18]中共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委员会.构建“网络信访”立交桥 打造“阳光信访”直通车——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创新信访工作模式[J].中国应急管理,2014(4):52-53.

[19]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网上信访四大模式[J].领导决策信息,2014(23):24-25.

[20]李坤轩,邱丽莉.“互联网+”视域下基层信访工作的创新路径——基于山东省济宁市信访工作的实践[J].理论导刊,2017(3):24-27.

[21]杨飞,周凌.省级网上信访与公众诉求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J].电子政务,2008(4):135-139.

[22]石佑启,黄喆.论网上信访及其制度保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96-100.

[23]姜胜洪.网上信访:动因、问题及其发展路径[J].电子政务,2014(2):80-86.

[24]王郅强,刘子炀.我国网上信访信息综合平台制度保障体系构建[J].桂海论丛,2015(4):77-81.

[25]吴天昊.网上信访:技术革新还是制度创新[J].社会观察,2008(4):30-33.

[26]吴柳芬,刘蔚.网络社会条件下的信访相变与治理[J].新视野,2017(1):43-48.

[27]刁成杰.人民信访史略[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28]王浦劬,等.以治理的民主实现社会民生:对于行政信访的再审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9]吕普生.国家-社会的双边代理与四向激励——中国行政信访制度功能转换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2(12):58-65.

[30]习近平: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EB/OL].新华网,[2017-07-19].http://www.xinhuanet.com/2017-07/19/c_1121346653.htm .

[31]张新红.什么是数字鸿沟?[J].电子政务,2008(11):12-15.

[32]OECD.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Paris: OECD, 2001.

[33]转引自:金兼斌.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1):75-79.

[34]金文朝,金鍾吉(张海东,译).数字鸿沟的批判性再检讨[J].学习与探索,2005(1):32-38.

[35]冷德熙.关注中国数字鸿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6]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张新红).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EB/OL].国家信息中心官方网站,[2014-5-20].http://www.sic.gov.cn/News/287/2782.htm#_ftn1

[37]彭明兰.另一种政治参与:网上信访的制度与实践逻辑[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8]吉安市委市政府信访局.谈谈网上信访工作的感悟[EB/OL].江西省信访局官方网站,[2012-8-31].http://www.jx-xinfang.gov.cn/ztzl_4/cxzyhdzt/201501/t20150128_349186.html .

作者:吕普生

第3篇:附表2 山东省网上信访系统平台联通方法

电脑先安装WIN7系统,在桌面上找到“网络”,右击“网络”选择“属性”,→选择“设置新的连接或网络” →选中“连接到工作区”点“下一步” →点击“使用我的Internet连接(VPN)(I)” →在“Internet地址”输入:“218.58.217.230”,选中下方对话框“现在不连接,仅进行设置以便稍后连接”,点“下一步” →“用户名”输入所在单位登录帐号(见附表3),“密码”设置为6个1,选中对话框“显示字符”、“记住密码” →点“创建” →点右下角的“关闭”。

在桌面右击“网络”选择“属性” →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 右击“VPN连接”选择“属性” →选中“安全” →在“VPN类型”选中“使用Ipsec的第2层隧道协议(L2TP/Ipsec)”,“数据加密”选项中选择“不允许加密” →点“确定” →双击“VPN连接” →弹出“连接VPN连接”,用户名:单位登录帐号(见附表3),密码为6个1 →点击“连接”→VPN连接成功。

打开浏览器IE8,输入172.25.0.1/sdxfnb/按回车键,成功登录的话会显示“山东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

第4篇:搭建个人网上平台

1 前言

什么是动态域名?

Internet上的域名解析一般是静态的,即一个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是静态的,长期不变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在Internet上搭建一个网站,需要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

动态域名的功能,就是实现固定域名到动态IP地址之间的解析。用户每次上网得到新的IP地址之后,安装在用户计算机里的动态域名软件就会把这个IP地址发送到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器,更新域名解析数据库。Internet上的其他人要访问这个域名的时候,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器会返回正确的IP地址给他。

因为绝大部分Internet用户上网的时候分配到的IP地址都是动态的,用传统的静态域名解析方法,用户想把自己上网的计算机做成一个有固定域名的网站,是不可能的。而有了动态域名,这个美梦就可以成真。用户可以申请一个域名,利用动态域名解析服务,把域名与自己上网的计算机绑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家里或公司里搭建自己的网站,非常方便。

2 平台

1. 基于ADSL动态IP上网用户; 2. Windows XP sp2 操作系统;

3目标

1. 建立自己的Http网站服务; 2. 建立自己的Ftp站点服务; 3. 建立自己远程桌面连接服务;

4开工

4.1 IIS安装设置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缩写,是微软提供的Internet服务器软件,包括WEB、FTP、Mail等等服务器。

安装方法:

1. 光驱中放入操作系统安装盘;

2. “开始”“控制面版”“添加或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

3. 选中“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点击“详细信息”

4. 选中所有项点击“确定”,回到Windows组件向导,点击“下一步”,开始安装,安装程序会自动从操作系统安装盘读取所需文件。 5. 安装完毕后,在 “控制面版”“管理工具”中会有一个叫“Internet 服务管理器”。双击打开:

6. 建立虚拟目录进入“虚拟目录创建向导”,录入别名(别名即你要创建的虚拟目录名称,可以自行取名)“下一步”选择网站内容的物理位置“下一步”所有东西默认即可“下一步”“完成”来完成虚拟目录的创建。

7. 也可在资源管理器中建立虚拟目录,方法:选择在建立虚拟目录的物理文件夹,点“右键”“属性““Web共享”选择“共享文件夹”填入“别名”“确定”完成虚拟目录的创建。 8. 将你网站内容发布的虚拟路径对应的物理文件夹下。

9. OK,这时你可能过IE访问你刚发布的网站了,不过只能用Localhost/别名。在局域网内部使用IP访问也会连接不上,看看吧,是防火墙的原因。 10. 进入“控制面版”安全中心“Windows防火墙”“例外”“添加端口”:

11. OK,这时你可能过IE访问你刚发布的网站了,不过只能用Localhost/别名,或在局域网内使用IP访问,还不能在外部公共上访问。 12. Ftp虚拟目录的建立和网站的虚拟目录的建立一样。

4.2 动态解析域名

1. 建立好Http、Ftp的虚拟目录后,仍然不能在外网访问,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在外网访问建立好的Http或Ftp; 2. 下载花生壳(http://)等动态域名解析的客户端软件,在本地安装,并注册帐号。

3. 在相应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商那申请一个域名(可是免费的二级域名,也可付费的顶级域名)。

4. 运行动态域名解析客户端,此时我们可能还不能在外网访问我们的网站或Ftp站点,因为有些动态域名解析客户端不能代你实现转发功能。 5. 此时,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路由器中设置转发功能。TP_Link的路由器提供此功能,其它路由器我想也会提供此功能的。进入路由器的配置页面转发规则:

其中服务端口80为Http默认端口,21为Ftp默认端口;IP地址为你本机的IP地址。为顺利开启远程桌面,可以再加一条:服务端口为3389,IP地址仍然是你的本机IP地址。

6. OK,大功告成。你可在外网使用你向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商申请的域名来访问了。如:

申请的域名是http://myWeb.com Http虚拟目录别名为HttpTest Ftp虚拟目录别名为FtpTest 那么访问网站是地址为:http://myWeb.com/HttpTest/文件 访问Ftp站点时地址为:http://myWeb.com/Ftp 远程桌面连接时地址:myWeb.com

呵呵,牛吧,这下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Ftp,还能远程桌面进行远程管理了。

4.3 补充

上面所说的只是实现基本的功能罢了,还做不到很安全。为了安全可以还改进,比如配置访问权限等。

说实在,自带的Ftp是最烂的了,最不稳定的了,功能还是最弱的了,有时我们可以用第三方的一些工具,如Ftp的Serv_U等功能强大的工具。

4.4 核心总结

在实现整个功能的过程中,有三点可能容易被忽略: 1. 防火墙打开80端口和21端口; 2. 路由器设置转发功能;

3. 机器要打开“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此计算机”,并配置好远程连接的用户: 5 附录

不写了。

第5篇:网上购物平台

广州市飞旭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网上购物平台

网上购物平台

系统概述

网上购物平台相比于一般的网上购物店,它提供了更多的服务,网上购物平台一般都是比较大型的,综合性的。网上购物网站不止是为网上购物者提供商品的平台,同时也是为那些欲在网上开店的人提供平台。网上购物平台提供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网上开店等服务。

在我们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市场经济社会,网上购物平台是作为第三方存在,为买家提供更好的购物平台,为卖家引来更多的顾客。

系统结构

如图所示,系统按多层架设计,严格按MVC设计理念,系统包括了服务访问层、服务实现层、数据存储三大部分。该项目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网络结构

联系电话:020-28935161 网址:http:// 地址:广州市番禺大道北555号

广州市飞旭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网上购物平台

如上图所示:系统基于Web访问的体系统来开发,兼有B/S和C/S结构的整合。系统角色分商家、顾客(购物平台注册会员)、系统管理员。

会员管理子系统

会员界面

联系电话:020-28935161 网址:http:// 地址:广州市番禺大道北555号

广州市飞旭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网上购物平台

如需看更多功能请访问 http://

商家管理子系统

商家会员注册

商家会员注册步骤与会员注册步骤相似,只是注册内容包函商家公司信息。

商家信息维护(后台管理子系统)

可单个操作,也可批量操作:资料修改、批量审核、加减分、升降级、延期、信用度调整、批量冻结、批量黑名单等 、批量邮箱激活、捆绑手机(可重新验证手机,验证通过后,原手机删除,可重置密码 ),手机验证状态,操作完毕后可下发业务信息(发送短信或邮箱)。提前终止体验期 查询个人之后,点击个人,现出个人明细“详细信息,投诉建议信息、及所报名、参加的活动、所订购、购买产品,点击活动或产品明细,进入相应产品或活动。

商铺管理

商家发布产品信息

商家要产品分类进行产品信息发布,经后台管理员审核通过,产品信息会自动发布到购物平台主网站上。

分类选择

联系电话:020-28935161 网址:http:// 地址:广州市番禺大道北555号

广州市飞旭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网上购物平台

产品信息上传

联系电话:020-28935161 网址:http:// 地址:广州市番禺大道北555号

广州市飞旭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网上购物平台

站内信息搜索引擎

系统提供多种分类查询,供顾客和商家精确和模糊查询。

在线购物子系统

在线支付接口

系统要求可以扩展多种网上在线支付接口,如支付宝、银行在线支付等。

后台管理子系统

后台管理子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它与以上子系统有紧密的关系,也可以看成是其他子系统和模块的支持平台。它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用户管理 会员管理 商家管理 角色管理 权限管理 产品分类管理 公告发布管理 IM录像播放

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模块

1) 用户管理:实现用户信息增、删、修改功能; 2) 角色定义:定义系统中角色信息维护; 3) 权限管理:设置系统中权限与功能点绑定; 4) 用户与角色关系绑定; 5) 角色与权限关系绑定;

联系电话:020-28935161 网址:http:// 地址:广州市番禺大道北555号

第6篇:网上信访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育局深刻认识到开展网上信访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网上信访是党和国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是信访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在县信访办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以xx大精神为指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利用网络资源,扎扎实实地做好网上信访工作,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建立面向群众的网上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逐步将网上信访建设成为群众信访活动的主渠道。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按照新津县网上信访工作的要求,成立以一把手挂帅、相关科室配合的网上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相关责任。二是建立网上信访工作机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确保我局网上信访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网上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冯仲祥 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 组 长:曹炳强 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张崇洪 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张宏权 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刘明磊 教育工会副主席

吴成忠 教育局中教科科长

雷 虹 教育局小教科科长

王晓革 教育局安全科科长

谢 成 教育局艺体卫科科长

周永良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宏权同志兼任。

三、工作原则

网上信访工作按照国家信访局关于网上信访试点工作“四项原则”和“四个因地制宜”要求,结合教育局网上信访的现有基础和实际情况,抓好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一)依托现有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应用软件,做好与全县信访信息系统的对接。

(二)方便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面向广大群众,简化操作流程,方便群众利用网上信访渠道提出意见建议或投诉请求。

(三)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增强工作透明度,力争把大部分可以公开的信访事项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在网上公开,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快捷高效的原则。立足于解决问题,建立健全适应网上信访特点的工作机制和方便群众网上信访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工作效能,在第一时间内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

四、建章立制,规范程序

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网上信访的特点规范了网上信访事项办理程序,研究建立了领导阅批网上信访事项制度、网上信访答复制度、网上信访督查督办制度、网上信访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制度,实现网上信访规范化和制度化。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网上信访宣传力度

加强对网上信访的宣传,让群众了解网上信访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这一新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将网上信访建设成为教育局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公布网上信访网址、《网上信访须知》、《网上信访程序》等,大力提高了网上信访的知晓度。

(二)专人专机负责网上信访工作

教育局高度重视网上信访工作,为确保网上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门配置了一台微机来落实网上信访工作,并安排了专人负责网上信访工作,由教育局办公室周永良负责每天进入网上信访网站,查看教育局的工作平台,及时处理有关教育的网上信访案件。

(三) 严格按照网上信访要求,做好网上信访工作

一是坚持领导解决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包案制度。对容易引发群体性信访事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定期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影响大局稳定的重点问题,经汇报后单位领导包案处理。二是坚持领导值班制度。教育局对网上信访作了具体的安排,局长每周五为信访接待日,其余局领导轮流到信访室值班,切实掌握县教育动态,努力为信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把信访案件当作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实践“xxxx”重要思想、转变工作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头等大事来抓。今年以来,各级信访干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热点难点问题,许多信访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较好地解决。

第7篇:网上信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信息化建设,借助“数字湖南”建设的契机,加大经费投入,整合网络资源,强化培训力度,规范“网上信访”运作模式,建成了以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为主干,以市信访网站为补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了贡献。截至3月,共受理群众网上信访件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余件次,某某信访网上点击量累计超过余万次。

一、联网受理。一张网整合力量。市信访局成立了信息网络处,明确一名处长、三名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干部,26个市直单位、00个区县(市)和高新区配备1-2名专职管理员,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了网上信访代理员,重点工程指挥部成立网上民情室(站)。目前,全市共有专职网上信访管理员426人,网上信访代理员2689人。一平台共享资源。市政府出台了《某某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对全市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全市先后投入1400余万元用于信访信息网络建设。5月,“某某网上信访”互通平台正式开通;目前,000个区县(市)、000区、96个市直部门、286个乡镇(街道)开通网上信访,实现了与政府公众信息网资源共享。一个口受理诉求。我们把书记市长信箱、电话信访、网上投诉、建言献策等全部归口到网上信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变上访为上网。全市共用一个数据库,统一处理标准、统一汇总报送、统一分析研究,减少了人财物浪费,避免了多头受理、重复交办。一时间作出反应。我们还严格筛选聘请86名经验丰富、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网民担任舆情监督员,随时关注网情动态,群众表达诉求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各级政府部门能一时间听取群众呼声、一时间作出反应。

二、联动培训。一是制度化。制定《某某市信访系统培训计划》,建立了干部培训制度,明确每年3-5月为全市信访系统应用管理队伍培训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到市、区县(市)讲课答疑,现场指导,集中授课。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以来,共培训2800人次。二是结合化。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学习外地网上信访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先后分批组织到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地学习考察,从邯郸、株洲等地聘请专业人员来授课,借鉴信息化成功经验;安排系统管理员不定期到省信访局办公室和办信处跟班学习,参加系统应用培训班。三是专业化。为解决系统运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瓶颈制约问题,与等专业技术服务单位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由专业技术公司承担某某信访系统运维和全市系统建设技术指导工作,使技术队伍更加专业。四是系统化。市委、市政府将网上信访系统培训纳入某某市政府信息中心培训计划,同预算、同规划、同培训,以来共4次参与市信息中心组织的学习培训,参训干部137人。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的培训学习,提升了全员素质,促进了信访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提高。

三、联调处理。一是日常业务内部流转。建立了网上受理、网上分流、网上转办、网上交办、网上督查、网上回复等日常工作流程,2个工作日交办、10个工作日反馈、3个工作日审核,确保15个工作日回复。湖北网民左先生因外甥女在某某深陷传销窝点,多次营救无门,通过某某网上信访写信救助。市信访局网上交办后,市公安、工商、综治等采取联合行动,端掉传销窝点,成功解救人员。二是热点问题网络征询。对网民提出的政策调整,尤其是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民政救助等热点敏感话题,在网上广开言路,组织展开讨论,征询网友意见。一方面宣传党的政策,另一方面引导网络步入良性循环。如有网民发帖举报我市某信访干部不知道有《信访法》后,立即有网友跟帖指出我国目前只有国务院《信访条例》,有理有据,随后很多网民就《信访条例》知识展开讨论,提出了大量很好的建议。三是特殊个案视频听证。针对私改遗、文革、知青等特殊个案处理单位已经分离的不便之处,通过网络视频,远在省城的专家可以通过视频听证,组织政策解释、疏导当事人情绪,指明诉求方向,既节省了群众来回反复奔波的麻烦,又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四是疑难杂症联合会办。组建了网上信访事项联合办理工作组,由公安、法院、民政、人社、国资、法制、城管等部门单位组成。联合会办主要采取约访方式,由市、区县(市)信访局筛选出疑难杂症、涉及多个层面、处理难度大的信访问题提交本级联席会议,通过召开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多方协调会,寻求化解问题的办法,让群众感受“一条龙”式服务的便捷和实惠。仅今年,市信访局通过网上信访事项联合会办,共协调化解信访积案32件,成功率98%。

四、联合规范。一是岗位责任制。实行网上信访“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理承诺制”,要求干部必须及时 录入每一个信访信息,认真处理好每一封网民来信、每一条工作建议,做到“谁办理、谁负责,问到谁、谁负责”,凡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必须限时办结,并随时督促检查办理进度,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要求责任部门配合调查,协调处理,直至问题解决。二是目标考核制。将网上信访工作列入信访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对网上信访硬件建设、人员配备、数据录入、案件办理、系统应用、工作成效等逐一细化,对信访数据录入系统运用不达标的单位实施一票否决。三是督查通报制。组织对各区县(市)和市直单位使用网上信访及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跟踪督查,每月通报,季度讲评,考核。通报推介好的经验和做法,督促工作不力的部门和单位,促使全市工作协调推进。四是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某某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规定》,对网上信访办理不力或激发矛盾等情况,逐一明确了责任追究形式。

第8篇:网上销售平台招商商业策划书

网上销售平台招商商业策划书范文 第一章:公司宗旨

E国电子商务公司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希望能与XXX网站开展电子商务合作。

第二章:公司简介推荐:商业计划书范文专题

E国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成立最早也是最成熟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E国公司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不断成长壮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名员工的盈利的电子商务企业,旗下拥有2家非常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在中国拥有上百万电子商务顾客群。

Eguo的经营理念就是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手段,给广大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最方便的服务和最优惠的价格。Eguo经营的产品丰富,产品包括:食品百货、鲜花礼品、化妆品、个人护理、音像图书、软件游戏、玩具、数码家电、通讯器材、时尚家居、服装服饰、运动休闲、艺术音乐、汽车用品等等。由于采用电子商务的先进手段,Eguo销售的产品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任何线下传统零售商的规模。Eguo和众多知名厂家积极发展战略合作,共同开拓中国电子商务市场。Eguo的合作伙伴包括可口可乐,雀巢,西门子,高伦雅芙,曼秀雷顿等等。

263mall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之一,通过提供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平台与服务体系,采用招商的模式,实现网上商品销售、网上商品推广及网上营销服务。

目前263mall日页面浏览量超过150万,拥有50多万注册用户。月销售额500多万,有200多个入驻商家,40多万种商品在线销售,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名列前茅。263商城的商品涵盖数字卡、数码产品、手机、电脑、家电、音像、软件、图书、票务、化妆品、香水、玩具、鲜花、礼品、运动休闲、服装、食品日化、保健品、成人用品等,以及家居装饰、招生培训等服务类项目。

263mall已经拥有跨越多种行业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美国宝洁公司、美国雅芳化妆品、德国贝塔斯曼媒体集团有限公司等名列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还有国内各传统行业的巨头,如中国对外演出公司、金象大药房、恒昌电脑、NO.5香水店、家和庄兴数字卡店等等。

第三章:项目介绍

一、平台系统介绍:

新建的平台管理系统,在前台可帮助企业整理店面,在后台按商家要求设立商店管理员权限,为商家在网上管理商店提供条件和工具:包括商品库存管理、定单查询跟踪、销售跟踪,帮助企业积累客户数据,缩短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中间环节,建立直接联系。

商家同时享受商城完善的网上支付服务系统,支付方式包括:货到付款、邮政汇款、银行汇款、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工商银行牡丹灵通卡、招商银行一网通以及首信支付平台(包括:中国银行借记卡,中国银行长城卡,工商银行存折,建设银行龙卡,浦东发展银行存折,浦东发展银行东方卡)。解决客户支付问题。

新建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便捷的网上购物----浏览选择方式和搜索选择方式。浏览选择方式,这种选购货品方式和消费者逛商场的方式十分相似,消费者只要按照我们的页面提示逐页浏览就可以了,看中了喜欢的商品,随时可以点击购买按钮将它丢入购物车,并且每一页都设立了购物线路图,让消费者安全,清晰的获得理想的商品。搜索选择方式,消费者可以在页面顶部搜索区域进行多条件商品搜索,首先键入关键字,然后选择商品主类及子类,点击搜索,直接找出想要购买的商品,方便快洁。

二、项目优势:

与各地合作商合作共建的商城平台具有独立与联合两种性质。

独立性,共建的商城平台在当地拥有一定的知名度,E国公司的网站具有较高的全球排名和完善、成熟的电子商务运营理念,双方合作提高了平台的含金量,在当地具有相当强的招商引力和极高的广告价值。E国公司拥有7年成功的电子商务运营经验,通过合作,能协助各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电子商务。

联合性,以E国公司为合作方的各地商城平台,打破了各地知名网站的地域局限性,极大的拓展了地域商品的外流空间,E国公司本身拥有国外投资商资源,能为各地特色商品的国际贸易提供很大的机会,从而能为各地带来极大经济效益。

项目最终会形成一个拥有各地门户网站商城频道的覆盖全国的商城平台,从而形成一个极大规模的B2C网络。网络具有各地特色的商品,形成中国商品库,直接把各地方的特色商品电子化、网络化,超越传统销售的地域局限性,节省各地为商品电子化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避免因为电子商务经验不足而造成经营损失,缩短各地电子商务的成长时间。

三:市场前景

具最新统计,我们拥有网民数量超过了2亿。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增长迅猛,网上成交额由2004年的3500亿元升至2005年的5531亿元,增长158%。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网上消费购物比例达到71.3%,首次超过了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70%)。

2005年,中国互联网网上购物用户数量达到2200万,比2004年增加了600万。其中,乐于接受网上购物的网民比例约占一半(47.8%)。

第四章:招商原则

一、合作商条件

1. 全球排名1万名以内的网站

2. 国内知名品牌企业

3. 各地方的门户网站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其中一条的国内外正规企业均为我们的合作对象(对于特殊合作对象会做出相应调整)。

为了保障合作商的利益,我们对各地合作商数量有严格的要求:百万人口以内城市只选择一家合作商,500万人口以内选择2-3家,500万人口以上不超过5家。

二、合作商享有的待遇

1. E国公司为合作商提供以下支持:

a. 15万种商品的优势资源;

b. 1.200多家供货商户的支持,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商品货源;

c. 遍布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主要经济地区的物流体系,保证商品的流通;d. 及时更新的产品种类及数量,保证销售的适时性;

e. 提供真实详尽的商品资料。

2. E国公司提供完全免费的系统化培训服务,包括:

a. 对于刚开设电子商务的公司我们提供完善的学习软件和教程;

b. 对于所有合作商我们提供现场观摩学习的机会;

c. 采用**平台,为合作商提供模版化的电子商务平台,简单易学,便于管理;

d. 先进的电子商务理念作为指引,少走弯路。

3. 合作中产生利润的方式多样化,具体分成如下:

a. 店铺招商、广告招商的分成

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合作双方都有权针对商城进行平台店铺招商和广告招商,招商分成按二八分成。

b. 商城销售分成

在商城平台中,合作双方都有权销售自己经营的商品,其商品销售所得的利润,合作商和E国公司按五五分成。

c. 其他地方平台上的销售

合作商自己代理经营的商品,也可以在E国公司的其他合作平台上进行销售,但所销售商品必须具有合作商当地特色,不能因地域因素扰乱另一地方平台的价格。所销售商品的利润,合作商和E国公司按四六分成

三、合作商遵守的规则

1. 合作商的合法性

合作商在合作过程中,其网站登陆的信息必须完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保证不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a. 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b.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c.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d.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e. 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f. 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g.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h. 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i. 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2. 招商对象的合法性

合作商在为商城平台招商过程中,必须要求对方提供准确有效证件,并保证其真实性,否则不能与其签署招商合作协议。(有效证件附录: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及质检报告、委托授权书、外资注册证、签约委托授权书等。进口商品需有相关的关税资料。【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office.icxo.com】

上一篇: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心得下一篇:关于提升服务意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