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当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新形势,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强调的从严管教、一步到位的德育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一年级新生德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年级新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要】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的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大地上的一切生物都进入了萌芽和生长的状态,动物从冬眠中醒来,植物也开始发芽,正是需要雨露滋润的时节。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来看,刚刚踏入校门的小学生就像是一棵需要阳光和雨露滋润的幼苗,一棵幼苗想要稳固茁壮成长,牢固的基础是后盾和保障,老师作为一个园丁般的角色,对孩子实施教育的第一步就应该从德育教育入手,而且这种教育开展得越早,孩子思想层面接受积极影响的时间就会越长,德育教育的效果就会越好。而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而不能间断的教育过程,一个良好的开头和稳固的基础对今后长期的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教育条件和途径的分析,提出一年级新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几点有效方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一、德育教育的条件和途径

(一)时机把握

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校园这个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纯净,在这个阶段,他们对德育教育还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这从表面上看给新生的德育教育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进行思考,这反而更有利于教师确定德育教育的起点和方向。而且从人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上来说,第一次接触和进入人的思想意识中的理念和思维模式,给人的影响是最持久而且最深刻的。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个最佳的时机,用科学且适应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方式把新生的德育教育引入一个正确的导向范围。

(二)环境营造

对于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前人或古人的一些至理名言也可以给教师在一年级新生的德育教育上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比较富足和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就算在一般的家庭中,孩子也是家庭的中心,这就给孩子节俭习惯的养成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这也有利于教师采取对照检查的方法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德育教育效果评比表,将学生出现的典型的思想品德问题列入考核内容中,通过想一想、问一问的问题情景设置,让学生自己对照问题进行反思,另外,在设置评比表时,对表现有所改善的学生可通过奖励小红旗或小印章的方式进行鼓励,或者还可以借鉴孩子们日常的游戏元素,将奖励形式改为点赞贴纸,并制作学生荣誉手册将学生所得荣誉贴在手册中,随着手册中荣誉印章的增多,一定会激发小学生的荣誉意识,也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采取了以上两种激励手段后,将对学生的奖励情况直观显示在评比栏中,不但会使激励作用充分发挥,也会促进学生对自己思想品德问题的重视。另外,这种检查方式也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德育教育进展情况,对其教育效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德育教育的开展方法

(一)集体意识培养

学生的品德教育要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进行这种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实现,例如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开展像“我是文明小先锋”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附近的社区中寻找乱丢垃圾的现象,并将这些垃圾集中回收交给老师,通过具体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二)学校和家庭的联合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和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两个地方,因此,德育教育必须实行两者联合的方法进行开展,学校教育主要的功能是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并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普及。而教育效果的体现除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观察在学校中进行以外,当孩子回归到家庭,这方面的教育就要靠家長来完成了,并且德育教育的成果往往更多地会在日常生活的表现中体现出来,联合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全面地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

(三)注重心理辅导,关注学生成长

开展德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将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渗透进去。这种方法会增强学生对正确思想观念的认同感,因为当思想的转变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起到促进作用时,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引起重视,并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教育无论是对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还是对学生自身的成长,都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四)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成效

德育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的感受,因此,教师应当多在教育开展方式上动脑筋。例如可以通过对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故事的学习来开展德育教育,组织学生对绘本中的故事进行分角色演绎,而且绘本故事这种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孩子们对它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促使他们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和接受变被动为主动,教育成效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结语

一年级新生的德育教育拥有一定的良好基础条件,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应当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促进两方面入手,在外部利用积极的德育教育资源和素材,在内部采用科学丰富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内外兼修的共同作用,实现一年级新生的德育教育全面开展。

(编辑:马梦杰)

作者:吴铱淼

一年级新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2:

小学新生渐进性行为习惯教育模式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当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新形势,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强调的从严管教、一步到位的德育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我校是处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就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合我国国情和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新生培育的新途径。

一、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当前我们的德育工作普遍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学科教学。低年级教师更没真正注意到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加之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知之甚少,往往就容易忽视了新生阶段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倾向、政治观点、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突破德育工作的这种被动状态,学校高度重视,首先从新生德育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对新生科任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业务培训,如加强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学习,研究和探讨新生出现的种种现象和规律等,提高新生科任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形成新生科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德育意识;然后针对一年级新生思想道德建设应从养成教育抓起,从小事抓起,从普通行为抓起的紧迫性,把培养新生渐进性行为习惯的起始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新生渐进性行为习惯教育的管理评价制度实施

没有良好的校风,就难以打造进取的学风。我校开展的新生渐进性行为习惯教育模式研究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德育管理评价制度,如《校园德育细节》《家庭德育细节》《社会德育细节》《校园升降国旗规范》《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班级公物管理制度》《班级管理量化评比制度》等。日常文明行为由学校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学生文明督查员实施全程跟踪。另外我们注重发挥一年级新生积极性高的特点,让他们互相之间进行民主监督,这又令他们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大大增强。通过这样培养新生的行为习惯来培养他们的情操,对班风、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展系列管理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和禾苗的自然生长规律是一样的。我们主张尊重规律尽力耕耘,不松懈、不间断,反对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又反对拔苗助长,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我们发现新入学儿童的生理成长对他的精神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大脑的成熟,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水平都会有所提高。因此,在新生渐进性行为习惯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当各种各样的良好行为习惯稳定出现,实际上德育工作就已水到渠成。

三、融入活动的渐进性模式,促使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电视、火炬专栏大力宣传,通过校级、班级、少先队专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对新生进行针对性和渐进性行为训练活动。渐进过程概括为八大步骤:1. 使新生认识行为习惯的重要;2. 使新生知道环习惯的害处,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3. 与新生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4. 为新生树立榜样教育;5. 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如好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利用人为动作延缓坏习惯的出现及合理奖惩等方法来巩固好习惯抑制坏习惯;6. 鼓励新生持之以恒地练习,提醒新生不要轻易地说泄气话;7. 对新生行为进行及时而科学的评估引导;8. 在新生周围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无论是通过哪一种载体展开的渐进性教育模式,均要符合新生的阶段特点,让他们在高高兴兴的氛围中培养符合时代所需要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令各层次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强制性要求开始,在行为训练的实践中从被动逐步转化为主动,再从主动转化为自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渐进性发展效果。

小学新生阶段的孩子比较小,处于一种对“家长和教师的权威”依附性很强的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大的特点。所以在新生渐进性行为习惯教育模式中,我们既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也注重道德认识的提高、情感的熏陶和意志的锻炼,令学生通过行为塑造品德。

四、家校携手,合力打造育人新环境

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生源背景较为复杂,部分新生来自本地富裕家庭,家长过分溺爱,养成唯我独尊、事事都得顺着他们的坏习惯;部分新生来自外省市,父母一般靠在本地务工经商等为生,经济条件较差,且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形成放任自流的“无政府主义”状态;部分新生家长虽然重视子女教育,但“重智轻德”,造成儿童道德缺失和行为不当;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则完全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的改变,孩子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这个阶段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加需要注重学校和家庭教育两方面的一致性,如果家庭在这个时候和学校的步调不一致,将产生事倍功半、甚至全功尽弃的后果。对于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我校请来家教方面的权威专家,积极组织开展好针对性的家长培训工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如在召开“良好的行为习惯——成才的关键”为主题的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发自肺腑地说:“一直以来,对孩子只有养没有教的概念,以为树大自然直。今天学到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后一定会全力配合学校工作,共同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学习一般都是以模仿开始的,所以我们要求每个父母都需要反省自己,注重言传身教对孩子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看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这样才能家校携手,达到共同培养孩子的目的。毫无疑问,为了切实担负起教育的神圣职责,必须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通过对一年级新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渐进性培养,我校一年级新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正逐步养成,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音、体、美教育成果突出。本学年结束时,低年级组首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级组”,一年级班主任均被评为“先进德育工作者”,一年级新生中“三好学生”人数为历年来最高,达到85.6%。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作者:胡晓燕 黎惠祥 廖秀琼

一年级新生德育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挖掘生物课本中蕴涵的德育内容

我们更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个观点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依据初中生物课本身的特点,以及生物课本身具有的德育功能,我在日常生物教学工作中特别注意德育的渗透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挖教材中德育功能的内容

生物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生态观等方面的内容,除个别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绝大部分的德育功能都隐含在生物学知识中。在日常的备课中,我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如:在给初中一年级新生上第一节生物课讲《致同学们》时,我引用“袁隆平身价超过千亿元,不为钱而活着反而最富有”一文,告诉学生: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只有将崇高的理想建立在一项项具体、甚至枯燥的工作上,一个人的奋斗才是扎实的,离成功也是最近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厚今薄古,扩大德育教育的内涵

我国不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例如: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三、注重乡土教育,增进学生德育感受

爱祖国是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的人是不会热爱祖国的。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挖掘教材的乡土性。例如:我们洛川县以苹果而闻名全国。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培育苹果的种植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体味学有所用的喜悦,再从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洛川的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富裕。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从而使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荣,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四、善于联系实际,用德育弥补学生不足

在教学中,我注意用新中国在生物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果与国外的、解放前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同时,当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成了当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根据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必要的劳动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做,体味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例如:在讲“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做醪糟,使学生在体味了劳动的辛苦后也品味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寓教于乐

初中生喜欢直观形象、事例生动、语言优美的教学。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注意力不能持久。依据这些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穿插一个生物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引用名言,朗诵诗歌等,使德育功能的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多样。例如:在讲“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我应用古诗词导入,让学生在美妙的诗句中想象大自然的美景,同时投影一些美的环境图片,再用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作反衬,引起学生思考,分析环境恶化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爱护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利用“沙尘暴——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这篇文章来纠正学生对沙尘暴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用辨证的方法去看待事物的能力。达到了寓德育教于生物学知识的传授之中,寓德育教与乐学之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用心钻研、不断挖掘课本中蕴涵的德育内容,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作者:郭平

上一篇:共青团工作总结大学汇总下一篇:煤炭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