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化学教案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育者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把教材中严肃的政治话语书写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把教材用语转化为教学用语,通过简单的修辞、轻松的语境唤起教育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内心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苯酚化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苯酚化学教案范文一

[上课]

师: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往往闻到一股特殊气味。[出示一块药皂]这块肥皂是什么肥皂?

生(部分):药皂。

师:药皂。它有一种普通肥皂所没有的特殊气味。这种特殊的气味,是由于它含有一种物质叫苯酚。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苯酚[板书:第三节苯酚][边讲边板书:请大家翻到114页上,看物理性质这一段[板书:一、物理性质。]

结合课文,看一下这几瓶物质。[出示一瓶苯酚]这是一瓶买来的苯酚;[出示一小瓶苯酚(带红色)]这是我前几天取出来的苯酚:[出示一小瓶下层是苯酚液体、上层是水的瓶子]这是一瓶苯酚和水混和的液体。再结合看书,总结三点物理性质。第一点描述一下它的色态[板书:1.色态];第二点描述一下它的溶解性[板书:2.溶解性];第三点其它的性质[板书:其它]。总结时简要一些。[学生看书]。

(以上4分钟)

师:请××同学[指定学生]总结一下。第一点--

生(1):苯酚是无色的晶体,但是在空气中露置,因为氧化而成粉红色。

师:请大家注意:这里是解释了见到的苯酚为什么带有粉红色,但苯酚在空气中部分氧化的性质,可归纳在化学性质中。有没有气味?

生(1):有的,有特殊气味。溶解性是在一定温度下,它能以任何比例和水互溶。

师:你讲的是70摄氏度时,能和水混溶,常温下呢?

生(1):常温下不易溶解。

师:不易溶解?再描述正确些。

生(1):溶解度不大。

师:溶解度不大。等一会再请你讲,请你先坐下。有一些大家注意一下[出示苯酚和水分层的混和液]。水和苯酚混和,上层必然是苯酚和饱和溶液,照讲下面应该是晶体,为什么现在是液态的呢?它的熔点是43摄氏度,今天没有达到43摄氏度,原因是苯酚在少量水存在下熔点大大下降,本来是固态,现在变了液态。刚才××同学(指学生(1))讲了,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70摄氏度时,和水以任何比例互溶,说明湿度升高,溶解性大大增加。关于溶解度还有什么补充吗?××同学(指生(1)),你刚才讲的是在水中溶解度。

生(1):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师:举一个例子。

生(1):溶于酒精。

师:好!(演示实验,出示试管)我吸取瓶中下层的苯酚,(试剂瓶中苯酚和水)各取一滴,分别滴入盛有水、酒精的试管中。(振荡)在酒精中完全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溶解,这个浊液称为悬浊液还是乳入浊液?请大家考虑一下。×××同学。[指定学生]

生(2):应该是悬浊液。

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差别是什么?

生(2):悬浊液是固体小颗泣。

师:固体小颗泣混在溶剂中是悬浊液。那么我刚才加的是液体苯酚,你说应该是悬浊液还是乳浊液?

生(2):乳浊液。

师:好!××同学。

生(1):它还有毒。

师:有毒。还有吗?

生(1):对环境污染。

师:对环境污染是有毒的引伸。

生(1):它对皮肢有腐蚀性。

师:前提,前提是什么?

生(1):浓溶液。

师:好!有毒,浓溶液对皮肢有腐蚀。因此,下次做实验时要注意。在讨论学生性质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苯酚的结构。我们在烃的一章里讲了甲苯,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有相互影响,怎么影响的?×××同学,请你讲一讲它们原子团之间怎么影响的?

生(3):甲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师:结构上有什么影响?在性质上有什么反映?××同学。

生(4):甲基能不的邻、对位活泼。

师:使邻、对位活泼。苯环对甲基有什么影响?

生(4):能氧化。

师:使甲基能氧化,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苯酚中。羟基使苯环上的邻、对位表现在性质上易取代,苯环使羟基上的氢活泼,表现出来的性质是能部分电离,所以有关苯酚的化学反应,主要在这方面展开。下面讨论一下化学性质。

(以上9分钟)

[评述:让学生运用原有的关于甲苯和乙醇的知识,从苯酚的结构推论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即用演绎的方法思考问题,这是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一种能力。重要的是学生的基础必须有保证,要使学生能运用知识的逻辑性,在思考时转得过弯来。]

第一点首先回答一下,乙醇显什么性?

生(集体):中性。

师:乙醇是中性。苯酚弱酸性--弱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下面一个实验来看[演示实验,出示三个试管,都有等量的蒸馏水]。这里是三个盛有等量馏水的试管[插入试管架的1、2、4孔]。第一试管,我滴入滴盐酸;在第四试管,滴入氢氧化钠;另取苯酚溶液放入试管架的第3孔。这样,四个试就成了稀盐酸[指第一试管]、水[指第二试管]、苯酚溶液、氢氧化内溶液。现在在,四个试管,分辊加入石蕊试液,加入的是等量的石蕊试液。大家看,第一试管显红色;第二试管显紫色,没变色;第三试管显紫色;第四试管显蓝色[实验操作完后,在试管后衬上白石纸板]。从这些溶液变况可以看酸的酸性强还是弱?××同学。

生(5):弱。

师:请回忆一下,当CO2通入水中,再滴入石蕊试液时,变成什么颜色?

生(5):红色。

师:再讲得恰当一点。

生(5):粉红色。

师:应该讲淡红色或浅红色。因此说,苯酚的酸性比碳酸还是弱,所以它有个俗名叫石碳酸[边讲边板书:石炭酸]。这个起得很好。第一,首先肯定它是个酸;第二,好在读音是弱碳酸[注:上海音“石”和“弱”同音]反映酸性比碳酸弱,但石和碳写得不要太靠近,否则变成碳酸了。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就可以推测[边讲边板书:与Na反应,与NaOH反应]。请考虑一下:它能否与NaOH反应放出CO2?××同学。

生(6):不能。

师:不能。因为……,两者的酸性哪个强?

生(6):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所以苯酚不能和碳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下面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现象,并解释现象。[边讲边演示实验]在一个大烧杯中加热水,取出苯酚和水的混和液,在这试剂瓶中,下层是苯酚,上层是水,振荡一下,取出的是什么?苯酚的浊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一个放在热水中,另一试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原来混浊的变为澄清了。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发生反应?

生(部分):发生了。

师:发生了化学反尖。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7):[板书]

师:大家再考虑一下:主要产物的名称。××同学,你看黑板上写得对吗?

生(8):化学方程式写的对的。

师:写得对的。主要产物的名称呢?

生(8):苯酚钠。

师:苯酚钠,参照哪一个读法?

生(8):参照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师:乙醇和欠反应生成乙醇钠。根据刚才的反应现角你推测苯酚钠是否溶于水?

生(8):溶于水的。

师:好!再请想一下:这个反应类型属于无机化学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同学。

生(9):无机--

师:题目听清楚,是无机化学中的哪一类型的反应?

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

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

生(9):不是,是中和反应。

师: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

生(9):你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

生(9):酸和碱的反应。

师:对了。一个是碱,一个是酸嘛。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那么,苯酚钠属于什么类型?×××。[指定学生]

生(10):盐类。

师:这个盐水解以后呈什么样?

生(10):碱性。

师:呈碱性。由于它是强碱弱酸生成的盐。现在我们再看一下:从热水浴水中取出的试管,里面的浊液也澄清了,什么道理?刚才也是一个混浊变澄清,现在放在热水中也由混浊变澄清,什么道理?×××。[指定学生]

生(11):由于在温度高于70摄氏度时,溶解度增大。

师: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加大。大家想一想,刚才一个实验混浊变澄清,现在混浊变澄清各属于什么变化?

生(11):前面一个是化学变化,后面一个变澄清是物理变化。

师:对!现在大家看一个实验。我现在把两个澄清的溶解,这个试管是热水浴中取出的,现在放入冷水中,另一个澄清溶液,这里面是什么溶液?苯酚钠。我加入盐酸溶液,试液又变混浊了。大家写一个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12):板书。

师:写得对吗?对的。ONa复原了,因此需要其它物质中分离苯酚时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这个方程式后面写上:用于分离]。现在我们再来持,从冷中取出的这个试管,液体又变混浊了。这是什么道理?。

生(13):温度降低了。

师:温度降低了,溶解度减小了,这是什么变化?

生(13):物理变化。

师:物理变化。在苯酚钠溶液中,假如通入CO2的话,会不会有苯酚析出,请大家考虑一下。

生(14):有的,有苯酚析出。

师:有的。什么道理?

生(14):因为碳酸的酸性比它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另一产物注意一下:是生成NaHCO3。往往溶易写成Na2CO3!请大家思考一下:从上面的性质,我要求你们举几个例子,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来得强。×××同学,你举哪两个例子?

生(15):一个是CO2通入苯酚钠溶液。

师:对的。第二个呢?

[部分学生议论用石蕊试液]

师:与碳酸钠不反应,可以的。但是不是能用简例而且有明显现象的其它方法?其他同学都在讲了,用什么?

生(集体):石蕊试液。

师:用石蕊试液。CO2溶液能使石蕊变色,而苯酚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以上16分钟)

[评述:苯酚作为一极弱的酸,也起着酸的通性的一些变化。从无机物反应规律加以引证,促使学生对知识作广泛的联系,这是很可取的。苯酚的溶解性有比较复杂的现象,教师多次提请学生注意,可使学生加深印象,但最终使学生获得印象要清晰、明了,切不要喧宾夺主。]

第二个性质是--现在请大家写两个方程式:一个是加溴,第二个加浓硝酸。其中一个实验我先做,做了以后,请大家写反结构分析,完成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好以后,考虑一个:两个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

生:板书。

师:下面已经有同学写好了。×××同学,第一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

生(17):三溴苯酚。

师:是三溴苯酚,对的。第二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呢?

生(17):三硝基苯酚。

师:三硝基苯酚。大家看一下××同学[指学生16],写的化学方程式有没有错误?×××。[指定学生]

生(18):应是浓硝酸。

师:我问下,这个产物[指三硝基苯酚],是硝基化合物还硝酸酯?

生(18):是硝基化合物。

师:硝基化合物。三硝基苯酚有个俗名,叫若味酸[板书:若味酸]。还有一种物质大家还记得吗?T.N.T.[板:T.N.T.]这是什么物质?三硝基甲苯,两者要会区分。这两种化合物,日子长了,容易混淆。大家可以这样记,若味酸是石碳酸硝化而来的。大家再看一看:上一个反应写得对吗?

生(18):三溴苯酚应有沉淀符号。

师:对!三溴苯酚是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中产物应加上沉淀符号。要仔细!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苯酚。

(以上5分钟)

[板书:3.显色反应]下面介绍一下显色反应,苯酚溶液有一个很灵敏的检验方法[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溶液,加入一滴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

生(集体):检验苯酚。

师:苯酚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以用于检验。注意:不但可以检验苯酚,还可以检验这样一类物质。今后遇到要鉴别苯酚的,尽量用哪一个反应?

生(集体):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师:对!有两种方法可以检验,尽量用三氯化铁检验,因为它比较灵敏。

(以上2分钟)

第4点化学性质,刚才已讲过的,在空气里部分氧化。我问一个问题,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苯酚要比苯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举哪一个例子?××同学。

生(19):黑板上的苯酚加溴水的例子。

师:苯酚和溴水可以起反应,而苯必须与液溴反应,另外要什么条件?

生(19):要有催化剂。

师:还要什么条件?

生(19):加热。

师:要有催化剂,还要加热,但苯酚和溴反应不需要这些条件。

(以上1分钟)

在醇分子中含有羟基,苯酚分子中也含有羟基,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些物质称为醇,有些物质称为酚呢?下面我们讲。请大家把书翻到113页第三行,看一下酚的定义,再对照一下111页的醇的定义,仔细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别。

师:[板书]:

黑板上有五个物质,请大家看一下,各属于什么类型?××,[指定学生]第一个属于什么类别?

生(20):醇类。

师:醇类。第二个呢?

生(20):酚类。

师:第三个呢?

生(20):醇类。

师:第四个?

生(20):酚类。

师:第五个?

生(20):酚类,噢!醇类。

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20):酚类中的羟基直接相连在苯环上。

师: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酚类,你把这五种物质名称读一下。第一个?

生(20):苯四醇。

师:苯四醇。第二个?

生(20):苯酚。第三个?

生(20):苯乙醇。

师:苯乙醇。第四个呢?--提示一下:“对--”。

生(20):对甲基苯酚。

师:对甲苯酚。第一个?

生(20):环乙醇。

师:环乙醇。再找一下。这些物质哪些是同系物?哪些互为分异构体?×××同学,几号和几号是同系物?

生(21):1号和3号。

师:1号和3号是同系物。还有吗?

生(21):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

师: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

师: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对的。哪些是同分异构体。

生(21):1号和4号。

师:1号和4号是同分异构体。下面再讨论几个问题。

(以上4分钟)

[出示一块小黑板:鉴别乙醇溶液和苯酚溶液,可和的试剂是____][指定学生]

生(22):第5号。

师:第5号是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什么颜色?

生(22):苯酚溶液变紫色。

师:对了。还有吗?

生(22):3号。

师:3号溴水也可以,其它都不能,对吗?我要问一下:2号为什么不能?乙醇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苯酚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的,为什么不选?

生(22):3号。

师:3号溴水也可以,其它都不能,对吗?我要问一下:2号为什么不能?乙醇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苯酚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的,为什么不选?

生(22):没有现象。

师:对的。4号为什么不选?一个是中性,一个弱酸性,为什么不能鉴别?

生(22):苯酚也不能使石蕊变色。

[评述:学生在获得了关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应用阶段时,为避免时常出现的只作简单重复这些知识的缺陷,可用稍带综合成分的题目让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掌握苯酚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师:[把小黑板翻过来,小黑板上: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最好用--洗涤。①水,②NaOH溶液,③稀盐酸,④乙醇。]

[把题目读一遍。]××同学[指定学生]

生(23):用乙醇。

师:为什么不用水来洗?

生(23):苯酚温度低时不容于水。

师:不能说不溶于水,应该说--

生(23):溶解度小。

师:对。苯酚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效果不如乙醇好。为什么不能用2号呢?它能和苯酚反应的,是吗?

生(23):因为氢氧化钠也要腐蚀皮肤。

师:因为2号属于强碱,当手上沾有苯酚时,也无法估计它的量,强碱沾上去使皮肤“雪上加霜”了。

今天回去希望大家考虑几个问题,下节课讨论。

1.如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和物?

2.如何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3.如何除去苯酚中混有的苯?

4.如何证明苯中混有苯酚。

(以4分钟)

[下课]

[评述,芳香烃的衍生的虽不是中学有机化学的重点,但无论从结构还是从性质看,苯酚都是一个很典型的物质,用深入细致的方法进行教学是有很必要的。

在把苯酚跟甲苯的比较中,得到甲基和羟基对苯环的不同影响;在把苯酚和乙醇的比较中,得到苯环和乙基对羟基的不同影响,从而推论相关物质间在性质上的相似与差异,紧紧扣住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就掌握知识来说,也因获得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是零碎的,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可容量大大增加。当然,这样做,不能只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无论是为了探索事实,还是为了验证结论,化学实验是不可少的,而且,一些无危险,操作又并不复杂的试管内的实验,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使他们身临基境,比作为旁观者可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苯酚化学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环保、防止能源危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上一篇:水电站电气自动化论文下一篇:毕业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