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艾滋病患者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有多少艾滋病患者

中国有能力承受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

面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快速亮剑,重拳出击,显示了“保增长”的决心,实践还将证明这是正确的。但据此各界较为流行的“保8论”即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能够而且必须保持8%的增长速度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2009年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有能力而且应该承受6%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次发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远超过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认为短期内就能探底复苏,重现高速增长,这是“速胜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8%以上,否则诸多问题和矛盾难以解决,后果严重,这在本质上是“悲观论”。判断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盲目的“速胜论”和“悲观论”都是有害的。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历史虽惊人地相似,但如今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前十年高速增长难以复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引发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需求猛增,拉动经济强劲增长;如今房市低迷,救市政策即使见效,房地产业也只能是恢复常规增长,难现“房改红利”的火爆。第二,1998年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不到20%,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红利”显现,外贸出口快速上升,外贸依存度已超过50%;而今占出口比重较大的重要经济体都陷入严重衰退,外需减弱,中国外贸拉动经济增长能力锐减。第三,上世纪末城市政府很少负债,而现在因大规模建设而形成的城市政府预算外隐形负债总额普遍超过了年度财政收入总额,有的甚至超过了2倍,继续扩大举债建设面临着还本付息压力与银行信贷安全的双重风险。

经济增长速度通常划分为三个档次,3%以下为低速增长,8%以上为高速增长,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增长。对长期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到6%左右无疑是严峻的挑战,但从近期看我们具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显著,财政金融状况总体稳健,国民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较多,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具备了抵御各种风险和化解各类矛盾的财力与能力。在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各经济主体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经历了治理通胀与通缩、经济下行与过热的成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的预见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从长远看,6%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也是合理的。一方面,经过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增长超过70倍,基数大了,增速慢些是正常的;另一方面,经济中速增长,有利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经济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期依靠传统产业、高消耗产业和低端产品出口追求高速增长。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够保持6%左右是值得自豪的。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创造了令人称道的奇迹;而今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全面衰退,新兴经济体受到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步入低速增长轨道,中国经济如能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依然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左右,中国依然是世界最优经济体。

作者为南京市建委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家

作者:陆玉龙

第2篇:中国有多少个部?

序言:

全国有多少部级干部?有多少部级机构?

引发这一话题的是《中国经营报》2012年2月5日的一则报道,报道称2012年春节期间至少有四百多部级干部前往三亚。

不过,2月10日,一退休的部级干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全国在任的全部正部级干部加起来,都不会超过400人。

在行政级别不同意味着政治、经济、医疗等诸多待遇差别的中国,部级机构存在于各个系统,不仅在党政系统,人大、政协,还存在于一些事业机构和社会团体里。

部级机构集中在中央部门,国务院所属机构最多。目前,国务院所属机构中,正部级机构不少于55个。

正部级机构:

党内:

1. 中央办公厅

2. 中央政法委员会

3. 中央组织部

4. 中央宣传部

5. 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6.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7. 中央对外联络部

8. 中央政策研究室

9.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外事办公室)

10. 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11. 中央对外宣传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2. 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3.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14. 中央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15.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6. 中央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17. 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18. 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19. 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20. 中央党校

21. 中央文献研究室

22. 中央党史研究室

23. 主席办公厅

国务院:

1. 外交部 2. 国防部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教育部 5. 科学技术部

6.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7.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 公安部 9. 国家安全部 10. 监察部 11. 民政部 12. 司法部 13. 财政部 14. 人事部

1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6. 国土资源部 17. 建设部 18. 铁道部 19. 交通部 20. 信息产业部 21. 水利部 22. 农业部 23. 商务部 24. 文化部 25. 卫生部

26.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7. 中国人民银行 28. 审计署

29.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 30. 海关总署 31. 国家税务总局

3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3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3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35.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36.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37.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 38. 国家体育总局

3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4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41.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42.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43. 国务院研究室 44. 新华通讯社 45. 中国科学院 46. 中国社会科学院 47. 中国工程院 48. 国家行政学院

4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50. 国家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 5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52.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5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54.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会 55. 人民日报社

56.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57.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社会团体:

1. 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会

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3.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委员会 4.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6.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7. 中国作家协会

8.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9.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10.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11.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 12.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13. 中国红十字会

14.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15.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16.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17. 中国法学会

18.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19.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1.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总计:101,还不包括各全国各省市的部级单位

副部级机构: 党内:

1. 中央警卫局

2. 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馆

3. 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 4. 求是杂志社 5. 中央编译局

6.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厅

国务院:

1. 国家统计局 2. 国家林业局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 国家知识产权局 5. 国家旅游局

6. 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 7. 国务院参事室

8.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9. 中国地震局 10. 中国气象局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 12. 国家信访局 13. 国家粮食局 14. 国家物资储备局 15. 国家烟草专卖局 16. 国家原子能机构 17. 中国国家航天局 18. 国家外国专家局 19. 国家海洋局 20. 国家测绘局 21. 国家邮政局 22. 国家文物局

2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4.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上海)总部 25. 国家外汇管理局 26. 国家核安全局

27.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8.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9.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30.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31.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

32.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33.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34.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 35.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36.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37.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38. 中国国家博物馆 39. 中国故宫博物院 40.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41. 中国老龄协会民政部代管之副部级机构 42.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43.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 44. 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

银行证劵

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农业银行

5.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7.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8.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9.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10.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11.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12. 中国光大集团公司

13. 中煤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4.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15.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 16. 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 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9.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 中国再保险公司

中央管理的高等学校

1. 华中科技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北京大学 4. 天津大学

5. 南京大学 6. 复旦大学 7. 山东大学 8. 吉林大学 9. 厦门大学 10. 重庆大学 11. 东南大学 12. 中南大学 13. 四川大学 14. 兰州大学 15. 同济大学 16. 南开大学 17. 浙江大学 18. 中山大学 19. 武汉大学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21. 大连理工大学 22. 中国人民大学 23. 北京师范大学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5. 北京理工大学 26. 中国农业大学

2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9. 西安交通大学 30. 西北工业大学 31. 上海交通大学

中央管理的其它单位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新建集团) 2. 中国日报社 3. 光明日报社 4. 经济日报社 5. 科技日报社 6. 中国中央电视台

7. 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8.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9.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10.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1.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12.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13.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14. 中国矿业联合会

1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6.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联合会

17. 中国商业联合会

1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19.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总计120个,还不包含一些省市地方的副部级单位

在13亿人口的中国,官至部级,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层领导,当然可以名正言顺地享有专车。虽然副部级干部也有事实上的专车,但严格的政策规定是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相对固定工作用车”。按规定,正省部长级干部配备价格在45万元以内的小轿车;副部长级的标准在35万以内,排气量都在3.0升及以下。

但正副部长之间的退休待遇是有差别的,退休后部级干部可以有专车,副部级就没有了,但也会保证用车。部长退休了还有专职秘书,副部长不会再配秘书,但如果退休后还在一些学会、协会兼职,这些单位一般都会配备秘书。此外,一些在原单位威信高的副部级干部,原单位也会安排相对固定人员为其服务。“但那也就是刚退下来那几年有,之后就没有秘书了。”一位已退休的副部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可见《中国经营报》报道的400多部级干部前往三亚休闲并不为虚。

结语:综上,我们稍微用小指头掐算一下,就不难知道为啥我国每年的三公消费会达到9000亿元了。

第3篇:中国有多少个部?

序言:全国有多少部级干部?有多少部级机构?

一、正部级

党内:

1. 中央办公厅

2. 中央政法委员会

3. 中央组织部

4. 中央宣传部

5. 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6.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7. 中央对外联络部

8. 中央政策研究室

9.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外事办公室)

10. 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11. 中央对外宣传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2. 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3.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14. 中央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15.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6. 中央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17. 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18. 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19. 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20. 中央党校

21. 中央文献研究室

22. 中央党史研究室

23. 主席办公厅

国务院:

1. 外交部

2. 国防部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教育部

5. 科学技术部

6.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7.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 公安部

9. 国家安全部

10. 监察部

11. 民政部

12. 司法部

13. 财政部

14. 人事部

1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6. 国土资源部

17. 建设部 18. 铁道部 19. 交通部 20. 信息产业部 21. 水利部 22. 农业部 23. 商务部 24. 文化部 25. 卫生部

26.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7. 中国人民银行 28. 审计署

29.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 30. 海关总署 31. 国家税务总局 3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3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3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35.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36.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37.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 38. 国家体育总局

3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4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41.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42.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43. 国务院研究室

44. 新华通讯社

45. 中国科学院

46. 中国社会科学院

47. 中国工程院

48. 国家行政学院

4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50. 国家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

5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52.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5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54.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会

55. 人民日报社

56.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57.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社会团体:

1. 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会

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3.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委员会

4.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6.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7. 中国作家协会

8.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9.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10.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11.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

12.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13. 中国红十字会

14.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15.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16.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17. 中国法学会

18.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19.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1.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总计:101,还不包括各全国各省市的部级单位

四、副部级

党内:

1. 中央警卫局

2. 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馆

3. 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

4. 求是杂志社

5. 中央编译局

6.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厅

国务院:

1. 国家统计局

2. 国家林业局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 国家知识产权局

5. 国家旅游局

6. 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

7. 国务院参事室

8.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9. 中国地震局

10. 中国气象局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

12. 国家信访局

13. 国家粮食局

14. 国家物资储备局 15. 国家烟草专卖局 16. 国家原子能机构 17. 中国国家航天局 18. 国家外国专家局 19. 国家海洋局 20. 国家测绘局 21. 国家邮政局 22. 国家文物局 2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4.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上海)总部 25. 国家外汇管理局 26. 国家核安全局 27.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8.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9.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30.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31.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 32.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33.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34.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 35.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36.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37.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38. 中国国家博物馆

39. 中国故宫博物院

40.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41. 中国老龄协会民政部代管之副部级机构

42.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43.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

44. 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

银行证劵

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农业银行

5.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7.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8.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9.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10.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11.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12. 中国光大集团公司

13. 中煤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4.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15.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

16. 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 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9.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 中国再保险公司

中央管理的高等学校

1. 华中科技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北京大学

4. 天津大学

5. 南京大学

6. 复旦大学

7. 山东大学

8. 吉林大学

9. 厦门大学

10. 重庆大学

11. 东南大学

12. 中南大学

13. 四川大学

14. 兰州大学

15. 同济大学

16. 南开大学

17. 浙江大学

18. 中山大学

19. 武汉大学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21. 大连理工大学

22. 中国人民大学

23. 北京师范大学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5. 北京理工大学

26. 中国农业大学

2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9. 西安交通大学

30. 西北工业大学

31. 上海交通大学

中央管理的其它单位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新建集团)

2. 中国日报社

3. 光明日报社

4. 经济日报社

5. 科技日报社

6. 中国中央电视台

7. 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8.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9.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10.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11.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12.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13.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14. 中国矿业联合会

1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6.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联合会

17. 中国商业联合会

1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19.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总计120个,还不包含一些省市地方的副部级单位

第4篇:中国有多少球迷?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的球迷指的是足球迷,并不包括篮球迷,排球迷,还有什么乒乓迷,羽毛迷,歌迷,车迷等等。想要真正搞清楚中国目前实际的“足球人口”,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1.中国目前有多少人口?中国的人口结构如何?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1,353,821,000人(2012年估计),也就是说在13亿五千万左右。中国的人口结构主要分三个个方面: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以及地域结构。中国目前男女比例为51.27% VS 48.73%,计算出来的实际数字就是男性为6.9亿,女性为6.6亿;年龄结构方面,0到14岁的占17%,15-59岁的占70%,60岁以上的占13%;地域性方面,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占48.73%。以上的这些数字是我从网上查来的,一定不是十分的准确,但是大体上可以反映我国人口的总体情况。

2.中国足球人口的初步估计。

有了以上的一组统计数字,根据一些原则,我们就可以初步计算出我国球迷的大体数量:1.女球迷的数量很少。我这样说一定会有女球迷马上拍我的砖头,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女孩子对体育的兴趣远远比不上综艺节目,娱乐新闻,美食,旅游,购物,美容这些拿手的领域大,这是事实,必须得承认。因此,中国女足球迷的数量撑死了也不会超过一百万。实际上,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了。2.60岁以上的球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到现场看球也有很多次了,居然从来没有见过有一个超过60以上的老人,按道理讲,他们退休无事,刚好可以看球消遣,这足以反映现实状况。中国的足球迷大部分还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三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现在60以上的老人估计喜欢篮球,排球和乒乓球的不少,但是喜欢足球的肯定寥寥无几。不信,你可以想想自己家里的老人,他们懂得足球为何物?3.14岁以下的不能算是球迷。14岁以下,也就是还没上初中的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他们也许喜欢足球,懂得足球,但是他们对于足球的认识还不是十分的足够,因此不能称之为球迷。一定有人会说14岁以下踢球的孩子也不少啊,但是看看这些年中国足球青训的整体情况我们就知道,矮子里面选将军,这个数字多死了也不会超过100万。4.中国广大的农村有多少人喜欢足球?踢过足球?中国有6.5亿的农民,就算是扣掉一半,3亿,最少有三亿的农民兄弟不知足球为何物。我敢打赌,咱们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目前的中国,新一代的年轻球迷要么是身处大城市,读书时候就有条件接触足球;要么就是参加高考上了大学的所谓“精英们”,在大学里面喜欢上了足球,在广大的农村,小县城,绝大多数的学校里面仍然没有一块像样的足球场,他们怎么可能有机会接触足球?

3.中国有没有2亿足球人口?

根据以上几个原则算来,中国球迷的大概数字为:6.9X0.7X0.5 =2.4亿。中国有2亿球迷这个说法,我早在十几年前就听不少人讲过,大概02年韩日世界杯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刚刚开始喜欢足球,对于这个说法我当时就表示怀疑。实际上刚才的那个2.4亿的计算结果,并不是足球迷的数量,而是中国男性体育迷的数量,不仅仅只有足球,还包括篮球迷,排球迷,奥运迷(包括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这些毫无职业化可能的奥运项目)。中国有多少的篮球迷,NBA球迷?前一段时间我看过一个报告称,中国的NBA球迷有5000万之多,当然,也不排除这里面有篮球足球兼修的。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哥们,喜欢运动,但是不喜欢足球,也根本没看过足球,有时间更多的时候还是选择去骑车,跑步,游泳,打羽毛球,看看咱们周围的同事业余时间选择的运动项目,五花八门,你就知道,中国的足球迷绝对没有2亿!

4.有多少伪球迷?

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也喜欢把自己称之为“球迷”,整天张口C罗闭口梅西,但是一聊就会发现,他们不清楚什么是越位,不知道明年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办,这样的球迷,我更习惯称之为“伪球迷”。中国的伪球迷和屌丝一样的多,他们有些是“大赛型”的球迷,即只有在欧洲杯和世界杯的时候才看球;有些是“集锦帝”,即从来没有或者很少看比赛直播,只在赛后看一下进球集锦,他们在这些集锦里面认识了C罗和梅西;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国足的死忠”,具体表现是充满爱国情绪,五大联赛从来不关心,只有在中国国家队比赛时候,才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一下,国足虐我千百遍,我待国足如初恋,这大概就是他们的境界。

5.有多少中国足球的球迷?

国内目前的球迷大多数从情感上来讲应该属于是欧洲五大联赛俱乐部的铁杆。毕竟,中国足球不景气,更多的球迷还是从电视直播中喜欢上了足球这项运动。这或许是咱国内球迷和国外球迷的最大不同,国外那些职业联赛开展良好的地区,即使是一家很小的球会,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即使这家俱乐部在一百多年里面从来没有拿到过一个像样的冠军,也会拥有大批铁杆的粉丝,这在国内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这就是国外的足球文化。咱们国内的很多球迷,对于英超和西甲,曼联皇马巴萨这些豪门的情况烂熟于心,却对国内的中超联赛很少关注,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中国足球的未来任重而道远,中国足球想进步,就必须有能力把我们这些“电视机球迷”“欧洲五大联赛球迷”请到现场看台上去,到现场去真切感受足球的魅力。摄像机镜头再高清,包装的再好,足球那些美丽动人的细节也不可能完全捕捉到,只有去现场亲身感受,才会完全体验到足球的美。中国目前有多少球迷到现场看过球?这就是个问题,前天我在新浪上看到上海上港的一场中超联赛坐了不到1万人,要知道,上海可是一个拥有23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足球根本没有2亿球迷,2亿之说毫无科学根据,经不起考证和推敲。一个国家足球迷的数量直接反映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高低。英格兰总的人口只有5000万,却拥有英超,英冠,英甲,英乙四级职业联赛将近100个职业俱乐部,场场上座率高的吓人;反观我国,十几亿的大国,只有中超和中甲两级职业联赛,三十来个俱乐部,观众人数也只有恒大能说得过去,相互一比较,这就是差距。中国足球想要加速发展,球迷的数量至关重要,以目前的形势,如果不举办一次世界杯的话,球迷还是那么多的球迷,并且伪球迷的数量还会增加!

晚安!!!

第5篇:在中国一年有多少个节日

公历2月14日:情人节

公历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公历3月1日:国际海豹节

公历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公历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公历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公历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公历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消除种族歧视日

公历3月22日:世界水日

公历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公历4月1日:愚人节

公历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

公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公历本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公历4月24日:世界青年团结日

公历4月25日:世界儿童日

公历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4日:中国青年节

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公历5月8日:世界红+字日

公历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公历5月17:世界电信日

公历5月30日:中国运动纪念日

公历5月31日:世界无烟草日

公历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电影节

公历6月4日:国际日

公历6月5日:国际环境日

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公历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公历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公历6月27日:国际禁毒日

公历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国际建筑日

公历7月3日:国际合作节

公历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公历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扫盲日

公历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公历9月20日:中国爱牙日

公历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

公历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

公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公历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 公历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

公历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公历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公历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公历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公历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公历10月24日:联合国日

公历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公历11月1日:万圣节

公历11月17日:国际学生日

公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公历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公历12月5日: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公历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 诺贝尔日

公历12月25日:圣诞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

三、二十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农历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畲族会亲节

农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农历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农历四月初八:牛王诞

农历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农历六月初六: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

农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

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一个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954 2 月 份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1995 2月21日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 月 份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 1983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2000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0 饶有情趣的世界妇女节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1979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节)

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1983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日 国际航海日

中国国医节 1929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1日 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 1972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1976 世界儿歌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1950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996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 月 份

4月1日 国际愚人节

4月2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1950

4月21日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1994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 1957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1986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2001 4月27日 联谊城日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三个星期日 世界儿童日 1986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秘书节

5 月 份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1889 国际示威游行日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1939 五四运动纪念日 1919 科技传播日

5月15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 1948 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1912

5月15日 国际家庭(咨询)日 1994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1969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1990 中国学生营养日 1990

5月26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1993

5月30日 "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纪念日 1925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8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914 救助贫困母亲日 1997

5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牛奶日 1961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1990 6 月 份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949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 1987 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联欢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7 月 份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1921 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 国际建筑日 1985

亚洲"三十亿人口日" 1988 7月2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937 7月11日 世界(50亿)人口日 1987 7月26日 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 7月30日 非洲妇女日

7月第一个星期六 国际合作节

8 月 份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27 8月6日 国际电影节 1932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1988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 1945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1993 9 月 份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 9月8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 1958 世界扫盲日 1966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985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1987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1931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1989

9月21日 国际和平日 2002 2002年以后

9月26日 快乐节日网建站日 2001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980?

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 1981 1981至2001年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民国防教育日 2001 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心脏日 2000?

世界海事日

10 月 份

10月1日 国庆节 1949 国际音乐日 1980 国际老人节 1990

10月2日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 1949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949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998 世界视觉日

国际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 1969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911 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1992

10月11日 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949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1884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969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1984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1979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1992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1945 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2000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10月第一个星期一 国际住房日 1982

10月第二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990 每年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2000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 1946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 1946 11月21日 世界电视日 1996 世界问候日 1973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12月份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988

12月2日 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992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2001

12月5日 (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1985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1935 世界足球日 1995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 1950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998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4 12月第二个星期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国际车

"国际年"是由联合国会员国或某个国际组织向联合国提议,经联合国讨论并作出相应决议而确定的。1980年,联合国制定有关"国际年"的原则是:选择的主题必须符合宪章;优先考虑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人道主义、人权相关的主题;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等。"国际年"的其目的是为了唤起世界公众对全球范围某个问题的关注,提请各国政府和人民为解决该问题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国际日

21世纪

2003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主题是"生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 2004年:国际稻米年

2003年:国际淡水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Freshwater)(2002年联合国大会设立)

2002年:国际山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s)

2002年:国际生态旅游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 2001-2010年:世界儿童和平与非暴力文化国际十年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a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oilence for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2001年:联合国不同文明间对话年 (U.N. Year of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 (第53届联大1998年11月4日决定设立)

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Volunteers) 2000年:国际感恩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anksgiving)

2000年:国际和平文化年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Culture of Peace)

20世纪

1999年:第一个百年-国际和平大会

(Centennial of the First - International Peace Conference) 1999年:国际老人年(联合国1992年决定设立)

(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rsons)

1998年:国际海洋年(第49届联大确立)(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Ocean) 1997-2006年:国际消除贫困第一个十年(第51届联大宣布设立)

(First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996年:国际消除贫困年(联大1993年12月21日宣布设立)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Eradiction of Poverty) 1995年:各国人民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死难者国际年(联大1994年12月2日宣布设立)

(Year of People’s Commemoration of Victims of Second World War) 1995年:国际宽容年(联大1993年12月20日确立)

1995-2004年:联合国人权教育十年 (U.N.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1995年:国际青年年

1994-2004年:世界土著人国际十年(联大1993年12月21日确立)

(International Decade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 1994年:世界口腔卫生年 (World Year of Oral Health) 1994年:体育与奥林匹克理想国际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Sport and the Olympic Ideal)

1994年: 国际家庭年(联大1989年12月8月宣布设立)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

1993-2003年:向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战斗的第三个行动十年

(Third Decade to Combat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1993-2002年:亚太地区残疾人十年(Asian and Pacific Decade of Disabled Persons)

1993-2002年:第二个非洲工业发展十年

(Seco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cade for Africa) 1993年:世界土著人国际年

1992年:国际空间年(International Space Year)(第44届联大宣布)

1991-2000年:第二个非洲运输与交通十年

(Second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91-2000年:联合国禁止滥用麻醉品十年

(United Nations Decade Against Drug Abuse) 1991-2000年:联合国第四个发展十年

(Fourth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90-2000年:铲除殖民主义十年(联大1988年11月22日设立)

(Decade for the Eradication of Colonialism)

1990-1999年:联合国国际法十年(第44届联大宣布设立)

(U.N. Decade of International Law)

1990-1999年:第三个裁军十年(联大1990年11月9日决定设立)

(Third Disarmament Decade)

1990-1999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的十年(国际减灾十年)(第44届联大决定设立)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990年:国际扫盲年(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Year)

1988-1997年:世界文化发展十年

1987年:无家可归者收容安置国际年(国际住房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helter for the Homeless)

1986年:国际和平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Peace)

1985-1994年:亚洲及太平洋运输和通讯十年(Asian and Pacific Decace of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85年:国际森林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orests) 1985年:国际青年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Youth) 1985年:联合国年

1983年:世界通信年(联大1981年11月19日宣布)(World Communications Year)

1983-1993年:向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战斗的第二个行动十年 (Second Decade to Combat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1983-1992年:第一个非洲工业发展十年 (Firs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cade for Africa)

1983-1992年:联合国残疾人十年 (U.N. Decade for the Disabled)

1982年:动员制裁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国际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obilization for Sanctions Against the Racist Regime of South Africa)

1981-1990年:第一个非洲运输与交通十年(First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81-1990年:联合国第三个发展十年 (Third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81-1990年: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第35届联大决定)

1981年:国际残疾人年 (International Year for Disabled Persons) 1980-1990年:第二个裁军十年 (Second Disarmament Decade)

1979年:国际儿童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Child) 1978年:反对种族隔离年

1976-1985年:国际妇女十年 (U.N. Decade for Women) 1975年:国际妇女年(联大1972年12月18日通过)

1974年:世界人口年

1973-1983年:向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战斗的第一个行动十年 (First

公历2月14日:情人节

公历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公历3月1日:国际海豹节

公历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公历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公历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公历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公历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消除种族歧视日

公历3月22日:世界水日

公历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公历4月1日:愚人节

公历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

公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公历本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公历4月24日:世界青年团结日 公历4月25日:世界儿童日

公历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4日:中国青年节

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公历5月8日:世界红+字日

公历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公历5月17:世界电信日

公历5月30日:中国运动纪念日

公历5月31日:世界无烟草日

公历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电影节

公历6月4日:国际日

公历6月5日:国际环境日

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公历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公历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公历6月27日:国际禁毒日

公历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国际建筑日

公历7月3日:国际合作节

公历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公历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扫盲日

公历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公历9月20日:中国爱牙日

公历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

公历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

公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公历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

公历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

公历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公历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公历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公历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公历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公历10月24日:联合国日

公历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公历11月1日:万圣节

公历11月17日:国际学生日

公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公历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公历12月5日: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公历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 诺贝尔日

公历12月25日:圣诞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

三、二十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第6篇:在中国一年有多少个节日

一年中的所有节日、所有纪念日 公历2月7日:纪念日 公历2月14日:情人节 公历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公历3月1日:国际海豹节 公历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公历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公历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公历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公历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消除种族歧视日 公历3月22日:世界水日 公历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公历4月1日:愚人节 公历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 公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公历本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公历4月24日:世界青年团结日 公历4月25日:世界儿童日 公历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4日:中国青年节 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公历5月8日:世界红+字日 公历5月12日:国际护

三、二十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农历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畲族会亲节 农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农历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农历四月初八:牛王诞 农历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农历六月初六: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 农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 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第7篇:“关爱艾滋病患者”公益广告

1、防治爱滋病,你我同参与。

2、有了爱的滋润,他们将多一份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3、他们惧怕病魔,可更怕冷漠。

4、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5、“艾”与被爱,连着红丝带。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一名副职下一篇:职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