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桥梁工程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人们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施工处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出现地基失稳,以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性能。当前,人们要深入分析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同时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对施工步骤进行研究,提高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效果,促进我国道路建设事业实现长远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软土地基桥梁工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软土地基桥梁工程论文 篇1:

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探讨

【摘 要】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处理软土地基问题的必要性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根据目前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

由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相对较高,所以它本身的流动性较强,这就会严重影响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如果不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道路桥梁地基出现变形、下沉等情况,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重视并有效地解决道路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问题十分必要。

1 软土地基的相关介绍

1.1 软土的定义

软土地基是指比较软弱的地基,而不是完全是“软土”的地基,简单来说,软土就是松软的土。形成软土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软土地基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软土的主要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1.2 软土的类型

一般来说,软土地基中的软土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淤泥土,这种软土不仅具备前文提到的多种特征,而且这些特征变化较多,不適合作为道路桥梁的地基。②泥炭类土,它形成的原因与淤泥土和冲填土相似,但是泥炭类土具有可燃性,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这种土质也不适合作为道路桥梁的地基。③杂填土,这种土质并非自然形成,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垃圾,比如生活、工作或者工业产生的垃圾等与土壤相结合而形成。杂填土的土质空隙极不均匀,所以杂填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性都不符合道路桥梁工程的地基建设要求。综上,软土不适合做道路桥梁工程的地基,需要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进一步减少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增加其抗剪能力、承载力等,从而充分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

2 处理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经常同时遇到多个对工程施工有严重影响的问题,其中就有软土地基,但受施工单位自身问题的影响,导致软土地基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基于此,笔者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2.1 缺乏对处理软土地基问题的重视

导致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问题处理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并未对该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就会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所以不同道路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中往往会出现多个不同的问题,再加上大部分施工单位不重视软土地基处理工作,这就导致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充满了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等非常严重的事故。

2.2 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处理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图纸的设计和地质勘察等工作,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大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从而影响到后期的具体施工。一般来说,软土地基会对道路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威胁,严重时会出现地基坍塌等安全事故。但目前,我国依旧有部分施工单位不会在施工图纸的设计和地质勘察等前期工作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这样一来,前期准备工作缺少资源的支持,就会导致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即使部分企业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资金,但在图纸设计和地质勘察等工作上缺乏科学的工作手段,也会使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2.3 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不当的问题

对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来说,施工不当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没有充分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所用的处理方法不合理,软土地基的问题就无法得到全面且有效的解决[2]。部分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对细节问题的处理,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到后期工程的顺利施工。

2.4 缺乏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即使对软土地基做出了一定的处理,但未能完全解决问题,也就无法保障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其稳定性,进而导致严重的坍塌、沉降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全面考察施工区域内软土地基的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但是,受施工单位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人员有时无法有效地执行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因此无法彻底解决软土地基问题。

2.5 “硬壳层”遭到破坏

软土地基上都会有一层承载力和扩散应力等较强的土层,而这层土层也被叫做“硬壳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利用“硬壳层”,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施工成本。但就目前的施工情况来看,大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硬壳层”的作用,采取的措施不合理,导致“硬壳层”受到严重的破坏,这样就会威胁到地基安全,进而阻碍了施工进程。

3 处理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问题的必要性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所以软土地基的分布也比较广。近几年来,我国道路桥梁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实际施工中遇到软土地基的概率较大,这就会给项目施工带来较大的压力,部分施工的实际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施工单位在建设道路桥梁工程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有效且彻底地处理软土地基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虽然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不能直接显示出来,但是它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 处理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主要途径

4.1 重视并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考虑到不同地区道路桥梁工程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施工单位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此外,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管理与培训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召开专业讲座等,从而使他们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对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4.2 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来说,前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全面勘察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精确地记录和分析软土地基的现状,并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地设计施工图纸,从而提升设计的可预见性和精确性。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主动联系设计人员,提前做好沟通,并共同拟定最合适的施工技术,从而确保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在正式开始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之前,施工人员需要选取部分软土地基进行实际操作,确保施工方案和技术的可行性,进而充分保障道路桥梁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施工人员必须给予前期工作足够的重视,不能让准备工作流于形式,并且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前期工作的人力和资金投入,确保相关工作能高质量地进行。

4.3 抛石填筑法

一般来说,软土层大多都位于水下,所以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想对土壤进行更换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这种路基又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会在路基上面填充石块,再将多余的淤泥从路基中挤出,并在地基表面铺上一层厚沙,然后进行填土,最后进行碾压夯实基础,从而确保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质量。

4.4 灌浆法

软土地基问题一直以来是严重影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它会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灌浆法是处理软土地基问题时使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在实际应用灌浆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有效地结合电化学原理和高压喷法等来改善不同情况的软土地基的性质。而要想确保灌浆法的有效性,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灌浆浆液,比如水泥砂浆、水泥浆或者化学材料;化学材料中使用得较多的是硅酸盐,它能够有效地控制软土地基的一些性质,从而确保地基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灌浆方法就是粉喷桩处理法,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该方法的加固效果会更好一些。此外,在使用粉喷桩处理方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钻机的位置,保证桩孔位置与设计图纸相吻合;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控制桩的垂直方向的偏差不能够超50 mm;除此之外,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控制水泥喷入量和喷粉的时间等,确保各个环节工作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而有效提高道路桥梁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效果。

4.5 排水固结法

众所周知,软土地基最大的特征就是含水量较多,所以在处理软土地基问题时,施工人员通常会采用排水法固结法(如图1所示)。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布置竖向排水井,把软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排出,减小软土之间的空隙,这样一来,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就会逐渐变小,自身的承载力也就会不断增强。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大多会采用缩短排水距离和增加排水途径等方法来排放多余的水,从而在短期内实现高效固结的目标,确保道路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6 强夯法

强夯处理法是现阶段我国施工单位在处理软土地基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也被称为动力固结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借助该方法将重锤提升到相对应的高度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夯实。在这个基础上,所使用的重锤能够实现自由降落,从而对地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更好地加固地基,进而充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强夯法也适用于部分沙土和粉土等其他类型的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而且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强夯处理方法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中,主要是因为该方法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而且可以节省一定的施工成本,还能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用强夯法时所涉及的机械设备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但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避免将该方法技术用于一些饱和度比较高的软土地基当中。

4.7 换填法

换填法是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内将允许深度的软土层完全挖除,并用碎石和砂等空隙相对比较小的施工材料代替软土,填充地基,从而有效地提高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在使用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时,施工人员主要是使用两种方式,分别是部分置换和全部置换。与其他方式相比,换填法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较常见,而且施工难度较小且成本较低。但换填法只适用于软土较浅的区域,如果换填较深的软土层,就需要比较高的施工成本。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领域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其施工质量也不断提高,但其中软土地基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所以,在建设道路桥梁工程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合理的方式解决软土地基问题,從而确保道路桥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阮善发,丁建奇,吴梅英,等.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深层搅拌桩施工[J].公路,1997(10):32-36.

[2]李敏.软土地基上道路桥梁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技术改进[J].科技通报,2018(3):75-78.

[3]阮善发,丁建奇,吴梅英,等.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深层搅拌桩施工[J].公路,1997(10):32-36.

[4]潘瑞春,黄瑞章,周新年,等.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进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10):66.

作者:汪继芳

软土地基桥梁工程论文 篇2:

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摘 要: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人们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施工处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出现地基失稳,以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性能。当前,人们要深入分析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同时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对施工步骤进行研究,提高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效果,促进我国道路建设事业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当前,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1-3]。在制定软土地基施工方案之前,施工单位并没有全面开展地质勘探作业,导致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软土地质情况,可能会导致施工设计方案存在一定偏差。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因循守旧,没有及时更新施工技术,导致软土地基处理质量与当前经济发展及车辆运输对公路的要求不相符,难以承受日益增加的运输荷载量。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没有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处理方式,导致软土地基处理效果不佳,影响道路桥梁的稳定性。

1 软土地基处理原则

在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软土地基施工原则开展作业[4-6],保证软土地基的最终处理效果。

1.1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这是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保证施工准备工作的有效性,要全面勘察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深入施工区域开展勘探作业,同时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施工区域周边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资料、施工区域周边的地质条件资料、水文条件资料。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桥梁工程设计资料的准确可靠,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 对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优化

通过了解和调查软土地区的具体地质情况,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资料,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人们要以整体和长远的目光选择设计方案,充分考虑设计方案对工程的整体影响,如建设周期、建设成本[7-9]。同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方案的施工周期和施工机械设备,明确其优缺点,保证施工质量,最终选择最佳的施工设计方案。

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 加筋处理技术

通常,加筋处理技术主要使用竹片、柳条、不锈钢带等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软土地基的加筋处理工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砂石垫层、土工格栅层进行同步处理,提高合体土层结构本身的强度和整个软土地基结构的承载负荷。二是在利用加筋处理技术时,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结构的抗压性能,要选择合适的铺设技术,同时对铺设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例如,在铺设土工格栅第一层时,必须对施工原料进行有效处理。而在对软土地基斜坡进行施工时,要控制施工材料的紧密度,防止出现结构形变。三是在对加筋材料进行填充作業时,要制定全面、有效的铺设作业方案,提升软土地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2.2 强夯处理技术

强夯处理技术主要利用专业的夯实加固机械设备对软土地基中填充材料的密实度进行合理控制,增强软土地基整体结构强度和承载负荷。在应用强夯施工处理技术时,要对以下要点进行严格控制。

强夯作业之前,必须根据软土地基的施工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测量放样作业,保证强化处理技术的效果。

在利用强夯处理技术时,要根据从两侧向中间延伸的原则,保证夯实加固处理作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同时,要根据整体的处理效果,对夯实频率进行适当调整,有效确保夯实处理技术的施工质量。

强夯处理技术加固完成后,要对原土地基的承载力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测量与验收。如果强夯处理技术的加固效果没有达标,要根据软土地基结构的具体情况重复强夯作业工序,直到软土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负荷符合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要求。

2.3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技术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技术的原理是对软土地基施加外荷载,排出基层土体孔隙中的水分,提高土层结构的密度,达到增强软土地基结构安全性和稳固性的目的。施工期间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软土地基夯实加固方案,确定荷载定额设计和施工工艺。施工期间,必须重视施工观测对整个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流程的作用。初期开始就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层进行观测,当软土地基填充到设计高度后,要适当调整观测频率。在应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技术时,要制定合理的观测周期,直到整个预压处理技术完成,才能结束施工观测。

其次,要对加荷速率进行合理控制。为了防止堆载负荷过重对土体的局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人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加荷速率的控制。一是表层沉降速率(≤20 mm/d)控制加载速率法;二是土体内部侧向位移速率(≤5 mm/d)控制加载速率法;三是利用孔隙水压力系数(≤0.6)控制加荷速率。在确保路基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优的加荷速率施工,可以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最后,在应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技术时,顶部面积要大于底部面积,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加大顶部面积。

2.4 置换土质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大、复合强度等级低,抗压性能弱等缺点[10-12]。如果软土层较薄且是黏性软土,可选择置换土质法进行加固处理。该技术主要利用承载力较高的土壤对施工区域的软土进行置换,提高软土层结构的强度。与其他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相比,置换土质处理技术的施工工序比较简单,一般利用局部爆破和机械挖掘相结合的方式。下面结合某公路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2.4.1 工程概况。该公路项目全长为52.6 km,最高设计时速为80 km/h,路面宽度为30 m,采用双向四车道形式。其中,K13+120~K13+480段处于平原地带,需要设计高架桥。该路段土地类型以农田为主,地基压缩量比较大,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都比较弱。地基土层主要由黏性土、淤泥组成,含水量为38%~52%。因此,要对地基进行有效处理,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符合公路桥梁的设计要求。工程施工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获取地质结构、地下水文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资料,并以勘察结果为标准,对软土地基的承载负荷强度等级进行判断,最终制定科学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经试验分析和技术分析,该工程项目决定采用置换土质处理技术。

2.4.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换填法施工简单,工程施工期间要做好质量控制。一是明确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目标,提高加固施工效率和质量。二是招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员组织置换土质法施工。同时,要重视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施工作业。三是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杂物并保证平整度,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排出基层内的多余水,确保基层表面的处理质量。在对原土体表层进行处理时,要保证地基表面环境满足相关要求。要合理控制淤泥开挖深度,一般控制在2.5~3.5 m,可以使用自卸运输车及时运输挖出的土体。

换填法使用三种换填材料构建人工地基,包含素土、矿渣以及砂石。在施工中,只有将三者充分融合,才能保障人工地基的硬度与密实度。人工地基需要更大的抗剪强度,降低压缩性,将原有缝隙填满,避免工程建设期间出现地基下陷或坍塌。回填土要预留部分空隙,以便有效排水,减少地基水分,增加其强度。地基的含量水变少,冬季土层结块现象也会减少,以免冬季土层强度显著降低。

最后,回填施工期间采用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方式对每一层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每一层的压实度,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5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技术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技术也是道路桥梁工程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在沙尘土、淤泥地基中应用比较广泛。该技术主要利用钻机强制穿透,然后将钢压喷嘴探入软土层深处,确保土地、切割后的水泥充分凝结,形成具有较强稳定性的板结体,达到增强软土地基安全性和承载力的目的。在应用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技术时,人们可以选择高压喷射流切割技术、化学注浆技术,确保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效果。

3 结语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桥梁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不断改进。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对道路桥梁建设有不同的需求。当前,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部分因素会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性能,特别是一些地区土质比较松软,不良的施工条件增加了建设难度,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道路桥梁的安全性。其间需要根据道路桥梁的具体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保证软土地基的最终处理效果。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详细勘测软土地区地质情况及周围施工环境,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提高软土地基的加固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障道路安全,夯实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向云.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565(4)250-251.

[2]李敏.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01.

[3]丁泓力.分析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才智,2013(28):279.

[4]包磊.道路橋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7(10)44.

[5]张军.浅谈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364(6) 77-78.

[6]管义能.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及应用实践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25)259.

[7]尹海波.公路桥梁项目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运用实践微探[J].建材与装饰,2018(21)190.

[8]张士兵.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运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19)137-138.

[9]常臻.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中泡沫轻质土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22)37.

[10]高艳芳.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6):270-271.

[11]王丽娜.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2016(7):67-68.

[12]付慧,梁世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与案例分析[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作者:李斌

软土地基桥梁工程论文 篇3:

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因而也对日常的出行安全有了更高要求,由于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为了确保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更好满足人们需求,就须进一步关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熟练掌握施工的技术要求,以确保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稳定。

关键词:软土地基;道路桥梁;处理方法

1软土地基的特点

1.1软土地基的压缩系数大

粘性土随着含水量的不同,分别处于各种不同的稠度状态,如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为了确定土的调度状态,就必须首先确定土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液限和塑限在工程上是经常遇到的两种界限含水量。液限(WL):由流动状态转向塑性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即保持塑性状态的最高含水量称为液限。在建筑学中,软基液限和压缩系数之间是呈正相关系的。当软基液限较低时,软基的压缩系数也比较低。当软基液限较高时,软基的压缩系数也随之升高。

1.2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比较高

软土地基在所有地基中含水量属于比较高的种类,软土地基中最高含水量可达百分之七十。正是因为这么高的含水量,软土地基的土层就有了比较高的流动性。在施工加固地基的过程中,流动性越高,加固压实操作的难度就越高,需要耗费的时间和消耗就越高。同时,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越高,如果处理不当,在后期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坍塌问题。

2软土地基的危害

2.1提高了道路桥梁沉降的几率

道路桥梁沉降事件的发生概率和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因为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比较大,地下水会对软土地基加固结构的最下层进行冲刷,导致结构最下层土壤流失持续加重,当超过软土地基结构承受临界值后,地基实际承重量大于最大承重量,继而导致道路桥梁塌陷发生。如果道路桥梁塌陷发生的位置在建筑关键部位,将会导致整个建筑报废或者危及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2破坏道路桥梁表面的结构

道路桥梁表面与软土地基直接连接,当软土地基处理不恰当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道路桥梁表面。道路桥梁表面发生破坏,一方面直接影响到交通质量,会损坏通行的车辆,也会影响整个交通的通畅情况。另一方面,道路桥梁表面的破坏会影响到整个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交通维护成本。

3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

3.1重物加载预压法

沉降不均匀是软土地基最为常见的问题,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相关人员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为了确保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可采用重物加载预压法。具体而言,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的时候,应提前了解软土地基施工场地,对软土地基的荷载重量进行精确计算,随后进行地基沉降工作,合理增加重物压力。需要注意,在采用重物加载预压法的时候,应对地基承载能力进行适当提升,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前着手道路桥梁路面路基沉降方法的制订,进而预防道路桥梁路面路基大范围沉降,确保人们出行正常。

3.2土地置换法

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有路段存在软土地基质量不合格,在这些路段中有着大量的沼泽土、淤泥,若是处理不及时,就会给道路桥梁工程整体质量形成直接影响。相关人员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采用土地置换法,在前期施工工作中,严格筛选与检查施工材料,确保采购的材料相关内容能够符合要求,如稳定性、强度、性能等,以促使软土地基承载力提升。在完成以上工作后,相关人员要更换原有土层中排水固结情况不良的土壤,选用質量优异、渗透性好的土壤,使软土地基能力得以保障,减少沉降情况的出现,确保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此外,在开展软土地基施工的时候,若是施工面积大,可采用其他材料,这样就能使软土地基硬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3排水固结法

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排水困难属于是常见问题,遇到这一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采用排水固结法,通过选取适当的排水方式,进行堆载加荷,以促使道路桥梁工程整体承载力的提升,在选择排水方式的时候,应首先考虑真空预压法。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应对排水固结系统及加载预压系统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这两个系统不发生冲突情况,能够在具体使用中充分排出水分,进而确保软土地基质量与要求相符合。另外,在施工前期的时候相关人员应认真研究道路桥梁工程,对道路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展开细致分析,进而结合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施工,旨在使工程软土路基施工质量得以保障,从而使建成的道路桥梁稳定性更佳。

3.4稳固剂表层处理法

稳固剂表层处理法的核心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加入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混凝土等材料,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终改变软土地基土壤的含水量,抗剪切程度和抗压缩程度。该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厚度较小的情况,正常范围保持在3cm~6cm,超出这个范围使用该方法的成本较大,低于这个范围没必要对该软土地基进行稳固剂表层处理。

3.5道路桥梁表层排水法

道路桥梁表层排水法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最常见的技术,适用于含水量较大的情况,适用范围较窄。在使用之前,首先要对表层土壤进行含水量的测定,通过取样分析,确定含水量符合施工标准再开始施工。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软土地基表面进行挖掘沟槽,让软土地基表层水可以通过沟槽直接排走来达到减少土层含水量的目的。表层排水法主要是先排出表层的大量水来创造软土地基深层施工的条件,当完成软土地基深层施工之后,再将水渗透性较强的材料(如沙石、碎石)回填到沟槽中,以利于将来的地基排水。设计施工的时候,要注意沟槽的深度和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沟槽,正常情况下,宽度保持在50dm左右,深度在50dm~100dm左右。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道路桥梁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面取得几种良好的技术,如,道路桥梁表层排水法,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强夯技术,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强夯技术,道路桥梁土壤置换法,稳固剂表层处理法,软土地基土壤高分子材料合成法等。

参考文献:

[1]曹晓青.公路路桥施工中有关软土地基处理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3).

[2]魏明磊,王林,李晓村.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8,(34):205.

[3]杨宝成.浅谈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四川水泥,2016,(10).

(作者单位:张家口远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张廷瑞

上一篇:数字档案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