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课程工业设计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职业美术教育中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和工作方向。开设设计素描课、图形创意课、平面构成课以及开展主题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意设计的理念,指引学生进行主动创意与灵活设计的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图形创意课程工业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图形创意课程工业设计论文 篇1:

图形设计课程分组式教学方式浅谈

摘要:图形设计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日益受到高校设计专业的重视。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也应有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本课程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图形设计;教学方式;分组

图形设计课程是本学校继基础图案课程之后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同学们掌握图案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继而开设图形设计课程是对图形设计思维的一种延伸。图形设计课程是艺术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设计相关专业,如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图形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为日后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图形设计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以往的图形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表现效果,导致许多学生抄袭、模仿严重。通过对图形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出分组式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发挥着很大作用。分组式教学方式主要以分组讨论法、学生PPT演示法为主。

一、分组式教学的前提——教师讲授法

分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也是每所院校普遍应用的一种讲授方法。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归纳、联系起来通过讲授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此教学方法能够向许多人传授知识。讲授过程中可以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也可以根据听课对象灵活处理讲授知识内容。现在大多数院校会应用PPT课件讲授,听觉呈现加入视觉呈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现代讲授法虽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也有些局限性,例如: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我们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善不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组式讨论法的应用

分组式讨论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交流及合作能力。它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讲授内容或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图形设计课程中以“钥匙”、“夹子”、“牙刷”、“耳朵”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在分组讨论前首先把讨论主题告知学生,并给与学生单独思考的时间,思考时间根据主题的难度自定。

然后分组主题讨论,小组成员4-5人,每组选一名记录员。记录员的任务是把每个人的想法通过文字的形式整理到纸上以便下一步的设计。例如:“钥匙”为主题的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后,小组成员轮流阐述自己的创意。教师轮流参与到每组讨论中,并给与建议及指导,尤其对发言不积极的同学给与启发、引导。这种分组讨论式教学应用到图形设计中,让学生对主题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创意的激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意潜能。真正为图形设计提供了可用素材。

三、分组式演示法的应用

分组式演示法是通过演示讲解的方式展示本组成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演示方法需要每位组员把讨论后的成果归纳、整理,最终把每组所有成员的成果整理成PPT,并选一名组员演示、讲解给所有同学。图形设计课程通过分组讨论,每个人的创意通过讨论启发一般在10个左右。然后每组成员把自己的10个创意图形通过手绘的形式表现在A4纸上,并把创意图形通过手机拍下,交给记录员整合到一起,制作演示文稿,小组成员轮流演示讲解。图形设计课程的实训内容分为五部分,至少有四次主题讨论和演示,所以小组成员基本都会有演示讲解的机会。这种PPT演示过程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每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心理素质。

四、图形设计中分组教学的优势分析

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分组式教学有如下几个优点:

第一、图形设计课程通过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第二、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学生分组初期的准备过程以及分组讨论后的创意拓展,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团队精神。适应了社会市场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牢固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

分组式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第一、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部分学生的发言不主动,或是发言较少。这就要求在分组讨论前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自己的思维及创意形成后进行分组式讨论。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监督每组的讨论状况,对于发言少的同学给与引导。

第二、学生占主导地位,忽略教师的地位。这要求教师轮流参与到每组讨论中,并给与建议及启发,担任指导和监督的角色。

分组式教学在图形设计课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我相信只要准确理解分组教学的理念,教师正确地做好“总导演”的角色,掌握分组教学的策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分组教学走入误区,充分发挥好分组教学法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媛妹. 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D]. 河北:河北大学,2010.06

[2]李小琦. 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J]. 美术大观,2013.08

[3]许兴海. 关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N]. 宿州学院学报,2012.03

作者:宗同惠

图形创意课程工业设计论文 篇2:

职业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

【摘 要】职业美术教育中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和工作方向。开设设计素描课、图形创意课、平面构成课以及开展主题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意设计的理念,指引学生进行主动创意与灵活设计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职业美术教育 设计意识 培养

职业教育始终密切关注着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以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在职业美术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设计意识,使之具有基础扎实、思维灵活、动手力强的特点,具备个性化研究和创新发展的能力,是职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和工作方向。

一、设计意识在职业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已经开始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设计意识,努力推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的无缝融合。因为设计意识带动创新能力,既可以提高技术创新和科学研发的速度和效率,也能够对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职业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必将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训乃至于步入社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意研发能力的坚实基础。

二、设计意识在职业美术教育中的培养方法研究

传统美术教育多注重学生手上功夫的培养,却忽略了设计意识的引导和塑造,使其在设计课上的思维受到禁锢,摆脱不掉根深蒂固的基础绘画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课题,即如何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渗透设计科目的知识,把技法训练和意识创新相融合,让学生既能拥有纯熟、坚实的绘画技能,又能拥有灵活、开放的创新思维。

(一)开设设计素描课,激发学生设计意识

传统素描教学注重绘画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的学习,强调观察、鉴赏和造型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所担负的责任与绘画的基础素描是截然不同的,不是简单的技能练习与准确描绘训练,而是学生尝试利用点、线、面等简单语言表达视觉体验与摸索艺术创造性本质的一种过程[1]。

我们要将设计素描和基础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解构和重组教学观念,增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着重培养,注重对学生多维度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演化,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对于教学题材的选用,要优先考虑生活中新颖奇特、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对象,引导学生从构图、质感、肌理等方面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感受;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选择对象的局部美感进行夸张地精微描绘,从中探究点、线、面等形式因素的趣味点,体会画面的节奏变化美感。

(二)开设图形创意课,启迪学生设计思维

图形创意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设计课程,着重于对图形语言的研究,通过系统的发散思维图形训练,可以深度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联想能力,并为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各种设计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图形基础[2]。图形创意课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并不侧重于画面效果的塑造,而着重于物象间的形象联想,强化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由形象联想而引发的图形创意在视觉设计中占有绝对的比重,很多优秀的广告创意都是源于设计师丰富的形象联想能力。图形创意课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更能够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的能力。

在职业美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以人们对设计的需求为依据,从消费者的观点与视角出发,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关于设计教学的基础内容,使学生逐步掌握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和把握造型语言,逐渐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设计思路,创新、开发、结合、互动的构建多种设计方案。

(三)开设平面构成课,增强学生设计体验

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Sense)及丰富的创意(Idea),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3]学生进行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通过专项的思维训练活动,体味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在二维平面内研究形象间的排列方法,学会利用形式美法则来组织形、创造形,解决从现实到抽象的过渡问题,构成具有设计美感的视觉艺术形式。

教学中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创作和实践,形成一种自始至终的理性的情感体验,灵活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及律动、对比、特异等各种构成形式,使其发生外形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产生具有新的设计意趣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开展主题创作,活跃学生设计热情

主题创作强调作品的核心内容,在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上,注重体现作者的主观认识,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往的美术专业教学注重对物象的直观感受和写实性的再现,表现方法相对理性。把设计意识引入教学以后,我们要设计富有寓意和兴趣的主题供学生研究和完善,锻炼学生以设计的眼光和思维来主提升动处理画面的能力。强调设计创作的主题意识,在创作内容、形式和效果处理上,加入主观创意思维,把表现内容和个人情感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带着问题、思考和想法进行艺术实践,力求设计思路的清晰和自由。要通过举办设计展览(画展)、艺术节和班级文化建设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得以集中展示设计成果,活跃设计思维,提高创作热情。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放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指引学生进行主动创意与灵活设计。要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规律探析,形成更多系统化、理论化的教育实践经验,以此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印凯.重新解读设计素描[J].装饰,2008(04):96.

[2]曹轶平,范作均.图形创意教学中创意过程的解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31-33.

[3][日]朝仓直巳(吕清夫译).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作者:王艳平 宋力

图形创意课程工业设计论文 篇3: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 要:设计专业紧随时代潮流快速发展,设计基础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需要与时俱进。当下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并没有很好地与后续专业课程密切连接,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因此,基础课的改革应按需而改,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设置,以求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文科学的发展,设计领域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设计队伍里来,若想更好地发展此行业,培育专业的设计人才是重中之重,各专业院校的设计课程也随之革新,紧跟发展潮流。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设计师将自己的想法与理念付诸于图文符号之上,让观者获得信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等。大多人认为基础课由简单的素描色彩构成,这在高考培训班也都学过了,想必没那么重要,只是“基础”罢了;而专业课才是重点,学不会、学不好势必影响本专业的发展前途。那么问题来了,基础课对于专业来说重要与否,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该如何面对基础课。基础课顾名思义乃根基也,打好基础方可走得更好更远。基础课与专业课有着直接的联系,若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必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影响后期专业的学习与作为。基础课不应再遵循传统的授课方式与内容,需紧随时代的发展、专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革新。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维禁锢

现在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虽然逐年递增,但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绘画基础并不扎实,并且对艺术并无热爱之情,只是简单为升学而学的美术。艺术类专业高考内容单一,因此艺术培训机构都是有目的地针对考试科目对学生进行训练,素描、色彩、速写,大多对着图片临摹,学生的写生能力极少得到锻炼,创造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在这种流行的、统一的培训模式之下,教学成果趋于一致,毫无特点与创新。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天赋、悟性与勤奋,因此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面对宽泛自由的学习环境,显得较难适应、无所适从。

学生的考前经历,禁锢了他们的思维,令他们打不开想象的翅膀,导致创新意识全无。但是,学生的手绘能力很强,尤其是临摹,可以描绘得细致入微、不差毫厘。大一的基础课程均安排的是素描、色彩、速写,这与高考前的训练是一样的,使得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觉得没意思,只是换个地方、换一群人继续画这些所谓的“作业”而已。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

(二)基础课的目的性不明确

当下步入大学校园的艺术生们或聽从父母、或根据自己喜好、或随大众等,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他们多半是不了解本专业的,盲目地听从与跟从,令学生们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大一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学生便认为这是继高考之后,又一次的练习、重复的过程,他们并不知道为何要再次画素描色彩,这又与以后的专业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用、目的何在。在不了解基础课的重要性及目的性情况下,学生们会轻视基础课,这便是对基础课程认识不明确造成的。

许多学生认为电脑就是设计,设计就是电脑,学了设计软件才算是学会设计,这样的认识误区导致学生忽视基础课,以及造型能力的重要性。设计软件只是个工具,它不能代替手中的画笔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训练,也不能及时快速解决表达设计思路的问题。基础课重要性被轻视,无法为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继而会影响后续专业的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基础课和专业课衔接不融洽、脱节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理解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将基础部分学到的东西联系或运用到专业创作上来。这样的分化状态,不利于学生专业系统性的学习。

(三)基础课程设置单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每一门基础课程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然而,当下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了解,各艺术类院校视传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优缺点同在,因此我们要学习、要纠正。

现如今许多艺术类院校还是延续之前传统的基础教学课程,课程内容相对封闭,没有和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连接。目前,我国艺术设计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以及数字媒体等几个专业方向。这些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图形创意(或创意思维)等。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以后设计作品做准备。可当下的基础课,尤其是素描、色彩、速写,还在停留在传统的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中,没有和设计很好地沟通,也没有和各专业的要求相契合。即便是构成和图形创意课程,也停留在教师讲、学生练,依旧不了解设计的内涵以及其与后续专业课的关系。因此,基础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需迫切解决,紧跟设计发展的步伐。

二、改革思路

(一)激发学生创意思维

受高考前美术训练的深刻影响,许多学生不自觉地形成思维定势,禁锢了想象,描摹功夫了得,画什么都有一套固定的绘画模式。大一的基础课重点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打破学生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建立新的开放性思维模式。

基础课程内容不能再是以前的照静物临摹或写生,老师要提出新的要求并加以引导,打破传统的思维,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把控造型的能力、思维创新的能力以及审美感受的能力。作为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转变教学方式,把过去灌输式教学转化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对今后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

在当今大数据信息下,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新形式去教学,把动态化的画面引入课堂,改变之前的枯燥状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安排好教学内容,可在知识点中间穿插一些著名的画家、设计师以及优秀的作品等,让学生们了解、欣赏,增加他们的审美判断。还需多准备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案例,包括多方面、多领域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调动他们的思维以及参与兴趣,以此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创意思维能力。

(二)加强对基础课程的重视

基础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每个专业都会开设基础课,大一的学生也必须先上基础课。但每个学科的基础课不太相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必须加强对基础课程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设计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即对知识全面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从开设基础课的目的来看,首先要让学生对本专业最基本的知识有一个系统详细的了解,除此之外,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应有所了解。其次,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之下,还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最后,基础课程对后期的专业课程的指导作用。基础课中,素描可训练造型能力,色彩可训练色彩搭配能力,構成更是对后期的专业课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标志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图形,一个关于点、线、面构成的图形,好的创意加上完美的造型、和谐的色彩,构成一个完整的标志。因此,基础课程的学习是经验化的,是不断创新紧随专业发展的。

对于一名学习设计的学生而言,不可能预测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或者自己的工作性质,设计的发展更新非常快。那么只有牢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才能不断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适应发展的需求。

(三)调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设置

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看,基础课程的设置需要有所调整,不可再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根据不同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着自己本专业的特色,它是设计者利用视觉符号传递给观者各种信息的设计。文字、图形和色彩是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要素,因此,针对视传专业的基础课程理应抓住核心要点加以整改、训练。

素描课要想抛开之前的临摹习气,一定要写生,但并非简单地关照对象写生,要对写生对象的造型进行提炼、转化,强调抽象化的表现手法,对形加以揣摩,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为以后提炼信息符号做准备;其次还需增加创意素描的部分,打破原有的基础,重新组合,或增加创意联想部分,美化画面,这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色彩课要求学生对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的归纳进行客观直接的训练,除此之外,主观色彩意识的表达练习也同样重要,这对今后设计中颜色的运用及搭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教育改革要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理念,用创新的思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将不适宜的传统观念彻底割舍掉,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注入新的能量,令其焕发生机。要正确对待专业基础,认识到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必然联系,加强对基础课程的重视,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当务之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提升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基础课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自身设计生涯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吴媛,宋旭.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装饰,2016(2):285-286.

[2]彭利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0):84-85.

[3]白璐.高校转型期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究[J].智库时代,2018(47):245-246.

[4]罗丽玲.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色彩表现教学的改革创新[J].艺术科技,2019(2):263.

[5]刘洋.职业能力导向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9(18):245-246.

作者简介:王倩,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讲师。

作者:王倩

上一篇:审计系统工作总结下一篇: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