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的发想渠道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图形创意涵义

“图形创意”, 顾名思义就是“图形”的“创意”。“图形创意”是指以图形为造型元素基础, 运用创意性思维规律及图形构成的形式法则, 重新整合而成新的能够用来产生视觉图像并转化为信息传达的视觉符号的图形, 是较原始图形有更深刻的寓意和更宽广的视觉变化的创造性构思的全过程。

2 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重要性

当2 1世纪来临时, 我们已经听到了信息时代的迅猛脚步声。在这个新时代里, 图形化的视觉传达模式正在快速地普及。无论是书刊报纸, 还是商业广告、商品包装, 还是各种公共环境, 都可以使我们获得多种多样的图形信息, 加之现代电子媒体形式的广泛应用, 使图形的传播更加缩短了时空上的距离, 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这是由于图形在视觉传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一方面是图形的生动性、幽默性、直观性能在瞬间给人留下完整、深刻、强烈的印象, 这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是图形的国际性, 它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的障碍, 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人们都能解读图形所传递的信息。正因为图形具有这些视觉交流的优势, 所以说未来将是一个图形的时代。随着商品社会的高度发达, 商品在世界范围里广泛流通,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图形的视觉传达模式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它将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 更好地促进世界经济、文化、信息的交流。而同时, 图形创意也因此成为平面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3 图形创意的发想渠道——意与形的沟通

针对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 所谓“意”往往指的是图形的内容, 即其含义和主题等;而“形”则指的是图形的形式, 即图形的画面及其所表现事物的形象。因此在图形创意的过程中, 设计师常常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运用联想和想象, 提炼图形的主题, 丰富图形的内涵, 把抽象的意念转换为可视形象, 成为受众能够感受和理解的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 设计师要在意与意、意与形、形与形之间做多重的交叉、重叠的沟通, 最终才能使图形的创意“水到渠成”, 从而得到一个能够准确传递信息的图形。

3.1 意与意的沟通

设计师无论做什么图形创意, 都是为了要反映某一思想、观念, 体现某一主题, 这种思想观念和主题的形成, 又必须通过“意”与“意”的反复沟通才一能达到目的。意与意的沟通, 常见的有推理式、类比式等。

(1) 推理式。即从一个观点推演出另一个观点来。例如, 我们要想创作一幅抗击非典的图形, 开始时我们从全国历时半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得出结论:非典确实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许多危害, 但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懂科学, 不齐心协力;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过程, 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万众一心, 尊重科学,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灾难。由感受非典的危害到认识战胜非典的法宝, 这种意与意的沟通, 其间经过了大量的推理过程。

(2) 类比式。类比虽然也是一种推理, 但它的方式比较特殊。它从两种事物的某些类似的属性, 推演出它们之间在别的属性上也有相似之处。例如;在花园里工作的园丁, 辛勤地培植花木, 他们的劳动是高尚的。依此类推, 在学校里辛勤培养祖国花朵和国家栋梁的教师, 他们的劳动也应该是高尚的。从歌颂园丁的高尚劳动到歌颂教师的高尚劳动, 其间实现了意与意的沟通, 而这种沟通正是通过类此来进行的。

3.2 意与形的沟通

设计师经过意与意的沟通, 形成了图形表达的内容。但图形内容的表达是需要通过直观的形象来加以呈现后, 才能为受众所感知、理解和接受。这就要进行意与形的沟通。这种沟通, 常见的有表征式、借喻式等。

(1) 表征式。构成图形内容的思想、观念和主题, 都是由概念组成的, 其中有的概念, 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视觉特征。在这种情况下, 比较方便的办法就是:利用固有的视觉形象来从事意与形的沟通。例如, 在以“吸烟危及生命”为主题的图形中, 常用“燃着的香烟”来代表“吸烟”这个概念, 因为它是“吸烟”这一行为必不可少的“道具”, 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视觉形象。又如,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复杂现象, 而在图形中只要用“枪”和“炮”就可以代表它, 其道理也是类似的。

(2) 借喻式。在图形的思想内容中还有一些概念, 因其本身缺乏可视的物形来做代表, 这时只好借用与之有某种联系的形象来代表它。例如, 鸽子和橄榄枝在《圣经》故事中, 本来是报告洪水退走的好消息的。因为洪水和战争同是灾难, 而洪水退走与和平到来又同是好消息, 所以鸽子与橄榄枝就被借用来比喻和平。久而久之, 人们习惯了这种借用来的比喻, 使和平同鸽子建立起固定的联想, 成为意形沟通的一种常见方式。

3.3 形与形的沟通

设计师经过意与形的沟通, 构成图形的形象元素已经具备, 但如何把这些形象元素组合起来, 成为有机的画面, 则还需要从事形与形的沟通。这种沟通, 常见的有渐变式和衔接式等。

(1) 渐变式。在一幅图形作品里, 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象元素, 分别代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概念, 这些概念有机地组成图形的主题。为在画面上把这些形象元素的相互关系按主题的需要表现出来, 往往要采用渐变的方式来实现形与形的沟通。

(2) 衔接式。在一幅图形里, 往往有这样两种形象元素:一种代表事物的现状和外形, 一种代表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本质。为了表现图形的主题, 可以将它们衔接起来, 以这种沟通的方式来体现主题思想。例如:“吸烟危及生命”的图形, (要有图片出现) 接着绞索。通过这一衔接, 产生了新意, 提示了吸烟的恶果和危害性, 生动地反映了主题思想。又如, 图形里的一位少年正在玩足球, 而他的影子则是一位成年的足球健将, 两者以足球为衔接点, 展示了少年的现在和将来, 体现了人们对新一代的期望。上述意与形的种种沟通, 在思维过程中, 大体上是依次推移的。就设计师而言, 其思维过程是:首先着重从事意与意的沟通;其次着重从事意与形的沟通;然后着重从事形与形的沟通, 并且通过反复的验证与修订, 达到图形设计的最后完成。而就受众的思维过程而言, 其感受与理解图形的程序则是逆行的:首先着重从事形与形的沟通;其次着重从事形与意的沟通;然后着重从事意与意的沟通。并且经过反复的揣摩与思考, 以期对图形的内涵有深入而准确的认识。由此可见, 我们这里所说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正因为有了这些沟通, 图形创意视觉传达的任务才得以完成。

摘要:意与形是图形创意中的两大元素, 决定着图形创意的效果。本文从意与形的沟通角度, 探讨了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的发想渠道。

关键词:平面设计,图形创意,发想渠道,意与形

参考文献

[1] 辛敬林.现代图形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 刘境奇.图形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3] 刘派.图形创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方案研究下一篇:“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