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整体性好,但是不同背景院校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教学工作以及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方面存在不足。如何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保障办学质量,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直接关系到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以及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全方面的综合性人才。主要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阐述了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基本特征以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教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紧密的结合了在一起,这是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以及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根据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背景分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性职业道德特点,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主要强调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在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职业道德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是不完善的,没有指定相关的准则、制度,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道德进行一定的制约以及提高自身师德意识的态度。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自律性,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师德建设的思想觉悟,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代性的职业道德特点。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特征,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增强自身的教学手段;利用最新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职业道德,把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的目标。然后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持久性的职业道德特点。任何行为方式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道德的特点,通过日积月累对学生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学生自己的职业特点,这就是持久性的体现。最后,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性职业道德特点。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改革目标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到辅助的主要,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性职业道德特点。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道德规范。首先,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守热情祖国,增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根据国家教育的发展方针进行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综合性的社会人才的基本规范。其次,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道德思想为主的师德教育作为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在高职院校的中国的师德建设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观念,把这些观点有效的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首先,就是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起着一定的调节规范的作用。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的追求,再加之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多方面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有重复性、冗杂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这也直接加强了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难度。所以,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规范高职教师的正确的价值观点形成,提高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对高职教师的认同感、以及信任感。

其次,就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中的榜样作用。高职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加强学生们的整体认知,通过自身的师德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教育质量。主要表现为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的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重大影响一般都体现在无形的自身道德素质之中,高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把自身职业道德的观念、情感、意志以及相关的行为在无形之中传授给学生,这种道德的养成对于高职学生形成自身的道德体系,提高道德素质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掘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们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知能力,树立一个科学的职业道德理念。这也就意味着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应用能力技能型人才、具有科学的职业道德的全方位人才,对于学生们建立自身的职业能力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在高职院校特有的专业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对学生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方面的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中专业理论课程是占有一定的比例的,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可有提高学生们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第二,就是在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渗透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学是把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的,在对学生们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职业素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明白职业道德的存在是有着一定重要的意义的,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把职业道德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这样才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以及工作态度,才可以在面对社会环境的压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紧密的练习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一个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振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高职院校旅游职业道德教育[J].2014,(7).

[2]朱万福.试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2010,(8).

[3]刘斌.高职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道德规范[J].2013,(7).

作者:王坤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2: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探讨

摘 要: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整体性好,但是不同背景院校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教学工作以及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方面存在不足。如何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保障办学质量,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此,首先就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对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进行描述,最后对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

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道德”已经成为人们心中衡量教师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有部分教师自身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所以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关系教育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是国之大计。

1 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1.1 教师观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已然成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人才的形成归根结底要归功于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而教师的素养能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个有着超前教育思想的教师,能够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地探求新的育人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发散型思维[1]。积极向上的教师,他们能够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学会融会贯通,不断进取,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适用性人才,为学生的发展添砖加瓦。

但是,在当下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思想以及个人素质仍然受困于当下的外界环境。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是教师们仍然存在应付考试之嫌,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培养。落后的教师观使得这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仍然坚持自己是课堂的中心,并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接受知识的灌输甚是被动,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多维发展。

1.2 教师责任感有待加强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富有责任感就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能够健康发展,这与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责任感不强,尤其是青年教师。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纪律。一节课讲完了,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听讲,只顾玩手机,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屡见不鲜。一些学生表示,老师就算知道有人不听讲也不会去维持纪律或是劝说。这样的情况严重威胁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师的这种漠视的态度是极其不应该的,是不负责任的体现。甚至还有学生直接在上课时随意早退、接打电话等,但是教师却视而不见,只管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教学与育人严重脱节,这些都表明教师严重缺乏责任感,并且已经违反职业道德。

1.3 教师存在言行失范问题

在高职院校,一些教师对学生不够尊重。有的学生表示,老师讲话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心,他们认为教师高高在上,所以不愿意向老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缺乏宽容,惩罚过于严厉,这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2]。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处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已成年,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而教师并没有考虑这一点,常使用过激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学生自尊心受挫,抵触心增强。因此作为该阶段的教师,必须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正确地教育学生。

1.4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

作为高职院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但是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课堂上,漠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和职业教学的初衷并不一致。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形同虚设。教师根本不重视实践教学,遇到实践课,很多教师都将其改为自习课,甚至给学生放假不上课。教师这样的安排不仅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导致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2 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第一,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首要的职业道德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托尔斯泰有过这样一段话:想要成为完美的老师,就应该将即热爱学生又热爱事业,将学生与事业进行结合。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对教育事业保持忠诚,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在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一个教师如能够将爱融入到教育事业中,那么他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的基本守则,教师是一类特殊的技术人才,他们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坚持创新,用心去工作[3]。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更着重从技能方面出发,认真指导学生,通过将实际的工作环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掌握技能,以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工作要求。

第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每位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怀宽广,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为人师表更不容忽视。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思想风貌、文化素质。比如说,女孩子喜欢美丽、漂亮,男孩子喜欢帅气、潇洒。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向外人做广告,在展销自己,以求外人对自己的认可。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衣着、举止、语言,体现出内在的知识修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

第三,教师必须富有责任心和爱心。面对刚刚成年的学生,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注重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富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生活、课间以及教学活动中要本着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的态度去管理教育学生,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管理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期间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摒弃消极的态度,保持积极的心态。

第四,教师应抓住重点,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教学目标。而上文提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3 培养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

3.1 学校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学校,必须要承担起构建良好人文环境的责任。只有让教师处于一个和谐的、生机盎然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才有良好的心态,才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良好的校园环境十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学校通过倡导互谦互让、互帮互助等和谐的精神,创办和谐校园文化节等多彩的活动,创造和谐校园氛围。人文环境是一个群体的灵魂,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能够把自身的精力更多地投放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去,道德培养和建设工作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

3.2 教师应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

随着教师队伍的逐步年轻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由于青年教师的阅历浅,其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定型,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擅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除了给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实践平台之外,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自身,更应该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积极接受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学风规范教育。并通过向模范教师典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准则。

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纪律性,使自我约束的意识得到增强。师德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他人进行约束,然后逐渐转化为对自我进行约束。所以在对师德进行培养时,应该对教师的内心想法进行转化。教师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并且其对象是具有自身想法的个体。在对教育互动进行控制时,应该注意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所以只有对内心想法进行转化,才能使自身纪律性得到提高,也能使道德培养到达新的高度。

3.3 开展多样化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推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

实践中,高职院校应当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咨询活动,帮助在校教师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处理好师生以及教师之间关系,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同时,还可以聘请优秀教师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围绕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升,进行拓展性交流,彼此沟通经验、方法以及成功体会,这对教师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还要精心的组织、设计好老师之间的互帮互助,为社会献爱心以及为希望工程尽力量等服务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锤炼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韩张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职业道德教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228.

[2]詹小娟.浅析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顾利娜.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陈志华.浅谈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3,(6):115-116.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作者:周云婷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3:

浅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摘 要】如今,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其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与学生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关系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但国内外一些不良思想正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导致一些教师对师德认识不足、对学生漠不关心。因此,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其职业道德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及三观的正确形成。因此,青年教师除了要教好书,还要认真育人,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对学生负责到底。

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为人师表意识

如今,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一毕业就踏上工作岗位,尚未适应身份的转变,一些青年教师并不能以一名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有的青年教师行为举止不端正,言语粗俗;有的只重视利益,忽视道德的作用;有的搞小团体,互相排挤等,这些现象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1.2欠缺责任意识

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学生到大学时代后,没有了升学压力,也不用过多考虑分数问题。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上一大难题,有些青年教师并未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仅将教师职业作为获取工资的一种手段,在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只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法上也没有任何创新,师生间缺乏相应的互动,甚至还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对教学敷衍了事,课堂上忽视学生的需求,只按着自己的想法进行。此外,还有些青年教师把一些不良思想传播给学生,未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1.3学术研究不规范

当下,科研水平是高等学校对教师的重要考评标准之一,其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待遇提升等有重要意义。所以,一些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为了在工作中得到更大的进步,非常重视科研。同时也有些青年教师过度追求评价指标,导致心态不正,在做研究时造假数据、捏造事实或抄袭他人科研成果,还有的青年教师不注重科研或缺乏精力投入科研,导致工作都好几年还没有做出相应的科研成果,这一系列行为都给个人或学校带来了不良影响。

1.4形象气质欠佳

一直以来,社会对教师的印象首先是端庄、大方、得体。如今,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的很多年轻人喜欢追逐潮流、时尚,但有的青年教师过度追求时尚,在课堂上奇装异服,甚至还有的还画着浓妆,举止行为也存在不当。教师上述行为会给学生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不仅有损自身形象,也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

2.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

2.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自身品位,校園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青年教师自身师德建设。因此,高职院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有重要作用。

青年教师必须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对校园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学校自身可运用宣传栏等方式普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的重要性,使青年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多种特色活动,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此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2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

职业道德是教师个人素质的核心。高职院校要想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务必要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高职院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应尽量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可发展空间,如定期举办相应培训及讲座等。学院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列为入职第一课,使青年教师明白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教学生涯始终。

2.3完善高职院校监督管理机制

制度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保障。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高职院校需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例如,学校可设立监督网站,学生可通过网站评价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并提出相应意见,学院将把学生提供的信息反馈给青年教师,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学生或其他教师也可对一些违法职业道德教师进行举报,在这样的监督机制下,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定会得到提高。此外,高职院校也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让青年教师始终保持危机感,将职业道德修养评价纳入考核范围,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4青年教师自身注重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青年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加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严格要求自己,定期参加省、市或学院组织的职业道德培训,调整好个人心态,建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必须规范好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形象,为学生树立整面榜样。

3.结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更要注重育人。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青年教师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学生及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这一修养水平的提高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提升自己做起,此外,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完善学院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杜鹏.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

[2]金雪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3]赵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存问题及提升途径[J].科教导刊(下旬),2018(06):69-70

[4]夏青.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熊莲君

上一篇:保健品销售工作计划下一篇:数学教师问卷调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