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不断深化,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通过“一个基地、两项培养”的理念,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机制、“双向多元反馈”的评价机制,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发展育人的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论文 篇1:

中国制造2025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摘 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具有高技能,更要有崇高职业道德,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些不足,结合当代“95后”大学生特点,以中国制造2025的视角探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寻求利于中国高技能人才职业道德的新途径。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官网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2553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为1335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53%,高职高专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62%。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加大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即便如此,全国每年的高技能人才缺口突破千万,这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与问题

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进入21世纪以后,大量数据显示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具有专业技能之外,更多的是对于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他们能够遵章守纪,完全按照操作流程工作,认真细心,踏实肯干。他们把更过的时间用在对专业技能的钻研上,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内立于前列,也能赢得客户和竞争对手的认可。然而,我们国家高职教育过程中,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不足,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职业道德教育形同虚设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有些院校虽然有该门课程的授课安排,但具体落实时,因为缺乏专业教师,与学生专业实习冲突等原因被迫取消,任课教师只是在最后给学生打一个相“比较满意”的成绩。这种设置使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可无,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学生缺少该环节的教育,导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出现迟到早退,不遵守职业操守,缺乏诚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用人单位不被重视。

(二)考核机制整体严重缺乏

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果呈现比较难,很难通过考试或者赋分等方式来体现,只能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展现。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采用和专业课相一致的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学,认为掌握了知识就是掌握了职业道德,忽视了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有效转化,很多职业道德教育得分比较高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的差强人意。

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虽然职业道德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个人来讲,从长远发展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那么,透过现象我们分析存在上述现状的原因。

第一,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许多高职院认为在上学期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反而耽误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对10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有60%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课时不足4课时,34%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该课程。专业任课教师认为自己只要讲授好专业课就好,至于职业道德教育不属于自己的讲授范围,将本应和专业学习相挂钩的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

第二,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缺乏比较合理的职业道德考核机制。虽然国家早已经提倡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就具体的某一项素质的提升还存在很多学术研究上的不足。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实质上很难有所提升,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缺乏比较科学和严谨的考核体制,多数情况下只能是通过分数显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三、中国制造2025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

举国上下以中国制造2015为发展目标和方向下,高职院校如何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快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人才培养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相互结合。

(一)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学习中

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者密切结合,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是更好的通过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专业知识,行业先锋等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有所了解和具体化的认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和人格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同时,各专业课教师对于行业内的职业道德十分了解,能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体现出专业课教师的职业价值,更能将会学生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完美结合。

(二)职业道德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实践使其内化在学生头脑中,我们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践和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大了学生们掌握和实践职业道德的机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从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三)结合受教育者特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如今的大学生,被人们称为“95后”的群体,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追求个性,不安分守己,不默守陈规,喜欢张扬自我,比较自私。他们生长在互联网下,对于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自己的好奇。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要采用他们比较能够接受的传播方式,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自媒体,大家对职业道德在接受的同时,也能进行评论等自我观点的表达,利用学生自我表达的愿望既进行了知识传播,也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中國制造2025是我们国家实现制造业,工业强国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专业知识与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德才兼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条件,也是推动我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嵩.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现状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2,(5).

[2]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段国强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论文 篇2:

基于校企合作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设不断深化,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通过“一个基地、两项培养”的理念,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机制、“双向多元反馈”的评价机制,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发展育人的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相渗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纪律、职业精神等的总称,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则是以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培养目标,以高校为载体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培养基地。

一、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理念

(一)校企合作是检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校企合作克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对知识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体验;重基础、轻拓展等的弊端,将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有机结合,弥补了学校教育缺失的部分,提高了企业用人的实际效率。

首先,从学校来讲,虽然开设了很多有关职业道德培养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但实际往往倾向于传统讲授,所讲内容涉及理论性的职业规范和要求,与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针对性和职业性要求相差甚远。这不仅影响高职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还影响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质量问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其人才培养是以市场为导向、技能为重点、就业为目标,学生虽可掌握部分职业道德要求,但要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学校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类专业学习中,将理论教育与企业要求紧密结合。

其次,从企业来讲,企业的人才选拔、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无不渗透着职业道德成分。高职生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必须具备现今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其员工具备职业理想、进取心、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责任感、等职业道德要求,而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恰恰是学校教育所忽视的部分,以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在技能方面突出,而职业道德培养亟须加强。因此,企业的要求成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联系了学校和企业双方,将双方所需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培养目标也在这一互利共赢的模式下得到检验。

(二)树立“一个基地,两项培养”的基地建设理念

一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二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定期反馈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状况,学校依据反馈的情况改进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优质的毕业生竞争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顺应“十三五”规划发展要求、“互联网+”发展趋势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必须有质的提升。其次是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强调要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发展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应始终坚持这两项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建设理念。

二、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机制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仍处在发展阶段,须要借助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课程不能直接指导学生在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就是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研究落实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渗透到这两门课程或更多专业课程,将思想道德理论和职业要求结合、将教学知识和企业素质要求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培养,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模式。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現状,就要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改革,把职业道德教育向企业延伸,不断丰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需要高职院校从顶层制度设计,加强监督和指导,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和合作企业共同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机制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是新技术、新思维的前沿群体,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要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坚持“德育为先”。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力促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校企合作是适应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有效形式,通过学校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企业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培养,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其就业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对学生的教育可能只是停留在观念道德层面,这些观念尤为需要在合作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才能增强其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习惯等,最终形成个人的良好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双向多元反馈”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和职业道德实践状况有赖于合作企业的反馈,合作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学习有赖于高职院校的反馈,在双向反馈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培育内涵具有多种形式来实现。

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和企业的作用,引导合作企业参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学校建立多元职业道德评估机制,并建立由学校、企业代表、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网络。另一方面,“双向多元反馈”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责任到学生自我评价、企业评价、教师反馈等,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充当制度完善的重要场所,提供实现目标的作用。

三、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方式

(一)文化育人

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文化育人方式应是把社会理想和人类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内心的进程。要实现以上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机制建设,就必须营造多元的高职校园文化环境。

第一是基础文化,如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筑风格等,如哈佛大学校园里的建筑群反映着古典美和现代美的结合,激发学生怀揣着虔诚的心学习和研究。结合互联网时代契机,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学生和合作企业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实现校园内网点遍布教室和办公室,实现资源共享。开设合作企业信息交互平台,各部门通过平台实现实习学生情况反馈和跟踪,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实效。

第二是活动文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不仅仅是把学生培养成技术的工具,而是促使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运用。如耶鲁大学通过每年的艺术品展览、话剧演出等活动营造人文艺术氛围,剑桥大学的募集善款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校园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为参照,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了实践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步入合作企业提供了前期预备工作。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活动文化应有别于普通院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理论在校园活动中的运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校园中的检验。

第三是价值文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形成的办学理念是合作企业尤为看重的,此价值文化是开发更多合作企业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如牛津大学“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等。高职院校应借鉴大学精神对人文自由、批判创新等价值文化的要求,提升自身价值文化建设层次,形成高职特色的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形态。同时,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价值文化也要兼容合作企业对人员价值的要求,将价值文化教育和企业职业道德要求想融合,体现出职业道德情怀的价值文化。总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是具有大学价值文化共性特征,并兼具自身职业道德培养特色的文化,融合合作企业文化要求,为社会需求服务。

(二)实践育人

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是高职毕业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适应角色转换的重要场所。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借助校企合作的形式突破了专业限制、课程限制,实现了理實结合,充分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纪律、职业精神等需要在合作企业中具体实践。

第一,做到重视实践,学以致用。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是被社会普遍认可、被企业普遍欣赏的。如第一阶段为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职业道德,是在任何岗位都普遍适用的;第二阶段为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纪律等差异化职业目标教育;第三阶段为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通过校企合作,检验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效果,平衡差距。

第二,做到劳体结合,劳动成长。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理论教育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接受,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如每学年实施校企参观,尤其是第三年校企合作实践,让学生以亲身实践经历收获劳动成长财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易受到物质利益影响。作为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学生的劳动态度直接影响其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如企业工商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弥补欠缺。加大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形式,利用合作企业等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

第三,做到观念提升,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培养基地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更深层次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避免坐而论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校企合作企业对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意识要求逐年递增,因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要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观念,做到知行合一,提升就业能力。

(三)发展育人

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坚持发展育人,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促进高职毕业生全面发展。

第一是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职业道德培养基地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合作企业反馈过来的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要求,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准确的选择。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的学生应当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遵循其个性完整、个性独特的特点,做到学以致用。个性是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并随着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做出改革,一方面增强了企业、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注度,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也可接收到具有较强适应性、较高综合技能的高职毕业生。

第二是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认知、心理发展水平等方面较普通院校学生较弱,职业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所提倡的和谐发展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能在合作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义务心、自我调控能力和思考处事能力,形成较好的价值观念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和谐人格增强自身竞争力。

第三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要求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具备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和在企业期间应当持续不断的获取运用创新知识能力、个性发展能力、素质提升能力等。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岗位平台,这就要求学生在岗位上锻炼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这一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更需要将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的重要方面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

[2]张雅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职业软素质教育模式构建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6).

[3]韦巧燕.个性与大学生个性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1,(06).

编辑/于金苗

作者:邵长剑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论文 篇3:

探讨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的教育

摘 要:职业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没在职业领域当中的体现。高职院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这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本文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任务,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途径与方法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 教育

一、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其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能力和道德行为评价与体验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1.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是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的思想意识基础,它包括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是职业道德理念内化的结果。道德理念的内化,是个人将社会和群体公共道德理念转化为个人道德意识的过程,是在个人行为意识(包括具体行为)与社会、群体道德理念与规范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是内心对社会职业道德理念和规范的真诚信奉。把建立在职业道德意识基础上的道德目标追求成功地体现在自己的职业行为中,并得到民众、组织和社会普遍认可的能力称为职业道德行为能力,它是与从业者的职业情感、性格特质、意志品质、行为规划能力、行为价值取向判断能力、行为目标实现能力(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能力,需要通过有意识的、长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

2.职业道德行为评价与体验能力。道德评价在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道德理念和规范发挥作用的杠杆,也是个人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它贯穿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实践活动中。一个具备较高职业道德行为评价与体验能力的从业者,可以从对自己和他人的每一次职业道德行为活动的评价与体验中获得激励,从而形成一种弃恶扬善的巨大精神力量、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修养。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任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在向学生传授职业道德知识的同时,教育和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获得较强的职业道德行为能力和职业道德行为评价与体验能力。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在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过程中,一定注意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反应所处时代的教育总目标,同时要根据学生阶段心理认知的发展情况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地位。具体说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以及内化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竞争意识,树立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习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行正确评价和正确地对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教育,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完善。

三、探索职教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设置更加合理完整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以“两课”的教育成果为基础,是“两课”向职业能力阶段的延续和深入。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容.在评价德育的效果中不仅关注的是“知”单方面的内容,更实质的是要体现于“情”、”意”、“行”上。为了增加德育的实效性,除了重视教学汁划中的显性课程外,必须还要注意职业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的开发和挖掘。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课程就是显性课程,它有时被称为“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是指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要让学生体验一种非正式的、没有或较少事先策划的、也没有书面文本的课程,而这种隐课程长期以来是被忽视的一部分。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通过特殊过程来内化社会规范,先是在学校这个较小的社会中经过有效的培训,再到真正的社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2.培养一支过硬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教学活动对学生都有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职业道德教育师资的短缺会直接造成每个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指导;增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技能是发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有力举措施,是职业道德教育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可以综合德育、心理学、社会实践等各领域的特点,选拔具有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责任心、掌握良好教学技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地位,从而组建起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师资队伍。

3.创建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与教师(指导者)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动作用,“正面激励和强化效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创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要以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创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校风,使各项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在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中发挥促进作用。

4.坚持“学做统一”职业道德养成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实践为先”的道理。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逐步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为此,应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首先,要把实习实训作为专业教学的内容安排进教学计划,时间上有保障。其次要求每位实习指导老师做到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不要忘了培养学生的遵章守纪、本分、勤快、敬业的职业道德。再次,要十分重视实习基地对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坚持职业道德姓“职”,走职业实践之路,做到“学做统一”,坚决摒弃“坐而论道”,这也许是职业道德必不可少的养成方式,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5.引入丰富的形式和方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目前素质的现状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帮助学生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在校期间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把追求实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求教师教学中引入丰富的形式和方法,比如带学生到企业参观、看电影组织影评、制作多媒体课件、道德热点讨论法、道德案例分析法、聘请英模和成功人上及本院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开设专题讲座等,把教学内容融合在丰富的形式和活动中,让学生从中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6.构建一个公平、公正、有效,约束与激励并重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至少应包括课业成绩评价、课业态度评价、道德行为表现评价、纪律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奖励与处分、推荐就业等,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评价过程的公正性与公平性、评价结果运用的有效性是评价体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力促进学风建设,把教育学生养成积极的课业态度、课业道德意识行为与能力纳入职业道德教育范畴。

作者:许凯

上一篇:安全申请书(精选2篇)下一篇:水可持续发展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