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校院两级抽考的成绩,为新疆医科大学抽考的制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分析近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参加校院两级抽考的成绩,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校院两级抽考制度存在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学统计学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医学统计学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基于ASP技术医学统计学考试模式的研究

考试是大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教学水平,评价教学效果。传统的考试多为单一的闭卷笔试考试模式,内容过于书本化,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医学统计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不仅有理论讲授,还有统计软件的操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实际处理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适应医学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统计学考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

1.考试模式过于格式化、理论化、单一化和结果化,无法客观、全面和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这种模式将导致学生普遍形成“平时玩、考前看、考后丢”的规律。因此,传统的考试模式将滋长投机心理和浮躁学风,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考试内容片面化,难以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考试基本是考核学生“划范围、圈重点”的识记力,考试成绩有很大的机会性与偶然性。这种考试既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也不能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易于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考试不具备公正性与科学性,难以实现考教分离。传统考试模式从出题、监考、阅卷、统计到登录成绩,均由任课教师完成,教师工作量大,效率低,试题选择的随意性大,仅凭教师的主观意愿来评价试卷的难易程度。阅卷时也难以避免人情分现象。

4.考试后信息反馈能力较弱。考试后对考试成绩的分析也将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其分析结果主要是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表面层次上,难以从分析结果中了解学习情况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传统考试模式已不能适应网络教育环境下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及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二、基于ASP技术“三级三分”制式考试模式的设计

1.考试内容的构成。试题库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基本知识(elementary knowledge,E分,60%)、拓展知识(prolongation knowledge,P分,20%)和创新知识(innovation knowledge,I分,20%)。其中E分(均为客观题)和P分(均为主观题)为开放式题库,分别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基本知识考试必须达到合格,在计算机考试中完成。由ASP自动识别系统预约考生后从题库自动提取10个选择题/章,每一题答题时间为20秒钟,正确率必须达到80%以上,其相应章节或系统即可记合格(60分)。拓展知识考试按实际记分,由ASP系统从题库自动提取2个主观题/大类(或系统),每题按10分计算,每一题答题时间为3分钟,并由计算机识别考生后自动提供一张带二维码的拓展知识考试的答题纸,学生答题后通过扫描直接存入系统提供给老师阅卷,只按百分比评分(不得超过95%),计算机可根据其计算出实际得分计入总分。创新知识考试按实际记分,由计算机识别考生后,自行提供带有二维码创新知识分答题纸,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解答题目或发表观点,答题后放进扫描系统,每个项目按10分计算,只按百分比评分(不得超过95%),计算机可根据其计算出实际得分计入总分。为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对于申请获得相关拓展项目、创新项目或者获奖者,可按相应比例计入创新知识分。

2.考试难易程度的设置。将医学统计学考试难度划分为三个级别,即I级(低难度)、II级(中等难度)、III级(高难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方向、不同学习层次设置考试级别。学生可在规定考试级别上,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高于规定级别的考试,但不能选择低于规定级别的考试。I级题库为100%低难度题目构成;II级题库为30%低难度题目和70%中等难度题目构成;III级题库为10%低难度题目、20%中等难度题目和70%高难度题目构成。例如,临床、中药学和中医学本科必选III级,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学、检验学本科必选II级,其他专科选I级。不同专业考试级别设置如下表。

3.考试类型的选择。考试类型包括章考、类考和会考三种类型。章考指分章节考试,由任课教师授完相应章节后,24小时内授权准考章节或由计算机按课程表自动在正常授课时间后,24小时内自动完成考试授权。若有调课、停课等课程变动情况,由教师按调课申请重新设置考试时间。类考是根据知识结构,将多个同类章节分成几大类进行考试。如:绪论、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等。会考是整个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考试。学习结束后,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考试类型,并通过ASP考试预约系统预约考试时间。

4.考试题型的设置。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的题型为10个选择题,包括8个单选,2个多选,正确6个单选和1个多选,即可合格。拓展考试内容的题型为简答题(4个)和计算分析题(2个)。

5.考试成绩的评阅。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阅卷。主观题由任课教师在登录界面登录后,确认信息无误后开始阅卷。考试流程图如下。

该考试模式具有多样化、灵活化、过程化、常态化及章节化特性,使得出卷、印卷、监考、阅卷、统计、归档等多个环节化繁为简,大大降低了考试成本,优化了考试模式。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平时轻松学习,轻松掌握,轻松考试;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课堂要听、平时要看、考后要学”的习惯,消除投机心理;能真正实行考教分离,考试公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既能科学地考核出学生基本知识的全面性,又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节约了考试成本,并且可以考核出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创新思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基于ASP技术“三级三分”制式考试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巧,尔西丁·买买提,薛茜,等.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医学统计学》无纸化考试系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04):488-489.

[2]韩晓春,戴霞.《医学统计学》在线智能化考试系统的开发[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00(20):81-82.

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民族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医学统计学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Y038;201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Web & Asp技术的“三级三分”制式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327。

通讯作者:黄德斌。

编辑 乔建梅

作者:郭孝鹏 黄德斌 覃思 徐俊芳 李奉权 胡启托

医学统计学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新疆某医科院校校院两级抽考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校院两级抽考的成绩,为新疆医科大学抽考的制度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 分析近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参加校院两级抽考的成绩,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校院两级抽考制度存在的问题。 结果 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抽考成绩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统计学不符合正态分布;院级抽考成绩卫生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统计学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结论 新疆医科大学在试题库建设上要继续不断更新与提高质量;以及考试分析可以运用更多的平台分享给以后学习的更多学生。

【关键词】新疆医科大学 抽考 影响因素

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抽考,指新疆医科大学教务处抽取某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学校级别的组卷、监考、改卷的考试。院级抽考,指各学院教务部门抽取该学院的某门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组卷、监考、改卷。校级和院级抽考对于学生来说,是检验学生日常学习的衡量标准,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意见和帮助,更好的促进和改革教育教学。

教考分离作为一种测量手段,对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行使教学管理均起到重要作用。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本文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试卷库、试题库不同阶段校院两级抽考进行分析,找出教考环节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对试题库建设、考试管理提出修改意见。

本文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以及学生访谈讨论校院两级抽考的创新与改进,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努力推进校院两级抽考制度的改革。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考试数据中选择公共卫生学院6门校级抽考共5个班次以及10门院级抽考共7個班次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抽考成绩的统计对比分析。

1.3研究内容 主要关于抽考成绩分析包括,抽考科目:流行病、儿少与儿童保健、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统计学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讨论现有抽考模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e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9.0统计软件抽考对班级成绩做正态性检验的数据录入处理。

2.结果

2.1抽考科目

2.2 抽考科目的正态性检验

2.3.1 校级抽考科目的正态性检验

如表1所示,分析校级抽考班级的成绩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如预防2009-2班流行病学成绩偏度为-0.470,分布呈负偏态;预防2010-1班卫生毒理学成绩峰度大于0,分布较陡峭;预防2010-1班环境卫生学成绩和预防2010-2班劳动卫生成绩偏度均小于0,峰度2.871,分布呈负偏态,且较陡峭;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两个班级成绩和卫生统计学一个班级的成绩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

2.3.2 院级抽考各科目的正态性检验

根据表2结果显示,院级抽考中,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卫生统计学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预防2009-2班学生的管理学基础成绩不服从正态分布,偏度为-0.887,峰度大于;环境卫生学,组织行为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均呈正态分布。

3.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备好课,讲好课,及时的和学生沟通,那么学生成绩应受智力影响较大,则服从正态分布。同时成绩的正态分布也反映了试题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对本门课程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方面已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因此,成绩分布的正态性可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行政部门改进教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1 校级抽考的正态性检验

服从正态分布的科目和班级有:儿少与儿童保健学(预防2010-1和预防2010-2)、流行病学(预防2009-1)、卫生毒理学(预防2010-2)、环境卫生学(预防2010-2),说明在这些科目及班级的抽考中,考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试题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其中在预防2010-1班环境卫生学与预防2010-2班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抽考中,负偏态分布明显且较为陡峭,说明试题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即难度偏高和偏低的项目较多,而中等难度的项目偏少,项目难度的分布缺乏梯度,不够合理。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两个班级成绩和卫生统计学一个班级的成绩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说明试题难度较高,学生掌握情况也较弱。

3.2院级抽考的正态性检验

在院级抽考中,卫生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统计学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预防2009-2班学生的管理学基础成绩不服从正态分布,偏度为-0.887;环境卫生学,组织行为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均呈正态分布。说明在环境卫生学、组织行为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抽考中,考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试题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而卫生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统计学等科目试题难度较高,学生掌握情况也较弱。

4.建议

新疆医科大学抽考所采用的试题是由国家级题库和各高校校级题库编制组卷,具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度和可靠性相对较高,在抽考中,组织管理均能够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4.1存在问题

(1)按照《新疆医科大学本科专业课程考试与综合性考试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稿)》的要求,我校终结性评价即课程终结的期末考试要求单一课程的期末考试可由学校抽考或学院抽考,未被抽考的课程由教研室按照教考分离的原则组织实施。终结性考试加大对课程核心知识点的考察力度,可适当的增加主观题比例。试题来源上建议有条件的课程,校内自命题占50%,执业资格考试(执业医师)真题或模拟题占20%,外校试题占30%。期末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100分钟,考试形式为传统纸笔考试。在实际应用中目前大部分课程的大部分试题仍然是以任课教师自主命题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自觉地会以命题方向的知识点有所侧重。这就造成了校级抽考通过率相对低,原籍抽考次之,教研室考试通过率最高。

(2)我校针对考试多样性有明确文件要求,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形式,针对医学类课程特点,课堂提问、互动问答、口试、案例讨论、综述、机动小测验和实验报告等具体形成性评价形式或手段较为适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院级抽考为例,成绩报送中形成性评价主要以教师提问和实验报告为主,所占比例10%,重视程度也不高。诊断性评价即课程期中考试,虽然考试形式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或传统纸笔考试形式并且期中考试成绩应占课程终评成绩的30%,在终结性考试中,诊断性评价考过的部分所占比例不是很高,这在最后考试分析中造成不全面的情况。这与学生访谈的结果基本一致,有期中考试的课程,根据考试内容的分布学生复习的侧重点就有倾斜。

(3)我校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将主客观题的分值给一范围,由老师具体操作,然而长期以来的考试习惯,大部分课程基本还是按照以往的考试题型3:7甚至2:8的模式考试。

(4)目前的校院抽考的试卷组卷负责老师基本由考务老师负责,不是专职的教师,即使在试卷使用前有试题审核,试卷审核两步把关,這在具体的对学生掌握方面还是有差距,校院两级的抽考均有大部分课程成绩不呈正态分布。(现有数据的院级抽考试卷组卷均为非专任教师,后期改革由专任教师组卷,由于数量较少,以及与校级没有对比,没有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抽考成绩基本反映出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够客观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对于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学生面对专业知识方面的解释、应用、具体解决问题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基本能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2关于抽考考试管理和改革的建议

结合当前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抽考成绩分析,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就当前考试管理与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一)针对考试的形式,学校不仅在形成性评价上,要在课程终结性评价中也积极使用,尤其是在公卫的一些调查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掌握与最终的评价直接挂钩,而不是只占10%,重在学生的理解、掌握和应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愿意投入的经历也是成正比的。

(二)不断加强题库建设,不断更新换代,不仅补充新的知识,新的题型紧跟国家考试大纲要求,还要及时淘汰过期的试题。题库质量上去了,对于试卷的质量问题也会有所提高。同时学校外购的试题库能够进一步资源共享,院级、教研室能够同步使用,使未抽考科目也能更客观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三)落实好考试分析反馈的工作,考试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信息反馈环节。目前,任课教师要进行考试总结,认真完成了课程小结和试卷分析;教学专项检查对试卷进行抽查,检查试题的难度是否适中、试卷的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等。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在今后任教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以及试卷阅卷等内容的质量。同时我院学工工作中也在积极针对每学期的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有很好的总结和警示教育。个人建议,相关的教研室的总结分析学工的成绩分析等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放在信息公开的平台,以便以后开相同课程的学生的更好的针对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达丽,刘静,马龙,施建明,尔西丁. 新疆医科大学2003~2004学年课程抽考及基础综合考试成绩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04:432-434.

[2]达丽,张彤,张明军,尔西丁·买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部分专业课程终结抽考考试成绩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05:503-504.

[3]高云志,刘志勤,康勇. 对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73-75.

作者:王晓婷 王郁 卢裕陈 魏晶晶

医学统计学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临床医学实习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犯错和违纪情况表对我院2017年临床医学实习生98例(对照组)和2018年临床医学实习生102例(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组实施干预。 结果 临床医学所有实习生SCL-90症状自测评分除了躯体化、精神疾病2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医学生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敏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χ2=4.046,P<0.05),犯错率也明显降低(χ2=5.356,P<0.05)。 结论 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加强实习前培训及带教老师素质培养,并随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临床实习;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对策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Clinical internship; Medical intern; Mental health; Countermeasures

臨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医学生只有通过临床实习,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因此,医学生的实习效果决定着他们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水平[1]。医学生突然由学校进入临床实习,由于环境变化及角色转换,大部分学生不适应,加上部分学生因理论知识局限、技能操作欠熟练、沟通技巧、临床经验缺乏及患者疾病变化、情绪波动等,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疾病,此时若有带教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将有助于提高实习质量[2-3]。本研究就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组采取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2018年来我院临床医学实习生20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98例(对照组),2018年102名(实验组),男58例,女142例,年龄20~25岁,平均(22.54±2.46)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实习结束前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4]调查两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前开展问卷调查培训,用不记名网上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参加培训的对照组102名,实验组106名,共计208名,对照组回收98份,回收率96.08%,实验组回收102份,回收率96.22%,均为有效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其中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心理症状因子和1个其他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SCL-90各因子分总和>160分为心理健康总分筛查阳性,单个因子分≥2分为阳性,90个项目中,阳性数>43分为心理健康阳性数筛查阳性[5]。自制的学生犯错(操作失误、误诊或漏诊、开错药、与患者沟通不顺)和违纪(迟到、早退、旷工)情况登记表由带教老师填写定期收集,其中犯错、迟到及早退按人次计,旷工按天数计。

1.2.2 干预措施  对照组按照常规实习带教培养。实验组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实习生普遍性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如临床实习初期,多数学生产生紧张、恐惧心态等,应开展实习前培训、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辅导或举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活动等,使学生熟悉实习规章制度,明白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情感和行为。(2)特殊人群存在的心理问题,实行个别心理辅导干预。如临床实习中期,个别学生因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或遇到某些问题,产生焦虑、怀疑或自满、浮躁心态等,应采取个别辅导,告诉其处理原则和方法,耐心疏导,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3)家庭、社会因素所致的心理問题,实行家庭及教师共同干预。如实习后期,由于考研、就业等因素,出现学生纪律松散,敷衍实习现象,产生厌倦实习的心态,应联合家庭协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处理好考研、就业与实习的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实习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犯错率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院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200名临床医学实习生SCL-90的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医学生常模[6]进行比较,本医院临床医学实习生除了躯体化、精神疾病2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医学生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明临床医学实习生存在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2 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SCL-90症状自测评分比较

将实验组临床医学实习生SCL-90的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实习生焦虑、抑郁、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敏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明对实习生采取干预措施后,实习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降低。

2.3 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实习生阳性检出为11例,检出率为10.8%,对照组实习生阳性检出为23例,检出率为23.5%,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医学实习生采取干预措施后,实习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下降。见表3。

2.4 两组临床医学实习生犯错率及违纪情况比较

实验组实习生犯错15人次,犯错率14.7%,对照组实习生犯错29人次,犯错率29.6%,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根据带教老师上交的实习生违纪情况统计:实验组迟到、早退18人次,旷工3 d,对照组迟到、早退达40人次,旷工8 d。表明对医学实习生采取干预措施后,实习生的犯错人次明显减少,实习纪律明显好转。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实习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0例临床医学实习生与全国医学生常模比较,除了躯体化、精神疾病2个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均存在焦虑、抑郁、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性现象,必须采取纠正措施措施,否则将影响实习质量。

3.2 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变化分析

通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我们发现实习生主要有以下心理变化。

(1)实习初期,部分学生对医院规章制度、带教老师、临床环境等欠熟悉,适应能力差,不敢主动与人说话,做事缩手缩脚,出现心理焦虑、恐惧现象。少部分学生技能操作欠熟练,担心出现操作失误,引起患者反感,特别是在学生操作失误老师批评时,更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7],表现为行动上拘谨,反应迟缓,工作欠主动,沉默不语。大部分学生缺乏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加上社会经验不足,担心遇到医患矛盾,产生心理恐惧,出现胆怯情绪。(2)实习生接触一段时间临床后,对临床产生好奇,有一种急切掌握操作技术的内在愿望,想独立完成操作任务,期盼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能在实习期间学到书本上所有疾病的知识点,期望值高,求知心切[7]。而带教老师担心医患纠纷,不敢放手让学生单独处置患者,出现多看、少做的现象。同时,因带教老师临床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学生时,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怀疑心态,出现厌学情绪。(3)进入实习中期后,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实习生熟悉医院科室的一些管理流程,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学会医患关系的部分处理方法,能基本上独立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出现高估自己,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产生浮躁心理,自以为“临床工作不过如此”,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出现不虚心学习的现象,当遇到某些诊疗问题的处置方法与带教老师不一致时,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出现抵触带教老师的情绪[1,8],只按照自己的方法处理,不听从带教老师的指导,直至犯了严重错误才意识到。(4)进入实习后期,实习生基本能胜任临床工作后,每天重复完成查房、询问病史、书写病历等枯燥而单一的日常工作,时间一长,学习兴趣下降,产生疲惫、厌倦心态,出现应付工作,满足于现状,不求更深层次提高诊疗水平和操作技能的现象。特别是临近实习最后阶段,面临毕业就业压力,忙于考研、找工作或办理毕业相关事宜,出现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工作心不在焉、思想麻痹大意、纪律松散,消极怠慢实习的现象。

3.3 解决对策

3.3.1 重视实习前培训,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实习前,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训:(1)实习重要性教育。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使其明白实习的重要性,并告诉其如何妥善处理考研、就业与实习的关系。(2)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实习生在进入科室实习之前,学习规章制度,使其熟悉医院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增强自信心。(3)临床技能培训。开展实习前临床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临床基本操作技能。(4)心理素质教育与沟通技巧培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指导,引导学生崇尚医学,关心体贴患者,学会沟通技巧,妥善处理师生及医患关系。(5)医德医风教育与医患纠纷法律知识培训。开展医德医风讲座,让学生明确医生职责、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与法律意识,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实习前强化培训,实验组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及犯错率明显下降(P<0.05),实习纪律明显好转。

3.3.2 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带教责任心  为确保临床实习质量,首先,医院应把带教工作列入临床老师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带教考核结果与奖金、职称晋升挂钩,强化临床带教责任。其次,院领导应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和指导,了解教与学情况,及时解决带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实习生前,医院应进行专门培训:(1)教学意识培训:强化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明确职责和范围,纠正重医疗、轻教学的思想倾向[9]。(2)教学管理制度培训:学习临床教学规章制度和带教职责,增强责任感[10]。(3)带教知识培训:学习教育心理学、人际沟通等相关知识,了解并学会处理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某些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4)人格魅力培训:开展教师人格魅力讲座,使其明白自己的学识水平、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工作生活等方面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做践行“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楷模。

3.3.3 针对学生心理变化,采取不同教育方法  为了使实习带教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带教老师必须了解并掌握实习生的心理变化。由于每位实习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差异及在实习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心理变化,带教老师应随时与其沟通交流,发现不良情绪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和疏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调适。解决实习生心理变化的方法如下:(1)实习初期紧张、恐惧心态的实习生,带教老师应开展相互交流活动或个别谈心,让学生融入交流活动中,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健康心理调适方法。对于临床基本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强化临床知识学习,开展以问题或以案例为基础的讨论式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11];对于操作技能不熟练的学生,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技能操作机会,注重实习中的技能强化训练[12];对于诊疗中犯错误的实习生给予耐心教导,鼓励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勇于实践;发现受患者误解的实习生时,带教教师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消除误解,获得患者的信任[13-14],同时,帮助学生分析误解原因,告诉其处理原则和方法,给予适当安慰,达到缓解紧张、恐惧心态。通过带教老师的耐心疏导,实验组实习生的紧张、恐怖情绪较对照組明显降低(t=5.453,P<0.05)。(2)接触临床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焦虑、怀疑心理的实习生,带教老师应耐心指导,并告诉其杜绝医患纠纷的方式方法,在鼓励学生多看的同时,尽量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依据学生能力布置恰当的工作和学习任务,让其独立完成,定期检查完成情况,以鼓励为主,不断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绝不能过多的批评学生而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当带教老师遇到患者投诉学生时,必须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视其情况给予批评,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15]。通过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实验组实习生的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5.834,P<0.05)。(3)实习中期产生自满、浮躁心态的实习生,带教老师应让其懂得临床工作仅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仁爱之心”,告诉学生“关心、帮助、安慰患者比治疗更重要”。对于自以为“临床工作不过如此”,放松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习不虚心的学生应给予批评和正面引导,实施动态从严考核,以督促其改正自满情绪。(4)实习后期产生疲惫、厌倦心态的实习生,带教老师应认真分析缘由。对于准备考研的实习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其明白考研只是继续深造、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是唯一途径,参加工作后还有许多学习和深造的机会[16],而全方位的各科室临床实习在人生中只有这一次;已报名考研的学生,应处理好实习与复习的关系,防止两者冲突,若学校规定给予复习时间,必须按程序办理请假手续,并在后期实习中补上考研请假的天数。对于急需找工作的学生,给予合理的就业指导和建议。总之,必须加强后期实习管理,强调不断深入学习的重要性,纠正实习疲惫现象,消除学习松懈、厌倦实习的负面心理。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需要大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临床医生。还应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适应新形势变化,针对每位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给予积极正面教育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苗德胜,吕刚.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新疆中医药,2018,36(1):57-59.

[2] 周宏,黄琼霞.医学生实习阶段心理状态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228.

[3] 程鹏,朋文佳.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08-1411.

[4] 姚树桥,杨彦春.医学心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1-113.

[5] 郑爱民,郑方婧.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11):867-870.

[6] 高丽荣.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9):184-185.

[7] 叶剑英,黄年招,胡梅娇.当前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心理问题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7,7(10):163.

[8] 青玉.临床实习医生心理分析及对策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88.

[9] 陈小忠.医学生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7):70-72.

[10] 金淑萍.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3,11(4):366,374.

[11] 陈秀奇,韦秋文,杨志勇.新形势下儿科本科生实习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0):3239-3241.

[12] 王丽,施为建,蒋凤莲,等.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在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4):606-607.

[13] 侯敏敏,吕莎,张健,等.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7):2712-2714.

[14] 杨霞,聂利,任格,等.口腔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6):928-930.

[15] 蒋珠芳.实习护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带教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6,5(6):462-463.

[16] 危小军,谢东阳,钟一鸣,等.当前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 30(5):771-772.

(收稿日期:2020-04-20)

作者:李汉文 高丹 曾湘良 李树平

上一篇:护士长工作汇报优选3篇下一篇:县委半年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