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发表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育论文发表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编者按:随着我国研究的逐步国际化,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成为了每一个研究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第一篇:教育发表论文

国际资讯/“《远程教育》杂志发表‘开放教育资源与社会全纳’专刊”等5则

《远程教育》杂志发表“开放教育

资源与社会全纳”专刊

2012年第二期《远程教育》杂志围绕“远程教育与社会全纳”主题发表专刊。Lane指出远程教学的大学已扩大参加高等教育学习的机会,一些学习者通过学习开放教育资源来进行非正式学习,开放教育资源架起通向正式学习的桥梁,其他人常常将其作为终身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一些欧洲远程教学大学的初步经验表明开放教育资源对自信和有经验的学习者来说有益,但大多数人需要其他支持机制来促进其参与。这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设计和呈现开放教育资源以适合学习者支持他们的学习。Bossu、Bull和Brown探究澳大利亚开放教育资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促进社会全纳的一些重要政策和措施。Nikoi和Armellini基于开放、可迁移、技术支持的教育资源(OTTER)项目,开发“开放教育资源混合”框架来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更新,该框架包括目的、过程、产品和政策四个部分。Willems和Bossu指出采用开放教育资源需要考虑一些问题,包括学生人口日益多样化、教学语言、语境和本地化、技术、全球和边远地区的访问等。Richter和McPherson的文章关注不同地区开放教育资源部署的文化问题,他们列出发展中国家采用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些障碍:殖民地历史影响,语言问题,情境差异,文化多元性,教育权利和成人文盲,基础教育需求等。文中也提出了一些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建议以支持可重用。Scanlon的文章探究科学课程中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基于探究学习的方法。Hockings、Brett和Terentjevs总结一些原则用来支持全纳实践,支持资源内容、设计、开发等,他们概述了三种支持全纳实践的模式,提出一种用于支持全行业全纳实践的模式。Hodgkinson-Williams和Paskevicius描述南非研究生参与开放教育资源创作来促进社会全纳的案例。专刊有3篇反思文章:Harding反思关于澳大利亚政府为非政府远程教育经常性拨款政策的相关问题;Phelan关注开放教育资源的政策、实践等问题,并描述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一系列措施;Don Olcott考虑跨越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情境开放教育资源的影响,文中探讨了在大学管理结构中开放教育资源的混合,跨越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情境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可持续的开放教育资源商业模式的需求,以及开放教育资源的扩大意识、采用和使用等内容。

Distance Education Vol. 33, No. 2, August 2012,

支持终身学习的智能

导师项目启动

欧洲委员会终身学习计划的重要行动之一便是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学习,此重要行动支持的多边项目之一——支持终身学习的智能导师(I-TUTOR)项目已于2012年1月启动,项目将于2013年12月31日结束。项目旨在开发基于多元代理的智能系统,用于开放源代码的学习环境,能够监视、跟踪、分析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并给出形成性评估和反馈,为远程学习中的教师和导师提供数据,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角色。智能导师系统使用java开发软件,因此能够轻松地实现在大多数免费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应用和重用。为此,项目计划实现以下目标:① 系统回顾文献和案例,以便所有合作伙伴从技术和教育的视角了解项目框架,促进合作伙伴之间汇集资源和相互学习,以及进行课程学习分析;② 为智能导师设计和开发基于多智能的工具以实现学习和教学目的,并将其应用于开源平台;③ 基于已开发的工具对教师、培训人员、导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在线工作中能够使用这些工具;④ 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和成人学习的常规课程中试用已开发的工具,并评估试点; ⑤ 通过试点、直接参与项目活动、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参与来探究结果;⑥ 宣传项目的目标、结果和成果;⑦ 在联盟内确保高质量的进程、结果和输出,监控或促进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⑧ 管理项目,确保财政和人力资源的高效率利用。项目结束时,已试用和审查的智能导师系统将在所有使用共同标准的平台(所有开源平台)中应用。

http://www.eden-online.org

http://blog.unimc.it/i-tutor/abou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全球

学习型城市指数框架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正在肩负着越来越大的责任,要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和决策。学习型城市的全球网络将为许多城市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政策对话、同伴学习和能力发展。早在2012年5月的第七届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终身学习研究所(UIL)理事会中批准 UIL 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UNESCO-GLCN)计划。从UIL的60周年纪念大会和哥本哈根举行的欧亚会议(ASEM)终身学习论坛的反响来看,此项倡议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学习型城市网准备阶段,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指标——一套监测和评估全球学习型城市的关键指标。UIL已于2012年7月举办研讨班,商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指标框架。

2012年秋将在北京举办国际咨询委员会的第1次会议,研讨会的成果将在这次会议中更进一步详尽阐述。

http://uil.unesco.org

新书推荐:《远程教育和数字化

学习中的质量保证和认证:

模式、政策和研究》

2012年第3期《国际开放与远程学习研究》杂志推荐了一本由Insung Jung和Colin Latchem编辑的新书——《远程教育和数字化学习中的质量保证和认证:模式、政策和研究》,该书由Routledge正式出版。这本书可用作参考指南,通过提供案例、多个模型来介绍质量保证的系统方法,例如“质量保证审核和自我审查的数据收集方法”、“用来判断关键绩效指标(KPI)成果或关键性成功因素的分析指标”等都在最后一章中提到。书中探讨远程教育中的质量保证是什么,还为质量提升、结果的追踪记录提供概念性的组织模式和切实可行的策略。约翰·丹尼尔爵士在前言中写道,“我们面临这样一个悖论,远程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学生和机构数量快速增长,部分应该感谢在线技术,但对这种增长的敌意也越来越大”。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增长和普及,需要平衡自治与责任,也要保证投入时间和财力的质量。该书前三章是关于影响开放和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和认证的问题概述,书中两个结论章节提供具体的质量保证能力和指导方针。本书用十个章节来呈现质量保证方面的成果,包括地区政策和指导方针:亚洲开放与远程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远程教育;英国质量保证和认证;巴勒斯坦开放大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远程教育机构和开放教育联盟政策和指导方针(2章);韩国企业数字化学习中的质量管理;南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双模式大学中的质量保证;南美質量保证和认证概述;欧洲质量保证政策和指导方针。六个章节内容聚焦各种教育模式:开放大学中质量保证模式和案例研究;巨型大学(印度尼西亚开放大学)和全球电信中心中质量保证的成果(2章);来自学习共同体的尝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质量保证改进模式,该模式低投入、高效率;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偏远和弱势社区的中学所面临的质量保证问题和挑战;欧洲中小型企业(培训)所面临的质量保证挑战。

http://www.irrodl.org

2013年远程教育峰会

将在悉尼举行

作为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开放与远程学习协会将于2013年2月4日至7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2013年远程教育峰会。ICDE行政委员会主席Tian Belawati将作大会主题发言。澳大利亚远程教育峰会的目的是汇集全球实践者共同探讨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和措施,以满足远程学习者的不同需求。ICDE 主席Tian Belawati、Gregor Kennedy副教授、阿什福德大学评价与学术质量委员会副主席Deborah Riemer、数字化学习领域知名专家Bob Spence也将作大会主题发言,就教育问题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在技术中介和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实践已超越传统的定义和区别,2013峰会主要针对大学中的研究与教学、面向公司和社区的混合教育和远程教育。澳大利亚远程教育峰会将接收论文、创新展示、海报和工作坊,无论哪种形式都应至少与以下一个主题相关:社会性学习、移动学习、隐性学习、非正式学习;分析;公平和评估;开放教育资源;课程与教学;变革环境中的教师角色;学习者驱动的学习/学生开发内容;开放与远程学习的管理和领导。

http://www.icde.org

吴亚婕 编译

(本栏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交互媒体与远程学习实验室同本刊合办)

作者:吴亚婕 编译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综述

摘 要: 不同类型研究论文呈现不同的特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可依据自身特点,明晰自己所能研究的主要领域层次,判断自己的研究论文所属学术类型,合理选择课题研究类型,根据论文撰写要求撰写研究论文。鉴于国内外不同期刊的分类定义及相关特点,作者可选择相应期刊投稿发表。研究论文如何撰写与发表,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快速掌握科研方法、快速成长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研究论文 研究范畴 成果组成 期刊分类 核心期刊

近年来,有关学术论文的撰写、投稿等已有一定的研究[1]-[6],然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系统性地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分类、期刊的发表等的研究仍显不足。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贴近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的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的系统性全面论述介绍显得很有必要。

1.研究论文的分类

研究论文从内容上讲,主要有理论创新、经验总结、综述论述、应用研究等;从形式上讲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教育评论、毕业论文、学术论文、专利设计发明等。

理论创新性研究论文。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局部创新或完全提出一个新见解、新理论,通过严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导论证得到一个新的理论、新的体系、新的公式步骤或新的适用范围等,以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此类研究论文通常称为理论创新性论文。一般情况下,在某一领域、某一范围,只有掌握相关前沿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研究洞察能力才可以研究提出,这类人通常具有强大实践背景、丰富的经验阅历、掌握前沿的相关理论,多数为大学、科研院所、专业研发机构等高层次人才,他们通常具有高学历(硕士博士)、高职称(教授)等显著特征。

经验总结性研究论文。主要是指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经验活动和认识的分析、提炼形成的在某一方面自身的见解和认识,是方式方法、实验步骤、感受感悟等基于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般情况下,经验总结性研究论文的应用推广意义和借鉴程度,决定了其研究论文分量的权重。对中小学教师而言,经验总结性研究论文比较普遍。

应用研究性研究论文。主要是研究者借助已有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应用、比较并得到实践性、论证性的研究论文,能对正在实践的对象提供方法指引。应用性研究论文依据抛砖引玉程度的大小,可以判断研究论文的学术分量程度。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只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有一定洞察力、掌握一定研究方法、技巧和研究工具并占用一定硬件资源的人员,才可以提出并得到较高水平的应用性研究论文。

综述论述性研究论文。是指对某一领域而言,一段时期以来相关成果的综述性论述,要求撰写人员能够站在前沿的高度,洞悉一切,以精练的语言介绍相关理论、实践、创新等全部成果。综述论述有范畴的大小和深浅程度之分,所涉范畴越大、深度越深,论述难度越大。综述性论述的重要作用是概括全面、提纲挈领,研读者读后能够快速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状态,可以指引后续研究者明确目标、直奔前沿主题进行研究,撰写此类成果的人员应是长期从事这一领域或对这一领域前沿知识了然于胸的高层次人员。

2.教育研究的层面

近年来,随着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增多及地方政府对中小学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小学教育研究呈多彩纷呈、档次不断提升之势。在相关课题,比如规划课题、教研室课题、协会课题、重大课题、专项课题的引领下,中小学教育的课题由以前的单一性、局部性、分散性等向交叉性、综合性、全域性、时代性、服务型等方面转变。大型课题、重要课题、专项课题对研究人员的研究历史、研究资历等都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些课题往往在国家、省市某一区域具有一定前瞻代表性,往往引领重大研究方向。

对设区市层面,具有远期规划的市级政府、规划、科教育部门都会结合重大规划时段,发布本区域内重大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服务解决本区域研究解决问题实际;对县区级层面,相关课题往往结合上级层面的框架,提出一些研究目标及方向,旨在为本区域研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立足本校、面向全县是研究的一次突破;再提升,具备一定研究背景、阅历后,研究可以提升到市级层面;具有较高研究水平、视野开阔、掌握一定研究资源后,研究就可以突破到省乃至国家级课题研究方面,因此课题研究、教育研究首先要求研究者立足基层,逐步提升,当然不排除起点高的特殊情况。

3.教育研究的主要范畴

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尤其本专科学历的年轻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教学是第一实践战场,最具发言权,研究的范畴可以是教材、教法、学法的认识总结,可以是班主任管理經验的方法介绍,可以是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的比较对比研究,也可以是从管理者层面出发的质量评价研究,还可以是校级、区级层面需解决问题的某一层面研究,当然也包括实践研究。研究范围可以是研究教师、学生等人的因素,可以是研究教法学法等方式方法的因素,可以是管理理念、办学体制机制等理念的研究,只要是具有代表性、有发现、可借鉴、可推广、可应用的就可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总体上归类为先前提到的经验总结、应用研究等两大类研究论文。

进行教育研究,首先应注重经验的积累,善于发现和总结。首先要求研究者处处“想”总结、具有研究意识,也就是在教育领域活动时,应时刻闪现并储存思想的火花,也就是灵感。每每做事时,那些代表性、有发现、可借鉴、可推广、可应用的东西想法应首先闪现在你的头脑中并存储;其次,付诸行动。教师有想法,不代表可以进行教育研究,教师应该在某一段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你的想法,同时印证你的想法,可以通过中国知网认真查阅、研究此范围是否有人已经研究,研究的领域、范围是否全面,你计划研究的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等,静下心来读完、研究完就可以知道你的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第三,掌握一定的工具。战场上打仗,首先武器要精良,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比方说掌握一门数学软件应用工具,比如SPSS,也比如说掌握一定的处理技巧,如某种独特的试验方法、某种处理软件等;第四,掌握一定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吃饭就要有粮食,研究就要有数据支撑,尤其目前大数据时代,没有数据支撑的研究就会显得空洞、乏力。有些素材有时可以直接收集,有时需要跨时间段联合取得,通常情况下,取得的素材是否有代表性往往成为一个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四个步骤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将使你的研究逐步从经验总结性向应用研究性转变,达到综述论述性。一般来说,中小学的纯理论创新性研究论文很难达到,主要是研究的领域、研究者资源、资历、研究时间、掌握的资源等受到很大的限制。

4.研究论文生成

以应用性研究论文为例,一篇发表的成果论文通常由摘要、引言、相关介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六部分组成,当然有时引言和相关介绍可以合并,广义上讲,还可包括诸如关键词、

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在总体酝酿生成阶段,一般是研究者先写出正文部分的草稿,因为这是研究论文最主要的东西,主要东西得到了,然后才是比较修正;其次相关介绍部分,由于研究的内容往往要求比较专业,成果介绍一般会涉及一些新的定义和术语,如果不提前介绍,研究的东西往往就会因为太专业、跨度大导致部分内容脉络不清晰,读者难以理解;再次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承上启下,介绍你研究的背景意义,说明你的研究是否有创新性、有意义的重要铺设,一般引言常常包含相关研究论文的介绍,这些研究论文需要被精简概括,相关目录常常放在后面参考文献中。引言中论述的研究论文往往是小综述,小综述是否全面、是否到位往往成为后续课题是否有意义研究下去的重要判断依据;最后是摘要。摘要就是喉舌,摘要一般要求200字左右,需要精确概括你研究论文的方式方法和成就及借鉴意义,审阅者阅读你的研究论文,第一时间就是看你的摘要,摘要写得清晰明了,审阅者一看即清,由此可以判断研究论文是否有意义,创新的成分有多大,是一篇文章能否发表的最主要影响要素。这是一篇研究论文成文时一般的主要生成顺序。在准备阶段,一般是先有想法,再研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想法是否值得研究,然后是积累素材,得到正文的结果。一篇基本成型的研究论文在发表前,一般都会将研究论文冷静一段时间,稍后再予以修缮,确定无误即可投稿发出。

5.研究论文发表的期刊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研究论文的发表,一般指期刊的发表。本质上讲,期刊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将自己理论成果表达出来,发表自己看法的地方。既然是成果,自然在某些审阅者的眼里就有成果大小、是否值得发表之说,因此人为地就有了期刊的分门别类之说。从期刊的主办者来说,期刊主要分为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市级期刊。这种分法实际上是期刊本身刻意为之,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市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市级单位主管期刊为市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刊物。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及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市级期刊通常指市级层面相关部门主办的期刊。这种期刊分类方法并无明文规定,之所以有这种分法,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有一些代理中介忽悠投稿者,让大家误以为省级期刊没有国家级期刊好,代理中介可以将你的成果短时间内刊发到所谓的国家期刊上面;另一个就是某些省市在职称评定时,一般要求论文是省级期刊的标准。事实上,这种做法有失偏颇,不能因为是小刊物就给予否定,小刊物上也会有高质量的文章。在我国,刊物有CN类刊物,ISSN类刊物。CN类刊物就是在我国发行的刊物,ISSN类刊物,就是在国际上发行的出版物。通常情况下,多数刊物既在国内发行又在国外发行,是否正规主要看是否有国家正式批准的CN、ISSN刊号,可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网站查询到,发表文章时,只要确定期刊双号齐全即可。通常被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收录的期刊都为正规期刊。

国外重要刊物,主要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学科三大类。目前SCI和SSCI、AH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三大核心数据库。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理工科的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等载体。SCI收录来自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被SCI收录的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SCIE(SCI Expanded),即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SCI和SCIE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包括2000多种外围刊。SSCI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同时收录SCIE收录的期刊当中涉及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内容涵盖覆盖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9大学术领域28个学科,目前收录1752种国际权威的期刊作为文献源。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亦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推出,主要收录涉及农业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22个学科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是基于SCI和SSCI中的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两个月更新一次,是一款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主要通过论文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均被引频次、前沿论文、热点论文等6大指标,分析出世界排名前1%的研究论文、科学家及研究机构,还分析出世界排名前0.1%的热点论文及排名前50%的国家地区,进而对科研水平、期刊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力、学术声誉进行全面衡量。

在我国,学科通常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艺术与人文学科被包括在社会科学内。目前国内期刊大约一万两千余本,根据期刊的总体学术水平、影响力,按照一定核心期刊遴選体系评价标准就可以对期刊进行一定的分类。不同单位、不同领域遴选体系评价的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分类,目前国内有影响的“标准”主要有以下7种。第一种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发。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目前已积累论文记录530多万条,引文记录7400多万条。2019年度—2020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1229种,其中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228种,中文期刊1001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常被誉为“中国的SCI”。第二种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国外称作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开发研制而成,分来源期刊及拓展版,最新2019—2020版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568种学术来源期刊和214种拓展版期刊,即为常说的南大核心期刊目录。第三种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由北京多所高校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等27个相关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评选认定,范围涵盖理工、人文等全部领域,每三年修订一次,最新2017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核心期1983种。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发评选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发评选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研发评选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其中CSCD、南大核心、北大核心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期刊遴选评价平台。

6.研究论文的发表

发表研究论文,发表前要做到知彼知己。首先需要根据你的时间紧急程度、文章水平档次选择预投刊物,其次要熟读投稿要求,特别留意字数、字体、行间距、页面设置、参考文献板式、投稿方式(邮箱还是注册登录投稿)等要求;另外,大数据时代,不同的期刊通常都有对论文的查重率要求,一般在10%—30%居多,如果引用的内容或别人原话的内容较多,往往就会使文章的查重率偏高,会给予一票否决。部分期刊,客观上讲,虽然表面上没有单位、学历、职称、是否有基金等要求,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有内部标准,比如“看单位、看基金”,单位不高、基金没有或者基金档次不高的,不符合内部标准的投稿论文常常被放入次要考虑的位置。

选择发表核心期刊有一定难度,需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量有限,即核心期刊的数量及发表容量有限。对具体的某种核心期刊而言,可能是月刊(一月出版一期)或是双月刊,有的甚至是季刊,这就决定了每年出版的论文数量的有限性;二是专业性,多数期刊对论文内容涉及的范围、是否有基金资助、字数等都有明确要求;三是学术价值要求较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一般都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代表性,需在某一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四是审稿周期长、发表时间跨度长等,这类刊物往往采取初审、外审、终审等三个步骤,一通环节下来,时间最快也要2个月,假如再修修改改,有時会达到半年左右,再加上发表前的窗口期,一般一年半发表实属正常。发表在核心类期刊内的论文,一般会认为该论文具有一定含金量,也就是投稿者趋之若鹜的原因,当然投稿核心期刊也有一定的不足,那就是论文研究成果的显现由于发表时间的推后往往不能及时发表;最关键的若论文审核不通过,有时这类期刊可能不会反馈给你任何审稿信息,尤其邮箱投稿;对于现在比较流行的网上注册投稿而言,目前暂没有统一投稿平台,不同期刊需要不同注册,投稿一个需注册一个。若选择发表一般期刊,则可根据情况选择学报期刊或学术类期刊,前者主要指本专科大学学报及专业类期刊,此类期刊对学术有一定要求,论文准备从写作到发表一般周期在3个月—6个月,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发表在此刊物上;学术类期刊,通常理解为百家争鸣期刊,这类期刊最大的优点是发表时间快,只要你的论文有特色、有亮点、有意义,具有借鉴、参考、推广的作用,都可以发表在此刊物上,这是目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主要涉及的期刊,最后一种是营利性期刊。这类期刊的典型特征是看重效益、出版量大、只要质量过关、查重率不高,一般文章就能及时发表,当然这类期刊也有见刊快、成果及时展现的优点。

7.结语

中小学教育研究基于实践,重在过程经验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升华新方法、新认知,依据自身不断提升的业务能力和掌握的科研方法,开展经验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理论创新研究,形成可以推广的研究论文成果。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研究论文的水平档次、不同期刊发表的要求、发表时间的紧急程度等遴选一定的期刊投稿。

参考文献:

[1]宛志亮.谈学术期刊论文撰写与编排应遵循的基本格式和标准规范[J].学术研究,2015(12):12-18.

[2]尹玉吉.编辑视域下学术论文撰写规律研究[J].编辑之友,2017(3):70-73,82-89.

[3]钟来平.SCI论文的撰写与发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9):461-464.

[4]张俊苗,向月波等.学术论文投稿期刊选择的几点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6-80.

[5]龙威.正确选择期刊与有效的论文投稿策略[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8(2):62-64.

[6]颜爱娟,陈爱华.论学术论文投稿时作者对期刊的选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10):118-121.

作者:钱永江

第三篇:如何发表高水平英文论文

编者按:随着我国研究的逐步国际化,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成为了每一个研究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该论文就英文学术论文发表相关的认识、方法、期刊选择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国际在线与分布式学习研究评论”(The International Renew of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ming)”期刊前主编——特里·安德森教授。他指出学术论文的发表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研究与实践要与当下社会意识形态与政策结构相关联。随着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研究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年轻的学者可以通过阅读专门为非英语的研究者撰写的论文写作书籍和加入学术型社交网站、成为国际期刊的审稿人等方式使自身的英文学术表达能力获得快速提升。他认为研究者应该谨慎对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综述类文章。在期刊选择方面,我们不应该只关注Web of Sience的SSCI中的期刊,Scopus中还收录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期刊值得我们关注。其核心考量因素是根据研究的特点来选择对应的期刊,让其能快速传播给最相关的受众(包括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升学术影响力。同时,他给出了论文投稿期刊选择的具体标准,并推荐大家将研究发表在开放的英文学术期刊上。最后,他以IRRODL为例,介绍了开放期刊系统的运作机制、开放期刊的论文审查机制、高水平论文的评价标准和投稿时的注意事项。

特里·安德森教授是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的荣退教授,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曾连续担任加拿大远程教育研究协会主席12年。2004年至2014年担任“国际在线与分布式学习研究评论”期刊主编。该期刊被SCOPUS、社会科学引文目录(SSCI)等13个数据库收录。同时他也担任《美国远程教育》等9本国际期刊的编委。

关键词:论文撰写;SSCI;论文发表;开放研究

记者:特里·安德森教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在“国际远程与在线学习研究评论(The Intemational Review of Researeh in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现更名为国际在线与分布式学习研究评论)”主编10余年,想必您对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学术论文发表的?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学术论文的发表是一个社会化过程。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与我们的社会经历息息相关,涉及我们的思考、工作和交流方式与内容,因此任何一个论文的发表都离不开对相应社会环境的分析与理解。读者论文内容的期望往往取决于当下的社会环境。当我们发表论文时,不仅要关注这个研究本身,更需要根据当下主流的社会环境对整个研究的需求来对研究的价值进行判断,并考量研究方法的适切性。有些很适合某一类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研究中并不一定有效。很多论文的发表与相关的政策、制度紧密相关,因此研究与实践要与当下社会意识形态与政策结构相关联。例如有些高校要求老师们必须在国际期刊上面发表论文(如SSCI期刊),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政策是永恒且必须遵循的。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研究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由于英语并非你们的母语,而国际主流的期刊多为英文期刊,因此中国人发表英文论文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此,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英文学术论文发表指南:关键事项与实战策略》,该书中有许多非常实用的策略与注意事项,可以给那些期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研究者一些启示。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其他类似书籍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专门为那些母语不是英语却又需要发表英文论文的研究者所撰写的。

我知道对于一个母语不是英文的研究者来说,撰写英文论文时会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前面提到,论文的发表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学术社交网络来了解英文的文化。在这里我推荐大家ResearchGate和Academia.edu两个学术社交网站。在这些网站上你可以发布自己的基本信息,比如研究方向、研究興趣、研究内容等,另外也可以上传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并查看其他人发表的文章,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一些讨论组。这样如果有人跟你的兴趣一致,就会过来跟你一起讨论相关的内容。而且,这些网站会通过邮件为你推送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或主题等等。例如,我经常通过这些网站查看自己的哪些文章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很快了解到自己的哪一篇文章最受欢迎。这是谷歌学术和其他期刊数据库所无法提供的。

记者: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如何更快地学会英文的学术表达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主动成为所在学科期刊的审稿人是提高自身英文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国际上的一些学术期刊都会征集审稿志愿者(例如IRRODL)。在提交学术审稿志愿申请时期刊会要求填写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当期刊编辑收到相关的文章时,会推送论文的主题和摘要给评审员,并询问是否愿意且能够评审对应的稿件。评审员需要在论文评审截止日期之前对稿子进行评论并提出建议。这种评审不是一种简单的按照论文评价标准的评级,而是根据相关的评审指标给出非常细致具体的评审意见。通常,这些期刊的编辑部在评审结束后会将其他审稿人以及主编对这篇文章的意见反馈给每一位评审专家。由于不同审稿人审阅论文的角度不同,因此意见也不会完全相同,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意见的差异,从而发现自己想法中的缺陷和不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相互学习的过程。虽然一开始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但是到了后面就会发现对自己的文章写作非常有帮助。

记者:您认为在国际期刊上可以发表综述类文章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在国际上发表综述类文章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献综述在一篇论文当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文献综述表示的是作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系统化认识,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的系统概述以及支持这个研究进展的相关证据等。完成文献综述需要仔细阅读并且综合回顾所有相关文献。更重要的是,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概述,更是作者对于本次研究问题深层次的整理和认识,它是一个对前人研究成果与作者对该类研究的理解与认识的综合体。其次,文献综述类的文章如果可以发表,一种情况为作者是一个领域内非常杰出的人才。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对某个领域中公认的理论或观点有了全新的、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有可能被杂志社所接受并发表,但是这个难度很大。所以我建议如果有类似想法的研究者不要在这一方面花费很大的精力。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影响力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想要提高自己文章的影响力,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具有说服力,你需要参考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与研究过程,这样才能告诉读者你的研究是有依据、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的文章是发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你可以引用中国的一些研究者的论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需要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最好尽量多的引用国际上的著名文献,当然不是说所有文献都必须是英文的,但是大部分应该是英文文献。因为国际期刊的编辑对于中国的一些研究并不熟悉,所以你需要对国际上现有的研究做一个详细的综述。很多期刊在论文发表前的评审阶段会对所引用的文章原文做非常细致的追溯,所以一定要保证引用文章的准确性与质量,这样才能体现整个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另外,在引用文献时不要过多地引用自己的文章。

其次,你可以将自己已经在中国发表的论文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机器翻译或者人工翻译等,将其翻译成英文文章,并放在类似于Academia.edu等学术平台上。这样其他研究者就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发现你的研究。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就可以增加你的学术影响力。我知道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请尽量去尝试,这是将你的研究推广到国际范围内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记者:现在有很多期刊喜欢以“国际”命名,看似是非常影响力的期刊,但是质量比较一般,请问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鉴别这些期刊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确实有很多期刊都冠名“国际”二字,但它是否是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则需要我们去辨别。有一些期刊确实很有国际影响力,他们拥有大量的国际编辑和作者,能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并且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具有很高的“影响因子”。但也有一些“冒牌杂志”,其目的在于从那些急于发表国际论文的作者手里赚钱,是一个敛财的工具。那么我们怎样去找出那些优秀的杂志呢?

现在世界公认的一种方式是利用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目录,通过搜索并引用其中的一些文章来进行参考。但是它是由一个商业机构来运作的,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业机构的目的,我们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商业机构去评价文章的质量呢?现在大家都会觉得只要是SSCI目录里面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这是由于很多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只会去引用其它发表在SSCI期刊上的文章,而不引用新兴杂志上的文章,这使得SSCI期刊越来越好,越来越被研究者认可。很多研究者对于开放、自由的期刊存在偏见,其实这些期刊上面也有很好的文章,并且能很方便去查阅和引用。比如说谷歌学术等平台,研究者可以自由引用里面的内容,但是里面引用率比较高的文章并不一定在SSCI期刊目录里。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将SSCI中的论文与非SSCI中的论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面,并不需要过于关注SSCI。

如果大家对关于SSCI的一些争论感兴趣,可以去看《世界是开放的》作者Bonk写的一篇文章。台湾是国际上SSCI论文发表最多的地方,Bonk在台湾呆过一段时间,他做了一个台湾研究者对于SSCI看法的调查,然后在文章中列出基于台湾现状的SSCI作为评价标准的12项优点和27项缺点。优点包括:SSCI成为公认的衡量期刊、论文标准,文章也将经受更加严格的审查程序;很多期刊把入选SSCI数据库作为奋斗目标,便于提高期刊质量;鼓励研究者发表更高水平的文章,便于衡量和评定个人的学术成就,增加自豪感和认同感,并形成对应的学者群体,提升影响力;有利于开展国际比较,提升对应区域的国际地位。同时,它也有众多的缺点。比如:过于关注期刊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研究者以发表SSCI期刊论文为目标,而忽视了将研究继续在实践中推进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由于教育技术类的SSCI期刊更偏向于有技术背景的文章,所以有些研究者之前并不关注教育技术,依然发SSCI论文,形成学术地位;有些研究者在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之一为获得年底奖金、加薪、升职,而非为一个领域做贡献,推动其发展,这样会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导致恶性循环,形成狭隘的研究热点,不利于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很多高质量的期刊并不在SSCI名单上,当大家都只关注SSCI期刊时,不利于这些期刊的发展。有些期刊的编辑委员会代表大部分来自于东亚,特别是台湾地区,这样容易形成编辑委员会的独特优势;影响其他人就业;由于影响因子排名可被操控,研究者被SSCI这个商业机构所控制;限制研究者的自主性、创造性;研究者缺乏研究的激情和兴趣;忽视学生,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体验单一;导致很多杂乱培训方式的产生(例如SSCI论文写作培训班)等。具体详情可参阅原文。

我们对Web of Science和HScopus两个数据库所包含的杂志数量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期刊之间有所交叉,但是又存在很大不同。例如Scopus独有的期刊有14069个,Web of Science独有的期刊只有2818个,两者共有的期刊有13074个。对比Web ofScience数据库,Scopus中所包含的期刊数量更多。虽然两者都是商业化的机构,就个人而言,我更愿意选择Scopus数据库,因为其包含的杂志数量更多,范围更广。

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除了SSCI以外的其他期刊评级工具,比如谷歌学术等。这些评级工具每年会对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开放杂志进行评估,图中(如下页图所示)所示的是不同评级工具对一些教育类开放杂志的评估结果。这个可以作为大家选择一个合适期刊的重要依据,也是帮助我们判断期刊水平的有效方法。

此外,我认为我们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各种数据库统计的论文被引用量,因为有些数据库的统计结果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引用数量。Vos做了一个研究,他选择了同一篇学术文章在“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以及实际情况下的论文引用次数做了一个对比,结果发现一篇论文的实际引用量为120,在谷歌学术上显示为124,而在Web ofScience上显示为87次。虽然都存在误差,但是显然,谷歌学术上的结果要更接近一些。所以對于一篇文章的引用量,我们可以利用谷歌学术去获得这些数据。

对于Web of Science或Scopus数据库,把搜索到的文章按照文章被引用量进行高低排序非常容易实现,但是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则缺少对应的功能。对此澳大利亚研究者就“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是否可以识别高引用量的论文”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谷歌学术搜索到的论文其被引用量与论文在网页中所处位置呈正相关,这一点证明谷歌学术搜索能够有效识别被高度引用的论文。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去找到那些真正被研究者认可的好文章。

记者:论文写作完成以后,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投稿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重点关注期刊自身的特点,并且以此作为参照来选择适合发表自己论文发表的期刊。例如,根据文章的研究范围去选择该文章是发表在区域性期刊还是国际期刊上。如果你是中国人,论文内容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那么发表在中国国内的期刊上会比较合适。同时,还要考虑论文面向的读者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研究者,如果是面向理论研究者就选择偏向于理论方面的期刊,如果是面向实践研究者就选择实践方面的期刊。(2)认清论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来选择期刊。比如,论文使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国际上有很多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期刊,那就可以选择这些期刊投稿。这样做会增加自己的论文被录用的概率。(3)选择期刊的时候要注意该期刊的编辑或编辑委员会发布稿件的要求,注意让自己的论文符合相关要求。其次,是要仔细阅读目标期刊中已经发表的文章,查看一下论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参考文献的引用等方面是否与期刊中已经录用的文章相似。这样可以也增加投稿被录用的概率。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无论我选择中文或英文期刊,我只要选择SSCI中的期刊就好,但是这样会增加论文发表的难度。比如远程教育领域,在SSCI数据库中教育类的期刊一共有221个,其中远程教育类的期刊只有2个,且只有1个开放访问的期刊。如果我想要在SSCI中发表远程教育领域的文章,那就只有很小的选择范围。并且一个杂志每年接收同一个作者论文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大大增加了论文发表的难度。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不要仅局限于SSCI期刊。对于其他数据库中的期刊,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影响论文录取或退稿的相关因素:比如期刊的出版频率和文章数量、投稿论文的接收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的时间以及期刊是否开放访问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我建议研究者将文章发表到开放访问的期刊上,跟其他研究者一起去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也会提高文章的引用率。因为非开放访问的期刊在文章刚发表时是不能立即被其他研究者下载或引用的。例如英国教育技术杂志(BJET)是一个非开放访问的期刊,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可以马上被其他研究者下载或引用需要缴纳两千美金。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可开放访问与不可开放访问论文的引用次数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同一年发表的论文当中,开放访问的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比所有论文总数多26%到64%,而非开放访问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比所有论文总数少17%到33%。

论文的发表途径总体来说包括两种:(1)直接发表在可开放获取的期刊上:这些期刊有直接免费获取文章或缴费后获取文章两种方式;(2)发表在非开放访问的杂志上:这种情况下需要判断是否可以转载到其他可以开放访问的数据库中,比如某些可以被谷歌学术公开搜索到的数据库。一种情况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转载。还有一种情况是访问时需要收费并且不能转载到其他数据库中。

记者:您提到了开放访问的学术期刊,能麻烦您举一个例子介绍一下这类学术期刊的运作机制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以IRRODL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开放访问期刊的建立、访问和部分功能。该期刊是世界上阅读最广泛和引用率最高的远程教育类期刊。这个期刊使用的是加拿大开发的开放杂志系统,现在这个系统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如下页表1所示)。

这个系统还可以实时统计当下正在使用该期刊的读者分布情况。例如我们的IRRODL在美国、欧洲和加拿大三个地区的用户分布较多,而在中国境内用户较少。这是由于IRRODL的各个功能(分析、翻译、引文搜索等)是基于谷歌服务器的。因为中国很多地区都无法直接访问谷歌服务器,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研究者来说有点不利。

IRRODL开放系统有一个可以邀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对同一篇论文进行评审的功能。你可以自己注册申请成为论文评审员。当一篇论文被纳入开放系统后,系统会主动为那些可能对这篇论文感兴趣的评论者进行推送,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审阅这篇文章。如果愿意,那么他们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向系统提交他们对这篇论文评审意见。这个功能面向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开放,因此,评审的覆盖面非常广泛。

当研究者申请成为一名论文评论员以后,就需要对自己的评论负责。系统后台会提供评审员的数据统计综合分析报表,其中记录了包括评审员姓名、评审兴趣、评分、已完成评审情况、论文评审所需时间、最新评论情况以及活跃程度等内容。如表2所示,评审员A,他的评审兴趣是远程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OER);评分分别为2分、1分和5分(1分代表最低分,而5分代表最高分,一篇论文有多项评分);他已经完成一篇论文的评审;评审过程持续了4周实践;最新的一次评审发生在2017年5月22日;其活跃程度为2。从整个表格当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评审员A的评审情况,这些可以作为编辑评价这个评审员的依据。如果我从评论者A、评论者B、评论者C和评论者D四人中选择一人推送文章,在评审兴趣都符合的情况下对比他们的其他数据,我会首先选择评论者C。因為他的评分比较合理,已经完成评论的文章最多并且持续的时间较短。

记者:作为一个期刊编辑,您认为一篇好的论文应该具备哪些技术特点?

特里·安德森教授:从论文的整体而言,我认为一篇好的文章的技术特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语言表达:在发表英文论文时要注意使用恰当英语学术短语,尽量不要有叙述上的漏洞。你可以在投稿之前找几个朋友提前阅读一下你的文章,如果是英文论文可以找一个母语是英语的朋友帮你阅读一下原稿。他们的意见会对你的文章有所帮助。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学术词组库”(Academic Rhrasebank)。网站给出了很多优秀范例,比如各种摘要的书写等。这个网站对那些不适应英文表达的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实用的参考工具,有助于提升英文表达水平。

(2)需要有明确的读者定位:要注意论文的受众,明确读者的具体定位并在论文中体现出来,这样论文才会有针对性。

(3)简明的摘要内容。摘要是整篇论文中最重要部分。在摘要中需指出本次研究的基本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具体过程、研究结果与具体应用。以上的每一个方面用一两句话概括清楚,并且保证语言上下文的连贯性与准确性。这样才能让读者对你的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概括性的文献综述。注重文献综述的简洁性和系统性,要寻找近几年的相似研究进行综述。并且要在叙述他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容提炼与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

(5)清晰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这部分可以适当使用图表等可视化手段进行展示。在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我比较喜欢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清晰的表达相关内容。研究结果也可以使用图像和表格等形式进行表述。

(6)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要对现实实践具有指导价值与意义。

(7)恰当的文章字数。英文论文的字数最好不要超过七千字,将研究的具体内容清楚的展现在有限的字数中。

(8)范的论文格式。在发表论文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杂志对于投稿的格式要求。例如参考文献的引用标准是什么等。

另外,注意适当引用发表在目标期刊中的相关文章,这会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此外,如果你的文章在中文的学术期刊中已经发表过,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之后仍然可以发表在英文期刊上面。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IRRODL的论文评审标准(如表3所示),在论文提交论前可先对照这个表格进行自评和修改,然后再提交。这样会提高论文被接收的概率。作为期刊的评审员,也可以按照此评审标准来对论文进行评分,每一条下面都需要提供详细的评价。

记者:请问您对已经向国际期刊投稿的研究者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对自己的文章要有信心。按照我之前做编辑的经验来说,很多论文发表都不是一次通过的,都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评审。所以当你收到杂志社“需要修改”或者“请重新提交”等要求时,不要认为是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了,这说明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录用。当你的文章被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时,编辑部会将主编和外审评论者的意见汇总起来反馈给你。请结合自己实际的研究情况认真考虑,修改有问题的地方,但是不需要遵循每一位评论者的建议,对没有采纳的意见标注出具体的原因。

对原始文稿,修改使用修订视图,将文章修改的痕迹显示出来,并重新提交修订版本的修改稿。这样会让编辑更加清楚文章修改的位置以及文章修改之后与原稿的差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论文进行查重,保证论文的查重率。另外,从投稿到录稿中间会有一定的审核时间,在没有得到所投杂志的确切答复之前,不要将一篇文章同时提交给两家杂志,这会影响到你的学术声誉。

記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作者:刘璐 王志军

第四篇:把握时代脉搏 发表精品力作

时间荏苒。不知不觉,《戏剧丛刊》已经创刊30周年了。《戏剧丛刊》是与时俱进的30年,也是戏剧创作和戏剧评论获得丰收的30年。回顾3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感慨良多。

历程就是程序。程序对了,也就对了;程序错了,也就错了。《戏剧丛刊》所走过的3Q年历程,有喜也有忧,但是成绩是主要的。自2004年8月,我离开《戏剧丛刊》后,新任社长和主编带领戏剧丛刊杂志社的全体同仁,使刊物越办越好,特色也越来越鲜明,这是令人欣慰的。

一、《戏剧丛刊》的创刊发展历程

《戏剧丛刊》杂志是由山东省文化厅主管、山东省艺术研究所主办、戏剧丛刊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文化艺术刊物,以发表戏剧剧本和戏剧评论为主。从1980年7月创刊第一期到2009年12月,共出刊198期(包括增刊)。

《戏剧丛刊》刊名为茅盾所题,周而复为创刊号题词。出刊之前。山东省委宣传部于1979年11月20日做了正式批复。批复《戏剧丛刊》由山东省文化局主办,山东省戏曲研究室编辑,山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其编制为隶属于山东省戏曲研究室领导下的省科级单位,对外称编辑部。当时,拨乱反正,百废待兴,国家正处于飞跃发展的历史时期,山东除了《山东文学》外,文化艺术刊物很少,没有阵地,新老剧作家创作的大批剧本和专家、学者撰作的优秀文章,亟待发表,以促进经济建设高潮。在这种历史形势下,《戏剧丛刊》应运而生,我便从山东省京剧团创作组调往编辑部。并由山东省戏曲研究室的领导王其德同志代表组织正式和我谈话。从此,由创作评论转为为人作嫁衣裳。开始了几十年的编辑生涯。1980年7月,《戏剧丛刊》正式出刊,季刊,小16开本,每期96页,单色封面,胶订,国内公开发行。当时,办公地点设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1号文化局五楼,由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宋英兼任主编,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副主任李赵璧任副主编,宋云峰任编辑组组长,我和孙正夫、孙书臣任编辑。12月,由山东省文化局副局长刘盛春兼任主编,编辑部成员又增加王殿基、朱绪常。1981年5月,《戏剧丛刊》编辑部地址迁入山东省济南市小纬二路17号。从第一期起,刊物由黑白封面、封底变为彩色封面、封底,同时,由胶订变为骑马钉。山东省文化局副局长高玉铭兼任主编。10月,由山东省文化局副局长于占德兼任主编。12月,调任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副主任张善堂兼任副主编,编辑部新增加成员有徐增华、刘青。1982年初,经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戏剧丛刊》改为双月刊,页码由96页改为80页,同时增加黑白插页4页。1983年4月,张善堂、宋云峰任副主编,由我任剧本组组长,王殿基任评论组组长,孙正夫负责通联工作。在这期间,先后有蔡苑柳、杨在健、华铁林、毛亚明进入编辑部工作。1985年3月,经山东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戏剧丛刊》编辑部正式列入编制,为山东省文化厅直属二级(处级)单位,编制15人。在这期间,金万芝、陈笑时调入编辑部。4月,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和《戏剧丛刊》编辑部三个处级单位各自独立,我被调往戏曲研究室任副主任,《戏剧丛刊》由张善堂任主编,宋云峰任副主编,同时经山东省文化厅正式批准,编辑部下设三个业务室:剧本编辑室,金万芝任主任、孙书臣任副主任;理论美术摄影编辑室,王殿基任主任、华铁林任副主任;编务室,毛亚明、孙正夫任副主任。12月,经山东省委宣传部批准,将《戏剧丛刊》编辑部改为戏剧丛刊社,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改为戏剧丛刊社出版:与此同时,山东省文化厅任命王震东为副主编,分管理论美术版。1988年6月,经山东省出版系列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宋云峰被评为编审,张善堂、王震东、王殿基、孙书臣、孙正夫、金万芝被评为副编审,毛亚明、徐增华、蔡宛柳、刘青被评为编辑。1989年1月,华铁林、朱绪常被评为副编审。1990年12月,山东省文化厅任命张善堂为社长兼主编,邵冠武任副社长兼副主编,华铁林任副社长,任命孙书臣为剧本室主任、徐增华任副主任,任命蔡宛柳为理论美术摄影编辑室主任,孙正夫为编务室主任、毛亚明任副主任。1991年1月,徐增华任剧本室主任,蔡宛柳任理论室主任,毛亚明任编务室主任。1992年1月。孙海翔、姜慧大学毕业分配到戏剧丛刊社分别担任剧本编辑和评论编辑。1994~z2月,山东省文化厅任命我为戏剧丛刊社社长兼主编,邵冠武任副社长兼副主编,华铁林任副社长。1995g2月,由我兼任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5月,林凡军大学毕业分配到戏剧丛刊社任编辑。1996年11月,孙海翔任戏剧丛刊社剧本室主任。1998年1月,《戏剧丛刊》改为彩色插页4页,姜慧任戏剧丛刊社理论室主任。2002年1月,《戏剧丛刊》改为大16开本,丛刊社人员也做了一次较大调整:我由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社长、总编辑,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编审邵冠武和副所长、二级艺术指导刘晖兼任副社长、副总编辑;剧本室主任孙海翔,理论室主任姜慧,编务室主任毛亚明;剧本编辑孙海翔,评论编辑姜慧。美术编辑朱绪常。图片编辑华铁林,汇总编辑亚明,电脑制作王鲁鲁(特约),《戏剧丛刊》改版为大16开本,运用电脑制作。11月,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编审姜慧兼任戏剧丛刊社副社长、副总编辑。2003年1月,林凡军任理论室主任。2004年8月,我和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邵冠武退休,戏剧丛刊社社长为孟令河,刘晖任常务副社长,姜慧任常务副总编辑;孙海翔任剧本室主任。林凡军任评论室主任,毛亚明任编务室主任;剧本编辑孙海翔,评论编辑林凡军,美术编辑朱绪常,图片编辑华铁林,汇总编辑亚明、刘青、文莉。

《戏剧丛刊》在办刊过程中,读者对象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一般群众。其办刊宗旨、方针和任务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繁荣发展戏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所刊发稿件以戏剧剧本和戏剧评论为主兼及其它,使戏剧创作实践和戏剧理论研究相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山东文化大省、强省的建设。

《戏剧丛刊》在编辑出版、发行中,每期突出重点兼及其它,坚持刊物的方向性、知识性、普及性,注重创作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从确定选题到组稿、审稿,都经过严格的程序,认真精选,并且不断更新栏目。先后设有“专稿”、“剧本”、“舞台新星”、“戏曲导演讲座”、“山东当代剧作家研究”等,发展到1988年以后,逐渐增设的栏目有“戏曲音乐”、“振兴吕剧”、“舞台美术”、“舞蹈艺术”、“影视艺术”、“书画艺术”、“回顾与探索”、“艺苑精英”、“往事悠悠”、“民俗文化”、“文化广角”、“连载选载”、“纪实文艺”、“音乐研究”、“文化教育”、“地方戏曲研究”、“剧作家论”、“戏剧散文”、“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话剧研究”、“艺术教育”、“文艺学研究”、“群星灿烂”、“古典文学研究”、“新剧点评”、“文化视点”、“文学评论”、“荧

屏艺术”等。

《戏剧丛刊》设有编辑部和广告部。办刊经费由财政拨款逐渐过渡到自给自足。

《戏剧丛刊》1992年荣获山东省第二届优秀文学艺术期刊奖,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连续四年获山东省期刊优秀总体策划、优秀装帧艺术、优秀文章等多项编辑奖:2002年被列入全国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2004年被列入“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

二、《戏剧丛刊》的办刊宗旨和业务指导思想

《戏剧丛刊》自创刊以来,始终牢牢掌握杂志的特点和时代精神,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汇贯通,自成一家”的发展方向。在办刊宗旨方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对戏剧创作和学术研究、学术争鸣并重的精神,展开信息交流,推荐发表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的文艺精品和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努力扩展信息交流。对于作品和文章的选题原则,针对山东省创作实际和艺术研究情况以及文化艺术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评论和研究,使评论和研究推动创作实践,把具有导向性、创新性、应用性和系统性的文艺精品和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发表出来。在编辑出版中,《戏剧丛刊》努力做到:一是作品和文章立意要新。刊物每期发表的作品和论文,特别。是重大创作题材和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要使群众喜闻乐见;所发表的文章,要有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提出新问题并力求解决新问题。为此,《戏剧丛刊》自1994年第三期到2004年第三期,每期由我写一篇具有理论深度或指导性、概括性的“总编寄语”,对每期刊物所发表的作品和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点评”作用。二是《戏剧丛刊》每期所发表的作品和文章,都要有所侧重而不是漫无边际,平淡无奇。三是内容和形式要新颖。作品要新意迭出,雅俗共赏,文章要生动活泼,具有针对性,文章长短都要言之有物,在封面和插页设计、版面安排上,从标题、排版到插图等方面,力求大方、美观、活泼、新颖,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在栏目设置上,不断变化、增减。使之富有创见性。在编排上,对每期所发表的作品和文章,重点要突出;在栏目设置上,优先选用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的理论研究文章。次要栏目则注意实用性和加大信息量。

《戏剧丛刊》围绕戏剧创作和艺术评论,在力求创新的基础上突出指导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所谓指导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对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有所提高,努力贯彻党和国家在文艺创作和艺术研究方面的方针、政策。为此,《戏剧丛刊》设有“专稿”栏目,不定期地发表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对重大问题的评论或具有导向性的研究论文。此外,还设有“当代戏剧纵横谈”、“文化局长论坛”、“文化市场”、“管理园地”、“文化产业研究”、“文化工作研究”、“思想论坛”等栏目,所谓实用性,就是在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要面向群众,注重实际,探索改革,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发表一些诸如表、导演手记方面的文章,交流经验,传达信息,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对文化艺术建设的新见解。为此,设置了“剧评”、“艺术研究”、“剧团改革调查”、“演员谈艺”、“戏剧交流”、“他山之石”、“戏剧综论”、“图书资料”、“导演艺术”、“表演艺术”、“化妆与造型”、“文化工作研究”、“演员手记”等栏目。所谓可读性,是要使文艺作品和理论文章在注重作品创新和理论深度的同时,要做到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刊物在“文化随笔”、“演员谈艺”、“剧人萍踪”、“票友沙龙”、“文化市场”、“企业文化”、“戏剧交流”、“社会文化”、“新戏掠影”、“名家谈戏”、“序跋之页”、“校园文化”、“媒体视线”、“连载选载”等栏目中所发表的文章,就力图做到这一点。所谓知识性,即在刊物中贯注学问。知识就是力量。为此,《戏剧丛刊》设有“戏剧史话”、“剧海钩沉”、“域外戏剧”、“艺术欣赏”、“文苑聚珍”、“文化视野”、“海外剧谈”、“经典解读”等栏目。

《戏剧丛刊》杂志作为文化艺术综合性戏剧刊物,同其它期刊一样,要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读者以及社会的认可。除了在内容上要选编刊发高质量的稿件外,还注意版面形式的高质量、高水平,从而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这方面,《戏剧丛刊》下了很大功夫。在版面设计上,从封面、插页到内文,都力求做到规整统一而又生动活泼,多姿多态。;:别是封面和彩色插页,往往发表一些重要艺术活动的图片和作者、导演特别是演员的一些肖像和生活照,要强诟色彩和动感,调子要明快、简洁;封二、封三、封四有时插入广告,因为《戏剧丛刊》本身就是综合性艺术刊物,所以,广告更要讲究艺术性,要美观大方,做到格调明快、高雅,朴实无华,既符合客户需要又有益于读者的观赏,从观赏中发挥广告艺术的魅力,使读者既一目了然又能引起思考;在内文编排和栏目安排上,力求做到浓淡相宜、块面结合,使之鲜明而含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紊而不乱,繁中有简,突出重点,做到清晰、协调、美观,甚至连字号的选择,标题的长短,都要尽量做到规整统一,力求减少转版。对于冗长而又有些新意的文章,要发挥编辑的作用,加以删改,使之适合于读者阅读。在文稿阅读校对方面,除了印刷部门校读程序外,编辑部进行三审、三校。并有专门校读编辑,保证刊出的稿件把错别字减少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的最低限度。

为了把《戏剧丛刊》办成精品期刊,编辑部全体同仁始终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期刊的政治标准、技术标准、编辑标准和刊物本身的艺术标准。注重发表那些具有创新性的戏剧作品和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文章,把文化的深度与广度结合起来,从而在中国文化部、全国文联、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山东省文联和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和“田汉戏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评奖活动中多次获得优秀期刊奖,山东省总体策划、优秀封面设计、优秀装帧艺术、优秀文章等多项奖和“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其中。有大量剧本和评论文章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对每年一届的“田汉戏剧奖”获奖作品由田汉基金会出光盘,存入数据库。《戏剧丛刊》于2002年进入全国戏剧艺术核心期刊行列。

在人员配备方面,《戏剧丛刊》除了编辑部人员外,还建立了通讯员制度,理事会制度,广泛联系戏剧文化创作、制作单位和研究单位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在工作态度上,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选稿、约稿、编稿、审稿、排版、校对等环节的质量,在确保充足稿源的基础上,优中选精。

回顾以往,《戏剧丛刊》在编辑、出版中,是富有传统的。早在1981年6月,《戏剧丛刊》创刊一周年之际,编辑部曾经做了一次总结。当时,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繁荣戏剧创作和活跃戏剧评论方面,做了一些调整。当然,对存在的某些问题,也做了认真分

析研究。其主导思想,本着是否坚持了党的领导和贯彻了“双百”方针以及坚持了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检查和总结。当时,共出刊了五期,在剧本方面,共发表剧本18个。其中,大型剧本11个。中型剧本7个。剧本的内容,基本符合了当时强调的现代戏、历史戏和传统戏“三者并举”的原则,同时也注意到题材、体裁和风格的多样化,并着重于抓了现代戏的创作。绝大多数达到了上演水平,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七场歌剧《大海作证》,作为现代戏,据了解,当时除了山东歌舞团演出外,尚有陕西、江西、辽宁等十多个省、市进行演出。现代戏八场吕剧《此恨绵绵》,除青岛吕剧团连续演出几个月外,有不少省、市向编辑部索要本子排演,作品并由山东电视台拍摄成了戏曲电视剧,成了全国电视转播节目之一。大型话剧《猎狼》,青岛话剧团在青岛、济南演出近百场,省、市报刊报导并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与此同时,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也紧密配合,不失时机地召开了座谈会,反映效果很好。嗣后,又到上海演出,反映也很强烈,并受到了上海市委负责同志和上海报刊负责人的接见,多次召开座谈会,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报导和评论文章。当时,仅在上海演出期间,就有江苏、河南、安徽、江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二十多个省、市剧团来人观赏,有的来信、来电索要剧本,准备排演。根据美国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希腊棺材之谜》,当时已经发现的有西安、广东、青岛等好几个省、市登报演出,并受到了美国文化访华代表团的赞扬。地方小戏曲四平调《谢媒人》发表和演出后,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此剧与同时发表的吕剧《秋风凉》都荣获济宁地区会演一等奖,并积极加工参加全国现代戏曲会演。其它,诸如大型话剧《命运》,小戏曲《一家亲》等,也都经过多场演出。1981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大型现代戏曲《出嫁》,反映了当时四个现代化建设,塑造了正面人物形象,写出了人物的心灵美,是较好的一个剧本,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历史剧创作和传统戏整理改编方面,根据孔尚任的《小忽雷》传奇改编的九场吕剧《郑盈盈》,烟台吕剧团演出了近百场,东北不少省、市剧团演出并经山东电视台录制,成为当时全国电视联播节目之一。新编历史剧《三升官》,写清官刘墉的另一个侧面,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创新。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后来经过昌潍京剧团演出,效果很好。

《戏剧丛刊》上发表精品力作外,还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剧作家。在戏剧评论方面。也发表了一批精彩的艺术论文。当时,在四期正刊中,发表文章六十余篇。这些文章,有作品评价、创作经验、戏剧随笔、表导演、舞台美术和化妆艺术、戏剧历史、戏剧知识讲座,以及文坛轶事和掌故等。在内容上,力求围绕着戏剧创作展开评论,普及戏剧知识。在形式上,力求作到长短配搭,雅俗共赏,新鲜活泼,丰富多彩,在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等几个方面上用功夫。其中,有的文章上海《文汇报》作了转载。这些文章,在帮助读者欣赏鉴别作品,增强戏剧知识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所有发表过的文章,与剧本一样,在执行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双百”方针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注意到对当时创作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评论和讨论。对于刊物发表过的戏剧作品,也及时地、有选择地进行评论,努力帮助作者总结提高,并针对稿件中的一些问题和演出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要求,发表了诸如防止题材雷同、避免缺乏生活的臆造等方面的文章,对于一些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其它,诸如戏剧化妆和戏剧史料研究方面也作了一些工作。譬如,马少波的《胶东文协十二年》,总结了山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斗时期的戏剧史料,对整理山东戏剧史方面,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读者反映良好。在表导演方面,刊物注意到对不同剧种的著名演员的介绍。四期刊物出版后,就介绍了五音戏著名表演艺术家“鲜樱桃”(邓洪山)、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和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秋等老演员以及年轻演员安排了图片介绍,对青年演员也有计划地进行文字介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前后,为了出好戏,出新戏,《戏剧丛刊》与山东省戏曲研究室进行了密切合作,每年在烟台长岛、青岛黄岛、日照石臼所等地进行一次剧本研讨会。由省直和各地市的作者带着创作的剧本参加会议。研讨会由戏曲研究室为主,《戏剧丛刊》协助,会分现代戏和历史戏两个组,聘请吴雪、欧阳山尊、马少波和省里的有关专家、学者为剧本共同把脉,提出修改意见,直到够发表演出水平,然后。有计划的在《戏剧丛刊》上发表,并推向剧场进行演出。当时,由宋云峰负责现代戏,由我负责历史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推动了我省的戏剧创作。

三、《戏剧丛刊》的办刊特色

首先,坚持办刊方向和发挥地域优势,应该说。本身就是一种特色。《戏剧丛刊》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一家戏剧刊物。以发表戏剧作品与理论文章并重,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刊物,既有其同性即共同的办刊宗旨和方向。又有其个性即做为戏剧刊物本身的特色和优势。

所谓共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正如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所指出的:“我国的出版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版事业根本不同,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一份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当时,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做为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总方针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因此,《戏剧丛刊》作为专业戏剧刊物,其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戏剧作品和戏剧评论的发表,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运用戏剧形式反映各战线上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服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其一。

其二,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对文化艺术,人们还心有余悸,但坚持特色社会主义,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戏剧丛刊》作为艺术刊物,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并且,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求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戏剧丛刊》虽然是专业艺术刊物,以发表戏剧作品和评论文章为主,但其办刊性质与党的其他刊物是一致的,都要坚持党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在这个共同的大前提下,努力发挥刊物的个性特点,诸如文艺特色,地域特色等。

其三,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宣传一切有益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建设,这是

唯一的办刊宗旨和方向,也是共性。也只有在这个共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从而充分发挥作为戏剧刊物的文艺特色和山东戏剧刊物的地域特色,从而使《戏剧丛刊》在质量上不断提高,让更多更好的戏剧作品和戏剧理论文章问世,繁荣和发展我省的戏剧文化事业。

所谓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办出行业刊物的特色并使之发挥地域优势。对于这一点,刊物编辑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不仅要在宏观上把握准,而且要在微观上善于搞活,使刊物丰富多彩,动活泼,引人入胜。也就是说,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在专业水平上也要多方把握,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和办刊质量。具体来说,第一,在稿件选择和上,要高屋建瓴,坚持突出时代精神,使之紧跟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好形势。譬如,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1995年第4季度省文化厅举办了第5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出现了不少好的剧本和文章,《戏剧丛刊》拿出大量篇幅,集中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和文章。在群众中反映很好。仅以作品而论,无论从剧种、题材到内容和形式,都力求向纵深开掘。当时,调到省城济南演出的12台节目,在这前后,大多都在《戏剧丛刊》上发表过,其中,有京剧、有吕剧、有大平调、有五音戏、有柳子戏、有话剧,各色各样,品种齐全,表现了不同的题材和类别,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反映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事迹,每个剧种都各有特长,各有特色。对于这些剧目,我们有效地配合山东省文化厅的工作,不仅及时组织编辑人员帮助作者加工、修改,提高艺术质量,以便在《戏剧丛刊》上发表,而且,还及时组织评论文章,进行指导。对《石龙湾》、《我爱我班》、《法魂》等剧目进行了评论,引导观众欣赏这些剧目,同时也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和水平,使《戏剧丛刊》在专业分工范围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第二,在稿件加工修改中,组织编辑引导作者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在艺术水平上和地域观念上加强。譬如,当年对孔繁森的宣传,对甲午海战的纪念,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爱国主义,又坚持了地域特色,使《戏剧丛刊》的出版有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第三,对内容的审视、形式的鉴别,包括封面、插图、图版设计特别是栏目设置等方面,要全面审视、鉴别,及时发扬优点,指出缺点,经常改进,不断提高,及时加以调整不适应的东西,不断增添新栏目,以适应每期刊物不同的内容需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只要看准了,就要当机立断,义无反顾。及时推出好的作品和文章。

总之,30年的风风雨雨,《戏剧丛刊》从编辑到出版,要通过选题、组稿、改稿、编辑、印刷、校对、出版、发行等整套程序。这个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办好刊物,就要切实地、大胆地、认真负责地深入整个过程,既要有计划性,又要有灵活性,把计划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全身心地投入,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容到形式,办出自己的特点或特色来。

九重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0年来,弹指一挥间,未来的里程还很长很长,预祝刊物的同仁们,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王晓家

第五篇:如何撰写发表科学论文

科学研究的目的成果是通过论文 形式发表的。

差强人意的写作通常会毁了优秀研究的发表。但不幸的是,多年来科学家所受的教育过分集中在科学技术方面以至于忽略了写作能力。简单来说,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是糟糕的作家。时至今日,他们中多数仍没有机会参加专业的科技写作课程。研究生模仿自己教授和其它学者的写作风格、方法是常态。不可否认,一些的确变成了优秀的论文作者,但大多数在模仿的同时连同缺陷一起吸收——最终很不成功。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解密书写发表科技论文的真相,帮助科研工作者有效地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1975年Robert Day出版了此书的第1版,很受欢迎,此书被很多大学、学院用于教学。第7版的更新是为了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主要描述了网络补充教材、参考书目管理软件的使用、画图、列表等内容,补充了论文讨论部分、研究的优势和缺陷章节,添加了准备计划方案、用英语描述科学研究、公共场所交流科学、同行审批的方法技巧等内容。

全书内容共分成8个部分41章:第1部分 预备知识,含第1-6章。第2部分 准备部分标题,作者、地址,摘要、论文主体、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含第7-15章。第3部分 表格和图片,含第16-18章。第4部分 投稿人拥有的权利和允许事项,提交手稿,审稿过程和发表过程,含第19-22章。第5部分 其它形式著作的撰写,怎样写综述、意见、书或者公共发言,包含23-26章。第6部分 会议沟通,怎样准备口头报告、通告和会议报告,含第27-29章。第7部分 科技文体,英语的正确用法和误用,术语和缩略语的使用,含第30-34章。第8部分 科技交流的其他主题,学位论文、简历、计划书、推荐信等,含第35-41章。

本书作者是两名美国著名教授。其中,Robert Day是特拉华大学英语专业的名誉退休教授,现仍从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而Barbara Gastel是德州农工大学兽医综合生物科学、医学人文学科、生物工艺学教授。两人对于科技论文写作发表都有长期积累的专业经验。

考虑到多数读者的母语非英语,作者特意使用较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述内容。中间夹杂着有趣的卡通漫画、美式小幽默,使这本书读起来不失乐趣。如果想深究主题也没关系,作者在每个部分都标记有可查阅网站,引用的参考书目等。简而言之,这本书是帮你完成科技论文佳作的必备工具。

作者:Robert Day

上一篇:教育科研论文下一篇:金融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