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宣传标语

2022-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信诈骗宣传标语

电信诈骗宣传标语

1、宣传标语

(1)、 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2)、 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2、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

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易信任陌生人;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当遇到类似事情时,一定要和家人、亲属商量,不自作主张;发现被骗或发现诈骗犯罪嫌疑人要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3、电信诈骗宣传警示语:

电信欠费要核实 大额汇款要当心

虚拟电话设陷阱 回拨号码能问明

天上不会掉馅饼 退税中奖是骗局

4、“防骗口诀”

(1) 陌生电话勿轻信,银行客服问究竟;

安全账户子虚有,大额汇款要三思;

个人信息顶重要,密码账号保管好;

提防非法假网银,登录网址记清楚;

网上购物便利多,支付限额要设好;

大额支付用转账,现金最好少搬家; 合法购汇勿贪小,中行网点容易找;

刷卡消费莫离眼,防止盗刷盯着点;

钱卡证件分开放,挂失要快莫等闲。

(2)电信用户防范诈骗口诀

家庭情况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 短信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洞无底; 专利转让别轻信,全面验证多核实; 代办退税有猫腻,骗取存款是目的。

(3)电信用户防范诈骗口诀

A:来电信息需详辨,陌生号码莫急回,正规客服需记牢; 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图小利悔不急,从来致富靠勤劳; B:“安全账户”不安全,资金转账慎慎慎;

个人信息不外露,询问信息要警惕,卡号密码不可露; 万般骗术为图财,遇到问题先挂失,紧急情况请打“110”。

5、市民如何识破并防止被骗?

公安民警提醒广大市民,遇到电信诈骗要头脑清醒,骗局就会不攻自破。因为无论电信诈骗犯罪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索要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和账号,将钱取走。所以广大市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遇类似事件,切记“不听、不信、不汇款”。

何谓“不听”?电信、银行、公安系统的电话各自有自己的平台。骗子说你的账号涉及洗钱,或者你的账号不安全,要给你转到一个安全的账号,转到公安局、转到银行。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各自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平台,不可能直接转过去。所以市民应直接挂断电话。

何谓“不信”?目前没有任何单位设置安全账号,所谓的安全账号百分之百都是骗子设置的。自己的账号才最安全,自己设置了密码的账号才是安全账号。所以公检法执法时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会作谈话笔录,不会电话要求你把银行账号、密码告诉他。所以市民千万不要相信所谓安全账号的说法。

何谓“不汇款”?税务部门、财政部门退税的时候,都会通过电信、报纸等发布公告。比如机动车限行要退养路费,会在网络、报纸、电视上作公开宣传,绝对不会打个电话了事。市民若遇紧急情况不能

辨别真伪时,一定

不要急于汇款,应和亲友商量,或打

110、咨询公布的特服电话。

第2篇: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

1、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2、全民动员 警民携手 全力防范电信诈骗犯罪

3、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4、提高防骗意识墙”

5、时刻绷紧防范之弦

构建平安和谐山西

增强防范能力 构筑电信诈骗“防火 谨防新型电信诈骗

第3篇: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标语

遇到恐吓一类的电信信息或者是电话的话,不要惊慌,在个人没有做这些事情前,根本不必担心他们所谓的恐吓或者是法院的传票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标语,欢迎阅读。

1、纷繁复杂兮诈骗陷阱,谁能参悟兮结法于心。

2、防范诈骗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个个受益。

3、噩耗传来勿慌张,三思确认防被欺。

4、思想防范牢,骗子不得逞;思想防范松,钱财一朝空。

5、花间隐虎,勿轻信;心中留法,须谨行。

6、绷紧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

7、遇事不慌,见财不贪;如有万急,还需核实。

8、吾日三省吾身:防诈骗短信乎?防诈骗电话乎?防贪小利乎?

9、欺诈陷阱戏于指尖,天上馅饼伪如水月。

10、隔屏如隔山,安知面前是虎狼。

11、套路是他们学的,但骗你钱是真心的。

12、事莫慌多求证,一旦涉钱需谨慎。

13、天上馅饼含陷阱,要留心。

14、快捷支付多份心,莫名中奖少顿惜。网购陷阱花样多,线上交易要当心。

15、真假亲友乱人心,莫学唐僧须辨真。

16、严厉打击,建设和谐江大。

17、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

18、汇款需谨慎,防骗靠自身。

19、防卫好,财产安全得保障。

20、刀刃上的电信,口袋中的金银。

21、诈骗自有言如玉,信之却无黄金屋。

22、秋名山上人烟稀,常有骗子较高低,如今诈骗依旧在,警惕诸位老司机。

23、短信中奖勿相信,馅饼背后是陷阱。

24、电话陷阱何其多,退税中奖易中招。亲朋好友都可能,回拨号码要问清。

25、法网恢恢,诈骗无门。

26、社会环境要净化,防范诈骗靠大家。

27、防范,奏响和谐乐章。

28、防不胜防,提高警惕从我担当。

29、严防,共创美好明天。

30、陌生电话不牢靠,寄钱汇款是圈套。

31、不难防,不给不要不上当。

32、安全之弦须紧绷,网络诈骗毒馅饼。

33、保护财产安全,预防。

34、防范意识要提高,防骗之心不能掉。

35、网上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36、心中无贪恋,骗局远身边。

37、个人信息要保密,不明来电须警惕。

38、遇事不慌利不贪,网络难。

39、心不贪,利不占,诈骗在诡也玩完。

40、信任留给爱的人,警惕逼走坏的人。

41、信息电话网址中,留了坑。

42、擦亮双眼,预防。

43、保护信息安全,预防。

44、天降馅饼非好运,花言巧语勿轻信。

45、猛如虎,细心甄别是关键。

46、风里雨里,骗子等你。

47、谨防不明信息,远离。

48、防火防盗防诈骗,不理不睬不给钱。

49、万般骗术皆为财,遇到疑虑找人问,情况紧急可报警。

50、建设和谐大社会,谨从防诈骗做起。

51、转账汇款须谨慎,万元以上到柜面。

52、专利转让别轻信,全面验证多核实。

53、重拳打击,掀起打击整治犯罪新高潮。

54、执法办案有规范,怎会汇款到个人。

55、诈骗知识不可少,多方求证保荷包。

56、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

57、诈骗电话莫轻信,一旦遇到要报警。

58、遇到恐吓要淡定,说你违法莫慌张,一旦难分真与假,赶紧拨打警方。

59、遇到法院传票要警惕,亲自前往求证才能信。

第4篇:电信诈骗宣传材料

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邮寄传 递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新型诈骗犯罪活动。近年来, 随着国际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发展,新型的网络消费方式 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和便利,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利用现 代通讯技术和网络结算方式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可 乘之机。

为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的态势,切实维护 广大群众利益,我市公安机关正在全力打击电信诈骗犯 罪,并成功破获了一些案件,抓获了一批电信诈骗犯罪分 子,有力的打击了此类犯罪。但由于此类犯罪投入小、回 报高、隐蔽性强,已成为许多诈骗犯罪分子的首选。为有 效的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警方特别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几 点:

一、请您认清识别以下犯罪方法

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掌握识别不法分子实施电 信诈骗犯罪的手段和伎俩,现将常见的几种诈骗手段归纳 如下。 C 一)电话诈骗:

1、 虚构子女出事诈骗:虚构子女、朋友出车祸、生病、违 法需交纳罚款等为由拨打电话欺骗家人或朋友汇款。

2、 虚构子女被绑架为由诈骗:虚构已将子女绑架,利用电 话背景音(孩子的哭声、打骂声等)造成家人恐慌,要求 家人立即汇款赎人。

3、 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诈骗:冒充亲朋好友,以车祸、生 病、违法需交纳罚款等为由实施诈骗。

4、 冒充电信局、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电话诈骗:不 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等名义实施的一系 列诈骗行为,或冒充公、检、法、司等国家工作人员,以 事主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利用事主急于澄清 自己的心理,让事主将自己银行存款转入不法分子指定的 安全账户的诈骗行为。

5、 以购房、购车退税为名电话诈骗:诈骗分子谎称自己是 税务局人员,以“税务局要退还购房契税、汽车购置税”

为由要求事主速与财政局某电话联系。若车主拨打电话联 系时,对方便让其从银行ATM机上利用转帐操作获取退税 费用。当受害人到银行ATM机按照不法分子电话指示操作 后,不法分子利用英文页面,将受害人银行卡中的钱转入 到不法分子的帐户内。

6、中奖诈骗:嫌疑人拨打受害人手机,称其手机号在深圳 或香港某知名公司的摇奖活动中中奖或某公司为祝贺新产 品上市创办移动号码开彩,奖金丰厚多达十佘万甚至几十 万元,通过语音电话的方式告知可亲自前往领取或银行转 帐,受害人必定会选择银行转帐,然后告知其需交纳个人 所得税、服务费和银行手续费等实施诈骗。

(二) 短信诈骗:

1、 利用银行卡消费实施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 用户,称其银行卡在异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X 号码。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受 害人的恐慌心理,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从而达到 诈骗目的。

2、 无理由汇款诈骗: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银行账号,要求 速汇款“等内容用来行骗正巧要汇款的人员。 (三) 网络诈骗:

1、 以提供博彩、股票资讯进行诈骗:嫌疑人以帮助选股票

付酬劳、收益分成或帮受害人购买股票为由骗取受害人汇 款。

.

2、 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受害人上网时会显示QQ中奖 或网络游戏中奖,要获得奖金必须先交纳手续费、个人所 得税等名目,骗取受害人汇款。

二、 请您加强以下自防措施,并积极做好宣传 (一)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 饼”的心理。

(二) 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 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 (三) 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 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 易受骗群体要注意提醒。

三、 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如果掉入不法份子所设置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 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饶幸心理,应当迅速保 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电信诈骗常用手段

1、 冒充各级领导招摇撞骗;

2、 冒充纪检监察机关实施诈骗;

3、 利用银行卡转账实施诈骗;

4、 冒充熟人诈骗;

5、 以提供股票、彩票资讯进行诈骗;

6、 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7、 利用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相关费用。

需提防八类“诈骗短信”

引诱式:复制手机卡可窃听电话? 温情式:“温情短信”骗费不留情; 权威式:来电要求转账。自称“公安局”; 激将式:短信骂人激你回电骗费;

利诱式:手机充值充200送300话费两天就没了; 提醒式:借银行名义向用户群发“消费短信”; 瞄准下属:假冒书记电话诈财; •

瞄准领导:送你的钱务必打给我否则大家都不好过; 苦肉计:家长收到诈骗短信自称儿女要求汇款; 惊喜式:以红十字会为幌子骗人捐款

电信诈骗警方提示

1、 电话欠费类:骗子假冒电信运营商用语音电话联系 当事人,告知其电话欠费。当事人通过该语音电话询问 时,对方谎称其在某银行办理的1张信用卡拖欠电话费,

并要求对方向“某某市公安局”报案。所谓的“某某市公 安局民警”又谎称当事人“身份证被盗用、银行卡需升级 保护、侦查办案需要”,诱骗当事人说出银行卡账号和密 码,转账骗走当事人银行卡上的存款。

2、 消费类诈骗:骗子用手机群发短信,称当事人在商 场刷卡消费若干,若有疑问建议咨询所谓“银联中心”, 并留下电话。一旦回复电话,对方又谎称当事人的银联卡

可能被盗刷,然后提供所谓的“某某市公安局”报警电 话。当事人报警后,“某某市公安局民警”以“保护当事 人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到ATM机上把银行卡上存款转 至指定“安全”账户,骗走钱财。

3、 退税类诈骗:骗子冒充有关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 发短信给当事人,告知其购买的汽车等高档商品可以退 税,要求当事人先交纳一笔“手续费”。随后,又授意当 事人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通过转账方式交纳费用、领取退 税,利用当事人不熟悉银行自动取款、转账业务的弱点, 骗走银行卡上全部或部分资金。

4、 中奖类诈骗:骗子用手机群发短信,告知当事人中 奖,并要求当事人回复某电话。如果当事人回电话,对方 就编造各种理由,让当事人相信自己真的已经中奖了,接 着就以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为名,要求当事人先将上述 费用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等当事人发觉不对,已上当受 獨。

5、 贷款类诈骗:骗子以“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为 诱饵,发布虚假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当事人一旦回复 电话,对方则声称贷款需先交部分利息,当事人汇入其指 定账户以后,对方又陆续要求先交纳“还款保证金”、 “个人安全费”、“车辆安全费”等费用,步步下套,骗 取钱财。

6、 救急类诈骗:骗子冒充当事人的单位领导、老师、 医生和朋友等特定身份,打电话联系当事人,以“自己在 外地发生车祸需花钱救人”、“嫖娼被抓需缴纳罚款”、

“子女在外遭绑架需交钱赎人”等为名,通过银行转账方 式骗取钱财。

警方提示

1、 警方郑重提醒:无论以何种理由要求你把资金打入 陌生人账户、安全账户的行为都是电信诈骗犯罪。切勿上 当受骗!

2、 警方郑重提醒:谨防冒充电信、公安、法院、检察 院、税务、亲友,以电话欠费、个人信息和信用卡涉嫌犯 罪、购车退税、信用卡消费、车祸出事、小孩绑架等各种 名目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请勿上当受骗!

3、 警方郑重提醒:犯罪分子利用“任意显号”软件冒 充电信、公检法、税务机关总机电话,以电话欠费、个人 信息和信用卡涉嫌犯罪、购车退税为名提供“安全账

户”,要求汇转资金的,都是电信诈骗。切勿上当受骗!

4、 警方郑重提醒:陌生电话勿轻信,种种理由是谎 百,“安全账户”不安全,电话转账是骗局。

5、 警方郑重提醒:“电话欠费” + “安全账户” 种理由让你把资金转账的行为”“电信诈骗”。

“各

第5篇:防电信诈骗宣传资料

一、冒充熟人诈骗。谎称外地熟人来出差办事,以嫖娼或赌博被抓等理由,骗取银行汇款。

二、中奖信息诈骗。通过网络、短信、电话、信件等方式,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骗钱。

三、网络购物诈骗。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以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骗钱。

四、电话欠费诈骗。拨打事主家中电话,声称电话欠费,并将电话转接给假冒的公安局,然后以个人信息泄露为由行骗。

五、退税诈骗。虚构“购车、房退税”诱导事主到 ATM 进行转账操作。

六、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诈骗。发送“请把钱汇到××银行××账号”之类短信,让受害人按要求把款项汇到指定账户。

七、虚构股票个股走势的诈骗。以证券公司名义散发虚构的个股内幕消息和个股走势,再以索要咨询费等方式行骗。

八、贷款诈骗。发送虚假贷款信息,以收取贷款人保证金、利息等名义骗钱。

九、“车祸或摔伤住院”诈骗。冒充医务人员或学校老师等身份给事主打电话,谎称其子女住院急需汇医疗费。

十、虚构绑架事实诈骗。给事主打电话,谎称孩子被绑架,并模拟孩子的哭声、叫喊声,达到骗钱目的。

十一、 QQ 视频诈骗。通过盗取的 QQ 号与好友聊天,播放事先偷录下的视频,骗取信任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借钱”。 十

二、发送虚假招聘广告诈骗。以招聘业务员为名发布虚假广告信息,以收取培训费、服装费为由诈骗。

十三、发送预测彩票信息诈骗。通过互联网散发虚构的预测彩票信息,收取会员费、保证金、税金等。

十四、发布敲诈勒索的信息诈骗。向手机用户发布“如不将钱汇到××账户,卸掉你大腿”等信息,使事主害怕而汇钱。 十

五、发布出售二手汽车、特价飞机票或火车票的信息诈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以需要订金等形式要求购买者汇款。

第6篇:防范电信诈骗宣传之二:

我们身边的网络电信诈骗案

[案例传真]: 2014年3月10日晚上21时许,2012级一位向姓女同学接到一个陌生人用040065XXXXX号码电话说“我是XXX校妆网工作人员,你在我公司X年X月X日购XXX物品物后,我们误将你划入批发商客户组内,这样银行就会在你银行账户内每月自动扣款XXX元,你要取消吗?”同学要求取消。该工作人员又接着说:“那我们马上将信息反馈给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将与你联系确认”。过了一会儿,该同学又接到一个09XXX号码电话说:“我是XXX银行工作人员,我们收到XXX购物网站传过来你要取消按月扣款XXX元业务吗?”同学回答:“就是。”银行工作人员接着说:“取消这个业务需要你用银行卡在ATM机上亲自操作,你附近有什么银行的ATM机?”同学回答:“中国银行的ATM机。”随后同学就将自己的银行卡插入中国银行的ATM机上,按银行工作人员的要求操作,操作结束后再看自己卡上余额,卡上的4100元就不翼而飞了,方知受骗并报案,此手法诈骗2014年1月7日也在学院X2011级女生身上发生过被诈骗1100元,教训深刻。

近期社会上多发生用手机乱扫二维码被诈骗案件,造成经济损失。 警方提醒谨记七点防骗要领:

1.司法机关不设“安全账户”:司法机关绝对没有设置“安全账户”,也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核查账户”,凡接到将钱款转账至这些“账户”的电话或短信,您需立即挂断该电话。

2.牢记电信诈骗关键词:邮包藏毒、电话(水电、煤气、有线电视)欠费、信息泄露、法院传票、信用卡年费扣除、恶意透支、涉及洗钱、安全账户、核查账户、网银升级等。一旦接到带有上述关键词的陌生电话,要立即提高警惕。

3.“三不一要”口诀: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因小利而受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涉及网银业务的,要格外小心;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4.了解警方预警信息:请小心提防以银行E令升级、网银升级,网购火车票、机票以及网络购物促销活动为由的诈骗陷阱。

5.关注 “防范诈骗”专栏,其中有不断更新的揭露发布各类诈骗手法以及防范提示。

6、不随意用手机扫二维码。

7、网络购物时一定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不要图便宜进行网下支付而遭受诈骗,造成经济损失。

保护好个人信息(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及密码、个人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信息)。千万不在陌生人的指令下(包括电话、短信息等)操作的个人银行业务,避免电信网络诈骗在自己升上发生。

上一篇:美容院创业计划书下一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