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工作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骨科缺乏专科护士,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与护理科研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是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骨科护理工作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骨科护理工作论文 篇1:

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 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2010年1月 - 2020年12月 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 例,予以一般常规管理)和观察组(n=50例,予以PDCA护理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护理质量和压疮风险评估。结 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16.32±2.41 )分、服务态度(16.44±1.49)分、操作技能(16.66±2.21 )分、语言沟通(15.21±2.44 )分、出院指导(17.58±1.22)分等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 05) ,观察组压疮风险评分 (22.44±1.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7.45±1.39}分,(P < 0. 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 ,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显著减少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骨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创伤性疾病在骨科患者中逐年增多。多数患者于交通意外,工作劳动中肢体受到机械性损伤而引起[1]。 骨科疾外伤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 ,行动不便的患者易出现压疮、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由此可见, 对骨科患者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优质、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PDCA 循环管理模式是当前在护理领域中较为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具体将护理管理工作划分为4各阶段,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2]。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1月 - 2020年12月 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骨科2010年1月 - 2020年12月 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 例,予以一般常规管理)和观察组(n=50例,予以PDCA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范围约 16 - 81 岁,平均年龄约(46. 48± 21. 22)岁,病程1-7(3.48±1.21)d, 入院原因:车祸23例,砸伤25例,其他2例 。对照组 :男 27 例,女 23 例,年龄范围约 17 - 79岁,平均年龄约(47. 23 ± 20. 49)岁,病程1-6(3.32±1.18)d,入院原因:车祸24例,砸伤23例,其他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入院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及活动指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予以一般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PDCA 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2.1计划阶段(P)

组长由科内护士长担任,挑选几名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及业务能力强的护士组成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者病情等。 寻找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相关骨科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本科室及患者个人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方案。

1.2.2.2落实与执行(D)

①人才的分配与业务提高

在落實护理措施的过程中, 对医护人员的人力资源分配进行优化。为骨科病房培养更多的优秀护士进行临床护理 。 对骨科护士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工作经历较短,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短时间内很难在护理质量方面作出大幅度的提升。 采用 PDCA 循环法对骨科护士进行管理时,能够更加细化和标准化护理工作流程,使低年资护士在业务技术能力上有质的提升,从而使骨科优质护理的需求得到真正满足 。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培训,以微信公众号、座谈会、多媒体播放、微信推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促使护士的整体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②心理护理

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主动 向患者讲解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床位医师与责任护士,使患者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依从性[3]。介绍以往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过度担忧及焦虑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教会患者使用热敷、冷敷、放松呼吸、放松肌肉、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③疼痛护理

护士应主动观察、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避免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后,被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疼痛程度,遵医嘱及时对患者予以镇痛及疼痛护理。随着人们对疼痛认知的提高 ,对于镇痛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比较新颖的一种方式,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4]。通过有效制动,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从而降低患者痛感和减少组织损伤,对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亦能够进行缓解,同时还能加快肢体的血液循环。适当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感。

④压疮护理

加强对小组成员预防压疮知识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诱发压疮的原因、压疮的早期表现,压疮的进展情况,压疮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压疮的护理措施等[5]。 定期清洁患者受压处皮肤,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协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 ,避免出现压疮

⑤康复护理

告知患者放置患肢于功能位, 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被动及主动活动。例如:肘关节训练, 对上肢肌力进行训练,重复握拳、张手动作进行练习,分别维持10s左右,完成10次动作为1组,每天5组。 对肩关节进行活动, 告知患者取平卧位休,协助患者对肩关节进行缓慢上举、内收、外展、前屈等练习[6]。若患者无法上举患肢,可以先行训练上臂肌力,循序渐进练习。下肢训练, 进行踝关节、直腿抬高、伸膝、屈膝、股四头肌等训练[7]。踝关节背伸、旋转、跖屈,每个动作用力至最大程度,保持5s, 各项动作循环进行5min为一组,每天3组;股四头肌锻炼在平卧位伸直位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侧膝关节最大程度伸直、踝关节背伸、绷紧大腿肌肉,维持10s后缓慢放松,每次10min,每天4次。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康复锻炼强度、时间等。

1.2.2.3检查阶段(C)

对科内小组成员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考核,对制定的护理计划开展情况考核。对骨科护士的临床操作规范性和娴熟程度进行检查,进而评价其业务能力水平,发现存在问题及欠缺情况,加强对该方面考核未达标护士的培训及进修。规范病历中的护理书写,严格管理科内医疗器械配备和使用情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差错和事故。

1.2.2.4处理阶段(A):

小组成员定期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总结,及时优化护理计划, 解决发现的问题,在下一个循坏阶段实施调整优化的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

评价项目包括: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语言沟通、出院指导等。护理质量评分标准:100 分为满分,评分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8]。

1.3.2观察两组患者压疮风险 。

采用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量表包含剪切力、潮湿度、摩擦力、感知能力、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及营养摄取能力,总分 6-23 分,分数与压疮风险成负相关,分值越高,风险越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 n/% 表示,用 x 2 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16.32±2.41 )分、服务态度(16.44±1.49)分、操作技能(16.66±2.21 )分、语言沟通(15.21±2.44 )分、出院指导(17.58±1.22)分等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 05) 。见表1.

2.2观察两组患者压疮风险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压疮风险评分 (22.44±1.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7.45±1.39}分,(P < 0. 05) 。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交通意外和高处坠落意外不断增多,造成骨折等骨科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身心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因为意外发生的突然性,大多数患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并且对疾病的认知度偏低,在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负面情绪。在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下,部分患者依从性差,易发生拒绝配合治疗、产生压疮等不良事件,影响临床诊疗效果,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由此可见,在治疗的同时开展优质的护理对患者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PDCA 循环管理模式属于一种临床优质的新颖护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 检查、处理”四部分, 组建质控小组,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整改工作中的问题,不断优化护理措施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士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9-10]。本研究显示:经过PDCA 循环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及压疮风险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 05)。究其原因,予以骨科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導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适当的疼痛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积极进行预防压疮护理,采取对压疮的正确护理措施,可以增加患者舒适感,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积极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亦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及加快患者康复。结果表明,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价值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健康恢复,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伟力,沈余明,胡骁骅等.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临床治疗方法探讨[J].中华烧伤杂志,2021,37(3):216-224.

[2]郑晓兰.PDCA循环管理模式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4):724-727.

[3]姚春红.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分析[J].饮食保健,2021,(3):142.

[4]王雪.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有效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4):314-315.

[5]任小芹.PDCA循环用于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93):77-78.

[6]管莉萍,邓明月.康复护理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健康必读,2020,(27):105.

[7]武聪贤,韩敏.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结合治疗性沟通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9):169-171.

[8]林秀珍,王霞,余盼君.基于梧桐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4):434-436,448.

[9]董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对提升护理质量的价值分析[J].母婴世界,2020,(25):198.

[10]王丽,徐芹,孙新远.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6):108-110.

江阴市北国医院 无锡江阴 214414

作者:周雷芳

骨科护理工作论文 篇2:

专科护士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 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骨科缺乏专科护士,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与护理科研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是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选拔优秀护理人员进行骨科专科培养,合理设置骨科专科护士岗位,明确普外专科护士工作职责,制订合理使用方法、执业和考核标准,可以充分调动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热情和进取心,护理行为不断规范,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稳定了专业思想,可以更好地发挥骨科专科护士在专科护理领域的作用,激发护理科研的兴趣,推动骨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推动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服务质量持续提高,骨科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专科护士;骨科;临床工作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高级临床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中的一种专业分工及专门化角色的称谓,是指那些在某个临床护理领域中具有博深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以及精湛的临床技能,并且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向病患直接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护士[1,2]。专科护士的出现在加快专科化、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4]。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管理尚未规范[5],其职能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医院领导认识到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是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度重视专科护士培养,在普外科先后选派了5名专科护士参加专科护理培训,并为他们提供专科发展的平台。实践证明,他们不仅获得了专科护士证书也在开展的专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培训后在院内日常工作上的突破

担任各临床分层级职能。专科护士优先兼任科室的护理组长,负责护理组日常组织管理、科室危重患者及疑难个案的护理、科室的教育研究、全院相关专科护理会诊等工作。

1.1 规范化病史采集专科护士会同病床责任护士在治疗前按照规范化的表格对病人进行病史询问,作常规体检,测生命体征,了解病人基本信息,并辅助做好各项检查。遇到病人在外院完成了相关检查的情况时负责将有关检查结果放入病历,以便医生了解病人的情况,形成诊疗前的预判,在进行治疗时有的放矢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2人性化病患评估专科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及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病人做出评估及建议,且需要通過讲解、示范,让病人对自身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使病患能自理,这样有利于紧接的治疗工作。病人的检查结果以及专科治疗的意见,由医师审改后签发,可通过信函的方式投递至患者及患者家属,这些工作涉及的所有资料由教育护士整理、存档、输入数据库。专科护士主动走入病患的世界,以主动的方式体现特色服务的模式,展开疾病各项维护工作,例如遇到糖尿病等疾病时,专科护士在了解基本情况后,主动到病人床边进行一对一的专科指导。

1.3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授课专科护士负责定期针对产生心里阴影和恐惧的病人,开展面对面的讲解相关知识、传授基本机能,让病人知道治疗过程,熟悉疗程,减轻、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以求做到精细化管理。

1.4转变危重症及专科疑难患者个案护理模式专科护士立足临床,将工作重点放在危重、疑难临床个案的护理管理上。专科护士分管科室危重患者,负责制订护理计划,解决临床疑难专科护理问题,同时以"护嘱"的形式指导低年资护士。如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制定适宜于该患者的预防措施,让临床护理重点从被动执行医嘱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潜在问题并预见性地开展工作的模式,使危重患者的管理更加专业化。

2特色工作

2.1开设护理门诊专科门诊均分派专科护士出诊,主要负责健康指导,建立患者档案,接听咨询电话和进行电话随访。实行对家属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血糖检测、心理等,同时发放骨科疾病的健康小册子。

2.2开展疑难病例会诊院内护理部利用专科护士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在科室与学组间开展护理会诊,这种护理会诊申请可通过院护理会诊单直接传递,实现短时间、高效能地完成护理会诊。

2.3专科护士查房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专科越分越细,某些常见病,如糖尿病的患者住院时只有少数能住内分泌科,其他则需根据其合并症分散在各个非专科病房。这些住在非专科病房的患者得不到更加专业的专科护理及专科健康教育。专科护士查房(特别是糖尿病及造口)为住在非专科的疑难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指导,患者受益,反映良好。专科护士组织的科内查房则由专科护士担任查房主角,科内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参加,约5~8人,每次20~30min[1]。科内查房没有固定的时间,如有特殊病例,在征得护士长的同意后随时组织,每次30~40min。病例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普通综合病例,也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疑难、罕见、容易忽视的病例,以及与新技术、新业务相关的病例。专科护士查房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程序,此查房在床边进行,先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接着由专科护士协助解决的问题,后由护士长补充。随后,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查体,询问专科相关问题,对清醒、合作的患者当场在床边进行专科健康教育,有时家属也一起参与。床边查房结束后回办公室集中讨论,由专科护士从专科角度再次叙述对该病例整体评估的内容、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提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解答护士提出的问题。专科护理查房既可把专业护理全方位带给患者,又能促进专科护士成长、发挥出他们的优势、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还能在合作中提高其他非专科护士的综合技能素养,是一种多赢的好方法。

2.4定期开展门诊患者义务健康教育专科护士为主要教育者,每一次设一个专题,如:如何预防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专科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单页,易于患者理解和掌握。用问卷的方式征求病人意见,以便下一次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5护理教育与护理研究专科护士在科内还担任护理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负责科室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低层级护士的培训工作,除此之外,专科护士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具备积极的科研意识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6]。还要通过科学研究获取新知识,以丰富护理知识体系和改进护理实践。

3体会

专科护士制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培养、使用时间不长,但因为院领导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重视,显现出对专科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深入理解,在软硬件设施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得院内专科护士在骨科临床中充分发挥效能,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专科护士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其权威地位得到了认可[7,2]。在长期的专科护士实践中,院内得出了深刻的体会和众多宝贵的经验,现提出来希望能给同行和相关专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1)专科护士应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熟悉操作技能,能够有效地与病人沟通开展健康管理,如开展疾病普查、会诊、义诊形式,收集病人信息,进行疾病评估,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和通过电话、信函或面谈等方式进行必要的有效跟踪随访。(2)早期參与病人的健康管理,更有利于促进病人健康,有效降低医疗费用。(3)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结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为以一对一的方式向患者提供包括饮食、运动、用药等全方位的精细化健康指导,以达到护理的最佳效果,提高患者对自身的认识和自我照顾能力,促进病人康复和保持治疗后的健康水平。(4)同事之间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以便提高专科护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这样对患者的恢复管理起促进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护理技术和服务一定要跟随着新的临床需要的步伐,对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专科技术集成、临床经验总结和服务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挑战,专科护士需要很好地适应这些要求,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专科护理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李华,黄惠根,黄蝶卿,等.专科护士组织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16-618.

[2]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护理研究,2007,21(2B):385-387.

[3]李华,黄惠根,黄蝶卿,等.专科护士专职岗位设立及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69-371.

[4]寻明兰,吴美福.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与体会.吉林医学,2010,31(13):1917-1919.

[5]吕岩,赵维纲,董颖.国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与发展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56-958.

作者:魏民民 于文玲 赵璐璐

骨科护理工作论文 篇3:

关爱护士活动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的临床护理管理中通过开展关爱护士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12名骨科护士,2021年1月起开展关爱护士活动,比较活动开展前后骨科护士的工作能力以及幸福感。结果:活动后护士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以及和谐度等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活动后护士健康担忧评分低于活动前,幸福感、精力、松弛和紧张、满足感、忧郁与愉悦以及行为控制等评分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开展关爱护士活动能够有效增强护士的幸福感并提升其工作。

关键词:骨科;护理管理;关爱护士活动;价值

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质量。骨科所接待的患者多数为创伤患者,其病情较重且护理周期较长,因此对于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然而长时间高压工作状态下不利于骨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骨科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所以积极采取科学的护理管理措施舒缓骨科护士的身心压力意义重大[1]。以下将分析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开展关爱护士活动的实际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12名骨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0岁,均值为(31.5±0.6)岁;工作年限1~12年,均值(5.9±0.2)年;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以及护士5名;学历:本科12名。

1.2方法

本院骨科自2021年1月起开展关爱护士活动,方法如下:(1)日常点滴关爱护士:定期组织开展护士集体活动,为护士庆祝生日,并送上生日祝福。针对护士的居住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重点对外旗县护士给予关爱,例如帮助寻找房源或申请宿舍等,了解护士的生活困难,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怀;(2)倾听护士需求:尽可能确保骨科护士的正常休息时间,结合护士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排班,逢节假日可对外旗县护士给予优先照顾,确保所有护士均能够在节日或节日后完成休假。各季度组织開展集体活动,例如爬山、泡温泉以及自助做饭等,促使护士释放紧张情绪和压力。组织开展比赛等集体活动,为护士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增强护士的职业归属感。日常需要营造整洁以及温馨的骨科工作环境,例如放置绿植,从而舒缓护士的紧张情绪;(3)提供学习平台:为护士申请进修或者外出学习的提升机会,促使护士的业务水平持续提高。在资金以及排班等方面为护士提供方便,充分使护士体会到来自医院的关怀和尊重。

1.3评价标准

(1)在活动前后对于骨科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分,包括沟通与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以及和谐度,各项均为1~5分。(2)利用GWB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于骨科护士幸福感进行调查,其中包含7个维度,即健康担忧、幸福感、精力、松弛和紧张、满足感、忧郁与愉悦以及行为控制,除健康担忧外,其余各项均属于正向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x±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活动前后骨科护士工作能力评分对比

活动后护士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以及和谐度等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

2.2活动前后护士主观幸福感评分对比

活动后护士健康担忧评分低于活动前,幸福感、精力、松弛和紧张、满足感、忧郁与愉悦以及行为控制等评分高于活动前P<0.05。

3.讨论

护士是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实施者和提供者,在护士给予患者温暖关怀的同时也要关注护士的个人感受[2]-[4]。通过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活动,增强护士的职业归属感以及幸福感,有利于护士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开展关爱护士活动从多方面入手给予护士支持和关爱,从而舒缓其身心压力并提升其工作积极性[5]。本次研究显示,在活动之后护士的各项工作能力评分以及幸福感评分较活动之前大幅度提升。表明关爱护士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骨科护理管理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开展关爱护士活动,能够有效增强护士的幸福感并提升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新改.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初探[J].健康必读,2021,11(16):227-228.

[2]杨琳.风险管理理念指导骨科临床护理改进模式对护士层面及患者层面的作用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5(6):176.

[3]刘明现.基于目标管理在骨科护士专科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5):179-180.

[4]王春红.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临床一线护士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3):26-28.

[5]罗昌春,纪冬梅,赵妍妍等.ICU护士情绪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6):996-1001.

作者:张丽娟

上一篇:机关科长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