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行业现状

2022-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食品行业现状

中国水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水务行业有了良好地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水务行业监管、行业发展概况与趋势及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水务行业将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的结论。

关键词:水务行业;研究

水务行业是指围绕水的生产供应分销等业务而形成的产业链,过程包括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水务行业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本文从水务行业监管、行业发展概况与趋势以及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详细研究。

(一)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

目前,我国城市供排水行业涉及的主要监管部门包括:中央及地方发改委、中央及地方环保部门、中央及地方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中央及地方水利部门、地方物价局、地方市政管理部门、地方卫生局、地方质监局、地方安全监督机构等。

(2)自律性组织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是由各城镇供水、排水、节水企事业单位,地方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相关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及城镇供水排水设备材料生产等企事单位和从事城镇供水、排水、节水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组成,是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在行业自律、监管、服务和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

2、 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有关水务行业的政策法规如下:

(二)行业发展概况

1 行业发展概况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水务行业是从城市供水行业逐步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供水能力不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显现出来,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供水问题,将供水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并且对水务行业进行产业化和市场化改革,极大促进了供水行业的发展,使我国城市供水能力快速增加,目前我国供水能力基本上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供水行业相比,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仍相对滞后。由于我国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支持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但与城市供水能力尚不匹配,城市污水处理率仍较低,因此我国仍需大力发展污水处理行业。

2002年以来,我国水务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逐步深入,大量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国家政策明确允许外资、民营资本进入水务行业,水务行业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市场化运营使其经营效率明显提高,经营效益得到改善。

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水务行业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伴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城镇化的有效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水务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而且,我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正在加速,使得我国水务行业的发展前景长期看好。

2、 我国城市供水状况

自来水生产供应主要服务于城镇,为满足我国城市自来水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近十年来我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也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末,我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28,673.33万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为1.66%;我国城市全年供水总量为546.66亿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为1.33%;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为67.67万公里,比2002年末增长一倍多,年复合增长率为6.65%。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预计我国城市水务行业总体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这将推动我国水务行业的持续发展。

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步伐不断加快,使我国污水处理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2002年末的6,155.00万立方米/日增至2014年末的15,123.50万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为7.78%;截至2014年末,我国拥有城市排水管道51.12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为9.45%。

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经过多轮修改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水污染治理的路线图,要求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1需达到95%左右。

(三)行业发展趋势

1、 市场化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由两大动机推动,一是吸引资金,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务行业发展所需巨大的投资需求仅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二是提高水务企业运营效率,增强服务,实现水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两大动机在不同的改革阶段有不同侧重。截至目前,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主要在吸引资金方面,而轻视了对效率的追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虽然起因于投资的不足,但引资不是唯一目标,实际上引入资金只是改革的一个过程和手段,是阶段性目标,最终目的是通过市场机制提高效率。

因此,我国仍需深化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政府监管规范化的水务行业运营机制,并充分发挥市场在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的先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水务行业投资、建设和运营中的主体作用。

2、 水务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在近年来水务行业投资方面,外资和民营资本纷纷进入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水务行业投资主体由过去的国有独资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转变。我国水务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全球水务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例如威立雅水务、苏伊士环境等,全球水务巨头大多为上市公司,广泛吸收了社会资本,依靠强大的资本实力在全球水务市场投资布局。近年来,我国部分水务企业也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募集社会公众资金,水务行业中涌现了一批上市公司。

在我国水务行业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下,国内水务企业必须大量吸收社会资本,增强资本实力,不断扩大业务基础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因此,我国水务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将更明显。

3、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住建部在《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研究推广应用信息化关键技术,推进GIS、GPS和RS集成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水务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开发推广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促进水务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水务行业的必然趋势。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水务行业是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等在历次的文件中,多次强调了水务行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件指出,要加大城乡的公共事业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完善的城镇供水设施,并建立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的有效机制。在完善建设事业的创新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机制的同时,通过实行区域供水等有效的途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水务行业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行业市场化改革方向确立,要素流动性增强

《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指明了改革方向。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的需求加之提高供水服务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的现实需要,行业市场化改革方向明确,资本、技术、服务、管理等要素的流动性增强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水务企业,将在行业的发展潮流中通过资本、技术、服务、管理等要素的输出,对一定区域内的资产进行整合,提高供水行业的服务水平,并实现供水服务的异地扩张。

(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行业管理水平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水务行业应用已有一定基础,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的水务现代化已初具成效。通过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水务行业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开发利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开发推广信息化关键技术和产品,促进水务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全行业管理水平提高,给水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机遇。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市场分割的限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水务企业主要采取各城市政府直接建设、经营、管理的模式,以及业务的自然地域性,使得水务业务受到地域限制,跨地区开拓市场存在一定难度,制约了我国水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发展速度。

(2)服务价格受政府管控

供排水价格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制,企业只有要求进行价格调整的权利,但供排水价格调整最终由政府决定。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城市供水价格应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保证供水企业的合理盈利平均水平。然而,单一以调控净资产利润率为目标的定价模式在保护供水企业稳定收益的同时,也限制了供水企业改进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优不胜劣不汰”的竞争局面。

结束语

水务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城镇化与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水务行业必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1.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量/城市污水排放总量×100%

作者:李振宇 陈凡轶 柏瑾怡 杜海燕 张 涛 吕传志 张连捷 方卫玲

第2篇: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与机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近年来,国内服装行业销售额不断下滑已成既定事实,主要是受到电商冲击以及自身行业的调整与整合等等因素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7年间,我国服装类零售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7年服装类零售总额达14557亿元,相比2012年的9778亿元增加了4779亿元。2018年服装类零售总额13707亿元,2019年国家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刺激消费,预计2019年服装类零售总额将小幅上涨,预计达到13849亿元。在生产领域,我国服装行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国际比较优势更多体现在生产加工环节,而在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有别于发展初期的依托贴牌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OEM),我国服装行业已经逐渐开始向设计生产(ODM)和品牌生产(OBM)转变,纱线、面料、辅料等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品牌价值正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服装自主品牌认知度也有所提高。换言之,我国的服装企业目前正进入转型期,面临从以产量取胜的外延型发展向以产品质量和创意、品牌美誉度和经营管理模式取胜的重要转变。

短暂阵痛 整体向好

在产业转型发展尚未进入“正确”轨道的过渡期,我国服装产业正在经历电商新模式的冲击以及如何向新零售转变的挣扎与疑惑。在这样的时期,服装行业面临产量端的阵痛(下滑)以及零售端的低迷已在所难免,2017年全国服装产量降幅高达8.5%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在之前,2011至2016年,我国服装产量实现了“五连涨”,从254.2亿件到314.52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4.4%,这也说明了在传统零售盛行的时代,服装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是有很大可能的。进入到2017年,电商模式爆发、“新零售”被提出并列入了国家政策之中,产业转型在所难免,然而服装行业并未在2017年实现产业模式的大转变,产量实现了287.81亿件,出现了6年来的第一次下降,降幅高达8.5%。

2018年是中国服装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受惠于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我国服装行业适应全球化、数字化、融合化的新常态,全面把握新定位、新机遇,创造竞争的新优势,呈现发展活力。过去一年我国服装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良性、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国际国内市场持续温和复苏

2018年,全球贸易明显回暖,为我国服装行业出口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服装出口延续企稳回暖态势,部分指标稳中有升。但是,由于“逆全球化”及贸易保护主义存在,我国服装出口受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在2019年已显现诸多不确定因素,服装出口压力持续增大。

国内方面,受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影响,带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环境、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日益改善和提高,拉动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提升。

(二)消费变革推动产业发展

2019年,随着年轻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强,男装消费开始从实用大方的价值选择向时尚、运动、有型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品牌时尚品位、产品品质和优质的体验服务。今年初以来,我国女装品牌转型力度加大。在核心价值打造上,女装品牌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体现了不同人群的个性特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比过去,2019年我国企业和国产休闲装品牌已有足够的实力在中国市场与国际品牌展开全方位竞争,产品时尚度、高性价比需求不断提高。受益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带来的人口红利,2019年童装市场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同时,更多童装品牌会跨界至儿童教育、儿童玩具等产业,进行融合产业发展。

(三)智能制造加速推进

2019年将是服装行业智能制造加速推进的一年。目前,智能制造领先企业已经完成了传统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阶段,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服装生产加工过程的“数字化”、“敏捷性”和“柔性”。

(四)新营销价值蓬勃发展

2019年新零售有三大趋势:新零售推动门店体验再升级;新零售服务商将大量涌现;数字化程度向产业上游渗透,大数据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线下,多品牌、全品类、一站式生活方式集合店将呈現出良好发展势头。

(五)产业链诚信提上日程

提高供应链及生产管理效率,是2019年服装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高效的产业链,尤其是打造更灵活、更具效率、适应多渠道的柔性供应链成为时代需求,这需要供应链渠道完善且稳定,快速反应且能协同创新,而诚信正是协同的关键基础。

(六)文化价值效应凸显

2019年,行业企业将加大当代文化服饰体系研究,为品牌注入中华文化内涵,展现东方生活方式,进一步明晰产业“产品-品牌-文化”发展路径,确立行业文化发展战略。同时,产业间的国际文化交流会加强,在多元文化中进行产业文化创新,增强中国服装产业在国际上的文化认同感,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形象。

产业集群优势更加凸显

相对而言,我国服装产业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就是集群化发展模式。服装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治理者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营销环节和设计环节,因此产业获得了大量的附加价值。

(一)全球价值链与服装产业集群升级

由于服装产业集群具有特定的产业性质, 所以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往往选择产业集群的模式。 就我国服装产业分布情况而言,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产业集群。据我国服装协会调查分析,全国服装产业中有将近70%的生产能力都集中在某一个地区,始终存在着服装产业集聚地。在此之前,全球服装产业经历过三次大的地理转移,但在这些过程中大部分迁移地服装产业集群都选择了先承接 加工生产环节的转移工作,随后再以集群的方式完 成价值链的整合,简单说来就是以价值链为主线,同时向上下游延伸以获取更高附加值的核心环节,进而在纺织服装产业领域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最后以转移和外包的形式解决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逐步形成一个以核心生产环节为主的不完整产业链。关于这一点,台湾、香港或韩国等地区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中更加清晰的体现了这种现象。我国从国际上承接来的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加工生产环节绝大部分都在内地,基于对 国内大范围市场内开放程度差异性的考虑,国内不同区域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很容易做到优势互补、联动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多样性问题上占据绝对高地。

(二)多方加力促进服装产业集群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都难以围绕“贴牌”生产进行,这也就突出了自己品牌建立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我国在纺织服装方面尚未具备较高技术的缘故,在企业品牌创立期间所需耗费的资金十分庞大,而大部分企业却并不具备充足的资金,以致于单个企业难以实现名牌产品的创造。鉴于此,需要密切集群内企业合作关系,通过集群整体品牌的构建,向市场推送融合集群与产品品牌的产品。同时,各个企业彼此汲取各自的优势,促进集群溢出效应及技术与设计能力的提升,并以品牌为纽带或是与国际著名品牌企业、跨国公司积极建立合作关系。

2019年,中国服装产业当务之急应立足于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推进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在将全球价值链嵌入下帮助企业集群国际化经营的实现。在全面观察国际竞争动态、全球竞争对手价值链定位的基础上,对自身在价值链中的组织方式、嵌入位置不断进行调整,以此为集群持续升级的实现提供动力;通过积极交流、合作国内外同类集群,汲取多方面优势、特点,将信息职能完善,以此将收集、处理及分析国内外产业信息及相关行业信息的能力提高,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下,将脱离国际市场之后的缺陷弥补。

需要注意的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现代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会因为不同的治理模式而变化,所以中国服装产业需要同一时间与多个市场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具体说来就是有效的利用供应全球购买者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其他市场的开发,如此一来便解决了不同客户关系之间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实现了在 多种不同的治理模式中获得更多升级方式的目的。

服装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近两年服装行业步入转型调整期,服装企业的表现渐成两极分化的态势。虽然行业景气度前景算不上明朗,但单看部分企业的复苏态势,依旧是令人欣喜的。以曾深陷“关店潮”的羽绒服品牌波司登为例,就在2018年打了翻身仗。其最新公布的2018/19财年业绩表现数据显示,该公司期内品牌羽绒服业务项下的核心品牌“波司登”的累计零售金额较2017/18财年取得30%以上的增幅;品牌羽绒服业务项下的其他品牌的累计零售金额较2017/18财年共计取得20%以上的增幅。

最近两年,受益于品牌转型策略的起效,波司登的销售业绩一直有逐步上扬的趋势,截至去年12月30日,波司登的股价年内大涨了129.41%。波司登能够快速转型及获得较好业绩,与其40多年积累起来的运营能力密不可分,这令该公司能够在旺季来临之前,完成对于导购的集结培训和快闪店的开张等营销策略布局。波司登定位国潮、走出去等策略在近两年为其在市场上赢得了较大的关注度。但总体来说,“做好一件羽绒服”,全心回归、耕耘客户端或许才是其能够“逆袭”的主要原因。

除了波司登以外,海澜之家、森马服饰、比音勒芬等企业在2019年第一季度依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业绩增长水平,这显示了在行业总体走淡的态势下,行业及分领域板块的龙头企业的发展优势。总体来说,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在观察其整体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共通之处。

首先,服装生产方式的数字化。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流水作业是当下服装行业的主流生产模式,而面对如今招工、成本以及效率等问题,服装行业企业已经更多地借助服装科技来武装自己,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生产模式。未来服装生产必然走向数字化时代,智能化软件、自动化机械服装设备、新型技术、新奇材料应用,诸如3D技术、机器人作业、自动化技术应用这样的新工艺以及整套流水化、现代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数字时代生产模式将颠覆传统促进服装行业大发展。

其次,服装设计方式的智能化。服装应用型软件改变了服装行业设计、技术部门的作业方式,传统手工转换成为电脑数字化、智能化作业,二维款式设计软件改变了手绘设计模式,三维款式将沿着设计、成样、试衣、走秀的发展方式颠覆整个服装行业传统模式。服装CAD以及工艺单的普及应用,提高了技术版房的作业效率,样板的设计、放码、排料、工艺单以及样板管理,都利用智能化软件完成,结合输入、输出自动服装设备完成了高效率作业。

第三,未来服装购买方式的DIY化。电子商务开辟的全新的配送渠道和物流系统具有传统销售渠道不可比拟的传播和销售优势,“触网”自然不可避免。淘宝网已建立买家应用中心平台,技术主要包括“虚拟衣柜”、“虚拟试衣间”和“梦境全息展示柜”三大部分,其中已植入发布会上将做走秀的服装服饰,现场体验除了能够看到炫彩奪目的走秀展示,更能通过3D服装体验技术对展示服装进行试穿搭配,虽然目前技术还不很成熟,但已然可以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得细分者得天下。竞争激烈的市场行情下,服装细分市场的厮杀已成白日化。服饰零售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瓶颈期,企业要发展已不是过去一刀切统一流水线的简单操作。要摆脱这一现状,只有详细精准的数据分析才能让企业回归营销本质。在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融合时代,传统的服装要达到市场要求,就必须加入更多新的元素。保证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同时,也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跑步经济”带来了运动品牌的业绩增长;“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地加速了童装市场的发展;人们对贴身衣物的重视度提升了内衣品牌的进化;“绿水青山”与生态环保的不断深入人心造就了服装企业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绿色化、无害化的转型发展。这就是细分化下版块的崛起与发展,这亦是中国服装产业所面对的最大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刘汝明 卢军

第3篇:对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现状的思考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产评估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使资产评估行业在中国发展得更完善成为现在资产评估行业需要关注的一大问题。通过对资产评估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产评估;管理体制;机遇;挑战

一、资产评估的重要性

资产评估是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則,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资产价值进行分析评定、估算。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中介服务行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国家财政税收方面,资产价值评估能够有效保证国家税收的准确性;在企业管理中,通过评估价值可以帮助企业预测风险,进行投资分析、战略分析,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管理;通过资产评估,可以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有利于社会资源再分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公正性社会中介服务行业,建立一个法制完善、行为规范、管理科学严谨的资产评估行业新体系非常重要。

二、资产评估行业的现状

资产评估行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于90年代初,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兴起的新兴行业。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资产评估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一次次改革中,资产评估行业在实践中飞速发展着。

资产评估这一行业起源于不动产需求,刚起步时仅仅局限于有形资产的评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资产评估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被评估资产的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在评估业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资产评估的业务趋于综合化发展,例如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等的评估业务日益增多。面对国际上资产评估行业的变革,我国资产评估业也应当走向国际化,在国际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就对我国的资产评估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资产评估行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现,不论是产权多元化还是资产证券化,均离不开资产评估行业的咨询服务,这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向市场化转型提供了契机,因此中国资产评估业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随着改革的大潮,完成这次转型。

三、资产评估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暂,而且在发展过程当中一直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因此我国的资产评估理论并不扎实,这与事物的发展规律相悖,我国的资产评估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1.资产评估的管理不统一

在评估行业中,多种资格同时存在,不同的资格之间没有好好沟通,使资产评估市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阻碍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再加上由于行政权力的插手,严重影响了我国资产评估市场上的公平竞争,不利于资产评估市场的健康发展。

2.我国的资产评估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发展时间短暂,而发展速度又比较快,我国的资产评估业还不成熟,各个部门各说各话,严重制约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

3.资产评估理论基础薄弱

由于中国资产评估业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学习导致对资产评估的具体方法运用方面研究的较多,从而忽略了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再加上由于缺乏经验,一直借鉴国外的经验,导致我国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严重影响了资产评估准则的制定与执行。

4.由于我国评估行业的多头管理,导致评估基准等方面的规定不统一,这就影响了资产评估的公正性

由于各部门标准不同,使得资产评估的结果没有可比性,不同的机构做出的评估结果标准不一,容易出现错漏。

5.我国在后续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

这一缺陷影响了我国资产评估方面高端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相关准则的制定,从而使我国资产评估发展进入了恶性循环。

四、资产评估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资产评估法制建设,出台《资产评估法》

结合资产评估管理方式的改革和调整,继续深入系统地研究资产评估立法中的关键性问题,在资产评估业务上的综合化、业务范围、评估基准等方面的规定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求同存异,建立一个系统的、统一的标准,并且要加强立法宣传,让资产评估法制建设能够良好展开。

2.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深入研究资产评估的理论基础

由于现在资产评估业务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在实操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只有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更有利于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推进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而且高端人才也有利于资产评估准则制度的编制,有了统一的基准更有利于加强资产评估的公正性。

3.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力度,完善资产评估继续教育体系

只有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推进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拓展培训内容,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构建交流平台,以加强评估机构以及评估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应当集中高端人才,编写继续教育资料,这样有助于培养更多的资产评估高端人才,使资产评估行业更加专业化。

4.积极面对改革的大潮,积极参与国际上的研讨,与国际接轨,激发资产评估行业新的生命力

我们要及时把握国际评估行业的新态势,把握全球评估行业发展的方向,向管理法制化、业务综合化、市场多样化、准则趋同化的目标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独立的资产评估体系。

资产评估行业是一个公正的中介服务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行业的不成熟,依旧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不断发生变革的今天,中国资产评估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抓住发展的机会,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才能带领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走向又一个新的巅峰。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国资产评估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11).

[2]肖艳玲,刘剑波.浅谈我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相应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5(9).

[3]鲍杰,李光洲,罗秦.资产评估[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编辑 薛直艳

作者:许子琳

第4篇: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 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地将之看成传统产业转走,而是以打造“时装”产业聚集区为基础,鼓励企业走时装设计、品牌输出之路,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3)通分析服装行业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087亿元,2012年中国服装进口额为8122亿元。这组数字说明中国服装消费的能力再不断上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说明服装消费市场对品牌的需求在不断升温。展望服装企业2013年的发展,出口方面,尽管我们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阻击(帖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尽管压力比往年大,但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前景还是乐观的。

4)我们对国内服装经销商做了部分调研,10%-20%的范围被认为是安全库存,如果超过了这个库存,对服装商来说,就不是可控制的范围了。10%-20%的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0000件衣服,其中上线销售的是8000-9000,剩余的全部会放进仓库,这也是服装业这些年来的规律。不过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出口受到国际上的影响,遭遇到了不少国外采购商毁单的情况,导致2012年服装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库存,甚至有些企业“服装库存够卖三年了”。也引发了市场对服装企业运营模式的质疑和对行业未来的担心。

5)很多中国的服饰企业近年来被卖不出去的衣服和鞋子逼上了绝路。调研数据显示,90%的服装企业被库存搞的很头痛。2012年线上服装零售却出现了井喷趋势,一举占据了服装销售15%。对服装企业来说,2012年是个“调整之年”,一方面他们得应对遭遇订单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想法设法去库存,而线上销售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好的机遇,去库存不能只靠在线下打折促销,更应该把产品搬到线上去。当然只是放到线上,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好的销售,还得做好营

销等的工作,但放到线上销售,抢占线上销售市场,却是企业必须做出的调整。

6)2012年,零售业有三个数字震撼人心:一个是双十一淘宝和天猫交易额达到191亿;一个是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另一个是经济人物马云和王健林就十年后线上零售能否占整体零售额50%的亿元赌约。服装企业还应该记住一个数字:15%。2012年国内整个社会零售额约23万亿,整体鞋服零售消费额约占社会零售额的10%,即2.3万亿;当前网络零售占整个社会零售额约5%左右,即1.15万亿元,鞋服零售约占整体网络零售份额的三分之一,照此测算,线上鞋服零售额约3450亿左右,约占到整体鞋服零售额的15%左右。2012年,线上服装城扎堆的开,京东商城推出服装城,当当网推出线上自有服装品牌和服装城,优购网推出服装频道,苏宁、国美由专业电器电商平台转向综合电商平台,还有天猫的淘品牌和传统服装品牌的众多旗舰店,服装销售成为线上零售的重要组成单元。

7)受到高库存的影响,2012年服装企业利润陡降,以下是我们调研的一些现状:森马服饰利润减少了38%成为首负,数据显示,34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已经有25家企业披露2012年业绩公告,其中20家业绩大幅下滑,亏损比为6成。而这些上市企业预计2013有60%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30%;40%则预计公司2013年业绩同比下降2%至8%。2013年7月20证监会发布中国服装上市企业通告显示,2013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公司净利润下滑1.5亿元,亏损4800万元-5900万元。在此情况下,服装部分企业另寻出路,预计,传统服装市场眼下终端零售仍无明显好转,短期难以复苏。进入到2013年后,全球经济依然是复杂多变的,各国

都在为了经济复苏寻找路径,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服装产业,深受着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展望2013年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服装企业必须挺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库存大是中国服装业不争的事实。但是,服装是一个细分的市场,粗略可细分为中老年装、西服、便装、童装、运动装、休闲服装、内衣、男装、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库存大是一个群体,并不代表这每个细分类别都存在着高库存问题。一些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服装类别库存确实比较大,多数企业的库存都在10:1以内,但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企业库存产品为传统服装企业库存的10%。由此发展新类别服装品牌是当务之急。

8)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中国是13.4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目前整个产业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原来所依托的条件、基础和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的发展时期,要从内生的动力上看待未来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一再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成本提高之后我们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服装的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趋向于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

方便化。服装产品除了面料与设计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高品牌高附加值的企业利润空间其实较大。服装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品牌高度、抓住市场机遇,完善品质。 服装企业要想获得高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服饰消费市场现状:

1)2013年前半年在经济不甚景气、人民实际财富缩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服装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0122亿元,同比增长14.7%;服装类商品零售额818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不足14%),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 由于春节前后气候异常,春季南方雨水多等不利天气伴随上半年服装销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服装服饰消费增幅持续走低。行业总额降低11%。但预计下半年能增长16%左右。

第5篇:中国干洗行业现状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显示,截止目前,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大约在3000个左右,加盟店数约1万左右。显然,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分销商品和服务的全新的现代商业模式,自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发展10多年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并受到广大投资人的青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不断细分,买方市场逐渐成立,凸现品牌概念的注意力经济时代业已到来。而特许经营的核心部分正是代表着产品和服务优势的品牌,这就为特许经营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精明的投资者发现好的品牌不但有着得天独厚的抗风险能力,而且优秀的品牌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提出并且遵守了一系列消费者可以理解、欣赏并信任的承诺。这在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影响力方面更加突显。

特许经营在洗衣行业的表现尤其突出,中国洗衣业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伴随着国际顶级服装品牌进入中国,国外知名洗衣企业纷纷问鼎中国巨大的市场,在让中国老百姓体会了一把绿色健康的环保洗衣消费的同时,为中国的洗衣业演绎出了新一轮的全盘洗牌。它直接带来的结果是强者更强,弱者关门。

当前的中国洗衣市场,明显分割为二个层面:一是社区便利店服务。从遍布大街小巷的洗衣店就可以看出,这是非常大的一块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洗衣店将越来越多,这些洗衣店担负着直接服务于老百姓的衣着用品和家庭用品的责,二是超级干洗服务。从单纯的只干洗衣物,到一个店可以解决家里大到窗帘,地毯,沙发套清洗保养,小到衣物毛绒玩具等„„„„。

国洗染业市场从“洗衣难”阶段,现在步入了“洗衣满意难”阶段。

突出标志就是质量问题投诉居高不下。“洗衣难”阶段,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大力发展网点,因为这是主要矛盾。解决“洗衣满意难”的问题,只有提高洗衣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档次。这是我们对全国洗染行业的市场把握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得出来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因此,只要我们现在明确了工作重点,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做大做强,创立品牌,或者说品牌效应,可能是洗染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餐饮行业有特色服务,如面馆可以开的很小,生意照样很好,洗染行业不一样。

2 、连锁形式发展强劲。

如何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抓“连锁经营”是切入口,通过近十年来的各方努力,现在“连锁经营”步入快速发展期。洗染店连锁经营是一个很好的经营模式。洗染店的连锁经营,全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集中洗染,分散收活。二是前店后厂。

洗染店的连锁经营好处:其一,方便老百姓,送取方便。其二,

设备齐全,员工分工细,各有专长,技术力量雄厚,事故少,洗染质量高。其三,规模效益,有赔偿能力。其四,处理污染能力强。

小洗衣店发展趋势,一是有足够资金,可上设备,提高经营档次。二是没有资金,加盟连锁,走特许联盟的路子,替别人收活,获取差价。三是退出行业,改行。我们要创造提供给加盟双方的一个商机。成功连锁有扩张的要求。小洗染店有加盟连锁的要求。还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的要求。我们可以断言,一个大城市将会涌现若干个著名品牌的连锁洗染企业,从不同的服务特色来细分市场,小的洗染店生存空间将会更加困难。

3 、白活占业务量的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店、餐饮、浴场的白活量越来越大,老年公寓和敬老院、学校公寓和全托幼儿园等 " 群住 " 现象不断出现,进一步发展了白活市场。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大力推动下,加上政府倡导后勤服务社会化,又为从事白活洗涤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

第6篇:中国玩具行业现状

中国玩具市场状况

一、市场状况

《中国消费品市场监测与分析报告2006》指出,中国玩具市场上约有产品3万多种,按大类分主要有电子类、机械模型类、塑胶玩具、木制玩具等。除传统的玩具之外,模型玩具、专利授权玩具(电影玩具、卡通玩具等)、玩偶、高科技玩具、益智玩具、互联网相容玩具以及适合成年人休闲娱乐的成人玩具也不断推出。

内地玩具市场规模庞大、发展迅速。以儿童玩具市场为例,年销售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玩具销售额从2001年的21.3亿元升至2006年的44.4亿元,增幅达108%,年均增长率为15.8%。

中国儿童玩具年销售额 (单位:亿元

)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只包括年销售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内地玩具市场上升空间巨大。来自玩具联合网的行业报告显示,中国14岁以下的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仅20-30元人民币(2.4-3.6美元),远低于亚洲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13美元和全世界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34美元的水准。若达到亚洲平均水准,儿童玩具市场规模预计就将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内地居民对玩具的需求已开始从传统的、中低档次的电动型、拼装型、装饰型玩具转向新颖的电子型、智慧型玩具及高档的毛绒、布制类装饰型玩具。

儿童玩具市场中,DIY玩具成新宠。随着中国的幼稚教育从传统的知识教育转向智力开发,使得DIY玩具成为市场新卖点,并由原来的个别玩具发展到一系列的玩具。目前的DIY玩具主要以动手为主,旨在提高孩子们的手指灵活能力,锻炼他们的小肌肉,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等综合能力。在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教育背景下,DIY玩具的开发前景很可观。在价格上,由于这种DIY玩具还属于一种相对比较新型的产业,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含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价格也较高。

成人玩具:市场需求大,供给小,品种单一,亟待开发。市场调查显示,64%的消费者表示如有条件,会考虑购买适合自己的玩具,其中33%的成人认为自己喜欢并愿意购买玩具。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尚未真正形成,所以现阶段成人玩具行业利润较高。成人玩具的特点是制作精巧、朴实、大方,靠益智性、创造性吸引消费者。

不同类别的成人消费者对成人玩具的需求各异。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39%的被访青年人认为,他们需要智力参与和自己动手的复杂的智力玩具及适于摆设的观赏类玩具;31%的被访中年人则钟情于消遣型、轻度运动型玩具,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生活负担最重,最需要适度的放松与运动;与成年男性相比,33%的被访成年女性则更喜爱一些能拿在手里把玩,摆在家里又起装饰作用的玩具;16%的被访老年人表示,他们喜欢极具温情的小动物玩具、娃娃玩具。

电子玩具:近年来高科技电子玩具受到更多的欢迎。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互动式玩具成为市场主流,培养儿童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益智玩具成为发展趋势,寓教于乐型玩具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

毛绒玩具:近来的毛绒玩具市场出现以下新特点:(1)造型新颖、奇特,尤其和流行电视剧、动漫等结合是近几年毛绒玩具比较流行的趋势。(2)将电子和毛绒玩具结合成为潮流。(3)毛绒玩具与家居饰品相结合成为居家选择。

传统玩具:在沉寂了一段时期后,近年又开始复苏。铁皮、木制等传统玩具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具有怀旧感是传统玩具最有力的武器。设计者们将传统玩具加上一些现代元素,也使传统玩具焕发

出了别样的魅力。

动漫及衍生玩具:玩具是动漫形象最好的终端载体之一,玩具业与卡通业在内地的融合已经显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日本玩具制造商Takara Tomy日前宣布,从2009年开始将把动漫人物模型和卡片游戏等产品陆续投放中国市场,计画三年内使在华销售的产品种类翻一番。

自制玩具手工艺:自制手工艺品除了简单、便宜外,还可以让人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现在的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闲暇时做做自制手工艺品,能放松自己的身心,有利于缓解压力,排解情绪,所以才广受人们的欢迎。现在十字绣无疑成为最流行的自制手工艺,甚至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各地都可以找到专卖十字绣的商店甚至市场。

2007

年内地主要玩具产品进口量

二、竞争状况

中国是一个玩具生产大国:据估计中国玩具规模以上企业数6000多家,全球约75%的玩具在中国生产。最重要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是"五省一市":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和福建。其中,广东、福建以电动和塑胶玩具为主;江苏、上海以毛绒玩具为主;浙江以木制玩具为主。广东又是我国的玩具大省,占全国玩具生产的70%以上,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广州、汕头澄海、佛山南海、揭阳揭西等地。中国玩具业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状态,80%以上的出口是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仅仅是"中国制造",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和自主品牌缺乏。

内地玩具消费市场上,外国产品、中外合资产品占了近八成的市场。国外各大知名玩具厂商在占据了国内玩具的高端市场后,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市场扩张的脚步正随着外资超市的扩张向二线市场逼近。

中国自行生产的玩具大多停留在中低档水准,品种单调,主要以长毛绒和木制材料为主。但是,内地本土的玩具与国际品牌相比有较大的价格差距,因此在中低档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基本垄断了一般的批发市场和小商小贩等销售管道。

玩具生产企业将加大内销比例。由于能源、原材料紧缺,成本压力增大;劳动力、土地等商务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面临国外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标准、产品品质、环保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要求,近年来,中国玩具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缩小。为了分散风险,各企业纷纷转向开拓内地市场,这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玩具市场的竞争。

迅速壮大的中国玩具市场正引起越来越多海外厂商关注,据调查,目前世界著名的玩具企业都在内地设有分厂或与国内厂家合作生产玩具。世界玩具销售排名前10名的公司大多已通过销售代理或设立中国市场部进入我国市场,如美国的美泰集团、孩之宝集团以及日本的世嘉公司等。

虽然中国的玩具制造业是典型的传统OEM经营模式,但中国玩具制造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一定变化。中国玩具业一些企业开始重视自主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的行业骨干企业正在成长起来,涌现出一批国内著名玩具品牌,如"北京蓝猫"、"澄海奥迪"、"江苏好孩子"、"福建好易达"、"广州星月"。在珠三角的东莞、深圳等的一些劳动密集型OEM玩具企业,也开始尝试转型,有意识的把自己的经营策略逐步转移到价值链的其他环节,比如市场行销、产品研发等。

三、销售管道

内地的玩具零售管道主要有百货商场、货仓式商场、专门店、个体零售,以及儿童用品专卖店。其中百货商场和货仓式商场是消费者购买玩具的主要地点,一般经营综合类玩具产品。生产商可以通过产品代理商向零售商供货,或透过玩具批发市场批货。

外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通过代理机构渗透,或者像伟易达一样直接进军中国市场。这些外国公司的产品主要以电子玩具、益智型玩具及游戏机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玩具为主,直接冲击着内地传统的玩具市场。

动物园、博物馆和科技馆等等也是玩具销售的管道之一,但与百货商场式的销售有很大区别,各有自身的侧重点。如动物园中动物类造型的玩具较多,博物馆则经营各种各样的恐龙玩具,科技馆则以形形式式的智力玩具为主。

内地大部份玩具专业/批发市场都以销售中低价玩具为主,但部份近年亦已升格,例如广州一德路玩具批发市场,近年便吸引了不少玩具品牌在那里设立展销厅。目前内地主要的玩具专业市场如下:

玩具连锁经营成为一些大品牌所选用,其中又以特许经营或称连锁加盟最受欢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有关人士认为,特许经营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环境日趋完善、规范。

儿童玩具市场中电子商务方兴未艾,面向低龄儿童网上玩具商店还不多见。3-8岁的孩子是儿童玩具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父母是最终消费的决策人。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认识并接受网上购物,如果能够凭借高质低价的玩具产品树立值得信任的形象,儿童玩具网上商店有可能取得如母婴服务类网站一样的成功。目前已有一些创业者加入这一领域进行开拓,有望成长为新的玩具主要销售管道。

2008年下半年到2009

年上半年内地将举行的部分玩具展会如下: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进出口玩具检验管理规定》规定:进口布绒玩具、机械玩具、电动玩具、塑胶玩具、充气玩具、木制玩具、童车以及列入《种类表》内的其他进口玩具必须逐批实施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准销售、使用。(详情可参见:http://.cn/html/200704/07/78567.htm)

从2004年10月1日起,中国新的《儿童玩具国家强制性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更加关注于玩具潜在的危险性,尽可能降低对儿童的伤害。新旧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对有害重金属元素限量,增加了对"硒"元素的检验,而且大部分指标比旧指标严格。新版玩具强制性标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对玩具标识有了严格要求;

玩具划分年龄等级;

试用品赠品玩具同样实行新标准;

玩具测试安全双保险;

全部材料都要检测。

玩具根据制作材料和功能的不同,有不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另外,政府还制定了玩具使用说明标

准,其中对标准和警示作了强制性规定。与玩具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如下:

内地对玩具还有第三方安全认证,即CCTP(Conformity Certification of Toy Products)标志,该认证证书由中国玩具产品认证委员会(CCTP)颁发,实行自愿性产品认证。该认证委员会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玩具产品认证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8月,2002年改名为"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详情可参见:http:///)

从2006年3月1日起,中国对童车、电动玩具、弹射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6类玩具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认证)。3C玩具标准主要是从玩具的使用原料、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等几方面对儿童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进行保障;自2007年6月1日起,上述产品凡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和未加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详情可参见:http:///)

从2007年6月1日起,新版《玩具使用说明国家标准》(GB5296.5─2006)正式实施。本版标准修改了1996版标准关于"年龄范围"、"安全警示"、"主要成分和材质"、"使用方法"、"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标注要求,增加了"耐久性标签"和"安放位置"的规定,并删除了1996版标准的附录A"玩具使用说明有关内容的表述"。

2007年9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并施行《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该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儿童玩具召回活动,这给国内的玩具生产商和进口商在品质管制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年9月1日起,中国将执行依照1993年《毛绒、布制玩具安全与品质》标准修订的推荐性新标准。新标准中要求玩具中的填塞物要均匀、软硬适中且无硬块并体现必要的造型等。

按照CEPA协议,至2008年5月,已有1510类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享受零关税。原则上,所有按照香港原产地标准来进行生产制造的产品均可按零关税输入内地,当然玩具类产品也能享受该优惠,这将有助港商开拓内地市场。。

第7篇:中国饰品行业基本现状

饰品的消费需求内地总人口为12.8亿多,有明显饰品消费需求的女性从8岁-55岁,约5亿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每年的消费需求达数百亿元。饰品传统的批发已经不是主要模式,由终端主导的多渠道分销的业态成为现阶段服装行业渠道主体,同时品牌专营连锁以自己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形成了新的商业布局。尽管流通领域的变革使饰品分销以终端为主导,但传统饰品批发市场、中小商店及个体饰品专营店等分销渠道,与饰品连锁专营店、品牌专卖店、旗舰店、主体专卖店、网上订购等新兴终端并存于同一个市场。对服饰网络化营销即有快捷性又极大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饰企业利润。形成和促成网络化营销经济性的诸多原因:如资源的广域性,地域价格的差异性,交易双方的最短连接性,市场开拓费用的锐减性,无形资产在网络中的延伸增值性,以及所有这一切对网络营

目前义乌饰品行业已拥有国际商贸城饰品专业市场、饰品专业街、兴中配件市场以及刚开始营业的金福源珠宝广场,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强大的行业集聚效应在国内独一无二,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行业的龙头,同时义乌也被称之为“中国饰品之都”。然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格局摇摆不定,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危机无处不在,在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险象环生,如果不保持警惕同样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剖析义乌饰品行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隐形的问题。

义乌饰品行业存在问题一,义乌饰品行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虚胖症”。由于前几年饰品行业生意红火,导致许多人跟风进入,尽管行业发展势不可挡,从业人数达到十五万,年产值也超过了120亿,但细看义乌饰品行业是个“虚胖”的巨人,因为在研发、技术、品牌这些核心方面都不具备强势,由于企业良莠不齐、经营水平不高,今后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技术创新加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虚胖症”很可能会演变为“功能性”疾病,甚至会丧失战斗力。

义乌饰品行业存在问题二,目前市场环境产生的“温水煮蛙”迹象。依靠国际商贸城形成的吸引力,大量的中外客商纷至沓来采购订货,“前店后厂、看样订货”的形式,使经营者们不出远门产品就能销往国内外,这是优势。但思想上的惰性也从此产生。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模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若干年后,商品的流通不再依赖市场,而是转化为生产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流向终端的新模式。所以目前舒适的市场环境是一个大煮锅,如果贪图舒适,停止“跳跃”,那么等水温到达一定的热度,想逃脱就已经来不及了。

义乌饰品行业现状分析 义乌饰品行业存在问题三,“狼群初现”,企业羽翼未丰。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饰品行业形成了义乌、广东、青岛三足鼎立的格局,剔除国际商贸城辐射功能的优势,义乌饰品实际上还羽翼未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国内市场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商家的抢占。近年来,由于韩剧不停在国内各电视台的播出,产生的“韩流”代表了一种时尚,带动韩派服饰在我国热销。尽管目前韩国饰品在国内市场还未能“兴风作浪”,但这种文化上传播、灌输,使国人对韩国饰品认知度非常高,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谁也不可低估,一旦销售通道形成,就可席卷全国。可以推测,韩国饰品不可能偏居青岛一隅,欧美市场的萎缩势必转向拥有十三亿人的中国市场。在广东,饰品企业正在内横外纵地进行渠道建设。虽然没有辐射全球的小商品市场作为平台,但这个家电制造的大省,

非常具有市场营销的能力,凭着深圳、香港的资金支持以及仿真首饰的中高档产品优势,今后几年将占领国内大部分中、高端市场。南有广东北有青岛,事实上对于义乌饰品行业来说,南北夹击局面已经形成,于是国内市场“狼群初现”。不是危言耸听,迟缓的反应、被动的出招,将丧失一切有利的时机,等国内市场的“羊”被“狼”大举吞吃,义乌饰品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可想而知。当然,目前义乌饰品行业的强大之势还依然存在。相信,一路拼搏过来的经营者不会轻易言败。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来装扮自己,这也促使了我国饰品行业的市场发展,下文就针对我国不同档次饰品的市场发展,对当今不同档次饰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可供参考!女性时尚饰品市场正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而富含品牌特色,质优价不贵的中档时尚饰品市场,则是这广阔市场中最年轻、最有生机、最合乎潮流、最引人入胜、充满无数商机的市场。根据产业发展变迁的趋势和消费者的研究分析得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投身中档时尚饰品市场,你有很大机会成为中国未来饰品行业的大赢家。

饰品行业是从工艺礼品、珠宝首饰行业中分离出来,综合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饰品作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各种档次的专卖店、销售点星罗棋布;各种款式、各种层次的产品充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而在中国内地,这一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已成为人们的追求。

一、饰品总体市场欣欣向荣

据我们的行业与市场研究,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我国女性饰品人均占有率不足28%,而东京68.2%、新加坡48%、香港54%、韩国68%、马列来西亚为47%, 泰国为68%。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女性的生活品味、生活质量,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消费者崇尚特色和时尚,希望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同时也崇尚文化和风情。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针对行业的大量调研分析得出,2015年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由现在的不足28%增到45%以上。

中国有13亿的人口,6亿多为女性,按每五人每年购买一件饰品计算,每年需要消费1.2亿件。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时代的饰品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宽广的市场,从事饰品销售有着良好的利润空间。这一切让阿呀呀,七色花,哎呀呀,安之秀,新翰城,新感觉,我形我秀,哈伊丫等时间相对较久的品牌一直驻留饰品行业,同时也吸引到流星站,韩城名饰,好彩千饰,晶灵水晶,左丽右,佩琪,米恋,芳美亚, 芭比公主,西利亚,巴巴变,小资生活等一大批新的品牌加入其中,使这一行业日益变得丰富和活跃起来。

时尚饰品让女人释放美丽,美丽情结让女人慷慨解囊。街上的女性人流四处寻找着时尚饰品,可是却零零散散,专业时尚消费经济圈仍是一个空白。因而经营品类齐全,个性特色,具有良好性价比的饰品店潜力巨大,女人无奈的叹气声,敲击和触动着商家投资者的神经。女人天性爱美,当拥有了从生存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化的条件,她们对美的追求也在升华,审美情趣的时尚化和生活品位的提高,使当代女性对饰品爱不释手,因为有饰品的装点,女人变得更加妩媚动人。饰品所展现的魅力,使女人成为它最大的消费群。

二、廉价饰品市场前景看淡

近十几年来,十元左右的小饰品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开遍神州大地,带来了一抹亮丽的彩虹,饰品店里的新品成为了女孩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因为小型饰品店投资很小,目标消费群体定位较清晰,因此得以蓬勃发展,一时间成为了投资人热捧的焦点。

随着小饰品店越来越多,而目标消费群体总数却一直保持不变,小饰品行业已渐渐陷入了恶性循环,无法自拔。由于竞争越来越残酷,几乎市场上每家店的货品都千篇一律,完全无法形成差异,最终只能导致一种结局就是“价格战”,至今这一市场仍是销烟弥漫,从来没有散尽的时候,每家小饰品店主几乎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根据对大量的产业案例研究可以发现,每个产业都会经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其中幼稚期成长速度最快,也是利润最高,风险最低的时期。例如第一批做网络,第一批搞地产的企业家都是在市场中赚得最多的。

在幼稚期中,由于竞争少,蛋糕只有一个人吃。慢慢的,就吸引了跟风者的眼球,新的势力加入,开始影响既定的利润。行业进入了小规模竞争期,市场秩序逐渐确定。期间内由于供应仍小于需求,市场仍可持续盈利。 随着觊觎市场利润的新进入者逐渐增多,市场趋于饱和,环境快速进入激烈的你死我活的生存斗争中,利润远远小于最初的幼稚期,甚至没有利润。价格战一触即发。此时为成熟期,也是该退出市场的时期。

由于竞争使利润逐渐减少甚至开始入不敷出,厂商开始大规模缩减成本,但利润仍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创新陷于停滞,以降低质量来缩减成本直至质量已不堪入目,消费者逐渐远离,而竞争使整个行业利润急剧下滑,此时进入了衰退期,昨日辉煌如昙花一现。正如10元左右小饰品行业的今天,坐享利润已逐渐被努力维持生存所替代。

三、中档饰品市场钱景向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立的思想的具备,现代女孩子已不再盲从于满街都是十元一件的小饰品,而更多的表现为追求唯一,追求个性。但是,中等阶层的收入,又让她们对那些昂贵的高档珠宝饰品望而生畏。什么能让她们与众不同的叛逆心理得到满足?什么能满足她们的扮靓需求?谁将再次重演利润的神话?饰品品牌运营商如果能抓住机会将新兴材料大力引入这个行业,同时在设计上引领潮流,多种产品线给消费者丰富个性以充分的表达,则会在制胜这一充满机遇的市场方面掌握到相当的主导权。

如果把握住这一商机,这一切为我们带来一个富有潜力的市场,经过充分市场调研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中档时尚饰品正是我们所要挖掘的机会。从低档小饰品的发展来看,我们深刻领会到的是:要进入一个产业,就要从最初的幼稚期进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赢得最大的利润,最好是在某一既有市场中开拓一个新的领域,这样风险最小,同时利润最大。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国内中档饰品市场前景向好,正是既有市场中的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希望意识到这一机遇的品牌提供商能够抓住机会,立足长远,做好品牌规划与营销策略,把握产品的品类,设计,价格,品牌建设,加盟体系,经营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关键竞争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品牌运营商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找好关键切入点,在某些区域市场精耕细作,逐步培养自己品牌的核心消费人群,形成自己品牌的强大根据地,并依照点-线-面的原则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推向全国市场,就能在这一高速增长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固立足点,为逐步发展成为整个中国市场的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而创业者如能有幸发现这样一个品牌并加入其中,相信创业路上将会走得更为轻松。

第8篇: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揭秘: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仪器信息网 2016/03/22 11:13:57 点击 2259 次

[导读] 3·15前夕,广州市消委会等40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同发布的了《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重磅出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3·15前夕,广州市消委会等40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同发布的《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多消费者不细看食品标签及说明;79.46%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六成多消费者遇到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不易辨识的情况;六成多消费者认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最易出问题;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消费者占比最高,同时仍有 19.91%的消费者“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六成多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很多消费者对新《食品安全法》能否落到实处持怀疑态度;七成多消费者认为只有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高消费信心。

据了解,在去年10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之后,广州、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广西、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昆明、厦门、深圳等40省市的消费者协会(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计42家消费维权单位一起,在沃尔玛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开展了“全国食品安全大调查”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在40省市消协组织的官方网站及《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上开展,同时还在沃尔玛遍布全国的423家大型商超同步展开,历时四个多月,多达133225名消费者踊跃参与。

四成多消费者看标签不仔细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场所的选择上,92.89%的消费者通常会在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购买食品,占比最高;五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便利店和农贸批发市场,还有三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网店和食品零售店。同时,86.51%的消费者认为路边早、夜市或小摊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高;其次是网店,有57.13%的消费者认为网店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相比较而言,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的食品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只有11.17%的消费者认为这里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低。调查显示,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路边早夜市、小摊贩及新兴网店的食品安全检查,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在被调查者的消费习惯上,调查显示,44.37%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之前会查看包装标签及说明,但看得并不仔细;同时有1.53%的消费者根本不看。在“消费者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信息”中,92.42%的消费者表示会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有四成多的消费者却不关注食品的生产厂家、厂址及产品成分等信息;还有六成左右的消费者不关注食品添加剂、贮存条件、规格、净含量及食品安全标识等信息。这说明很多消费者还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自身消费安全。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受品牌、价格的影响最大,分别有77.04%和76.77%的被调查者会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这要求企业在给消费者更多实惠的同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呵护品牌形象。另外,因为食品的特殊属性,75.97%的被调查者表示食品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也是影响他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半消费者对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并不敏感,六成多消费者没受到产品成份、生产厂家的影响。这也提醒部分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还应多关注食品的色泽、外观及产品成分、生产厂家等因素。

近八成消费者:偶尔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三聚氰胺、地沟油、皮鞋老酸奶、苏丹红等事件让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恐慌、焦虑情绪。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赵皖平等全国人大代表再次聚焦食品安全问题,也反映了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由40省市消协组织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联合开展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79.46%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另有14.96%的消费者则表示经常遇到,仅有 5.56% 的消费者表示还未遇到过此类问题。

在消费者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没有显著标注,不易辨识”占比超过60%;“宣传虚假或夸大”、“餐饮企业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三种情况的占比均超五成;另有四成消费者遇到过食品掺假掺杂、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情况;还有两成多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或致病性微生物超标”、“转基因食品没有按照规定显著标示”及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没有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等违法情况。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食品经营者的高度关注。

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环节来看,65.47%的消费者认为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16.65% 的消费者则将原因归咎于种植养殖环节;另外,分别有10.83%和7.01%的消费者认为餐饮消费环节和批发零售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这说明多数消费者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是否安全、卫生非常担忧,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监管以及处罚力度。

那么,在遇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消费者会如何处理呢?调查显示,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占比最高,为56.70% ,向行政部门或消协投诉的,排在第二位,占比17.81%;直接联系生产厂家的则较少,仅为4.29%。这就要求食品销售者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不要推诿责任,力争将消费纠纷解决在这一环节;调查还发现,仍有 19.91%的消费者在遇到问题食品后,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这就要求消费者要强化维权意识,勇于维权,不让不法商家逍遥法外。

在对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看法方面,51.25%的消费者持悲观态度,认为问题很多,并表示担忧;33.07%的消费者则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表示“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还有15.62%的消费者更为积极乐观,认为形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从消费者的态度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令部分消费者非常担忧,但相关部门改善现状的努力,已使不少数消费者感受到了政府的决心。

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来看,七成多的消费者认为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利欲熏心,而相关部门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因;还有54.20% 的消费者将原因归咎于自身,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这就要求食品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建设,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执法,加大不法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六成多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

2015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那么,广大消费者对这一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武器了解程度如何呢?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最关心的又是什么呢?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竟有63.4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新的《食品安全法》了解很少,甚至有12.50%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扩大这一法律的社会认知度,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而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73.41%的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的投诉能否得到及时处理,37.45% 的消费者关心从源头到餐桌如何实现食品的全程监管,37.89%的消费者关心各部门能否狠抓落实,严格执法,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这一举措,消费者又是怎么看呢?调查显示,64.24%的消费者表示效果很难说,关键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到位;30.88%的消费者表示非常好,可形成有效震慑;仅有4.89%的消费者持否定态度,表示这一举措未必能起到预定效果。这显示了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落实情况的担忧。

这种对法律落实情况的怀疑态度在其他调查中也得到了一定体现。例如,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对此,有37.35%的消费者点赞表示该法条会激发消费者依法维权的积极性;但29.35%的消费者认为检测成本高,且认定商家的“明知”行为比较困难;24.89%的消费者认为“一般,很难真正落到实处”,还有 8.41%的消费者认为惩处力度还不够。

另外一项调查是,“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虚假食品广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食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认证机构出具虚假认证结论,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均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您怎么看?”对此,虽然有60.29%的消费者表示“很好,可对遏制食品违法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但仍有34.80%和4.92%的被调查者分别表示“一般,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和“效果不会明显”。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消费者在对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连带责任的规定表示认可的同时,对法条能否真正落实,似乎信心不足,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对此,执法监管部门还应严格执法,避免法条形同虚设情况的出现,确保新法能够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呢?调查发现,选择“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的最多,占被调查者的74.88%;排在第二位的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占比为71.09%; 选择“强化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五项的,也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六成多。这也说明,消费者信心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执法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和生产经营者严格依法生产经营。

原标题:《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重磅出炉

第9篇:中国纺织行业现状调查

摘要:当前,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革命、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化纤原料价格上扬,棉花价格不稳,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甚至处于保本经营状态;还有少数企业正承受亏损压力。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严重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突出。自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内政策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纺织行业现状问题建议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纺织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 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 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 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6、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近年国家逐渐完善和新出台一系列劳动和社会保障措施, 首当其冲地挑战和考验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 纺织行业从业人员多,随着劳动报酬和劳动保险支出的增加,企业劳动成本不断上升,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不少纺织企业为了招到工、留住人, 不得不对一线女工给予较为优厚的待遇,提高劳动报酬。

7、融资困难,风险加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需要资金, 产品研发需要资金,过多的库存产品需要补充流动资金,这些仅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是不够的,必须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棉纺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行业不景气使得资金周转更慢、两项资金占用更高。而商业银行目前对纺织企业的资金投放大多采取谨慎的态度,贷款条件苛刻,有的企业已无抵押物,银行难以投放资金,有的甚至减少纺织企业的贷款额度。

三、推进纺织产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市场总体过剩,差异性、功能性商品优势突出;由特保措施、反倾销、技术环保等贸易壁垒引起的摩擦日趋增多;国内市场虽然空间较大,但产业发展常迅猛,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产业“高成本、高风险”特征愈来愈明显。纺织业的发展必须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抓住战略机遇,更新发展理念,加快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技术装备结构、产品档次结构、市场贸易结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纺织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纺织品所包含的文化、科技内涵以及营销手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纺织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纺织市场建设,以市场推动纺织工业发展。要科学合理规划市场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牵引和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政府应加强对纺织行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纺织行业摆脱困境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全市纺织行业发展规划,对企业布局,产能总量控制,设备更新改造等提出指导性意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对达到一定用工规模和纳税规模的企业实施财政补贴, 保护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协调金融部门和纺织企业的信贷关系,鼓励银行向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倾斜,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 四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对纺织行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建议。

(二)强化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自加压力,摆脱困境。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顺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二要加快技术改造速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效率;三要强化对员工尤其是一线女工的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生活,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以诚待人,稳定职工队伍;四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源节流,节能降耗,向管理要效益;五要深入研究市场,找准客户群,接长产业链,以灵活的经营,赢得更多的商机。

(三)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建设,促使产品多样化,强化品牌培育,提高纺织

产业的集聚度。要靠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和扩展, 提倡技术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促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与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建设,构建品牌设计、生产和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国内品牌供应链和价值链。目前,本土品牌已经占据国内大众消费的主体地位,同时国际市场站住脚的中国自主品牌也陆续增多。第三是面对占行业大多数的广大中小企业, 特别是对当前占行业总数2/3 的困难企业和广大规模以下小企业,加大公共服务,提高产业集群社会化功能,在质量、研发、信息化、物流与市场、培训、节能减排等领域发挥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使结构调整平稳深入有序地推进。

(四)拉长产业链条,注重下游产品的延伸。纺织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向后拉长产业链,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向高档次、高附加值、多用途、功能化发展。干企业要发挥棉纺生产优势,延伸加工链条,发展织造行业,努力开发生产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高支高密纯棉织物、高档弹力织物、高档提花织物及天然彩色棉、大豆蛋白纤维等环保织物,提高附加值,为印染、服装、家用纺织品和工业用品提供优质面料。

(五)优选纺织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争取行业话语权。应按照鼓励参与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原则,有意识的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进行评估, 从中筛选一批主导企业,并编制优选企业目录。支持优选企业培育品牌,拓宽优选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为企业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优选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对企业对外并购项目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资助或政府担保。

(六)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协调作用,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完善纺织行业协会的建设,强化纺织行业协会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但行业协会不仅发挥协调同行、避免过度竞争以及自主对外沟通的功能,它还作为政府与纺织品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 积极引导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纺织行业协会要尽快实现体制上的转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市场规律运作的行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发展的整体构思、政策建议和工作计划,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信息咨询、培训、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工作,对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全面跟踪、指导和服务,推动纺织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促进自由贸易,共建合作平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

长杜钰洲在“纺织品服装跨国采购在中国”论坛上的讲话

上一篇:选调生三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小班音乐游戏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