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英语专业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需要撰写相应的学位论文。本文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以期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问题对策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撰写的具有总结性的论文,也是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分析

摘 要: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需要大量精于外语外贸的复合型商务人才,但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涉外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双向联系和人才交流,注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营销管理和业务能力的实践教育,突出专业优势,锤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具有优良品格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涉外单位 商务英语 需求 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带一路”的步伐不断加快,和国外经济体之间的合作竞争日益频繁,高效沟通成为了彼此合作的重要纽带。因此,我国需要大量精于外语外贸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作为既通晓国际商务外贸知识、又谙熟英语这一通用语言的复合型商务人才,社会需求迫切。

因珠三角地区的涉外单位用人需求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未来的总体需求趋势,所以笔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广东省中山市涉外单位为调查对象,对中山市涉外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以期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1 问卷概况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是《中山地区涉外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涵盖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岗位需求、课程设置、人才引进方式、商务英语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及素质要求等,一共有24个项目。

问卷第一部分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共5个项目。第二部分调查对该地区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状况,这部分问卷中包括人才引进方式等,共7个项目。第三部分调查对商务英语人才能力、素质、品格、所持证书的要求,对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存在问题的看法等进行考察,共12个项目。

本次调查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布、回收。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调查对象是中山市的涉外单位,包括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公司、中小型涉外民营企业和个体及私营公司、政府主管部门等。共发放问卷84份,回收问卷74份,其中有效问卷51份,占应回收数量的60.7%。本次调查涉及的51家涉外单位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山地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状况,调查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 调查分析

2.1 分析方法

汇总调查数据,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个分析,统计分析与结果将按调查内容在下面分别进行讨论。对于问卷中的缺失值,由于樣本不足够大,不能把缺失的样本完全去掉,因而在必要的计算数据中,选用因子分析模型采用平均数替换缺省值,然后依次是离平均数最近点、直线内插法求得的值来代替缺失的空白数据。

2.2 调查分析

被调查的企业中7成是民营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6成,符合中山市的工业发展以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为主的规划。依据对被调查者的背景信息和其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做交叉对比可知,87.2%的被调查者有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其中82%制造业企业及90%的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有明确需求。近80%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几年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快速上涨。

制造业对涉及国际贸易的岗位需求都很大,有近三成的人选择了已列举出的所有岗位类型。当被问及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未来培养方向时,69%的受访企业表示会将优秀的人才向业务管理人员方向培养,其中59%的人还表示会将水平能力稍差一点的向优秀的业务管理人员方向培养,43%表示有需要时会将商务英语人员往翻译的方向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涉外单位大都需要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特别是外向型制造业很稀缺。目前紧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主要是出口营销管理人员、外贸业务员和国际贸易谈判人员。因此,高校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时候,应增加管理类课程的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对外营销管理和业务运营与谈判能力。

在本地区商务英语人才供给量与质量的调查上,被调查者产生了分歧,观点不同。36%的受访者认为人才供给量低且质量低,27%的受访者认为供给量大但质量低,27%的人认为供给量低但质量高。经了解得知,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市高等院校提供的人才质量一般,但广东省内知名的高等院校的人才质量较优,但是很少人愿意到二线城市发展,因此实际供给量不多,且实际可用人才的质量一般。同时,我们发现不愿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才的企业都是认为供给量小的企业,其他企业虽或多或少对人才质量有所忧虑,但仍愿意或已经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从涉外单位对与有关大学建立长期联系和合作关系的意愿看,不愿建立关系的单位很少,仅占9%,而有意愿建立关系但是还没有建立关系的单位超过了七成。因此,高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方面,需求空间很大。高校和用人单位应该把握机遇,共同推进,主动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双向交流学习,实现双赢。

从进行国际贸易的经验出发,涉外单位为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加强的教学环节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及外贸商务平台操作练习。涉外单位认为对工作有实际帮助的课程,主要是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和口笔译这样与业务能力直接相关的课程,说明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业务能力。

在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评价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方面,绝大部分单位在进行各项能力重要程度排序时,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排在第一位,人际沟通能力次之,而理论知识排最后,如表1所示。

对于当前商务英语毕业生存在的问题,60%的被调查者最为诟病的是其外贸业务实践能力不强,还有超过一半被调查者认为,知识过于理论化、不切实际的问题比较严重。这给了商务英语的教学一个警示:涉外单位最为重视的是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和国际贸易业务能力。语言能力除了商务英语毕业生可以做好,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具优势,而商务英语毕业生的优势在于既能熟练使用英语也懂得外贸知识,但是这一优势并没有被充分体现。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工作后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工作缺乏热情、急功近利和在工作中挑肥拣瘦等,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经营都极为不利。

对应聘者各方面素质重视程度的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视。应聘者的活动和实习经历、创新能力、领导力则被大部分人列为较重要的项目,而在校成绩一项被认为是可仅作参考的非重要参考标准。

因为目前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通常不能直接上崗工作,而是要经过企业培训。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招聘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在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上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如有实习经历、能体现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活动经历,会留下好印象。涉外单位的运营和管理要求商务英语人才能够进行专业化的业务处理能力,还需要具备合作精神,对企业有忠诚、肯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 调查结论

随着涉外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增长和期望的提高,促使高校和毕业生不断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1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和人才合作

目前商务英语毕业生存在就业不足的问题,而大多数用人单位却又面临着匹配不到适宜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的困难。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有强烈意愿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希望提供实习岗位,在实习中提前发现和遴选一些优秀人才,但是实际已经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则很少。高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互惠互利,这对高校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一种机遇。

首先,用人单位可以为校方定期提供一定的假期实习机会,让在校生提前感受工作氛围,提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也可以从中培养、挑选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其次,高校可以在用人单位人员的帮助下,针对于业务上的实际操作或是相关问题对教师开展一些讲座,也可以送教师去用人单位调研、考察,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可聘用合作企业实践强经验多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团队。最后,商务英语专业实际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应合理利用合作关系,实时把握市场动向,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用人单位需求做好教学内容和模式上的改革和创新,调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合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优秀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3.2 注重营销管理和业务能力的实践教育

企业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实体,需要上手快、业务操作技能熟练的专业人才,希望人才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高校大量理论课程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收益是丰富的,但是缺乏业务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调查发现,涉外单位普遍面临着营销管理和业务运营岗位人才缺乏的窘境。这就要求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上,要注重相关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和外贸业务的实践教育,增加实践操作类课程的授课时间,提供专门的业务培训。同时应该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实践教育平台。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社会、联系理论与实际,通过实践教学平台,真正“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销管理专业课程、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操作业务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涉外单位青睐的人才。

3.3 提高专业能力,突出专业优势

商务英语专业既有英语特点,又有商务特色,是综合性的专业,其优势在于比经管类学生更能熟练使用英语,比外语类学生更懂得国际贸易知识。但就调查的结果来看,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英语专业能力不及英语专业的,而商务专业能力又不及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首先要夯实语言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之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技能,具有英语专业学生所具有语言能力。其次要强化商务教学,适当的增加管理类课程,兼修经济、贸易、法律、会计、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最后要实现“商务+英语”的化学反应,以熟练的英语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建设,平时课程多设置一些商务案例分析,推行同时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的制度,改进考核方式,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国际型、应变能力强的商务英语人才。

3.4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所有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非智力品质都有强烈要求。社会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对工作缺乏热情、急功近利、挑肥拣瘦等毕业生在工作后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受到一致诟病。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多年,各高校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但还存在不足,所以高校应该就学生的品格素质培养问题加以重视。高校应积极面对社会需求,主动采取措施,比如将素质教育落实在专业课中,组织就业培训、职前培训,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培养学生敬业与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作风建设,为社会输送具有优良品格的全面型人才。

4 结语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推进,中山市及其所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涉外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有明确需求,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当下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期望人才能够具有优良的品格,吃苦耐劳的作风,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业务操作能力。需要相关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由于被调查者对问卷的回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全面代表社会的实际需求状况,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本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BERWICK 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From the theory to practice[M].In Johnson R.(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Robinson PC.ESP Today:A Practioner’s Guide[M].New York:Prentice Hall,1991.

[3] 刘珍珠.现代岗位需求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7.

[4] 王立非,李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J].外语界,2013(04).

[5] 王艳艳,王光林.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02).

[6] 谢和平.基于需求分析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方向学生课程设置研究[D].长江大学,2013.

作者:蒋昱坤 宋卿清

第二篇: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高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一专多能”素质等情况的出现,我国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毕业生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就业形势;研究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在高校各专业中,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历年来一直居于前10位。即使在前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普遍不佳的情况下,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就业情况相对乐观。但是,随着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往日是“香饽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当前,解决好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以安阳市为例,相关资料表明,2006年前安阳市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随着城乡中小学校编制的紧缩和英语教师的配备到位,从2007年开始全市各中小学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步降低。随着各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安阳市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开始下滑。以安阳市一所高校为例:2008年和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698人和450人,总就业率分别为81.23%和89.33%,其中灵活就业率分别为66.48%和80%。另外一所工科本科高校,2006~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18人、89人、156人、381人,其总就业率分别是88.98%、88.76%、89.74%、81.1%。由此可以看出,除去灵活就业,英语专业毕业生真正稳定就业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

2.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原因探析

一是英语功能的转型。英语已经从一门“专业”逐步回归其“工具”功能,这是就业压力加大的根本原因。与以前不同,现在的英语教育相当普及,英语已经走下了“神坛”。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神圣的“专业”,而变成了一种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基本掌握的“工具”。二是英语专业招生量的加大。英语专业历来都是热门专业,很受高中毕业生的追捧,因此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是生源爆满。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高校英语专业共招生1.7579万人,2008年增加到2.0910万人,招生人数净增3331人。招生人数增加了,但就业岗位并没有增加,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成为必然。三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窄、期望值高。相对来说,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出国机会和到外企工作的机会都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但是总体而言,能够出国或者到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只是很小一部分。四是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一专多能”素质。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所需的是“一专多能”人才,他们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会更多关注“一专多能”的毕业生。因此,那些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同时具备金融、法律、经贸、新闻、中文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录用机会,而纯粹的英语专业人才受到严峻挑战。五是许多管理者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致使社会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相对减少。职场白领人员业余时间“充电”都青睐商务英语,他们通过学习商务英语增加晋升的砝码,这在无形中封堵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就业之路。六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的通道变窄。英语教师始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扩充的重点,经过多年来的补充,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空缺已不多。

二、解决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只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小部分,政府的就业政策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政策从职业报酬、发展前景、职业流动方面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制度框架,它必然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政府的就业政策已经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促进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来增加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衔接好。三是积极鼓励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基层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下发后,许多地方政府都积极探索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新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英语专业毕业生方面

一是加强就业前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在扩大自己视野的基础上向专业英语人才方向发展,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可喜的是,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了多元化态势,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到教育、金融、通信、传媒、体育、物流等领域就业。就业领域的扩大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英语专业毕业生必须努力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也就是说英语专业学生要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尽力多学知识、增强能力。二是英语专业毕业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现在,用人单位都十分注重员工的操守,如诚信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实干精神等。所以,英语专业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另外,英语专业学生仅仅学好英语是不行的,还要学习第二外语,这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之一。三是转变就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如果毕业生斤斤计较眼前的工作岗位,就会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他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方面

一是创新培养模式,紧跟社会需求步伐。据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做的调查显示,按照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创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近年来很多企业喜欢招收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因而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都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挑战,要求高校创新培养模式,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可以说,毕业生由于专业水平不高,特别是口语水平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因此,高校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必须下工夫,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调整好就业心态。四是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机构,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高效的服务。目前,高校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予以支持。同时,高校的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也要设身处地地为毕业生着想,积极做好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Z].2009.

[2]河南省教育厅.2008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Z].2009.

[3]安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阳市就业和全民创业文件资料汇编[Z].2009.

责编:思源

作者:睢萌萌

第三篇: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英语专业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需要撰写相应的学位论文。本文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以期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问题 对策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撰写的具有总结性的论文,也是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业情况的评估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教育资源日趋紧张,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面临巨大的挑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仅毕业论文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那么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能写出反映自身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呢?本文对英语专业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策略。

一、英语专业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指导英语专业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1)主观上不重视。目前,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思想上的忽视和态度上的不认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一些学生看来,毕业论文无异于教师留的课后作业、一篇文章而已,只要能按时完成就“交差”了,根本不和指导老师联系,更谈不上听取意见。同时,高校对论文管理以及评分制度不严更是给毕业论文“注水”了。指导老师多为毕业生的任课教师,因为顾及学生正面临就业问题,不忍将其论文分数打得过低,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之风。再者,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毕业论文大多是安排在第八学期,而此时正是学生忙于为求职就业奔走的时候,二者权衡,毕业论文必然被放到了从属地位。2) 选题无新意。《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5月版)指出,对毕业论文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可见创新意识在毕业论文中的重要性。然而,某些指导教师图方便,提供一些已经使用多年的题目供学生选题,致使毕业论文选题毫无新意可言,缺乏现实指导意义。3)格式不规范。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对格式有严格的要求。格式是一篇论文的脸面,缺乏这份外在美就无法写出令人满意的论文。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5月版)要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用英文撰写,这就需要学生们充分了解英语论文在字体、字号、参考书目、文献引用等方面的格式规范。4)理论知识不够,专业水平低。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业情况的总结,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专业水平和造诣。然而,大多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都过于简单,不仅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专业水准,有的甚至连大纲要求的3000—5000个单词都达不到。在论文答辩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得要领,答非所问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所选的论文题目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的知识量不够。5)英语写作能力较差,缺乏学术严谨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另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当前,各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焦点大多放在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上,而忽视了写作这一重要的语言输出和交际手段。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要一下子撰写出这种对结构和遣词造句都有着严格要求的长篇学术论文来,对毕业生、尤其是那些语言功底薄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困难的,最终写出的论文也必定是写作粗糙,缺乏学术性和可读性的。6)信息搜索手段单一,资料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资料的匮乏,尤其是英文原版资料的缺乏。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选题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题目来做,而没有基于所能触及的文献信息选题。这就必然造成开始动笔时感到找不到资料。二是大多数学生的资料来源仅限于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忽略了学术期刊,尤其是西文学术期刊。7)师资不足,教学条件不充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所面临的又一挑战,也是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师生比例相对失调,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师资源更是紧缺。这些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又要指导多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如此大的工作量使得他们用于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偏少,对待论文指导工作重视也不够。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论文的质量。

二、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 改革课程体系,协调毕业论文和择业时间。

毕业论文是综合性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要深化改革课程体系,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前一个学期,开设与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教会学生如何选题,搜索和查阅资料,撰写提纲、摘要,列出文献,撰写答谢语等。这样,把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使他们对毕业论文又更深入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时间,不但避免了打无准备的仗,还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此外,毕业论文与求知就业在时间上的冲突也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落实单位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不会对就业产生威胁,故而把精力转向对参加工作的前期准备上,甚至提前走上了工作岗位;没有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更是心急如焚,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找工作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考虑适当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或延长撰写毕业论文的周期,为毕业生能够完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毕业论文提供时间上和心理上的保障,全身心地投入到撰写毕业论文上。

2. 精心选择论文题目,把好选题关。

选择论文题目是撰写毕业论文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所设计的选题一般都是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领域相关的,如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在选择题目时不能太盲目,觉得哪个容易写就选那个,而应该基于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再加上个人兴趣。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文献后,才能选出既有研究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论题。选择论文题目必定是一个从宽泛到具体的过程。先选定大方向,再缩小范围。若题目过大,其要求超出本科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术造诣,会让人无从下手,费时费力仍然理不出头绪;题目过小,会使论文过于简单,没有创新发挥的余地,无法体现出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效。

3.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把好毕业论文写作关。

由于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应具有学术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其格式也有固定的规范,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动笔写作之前,查阅整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掌握大量全面的资料并进行一定的思考研究,才有可能在论文中出一定的成果,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然后就可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撰写论文提纲了。撰写论文的提纲主要是列出论文的几个主要论点,即搭出论文的骨骼框架,从而方便下一步进行内容扩张,也避免了无的放矢。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段落、话语、数据或例子等一定要说明出处,避免抄袭的嫌疑。

4. 加深学生语言功底,提高英语文字表达能力。

近些年来,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教育大多强调了口头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写作水平降低,并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不仅如此,在论文写作中还经常出现语言不地道、不规范,用词不恰当,有明显的语法错误,谋篇布局不合理,句子结构单一等问题,反映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由此可见,在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加大力度狠抓基础课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如英语语法、词汇、写作等。此外,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是提高英语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多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材料,增强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增强语感,从而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5. 拓展信息资料来源渠道,全面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多数学术研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更是如此。只有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才有可能选出有合适的题目,写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收集阅读资料是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资料来源多为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虽然学校每年都会购买或订阅一定的图书,但一些学术前沿的资料往往会早于书本几个月甚至几年,尤其是英文原版资料更是具有滞后性。学生应学会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选择地借鉴一些书刊杂志。

6. 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师素质。

连年扩招带来学生数量激增,引发了教师、校舍、图书、计算机等人力物力资源的全面紧张,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高校应加大教学投入,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鉴于英语专业教师队伍中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偏多的问题,学校应扬长补短,一方面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专业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优点,另一方面针对他们教学经验较少、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的劣势,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加强锻炼,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在青年教师中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力争早日使青年教师独立担当起辅导毕业论文的重任。

7. 规范论文管理,把好论文答辩与评分关。

根据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治流于形式。”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校应成立督导组,对导师和学生的论文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规范论文管理和答辩评分体系,严格把关;对不合格不过关的论文不感情用事,该重做就重做,该不通过就绝对不放过。这样对提高下届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也是大有好处的。

结语

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专业课教师齐心协力,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工作;学生自身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这样,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水莲.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73-76.

[2]黄晓苑.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1):193-196.

[3]李宗坤.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4):46-48.

[4]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王丽娟 王晓兰

第四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翻译报告撰写问题初探

摘 要: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形式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尚处于试验阶段。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5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译者在翻译报告撰写及答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毕业生、指导教师、教学管理者的翻译报告撰写工作、翻译报告撰写指导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翻译报告;问题

[

[文献标识码]A

[

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民文化需求持续增长,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之一,其重要性愈加突出,它不仅肩负着传播中国社会文明,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还要扮演开拓者的角色,引进西方文化宝库中的优秀文化、智慧思想,开启民智,丰富、充实国民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在专业交流领域及国际经济舞台肩负着不可替代的沟通使命。

为响应国家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号召,作为西南地区独立学院之一的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目前正处于教育模式的转型阶段。而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者和运用者,需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灵活自如地借助英语这一交流工具达到交流目的。外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翻译技能处于最高阶段,也就是说翻译技能是检验语言学习者综合运用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因此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在2015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时,新增了“翻译实践+翻译报告”这一撰写方式,以此检验英语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1 . 翻译报告撰写及答辩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翻译报告是用学术语言对整个翻译活动的叙述和总结。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英语专业2015届毕业生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的尝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以下是笔者在学生翻译报告撰写及毕业答辩期间收集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或改进措施,希望能给以后的翻译报告撰写者、指导教师及教学管理者提供借鉴或参考。

1 . 1 选材及翻译方式单一化

本院英语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152人,其中选择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的毕业生共109人,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2%。109人中,约20%的毕业生选择“汉译英”翻译方式,80%的学生选择“英译汉”翻译方式,而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选择的翻译材料都以文学作品为主。

由此可见,毕业生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为主,基本和学校转型期的转型理念相吻合;而以“英译汉”为主的翻译方式正好反映了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对汉英翻译技巧或翻译策略的运用,对汉英文化差异的洞悉不透彻等特点;以非文学翻译材料为主的现象也暗示了学生平时的学习内容及翻译实践较少涉猎非文学翻译领域,以非文学材料为主的翻译能力比较弱,这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相悖,也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脱轨。

1 . 2“翻译报告”用“Translation Report”还是“Reflections”?

笔者在答辩过程中发现,部分指导教师或学生(以下也可称作“学生译者”或“翻译报告撰写者”)认为“翻译报告”应使用“reflections”一词。翻译报告是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客观描述译者的整个翻译活动过程,包括源文的选取、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翻译理论或技巧处理具体的翻译问题以及译者对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等等。对此,笔者查阅了以下词典: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对“reflection”的解释为:“Reflection is careful thought about a particular subject.”

《牛津高阶双解英汉词典》(第四版)对“reflection”的解释为:“(spoken or written expression of an idea)arising from thought, memory or consideration.”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对“report”的解释为:“a written document describing the findings of some individual or group.”

《牛津高阶双解英汉词典》(第四版)对“report”的解释为:“spoken or written account of sth. heard, seen, done or studied etc.”

从以上两大权威词典分别对“reflection”和“report”的解释不难看出,前者反映的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思考而后者关注的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叙述。此外,由黄国文主编的《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一书中所提供的范本(P112)也用了“report”一词。故笔者认为,翻译报告用“Translation Report”较恰当,在翻译报告中,“reflections”只是“report”的一部分,即译者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思考、总结部分。

1 . 3 混淆基本翻译策略和技巧,所列举的例子不能自圆其说,翻译报告内容松散,缺乏逻辑性、科学性和借鉴性

简单地说,翻译策略或翻译原则是译者对译文风格整体、宏观的把握,是译者在源文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倾向性选择问题。而翻译技巧是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对具体的翻译内容做出的具体的技术性处理。大多数学生混淆了最基本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没有做好译前准备工作,没有认真学习、研究相关的翻译指导技巧或策略,并用此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例如,在翻译报告写作过程中,学生将直译、意译翻译策略及加词、减词、句子重组等翻译技巧混淆,导致翻译报告缺乏逻辑性、科学性。还有部分学生在译例解析中运用的技巧和所列举的例子不能自圆其说,翻译报告缺乏借鉴性。请看以下例子:

源文:此龙不仅被写进《辞海》,而且在国内外巡展后,被恭请进常州市的中华恐龙园。

译者分析:词句的后半句“被恭请进常州市的中华恐龙园”里用了一个“恭”字而不是单纯地用“请”字,凸显了恐龙在中国的卓越地位。

译者译文:The dinosaur was not just written in Ci Hai but was put in national dinosaur park in Chang Zhou city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tour.

暂且不议译文中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地方,单看译者强调的“恭”字被译成“was put in”,就会发现译文没有切帖地,很雅地传达源文的意思。译者列举的例子没有科学、合理地体现自己对源文的理解、分析,说服力不强。

1 . 4 翻译报告中的人称使用较随意:翻译报告中,人称用“I”还是“the Translator”?

学生在翻译报告写作及答辩过程中频频以“I”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翻译过程。笔者认为,学生或指导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翻译报告的专业性和正式性。请看黄国文、葛达西(2008:12)关于写作的分类情况:

从上图可见翻译报告属于专业的技术写作。加拿大约克大学翻译学院赛吉诺(Candace Seguinot)认为技术写作的目的是告诉他人怎样做事(“the goal of technical writing is to tell someone how to do something”)(转引自苗菊、高乾,2010:35)。黄国文(2012:4)也认为“翻译+翻译报告”的写作方式属于专业技术性写作。故在笔者看来,翻译报告既然是专业的技术性写作,目的是告诉他人自己的翻译实践过程,那它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或指导性,在撰写过程中应当使用第三人称“The Translator”而非第一人称“I”,突出翻译报告的专业性、正式性、指导性和借鉴性。

1 . 5 翻译报告后缺失参考文献

大多数翻译报告撰写者忽略了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在翻译报告结尾基本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文献。张锦波认为: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作者的写作基础及相关的科学依据;它也可以节约论文篇幅(张锦波,2003)。方秀菊则指出:参考文献可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也是论文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科学依据,能起到索引、验证、审查的作用;参考文献还具有网络链接作用;同时也能节省文章篇幅(方秀菊,2003)。笔者认为参考文献还可以反映作者的研究基础,为论文提供可靠的参考来源;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可向读者推荐相关的阅读资源,以便读者进一步考究或探讨所讨论的问题,并使之在深度、广度上有更多的学术见解出现。故学生译者在翻译报告中列出参考文献,可以使翻译报告中引用的重要的翻译概念、原则、翻译技巧或理论观点更具说服力、科学性和借鉴性。

2 . 翻译报告撰写者在翻译实践活动及翻译报告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翻译报告是对整个翻译实践过程的客观描述及总结,包括源文材料的选取、理解;源文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译文整体风格的把握及在源语作者及目标语读者之间忠实性的选择;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翻译过程中运用某种所学的翻译理论或翻译技巧指导并解决了某个翻译问题;译者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总结及自身从本次翻译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或以后需要改进之处等。译者也可根据本次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在翻译报告结尾提出需要广大译者以后共同探讨或解决的问题等。

翻译报告撰写者在从事具体的翻译活动及撰写报告前需要把握好以下环节:对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或翻译技巧有充分的认知及运用能力;翻译过程中充分扮演好译者角色,客观、忠实地传达源文信息及原作者写作意图;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方式合理布局翻译报告结构;撰写翻译报告必须语言流畅、思维清晰、举例恰当;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总结或译者本人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要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3 . 指导教师在译者翻译实践活动及翻译报告撰写过程中需要做好的指导工作

该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模式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期的独立学院乃至全国尚且属于新生事物,没有很多成熟的范本可供借鉴或参考。指导教师中除了少数从事翻译实践教学或翻译研究工作外,大多数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属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法或二语习得领域。因此,笔者建议指导教师在毕业生翻译实践及翻译报告指导过程中做好以下工作:

指导教师在学生选择翻译材料过程中尽量指导学生选取跟学生能力匹配且可译性强的材料,并认真了解、研究材料内容及特点;适当阅读翻译方面的书籍,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在学生思维混乱的情况下予以指点迷津;实时跟进学生翻译实践活动进程及翻译报告撰写进程,解决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翻译报告撰写思路及框架结构;引导学生总结翻译实践中的经验或不足之处等等。

4 . 学院教学管理者需要对教学管理做出的改进或调整的地方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管理者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目前人才市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导向,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择业意向,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适当设置相应的应用型课程,如《贸易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而不是单纯地以文学类课程为主,以便学生在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方式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能更加有针对性地从事翻译实践活动,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胜任所从事的翻译工作。

结语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没有很多的经验或范本提供借鉴,学生撰写的方式也各式各样,百花齐放。笔者希望此文能为撰写翻译报告的本科毕业生及相关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提供相关的借鉴或参考;同时也能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管理者在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完善课程设置体系,促进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有效提高。也期待有更多从事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工作的学者、同事及译界同仁对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为主的论文撰写模式有更专业、更具指导性的看法、见解、意见或建议,以便后来的学生译者撰写的翻译报告更专业、更规范,以此实现此文抛砖引玉的目的。

参考文献

方秀菊.对参考文献作用及规范化著录的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4):250-254.

黄国文、葛达西.英语学位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黄国文、葛达西.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黄国文.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2007.

苗菊、高乾.构建MTI教育特色课程[J].中国翻译(2),2010:35-38.

张锦波.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作用及著录规范[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作者:宋楠

第五篇: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 要】文章从社会层面、学校培养模式以及学生择业观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学生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

【关键词】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 就业难 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稳增不降。据《青年报》报道,2016年就业再创历史新高,海归潮加上应届、历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要加入就业大军。“毕业即失业”“就业难、难就业”等这些口号被广泛吹响。

作为具有师范专业特色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首先大都把进入教育系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人生第一理想职业,更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次,英语专业如今在各大高校几乎均有开设,加之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对英语的重视,运用各种途径自我充电,使自己可以自如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英语问题,而且运用能力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相上下,这更增加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1];再次,国家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大改革,使教师不再是师范生所独享的职业,从而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出现一职难求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就业率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层面看,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加大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很重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因而教师职业受到人们的热捧,报考人数、毕业生人数每一年都在呈正比例增加。但近两年教育部提出对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学生可多次参加考试并且降低英语学科的分数值,使英语学科重视度有所下降,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将会受到改革的威胁。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时也更加倾向选择“985”“211”这类名牌学校毕业生或研究生,更有甚者对毕业学校、户籍、性别和学历也提出要求,这对于普通的二本类院校毕业生来说更加显示不出自我优势。加之国家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改革,非师范类学生只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也可以从事教师职业,他们进入市场,挤占了原本属于师范生的工作岗位,这也大大增加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从师范类学校的培养模式看,英语专业学生质量低,知识结构单一

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以培养英语教育师资为主,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英语教育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而我国英语专业培养模式长期与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脱轨,学科内容保守,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科专业特点、规格的定向性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单一性决定了毕业生走向的单一,使得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师范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已形成师范教育的模式,而市场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师范院校由于单一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复合性较差,知识结构单一,毕业生难以满足除教育外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2]。大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只足以应付考试,与社会实际要求的水平差距较大,翻译基本功不扎实,专业能力训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胜任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3],比如笔译、同声传译、外企工作和商务英语等。因此,由于毕业生自身水平的有限,缩小了其就业的范围。

(三)从学生思想层面看,师范类毕业生期望值高,自我定位不准确

进入教育系统,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公立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是师范类院校英语專业毕业生的择业首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存在“嫌贫爱富”的思想,不愿意去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等私企工作,更不愿意去偏远落后、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对于国家出台的一些向毕业生利益倾斜的就业政策,如“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援藏援疆”等,一些大学生并不买账,他们感觉自己读了大学应该找收入好、待遇高,最好工作地点在省会城市或离家近的一线、二线城市。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公立学校、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有保障,一门心思地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结果往往出现一个岗位有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去竞争,结果失望而归,又错失了找工作的好时机,结果无业可就的情况。部分毕业生就业思想不够开阔,择业时脱离实际,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干起,因此“有业不就”现象屡见不鲜。

二、解决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措施

(一)加大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培养力度,凸显师范特色,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现在我省大部分地区教育部门都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标准,采用“笔试+面试”两个环节的考核形式来选聘教师。笔试环节考查应聘者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面试环节一般是说课,考查应聘者的口语表达及课堂管理、与学生互动的能力。

师范类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打牢学生的英语基础,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特别是要强化实践环节,多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类似教师职业大赛、英语辩论赛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锻炼学生教书与育人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完美结合起来;多借鉴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科学组织教育实习活动,利用教育实习基地强化学生的组织管理及专业能力,争取使学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面试环节中展现师范专业优势,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师范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4]。

(二)调整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师范类英语专业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使得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狭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并兼具外贸、旅游、秘书、法律、商务、计算机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各大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学生兴趣调整专业设置,灵活开设与英语相渗透的其他课程,如翻译、旅游、外贸等选修课,实施“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培养高质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拓宽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5]。

(三)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要想提高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就业率,使每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却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质量较低。讲授这门课程的通常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或是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大都照本宣读,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有系统、科学的认识,多是从网上得知,缺乏实践的检验,因而授课效果不佳。

其次,学校对这门课程重视度不高,安排的课时量少,大多都是学生毕业时临时性开设的,缺乏全程的统筹规划,没有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四年教育全过程。

最后,这门课程开设时段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大都开设在大四上学期。而这段时间学生大都忙着找工作,参加考试,根本无暇去听课,使这门课程趋于形式化。

三、小结

面对目前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需要毕业生本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毕业生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强化自身优势和专业知识,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准确地自我定位,全面提高就业的能力和技巧,争取早日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学校、社会。

【参考文献】

[1]鲁绵茸,何树勋.商洛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1(06):73-77.

[2]高东洋.从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潍坊学院学报,2006(04):131-133.

[3]李嘉玮,王婧,蒙倩.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5(09):70-75.

[4]张冬艳.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9):50-51.

[5]朱宏华.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新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6):90-91.

作者:张悦美

上一篇:英语研究生论文下一篇:园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