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2022-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发挥教育精准扶贫引领带动作用交流材料

发挥教育精准扶贫引领带动作用交流材料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精准扶贫涉及千家万户,是管根本、利长远的扶贫举措。武穴市按照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黄冈市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要求,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发挥优势,着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靶向锁定,“扶贫19条”全面实施。一是坚持精准识别。结合全市精准扶贫数据库,组织专班进村入户、入校入班,按照全面普查、镇处核实、学校确认、资助中心汇总核实等步骤,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基本信息进行了精准识别,做到不落一村一户、一校一生。目前,我市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6XXX人,其中幼儿园xxXXX人、小学3XXX人、初中XXX人、高中XXX人、中职XXX人、大学XXX人,XXX个重点贫困村所在地义务教育学校26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1所、教学点XXX个,重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XXX人。二是全面精准建档。根据识别结果,全市建成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xx1xx”建设工程,即每校建成“一室”(教育精准扶贫办公室)、“一柜”(教育精准扶贫档案柜)、“一表”(全校在册精准扶贫学生汇总表)、“一盒”(每一个精准扶贫学生档案盒)、“两本”(学生异动登记本和检查登记本)。实行“档随人走”制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在升学或转学时,将本人教育精准扶贫档案带至新学校,转出和转入学校负责做好档案交接和扶贫对接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黄冈市教育扶贫“三进”(进村级档案盒、进村级公示栏、进贫困户)工作部署,继续完善相关工作。三是发力精准施策。在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方案中,我市率先印发了《武穴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五锁定、五实施”,即:锁定寒门学子,实施“精准资助”;锁定薄弱学校,实施“精准改造”;锁定乡村教师,实施“精准支持”;锁定贫困家庭,实施“精准指导”;锁定特殊群体,实施“精准关爱”,出台了“武穴市教育精准扶贫19条”。市教育局及时研究印发了配套文件,细化实化扶贫方案,并就规范资助金发放、项目资金以及建设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二)政府兜底,“从小到大”全程资助。我市整合各类资金,全面建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资助体系。一是专项资金优先。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优先享受中央和省拨专项资金资助。二是本级资金兜底。对专项资金缺额部分,以及市本级免除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在校生校车乘车费、高中在校生学费和教材费等,我市预算安排了XXX万元资金进行政府兜底。三是慈善资金定向。资助中心统筹安排爱心企业、团体和人士向教育系统捐赠的物质和资金,在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前提下,定向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进行一对一资助,定向对重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今年3月底,“乐善助学”项目联系爱心人士一对一长期资助我市XXX名贫困学子,在武穴理工中专举行了一对一见面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

(三)县管校聘,优质师资城乡共享。一是城乡学校结对共建。我市稳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建设,在义务教育学校中全面推行“学区制”、“一校制”、“联校制”管理模式,促进城区名校与城郊薄弱学校协同发展,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动发展,推动乡村学校“抱团”发展。目前,我们建立联校制学校24所和学区XXX个,涉及重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24所。二是城区教师交流支持。我们对由城区交流到农村的教师每年给予6XX元到20XX元的补贴,“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退休名师常青树计划”向重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目前,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交流校长、教师XXX人,其中向26所重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交流校长、教师XXX人。三是薄弱学校自身造血。我们提出了“一点一骨干”目标,通过县管校聘、新教师定向招聘、国培省培倾斜等方式,着力提升重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自身造血功能,确保每个教学点至少有一名省农村骨干教师。

二、存在问题

(一)教育精准扶贫标准还不够高。现有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还不能完全满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全部费用,学习用书用品费用、生活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教育精准扶贫覆盖面还不够广。还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按标准要求不能纳入精准扶贫范围,因而不能享受现有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导致因贫辍学、因学返贫现象依然存在。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教育资助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慈善组织、捐赠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为教育扶贫提供资金保障,力争让精准扶贫户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费用全免。

(二)进一步扩大教育资助范围。建议对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全面摸底并建立台账,在优先资助精准扶贫学生的前提下,提高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

第二篇:科技扶贫典型交流材料:科技小院助推精准扶贫

中国工程院 张福锁院士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扶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自 2009 年起,建立深入农村一线的科技小院,师生长期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紧密融合,构建“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为主要特征的“四零”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新模式,解决了小农户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推动小农户技术创新、素质提升和农业新技术采用、促进小农户增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一条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在全国多个地方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显著方面是我国还有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众与贫困地区。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扶贫工作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贫困群体主要是集中在偏远地方农村。造成贫困的原因除了与地区偏远、经济不发达有关外,也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乏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现代农业技术传播不畅、技术应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小农户而言,因其经营规模小、土地分散、抗风险能力低而导致生产经营效益低下、收入增长乏力,脱贫问题突出。因而,如何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解决产业科技支撑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农业技术传播不足的问题,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如何促进农民自身文化科技素质提升、构建高效现代农业技术传播渠道,就成为以精准扶贫、长效扶贫为核心的扶贫攻坚战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农民群众的增收不仅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也是农业科研院所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将“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作为校训,鼓励在校师生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由于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联系不紧密、甚至严重脱节而影响技术传播和应用,制约三农发展尤其是小农户增产增收的问题,中国农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新模式。自 2009 年开始,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科技小院,教师、研究生深入科技小院,科研与服务相结合,针对农业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和攻关,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目标,在农民地里,带着农民一起干,使技术能够得到迅速应用,惠及百姓,增产增收;利用驻村优势,开展“四零“培训和服务,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打破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米的屏障,促进了技术的高效传播及小农户增产增收。在科研和服务过程中培养研究生,使之成为有情怀、有理想、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一懂两爱”人才。九年多来,科技小院建立的模式不仅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连续发表创新成果,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外,同时在推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技术传播和推广、促进农民尤其是小农户增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精准扶贫的一种好形式。

二、模式简介

科技小院是建设在农村,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村级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小院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村工作,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为特色,以实现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双高)为目标,致力于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小院模式以科研人员长期扎根基层生产一线、科研服务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基本特征。以“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服务群众为特色,致力于解决小农户增产增收的问题。

1.扎根基层,零距离接触三农,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提高扶贫的精准性。针对小农户尤其是困难农户因接收农业科技信息渠道不畅而影响技术采纳进而影响增产增收的问题,科技小院师生长期扎根位于农村一线的科技小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基层群众尤其是困难户亲密接触,建立了互信关系和紧密联系,打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交流的屏障,便捷地了解他们实际生产增产增收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此作为科技攻关和社会服务的突破点。

2.科技攻关和服务紧扣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技术支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小农户脱贫。促进农村和农民脱贫的关键是建立可增产增收的农业产业,产业兴旺才能建立农民脱贫的长效机制。为此,科技小院采取了两个思路:一是所开展的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所在地农业主导产业,解决其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制约性因素,通过解决制约性技术问题,促进小农户增产增收。例如,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通过研究和推广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在增加农户小麦玉米产量的同时,节约肥料和机械成本,实现了节本增产增效;曲周县王庄科技小院针对当地农民以粮食生产为主,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带领群众生产优质麦种、生产石磨面粉,大大增加了生产的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二是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例如曲周县后老营科技小院针对当地西瓜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茬严重、品质不佳、市场缺乏的问题,通过研究西瓜嫁接技术、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动西瓜合作社发展以及帮助村里建立西瓜交易市场,推动了当地西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后老营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曲周县相公庄村科技小院通过技术研究和推广,帮助该村解决了苹果授粉差、坐果率低、品质差的问题,还带着农民外出考察山东等地苹果种植先进经验,提高了当地苹果产量和品质提升,带动了村域苹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由于产业兴旺,得到县里扶持,建设成为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山东省乐陵市科技小院通过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当地优势产业改变态度优化环境的五步法技术扩散新模式,促进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向小农户扩散。一是针对农民抗风险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强、接受新技术慢的特点和“眼见为实”的心理,依托科技小院,将农业技术示范田建在农民的田里,通过零距离集中展示技术效果,吸引农民,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是针对广大农民尤其是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和接受能力较低的问题, 采用多种方式,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增强他们对技术的了解;三是针对广大农村地块分散、机械化程度低等制约农民应用技术的问题,通过推动农民自发联合、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小块地并成大块地,实行“大方操作”,推动规模化经营,降低农业机械和生产资料采购和劳动力成本,打消农民采用技术的顾虑。四是在农民应用技术过程中,利用教师、研究生驻村便利条件, 或通过科技喇叭、科技小黑板以及微信、手机短信等及时提醒农民应用技术,或深入田间,向他们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解决他们技术应用中的困难。最终,实现了技术的快速传播和应用,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例如,2012 年东北春玉米产区玉米黏虫大爆发,给东北农民造成巨大损失,梨树科技小院研究生在田间调查时发现了黏虫暴发的情况,连夜写成调查报告及解决方案,报告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使得梨树县得以及时发出全县预警,为全县范围内灭虫防灾赢得宝贵时间,将玉米黏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给农民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事后,县农业局为科技小院送来“虫口夺粮,功不可没”锦旗。

4.标本兼治,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互结合,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世界人力资源理论开创者舒尔茨认为“改革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土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科技小院在研究、推广高产高效技术解决小农户增产增收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和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推动扶贫(研究推广高产高效技术促进增产增收)与扶智(开展广泛的农民培训紧密结合),输血(推广技术)与造血(提升科技素质)的紧密结合。针对广大农民尤其是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和接受能力较低的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日常的研究中,方案与农民一起讨论,与农民一起实施,试验就在农民地里开展,与农民一起干,既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又使得农民和科研人员一起成长。二是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技小院探索建立“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为原则的多元化农民科技培训方式,利用科技小院、农民家里、村委会、小学校、农村街巷等不同地点采用面对面讲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科技胡同等多种方式,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他们自我提高、进步的能力。例如,曲周科技小院先后两次开展了面向全县 342 个村的入村农民科技培训,不仅向农民传播各种作物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还向他们传播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传播农业绿色发展、产业振兴的理念,先后开展各类培训 700 多场,惠及群众近 3 万人。而全国科技小院网络累计开展农民培训 1500 多场, 培训农民 6.7 万 人次。为了培养“永久牌”农村科技人才,还依托科技小院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招收农村科技骨干,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三、推广应用

科技小院模式的探索和应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积极评价,其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自 2009 年第一所科技小院在曲周建立以来,目前已经在全国 24个省市区建立了 93个科技小院。全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指出:科技小院既是引导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又是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一种新模式。自科技小院建立以来,科技小院模式被云南、贵州、新疆和吉林等地政府所采用,作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1.云南省镇康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镇康扶贫科技小院。2016 年 12 月 6 日,中国农业大学在云南省镇康县木场乡建立扶贫科技小院,江荣风教授和崔振岭教授带领博士后后王红叶、博士尹宇龙入住科技小院,在当地政府和学校支持下,围绕档期贫困山区特色产业冬桃发展,深入调研,听取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详细了解了病虫害发生的类型、挂果面积、修枝剪枝方式、施肥用药等情况,并就提高农民管护意识、改善生产方式、科学施肥、提质增效等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为制定和优化全乡农业产业发展寻找方案。通过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促进脱贫,取得明显成效。

2.贵州省六盘水市科学技术局借鉴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模式与罗盘水师范学院和水城县委宣传部联合建立“六盘水市科学技术局台沙科技小院”推动当地精准扶贫。2018 年 1 月 1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个科技小院“六盘水市科学技术局台沙科技小院”在水城县杨梅乡台沙村揭牌成立。采用市科技局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水城县委宣传部 + 村支两委四方联手的方式共建,科技小院借鉴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经验和成熟做法,结合杨梅乡台沙村实际,统筹多方资源, 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服务台沙村,帮助该村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探索提升当地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通过政府项目支持、学校技术支撑、引进食用菌种植、中药材育苗等科技项目示范,吸收贫困户参与,引导走科技型农业发展之路,助推脱贫攻坚。

3.吉林省通榆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通榆五井子扶贫科技小院。2016 年初,由吉林日报社协调,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组建通榆县五井子村扶贫科技小院。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生落户在“扶贫科技小院”,长期进行技术指导。该扶贫科技小院把校、政、企、农充分融合到一起,提供了一个改变农民传统种植观念、引导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物质与科技相结合的扶贫平台。扶贫科技小院利用高校资源,开展测土配方工作、农业知识技能培训、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种田,使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扭转老观念,接受新思想,从而提高认识,达到“精准扶贫、科技扶智、思想扶志”的目的。具体做法,一是组织贫困户建立高产高效示范田,由肥料企业为 10 户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化肥等,由扶贫科技小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并重点帮助其中的 3 户特困户,同时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及研究生通过科技培训、田间指导带动周边 30户贫困户科学种田,形成帮助 3 户、扶持 10 户、辐射 30 户的扶贫效应。二是走“互联网+”之路,配置电脑, 连线上网,与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进行面对面咨询和沟通。三是种植大户带动贫困户,由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出台奖励措施给予奖励,并组织他们到中国农业大学、湖北新洋丰集团等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和考察。

4.新疆农科院在新疆建立 13 个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助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2017年 5 月 11 日,新疆农科院在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阿亚克浪喀勒克村农科院种子科技小院等 13个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小院揭牌。这 13 家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分别在疏勒县、温宿县、阜康市、乌苏市、和田县、岳普湖县、尼勒克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等地建立。涉及谷子、马铃薯、棉花、葡萄、鲜食玉米、核桃、红枣、饲草等经济作物。科技小院围绕这些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开展精准扶贫。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将与 “访惠聚”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脱困。

科技小院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实现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的紧密结合、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结合、科研人员与广大小农户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现代绿色高产高效农业技术的研究、传播和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种科技支撑产业、推动扶贫脱贫的新的有效模式。

第三篇: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事迹

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路上有句话:“中国扶贫在西部,西部扶贫在**,**扶贫在**。”精准扶贫**省**州**县**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公司员工**,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村民淳厚朴实、相处和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活习惯须待改进。”**在 20**年**月**日的工作日记里,记下了初到**村的第一印象。

**村地处大**腹地、国家级贫困县**县东北部,是县里***个贫困村之一,一个纯彝族聚集的村落。全村***户***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了四分之一,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回想起来到村里的第一天,**说:“以为村里会举办一次欢迎仪式,结果村子里冷冷清清,偶尔在道路两旁看见几名扎堆喝酒的老乡,披着查尔瓦坐在地上,默默地看着我。”原来,在**之前,**村已经换了两名第一书记,村里对他的到来同样认为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他听在耳边却记在了心里,没有过多的承诺,更没有高谈阔论,只诚恳地对大家说了一句:“乡亲们别着急,我们村一定会好起来的!”

摆在**面前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要致富先修路,硬化道路要通起来;基础设施建设要搞起来;特色产业的优势要强起来;薄弱的村集体经济要做起来;确保在 2018 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在**村村委活动室和每个贫困户家中,这些“硬任务”用图表标示得清清楚楚,十分醒目。在“脱贫计划示意图”中,贫困户人均收入要超过 3**元。这个数据虽然不高,但较之以往,这些数据已经预示着巨大的“跨越”。

领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正在**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特高压秦岭无人区野外工作现场。技术人员出身的他,多是和一板一眼的技术参数打交道,可自从担任了第一书记,他得和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从单打独斗的工作到带领大家一起奔小康,从一成不变的数据参数到实时变化的大事小事,被大**太阳照得愈发黑亮的**,他身上的变化、角色转换,看似简单,却又真的不那么简单。为了尽快转变工作角色,在 20**年考核期间,**为学习其他地区脱贫攻坚经验,主动放弃陪产假,参加了省国资委验收考核组工作。

一、人越晒越黑,脸皮也越来越“厚”

村里狭窄的土路,一遇雪雨天气,便泥泞不堪,给村民的出行和作物的运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抓住上级扶贫的政策机遇,厚着脸皮多次前往**县交通局,为村里争取到了提前实施“村村通”的工程项目。从此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

路修好了,可是**还是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一到傍晚,城市里的路灯亮了起来,灯火通明,分不出是白天还是黑夜。可是在村里,随着夜幕的降临迎来的却是黑黢黢的一片,村民出行十分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厚着脸皮”回到“娘家”公司寻求帮助。以“真情帮扶”为宗旨的**电力设计咨询公司领导听取报告后,非常赞同他的建议,马上策划实施了“点亮美丽乡村”亮化工程,在全村范围内安装了 70 盏太阳能路灯。村民们都激动地说:“路灯不仅让咱村的夜亮了起来,更让咱的心也亮了起来。”

二、大老爷们儿变得越来越唠叨

一见到村民,**就开启“唐僧”模式:“公路上有牛粪要及时的铲了啊。垃圾不要随地乱丢。小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我们一定要爱干净讲卫生。平时要洗手、洗脸、洗脚、洗澡……”

跟着**在村里溜达,碰见贫困户纳吉尔聪正在院子里搞卫生。虽然破旧的土坯房内阴暗、简陋,但收拾得却非常整齐,生活区、杂物区有序分开,一丝不乱。“郑书记让我们比赛,卫生搞得好可以得到奖品。”纳吉尔聪笑着说:“比赛归比赛,我们家里现在越来越干净了,整个人的精神感觉也越来越好了。”

他所说的“比赛”,是第一书记为了让乡亲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想到的激励办法,每月定期开展“卫生家庭”评选活动。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成效也非常显著,乡亲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

在**的努力下,前不久新落成的**村生活文化广场,又让乡亲们切身感受到了文明卫生的舒适惬意。这里有公共浴室,公共厕所,篮球场,乒乓球台,还配套修建了看台、梯步和体育健身器材,成为了大家最喜欢的活动场所。

村民家里是鲜有厕所的,“想上厕所坡上跑”是村里的真是写照。广场上的公共厕所刚竣工那会儿,使用频率之高让**兴奋不已。可没过多久,又碰到了新的难题:村民们上厕所不用纸巾,使用最多的是菜叶、石头、瓦片,这让刚刚修建的冲水便池堵了一次又一次。为了改变这一微小的卫生习惯,**又唠叨起来,他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到村民家里走访调研时也强调:“上厕所要用卫生纸,不要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边不停地教育,一边坚持向厕所内投放免费纸巾,确保随时有厕纸,还每个月向村民发放免费卷纸。

**村的公共浴室,是整个乡、整个**县建成的第一所免费公共浴室。浴室试运行期间,大家对这个东西既好奇又新鲜,可就是不好意思过来用。这不行啊,必须让大家克服这种陌生感和不适感。**寻思着,决定先让敢于尝试的村民和村组干部带头使用,又找到村妇联主任,说服她带头使用,再由他们向其他村民讲述使用感受。还别说,这招真管用,村民们陆陆续续地加入到了洗澡的队伍中。“有了这些公共设施,我相信,乡亲们日后的卫生习惯一定会有长效改观的!”**

很有信心。

三、脱贫不能等“输血”,必须自身来“造血”

精神面貌改善了,怎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把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一直萦绕在**的脑海里。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村的实际情况,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第一书记**一直在积极寻找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探寻发展的新思路。

一是花椒试点种植。为了有效利用村内不便耕种的坡地资源,经过多次调研,他选择实施了“红花椒试点种植”项目。为了降低风险,**先找了***户贫困户进行试种。通过市场调查,如果项目能够试验成功,每户贫困户可实现年增收上万元。

二是提高本村特色中草药附子种植技术。**县的附子早已名声在外,而**村的附子又是品质最好的,可亩产量却远远低于同样以种植附子闻名的江油市附子。**将江油的农业专家请到了村上,给村民讲解科学种植附子的新技术,让多年传统种植方式的村民耳目一新。

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他又动员贫困户发展起鸡、猪的生态养殖来。把一些有作为、敢尝试的致富带头人和先进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娘家”公司负责提供启动资金以及后期的培训费用等,引导他们加快发展步伐,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认为,遵循村民的种养殖习惯,改进一些明显落后的种养殖技术,主要控制好风险,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即可。“大包大揽、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主观意志为村民设计发展蓝图,反倒会捆绑村民的手脚,限制大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智力帮扶很重要,必须阻断贫困代际遗传

到**村当第一书记没多久,**的小女儿出生了。身为父亲的他每次看到村里

本身年龄还很小却背着比他更小的弟弟妹妹时,看到小姑娘瘦小的身影却背着大大的背篓时,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和天真的笑容时,柔软的心便一次次地被触碰着。

在前不久的一次村里孩子愿望问卷调查中,**发现许多读书孩子的愿望,仅仅是拥有一套可供自己学习使用的课桌椅。“他们喜欢读书,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就在今年六一,孩子们的愿望就很快实现了。

**到**村的短短一年里,他的努力和用心,已让村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的发展多次获得了上级的赞许,个人也多次得到县、乡的肯定,村民更是彻底改变了当初的怀疑,一致称赞他是一位肯办实事,值得信赖的第一书记。

第四篇:精准扶贫帮扶典型材料

求真务实促脱贫 凝心聚力谋发展

——XXX扶贫帮扶典型材料

精准扶贫帮扶行动以来,XX县XX镇XX村由XX同志联系包抓。他心系群众,真帮实扶,先后多次来到大咀子村,走村串户摸底调研,与镇村干部一起,明确发展目标,研究帮扶重点,为大咀子村与全县、全市、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前算后定计划。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XX帮扶的贫困户是XX村孙得翔和李有国。两户贫困户均因学致贫,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农作物种植,2016年人均纯收入都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如何实现脱贫致富,带着这个目标,XX先后多次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子女上学、耕地面积、种植结构、养殖规模等方面的情况,切合实际的制定了“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积极开展钙果种植、发挥低保兜底作用”的帮扶计划。

翻来覆去讲政策。贫困户孙得翔残疾在身、文化水平低,对一些惠农政策的了解掌握较正常人落后,为了从“智”、“志”上解决贫困问题,XX利用周末和下乡帮扶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在精准扶贫贷款、全膜覆盖、养殖优惠政策、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等惠农政策上进行反复讲解,逐渐打开了孙得翔的脱贫致富思路。针对贫困户李国有传统种植方面经验多,新种植品种专业技术掌握少的现状,XX专门从网上学习钙果种植技术,多次去市农技中心向专业人员请教咨询,目的就是为了让李国有种植钙果少花钱、不赔钱、多赚钱。

真抓实干创佳绩。如何培育壮大富民产业,这是XX考虑最多的问题。为了让大咀子村农户发展致富,XX亲自带领自己的联系户及经验丰富的养殖农户到宁夏等地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引进先进技术。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在多方调研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他为XX村提出发展集饲草加工、肉牛养殖、种牛培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肉牛养殖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和租用的入驻方式,运用合作社管理加农户参与的运营模式,推动XX村肉牛养殖产业不断壮大,为全村致富产业多元化起到积极推动和示范作用。

第五篇: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篇一:XX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开发促发展拓宽渠道惠民生

XX市XX县XX乡XX村先进事迹

XX市XX县XX乡XX村位于XX市XX县南部山区,距XX市公里处,下辖

个自然村,全村现有户, 人,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实现了全村脱贫。XX村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抓手,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以发展 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养殖和枸杞、钙果种植及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为辅助,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使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名列全乡的前袤。

XX村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2009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13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设施农业建设先进村”。XX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做法如下:

紧抓机遇求发展,扶贫攻坚惠民生

扶贫攻坚,事关民生社稷,意义深远。XX村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人畜饮水基本靠水窖储藏的天然有效降水,全村无一条硬化路,农村住房85%都为土坯房,只有少量砖瓦房。贫困人口占全村总户数的40%左右。

近年来,XX村在XX市委、政府,XX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机遇,村两委班子将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第一发展要务,结合

本村发展条件差和农民居住条件落后的现状,确立了发展村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新思路,依据全村实际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解决温饱、尽快脱贫、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紧抓扶贫机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步伐,有效改善了全村居住环境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XX村村两委班子为了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带头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早出晚归,跑资金、跑项目;先后争取了一事一议项目、市场建设项目、XX村加油站建设项目、千亩枸杞种植项目、250亩欧梨种植项目、自来水入户工程等一系列普惠于民的项目、政策,为XX村脱贫致富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调整产业促发展,脱贫致富得民心

XX村地处贫困山区,环境、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群众不能实现脱贫致富梦。村两委班子积极与XX乡党委、政府及农牧、林业等部门协调,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以 产业为主导产业,种养殖相互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解决全村干旱缺水导致

收益低的问题,村两委积极与上级水利部门协调,申报项目,争取资金900万元,修建20万方蓄水池1个;通过动员鼓励全村能人,积极筹集资金630余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20公里,新打及配套机井63眼,使全村45920亩耕地得到正常进行有效补灌。

XX村坚持以为扶贫开发增收产业,为了解决办法贫困户 脱贫,村两委积极为弱势群体向市扶贫办、及上级部门争取扶贫双到资金,帮助贷款,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使贫困户收入不断提高,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几年发展XX村农户压砂地规模快速增长,总面积达到4.6万余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31元。比2000年翻10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扶贫标准,全村达到整体脱贫,部分群众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

针对XX村群众历史由来发展养羊的习惯,为了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村两委班子确定把发展养羊作为全村第二经济产业,并积极与市农牧、科技等部门联系,为群众进行养殖技术指导,逐步扩大了全村养羊规模。目前,XX村羊只存栏数达到5200只,创造年经济收入22.8万元,充分利用羊粪作为无污染有机肥料,不但起到品质品牌保护,而且还做到了优势产业互补,使全村解决了生产模式单一的局面。

2012年,XX村两委班子面对现有农业产业老化的问题,积极探索后续产业发展新路子,先后引进了枸杞种植、和钙果种植试验。为充分调动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村枣瓜间作2900余亩,建成了百亩枸杞种植示范园区,钙果种植250余亩。目前,探索老砂地后续产业发展是村两委的主要任务。

改善设施促发展,村队旧容换新颜

XX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散居住的村庄环境,加上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条件严重滞后等影响,不但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而且还制约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更严重影响XX村农民脱

贫致富步伐加快。为改变全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村两委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村民居住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硬化红圈、三合新农村巷道4800米、埋设供排水管道1万米,新修生产道路2万余米;为了村庄环境面貌,修建垃圾池20个,配置垃圾箱38个;沿公路两侧栽植刺槐17000多株;对69户进行了改厨、改厕、改能;在新农村建设刚开始时,群众不理解,参与建设热情不高,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共同商讨方案,走家窜户搞宣传,说服群众,村两委带头 “拆土坯房、改厨、改卫”,让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调动了村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由“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村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90%以上的村民住上新砖房。

目前,全村80%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柏油路贯通5个自然村,客运班车天天发,大大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初步实现了村庄巷道硬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改造后的新农村,有了干净整洁的厨房,有了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通过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扶持,大部分群众安装上了太阳能,清洁能源和淋浴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针对群众农闲季节无文娱项目的情况,XX村为了加强全村文化阵地建设,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万余元,建

成“农家书屋”1座,藏书2000余册,图书品种涉及文学、科普、儿童读物等多个种类,为村民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受到了村民的欢迎。为了活跃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村两委专门为各队购买音箱设备,由村干部带头在全村范围内跳起了广场舞。

互助资金解民困,集体经济增效益

资金短缺是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颈。为解决群众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XX村积极向上级争取互助资金项目、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2009年以来,XX村争取国拨村级互助资金30万元,通过农户入股13.3万元,每年向贫困农户投放互助资金33.3万元。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村级互助资金项目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大力扶持了贫困群众的产业种植自己不足问题,受到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群众亲切地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增收致富的好帮手”。自2012年以来,XX村共争取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余万元,充分解决了群众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

XX村通过实施分配开发战略,从而摘掉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帮助扶持全村贫困户及早脱贫致富,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村两委反复讨论研究,千方百计想办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贫资金有效整合,投资30万元新发展村级集体压砂地315.8亩。经过几年运作,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也使得村级集体每年收入5.5万元,让XX村走出了“空壳村”行

篇二:精准扶贫发言材料

在全市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 小组会议上的发言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我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区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村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全区先后3次组织专门力量对61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村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识别贫困人口1.66万人,并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平川区“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区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按照每村1名包片领导,2名驻村干部的人员配备标准,全区抽调36名干部在贫困村组建12个帮扶工作队,每月至少进村1次,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中心村建设起来,把偏远村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乡村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管“好”扶贫资金,确保精准扶贫“准确滴灌”。

为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我区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从4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实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扶贫管项目、财政管资金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按照计划、执行、监督三分离的原则和管理方式,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财政报账制度,做到 “七个坚持”:坚持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并按规定工作日划转,坚持按批准的扶贫计划拨款,坚持按项目建设进度拨款,坚持按规定的比例拨款,坚持资金拨付逐级审批,坚持以合法票据报账,坚持在项目验收合格 后拨付质保金。三是实行检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建设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完成后由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四是实行公开机制。项目资金到位后,扶贫、财政联合发文,将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各乡镇,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同时,在项目实施乡村通过公告公示牌进行公开。

---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级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以区委区政府为搭建平台主体,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通过“渠道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财政专项资金投向,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削减专项资金项目数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合理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扶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村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篇三: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

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

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

**山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记**县**镇**村村主任**带领全村成立高山生态蔬菜合作社助力全村贫困人口脱贫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村积极寻求合作发展之路,发展高山生态蔬菜成为全村唯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立足 “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依托**山区季节差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蔬菜种植,坚持以反季节蔬菜促增效,以产业促增收,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贫困村和精准扶贫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合作共赢

**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了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好多地方的农民以合作社为支柱,率先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最终实现了增收致富目标。**村村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后,一阵兴奋:“为什么我们不能建立合作社带领父老乡亲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呢?”,他深深的感受到**村地处县城**山区,正常种植的蔬菜比县城内其它地方要晚上市半个来月,且种植的蔬菜生长周期长,蔬菜质量非常优良,口碑也很好,由于产量少没有形成产业,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就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这个季节差,打好**村生态蔬菜种植反季节牌。**年初,他借助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部国家法律和全国开展精准扶贫开展这一国策,自筹资金50万元发动全村蔬菜种植大户参与发起组建了**县**镇**村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年,他又多主奔走找项目,争取贷款资金,建立了100多亩的反季节生态蔬菜种植大棚,当年生产生鲜蔬菜100多万斤,助农增收200余万元。并与县城猛洞河、万家、佳又多等大型超市鉴定了长年蔬菜供应合同。稳定了态蔬菜产销链条,稳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为最大限度增加贫的困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增收脱贫目标,合作社一方面与县农业局、继福种业等农业科研机构联系,立足本地资源,广泛采用本地品种,优化种植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好系列服务,严格履行合同,争取广大农民信任,最大限度的为民谋利。2015年全村生态种植面积达到200余亩,50%以上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整户加入和采取技术指导等形式享受了合作社的实惠,全村农民增收明显,为2019年全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生产发展基础。

二、依托地理优势,做大蔬菜产业

**镇**村位于县城南边海拨1300多米的**山区,地理环境丰富,辖区19.1平方公里。全村共计 4 个村民小组 248 户 1080 人,劳动力

350 人。田土面积 1735 亩,其中稻田面积 375 亩,旱地面积13**亩。林地面积 2050 亩,其中:油茶面积 278 亩,退耕还林105亩,全村属沿山冷凉灌区,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和地域环境造就了生态蔬菜的品质,得到县城区市民的一致认可,改变了过来种出的菜上市不上不下没有市场,多以散户自产自销卖不上价钱。合作社成立后,利用反季节栽培种植技术,采取集中打捆销售,不仅入了超市,还成了消费者抢手的香饽饽,特别是反季节本地蔬菜深受城区市民的欢迎。**村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主任的带领下一手抓产品质量、结构,一手着力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合作社产出的蔬菜保持原生态,符合当地老百姓一直记忆的味道。**主任对合作社的种植户实行“七个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提供农具、统一提供技术、统一肥料配方、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规划采收、统一包装销售。从而使生态蔬菜种植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确保了“**生态蔬菜”的品质声誉。

三、发挥合作职能,真心助民脱贫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从**年起,合作社成立这初就积极与全村贫困户开展蔬菜种植扶贫模式探索。合作社采取自愿带土地加入的方式,合作社再根据土地情况合理调整种植品种,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种植规划,解决技术难题,谋划销售渠道。通过不断摸索**村先入社的村贫困劳动力年均收入达到了1万余元。合作社在推动本村贫困人口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经过近两年多的发展,共带动全村贫困人品1**余人,涉及贫困户40余户,入社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稳步提升,人居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全社在**主任的带领下2020年与全团同步实现小康充满信心。

下步,据**主任介绍,将多方争取资金,建一个蔬保鲜库,提升**村生态蔬菜市场竞争力。组建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争取扩大销售地域,立争成为湘西地区蔬菜产业的龙头产品。并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继续吸收贫困人员,做大做强生态产品,逐步辐射周边村落,争取全村早日实现脱贫梦想。

第六篇:“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汇报材料

“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按照区委安排,我负责联系帮扶xx镇,当前所联系镇、村各项工作按部就班、持续有效的推进,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所联系帮扶涉及xx镇xx村8个村438户帮扶对象,同时,联系政协企业界委员联系帮扶16户,共计联系帮扶454户。在联系帮扶中,涉及审计局、残联、武警中队以及乡镇及驻地单位帮扶联系干部71人和政协企业界委员8人,当前,所联系对象已经全部完成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和结对对象见面把脉、结对帮扶建档挂牌等工作,“精准帮扶”逐步推进。

二、当前落实的措施

1.高度重视抓认识,明确任务保进度 扶贫帮扶联系工作一启动,我庚急组织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在讲清目标、理顺思路、提升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将帮扶任务明确到单位第一责任人,将完成时间明确到每个村、每个项目。区残联、区审计局克服单位工作人员少、帮扶任务重的困难,第一时间进村入户,进行与对象户面对面的调查摸底、一户一户填卡留档、一人一人的交心把脉,对整个全村和所有帮扶对象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帮扶双方凝成合力。目前,xx镇华荣村、璧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推进和帮扶对象效果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其余各村紧跟而上,正在抓紧实施和全力推进中。

2、针对实情抓谋划,科学规划定目标 根据联系片调查,几乎所有村存在无产业带动、无基础支撑和无技术引领、无资金发展、无劳力劳动的“五无”状况。启动工作后,我们根据实际,进行户户规划,村村规划,当前,已经明确联系帮扶短、中、长期规划。其中,整个xx镇明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8个,已经启动华容村村道路、凤鸣村村道路等基础建设6个。整个确定产业帮扶计划6个,其中xx镇全镇经济发展规划,华荣村产业发展和凤鸣村柑桔产业大户培育和产业面积扩展规划已落实具体实施办法和帮扶联系责任人。同时,按照户户见面的要求,对454户农户的联系帮扶,已落实干部一对一对接,每户帮扶时间、办法已明确。在规划中,坚持根据实情找路子,做到科学有效,规划明确到了一路一水一户,特别是对需要长期帮扶和重点帮扶的,进行了当前应急帮扶规划,以确保整体联系帮扶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3.固本强基抓落实,稳步推进助增收 牢牢把握“三覆盖”原则,做到了整合资源抓帮扶,走进基层抓帮扶,走进农户抓帮扶。一是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其中华荣村村社道路改造、连接凤鸣村村道路硬化等工程已基本完成,凤鸣村10.5公里村道路硬化已完成8公里,剩余2.5公里硬化近期将全面完成。二是产业帮扶初见成效。纤细帮扶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xx镇实际情况,通过技术帮扶、物资支持、资金援助等办法,将帮扶对象产业扶持作为切入点,取得了明显效果。例如,华荣村贫困户石素萍。全家3口人,结对帮扶前由于缺少技术和资金,年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区残联确定扶持其进行养猪项目的帮扶,在技术培训、物资帮助等措施实施,目前,该户年收入已达3万余元。该村对象户石维平,全家5口人,具体实行种养结合的帮扶办法,年收入已达到2.6万余元,人均5200元。同时,积极与区内潮州三环、龙运鞋业等龙头企业联系,在xx镇解决帮扶对象就业近100人,帮扶成效明显。

4. 注重协调抓推进,攻坚克难添信心

一方面是鼓舞士气。坚持联系单位干部深入一线,时刻鼓舞干部对帮扶联系工作要树立“克服暂时困难,创造条件推进”的思维,保持自己所带队伍战斗力强、积极性高。另一方面是加强协调。既帮助帮扶单位找项目、找办法,又引导帮扶户自救自强,树立“靠自己双手描绘自己致富蓝图”的思想,增强帮扶户自身不怕暂时困难,有骨气、有志气改善贫困的信心。第三是自我加压。认真带领全体干部,针对联系帮扶对象中存在的难点,在落实帮扶人员具体帮扶的同时,坚持自我加压,帮助结对单位和干部推进工作。例如凤鸣村三社对象户冯国学,全家3口人,两老一残,历年靠低保和残疾补助为生。该村对象户向礼富,全家2口人,一女远嫁,住房危房,两人已经基本丧失劳动力,仅靠种植少量田土为生。像这样的帮扶难度较大的对象户,我们按照当前解决基本生活、逐步注入产业发展、找准信息渐次推进的办法,一户一户把当前能够解决的具体困难和长期需要办理的难点进行梳理,保障了整个联系帮扶工作推进。

三、不容忽视的问题

1.联系片区基础建设水平待提高。现有农业、企业、道路与帮扶目标实现的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联系片区富民产业支撑较薄弱。缺乏劳力是联系帮扶对象的一个相同点,严重制约帮扶办法的实施。同时,科技落后、人才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帮扶联系村几乎没有自身的特色产业和大产业,帮扶难度较大,发展后劲弱。

3. 联系片区农民增收空间较有限。帮扶村地处边远乡镇边远村,受道路、水利、天气、土壤以及自身条件制约,帮扶规划实施有待加快。

四、下一步工作的办法

一是继续加强舆论宣传。对所联系镇和机关部门在舆论宣传、信息上报、经验总结方面再强调、再深化,让舆论宣传不停留在点上,有深度、广度和氛围。对机关帮扶干部和帮扶对象户加强思想引导,杜绝畏难情绪,提高干部帮扶扶贫和群众自身努力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强力督促规划实施。按照进度,检查和规范管理帮扶档案建立、入户见面、具体帮扶办法落实等情况,做到对帮扶村和户要解决的问题心中有数,以督办帮扶各项措施落实有力。

三是全力突破难点制约。对受地理条件、资源因素和个人家庭原因等难点制约的对象户,再找新办法,深入挖掘潜力,是帮扶联系实实在在接地气,找到真准实现帮扶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定时就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帮扶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工作新成效。

四是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对联系帮扶联系镇和村以及单位、干部开展工作加强督查、督办,保持落实上不放松,督查、指导有力度。重点督查“走基层”和“三覆盖”工作实效,督查群众的满意度,推进工作见成效。

上一篇:精神文明单位汇报材料下一篇:经理试用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