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快速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快速作文就是在课堂上写作文,从“快”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素质。文章从实施课堂快速作文的益处、以“快”为主的课堂快速作文实践、完善课堂快速作文的评价体系三方面对课堂快速作文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快速作文;课堂同步;个性化

作文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与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有关。传统作文教学分为“命题指导”“学生写作”和“批改讲评”三个环节,这本身是非常完整的教学程序,无可厚非,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教师指导比较笼统,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笔,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写作。评改以教师为主,学生往往重视作文分数,而对教师的评语却很少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快速作文教学进行探索。

一、实施课堂快速作文的益处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素质。有滚动训练的制度做保障,学生可以快速大胆地写文章,甚至可以“胡写”。因为后面的修改会保证他们不再胡写,而是逐步按照作文要求来写,以达到创新的目标。这样,从“快”切入,从“胡写”“有话可写”到“按要求写”“写出好文章”,学生的写作素质逐渐得到了提高。其次,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潜能是巨大的,在一定外力的影响和刺激下,未开发部分的潜能可以被唤醒和激发。经过课堂快速作文训练后,学生的写作速度可达每分钟30字到50字,甚至更快,思维的敏捷度也会得到提高。也可以说,开展课堂快速作文训练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二、以“快”為主的课堂快速作文实践

(1)挖掘范文的训练点,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快速作文训练一般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第二课时写作。教师应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写作训练点,并根据班级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适时、灵活地进行分层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写起来。例如,教完《黄山奇松》一文后,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课后训练点——黄山奇松的命运。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它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教师点拨之后,绝大部分学生能迅速动起笔来。有一位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迟迟难以下笔,于是教师适时降低要求,该生丢掉思想包袱,终于畅所欲言。

(2)指导过程采取“放大细节,全息解剖”的方式,提高实效。课堂快速作文包含的因素和环节很多,问题往往出在一些并不被关注却十分重要的细节之中。因此,教师需要将这些细节放大,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进行全息解剖,发现问题,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认识更到位。

(3)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去,实现对作文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去,一边巡视学生写作情况,一边提醒写字姿势。有些学生缺乏持久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忘记正确的写字姿势。他们有的背脊歪着写,有的斜着写,有的趴着写,这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影响写字质量。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在誊写作文时,有些字不会写,教师可以教他们写;有些词语使用模糊,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学生一起推敲。特别是那些写作中的“弱势群体”,出现遣词造句上拿不准的情况时,教师应该耐心地点拨、引导,帮助他们体会用词的精妙,从而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在学生誊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多多交流,能弥补批阅作文的缺陷,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师生同作文,能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写作文,学生用一节课,教师可用15分钟,并当堂朗读,然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讲解和指导。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写,曾经想怎样写,为什么不那样写,还可以怎样写。这样的指导,比空讲理论有用得多,实效性更强。

三、完善课堂快速作文的评价体系

学生对作文有没有兴趣,这和教师的评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学生快速成文的作文,教师一定少打80分以下的分数。每一次习作,都要选出优秀的学生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优秀的作文,不仅要在班级进行展示,还要推荐到报刊进行发表。这样的激励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要切实取得课堂快速作文评价的实效,多批少改、重在讲评是一条快捷高效的途径。包括多做多批,略批为主,尽量少改;当堂点评,分层批改,尽量面批;批语个性化,讲评有重点,提倡习作自改。具体而言,批语应有针对性,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要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也要指出不足。在讲评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同学,指出共同的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还要用委婉的语言说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进行改进。教师应把自改提高到重写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修改完善看成是更高的起点,使学生作文越写越快、越写越好。

四、结束语

经过两年多的强化训练,85%的学生可以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达到了教学目标。尽管课堂快速作文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生因快而字迹模糊,少数学生对写作仍相当吃力,多数学生还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些都是要强化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陆彩萍.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

作者:尹晓妤

第2篇: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相比于传统作文教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上体现了独特的优势。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有活力的作文教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以体验式教学理念进行小学作文教改的探索,更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构建了有效的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升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素养,能落实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核心素养的提出,相比于传统作文教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上体现了独特的优势。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有活力的作文教学。开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成为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近两年多来,我们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以体验式教学理念进行小学作文教改的探索,收获了一批显著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笔者从基本内涵、实施过程、体系构建、行动方案和实践成效五个方面,对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阐述。

一、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内涵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或机会引导学生亲历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激发写作动机,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从而让学生真切表达内心感受并獲得自主发展的作文教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具有主体性、亲历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贯彻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适应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课改趋势。

对人的关注,是体验教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体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忽视人及人的生命特性,开始关注学生生命需要和成长感悟。核心素养导向下,体验式作文教学彰显了传统作文教学所未具备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能使教师掌握有效、灵活的教学策略,不再为教作文而教作文;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得到激发,并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与成长感悟。

二、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

(一)理论探索,树立体验式作文教学先进理念

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之旅,由理论探索开始。笔者组织研究团队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学习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体验教学理论等,并认真研讨学习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优质课例。由此,让大家革新了传统作文教学观念,树立了先进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理念,理解并把握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概念、特征、意义等理论内涵。

(二)行动研究,推进体验式作文教学深度实施

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的深度实施,是依靠行动研究推进并落实的。我们制定体验式作文教学行动研究方案,每个阶段实施三轮行动研究,推进体验式作文教学深度实施,促进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创新,促进学生的写作方式转变。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边行动、边培训、边体会、边反思、边改进、边推广,解决体验式作文教学课改遇到的实际问题,使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为实践服务。为此,我们撰写了一系列的体验式作文教学论文,其中10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省级教育刊物,多篇论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项。

(三)策略探究,提炼体验式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在行动研究中,我们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的思考与梳理,侧重于理性的诊断、侧重于过程的逻辑、侧重于深刻的提炼,帮助教师深刻领会体验教学的新理念,并熟练自如地运用其策略与方法,从而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走向精彩。我们开展深度研讨,及时交流,对实践中提炼的案例进行归类和分析,归纳各种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对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案例和他人的案例进行对比,对各种实施策略是否有效运用作出客观评价。基于此,我们初步提炼了情境体验策略、情感体验策略、活动体验策略、探究体验策略、想象体验策略、审美体验策略等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

(四)平台搭建,拓宽体验式作文教学展示空间

为了让学生的优秀作文能够发表、得到展示,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每年为学生打造“四个一”的作品展示平台:一个公众号,一份作文报,一本作文集、一场作文赛。两年多里,我们建立了“体验式写作”公众号,定期发表了学生600多篇优秀作文;创办了“觉童作文报”,发表了学生多期优秀作文;主编了6本优秀学生作品集:《我爱我的祖国》《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成长的乐园》《多彩的生活》《中年级学生读后感作品集》《高年级学生读后感作品集》;组织举办了两场学校征文比赛活动:2019年纪念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比赛活动,2020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此外,我们精选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区级的征文比赛活动,获奖28项。

三、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的体系构建

在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我们重点梳理构建了两个体系: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体系和小学体验式作文写作技法体系。

(一)构建了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体系

我们构建了系统而完善的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体系,这一策略体系包括情境体验策略、情感体验策略、活动体验策略、探究体验策略、想象体验策略和审美体验策略六大策略,相关论文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家级、省级教育刊物上。

1.情境体验策略:以写作情境的创设为切入点,以活动过程的体验为平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2.情感体验策略: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发挥情感共鸣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动机,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真切表达内心感受并获得自主发展。

3.活动体验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活动体验一般有设计游戏、组织竞赛和动作操作三个方面的内容。

4.探究体验策略:通过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中创造出一些对他们自己来说是全新的现象、知识或规律,然后把自己的探究经历与感悟写下来。

5.想象体验策略: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丰富心灵,拓展思维,深化情感,让作文课堂焕发瑰丽的光彩。

6.審美体验策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和表达美,获得美感,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在身心愉悦中抒写所见所感。

(二)构建了小学体验式作文写作技法体系

我们从作文审题、立意、选材、布局、文采、创新等方面,探索小学优秀作文的写作技法,梳理构成了小学体验式作文的写作技法系列,相关研究成果编印成著作《小学新体验作文制胜技法》。

1.作文审题技法:①切中题旨,成竹在胸;②发掘话题,灵活变通;③吃透蕴涵,领会题意。

2.作文立意技法:①独辟蹊径,推陈出新;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③化虚为实,具体可感;④反弹琵琶,出奇制胜;⑤寓意于象,意旨深远。

3.作文选材技法:①去粗取精,以一当十;②丢伪存真,以情动人;③弃旧求新,捕捉热点;④避生就熟,感同身受;⑤点石成金,平中见奇。

4.作文布局技法:①片段组合,镜头剪接;②一字立骨,贯通全文;③一波三折,引人入胜;④欲扬先抑,以退为进;⑤回环反复,突出主题;⑥对比衬托,显示差别;⑦巧设悬念,曲径通幽;⑧画龙点睛,卒章显志;⑨巧妙过渡,承上启下;⑩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倒叙记述,曲折生姿;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5.作文文采技法:①选词炼句,精彩传神;②修辞表达,形象生动;③妙用经典,文采斐然。

6.作文创新技法:①拟题创新,先声夺人;②题材创新,旧瓶新酒;③构思创新,破除陈规。

四、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的实践成效

(一)探索了传统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立足于课程教学改革,融合了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和体验教学的理念与内涵,突破了传统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的掣肘,创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与模式,总结提炼出有效、灵活、系统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系,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为主的方法,每年制订三轮行动研究方案,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打造精品课例,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设计,提升课堂实效。

(二)更新了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教研能力

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更新了教师们的作文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们适应新课改形势的作文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了教师们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教学教研创新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同时,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打造了学校语文教科研品牌。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团队获得了可喜的教研成果,有专著、论文、微课、案例、教学设计、校本教材等。

(三)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落实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深化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落实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两年多来,我们积极为学生创设作品发表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学生500多篇优秀作品在学校“体验式写作”公众号、《觉童作文报》等上发表。另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区级各类征文比赛获奖28项,8篇作品发表在《广东教学报》上,13篇作品选编入《我和我的经开区》一书。

总之,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是一项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作文教学改革探索,力图解决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低效问题,为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现重要的突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批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果的应用水平。往后,我们还将在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评价创新、信息化教学融合应用等方面深化研究,提高作文教改的实效性和应用性,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ZJZD0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豆海湛,王林发.体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3.

[2]娄红玉.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

[3]杨会敏.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04(1).

[4]许方雄.体验式写作教学浅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7(7).

责任编辑 温铁雄

作者:豆海湛

第3篇:构建互动式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互动式作文教学遵循教学相长、互动交流、以人为本等教学原则,把教与学两个方面融为一体,有利于充分进行师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本文从前提、保障和目标等方面对互动式作文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 互动交流 尊重个性 营造氛围 激活想象

(一)互动式作文教学特征

教学互动式是一种遵循教学相长、互动交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把教与学两个方面融为一体,充分进行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交互作用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一种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其特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相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有利的环境。互动式作文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育性。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平等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加强。在互动中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学生的情感、期望和评价,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我认知、社会行为以及对人对己的情感态度。

2.持续性。互动的方方面面不只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是基于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这种互动不是一时的、间断的,而是在持续不断中发展和升级,构成阶段性发展周期,实现周期性教学目标。

3.相融性,即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相融合。互动式作文教学有明确的预期目标,是一种组织化的有意识的活动。但是互动式作文教学还包括课内外互动,以及其他几种非课堂内的非组织化活动,这就需要大量诸如课外读写交流等非组织化互动,以补充课内互动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互动式作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持续互动的状态。

4.网络性与系统性。目标互动、读写互动、教练互动、口手互动、课内外互动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网络”,各种互动式在“网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培养着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个“网络”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与其它语文教学互动系统共同构筑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共同肩负着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

(二)平等对话、尊重个性是互动式作文教学的前提

传统作文教学沿袭“命题—作文—批改—讲评”的老路子,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而互动式作文教学的优势在于顺应了语文新课改的发展潮流,变教师的单边教练为师生的双边互动,平等对话。这就为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可见,平等对话、尊重个性,是实施互动式作文教学的必要前提。

1.作文命题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命题,讨论命题,确定命题。比如每次作文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关注时事、感受生活,自拟一至两个作文题参与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作文题目参与班级讨论;最后师生根据作文训练目标共同确定一至两个能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开放性思维特点、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作文命题。学生参与命题的过程,就是感悟生活、激活思维、比较筛选、明确目标的过程,自然可以避免“老师命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交差应付”的“要我写”的被动局面,从而激发学生“我要写”的作文热情。

2.形式选择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少加限制、不拘一格上。人的思维特点各有不同,有的偏重理性分析,有的擅长形象描述,有的喜欢借物抒情。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近几年中考话题作文多受好评,就是因为它一改居高临下的限制性命题的单一模式,通过中考作文题搭建了一个以不同方式交流对话的平台,在表现形式和对话方式上给予考生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体现了对“创作”主体的个性尊重。

3.作文批改的及时性。这种及时性包括自改、互改和反馈批改信息的及时性。每次作文之后,都要鼓励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和训练重点自改、互改,写出有创意的书面修改意见,然后抽调部分作文进行评改抽样分析,找出典型材料,并及时将批改信息反馈给学生。评讲中要遵循师生平等对话的原则,紧扣训练重点,就荐评作品的优劣得失展开讨论,力求解决一个共性问题,总结出一条写作规律,使学有典范,改知错误,练有方向。及时反馈批改信息,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习作的重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4.作文评价的包容性。作为个性色彩浓郁的精神产品,作文难免有优劣高下之分,有时甚至会出现认识错误、思想偏激、风格怪异的“新新作品”。面对学生的奇谈怪论,如果教师横加指责、妄加反驳,很有可能形成唇枪舌剑、互不服输的尴尬局面,破坏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若适时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深入讨论,教师再相机点拨,在肯定其视角独到的同时,旗帜鲜明地阐述见解,则会赢得学生对老师评价的客观性、包容性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使之纠正错误,产生认识共鸣。作文评讲平等对话,不搞一言堂,允许各种不同意见存在,甚至以包容的态度、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有缺陷的作文可以为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科学激趣、营造氛围是互动式写作教学的根本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研究和创造的精神源泉。激发兴趣,就要依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去相机发挥。譬如,开学伊始,结合语文的工具性,谈写作能力与生活、与中考、与成就事业的关系,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去明了作文训练的意义、目标和主攻方向,增强其练笔的自觉意识和自信心;每次作文训练,都精心设计富有新鲜感、挑战性的作文命题,使学生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功的乐趣。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兴趣具有不可捕捉的多变性。只有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新鲜有趣、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教学互动氛围,才能保持作文兴趣的经久不衰。

营造互动式作文教学氛围,与最佳教学法的探索与选择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往往采用以下几种教学互动方式。

1.目标互动式。即采用序列定点训练法,以文体为块进行二次三次划分,确定阶段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力求做到整体有序,分解有点,“点”在课堂。比如“评论”可分“时事评论”、“思想评论”、“诗文赏析”三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又分“写作指导—范文示例—模拟练笔—交流评价—讨论总结”五步组织教学。师生紧紧围绕同一目标展开序列训练,课课有目标,堂堂有所得,可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写作训练情绪中,不仅不会觉得作文枯燥乏味,而且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期待感。目标互动式教学以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作文教学氛围为出发点,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共同参与、交流互动为训练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基本目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2.读写互动式。即以写作为中心促进研读课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写作,使读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如结合议论文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研读相关课文,借鉴其结构方式、论证方法和语言风格;结合小说阅读,或让学生写人物评论,或就某些同类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异同写综合评论;结合“序言”阅读,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习作集,试写自序或他序;读唐诗宋词,就鼓励学生自拟“李白与杜甫”、“豪放派与婉约派” 等研究专题,分类检索并研读相关作品和资料,写出见解独到而具有一定深度和力度的小论文来。这种读写互动的合理性在于,能够营造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发现欲和创造欲的驱使下去自觉主动地研读和写作,有效地培养读写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练互动式。即采用“下水教练法”,通过老师的“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到中流击水”,激发其习作兴趣。为了营造“创作”的小气候,笔者利用黑板报、橱窗、文学社刊等“发表园地”,定期举办“优秀作文展”、“校园散文作品展”、“小诗创作大赛作品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和发表欲。有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比读自己身边同学和老师的作品更感到亲切了!多读几篇老师和同学的作品,就会多几分写出好文章的信心和欲望!”这种师生互动的作文教学方式,突出了教师潜移默化的“身教”影响,远远胜于不切实际的空谈和说教,很受学生欢迎。

4.口手互动式。即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互动结合。口语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都包括语言训练和思维品质的训练,口手互动,可以有效地解决能说不能写或能写不能说等眼高手低、口手不一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口手互动要求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在平等对话、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谈论或辩论同一个话题,教师与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手写我口”。交流和辩论,才能碰撞出新的思想和观点,才能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口手一致,用书面语言构筑起来的思维大厦才会坚固而耐用。

(四)激活想象、鼓励创新是互动式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互动式作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鼓励“标新立异”,倡导发散性思维,赞赏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等等,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想象能力的培养,因为想象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前提。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1.激活想象,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想象的触发点。例如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监考教师拿出一个红苹果,很馋地咬了一口放在讲桌上,然后一句话也不说,只让考生根据这咬了一口的苹果当场作文。这无疑是激活学生想象力的有益尝试,也是对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一次检阅。面对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多数同学会想到生活中咬了一口扔掉或先让妈妈咬一口等诸多吃苹果的情景进而谈及勤俭节约和孝敬礼让的传统美德,这就难免落入就事论事的俗套,缺乏新意。生活是想象的丰富源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想象的触发点,让想象与生活及时代碰撞,就会闪出灵感的火花。同样是面对咬了一口的苹果,有位同学则以《天使的眼泪》为题,讲述了一个在北约狂轰滥炸中失去父亲的小女孩,守望着一只残缺、发黄的苹果祈祷和平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把一只苹果和“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巧妙联系起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站在人类和平的高度,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借助想象进行艺术创造,无疑是这篇想象作文出新出境界的秘诀。

2.激活想象,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到事理或哲理。《语文学习》曾刊登一组颇具启发性的想象能力训练题。设计者画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不完整的圆、直线和曲线五种图形,让学生任选一个合理想象,以《某某形的启示》为副标题,自拟正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这种把想象和议论结合起来的命题形式是一个很好的命题创意。五种图形乍看是孤立的,只要把它与社会和人生联系起来,就会找到颇具哲理的科学命题。《人才培养的塔尖》《生活就像爬大山》《根基不牢难负重任》《缺憾也是一种美》《正直,为人之道》《延伸自如适应社会》《坎坷也美丽》……这些想象科学而颇具创造性的好题目,无不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光华。

3.激活想象,说到底就是要激活人的思想和情感。思想贫乏,情感苍白,没有丰厚的知识和文化积累,纵使有较强的文章架构能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也很难写出有份量有文采的想象作文来。要达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文心雕龙·神思》)的境界,关键是要有知识、生活、思想和情感的积淀。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神思”的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思想深刻、情感丰富而健康,才能匠心独远,使想象达到一种较高境界,写《猪八戒重返高老庄》、《假如我当市长》这类想象作文才会得心应手。怎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师生对话交流中砺练思想和情感,是激活想象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位哲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一手托着鼓励创新的金杯,一手握着封杀创新的利剑,一念之间,可以成就一名大家,也可以扼杀一个天才。一个关注民族命运、关心孩子未来的负责任、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应勇于担负起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责任,在互动式作文教学中,让师生的思想和智慧撞击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周娜.新课程:语文教育这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潘新和.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M].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1999.

[3]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李斌辉.论学生写作效能感的形成[J].教育评论,2004,(1).

作者:金华兵

第4篇: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

写作的重要性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之重大家也都清楚的很,作文教学的现状令所有的语文教师头疼和困惑,提到写作文几乎每个孩子都害怕。我是我校作文教学和批改的带头人,说起我为什么会走上这条“上辈子不如人,这辈子看作文”的作文教学之路,这还要从2008年9月份说起。

那年,我新接手了一群一年级的孩子,我的孩子也被分到了我的班级。我自己的作文水平不高,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很无奈,看到那些会写能说的老师就自卑、羡慕,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够得到弥补,可孩子又偏偏在我班里,怎么办?我翻阅了许多关于作文教学的书籍,从网上也搜集了不少名家的作文教学经验,没有对我和孩子们实用的好办法,怎么办?手把手的教吧,我无路可走了,于是,我不得不走上了这条作文教学的摸索之路。

一、备课

当时,我们老师们手中的各种教学常规材料都有统一的要求和指定的文本,可作文批改和下水文却都没有要求,老师们的这些材料什么样的都有,教学常规材料检查时,只作文备课、作文批改、下水文和学生的作文本就得拿四种,忘拿哪种都不行。我平时爱干净、做事喜欢有条理,于是我把每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放最前面)和每个单元的备课、批改记录、下水文(每一单元为一部分)统一装订在一起,这样不至于丢三落四的,更便于了我平时的教学。

二、指导

A循序渐进

低年级每个孩子都会发两个《语句练习本》,这个本每页有6行,于是从一年级起,我布置的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把今天新学的生字中的五个拿出来,当作业,给这五个生字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慢慢到了二年级,要求提高了,每天除给新学到的5个生字组词并写句子外,还要尽量用上我们学到的关联词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是自己以前积累的好词,也可以变换不同的语气来写句子等。

进入三年级后,两周一篇作文。刚开始作文时,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学过的每一篇课文,明确每一篇课文都由几段组成,每段开始要空两格,初步知道文章最基本的格式。写作时,我降低写作难度,要求从最简单的写三段的总分总式结构的文章开始,哪怕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只有一句话也要有,最后在学习了多种写作技巧后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让孩子们会写作文。

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让孩子们记日记,记录下身边发生的平凡小事,生活片段:同学间的友谊、矛盾,课间游戏,因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大发脾气„„都可以写到日记中去,这就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尽管他们的日记内容很短,只有几句话,没关系,只要写就行,今天一行明天一行,时间长了,就为孩子们的习作积累了素材,作文自然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也许他们文中语言并不优美,也许文中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方法,但只要写的是真话,就是一篇好文章,我鼓励学生写真话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在我的摸索和实践中自然而然的遵循了“字词句段篇,循序渐进”的原则。

B、从说到写,口说我心

一年级时,每天第一节语文课我会先拿出2分钟的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今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什么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或是我知道的感触最深的事情等不同的话题,这样做除了想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外,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习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一二年级时,写作我从练习看图说话做起:先出示一幅图请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猜最后会怎样?最后学生再动笔写,把你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

三年级开始孩子们正式接触作文写作,在弄清楚写哪方面的内容后,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我写什么内容?互相交流交流,只说写什么,不要求具体说内容,只是互相启发选材范围,使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写什么,有话可写;在具体指导孩子们怎么写时,启发他们具体说一说写什么内容,注意说的顺序,说要清楚明白,语句要通顺,在交流中使孩子们知道怎样写,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有的孩子说得很少,我引导他们多说,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把文章写得长一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写一件事时,我会问: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写一个人时,我会问:他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他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他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写自己想到的时,我会问:你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从说到写,口说我心”自然做到了写真事表实情。

C、用好教材

课文是学生练笔的范例,教学时我:

首先指导孩子们掌握每单元训练重点,明白每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

其次以课文为主,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读好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揣摩作者的思路,围绕“顺序、特点、重点、想象”四个方面,具体教给孩子们有关观察和写作方法。如:我在作文训练重点“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地方”时,为了讲清问题,我就带他们在校园里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过程,在习作课上提供必要的词语,让孩子们有顺序地记下活动过程。(我这样提示孩子们:一进„„,我就看到„„,沿着(顺着、穿过)„„来到„„。我看到这里有„„有„„有„„还有„„)

最后,让孩子们用本单元最喜欢的写作思路把自己看到的和做过的完整的写出来。

我想,只有我们教给了孩子们“写”的具体方法,他们才会知道怎样表达具体,表达生动,作文才不再是记流水账。

D、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孩子们作文时我都要求他们写草稿。草稿写好后要从以下几步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一,让孩子们大声反复的朗读自己的作品;

第二,在反复的朗读中把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和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句或段落删去,把没说清楚的地方改清楚等等,只要是自己读着不舒服的地方、明显与事实不相符的语句都要修改;

第三,把写好的草稿和同桌或其他伙伴交换互改;

最后,斟酌别人的意见,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样,每个孩子都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改、在改中读。

三、批改

A、师评(教师批改)

孩子们写完作文后,我降低要求,正面鼓励。不把他们的作文和出版的同龄孩子的作品作比较,而是和每个孩子自己以前的作文作比较。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上学期,我下大工夫认真的批阅每一个孩子的作文:每一篇作文我都要给他们认真修改,指出哪个地方有问题,应该怎样修改会更好,标点符号应该用哪个,哪个字是错别字,每段开始要空两格等等都一一的为每个孩子指出来,希望以后要注意。甚至有的同学的作文,我都会为他修改后,再在他的作文本上整理出一篇佳作。我就是这样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孩子写好每一篇简单的作文,豪不夸张的说每批一篇作文,一个班50来个孩子,批完两个班的作文,中性笔的红色笔芯最少要用完三根;学校里没时间看,带回家来看,晚上困得实在不行了,站起来揉揉眼,瞅瞅那一摞厚厚的作文本,就对自己说:“再坚持看两本就行。”

为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我让孩子们画配画——给作文穿上美丽的新装:让他们为自己每篇作文,配上可爱的插图。这样那些不爱写作业的孩子也能交上作文本了,因为如果他们不交作业,画的图画就没有机会展示出去。另外,作为班主任的我创建了班级博客,把每次作文中优秀的作品发到班级博客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作家,这样孩子们写作的信心有了。同时,在孩子们的作文批语中,我还趁机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B、师生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赏语札记)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现在班额大了,一百多个孩子的作文,我每天看到深夜,一点都不夸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采用“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方法来进行作文批改,尝试让孩子们参与到作文的评改工作中,让他们学着评价自己的作文以及同学的作文,在评改中学习写作方法。

自主互动就是班内的孩子可以任意(好朋友、崇拜的同学、愿意帮助的同学、随意抽取)选择其他同学的作品来交换阅读。

赏评结合就是阅读自己选择的其他同学的作品后,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在同学的作文本上写出自己的理由;然后为好友作品写出赏语(同学互评);

同学互评从十方面入手: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在旁边面写上正确的字,并且写到批语处。

4.有几处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句号、引号、叹号、问号)

刚开始看作文先从这五条做起,因为这五条大家一眼都能看得出来,在文后的批语中要写准确,孩子们看

三、四篇以后,基本记住这五方面了,再继续一条一条的增加后面的要求。

6.看文章中心是否集中、新颖、深刻、准确:指导时教师用具体文章举例、比较来告诉学生什么叫集中、新颖、深刻、准确,学生从老师正反两方面的举例文中举一反三,逐渐把作文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选材

①文章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波浪线划出并在下面注明

②材料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在文章旁边注明

③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文章旁边注明

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在批改时,将中心材料用波浪线注明在文章的下面,同时把符合生活实际的材料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材料,分别注明在文章的旁边;最后将用材料的情况综合写进批语。

8.看文章结构:

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②过渡是否自然。

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或者自然

批语要写清这三点。

9.看文章表达方式(看是否符合文章体裁和作文指导的要求):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其次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章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文章语言是否简练、通顺(不是指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是否连贯)、准确,用词是否确切

这五条我把它归纳为“五看”,这“五看”有难度,要求在孩子们的批语中依次递加,逐步完成。

教师评语在同学互评之后我再批阅,批阅时对他们的作文和评语进行评价,写出教师评语;最后作者结合评语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写出读赏语后的感受——赏语札记。这样我的工作量小了,可孩子们在给同学批改作文中自然明确了写好作文需要做好哪些方面,达到到什么标准。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蹲下身子,走进孩子们的心中,精心准备每一节作文课,用心指导每一节作文课,童心示范每一篇作文,耐心批阅、修改孩子们的每一篇作文,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敢写作文,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写作文,让每一个孩子都写好作文。我想,我的付出或许暂时看不到成绩,但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与批改中,我和孩子们品尝到了快乐和踏实,而不是听到写作文就害怕。在上学期我校组织的作文考级活动中,我们把每个年级中选出的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供同学们欣赏、传阅。

现在,我校的作文教学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从上学期逐渐渗透到了低年级的看图说话教学中,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实践的模式已经整理成文,并发到了中国教育人网站,同时被评为“精华文章”,在2011年获得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连续两年的督导中都得到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今年,又成为博兴教育十大亮点工作之一,多次在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中得到推广。现在,我校低年级的看图说话教学也已经成为我校作文教学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条令所有语文教师头痛的作文教学之路上,我将继续摸索和探究更好的路子。

第5篇: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是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上作文课,教师没谱,学生头痛。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培养学生既会作文,又会“做人”的终极目的。我认为要在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下面就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活动,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活动。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每当此际我定会当仁不让。如每年春季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会和冬季组织的篮球运动会,规模大、观众多,广播台需要大量广播稿,弘扬“夺冠”精神,以震声威。我及时鼓励学生锻炼自己,帮助他们踊跃撰稿,投递广播台。大家兴致可高了,你一篇他一页的稿子纷纷播出,为运动员鼓了劲,加了油,为运动会添了彩。这一举

1 动,既锻炼了学生实地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现了,教与学协调一体了。同样为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还经常组织辩论会、“诗歌朗诵评优”、“优秀作品赏析”等活动,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如: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作一个读书笔记,抄写精彩语段、好词,并谈谈自己的感想。每周一收上来检查,发现好的语段在课上介绍并表扬,课后大家传阅,或誊好上“学习园地”供大家赏读。学生对这项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努力收集对写作有帮助的文字,并进行深入理解,作出简要评析。他们还根据文章的内容分门别类地配以五光十色的封面和生动活泼的插图,令人爱不释手。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换来的是学语文爱老师、爱学校、爱生活、爱作文、爱文学的浓浓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消除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作文有话可写了,教师指导也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了。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其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鉴于此,我觉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条件。

二、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须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本身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以高尚的师德,过硬的业务功底,肯做扎实的基础工作等几方面强化自身、优化自己,最后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因此我想:

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适度、适时和得法。讲的过多,面面俱到,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讲的太少,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又起不到点技的作用。比如作文前的指导,要变教师讲为学生观察或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加入,增强兴趣,活跃思维,以其达到从容成文之效果,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后,可让学生讨论“移山哪如搬家?”,学了《最后一课》,可让学生讨论“韩麦尔重返讲台后,小弗郎士该怎样学习?”,学了《猫》,让学生讨论“第三只猫的死说明了什么”,学了《废墟的召唤》,让学生讨论“你认为留下一部分废墟好不好?为什么?”等,大家经过讨论,既明白了范文的匠心,更觉得可写的内容很多,恨不得立竿见影,一吐为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提高,作文的思路捋顺,下笔自然从容不迫了。实践表明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作文的目的,获得了许多可写的材料,受到了“谋篇”方法的启发,作文变得不再是难事了,学生肯定会“有的写”,“乐于写”。这样的“主导”就真为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起保驾护航作用了。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师,没有不重视学生的实践的。我是这样认为和操作的:

1.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首先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实践中我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精

3 神享受,是记述自己,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投身其中,其乐无穷。

2、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教师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多方积累。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积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遇难不惊,提笔成文。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积极倡导参与社会活动。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社会生活色彩纷呈,变幻莫测,但课堂时间有限,课本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较少,只有带领学生涉猎课外,才能拓展视野,增强兴趣。采用的方法常是①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给学生口头锻炼的机会。根据学习内容明确主题,如:古诗词鉴赏,我熟悉的一个人,新闻播报等,学生为了不在说的时候丢脸,往往会查找资料细心准备,准备的过程也成了积累的过程。②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成语接龙、赛对联、猜谜语、新诗创作和辩论会等。③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表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学生大都竞相参加,兴趣倍增,有了兴趣,还愁不爱语文、不爱作文吗?

3、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还要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心

4 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教学中我发现叫学生结对子或以组为单位评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于是我就试行了。但在学生活动中,我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事先做好批改指导。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评改的步骤如下:首先是同桌互改,接下来小组互评互改,择优拿到全班念,师生共同评判,让大家充分发言,说明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作者在评判基础上再补充删改,最后教师择优选入班级优秀作文集。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搞下去,就不愁文章改不好了。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永远地成为过去。

第6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提要]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个性化作文”逐渐成为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因为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原来的作文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应试作文的弊端日益清晰地凸显出来,诸如思维方式的单一呆板,情感体验的苍白拘谨,结构布局的八股腔调,行文手法的如出一辙,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像、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使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使作文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教学实践从以下六方面展开论述:

一、倡导真实表达;

二、拓展作文空间;

三、鼓励个性表现;

四、培养创新思维;

五、培养个性化语言;

六、改革批改方式。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主动高级思维活动,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那么,什么是个性化作文呢?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个性化作文就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等。这些描述正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开去,个性化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象、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张扬个性,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一、倡导真实表达——个性化作文的源泉。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感情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置疑。作文个性化首先要求学生的作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有真感。

然而,综观现今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与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感情屡见不鲜。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

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转变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必求“真”: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是胡编乱造;务必求“诚”:即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由此,我们必须大声疾呼:“作文要真实!”真实出个性,个性是真实。

二、拓展作文空间——个性化作文的前提。

个性化作文就应首先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外部过多的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作文或课外练笔中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作文,无论是文章的感情立意、篇章结构,还是文章体裁、语言风格,都不必作太多的要求,要尽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学生充分展 1

示个性的空间。

1、作文命题个性化。

改革教材命题,让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产生命题,把作文的命题权放给学生,并给予较大的自由空间,作文可以有文无题,可以先有题后有文,也可先有文后有题,只要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就行。这样,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抒自己想抒之情,作文就有真情实感。让学生自由命题往往受到学生欢迎,完全能拟出新颖合适的极富个性的题目,用学生喜爱的有话可说的题目习作,他们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在作文命题个性化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将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命题优化组合,即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

如让学生以“我第一次„” 作文,由于“„”给学生留下了空间,学生非常得意地写成“我第一次感动” “我第一次当升旗手” “我第一次受批评”等等,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内容实在、情感动人。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题目的包容性、启发性十分明显。对这样的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有话要说,有情可抒,才能调动学生挖掘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写出富有个性的佳作,他们的思想水平、语文素养、个性特点都能在作文中得到展露。

2、作文内容生活化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地写,大力提倡生活日记、课外随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

作为课堂作文的补充,由于不受框框的束缚,生活日记、课外练笔更加自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篇幅可长可短,可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是一个片断;所写的内容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听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真诚高尚的情怀,也可以是有趣平凡的小事;可以写现实的眼前的景物;也可以是神奇美丽的幻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也可以评论名家经典;可以大江东去,也可小桥流水„„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随心所欲,任意挥洒。于是,每周汇到我眼前的课外练笔无所不至,无所不包,千姿百态,妙文迭出。有一些学生居然还写起了连续性的童话、小说。在这样的课外练笔中,我看到了学生一个个鲜活的自我,这里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实践证明:随笔、日记的确是块肥沃的土地,那里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3、作文体裁自主化

为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让学生自由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体的界限可模糊些,也要淡化记叙文为主的理念,我们可“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文体去习作,如诗歌、儿歌、童话、剧本、寓言、微言小说等。同样的内容可用记叙文写,也可用诗歌写,同样的主题可用寓言写,也可用童话写„„

三、鼓励个性表现——个性化作文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自始至终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引导。教师要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由个别到一般的启发,打开门扉,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的想象驰骋到很远的地方时,我们还要引导他们收住缰绳,回到现实中来。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既要大胆发挥,又要合情合理;既要舒展个性,又要塑造个性,把个性发展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2、鼓励。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不能用一个标尺去衡量。有的学生个性发展迟缓,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积极塑造自我。对他们的作文,不要只是指出不足,更要肯定进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时一两句鼓励的批语,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要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对一般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大胆追求新目标。同时,还可以在作文评分上下功夫,善于发现学生作文里的“亮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哪怕一个词语用得好也应予以肯定,因为学生也需要鼓励,需要享受成功的喜悦,当然,在给较高分数的同时,真心实意的指出其作文中的不足。

3、示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先要勇于表现自我——勤于写“下水文”,以文章显示自己的个性魅力,以个性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和勇气。

四、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作文的核心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

1、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而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却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①改写古诗。古诗句都有高度凝练,每个诗句都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文就是凭借《枫桥夜泊》这首短诗,弛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描画出落第考生张继孤夜难眠的落寞心境,令人拍案叫绝。再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②扩写内容。对写人记事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实理解过程中产生想象,对文章简略部分进行扩写,或加背景,或添情节。如《故乡》一文,“捡贝壳”、“看跳鱼”这些事情都写得很简略,而这些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学生会很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想象儿童天真烂漫、其乐无穷的心境,任学生尽情驰骋思想,自由地倾诉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

③续写结尾。有些文章的结尾比较含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借此时机,让学生当一回编导,设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学生自会乐此不疲。如学习《孔乙已》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孔乙已之死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尽情发挥,构思一篇《孔乙已之死》。

④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⑤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练习写《假如我是校长,我将„„》 《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等。

2、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反向思维、求异思维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之于写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石破天惊之感。长时间以来,人们总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某一面,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因此这就留给了人们思考的余地、思考的另一个空间。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并进而写出极具个性化的文章来。

如学习了《曹刿论战》一文后,学生只看到了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的一面,经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鲁庄公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如:广开言路、任人唯贤、虚心求

教,一个知人善任的古代明君形象跃然纸上,丰富了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五、培养个性化语言——个性化作文的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将自己的认识转化为文字,才能最终完善写作个性化。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写作个性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学习他人的写作风格时,学会综合运用多种风格去建构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个性化作文,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所谓个性化的语言,是指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有些学生作文,从整篇看,在立意、结构或技法方面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只要有闪光的语句,或锃亮的语丝,也应予以肯定,这样才能给学生个性化的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

1、用语应力求准确、新鲜。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贾岛“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便是最好的明证。

同时,用语应力求新鲜。如有学生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个句子:“愿您‘+’入我们的行列,‘-’生活的烦恼,‘×’上无穷的快乐,‘÷’去一切的忧伤。”(吴英霖《给罗斯福》)此句巧妙地运用了四个数学符号,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我们每天每时每刻与‘之乎者也’结伴,与X、Y、Z打交道,与ABCD交朋友。这还不算,我们还要参加鸿门宴看项庄舞剑,与苏轼荡游赤壁,跟诸葛亮联手擒孟获,然后又急匆匆进大观园参与贾探春的诗社,和贾宝玉切磋诗艺;接着便急奔十七大与胡锦涛讨论如何奔小康,再者与原子玩捉迷藏,研究‘父亲+母亲=我’的遗传学。”(魏晓霞《给分数制造厂的一封信》)用语诙谐、新奇。

2、多种句式的灵活安排可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而修辞则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很多学生在句式和修辞的运用上体现了自己的特色,打上了自己个性的烙印。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喜用排比、对比等,语言上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如“自信是钥匙,拥有它,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自信是桥梁,踏上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自信是阶梯,勇敢跨步,才能‘更上一层楼’;自信是船只,自由操纵,就能到达心中的目标„„”(徐倩莲《今天你是乞丐》;“我喜欢舞台上的魔术师,他用障眼法使人信服;我憎恶小摊上的‘魔术师’,他用障眼法让人‘吃苦’。我仰慕舞台上的魔术师,他给人送去欢乐;我鄙视小摊上的‘魔术师’,他给人们制造痛苦。大卫·科波菲尔是受人景仰的,不法商人却是人人嗤之以鼻的。”(徐倩莲《高明的魔术师》

有的学生则在修辞的运用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感动却在灯火阑珊处„„她就像一架古筝,时而小弦切切,时而高山流水;时而嘹亮如狮吼,时而婉转似莺啼„„”(徐秋琴《感动》)也有些同学的作文中常有一些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常格”,濡染着作者灵动的“情愫”,富有韵致的语句,更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胆呵护。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因为里面有太阳的味道。”表达出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如果老师或视而不见,或见了一棍子打死,就会扼杀学生灵性的率真剖白。

3、文句要有意蕴。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很多学生的文章里蕴含着这样的语句。如“我发觉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个世界,爱上了属于我抑或不属于我的一切。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也才能更好地活着,我开始成为它的信徒。春天的复苏,夏天的生机,秋天的萧然,冬天的荒凉,我都爱。”(徐秋琴《边走边爱》);“当我沿着父亲的皱纹慢慢长大,当我蜕去纯挚而苦苦寻觅崇高的人生观,忽然之间发现了自己正崇拜着父亲——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农民。

崇拜着父亲的平凡,崇拜着父亲的积极乐观,崇拜着父亲的随遇而安。”(魏国妹《崇拜父亲》)这些语句虽稚嫩,但颇具智慧灵光。

六、改革批改方式——个性化作文的拓展。

叶老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1、自我评价

在作文修改之前,教师应为作文评改定一个作文评改细则。但由于学生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每次作文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学生要有批改不同文体作文的准备。可让学生根据通用评分细则制定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具体评改细则,做到人手一份,为写作与评改提供借鉴。

学生自我评改的初改可作为作文初稿完成后的回家作业,一般在课外进行。要求学生对照作文评改细则进行自改,然后就“中心思想”“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定(即自评),附于作文之后上交。

2、小组互评

学生互评互改一般在课内进行。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①分组分工:一般以三至四人为一组(便于讨论交流,提高评改速度)、设一组长,负责本组作文的收发、传递、检查、督促和汇总工作。②提出要求:改前教师简明扼要地进行本次作文的评改指导。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结合相应文体的评改细则,细心批改,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③分组批改:每组四人,在组长的布置下轮流阅读批改学生作文。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认真的圈点批划,大到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小到字、词、句、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用符号圈出需要改的地方,划出写得精彩的句子,写出眉批和总批。在批改过程中坚持以个人为主,每人每篇均要写出个人的批改意见,特别是“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审视角度和阅读感受,提倡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并将其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表”上。④组内交流:个人阅读批改结束后,小组进行短时讨论,分析每篇作文的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就评改意见反差较大的进行讨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沟通思想后,进行重新评改。组内交流后,小组长汇总“作文评改记录表”的意见,将评语填写在学生作文之后。以上互评互改工作一般在一节课内完成,以便教师及时指导、检查。

3、开展群评

在通常的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之外,我还增加了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有别于小组互评,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只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静态的,而是多元的、动态的。

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个性,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使作文的个性之花处处开放。

参考资料: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2、《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3、《个性化作文写作浅析》 谢志礼 苏玉春 《语文教学通讯》 2004年第6期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纵论语文教育观》 李杏保 陈钟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第7篇:让学生在体验中易于动笔,乐于作文——我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探索与实践

让学生在体验中易于动笔,乐于作文

——我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探索与实践 广西钦州矿务局中学 马家骐 邮政编码:535038

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式作文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体验式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的外在表达,它需要作文者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我们认为,它具有多元化、个性化、临场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一、创设活动,通过参与诱发体验。

“接触了生活并不—定认识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而且了解其‘精蕴’,才能成为写作的材料。”“精蕴”即事理的深奥处细密处,这是学生在观察生活时很难认识到的,但如果给学生—个亲身体验的、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观察点,必能激发观察意向,揣摩观察方法,获取深刻而细致的“观感”(看到事物以后所产生的印象和感想)。如,我在让学生做一次自由作文训练前,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牛皮纸,并叫他们把纸架在两叠书上面,便提问:“同学们觉得它像什么?”全班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桥!”我又叫他们把纸拗成半圆,插在两书之间。“还像桥吗?”这时,有的说:“像!像石拱桥。”有的却灵感地说:“老师,我觉得它倒像天上彩虹。”紧接着,我又发给他们每人一枚1元的硬币,并放在“拱桥”上面(1分钟左右);又叫他们把“拱桥”变成刚才的“平桥”,也将硬币放在上面。问:“结果怎样?”“平桥断了,而拱桥没断。”“为什么呢?”这一“为什么”便点燃了全体同学的思维火花,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平桥没有两脚做支撑。”有的说:“拱桥比平桥坚固耐用。”更有的说:“平桥是豆腐渣工程。”„„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激情高涨,纷纷握笔铺纸,专心写作:《桥的断想》、《平桥和拱桥的对话》、《桥·路》、《桥为什么断了?》„„就这样,一篇篇优美的佳作便在学生们的笔下挥笔而就。

从这次作文训练,我深深地感悟到——要想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写出美文佳作,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应先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这一源泉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把“无米之炊”变成“有米下锅”,指导学生“心”入生活,“情”入作文,多角度多层面地体验生活。也就是说,作文引导学生应围绕四个“导”:导累,即引导学生积累语汇、素材,培养语感;导行,引导学生克服危难情绪,积极参与作文实践,敢于去写作;导思,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思考生活,并付诸文字,逐步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导情,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变把作文当作任务而为写作成习惯。

二、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因为,学习产生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教师就要有目的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师设法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

有一次,我给学生来一次全新的写作训练。在课堂上,我只做一个动作,要求学生就这个动作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一听这个消息,学生们开始都十分高兴。同时,同学们都在猜想着我的这一“奇异的动作”——

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拿起一支粉笔,手指轻轻一带劲,粉笔一下子成了两半。而后,我一松手,粉笔便自然落到地上。

“哇——”全班一片哗然。可是不久,同学们就全懵: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能写作文?怎么写?见大家惘然的样子,我笑着说:“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由这个动作你能想到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我相信大家都能写出一篇杰作!”老师的鼓励就是法宝,这不,下面又像沸腾的水一样吵开了——

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不叫作文,这叫营养过剩,消化不良!” 还有人说:“这叫浪费国家财产!”

甚至有的像吃了豹子胆:“老师就像个凶手,杀害了无辜的粉笔!”„„ 听着同学们发言,我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同学们的这些想法都很好,大家再大胆一点,思路再开阔一点就好了。”

这时,同学们经我这么一说,仿佛一下子开了窍,一个个竟提笔飞速地写了起来。不一会教室里便鸦雀无声了。

由这节作文课,我深深地认识到:原来,人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是头脑中想象的情景,它只要能激起学生对事物真切感受,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就能诱发学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境,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等。

三、利用影视,通过艺术诱发体验。

电影自身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教育性,将它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缩短事物间的距离,方便学生了解事物的特点与发展过程,可以把看、听、讲、写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他们的学习。因为,电影的银幕和银屏可以给学生打开广阔的视野,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紧密关联。再说,影视作品是各种表现手法的融合体,它包含了文学、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其中的一个镜头,一句对话可以触动人的心弦。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感觉,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表情,举手投足是那样震撼心灵,让人心动,让人迷醉。学生在欣赏优秀影视作品同时,也得到了熏陶,良好的审美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优良的文学品位得到不断提升。

那么,在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应怎样适时适宜的利用影视,通过艺术诱发体验呢?笔者以为,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影视中学会关注生活。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要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最新动态。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从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指导学生从影视中学会提炼主题。影视作品中、特圳是那些经典的电影、电视剧,无不具有深刻、鲜明的主题。像电影《焦裕渌》、《孔繁森》、《生死抉择》,电视剧《任长霞》、《暖春》、《省委书记》、《国家干部》、《国家公诉》、《反黑使命》等,都深刻地表现了不同时期党的干部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这些作品,虽然也通过重大事件表现人物,深化主题,但很多时候是通过平常小事来表现的。像孔繁森在风雪之夜为老人暖脚这一情节,看似平常,实不平常,它反映了孔繁森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这一重大主题。中学生作文不会叙述事情的不多,仍往纯没有将事情与深刻的主题相联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影视作品提炼主题的艺术,努力达到鲁迅先生所侣导的“选材要小,开掘要深”的要求。此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从影视中学会积累素材;指导学生从影视中学会技巧创新;指导学生从影视中学会使用语言;指导学生从影视中学会修改作文等。

值得一提的是:把有关电影艺术的方法和技巧渗透于写作教学之中,适宜“特写”,不宜“全景”。即根据写作教学的阶段性要求以及相关的文体特点、命题方式,把移用电影艺术的方法和技巧化整为零。譬如在训练构思时,可以结合电影蒙太奇中“首先是由合到分,即分切,然后又由分到合,即组合”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写作时“拟定提纲、构筑框架”的速度和水平。对于那些片断式的写作训练,诸如“场面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更可以随机移用电影艺术中的一些手法来加以指导或评点,积极引导学生朝“文字画面化(可视),画面镜头化(鲜活),镜头组合化(有意)”的方向努力。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小说后,抓住学生爱看故事片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传》第二集中“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精彩片段影视,分别从这“三拳”打的部位、设喻角度和描写方法等角度来指导学生学写片段作文。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看电视,就不会像平常那样只是单纯了解故事情节,而是边观看,边思考,边展开联想,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是以独立人格作精神支撑的人,只要我们能主动的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把主动自由放回他们的手中,让细心、让真实、让创新进注,那么,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就会回归,文章就会变得鲜亮,有个性。

联系:广西钦州矿务局中学 马家骐 邮政编码:535038

第8篇:小学‚童心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充满 ‚童心‛的自主作文洋溢着生气和乐趣,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因此‚童心‛的本质是建立在自由、开放、快乐和纯真之上的,‚童心‛作文和自主作文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协调的。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被作文‛的现状,从充满童心童趣的视角谈谈自主作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通过现状分析,提出‚让‘童心’作文浸润一份灵性与美丽‛的教学构想,提出追求真性、情性、感性、理性、童性等若干教学策略。以此来引导、唤醒、激活学生习作的兴趣点和动情点,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

(1)“童心作文”深陷在死板的命题中,缚住了学生灵动的思维

以往孩子的作文经历大都以命题作文为主。孩子作文失去真情实感,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教学框得太死。我们知道,许多老师教学作文的策略是撰写命题作文,让学生围绕题目进行苦思冥想、反复操练。并不是命题作文不能运用,关键是命题作文的内容容易离开学生的实际,很多时候命题作文的完成过程其实是孩子杜撰生活的过程,练笔虽然很多不仅使孩子的作文内容枯竭,思路无法展开,情感更无从生成,所以,孩子为了得高分,在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愈演愈烈,他们或虚情假意,矫情做作;或无中生有,联想牵强;或套话连篇,似懂非懂。站在考试层面上的传统作文教学,给学生带去的,更多的是胆怯、害怕、伤害、挫败、自卑乃至耻辱。 (2)“童心作文”徘徊在虚假的怪圈中,扼杀了学生真情的表达

我们孩子的作文内容往往遭受“思想性”检验。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老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当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有意义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导学生去写,但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题材可以挖掘。于是学生开始造假,作文呈现着一种“虚假或空洞”的感觉。追求思想,结果反而被思想淹没。

(3)“童心作文”迷失在应试的形式里,熄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鲜活的,有个性的,甚至是有些另类的,但绝对的与时俱进。但是因为教育的激烈竞争,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思想在我们教师头脑中固执地生长着,那就是让孩子获得一个高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总是集中精力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强调注意文章修辞手法、结构、切入点,结果忘了引导孩子如实记叙身边发生的事情。于是,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否定学生那些充满个性的,想象奇特夸张的文章,认为是太过荒唐,或因为学生的文章有许多不足,而全盘否定,并且死拉活扯地拉到我们预定的轨道上来,久而久之,学生想象的翅膀就夭折了。

1. 童心作文,给予儿童温暖的情怀

快乐的童年对什么都容易产生好奇!你是不是曾梦想飞上遥远的天际、幻想进入美丽的海底世界?是不是曾经想去远航?童真世界,让我们的童心快乐飞扬!“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我们老师的幸运在于能伴着这些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儿童共同成长。

2. 童心作文,赋予儿童习作的灵性

有人说:“心灵,只有在感动的天地中徜徉,才能够编织出灿烂的云锦。”在自主作文中,学生的心灵沉浸在自由的童心海洋里,它的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时没有

- 1

灵。使学生在实践、感悟和习作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矛盾,如语文整体写作兴趣的提高与学生的个别差异扩大之间的矛盾,大班环境下如何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教师工作量之间等矛盾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那么《基于自主的小学“童心作文”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将更加完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第9篇:象征手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探幽入微 尽得精髓 ——象征手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象征手法是文学(散文、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的课文都运用了这一手法,学生掌握了这一手法,能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运用象征手法课文的教学实践,阐述对教学象征手法的一些实践、探索和思考,以向各位专家和同行请教。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象征手法 教学策略

一、 象征手法的特点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往往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托物于义。使用象征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巧妙婉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审美情趣,从而使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圆满的结合,同时,它还能给读者带来美妙的阅读享受。

二、象征手法在教材中的运用

苏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共编入含有象征意味的课文共26篇:七年级上册有《成功的花》、《青年人》、《金色花》、《榕树》、《我的思念是圆的》;七年级下册有《蝉》、《孤雁》、《白莲》、《卜算子·咏梅》、《树》、《信念》;八年级上册有《泊秦淮》、《花》、《己亥杂诗》、《望岳》、《登飞来峰》、《幽径悲剧》;八年级下册有《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紫藤萝瀑布》、《杨柳》、《陋室铭》;九年级上册有《绿》(艾青);九年级下册有《台阶》。从篇目的数量上看,几乎占了教材的六分之一,足见其在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和分量;从编排情况看,集中编排(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紫藤萝瀑布》5篇课文均是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与分散编排(其他篇目都零散地分布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单元)相结合;从文体上看,文言文与现代文、散文和诗歌相结合。这样的安排,既利于突出重点,又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此类文章的学习成果。

综观此类课文,显见其运用象征手法的特点:从全文的整体出发,通篇运用象征手法,主旨深刻含蓄,耐人寻味(如《海燕》、《白杨礼赞》、《马说》等);从局部穿插,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石榴》、《紫藤萝瀑布》、《己亥杂诗》、《望岳》、《登飞来峰》等);从象征体的选择和表现技法上看,体现出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的特点。

以上情况,既为学生全面透彻地学习和把握象征这一艺术手法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和考验,因而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一类文章时均应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象征手法的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形象,初知象征手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象征类作品和象征手法是新鲜的学习内容,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学习,往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表象到实质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初次接触象征类课文时,教师不宜直接讲授理论知识而应该先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形象入手,通过对形象的感知,进而了解象征这一艺术手法。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通过预习,感知象征类文章的特点。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先通读一遍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及“诵读欣赏”和“专题”中的诗文,了解一下诗文的内容和共同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一定的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对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通过比较,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本单元的诗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在文中都描写和刻画了一定的形象,它们不但外形上栩栩如生,而且都具有超乎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精神与品格,它们不仅仅只是形象的本身,而是具有了新的意义的形象,作者在赞美和歌颂这些形象时,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赞美和歌颂它们,而是通过这些形象,来赞美和歌颂人身上所具有的某些精神和品格,或者阐发一定的人生感悟。这样,就为课堂教学作了一定的铺垫,教学起来难度也就降低了一些。

(2)创设情境,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特点。在教学《海燕》时,可以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暴风雨有关的散文诗,这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英雄诗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能否说说暴风雨的特点?”学生交流后,可引导他们思考:“这暴风雨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什么情况相似?”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暴风雨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联系起来,为揭示象征意义埋下了伏笔。

(3)交代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为揭示象征意义奠定基础。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富于文采和感染力;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限于某种压力而不得不采用较为隐含的方式曲折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就要跟学生交代(或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必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例如在《海燕》的教学中,就有必要让学生知道高尔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海燕》的。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只要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自然会很容易地理解暴风雨即象征风起云涌、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形势,也很容易理解文中海燕、其他海鸟和其他事物的象征意义。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北师版数学下一篇: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